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

2009-03-12 19页 pdf 325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66129

暂无简介

举报
数量关系 帮考网 —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信息帮考网,更好地服务于莘莘学子!!! 要考试?上帮考网(www.bangv.com) 第 1 页 2009年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汇总 法理学专题 准确把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法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整体上把握大纲的内 容,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能够对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能够运用法理学的基本 知识和原理提炼法律问题,从法学理论角度分析具体法律事件、案件或现行制度;掌握法理学概念、知识 、 原理与法律应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什么是法理学: 法理...
数量关系
帮考网 —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信息帮考网,更好地服务于莘莘学子!!! 要考试?上帮考网(www.bangv.com) 第 1 页 2009年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汇总 法理学专题 准确把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法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整体上把握大纲的内 容,熟练掌握相关,能够对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能够运用法理学的基本 知识和原理提炼法律问题,从法学理论角度分析具体法律事件、案件或现行;掌握法理学概念、知识 、 原理与法律应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什么是法理学: 法理学是关于法律现象的最一般的理论,是法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法理学的产生: 法理学作为从总体上研究法律现象的科学,是与法学同时产生的。但是,作为法学体系中一个独立学 科的法理学是法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适应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和法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产 生的。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 主要包括: (一)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 (二)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三)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四)法律的创制和实现 (五)法律的价值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所以,它不是研究法的个别性问题的学科,而是研究法的一般性问题的一般理论。在整个法学体系中 , 它是基础理论或者说是一门导论性或绪言性的学科。 法理学与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的关系是“论”与“史”的关系。法理学同理论法学中其他学科的联系 更为紧密。 法理学的任务: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现代社会,法律已经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和纠 纷的最主要的工具。因此法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解释这种社会实践,将这种社会实践所具有的意义呈现出 来。因此,法律在实践中的运用问题就是其中的关键。第二,恰当地解决疑难案件。虽然法理学表现为对 于法律现象的理性解说,但是这个学科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智力游戏;因为法律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的事 业,它必然与个案的决定发生某种程度的关联。然而,法理学不能随意取代部门法理论对于个案的解说, 只能以部门法理论的穷尽为前提。换言之,只有在部门法无法对个案提供有效的解答时,法理学才能够发 挥其功能。显然,这个学科并非为解决简单案件而存在的,只有在穷尽部门法理论之后,法理学的意义与 功能才会彰显。面对着疑难案件,法理学不但会为法官的决定提供正当性的说明,而且还会为此类决定本 身提供一个可供依赖的解决框架。这是因为:其一,法官在疑难案件中的判决行为已经不存在法律规范的 基础,因此如果法理学不能够为此提供正当性说明,那么法官的行为就是任意的,民众也就丧失了遵守判 决的理由。其二,除了提供正当性说明之外,法理学还会为疑难案件总结出解决框架;因为“同样对待每 个人”的平等原则的存在,使得其后同种类型的案件将会按照先前的办法得到解决。简言之,法理学并不 决定个案中的获胜方;但是,它决定获胜方之所以胜诉的理由。法理学本身就是有关判决理由的学问。 帮考网 —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信息帮考网,更好地服务于莘莘学子!!! 要考试?上帮考网(www.bangv.com) 第 2 页 刑法专题 一、刑法基本知识要点: (一)刑法的概念、渊源 刑法的概念 一般来说,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具体地说,我国刑法是指为了维护国家 与人民利益,根据工人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 范的总和。 刑法的渊源 刑法是关于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渊源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刑法典第二是单行刑法 。 第三是附属刑法,即附带规定于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罪刑规范。此外,民族自治地方 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的特点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则制定的变通或补充规定,也可 谓刑法的渊源。 (二)刑法的性质 刑法具有区别于其他法律的特有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制内容的特定性 2、法益保护的广泛性3、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4、部门法律的补充性5、其他法 律的保障性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概念: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于刑法始终,必须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 、 根本性的准则。 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罪刑法定原则 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3、罪刑相适应原则 (四)关于犯罪 1、犯罪的一般概念 刑法第 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 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 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据此,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 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就是犯罪。 2、 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主体,指到达法定责任年龄,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单位也 可以成为少数犯罪的主体; 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对于上述传统观点, 不少人提出了异议,并阐述了新见解。 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在客观上的外在表现,其中主要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 (五)有关刑事责任的考查 刑事责任是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单 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 具体地说,刑事责任具有以下特点: 1、刑事责任包含对犯罪行为的非难性和对犯罪人的谴责性 2、刑事责任具有法律性与社会性 3、刑事责任具有必然性与平等性 4、刑事责任具有必然性与平等性 二、主要罪名的掌握 贪污贿赂罪 帮考网 —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信息帮考网,更好地服务于莘莘学子!!! 要考试?上帮考网(www.bangv.com) 第 3 页 1、关于贪污罪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 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也以贪污罪定罪处罚。当村民 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时,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 , 以本条的贪污罪定罪处罚。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村民小组集体财产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 大的,应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而不构成贪污罪。 2、注意贪污罪处罚中两个知识点。一是可能适用死刑的法定情形:应为个人贪污数额10 万元以上且 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二是一个法定的从宽处罚情形:根据第383 条第 1 款第(三)项的规定,个人贪污数 额在 5000元以上不满 1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行贿罪 1、认定行贿罪的一个关键在于行为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目的在于谋取不正当利益,既包括非 法利益,也包括违背政策、规章、制度而得到的利益(如不具备升学条件而升了学)。如果行为人为了获取 正当利益而向国家工作人员给予财物的,则不构成本罪。但注意的是,即使行贿人为了获取正当利益而给 予财物不构成犯罪,但该国家工作人员即接受财物的受贿人却可以构成受贿罪(因为受贿罪中对他人谋取 利益的性质并无限制),可见,在贿赂犯罪中,行贿罪与受贿罪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2、在经济往来中,违反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的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 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也构成行贿罪。 3、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1、本罪认定的关键在于客观方面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行为人所拥有的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 且数额巨大;二是对该巨大差额财产行为人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不能说明既可以是行为人不愿说明(拒 不说明),也可以是故意编造合法来源但被查实否定的。 2、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巨大的为 30万元。隐瞒境外存款罪中以折合人民币 30万元为立案 标准。 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 1、本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是不同的,前者仅指在 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后者则不仅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而且还包括在国有公司、企 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可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仅仅属国家工作人 员中的一部分。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 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 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也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有渎职行为而构成犯罪的 , 也依照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属行政执法事业单位的镇财政所中按国家机关在编干部管理的工作人 员,在履行政府行政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应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论。 2、如果国家机关人员徇私舞弊而犯滥用职权罪、玩罪职守罪的,应当作为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 的情节加重犯处理。 徇私枉法罪 本罪认定的关键在于注意客观方面表现为两种起因、三种行为。两种起因即徇私和徇情。三种行为是 : 一为使无罪者受追诉;二是对有罪者进行包庇使其不受追诉;三是在刑事审判活动中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 法裁判。 抢劫罪 1、在客观方面存在着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的统一,目的行为是指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具有当场性), 方法行为指为了能当场劫取财物,而实施的暴力、胁迫或其他人身强制行为。“其他方法”应当是指由行 为人采取致使被害人不能反抗或不知反抗或不敢反抗的方法。 2、抢劫罪的八种法定加重构成的情形:(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 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 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帮考网 —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信息帮考网,更好地服务于莘莘学子!!! 要考试?上帮考网(www.bangv.com) 第 4 页 3、转化型或以抢劫论的认定。这种情节在刑法典中大致有三处:一是携带凶器抢夺的,定抢劫罪而 不定抢夺罪;二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 力相威胁的,转化为抢劫罪;三是聚众“打砸抢”,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对首要分子,应以抢劫罪 定罪处罚。 盗窃罪 本罪与其他侵犯财产权利的犯罪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行为方式不同,盗窃罪是以秘密窃取的方法,将 他人公私财物转移到自己的控制之下而非法占有,所谓秘密窃取即行为人采用自认为不使他人即财物所有 人或者保管人发觉的方法占有他人财物。 诈骗罪 1、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与 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数额方面,由于行为人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信以为 真,以致“自愿”将自己所有或持有的财物交给行为人或放弃自己的财产权。 2、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以各种欺骗手段,收取他人财物的,依本条诈骗罪定罪处罚。 抢夺罪 1、抢夺罪,即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同抢劫罪一样,取 得财物都具有当场性和公然性,二者根本区别在于抢夺不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人身的方法,而主要 是乘被害人不备,突然夺取财物。 2、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法定情形:一是携带凶器抢夺的,转化为抢劫罪;二是实施抢夺行为之后, 为抗拒抓捕、窝藏赃物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威胁的,转化为抢劫罪。 侵占罪 侵占罪,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 物。 敲诈勒索罪 1、敲诈勒索罪。认定本罪的关键是客观方面行为人采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逼迫财物所有人、保管 人就范,将公私财物交由行为人或其指定的第三人控制或提供财产性利益。 2、敲诈勒索要求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何谓“数额较大”,以 1000元至 3000元为起点。 刑事诉讼法专题 一、重点提示: (一)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诉讼与诉讼主义、刑事诉讼及其特征、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内容、刑事 诉讼程序的意义。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体系: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刑事诉讼法学的学习和研究 的方法、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 (三)刑事诉讼基本规则:法制原则、证据裁判原则、独立行使刑事司法权原则、审判公开原则、诉讼 经济原则、权利保障原则、辩护原则、利益规避原则、及时性原则。 我国刑事诉讼的特有规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人民检察 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四)刑事诉讼证据:证据概念和基本属性、证据制度的类型。 (五)侦查程序:侦查的概念、特征和意义、侦查主体与侦查客体、侦查模式、侦查监督、侦查的发动 和终结、侦查行为 (六)起诉程序:提起公诉、提起公诉的条件审查起诉决定起诉和案件移送公诉的变更、自诉的原则、 自诉案件范围、自诉人及其权利义务。 (七)审判程序:审判原则、庭前审查活动、审判方式、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 帮考网 —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信息帮考网,更好地服务于莘莘学子!!! 要考试?上帮考网(www.bangv.com) 第 5 页 (八)再审判程序:再审判程序的概念及特征、再审判程序设立的理论依据、上诉审原则、上诉审的提 起及审理、生效判决再审。 (九)执行程序:节各种刑罚的执行、变更执行的程序。 二、相关内容: (一)刑事诉讼法的目的: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 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二)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 辖的除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1、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2、可能判处无 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 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 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 、 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几个同级人民法院 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三)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 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 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当事 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四)刑事诉讼法中的辩护与代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 作为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1、律师;2、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 荐的人;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不得担任辩护人。第三十五条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 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 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 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 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言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 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 日以内,应当告知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五)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1、物证、 书证;2、证人证言;3、被害人陈述;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5、鉴定结论;6、勘验、检 查笔录;7、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六)刑事诉讼法中的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 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 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财产。 (七)刑事诉讼法中的期间、送达: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算在期间以内。 法定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上诉状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当事人由于不 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而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五日以内,可以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 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绝接收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时候,送达人可以邀请他的 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把文件留在他的住处,在送达证上记明拒绝的事由、送达的日期, 由送达人签名,即认为已经送达。 (八)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 帮考网 —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信息帮考网,更好地服务于莘莘学子!!! 要考试?上帮考网(www.bangv.com) 第 6 页 1、立案: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 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 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2、侦查: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 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 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3、提起公诉: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 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1)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 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2)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3)是否 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4)有无附带民事诉讼;(5)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九)审判:1、审判组织: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 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 任审判。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 审员共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2、第一审程序: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 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 判。3、第二审程序: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 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 诉讼部分,提出上诉。4、死刑复核程序: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5、审判监督程序:当事人及其法定 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1)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 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2)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 矛盾的;(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4)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 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十)执行: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下列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1、 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2、终审的判决和裁定;3、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的判决 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 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但是发现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1、在执行前发现判决 可能有错误的;2、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3、罪犯 正在怀孕。 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1、有严重疾病需要 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行政法专题 行政法定义: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 行政法的特点: 形式上的特点: ①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②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居各部门法之首。 内容上的特点: ① 行政法的内容非常广泛; ② 以行政法规、规章等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③ 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常常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①行政组织法; 帮考网 —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信息帮考网,更好地服务于莘莘学子!!! 要考试?上帮考网(www.bangv.com) 第 7 页 ②行政行为法; ③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 它在行政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行政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 度、合乎理性,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行政应急性原则。应急性原则是现代法治原则的重要内容,指在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 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或与通常状态下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措 施。 行政法律关系: (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3)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有权监督主体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与行政主体之间形成的受行 (4)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区别主要有: ①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监督主体处于主导地 位,行政主体处于受监督地位。 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 , 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监督主体。 ③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行为等。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5)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联系主要有: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行政法律关系也就没有监督行政法律关 系。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可能导致行政法律关 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反之,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也可能导致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 相对行政主体而言,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的非对等性是倒置的。这两 种倒置的法律关系和非对等的行政程序法律关系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行政法平衡的精神。 (6)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的关系。主要区别有: ①监督主体不同。行政监督的主体只能是行政主体,而监督行政的主体主要是行政主体以外的国家机 关、社会组织和公民。 ②监督的对象和客体不同。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其客体是行政相对方的守法行为和执行行 政决定、命令情况等。而监督行政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其客体是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所实施的行为。 ③两者的性质不同。行政监督是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能所实施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并能影响行政相对 方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权能。 行政职权的内容主要有:①行政立法权;②行政决策权;③行政决定权;④行政命令权;⑤行政执行 权;⑥行政处罚权;⑦行政强制权;⑧行政司法权。 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 法定义务。 行政职责主要内容包括:①依法履行职务,②遵守权限规定,③符合法定目的和遵守法定程序等。 行政法的作用 ⑴ 促进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组织建设,明确各行政机关的职权和任,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目前我 国行政机关的组织建设中之所以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法制不健全,特别是行政法制 帮考网 —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信息帮考网,更好地服务于莘莘学子!!! 要考试?上帮考网(www.bangv.com) 第 8 页 不健全。因此,要通过行政立法,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和权限,建立健全符合行政管理特点的领 导体制,规定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制,使上下左右各司其职、各责。 ⑵ 促进和加强国家行政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目前我国的行政干部队伍建设中也还 存在一些问题,要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关键的一条就是通过加强行政立法,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明确规 定行政人员的选拔任用制度、考核培训制度等,以提高行政干部队伍的素质,有效地反对和防止官僚主义 , 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 ⑶ 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同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之 间的相互关系,做到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以更好地实现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 职能是多方面的,行政管理又包括经济、文化、军事建设等的各个方面,范围相当广泛。 ⑷ 加强行政监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 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对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 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为了切实保障公民的上述权利落到实处 , 就必须加强行政立法,建立和健全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赔偿制度以及行政监督制度等,使公民能够充分行 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受理机关也能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予以处理,以切实加 强对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监督,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宪法专题 定义: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 分类: 宪法的形式分类 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宪法的实质分类 1 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法定的宪法与现实的宪法。 特点: 1.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2. 宪法的法律与普通法律不同 3. 宪法的制定、修改与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宪法关系归纳为以下几类: 1. 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这类关系又可分为国家与公民全体的关系,即人民主权的关系;国家与 公民团体或组织的关系,如国家确认它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保障它们的权利和利益;国家与公民个人 的关系,一般而言,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也就是国家对公民的责任或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团体及公 民个人的关系,等等。 2. 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这是指各类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方式、程序。 3. 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宪法规范调整这方面的关系包括: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 关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同级国家机关之间的横向关系,如立法机关同行政机关、审 判机关、检察机关之间的关系,等等。 4. 国家与全社会的关系。这是一种比较新的宪法关系。现代世界各国宪法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国家 必须积极履行社会职能,而不是单纯的政治统治。 5. 国家与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组织的关系。这在传统的宪法规范中主要体现在给予因为政治原因要求 避难的外国人以受庇护的权利上,从而必然会因为这种庇护而间接产生一种宪法关系,即一国因国内法的 规定而发生的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宪法规范所表现的主要特点 (一)最高权威性 宪法规范的最高性的特点是由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所决定的。在一个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既然在 全部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此,相对于普通法律而言,构成宪法的每一个规 范自然就具有最高性的特点。所谓一般立法以宪法为根据,实际上也就是以宪法的某一个或某些个规范为 帮考网 —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信息帮考网,更好地服务于莘莘学子!!! 要考试?上帮考网(www.bangv.com) 第 9 页 根据。再者,所谓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也是指不与具体的宪法规范相抵触。可见,宪法规范在实际生 活中表现着最高性的特点。宪法具有最高权威性的特点在美国宪法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二)原则性 宪法规范大都确定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的原则,其他如 按劳分配的原则、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各民族平等的原则,等等。既然宪法是根本法,不是法律大全, 所以宪法规范不可能涉及国家生活的细枝末节,而以确定原则为限。此类原则,往往是立法之本,对于全 局有最高的指导意义。 (三)概括性 宪法规范的概括性的特点同宪法规范的原则性特点有关,宪法是原则规定,故而不能让它像民事 一样履行完了就不再适用了。宪法为人们──主要是国家──的行为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模式、标准或方向 , 其对象是整个国家、国家机关体系和国家机关工作的大致范围,即是为确定工作范围而作出的规定,不是 具体的或特定的工作指导;宪法规范可以时时规范国家机关的方向,而不是只把机关建立起来就了事的,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宪法是可以反复适用的。在概括性这方面,宪法与其他法律一样,但比普通法律的概 括性更强。 (四)适应性 原则性和概括性决定了宪法规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使它足以在较大的限度内可以承受住因客观形势 的变化而带来的影响。例如,美国宪法制定以来已经经历了 200多年,客观实际的变化当然极大,但它之 所以适用至今,原因之一是其规范具有适应性;反过来,美国宪法适应变化的能力又构成了它的效力源泉 之一,如美国人认为的那样,美国制宪者“制定了一个健全而又概括的文件,足以应付这个国家自此之后 二百年来的大部分需要”。 (五)无具体惩罚性 一般国家的宪法本身并没有具体的惩罚性规定。我国宪法有少许禁止性规定,而且都出现在总纲中, 如第 1、第4、第 9、第10 条等,但其本身亦不作具体的制裁性规定。我国宪法除规定凡与宪法相抵触的 法律和其他法规应由有关机关予以撤销外,别无具体的惩罚性措施。我国现行宪法第 28条虽规定对危害 国家行为人的镇压和制裁以及对犯罪分子的惩办,亦只是宣布镇压、制裁和惩办为限,宪法规范本身没有 明确规定具体地应当怎样处罚。当然,这个特点同宪法规范的最高权威性不相矛盾,因为宪法可以借助于 其他法律和法规来达到制裁的目的。 (六)相对稳定性 宪法规范既然规定一国根本制度的重大原则,那它就应有较高的稳定性,如美国宪法200 多年来仅有 27 条正式的修正案。各国的历史经验表明,除非国家有意着眼于改革,否则是不会轻易更改宪法规范的。 即使实行改革,一般地说,亦往往会竭力避免宪法的变动,竭力以其他非根本性的措施来达到改革的要求 。 这是因为宪法规范的改变必然要导致其他法律甚至一系列制度上的变化,任何变化总会有一定的风险,有 使国家陷于不稳定的状况或陷于这种危险的可能中。 (七)广泛性 宪法规范从总体上看,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宪法规范的总和几乎包括了国家生活的一切方面,所以宪 法规范涉及问题的广泛程度是其他一般法律所不可比拟的,即使从某个单一的宪法规范来看,也往往包含 着广泛的内容。 (八)灵活性 灵活性又称妥协性。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宪法必定是各个社会集团某种妥协的产物,作为妥协产物的 宪法生效后,其条文和实施必然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当然,不是每一个宪法规范都具有灵活性,某些条文 必须是确定性的,如法国宪法规定,“法兰西为不可分割的、非宗教的、民主的并为社会服务的共和 国”(第 2条),“共和体制不得成为(宪法)修改的对象”(第 89条),这些条文就是确定性的。但是,部 分宪法规范,特别是一些规定基本国策、反映各种社会集团力量对比关系的规范,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 灵活性。 (九)历史性 帮考网 —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信息帮考网,更好地服务于莘莘学子!!! 要考试?上帮考网(www.bangv.com) 第 10 页 宪法规范一般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胜利成果的确认。例如德国基本法和日本现行宪法所建立的 民主制度,都是对本国历史和二战前宪法制度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后得出的结论。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更多地则属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成果。 (十)纲领性 某些国家的部分宪法规范具有纲领性,即它不是固定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对于尚未实现的目标作为 国家的任务载入宪法。 商法专题 一、重点提示: (一)商法基本知识点:商事主体、商行为、商业登记、商业名称、商业账簿。 (二)公司法:公司法概述、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券、公司的财务与会计、公司的变 更、终止与清算。 (三)证券法:证券法概述、证券发行与上市、证券市场主体、证券交易制度、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 。 (四)票据法:汇票、本票与支票。 (五)保险法:保险合同、保险业务主体。 (六)破产法:破产程序法、破产实体法。 (七)海商法:船舶与船员、海事合同、船舶碰撞、海难救助与共同海损。 二、相关内容: (一)公司法专题: 1、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 限额;(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公司 住所。 2、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公司名称和住所;(2)公司经营范围;(3)公司注册 资本;(4)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5)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6)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 职权、议事规则;(7)公司法定代表人;(8)股东会会议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3、股东应当在公司章 程上签名、盖章。 (二)证券法专题: 证券交易:证券交易当事人依法买卖的证券,必须是依法发行并交付的证券。非依法发行的证券,不 得买卖。1、依法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法律对其转让期限有限制性规定的,在限定的期限 内不得买卖。2、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 者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转让。3、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应当采用公开的集中交易方 式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方式。 4、证券交易当事人买卖的证券可以采用纸面形式或者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形式。5、证券交易以现货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交易。6、证 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从业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行政法规 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员,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 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7、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必须依法为客户开立的 账户保密。8、为股票发行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 在该股票承销期内和期满后六个月内,不得买卖该种股票。 (三)票据法专题: 本票:1、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 据。本票的出票人必须具有支付本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并保证支付。本票出票人的资格由中国人民银 行审定,具体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2、本票必须记载下列事项:(1)表明“本票”的字样;(2) 无条件支付的承诺;(3)确定的金额;(4)收款人名称;(5)出票日期;(6)出票人签章。本票上未记载前款 规定事项之一的,本票无效。3、本票上记载付款地、出票地等事项的,应当清楚、明确;本票上未记载 付款地的,出票人的营业场所为付款地;本票上未记载出票地的,出票人的营业场所为出票地。4、本票 的出票人在持票人提示见票时,必须承担付款的责任。 本票自出票日起,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2 个月 。 帮考网 —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信息帮考网,更好地服务于莘莘学子!!! 要考试?上帮考网(www.bangv.com) 第 11 页 5、本票的持票人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见票的,丧失对出票人以外的前手的追索权。6、本票的背书、保证 、 付款行为和追索权的行使,除本章规定外,适用本法第二章有关汇票的规定。 (四)保险法专题: 财产保险合同:1、财产保险合同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2、保险标的的转让 应当通知保险人,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依法变更合同。但是,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另有约定的合同 除外。 3、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运输工具航程保险合同,保险责任开始后,合同当事人不得解除合同。 4、 被保险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生产操作、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 4、 根据合同的约定,保险人可以对保险标的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提出消除不安全 因素和隐患的书面建议。 5、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其对保险标的安全应尽的责任的,保险人 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 6、保险人为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经被保险人同意,可以采取安全 预防措施。 7、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 , 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 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人身保险合同:1、人身保险合同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2、投保人对下列人员 具有保险利益:(1)本人; (2)配偶、子女、父母;(3)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 庭其他成员、近亲属。3、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 制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并在扣除手续费后,向投保人退还保险费,但是自合同成立之日起逾二年的 除外。 4、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致使投保人支付的保险费少于应付保险费的,保险人有权 更正并要求投保人补交保险费,或者在给付保险金时按照实付保险费与应付保险费的比例支付。 5、投保 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致使投保人实付保险费多于应付保险费的,保险人应当将多收的保险费退 还投保人。6、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保险人也不得 承保。 7、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不受前款规定限制,但是死亡给付保险金额总和不得超 过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限额。 8、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 险金额的,合同无效。 (五)企业破产法专题 债务人财产:1、破产申请受理时属于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以及破产申请受理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债 务人取得的财产,为债务人财产。2、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一年内,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行为,管 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1)无偿转让财产的;(2)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的;(3)对没有 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4)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的;(5)放弃债权的。3、人民法院受理破 产申请前六个月内,债务人有本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仍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的,管理人有权请 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但是,个别清偿使债务人财产受益的除外。4、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行为无效: (1)为逃避债务而隐匿、转移财产的;(2)虚构债务或者承认不真实的债务的。 5、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 后,债务人的出资人尚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管理人应当要求该出资人缴纳所认缴的出资,而不受出资 期限的限制。 6、债务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利用职权从企业获取的非正常收入和侵占的企业财 产,管理人应当追回。 7、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管理人可以通过清偿债务或者提供为债权人接受的 担保,取回质物、留置物。 8、债权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对债务人负有债务的,可以向管理人主张抵销。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抵销: (1)债务人的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取得他人对债务人的债权的 ; (2)债权人已知债务人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破产申请的事实,对债务人负担债务的;但是,债权人因 为法律规定或者有破产申请一年前所发生的原因而负担债务的除外; (3)债务人的债务人已知债务人有不 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破产申请的事实,对债务人取得债权的;但是,债务人的债务人因为法律规定或者有 破产申请一年前所发生的原因而取得债权的除外。 (六)海商法专题 船舶:1、船舶所有权,是指船舶所有人依法对其船舶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国家 所有的船舶由国家授予具有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的,本法有关船舶所有人的规定适用于该 法人。3、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帮考网 —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信息帮考网,更好地服务于莘莘学子!!! 要考试?上帮考网(www.bangv.com) 第 12 页 船舶所有权的转让,应当签订书面合同。4、船舶由两个以上的法人或者个人共有的,应当向船舶登记机 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海上保险合同:1、是指保险人按照约定,对被保险人遭受保险事故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和产生的责 任负责赔偿,而由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费的合同。前款所称保险事故,是指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约定的任何海 上事故,包括与海上航行有关的发生于内河或者陆上的事故。海上 2、保险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各 项:(1)保险人名称;(2)被保险人名称;(3)保险标的;(4)保险价值;(5)保险金额;(6)保险责任和除外 责任;(7)保险期间;(8)保险费。3、下列各项可以作为保险标的:(1)船舶;(2)货物;(3)船舶营运收入 , 包括运费、租金、旅客票款;(4)货物预期利润;(5)船员工资和其他报酬;(6)对第三人的责任;(7)由于 发生保险事故可能受到损失的其他财产和产生的责任、费用。4、保险人可以将对前款保险标的的保险进 行再保险。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原被保险人不得享有再保险的利益。5、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由保险人与 被保险人约定。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未约定保险价值的,保险价值依照下列规定计算:(1)船舶的保险价值, 是保险责任开始时船舶的价值,包括船壳、机器、设备的价值,以及船上燃料、物料、索具、给养、淡水 的价值和保险费的总和;(2)货物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货物在起运地的发票价格或者非贸易商 品在起运地的实际价值以及运费和保险费的总和;(3)运费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承运人应收运 费总额和保险费的总和;(4)其他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和保险费 的总和。6、保险金额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约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 分无效。 民事诉讼法专题 一、重点提示: (一)民事诉讼概述:诉的种类、诉讼标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尤其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部分容易考 察考生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区分理解。 (二)诉讼管辖:民事诉讼管辖是民事诉讼程序的前提和重要部分,又兼具其内容丰富,类别繁多,实 践性较强,故历来是律师资格考试的重点所在。在诉讼管辖中,相对来说,地域管辖、协议管辖与级别管 辖的结合考察、专属管辖、移送管辖是重点所在。 (三)诉讼参加入:诉讼参加入制度一块和管辖一样,整个是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部分,是律师资格考 试考察的重点所在。其中当事人的种类、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共同诉讼的概念、共同诉讼人的 概念和种类、诉讼第三人的种类、诉讼代表人制度的应用是重点所在。 (四)民事诉讼证据:证据的种类、证明对象与待证事实、举证责任。 (五)几项民事诉讼制度:期间、送达方式、调解制度、财产保全的种类、范围和程序以及先予执行制 度。 (六)诉讼程序:诉讼程序是整个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内容所在,故从简易程序、一二审普通程序到审 判监督程序整个都是考察重点,要求考生不仅能完全熟悉程序的运行过程,而且更加注重考生对这些程序 制度的理解,能加以实际运用以解决问题。另外,在这其中,第二审程序与抗诉主体的资格以及抗诉的条 件问题是近几年出现频率较高的部分之一。 (七)非讼程序:督促程序的运用、有关支付令的效力问题、公示催告程序的运用、破产程序是重点所 在。 (八)民事裁判与执行:执行程序的运用与执行过程中间题的解决,如执行中止、执行终结的条件,执 行异议等。 (九)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种类与运用、涉外财产保全是重点所在。 二、相关内容: (一)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 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 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二)民事诉讼法的适用: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 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 帮考网 — 最新、最全的考试资源信息帮考网,更好地服务于莘莘学子!!! 要考试?上帮考网(www.bangv.com) 第 13 页 本法;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 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三)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 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 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 权;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 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 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 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 人民法院管辖: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2、对下落不明或 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3、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4、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 诉讼。 (四)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 请他们回避: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本案当 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4、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 人。
/
本文档为【数量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