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进展

2009-04-07 49页 pdf 1MB 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6636

暂无简介

举报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进展 CJCM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7 年 VOL.(20) NO.19 -1657- ·论著·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进展 A review on treating HLD 张 静 1 蔡永亮 2 杨金鹏 1 (1.安徽中医学院,安徽 合肥,230038; 2.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230038) 中图分类号:R 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进展
CJCM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7 年 VOL.(20) NO.19 -1657- ·论著·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进展 A review on treating HLD 张 静 1 蔡永亮 2 杨金鹏 1 (1.安徽中医学院,安徽 合肥,230038; 2.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230038) 中图分类号:R 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07)19-1657-03 证型:IAD 【摘 要】阐述肝豆状核变性(HLD)在药物、饮食、外科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治疗进展,介绍了 HLD 的药物治疗、外科 治疗和分子生物学治疗中的新或新技术:以 DMPS 等为主的药物治疗仍是治疗 HLD 的主体方法,肝移植等是治疗 HLD 中的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首选方法,基因等治疗为 HLD 的彻底治疗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治疗进展 【Abstract】This article states the development in treatment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 by drugs,food,surgery or the met- hod of molecular biology;It also investigates new methods or technique of treatment HLD by drugs,surgery and the method of molecular b- iology in detail:Treatment HLD by drugs such as PCA and DMPS is still the basic method;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the radical method of tr- eatment HLD of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FHF);It is possible to treat HLD thoroughly by the method of molecular biology. 【Key words】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The developments in treatment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亦 称 wilson 病(WD),由 wilson(1912)首先报道和描述的;是 一种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 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 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ayser- Fleischer ring,K-F 环)等。现随着研究的进展,对于肝豆状 核变性的治疗日趋成熟完善,临床上主要有以下方案: 1 药物治疗 临床上对 HLD 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主要是驱铜排铜药 物及阻止肠道对铜吸收的药物。同时佐以保肝、护肝治疗药物 的综合应用。 1.1 驱铜排铜药物治疗 以驱铜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 WD 治疗的最主要方 法,目的是促进体内铜的排泄以减少铜的吸收,这是一个需要 长期维持的过程,因此需要终身服药,治疗开始越早越可减轻 和缓解患者的病情进展。 1.1.1 青霉胺(D-penicilam ine,PCA) 自 walshe(1956)用 PCA 治疗两例 HLD 以来,青霉胺成 为国内外临床医师的首选药物。本药为青霉素的分解产物,是 含有巯基的氨基酸。PCA 为白色或近白色的细微结晶性粉末, 极易溶于水。口服 1h 约 57%被吸收,并很快达血液浓度的高 峰,分布全身,但仍以血浆为主 PCA 在 HLD 患者体内与血浆 和组织中沉积的一价和二价铜离子结合成稳定的青霉胺一一 价铜复合物 Cu-PCA 混合价复合物从肾脏排出;另一方面,可 诱导合成,后者与铜形成无毒性复合物,以降低铜累积引起的 症状[1]。青霉胺除能增加外源铜离子的排出,还可增加肝细胞 中锌离子的浓度,从而诱导肝内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的生成,后者与肝内有毒铜离子结合,形成无毒复合物[2]。 此外,青霉胺可使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增加,抑制过量铜离子 的氧化性细胞毒作用[3]。由于疗效良好,且经济、药源方便、 用药经验成熟,是我国目前治疗多种临床类型的首选用药。但 有研究发现青霉胺从群体的角度判断确能增加铜的排泄,但个 体差异比较明显[4]。部分患者服用青霉胺后出现白细胞和血小 板明显减少,少数出现发热、皮疹、肝损害加重、系统性红斑 狼疮等,甚至导致死亡[5]。用法及用量:成人剂量 1000mg/d, 分 2~7 次;重症 2000~2500mg/d,分 4 次;小儿为 20~30mg/ (kg·d),分 2~4 次。成人维持量为 1000mg/d 左右,小儿为 600~800mg。服药前先作青霉素皮试,最好在饭前半小时及睡 前服药。 1.1.2 二巯基丙磺酸钠(sodium dimercaptosulphonate,DMPS) DMPS 是前苏联学者于 1954 年合成的巯基金属络合剂, 是二巯基丙醇(2~3dimercaptopropanol)即二巯基丙醇 BAL 的磺酸钠盐。一般认为毒性小,安全度大;不良反应有:牙龈 出血、鼻出血、头晕、头痛、食欲振、恶心、呕吐等反应,以 及药物性皮疹,口腔发炎,四肢痛,心悸,血压升高等。现临 床认为 DMPS 是目前排铜效果最好络合剂之一,而且副作用相 对较少,与传统药物青霉胺相比,DMPS 疗效更优、排铜效果 更满意,尤其对青霉胺过敏的病人是替代青霉胺较为理想的药 物。用法及用量:常规用量为成人 1000~1500mg/d,小儿为 20~30mg/(kg·d),溶于 5%葡萄糖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 续 6d 为 1 疗程,共用 8~12 个疗程。 1.1.3 二硫基丁二酸(dimercaptosocci acid,DMSA) DMSA 也是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驱铜药物,因其在体内氧 -1658- Chinese Journal of the Practical Chinese with Modern Medicine 2007 VOL.(20) NO.19 化为不完全氧化物,有继续鳌合铜离子的作用。主要反应 为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一过性白细胞减少等。用法与用量: 用 DMSA1000mg 加入 10%葡萄糖 40ml 静脉滴注,1~2 次/d, 7d 为一个疗程,可间断使用多个疗程。 1.1.4 二硫基丙醇(2,3-dimercaptopropanol,BAL) 1948 年 cuming 提出 BAL 可通过增加尿铜排泄用于治疗 HLD,其缺点是毒副作用大,使用不安全,在临床上逐渐被淘 汰。用法及用量:3~5mg/(kg·d),1~2 次/d,7d 为一个疗 程,可间断使用几个疗程。 1.2 锌剂 锌制剂对于治疗 HLD 病具有肯定的疗效。作用机制为促 进肠粘膜细胞合成金属硫蛋白,后者对铜离子的亲和力大于铜 离子,从而阻止外源铜离子的吸收,结合内源铜离子并随肠粘 膜脱落而达到驱铜作用[6]。另外,在肝脏诱导的金属硫蛋白与 肝脏内沉积的铜离子结合为铜金属—硫蛋白多聚体,使肝铜处 于无毒状态[7]。目前临床上常用锌剂为葡萄糖酸锌,硫酸锌因 其常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被其他锌代剂所替代,而 近年来国外用醋酸锌治疗报道也日增多。目前临床研究表明, 锌剂能较快缓解 HLD 临床症状,改善异常的生化指标和脑电 图,消除或减轻颅脑异常影像。另外,锌剂服用方便,副作用 小,无致畸,价廉,药源广,是多年以来临床实践已证实的治 疗安全有效的 HLD 治疗药物。用法及用量:以锌元素量计算, 最少量为 70mg/d,一般采用 100~150mg/d,分 3~4 次服用。 1.3 中医中药治疗 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中医中药在治疗 HLD 也取得了巨 大的进展。研究表明,中医中药能够减少体内铜的吸收,促进 机体和血液中铜的排出,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中药治疗本病的机理和途径与西药螯合 剂有明显的不同,对中药取效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中药 不仅能络合组织中铜离子,使之从尿中排出,而且还有明显的 胆汁泌铜作用,促进正常的生理性排铜,同时选用含较多微量 元素锌的中草药既有抑制肠道铜吸收,又有促进体内铜排出作 用,因而中药可起到全面调节体内铜的负平衡作用。在本病中 医药治疗方面,安徽中医学院肝豆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走在 了本病研究的前缘。他们根据大多数患者具有眼黄、口苦口臭、 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等症候立清热 解毒、利胆燥湿、通腑利尿之法并创肝豆汤(大黄、泽泻、姜 黄、黄连、金钱草、参三七)治疗数千例 HLD 患者。研究表 明,细胞模型加入肝豆汤后细胞内 Cu2+含量较加药前显著减 少,细胞内 Zn2+含量较加药前显著增加[8]。此外,肝豆汤治疗 对患者记忆有显著提高,研究发现,HLD 患者结合肝豆汤治疗 后患者反应能力明显提高,长时记忆耗时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错误明显降低,短时及瞬间记忆保持也相当完善[9]。 2 饮食治疗 尽量以铜含量较少的食物为主,如大米,麦面,玉米,鸡 蛋,白萝卜,牛奶,包菜,牛肉,兔肉等。禁食或少食的高铜 食物有:①各种豆类,马铃薯,山药,胡萝卜,菠菜,白菜, 南瓜等。②各种动物的内脏,猪肉,羊肉。③各种贝壳类及软 体类动物如田螺、蟹、虾、乌贼等。④各类真菌类如蘑菇,香 菇等。⑤各类坚果如核桃,瓜子,花生等。 3 手术治疗 包括肝移植术和合并脾亢的脾切除术。 3.1 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 至今为止,全球进行肝移植 10 万多例,其中 HLD 患者约 占 2%,先进单位受术者 1 年存活率已达 90%,5 年存活率达 75%~80%。暴发性 Wilson 病性肝炎和慢性进展性终末性肝 病失代偿期,肝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疗方法。疾病早期采用 控制饮食、驱铜等内科治疗,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和消除,但发 生失代偿的肝硬化的终末期患儿,常规治疗已不起作用,这时 肝移植就成为唯一挽救患儿生命的手段[10]。手术主要方式有: ①劈离式原位肝移植(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 SLT),即一肝两 用,于 1988 年由 Pichlmayr 首例实施后,一肝两用,缓解了供 肝短缺的问。②背驮式肝脏移植(piggy liver transplantation) 即在切除受体病肝时保留其肝后下腔静脉,将供肝肝上下腔静 脉与受体下腔静脉以一定方式吻合。③亲属活体肝移植(living 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LRLT)。肝移植根据供肝来源,有 血缘关系者供肝三代以内称 LRLT。优点有:供肝来源广,排 斥反应小,手术成功率高等。 3.2 脾切除 治疗 HLD 患者的终末期肝病时,行脾切除手术方式国内 多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脾切除术,国外倾向于门腔分流术, 理由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率较高,可达 40%~50%。 但研究表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门腔分流术比较,术后肝性 脑病的发生率后者高于前者,而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没有显著 差异[11]。研究表明,行脾切除术后周围血象增加至正常范围或 有明显的改善[12]。帅剑峰[13]等认为在脾切除术中行脾动脉结扎 术后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值明显高于未结扎病人。 而有报道[14]认为在自体血回收过程中由于容器的多次交换、多 层滤网的摩擦、自体血过度受损等可造成血液机械性损伤,并 有溶血、凝血障碍、气栓、栓塞、感染等并发症,而脾动脉结 扎无此顾虑。同时脾动脉结扎后切脾时出血少,可减少失血对 肝脏的影响。分析原因脾动脉结扎使脾脏血大部分回流至血循 环,有利于机体恢复。 4 分子生物学治疗研究 4.1 基因水平 HLD 致病基因已被克隆并定位于 13q1413,编码一种 P 型 铜转运 ATP 酶 ATP7B,参与铜跨膜转运的代谢过程,故 HLD 基因又称 ATP7B 基因。ATP7B 是一个转运阳离子的 P 型 ATP 酶家族的新成员,主要在肝脏表达,ATP7B 位于反面高尔基体, 与原铜蓝蛋白结合(apoceruloplasmin)使其变为具有生物活性 全铜蓝蛋白,或使铜排泄到胆汁中[15]。关于 HLD 基因治疗, 尽管 HLD 是目前少数几种治疗效果较好的遗传代病之一,HL- D 的基因治疗可能尚须较长时日。2002 年 Ha-Hao[16]等报道了 CJCM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7 年 VOL.(20) NO.19 -1659- 一项实验性研究:采用腺病毒(adenovirus)作为工具,将正 常的 ATP7BcDNA 导入到一种 LEC 大鼠的病变基因中,以纠 正基因缺陷,结果可见成功但短暂的基因转导效果。由于 HLD 的基础病变器官为肝脏,而腺病毒载体直接由体循环注射时外 源基因表达主要集中于肝脏,因此这是腺病毒载体的一个优 势,但腺病毒载体同时具有较为强烈的毒性并可以引发机体免 疫反应,诱发多重信号级联导致毒性反应,剌激细胞因子生成 起始或加强免疫反应。同时体液免疫产生的抗纤维蛋白和五邻 体基底的抗体协同作用,对病毒进行中和而使重复感染失效 [17]。在上述的实验中,一方面预示了基因治疗的应用价值和前 景;另一方面,所转基因在大鼠肝脏表达时间短暂,这也提示 了将来 HLD 基因治疗的研究方向应着重于寻找高靶向性的安 全性高的载体和解决转基因沉默问题。 4.2 细胞水平 4.2.1 肝细胞移植 在 Park 等[18]报道将 LEC 大鼠的肝细胞移植到 8 周龄 LEC 大鼠的脾脏内,结果显示 LEC 大鼠的六个月存活率 97%,未 行肝移植的对照组为 63%。所有行此肝移植的大鼠胆汁铜排出 量均增加,肝铜离子水平下降,且通过检测 ATP7B 基因 mRNA 表达证实受体肝内有移植肝细胞增生。由此证明,肝细胞脾内 移植后可在受体肝组织中增生,并可有效改善铜代谢障碍,为 wilson 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4.2.2 干细胞移植 HLD 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纹状体内 GABA 能神经元死亡 所致。HLD 是最适合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神经系统疾病之 一。Jae 等[19]将体外培养的人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的纹状体 中,一周后以 3-硝基丙酸诱导 HLD,发现与未注射神经干细 胞的 HLD 大鼠比较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并且纹状体内神经 元的损伤也显著减轻。体外培养的干细胞向纹状体 GABA 能神 经元的分化需要转录因子如 Dlx-l,Dlx-2,Pax6 和 Gsh2 的作 用。对这些转录因子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促使干细胞成功地 向 GABA 能神经元分化,使 GABA 能神经元移植治疗 HLD 成 为可能[20]。研究发现,在接受骨髓细胞移植受体鼠的肝脏中存 在由供体骨髓细胞分化而来的具有正常功能的肝细胞结节,证 实了骨髓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有功能的干细胞[21]。因此我们有理 由相信干细胞移植将会是具有前景的治疗 wilson 病手段之一。 5 展 望 总之,肝豆状核变性的药物治疗目前还主要体现在药物治 疗方面。随着基因诊断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肝移植水平的提 高,HLD 的治疗在基因和细胞水平上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视,其预后也将大为改观。 参考文献: [1]杨任民.肝豆状核变性的药物治疗[J].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 June, 2005,22(3):198-199 [2]Sakaida I,Kawaguchi K,Kimura T,er al.D-penicillamine inproved laparosco- pic and histological findings of the liver in a patient with wilson’s disease: 3-ye- ar follow-up after diagnosisof coombs-negative hemolytic anemia of wilson’s d- isease[J].Gastroenterol,2005,40:646 -651 [3]Farinati F,Cardin R,Dinea R,er al,Zinc treatment prevents lipid peroxidation and increases glutathione availability in wilson’s disease[J].Lab Clin Med,2003, 141:372-377 [4]易永红,易建芳.二巯基丙磺酸钠驱铜治疗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疗效观察[J].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06,121(13):34-35 [5]BEHRMAN R E,KLIEGMAN R M,JENSON H B.Nelson Textbook of Pedi- atrics.16th edition[J].W.B.Saunders,2001:1209-1210 [6]Jablonake- kaszewska I,Drobinska-Jurowjecka A,Dabroska E,er al.results of Treatment wilson’s disease:own observations[J].Med Sci Monit,2003,9(suppl 3):9-14 [7]黄智恒,王丽娟.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进展[J].中国现在神经疾病杂志,20- 07,7(1):29-30 [8]汤其强,蔡永亮,杨任民等.肝豆汤对肝豆状核变性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铜 代谢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37-38 [9]崔煜,蔡永亮,徐磊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记忆力影 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诊,2007,16(5):527-529 [10]梁延波.儿童肝脏移植适应症[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7):504-505 [11]Bewer GJ,Hedera P,Kluin KJ,et al.Treatment of Wilson disease with ammo- nium tetrathiomolybdate:lll.lnitial therapy inatotal of 55 neurologically affected patients and follow-up with zinc therapy[J].Arch Neurol,2003,60 (3 ):379 [12]张长奇,蔡永亮,等.肝豆状核变性脾切除的治疗与探讨[J].中国综合临床, 2003,19(7):623-624 [13]帅剑锋,于庆生,等.前白蛋白变化在脾切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中临床意 义[J].肝胆外科杂志,2006,14(1):35-37 [14]叶宁,赵涛.自体输血在非手术保脾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3,5(4):272 [15]AbonyiM,FolhofferA,Lakatos PL.Wilson disease.Orv Hetil,2004,145(42): 2147-2151 [16]Ha-Hao D,Merle U,Hofmann C,et al.Chances and shortcomins of adenovir- us-mediated ATP7B gene transferin Wilson disease:proof of principle demonst- rated in a pilot study with LEC rats.Z[J] Gastroenterol,2002,40(4):209-216 [17]Malhi H,Irani AN,Volenberg I,et al.Early cell transplantationin LEC rats m- odeling Wilson’s disease eliminates hepatic copper with reversal of liver dise[J]. Gastroenterology,2002,122(2):438-447 [18]Park SM,Vo K,Lllier M,et al.Hepatocyte transplantation in the long Evans Cinnamon rat model of wilson’s disease[J]. cell Transplant,2006,15:13-22 [19]Ryu JK, Kim J,Cho SJ,et al.Proactive transplantation of huma neural stem cells prevents degeneration of striatal neurons in ar model of Huntington diseas- e[J].Neurobiol Dis,2004,16(1):68-77 [20]金善,邵福源.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变性疾病[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 6(1):90 [21]Misava R,Ise H,Takahasi M,et al.Development of liver regenerative therapy using glycoside-modified bone marrow cell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 un,2006,342:434-440 作者简介: 张 静,(1981-),女,安徽泗县人,现就读于安徽中医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肝豆状核变性。 编号:E-70620110(修回:2007-6-20) -1660- Chinese Journal of the Practical Chinese with Modern Medicine 2007 VOL.(20) NO.19 中学生近视情况分析 An analysis of myopia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熊玉先 商建英 (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四川 仁寿,620500) XIONG Yu-xian SHANG Jian-y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Ren Shou county of Si Chuan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R 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07)19-1660-02 【摘 要】目的:了解中学生视力状况,摸清近视原因。方法:对 15000 多名学生入校时和毕业时的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检 测,并对中学生用眼习惯进行调查。结果:高中学生入校时近视率为 45.35%,毕业时为 71%,长时间连续用眼近视率为 80.1%, 长时间看电视和玩电脑者近视率为 73%,注意用眼卫生的近视率为 56.6%。结论:中学生在高中阶段近视率高,长时间连续用眼 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中学生;视力;原因;近视 【Abstract】Objective:To find out myopia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analyse it’s causation.Methods:Fifty thousand students were examined with eyesight and diopter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and were surveyed with eye customs.Results:T- he myopia rat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found 45.35% at entrance of school while 71% when they graduated,80.1%with long time eye seeing,73% long time watching TV and enjoying computer,and the myopia rate with healthy eye seeing was 56.6%.Conclusion:By long ti- me eye seeing,the myopia rate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high. 【Key words】High School;Eyesight;Causation;Myopia 近年来,中学生视力减退现象比较普遍,为了解中学生视 力状况,摸清视力减退程度,探讨近视原因,为今后近视眼的 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 2001 年以来我县高中学生视 力及近视情况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对 2001 级、2002 级、2003 级高中学生入校时 15464 人和 毕业时 15458 人,用国际视力表进行检测,对裸眼视力低 于 5.0 者进行散瞳检影验光,将近视度分为轻度(400 度以内), 中度(400~800 度以内)和高度近视(800 以上),采用填卡 片法分别对学生姓名、性别、年龄、读写习惯(连续看书、玩 电脑或看电视超过 1 小时),遗传因素和是否进行专业眼科验 光配镜,进行询问填卡。 2 结 果 2.1 学生视力结果 入校时共检查学生 15464 人,低视力 7018 人,占 45.38%, 毕业共检查学生 15458 人,低视力 10997 人,占 71%,低视力 学生毕业时较入校时明显增加,增加了 25.62%,低视力中以近 视眼为多,占 98.24%,且近视发病率逐级增多,2002 级较 2001 级增加了 6%,2003 级较 2002 级增加了 6.6%。 2.3 读写习惯与近视的关系 毕业时被检人数 15458 人次,读写习惯不好者 8430 人, 近视眼为 6823 人,占 80.1%,坚持用眼卫生者 2634 人,近视 1523 人,占 56.6%。 2.4 高度近视与遗传的关系 学生入校时高度近视 83 人,父母有高度近视有 28 人,占 33.7%,毕业时高度近视 246 人,父母有高度近视为 53 人,占 21.5%。 2.5 近视与验光的关系 学生入校时 7018 例近视眼中,有 1193 人进行了专业的眼 科验光配镜,占 17%,毕业时 10997 例近视,有 1078 人进行 了专业的眼科验光配镜,在高中三年时间里,大多数验光一次, 极少数二三次;很大部份近视眼未进行专业的眼科验光,而是 到眼镜店试镜后配镜。 3 讨 论 2002 年,我国学生低视力检出率为:初中 53.43%,高中 72.8%,近视占低视力的 98%以上[1],本次中学生视力普查中, 入校时近视率为 45.38%,毕业时为 71%,近视发生率基本一 致,但近视发病率逐年增多。近视眼实验与流行病学研究[2]表 明:虽然有重要的遗传因素,对于占学生近视眼绝大多数的单 纯性近视眼患者来讲,视觉环境和行为因素起主要作用;即便 是少数病理性近视眼,环境因素亦起重要作用。学生近视率居 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过 长,室外活动太少,活动量太小[1,3,4]。随着电子游戏机盛行、 计算机普及与网络信息的发展,中小学生长时间玩游戏机、上 网、看电视等也是导致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学生患近视后也 没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近视眼除了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 极大的不便之外,高度近视眼还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眼部并发 症,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近视眼成为人人关心的重大社会 问题。循证眼科学[EBO]研究[2~4]显示,目前(下转 1663 页) CJCM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7 年 VOL.(20) NO.19 -1661- 痹痛灵颗粒及其拆方对 CIA大鼠脾淋巴细胞诱生 IL-10、IFN-γ及释放 MMP-2、9的影响 Effect of Bitong Ling pills on generations of IL-10/IFN-γ and releasing of MMP2/9 in lymphocytes of CIA rats 于莉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29) 中图分类号:R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07)19-1661-03 【摘 要】目的:探讨痹痛灵颗粒及其拆方对 CIA 大鼠脾淋巴细胞诱生 IL-10、IFN-γ及释放 MMP-2、9 的影响。方法:运用 Ⅱ型胶原免疫 SD 大鼠制成胶原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观察痹痛灵颗粒及其拆方对模型大鼠脾淋巴细胞诱生 IL-10、IFN-γ及释放 MMP-2、9 的影响。结果:痹痛灵颗粒全方能降低 CIA 大鼠 IFN-γ、升高 IL-10、抑制活化淋巴细胞释放 MMP-2、9;各拆方药组 中温经散药组和活血祛瘀药组能降低 IFN-γ、升高 IL-10 与全方作用相同,温经散寒药组、祛风除湿药组和祛痰药组能抑制活化淋 巴细胞释放 MMP-2、9 与全方作用相同,且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温经散寒药组、祛风除湿药组、祛痰药组。结论:痹痛灵颗粒可 以调节 Th1/Th2 免疫平衡网络,减少关节局部滑膜炎和软骨的破坏,其中以温经散寒药组作用为主,活血祛瘀药组具有明显的协 同作用;痹痛灵颗粒亦可以减少病变局部炎症细胞的浸润,其中温经散寒药组起主要作用,祛风除湿药组和祛痰药组具有协同作 用。 【关键词】痹痛灵颗粒;类风湿关节炎;Ⅱ型胶原;大鼠;拆方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损 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本病病理变 化主要是寒湿阻络,以散寒除湿、化痰祛瘀通络为治疗大法。 汪履秋教授以丹溪的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为基础方化裁创痹痛 灵方治疗寒湿阻络之痹症,临床应用每获良效。为探讨其作用 机理,我们以胶原性关节炎大鼠(CIA)作为模型,探讨痹痛 灵方及其拆方对关节炎模型大鼠脾淋巴细胞诱生 IL-10、IFN- γ及释放 MMP-2、9 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药物 痹痛灵颗粒:由麻黄 8 克、川乌 10 克、蜂房 10 克、蜈蚣 2 条、桃仁 10 克、川芎 10 克、白芥子 6 克、制南星 10 克等组 成。拆方:祛风除湿药组由蜂房、蜈蚣等组成;温经散寒药组 由麻黄、川乌等组成;活血祛瘀药组由桃仁、川芎等组成;祛 痰药组由白芥子、制南星等组成。中药购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百 草堂门诊部。 1.2 实验动物 Sprague-Dawley(SD)大鼠(体重 145~170g),雌雄各半, 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 SCXK(苏)2002-0012;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CXK(苏) 2002-0053。 1.3 实验试剂 雷公藤片,由三九黄石制药厂生产,批号:20040122;卡 介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20040610;Ⅱ型鸡胶原, CII,上海本草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批号:20040301;pera- xidase-labeled goat anti-mouse IgG and TMB peroxidase substrate (Kirkegaard & Perry Laboratories);细胞培养液为 RPMI-1640 (GIBCO,BRL)含 100U/ml 青霉素,0.1mg/ml 链霉素,10%NBS (南京血清厂)的重蒸馏水溶液,经 0.22m 的 milipore 过滤灭 菌。 1.4 分组及给药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 8 组,每组 10 只,即:①正常组:给予蒸 馏水 10ml/kg 体重;②模型组:给予蒸馏水 10ml/kg 体重;③ 祛风除湿药组:给予祛风除湿药 3.3g 生药/kg 体重;④温经散 寒药组:给予温经散寒药 2.0g 生药/kg 体重;⑤活血祛瘀药组: 给予活血祛瘀药 1.67g 生药/kg 体重;⑥祛痰药组:给予祛痰药 1.33g 生药/kg 体重;⑦全方组:给予痹痛灵全方 8.33g 生药/kg 体重;⑧阳性对照组:给予雷公藤片混悬液 0.054g/Kg 体重。 注射 CII 乳剂,于 d12 开始灌胃给药,1 次/天,连续 16d。致 炎后 d28,处死后,取 2 106 脾细胞用 ConA5g/ml 刺激 72h 之 后,检测上清中 IL-10、IFN-γ的水平。 1.5 观察指标及方法 造模方法按文献操作[1];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测 IL-10、IFN-γ活性,使用酶谱分析可检测 MMP-2(72KD)、 MMP-9(92KD)的活性。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 mean±SEM 表示,统计采用方差分析,对 方差分析有显著差异者进一步用 Bonferronitest 或 Student’st 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对 CIA 大鼠脾淋巴细胞诱生 IL-10、IFN-γ的影响 见下表。经外来刺激物 ConA 作用下,模型组大鼠血清 IL-10 水平显著降低,IFN-γ水平显著增高,与正常组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温经散药组、活血祛瘀药组和全方组血清 -1662- Chinese Journal of the Practical Chinese with Modern Medicine 2007 VOL.(20) NO.19 IL-10 水平均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 中温经散寒药组优于活血祛瘀药组;温经散寒药组、活血祛瘀 药组和全方组 IFN-γ水平均低于模型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其中温经散寒药组作用最强。 ConA 组别 剂量(g/Kg 体重) 动物数(只) IL-10(pg/ml) IFN-γ(pg/ml) 正常组 - 10 3.39±0.31 2.34±0.33 模型组 - 10 2.61±0.51▲▲ 3.67±0.54▲▲ 祛风除湿药组 3.3 10 2.68±0.25 3.55±0.41 温经散寒药组 2.0 10 3.12±0.31** 2.69±0.36** 活血祛瘀药组 1.67 10 2.95±0.37* 2.95±0.37* 祛痰药组 1.33 10 2.86±0.23 3.41±0.23 全方组 8.33 10 3.22±0.34** 2.66±0.19** 雷公藤片组 0.054 10 3.51±0.39** 2.56±0.37** 注:与正常组相比▲▲P<0.01;**P<0.01,*P<0.05。 2.2 对 CIA 大鼠脾淋巴细胞释放 MMP 的影响 结果见下图,与正常组相比,用 ConA 活化的 CIA 大鼠脾 细胞分泌 MMP-2 和 MMP-9 显著增加。温经散寒药组、祛风除 湿药组、祛痰药组和全方药组 MMP-2 和 MMP-9 水平低于模型 组,表明温经散寒药组、祛风除湿药组、祛痰药组均可抑制 MMP-2 和 MMP-9 水平的升高,其中温经散寒药组最好,其次 为祛风除湿药组,第三祛痰药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MMP-9 MMP-2 注:1 为正常组,2、10 为模型组,3 为雷公藤片组,4 为全方组,5 为祛风除湿组,6 为温经散寒组,7、8 为活血祛瘀组,9 为祛痰组。 3 讨 论 痹痛灵颗粒是全国名老中医汪履秋教授的经验方,经数十 年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他认为本病具有病程缠绵难愈,治疗难 以获效的特点,当属痹证中之顽痹较为适宜。本病病因以风寒 湿邪为主,病理变化主要是寒湿阻络。因本病突出的症状是关 节疼痛,而疼痛多为邪气痹阻所致,故病理性质主要属实。治 疗须以通络止痛为基本原则,常以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为基 础方加减治疗本病,功效重在散寒除湿、祛瘀通络,临床具体 应用时再根据寒热虚实的变化随证加减。 RA 是一种 Th1 型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即 Th2 类 细胞因子如 IL-10 分泌减少,而 Th1 型细胞因子如 IFN-γ分泌 增加,IFN-γ有利于 Th1 细胞分化而抑制 Th2 细胞分化。IFN- γ还可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使其释放 IL-1、TNF-α等炎性 细胞因子,从而诱导 RA 炎症、软骨吸收和骨的破坏。IL-10 属于 Th2 型细胞因子,它能通过下调树突状细胞诱导 T 细胞分 泌的 IFN-γ水平,从而抑制 Th1 反应的启动,使 Th1 细胞反 应向 Th2 细胞反应转化,阻止病理免疫反应的产生和发展。 我们已知 RA 作为一种免疫性炎症疾病,在其发病病程中 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向炎症病灶迁移和浸润被认为是 RA 发病的 关键环节之一[2],其中迁移和浸润需要两个步骤:首先,淋巴 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穿过血管壁;然后,细胞与基 底膜和细胞外基质接触,穿过它们到达炎症部位[3-4]。在第二个 步骤中,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有赖于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的帮助,T 细胞通过 MMP 降解细胞外基质,从而更 易于迁移到炎症部位。MMP 可由活化状态的 T 细胞在多种炎 症介质的刺激下产生[5-6],其中 MMP-2、9 的分泌明显增高[7-8]。 所以,抑制活化的淋巴细胞释放 MMP 可以减少对炎症部位的 浸润,而且已有报道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可改善包括类风湿性 关节炎、哮喘、肠炎及中枢系统炎症[9-12]在内的多种炎症性疾 病。 本实验结果显示,痹痛灵颗粒全方可以降低血清中 IFN- γ、升高血清中 IL-10 水平,表明痹痛灵颗粒可以调节 Th1/Th2 免疫平衡网络,减少关节局部滑膜炎和软骨的破坏,这可能是 其临床治疗 RA 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各拆方药组中,温经散寒 药组和活血祛瘀药组与痹痛灵颗粒全方作用相同,其中以温经 散寒药组作用为主,活血祛瘀药组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痹痛 灵颗粒全方可以抑制活化淋巴细胞释放 MMP-2、9,从而减少 病变局部炎症细胞的浸润;各拆方药组中温经散寒药组起主要 作用,祛风除湿药组和祛痰药组具有协同作用。此实验结果正 CJCM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7 年 VOL.(20) NO.19 -1663- 体现了痹痛灵颗粒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证的散寒除 湿、化痰祛瘀通络的治疗大法。 参考文献: [1]Xu Q,Wang R,Xu L,Jiang J.Effects of Rhizoma simlacis glabrae on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Chin J Immunol,1993,9:39-42(Abstract in Eng- lish) [2]Kobayashi K,Kaneda K,Kasama T.Immunopathogenesis of delayed-type hy- persensitivity.Microsc Res Techniq,2001,53:241-245 [3]Carlos TM,Harlan JM.Leukocyte-endothelial adhesion molecules.Blood,199- 4,84:2068-2101 [4]Springer TA.Traffic signals for 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and leukocyte emig- ration:The multistep paradigm.Cell,1994,76:301-314 [5]Wright JW,Kramar EA,Meighan SE,etal.Extracellular matrix molecules,long- term potentiation,memory conslidation and the brain angiotensin system.Peptid- es,2002,23:221-246 [6]Goetzl EJ,Banda MJ,Leppert D.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in immunity.J Im- munol,1996,156:1-4 [7]Yakubenko VP,Lobb RR,Plow EF,etal.Differential induction of gelatinase B (MMP-9) and gelatinase A (MMP-2) in T lymphocytes upon alpha(4)beta(1)-m- ediated adhesion to VCAM-1 and the CS-1 peptide of fibronectin.Exp Cell Res, 2000,260(1):73-84 [8]Esparza J,Vilardell C,Calvo J,etal.Fibronectin upregulates gelatinase B (MM- P-9) and induces coordinated expression of gelatinase A (MMP-2) and its activ- ator MT1-MMP (MMP-14) by human T lymphocyte cell lines.A process repres- sed through RAS/MAP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Blood,1999,94(8):2754-2766 [9]Elliott S,Cawston T.The clinical potential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 tors in rheumatic disorders.Drugs aging,2001,18(2):87-99 [10]Kumagai K,Okada S,Ohkawara Y,etal.Inhibi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 ase (MMPs) prevent allergen-induced airway inflammation in a murine model of asthma J Immunol,1999,162(7):4212-4219 [11]Di Sebastiano P,di Mola FF,Artese L,etal.Beneficial Effect of Batimasstate (bb-94),a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in rat experimental colitis.Digestion,2001,63(4):234-239 [12]Kiessier BC,Seifert T,Giovannoi G,etal.Marrix metalloproteinases in infla- mmatory demyelination:targets for treatment,Neurology,1999,3(1):20-25 编号:E-7070627(修回:2007-7-6) (上接 1660 页)医学上无有效治疗近视眼的方法,也没有有 效措施能抑制近视眼的发展,因此对于近视眼,仍需要始终不 渝地贯彻预防为主。良好的卫生条件与用眼习惯是防近的前 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有效地减负是防近的必要保? 表 1 入校时和毕业时低视力人数对比 入校时 毕业时 被检人数 正视眼人数 近视眼人数(%) 被检人数 正视眼人数 近视眼人数(%) 2001 4132 2314 1818(44%) 4124 1477 2647(64.2%) 2002 5360 2937 2423(45.2%) 5364 1599 3765(70.2%) 2003 5972 3195 2777(46.5%) 5970 1385 4585(76.8%) 合计 15464 8446 7018(45.38%) 15458 4461 10997(71%) P=0。 2.2 近视程度:学生入校和毕业时均以轻中度近视为多。 表 2 入校和毕业时近视程度对比 入校时 毕业时 年级 近视人数 轻度(%) 中度(%) 重度(%) 近视人数 轻度(%) 中度(%) 重度(%) 2001 1818 1582(87%) 211(11.6%) 25(1.4%) 2647 2280(86.1%) 320(12.1%) 47(1.8%) 2002 2423 2084(86%) 300(12.4%) 39(1.6%) 3765 3111(82.6%) 560(14.9%) 94(2.5%) 2003 2777 2388(86%) 369(19%) 19(0.7%) 4585 3655(79.7%) 825(18%) 105(2.3%) 合计 7018 6054(86.2%) 880(12.6%) 83(1.2%) 10997 9046(82.3%) 1705(15.5%) 246(2.2%) 2001 级 P=0.67,2002 级 P=0.011,2003 级 P=0。 参考文献: [1]于厚贤,刘兵,巍霞,等.山东省学生视力低下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2, 23(6):546-547 [2]胡诞宁.近视眼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4,
/
本文档为【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