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一个不敢独自睡觉的女学生-一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一个不敢独自睡觉的女学生-一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2009-04-19 4页 pdf 144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31126

暂无简介

举报
一个不敢独自睡觉的女学生-一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一个不敢独自睡觉的女大学生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李永清 李科生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摘  要 ] 对自己寝室的黑暗深感恐惧的女大学生 ,她的症状来源于童年的意识冲突 ,以及对这 些感受的防御性反应的外部表现。她症状的激化是与认知、感情之间的矛盾有关。结合她潜意识 中童年的认知体验使这些冲突依托“鬼 ”这一童年认知指向自己寝室的黑暗 ,从而让她的情感挫折 得以宣泄。咨询者应用咨询技术以及认知疗法、精神分析法帮助来访者重建她的认知结构 ,纠正了 原有的认知偏差 ,在 1个月左右的时间内...
一个不敢独自睡觉的女学生-一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一个不敢独自睡觉的女大学生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李永清 李科生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摘  要 ] 对自己寝室的黑暗深感恐惧的女大学生 ,她的症状来源于童年的意识冲突 ,以及对这 些感受的防御性反应的外部表现。她症状的激化是与认知、感情之间的矛盾有关。结合她潜意识 中童年的认知体验使这些冲突依托“鬼 ”这一童年认知指向自己寝室的黑暗 ,从而让她的情感挫折 得以宣泄。咨询者应用咨询技术以及认知疗法、精神分析法帮助来访者重建她的认知结构 ,纠正了 原有的认知偏差 ,在 1个月左右的时间内 ,逐步调整了心理状态 ,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善 ,症状消 失 ,学习效率提高了 ,父女关系改善了。 [作者简介 ] 李永清 (1966—) ,男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刑事司法系系主任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教育心理 ; 李科生 (1986—) ,男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矫正教育学系教师 ,心理咨询师 ,研究方向 :心理学。   一、一般资料 李某 ,女 , 19岁 ,未婚 ;汉族人 ;某高职院校的五 年制四学生 ;身材中等 ,偏瘦 ,面容稍显憔悴 ,相 貌秀丽。衣着整洁。谈吐较犹豫 ,言语清晰 ,思维逻 辑正常 ,表达合理 ,无感知觉障碍。 二、求助原因 2004年底入校以来 ,经常害怕黑暗状态的寝 室。尤其是熄灯后 ,虽然想了很多办法克服 ,但效果 不好 ,近 6个月来 ,越来越严重 ,常常难以入眠 ,即使 入睡也会在突然连续惊叫中惊醒。因影响同寝同学 的休息而前来就诊。 来访者自述 ,自已是个极端内向胆小的人 ,有怕 自己黑暗寝室的想法。明知没有必要 ,却难以控制 , 每到晚上熄灯时就紧张、害怕 ,但是学院实行警务化 管理 , 22时要准时熄灯 ,起初还可以自我克制 ,但 2005年初以来却越来越严重 ,出现明显的呼吸急 促、全身发抖、出汗、心跳等症状 ,每到入夜则担心熄 灯后有鬼而出现的害怕心理。每到傍晚就担心自己 寝室关灯后的恐怖情景。夜间入睡后多为浅睡 ,梦 多 ,并且常常出现连续的惊叫 ,大约每周 1—2次。 但惊叫并不是因为噩梦引起 ,梦中多只是一些离奇 古怪的梦 ,并不恐怖。对寝室外的黑暗则无恐惧感。 因夜间睡眠不好 ,又担心影响同学的休息和自己的 学习 ,因而白天情绪低落。 个人成长史 :父亲为私企老板 ,较为富有 ,关系 一般 ,现已与亲生母亲离异 ,与一年轻女性结婚 ,并 育有一子 ,大概 1岁余。母亲做服装生意 ,独自抚养 姐弟两人。弟弟 14岁 ,很听话 ,在上学。李某从小 性格内向、胆小、孤僻。父母未离婚时经常吵闹 ,互 相指责对方有外遇 ,并最终因此离婚。李某在学校 因此而被同学嘲笑。父亲脾气暴躁、迷信 ,动起怒来 特可怕。父母常常在半夜打架 ,李某和弟弟经常被 扭打和吵闹声中被惊醒 ,边哭边拉架。父母离婚后 父亲仍然经常回来居住 ,依然常常在夜间与母亲打 架 ,父亲仍指责母亲在外边有“野男人 ”。父亲经常 在家里搞各种迷信活动 ,为家人和李某“驱鬼 ”,李 某基本是在不断的迷信活动中长大的。父亲很爱李 某姐弟 ,经常给李某姐弟经济资助和关心。如大学 以后李某因常常指责父亲欺负母亲而遭到父亲的威 胁 ,声称“以后再不管你了。”李某很害怕父亲真的 “不管自己了 ”,并常为此烦恼。李某认为母亲是个 作风正派的人 ,父亲多疑、暴躁 ,自己应该为母亲辩 护 ,但又怕父亲威胁自己 ,真的“不管自己了 ”,因此 陷入矛盾。初中毕业后考入警校 (五年制大专 ) ,因 非常胆小、内向而少与人交往 ,只有几个女同学非常 要好。曾被一高大的男生追 ,感到他性格太暴躁而 11 德育与心理 拒绝了。入学后和自己在军训期间班长产生了好 感 ,因他性格较温和而建立了恋爱关系。经过接触 发现他很“花心 ”,曾经有多个女友 ,感到自己是第 一次恋爱 ,比较“亏 ”。近半年来父亲常来电话 ,但 多是威胁李某“再谈恋爱 ,爸爸就不管她了 ”。 咨询师观察结果及来访者同学反映情况 : 来访者外观清秀 ,着装整洁 ,说话声音低微 ,眼 睛不敢正视咨询师 ,面带羞怯。其要好的同学讲李 某平时极为胆小、内向 ,很少同他人交流 ,只与几个 要好的战友讲心里话。恋爱较同龄同学早。晚间常 提出不要关灯的要求 ,因学校的作息不允许而 作罢。熄灯后不停的叫好友的名字 ,要他人陪她说 话 ,以缓解紧张感。每周夜间都有 1、2次惊叫 ,说 “有鬼 ”。醒后意识清醒 ,没有定向障碍 ,问其问题 均可答复 ,而且回答正确。自幼身体健康 ,上月曾在 医院进行了全面身体检查也未发现异常。 心理测量结果 : SCL - 90自评量表 躯体化 1. 9 强迫症状 1. 8 人际关系敏感 2. 2 抑郁 : 3. 70 焦虑 : 3. 3 敌对 : 1. 0 恐怖 : 4. 1  偏执 : 2. 7 精神病性 : 0. 9 EPQ量表分 P: 40 N: 55 E: 30 L: 35。 三、评估和诊断 1、心理状态评估 来访者既往身体健康 ,并在近期通过系统体格 检查未发现躯体疾病。 李某自幼便经历了父母离异 ,在学校被同学嘲 笑而逐渐形成了内向的性格。她基本没有倾诉的对 象。幼年父亲的迷信活动使李某的认识过程产生了 巨大的误差 ,口头否认世界上存在“鬼 ”,内心却深 信不疑。班杜拉认为 ,在人的心理机能中 ,人的内部 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他 认为童年观察学习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学习形式。 李某童年时期同学的嘲笑使孤立的她失去了社会学 习的机会 ,从而在“前习俗水平 ”经历了较其他儿童 长的阶段 ,固化了父亲的错误认识 ,为成年的认识 — 行为紊乱埋下了隐患。同学的排斥和父亲的暴躁让 她的个性更趋内向 ,表现对自己缺乏信心 ,处世犹 豫、胆小、谨慎、思辨能力弱化 ,对父亲过度依赖 ,心 理发展滞后。心理年龄大概只有十岁。 2、诊断 特定的恐怖症。 3、诊断依据 (1)害怕自己居住寝室的黑暗状态 ,恐惧的程 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 (2)发作严重时有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出汗、 心跳等植物神经症状 ; (3)明知恐惧过分、不合理、没有必要 ,但无法 控制 ; (4)试图阻止寝室熄灯 ,有回避恐怖情景的行 为。 (5)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6)症状持续 7月余。 根据 CCMD - 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 准 》第三版 ,该来访者初步诊断为恐怖性神经症。 4、鉴别诊断 重症精神病 :李某思维逻辑正常 ,表达合理 ,无 幻觉、妄想及感知觉障碍。曾做相关检查未发现异 常躯体疾病。无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情绪低落、 兴趣丧失和消极念头 ,无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等 精神病性症状和精神分裂症症状。无精神活性物质 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可以排除重症精神 病。能主动求治 ,对自己的症状有一定的认识。 四、咨询目标的制定 近期目标 :减轻恐怖情绪 ,恢复社会功能 ,消除 夜间的惊叫。 长远目标 :协助李某找出导致心理紊乱的原因 , 消除恐怖 ,正常生活工作 ,运用多种心理咨询理论帮 助来访者分析童年经历对她成年认知的影响 ,矫正 认知偏差 ,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 ,学会运用正确的防 御方式应对各种挫折 ,承担起人生的各种责任。 以上咨询目标经过来访者同意。 五、咨询的制定 1、咨询方法和原理 第一阶段 :建立平等良好的咨询关系 ,应用关 注、理解等咨询技术取得来访者信任 ,使来访者感到 有可靠有效的来访场所 ,促进来访者与咨询者进行 较深入的交谈 ,暴露来访者的心理症结 ,同时使来访 者负性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 主要任务 :澄清问题 ,确定诊断。 第二阶段 :应用精神分析疗法寻找产生心理问 题的潜在因素 ,利用认知疗法帮助访者重建对自身 和社会环境的认知结构 ,纠正原有的认知偏差。为 李某提供心理帮助和情感上的支持。 主要任务 :分析和逐渐解决来访者的认知问题 , 改变来访者不适应的认知和恐怖情绪。必要时运用 系统脱敏疗法。 第三阶段 :在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 ,结束咨 询。在一段时间内与来访者保持适当的联系 ,必要 时协助来访者在生活中较好应用学习到的技能 ,保 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21 德育与心理 2、双方责任和义务 来访者按照咨询方案和咨询目标积极参与 ,保 证按时前来咨询。咨询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严格 遵守保密原则 ,努力为来访者提供良好有效的咨询 服务。 3、时间和费用 每 1周咨询一次 ,每次 1个小时 ,初定 5次。 六、咨询过程 : 1、第一阶段咨询 第一次面询 :来访者 (李某 )独自前来咨询 ,在 摄入性会谈中 ,李某开始表现出一定的阻抗。咨询 者采用自我开放技术 ,首先简要的介绍了自己童年 时代和少年时代怕“鬼 ”、怕黑暗的经历 ,以及个人 纠正错误认知的经验 ,争取来访者的信任。很快化 解了阻抗。在交谈中 ,将交谈重点转移到对李某童 年的成长经历上 ,比如童年的创伤经历和快乐体验 , 使来访者很自然地开始详细地陈述了童年成长的过 程。咨询者不断地用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对此加以 肯定。这样的肯定 ,不断增加他的谈话热情。随后 咨询者采用摄入性谈话方式 ,进一步探询恐怖产生 的原因 ,如“我和弟弟几乎天天夜间被爸爸妈妈的 吵闹声惊醒 ,他们甚至大打出手 ,血流满面。”“爸爸 说我身后有鬼 ,请了神汉给我驱鬼。” 咨询师发现她的症状都是来源于童年的意识冲 突 ,以及对这些感受的防御性反应的外部表现。根 据她的智力和动机 ,她目前症状的激化是与感情和 行为之间的矛盾有关。她正在体验一种分裂 (自我 不同方面发生的冲突 )。这需要在数次咨询之后深 入探讨。要求来访者梦的内容 ,并鼓励和启发 她去思考。 这次面询 ,让李某对咨询者产生了信任和好感。 建立了非常好的咨访关系后 ,进行了如下对话 : 咨询师 (以下简称咨 ) :你认为世界上有鬼存在 吗 ? 来访者 (以下简称访 ) :我不知道 ⋯⋯ 咨 :我口袋里有鬼 ,拿出来你害怕吗 ? 访 : (突然紧张 ) ⋯⋯要是晚上我就怕 ⋯⋯ 咨 :打一个比喻 ,现在这屋子里有许多人 ,老人、 大人和孩子 ,都在高声讲话。我大声制止他们说 : ‘你们谁再吵嚷 ,我就会从衣服口袋里拿出鬼来吓 他 ’,请你判断 ,谁会真正相信并害怕呢 ? 访 :当然是小孩 ,不懂事的小孩。你那是吓唬小 孩子的。 咨 :为什么 ? 访 :因为不合乎成人的经验和逻辑 ⋯⋯衣袋里 不可能有鬼 ,成人都不相信有鬼 ,还有 ⋯⋯ 咨 :这时如果有一个小孩真的被吓哭了 ,你怎么 办 ? 访 :哄他 ,我可以告诉他 :‘咱们不怕 ,世界上没 有鬼 ,就是它来了 ,我们把它放在锅里煮了。’ 咨 :你在寝室里遇到黑暗 ,就联想到有鬼 ,恐惧 到如此程度 ,这到底是成年人的经验和认识 ,还是小 孩子的心理 ? 访 : (思索了一会儿 )这样看来 ,似乎是小孩子 的心理 ,不符合成人的逻辑。但我怎么大了 ,怎么还 有儿童的心理和认识呢 ? 咨 :你用拒绝关灯、惊叫的方式应对恐惧和用煮 鬼来安慰小孩子 ,在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呢 ? 访 :嗯 ! 有点相似。 讨论到这里 ,来访者开始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 的恐惧带有幼稚性 ,为了应对这种恐惧所做出的应 对行动也类似哄孩子的方式。此时 ,咨询师向来访 者解释 ,人的恐惧心理和恐惧对象以及应对恐惧的 方式是因年龄而不同的。成年人怕的 ,幼年儿童不 一定怕 ,而幼年儿童所怕的东西 ,在成年人看来往往 是可笑的。进一步分析指出 ,他的恐惧心理和应对恐 惧的方式都是幼年时的 ,也是幼年期受到的惊吓和依 从成人的认知方式在影响她。要求她站在成年人立 场上用成年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恐惧和应对恐惧的 方式 ,并在成人世界里验证、纠正对鬼迷信的认知。 来访者能理解 ,说咨询师的这种解释以前没有 听说过。感到很受启发。并核实了下次咨询的时 间。 随后的咨询中 ,在来访者对自己有了初步的认 识后 ,咨询师引导来访者认识父亲的迷信认知对自 己童年的认知产生的影响 ,由于童年的孤独生活环 境使自己失去了在同伴中纠正错误认知的机会 ,让 自己谬误的认知固化 ,并带入成年。 最后 ,咨询师在建立了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上 , 告诉来访者 ,当在黑暗中感到害怕时 ,想象在咨询师 站在她的身边鼓励支持她 ,或想象自己最崇拜的偶 像在她身旁激励她战胜恐惧。来访者感到“今天晚 上有信心了 ”。并再次约好了下次来访的时间。 2、第二阶段咨询 在以后的见面时其精神状态较前明显好转 , “想象咨询师站在她的身边 ”的方式起到了良好的 效果。来访者带来了梦境的记录。咨询者根据第一 次面询发掘出来的问题 ,采用说理的方法 ,纠正李某 对社会、自然环境认知的偏差。指出来访者对黑暗 的恐惧也来自童年父母在夜间的吵闹对来访者的惊 31 德育与心理 吓。同时 ,对父亲的过分依赖使来访者担心父亲可 能真的“不管自己了 ”,因而总感到有不可预测的事 情发生 ,这让来访者不敢再指责父亲对母亲的不公 平对待 ,来访者为此十分矛盾并因此而不安和紧张。 童年夜间的经历在此时起了潜在的作用 ,它使来访 者在潜意识中体验了类似的情感体验 ,并把潜意识中 的恐惧通过“鬼”的认知 ,指向寝室的黑暗 ,使自己的 不良体验找到了发泄孔。来访者对此表示认同。 在其后的咨询中 ,发现来访者尚有未讲述的生 活事件对来访者的不安情绪产生过重要影响。这一 点通过梦的分析得以验证 : 其中梦境之一 :我来到一间房间 ,很黑暗 ,恐怖。 有一孔小窗投进一束惨白的光 ,光线照在窗下的一 口形状奇怪的大缸上。缸里有 7条鬼 ,很小 ,像婴 儿。我知道那 7条鬼都犯了“男女关系方面的罪 ”, 他们被惩罚在缸内不能出来。我非常恨它们 ,又怕 他们出来 ,加上更担心窗子会变小 ,房间会进入黑 暗。我因此而大叫。我在惊叫中醒了。室友们告诉 我 ,我在睡梦中惊叫了。 从梦境的分析 ,咨询师推测李某生活中存在与 性有关的冲突。弗洛伊德认为“所有梦均不会是空 穴来风的 ”,没有所谓的“单纯坦率的梦 ”的存在。 他通过对梦的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 ①梦的内容仍保 持其与最近的经验之关系。②引起梦的刺激本身必 然在心理上具有重大意义。梦是一种“梦之改装 ” 的表现将潜意识中的内容经过“转移作用 ”改装在 梦中。而感情是最不受到改装影响的。通过进一步 的咨询 ,证实了咨询师的推测。据来访者回忆梦中 的房间与幼年自己的卧室非常相似 ,是童年情境的 再现。那么“形状奇怪的大缸 ”和“像婴儿的鬼 ”来 自那里 ? 通过询问来访者最近的生活情况后 ,发现 她在工作中看到病理科的婴儿标本后非常恐惧 ,再 次产生了怕鬼、怕黑暗的心理。当咨询者将分析讲 给来访者时 ,来访者恍然大悟 :“我知道了 ! 那个形 状奇怪的大缸就是我当时送到病理科的尿瓶。而不 是什么鬼的托梦。”自此 ,来访者如释重负 ,在随后 的数次咨询中 ,症状基本消失。 第二阶段的面询所获得了丰富的个人资料 ,其 深度随咨询的深入而加深。同时第二阶段的面询基 本达到了通过咨询技术和精神分析的方法 ,使来访 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和症状来自于自己的童年 经历和错误的认知。固化的认知使自己的成年心理 发生了偏离 ,以致影响了自己和男友、父亲的关系。 3、第三阶段咨询 在 5次面询结束后 ,来访者要求终止咨询。之 后咨询者还与李某多次进行电话交流跟踪 ,未再出 现症状 ,与父亲关系处理的较好 ,父亲称赞来访者 “懂事了 ”。也不为男友的事而担忧和焦虑了。 七、咨询终结记录 来访者李某 ,女 , 19岁 ,未婚 ;汉族人 ;某警官职 业学院学生。 咨询时间 : 2007. 10. 21———2007. 11. 29,历时一 月余 ,咨询次数 5次。 终结理由 :来访者自认为自己心理问题基本解 决了 ,自愿终止。 终结时状态 :面带笑容 ,感谢咨询者。 咨询结束时测量结果 :躯体化 1. 7 强迫症状 1. 5 人际关系敏感 1. 8 抑郁 : 1. 6 焦虑 : 1. 8  敌对 : 1. 0 恐怖 : 1. 9 偏执 : 1. 6 精神病性 : 0. 9。 八、咨询效果的评定 咨询历时一个月 ,效果评价依据如下 : 李某对咨询效果感到很满意 ,增强了对自己的 认识。在对来访者的个人经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心 理分析的前提下 ,来访者找到了自己心理问题的症 结所在 ,并通过自我调整消除了症状。主动要求结 束咨询。 来访者评价 :自己对黑暗的恐惧基本消失 ,认识 到世界中并没有鬼的存在 ,鬼“是自己吓自己 ”,是 “自己内心矛盾没有很好解决的反映 ”,是对父亲、 男友的担忧和过度依赖而产生的 ,自己对鬼的认知 是幼年认知发展不健全的结果。通过自我调整 ,改 变认识 ,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了 ,夜间的惊叫消失 了 ,能克服恐惧适应寝室的黑暗了。 他人评价 :李某的同学反映李某的情况明显好 转。睡眠状况好转 ,夜间没有出现惊叫的现象 ,对父 亲和男友的态度也明显成熟了许多。 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来访者恐怖程度有 明显的改善。 咨询师的评定 :李某在情绪、认知和独立性等方面 有进步 ,敢于面对黑暗了 ,症状消失。咨询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 1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 :民族出版 社。191页。 [ 2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 :民族出版 社。196页。 [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 4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责任编辑 :贺志明 ) 41 德育与心理
/
本文档为【一个不敢独自睡觉的女学生-一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