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心理学】走进心理学_让你了解心理学

2009-05-07 16页 doc 85KB 3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4414

暂无简介

举报
【心理学】走进心理学_让你了解心理学走进心理学 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应用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它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知己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心理学是一门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的渊源可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心理学的英文拼写是Psychology,由希腊文“...
【心理学】走进心理学_让你了解心理学
走进心理学 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应用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它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知己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心理学是一门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的渊源可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心理学的英文拼写是Psychology,由希腊文“ψνхо”和“λογια”两个字源组成,前者是灵魂的意思,后者是学问的意思,合起来即“灵魂之学”。十六世纪以前,还没有出现心理学这一名词。尽管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所著的《灵魂论》一书中曾有过对心理的描述,但他把人的心理看作灵魂,并认为植物和动物也有灵魂。直到1590年德国哲学家葛克尔(R,Gockel)首次用心理学这个词来标明他的著作以及德国哲学家沃尔夫(B.Wolff)所著的《理性心理学》(1732年)、《经验心理学》(1734年)问世以后,“心理学”这一名词才得到公认和流行。但当时它并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仍旧属于哲学范畴。几千年来心理学一直是哲学的一部分,一直包括在哲学的母体之中。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心理学是一门很古老的科学。到了十九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理学的迅速发展,科学成果不断涌现,这为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就是他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成果的总结。从此,心理学摆脱了哲学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那时开始,冯特的名字就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直接地联系在一起了。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实验室成了心理学独立的圣地,冯特成了心理学独立的旗手。如果以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作为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开始,那么,迄今为止心理学只有一百多年的短暂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心理学与其他科学相比(如与物理学、生物学等相比),它又是一门很年轻的科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什么内容?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个生活片断:   小张清晨醒来,看到光亮照进屋子,听到窗外树上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忽然她又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今天应该交稿了,必须忍耐一下,坚持写完。想到这里,她很快收拾了一下,吃过早饭就开始写稿了…… 在这个小小的生活片断里,就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这里的“看到、听到、感到、嗅到”就是心理学中讲的“感觉”和“知觉”;这里的“记得、想起”就是心理学中讲的“记忆”;“猜想、盘算”就“思维”问题;“高兴、惬意、喜欢”属于“情感”;“忍耐、坚持”属于“意志”。这些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都是人们所熟悉的。 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或简称之为心理。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各种情绪。人在生活实践中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以上所说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 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各人的心理过程都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有关。这就是所说的人格或个性。 心理过程和人格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心理学还研究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表现。动物心理学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不仅是为了认识动物心理活动本身,也有助于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了解。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使他攀登上动物进化阶梯的顶峰。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   心理学的分支 对人的心理的探讨与研究,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古代哲学、医学、教育和文艺理论等许多著作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是19世纪的事。 今天,心理学已是具有100多个分支学科的庞大学科体系了,诸如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商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咨询心理学……都是心理学庞大学科体系中的成员,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会继续增加。概括地讲心理学的分支向两方面扩展: 一、心理学研究的细化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描述心理现象和探索心理规律。这倾向于学术。或者是学派分歧。比如: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心灵学、生理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心理统计学、心理生理医学、理论心理学、群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 以下我们只介绍几种主要的科目: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心理学各个分支的基础,是心理科学的主干。心理学有许多分支,每一分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心理和心理现象的总的看法,如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心理的实质和心理现象的规律性等。对这些心理学一般理论问题的阐述,构成丁普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即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其他心理学分支有重大的意义。 实验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离不开实验。实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的一种方法学。19世纪以前,心理学的问题多半是在哲学领域内讨论的,所用的是思辨和经验概括的方法。当时流传着一种信念,认为实验的方法对研究心理现象是不适用的。文艺复兴以后,在欧洲出现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潮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随着电子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的实验装置和测量仪器日益精密,从而使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在客观性和准确性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并逐渐摆脱了不同心理学流派对实验方法的影响和束缚。心理学发展到今天,所争论的问题已不再是实验方法对心理学的研究是否适用,而是如何使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更加完善,如何用实验室中发现的心理学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心理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心理统计学是研究在心理实验或调查中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字资料,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作出科学推论的应用统计学分支。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科学心理学离不开科学实验或调查,而心理实验或调查又必然要面临处理数字资料的问题。例如:怎样收集资料才能使数字最有意义、最能反映所研究的课题;采用什么方法整理和分析所得数据才能最大限度地显现这些数据所反映的信息,从而对实验或调查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怎样才能从所得局部结果推论到总体,作出一般规律性的科学结论;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依靠科学的统计方法。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在儿童教育、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儿童广播电视等社会实践领域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学科关注的问题主要有:遗传、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儿童心理发展上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上年龄阶段特点和个别特点的关系等等。现代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除了原有的观察法、实验法等以外,又引入了一些现代化手段,如单向玻璃观察室,显示刺激的录音、录像和电视设备以及电子计算机处理研究资料等。例如山师大心理学院就拥有全国最先进的行为观察室之一,行为观察室中有单项玻璃、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为深入研究儿童行为提供了贴近自然的环境。 二、心理学的边缘性研究 目的是将心理知识用于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倾向于应用。比如:残疾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音乐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宗教心理学、审美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数学心理学、运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教育过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了,说简单一点,教育心理学就是学与教这个过程的方方面面规律的科学,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的特征。二、学生的特点。三、教学方法。最后,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必须了解教学过程进行的规律,学习发生的规律,以及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咨询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的心理学分支。它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生活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多学科交叉性,属于应用科学。 咨询心理学的业务范围与基本职能的内容广泛,它不仅与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关系密切,而且与教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医学相互交叉。咨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正常人,而不是患者。它为解决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心理负荷等)提供有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使人们的认识、情感、态度与行为有所改变,以达到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家庭的目的,增进身心健康。它能够协助人们认识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发挥个人潜能、迈向帮人自助的过程,它的主要范畴包括:教育咨询、职业咨询、心理健康咨询及心理发展咨询。   管理心理学 劳动力是最重要、最积极的生产要素。人是劳动力的载体,是活的生产力,社会的主体,也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管理心理学正是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如何达到对人的适当约束和激励,就成为管理心理学的中心内容。 法律心理学 研究人们在司法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法律心理学根据不同的方面,又可分为犯罪心理学、侦察心理学、审判心理学等。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的动机及对罪犯的教育改造等问题。侦察心理学研究在侦破案件过程中所应依循的心理规律。审判心理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分析犯人供词及证人证词的可靠程度。法律心理学的另一重要分支是司法鉴定心理学。这是运用临床精神病学专业知识,对被怀疑有精神障碍的被告或其他诉讼当事人进行心理鉴定,为确定其法律责任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的法律心理学工作者,结合本国实际对犯罪的心理特点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心理学的发展及流派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冯特考虑到化学把物质分解成各种元素,那么心理学应该也可以同样地通过实验方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元素。根据这一思路,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也就是内省。到20世纪20年代,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ay,1859~1962)等人。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两者都主张研究意识,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意识的功能。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因此,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基于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上述两个学派都未能很好地解决方法学问题。相持了几十年后,当另一个新的学派——行为主义出现后,这两个学派都日渐衰落下去。 三、 行为主义心理学 20世纪初期,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m)学派盛极一时,从根本上改变了心理学的发展进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B.Watson,1878~1958)。华生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这是因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必须是能够重复的,而心理带有主观的性质,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重复,这样就不如把心理看作是一个黑箱,我们不必去管里面装了什么和如何活动,只需要知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了。在剌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于是,华生的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一反应”公式(S一R)来表示,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 Pavlov)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华生认为,我们只要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的强化,使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那么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总之,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行为主义理论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因此,在实用主义思想指导下,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美国很快就盛行起来。行为主义从20世纪20年代兴起,一直流行到50年代才逐渐衰落。但是它的影响深远,不仅其客观研究方法得到了肯定,而且在当前的行为改造、心理治疗中,行为主义的方法仍占有重要地位。 四、 格式塔心理学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同时,德国也出现了另外一个心理学派别,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Cestalt psychology),也称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urt Koffka,1886~1941)、苛勒(Wolfgang Kohler,1886~1941)等人,这一学派主要活跃于1912年到20世纪4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其含义是整体,或称“完形”。格式塔心理学明确指出:构造主义把心理活动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不合理,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格式塔心理学着重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作为一种学派重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结果在当时很有影响,尤其是有关知觉的一些实验结果,称为格式塔知觉规律,至今在心理学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五、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这一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弗洛伊德认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通过病人的自由联想,对其谈话做出分析,找出其疾病的根源。他还认为人除了有意识的活动——即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活动,还有无意识活动。它们常常是一些由于环境的和社会的限制,而不能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因为种种原因长时期被压抑着处在被觉知的意识下层,形成下意识,但对于意识仍然发生影响。这些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精神分析主要就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下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因此在理论上曾引起争论,在我国更受到过长期的批判。 精神分析的方法至今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仍然继续使用,而且其理论对人格、动机等心理学的研究方面也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目前,有些精神分析的概念,如无意识、下意识、自我等也都已经渗入到心理学主流之中。 六、 人本主义心理学 20世纪中期,美国一些学者出于对当时影响最大的两个心理学派别——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不满,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braham Mashw,1908~1970)和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看来,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行为受原始的性冲动所支配,行为主义理论的许多结论来自对简单动物行为的研究,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人看作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失掉了人的最重要特性。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心理治疗领域孕育了一条创新的人本主义路线和方法。不过人本主义理论不能用实验来加以证明,它主要是理论上的推测,运用的是一种思辨的方法,风格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 七、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一方面,20世纪中期以后,计算机科学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这构成了推动认知心理学产生的重要外部动力;另一方面,自从冯特建立心理实验室以来,实验室的心理实验逐步地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在记忆研究方面,发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有所不同,同时在儿童研究中,也揭示出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思维表现有不同水平等等,这些都证明内部心理活动规律是可以研究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于1967年把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成《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而作为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产生的标志,心理学不只要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 所谓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认知心理学家坚信,要想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研究他的内部心理活动,因为同一个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且指向不同的目的。认知心理学家还指出内部认知过程是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他们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采取口语报告的方法,获得了很大成功。有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从此人的心理、意识又被带到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之中。 人的心理活动不只包括认知过程,还有情感、有意志、有各种个性心理特性,若忽略了人的这些特点,就会把人与机器等同起来。认知心理学在其发展中,从认知过程出发,并未忽略对动机和情感等心理现象的研究。事实上现代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内部心理活动规律,已变成一种思路,在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都依据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去探讨和解释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目的是分析、解释、控制与调节人的多种活动,包括社会交往等等。 总之,发展到今天,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外部行为表现,而且还要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规律,乃至心理的生理机制。 学习心理学对教师有什么用处?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使教师面临着愈来愈多的问题,如人际关系、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个体等,面对这些问题会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以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合理使用应对策略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指导他们建立积极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尤其是社会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塑造其健康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技能,帮助他们顺利有效地应对现代生活中的各种困境。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应对策略: 一、认知调整策略 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是无法避免的,例如遭到降职或丢了工作有压力,获得升职仍会有压力;工作表现差有压力,工作表现突出也会给人带来压力。压力中有些让人感到很糟糕,而有些让人感觉特别好。对人而言,压力就像一把双刃剑。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说:“压力就如一把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压力作为一种刺激—反应的产物,对人体会产生良性或消极的影响。良性压力会给人带来促进活力的有利刺激,而消极压力则会给人的机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良性压力和消极压力有着非常不同的效用影响。 压力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彻底消除这种压力,而是学会一套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从而起到缓解、调节和分散作用,并使教师有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压力管理的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起核心作用。只有当个体正确、合理的认识压力并设法解决问题时,才能调动内部和外部的一切资源,来解决问题,减轻压力。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个体应有的认知调整策略有: 1.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 2.认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乐趣 3.个体精神陷阱面面观:消极的自言自语、对自己的消极的评价、“别人怎样想”的奴隶、“注定失败”式的思维方式、“为时太晚”的思维定势、“求完美”的思维方式、“安全感”的奴隶、“过去错误”的陷阱。 4.认知重组,换个角度看问题 二、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策略 压力研究的一些结果表明,教师产生压力的原因是外部的环境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和可控制的水平,结果使得他们感到缺乏信心和无助感。通过各种社会支持的帮助,个体可以有效消除压力的影响。 社会支持又称社会网络,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的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精神上的支持亦以个人的主观感受或体验为,因为这是对该人产生实际影响的精神力量。朋友和亲属能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能为我们提供信息、忠告、友谊,使我们忘却烦恼,甚至能为我们提供财政或物质上的帮助。所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无助感,增强对自己应对能力的信心。 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的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和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如果自出生后对动物实行“社会隔离”,单独饲养半年至一年后,再与同窝其他动物放在一起,即可发现被隔离的动物有明显异常行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特别是与母猴分离的幼猴,隔离最初引起极度不安,对绒布作的母猴表示依恋情绪,向往群体活动。 人类不能离群独处,社会支持的最大来源仍然是配偶及其他家庭内成员,其次为朋友和同事,后者的支持作用也很重要,不是前者所能取代的。 人的大脑必须自幼年不断接受外界各种刺激而获得发展,丰富的生活经验远优于孤陋寡闻,而大量的、过度的刺激造成长期精神紧张,也不利于身心健康。人不能完全与社会隔离,但对过于频繁的社交活动又感到厌倦,只能根据个性特征与工作生活需要,建立适当的社会联系。必须注意到社会联系既是各种精神刺激因素的来源,又是各种社会支持的来源。前者引起心理应激过程,后者在心理应付过程中有效力,它对于精神紧张起缓冲垫的作用,对精神健康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支持和帮助的方法必须得体合适。 教师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争取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的支持 2.同事协作、共同抗压 3.从领导处得到最大助力 三、职业发展策略 现代的教师具有年轻化、学历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特的价值观念。他们往往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强烈的事业追求愿望;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发展与专长发挥,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期望得到领导、同事、家人、朋友的认可。工作单位对教师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它更是获得个人的发展与完善,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的平台。而职业生涯道路上的种种坎坷与障碍势必会成为引发教师工作压力的重要原因。如何获得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避免职业生涯发展停滞乃至倒退现象的发生,已成为每一个教师的重要压力源。 教师的职业成长是伴随着其职业生涯的个体社会化过程进行的。在与工作的互动过程中,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信念、价值取向,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满足自身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表现出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角色行为。 1.初生之犊,积极适应。在适应期要做好以下发展任务:了解工作单位的各项和对职工的要求;清楚认识教师的责任和工作单位的考评方式;扎实做好每一项基础工作等等。 2.稳定发展,驾轻就熟。步入稳定发展阶段的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自主精神,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复杂的工作,在反思性的工作中专业角色渐进成熟。 3.突破高原、持续成长。经过迅速发展和稳定阶段之后,教师的成长速度变得相对减缓。工作反思、行动研究、形成特色是教师突破高原现象,实现持续成长的基本策略,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必需,也是普通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必要条件。 四、身心放松策略 教师要面对繁重的工作负担,身体很容易疲劳,而身心放松的技巧是一种很好的法宝,它可以帮助我们将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的压力降低到我们可以控制的层次。虽然当放松训练完成以后,我们所面对的压力层次又会重新升高,可却是从一个比较低的压力层开始。经历放松训练后,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们不再只是无助的面对压力,而是开始控制及管理压力了。 教师有效化解心理压力的身心放松修炼方法有: 1.静坐 2.放松术 3.减轻压力的呼吸法 4.减压食品 5.身体锻炼 6.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 五、自我安慰策略 其实在某些情境下,教师可以以个人需要的理由,来解释自己不能实现的事实。从其解释本身来看,都只不过是一些“自圆其说”的编造或杜撰的所谓“理由”,其目的是要以“正当”的动机去掩饰自己的行动;以合理的言词去辩护偏离正道的行为;这也可能是一种文过饰非的表现,“合理化作用”被认为是一般人运用最多的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并不意味着“合理”,它把逻辑上或社会上认可的动机加在人们所遭受的失败上,把自己的失败看成是合理的或适当的。合理化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酸葡萄机制,指希望达到某种目的而未能达到时否认该目的的价值和意义。《伊索寓言》中狐狸想吃葡萄但又吃不着,便说葡萄是酸的。二是甜柠檬机制,指因未达到预定目的,便苟且偷安,提高现状的价值。狐狸吃不着葡萄,只好吃柠檬,便认定柠檬是甜的。 常用的自我安慰策略有: 1.人生经历就是磨难构成的 2.失败有时在所难免 3.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4.退一步海阔天空 六、幻想策略 幻想又称白日梦或昼梦,即临时脱离现实,在自己的想象构成的梦似的情境中寻求满足。教师虽然过着较为殷实的生活,但生活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感到满意,谁都会遇到超出自己能力的问题,为了不至于给自己带来太大的痛苦,可以考虑使用幻想策略。这时幻想偶尔为之,并非失常。但是,幻想本身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幻想之后还必须面对现实中的问题,这才是合理的。一味沉于幻想,脱离现实,而且形成习惯后,将有碍于对生活的适应。一旦形成以幻想来应对现实中的问题,企求从幻想中得到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习惯,可能形成病态的行为反应。 常用的幻想策略有: 1.失败的不是自己该多好 2.自己已经解决了难题该多好 3.兴许会发生某些奇迹改变现状 4.自己是对的,自己永远不会错 如果压力实在无法消减,教师也可以采取回避的策略,即通过“停薪留职”或者“跳槽”来实现,但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跳槽时不能冷静地判断职业和岗位的需求以及个人的兴趣和能力,理性地选定职业目标,就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且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况之中。 其实某一具体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关键取决于该策略与压力情境的适合度。一般来说,问题取向应对策略在可控性压力情境中可降低焦虑,而在非控制性压力情境中可引起更多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取向应对策略缓解压力的作用体现在非可控压力情境中,而在可控压力情境中却可能增加压力。还有研究表明,总保持特定应对策略类型的人和随意地改变应对策略的人相比,那些根据压力情境的性质而改变应对策略的人报告有更多的焦虑和心身症状。只有掌握有效的应对方式,使身心保持健康,才能精力充沛,自信地迎接各种挑战。 视窗一 应对策略之自我测试 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应对压力事件的比较常用的办法,哪些是你的行为特征或者是你的常用办法,请注上标记。 1、我将自己的需求忽略,只是埋头工作,拼命工作。 2、我寻找朋友进行交流并获得他们的支持。 3、我比平时吃更多的东西。 4、我进行某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5、我发怒,并将周围的烦恼统统赶走。 6、我花些时间来放松,喘口气,做伸展运动。 7、我抽支香烟,喝那些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8、我面对压力的根源,做工作改变它。 9、我收回自己的感情,远离人群只做自己的事情。 10、我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求更加透彻地看待它。 11、我睡觉的时间比我真正需要的时间长。 12、我花一些时间离开自己的工作环境。 13、我外出购物,用买东西的办法使自己感觉良好。 14、我和朋友们开玩笑,用幽默的办法来钝化困难的锐气。 15、我比平时喝更多的酒。 16、我沉溺在个人的爱好或兴趣中,它使我放松并感觉良好。 17、我吃药来使自己放松或者改善睡眠。 18、我让自己保持健康的饮食。 19、我只是忽视问题,并且希望很快地过去。 20、我祈祷,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21、我对存在的问题担心,害怕去做任何触及到它的事情。 22、我集中精力对付那些我能够控制以及能够接受的事情。 以上的各项条目中,序号为偶数的条目是一些更具有建设性的策略,而标有奇数号的条目趋向于不大好的应对压力的策略。如果你选择的是奇数序号的条目,那么你就应该考虑一下对你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否要做一些改变。你可以尝试着采用过去没有采用过的偶数序号策略的方法。 视窗二 放松疗法 一、精神放松疗法 (1)用舒造的姿势,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2)把双足自然放在地上,但不要紧张用力踩地板,而是让地极支撑着双足; (3)把眼睑放下来,但不要用上眼睑夹住下眼睑,而是让它自然而柔和地放下来,这样才能让眼睛轻松地合着; (4)头略微向前垂; (5)放松脖颈部的肌肉; (6)放松口部的肌肉,使下颌略呈凹陷状; (7)放松脸部和额部的肌肉,使皱折平复; (8)把双手放在双膝上,但不要用力,而是让膝部支撑着双手; (9)放松十指; (10)坐在椅子上进入幻想世界。可以幻想你在温暖的春天,静坐在水平如镜、碧波不兴的湖边。青翠的树林,鲜艳的花朵,嫩绿的小草,蔚蓝的天空,变幻的白云……除了小鸟清脆的叫声,周围都静悄悄的,你安静地欣赏这大自然的美景,心旷神怡…… 通过反复运用精神放松疗法,可以渐渐地消除精神上的痛苦,使全身得到彻底松弛和休息,并能消除心理上的疾病。 二、渐进性放松训练 渐进性放松训练与我国传统气功中的“放松功”基本相似。主要靠去除杂念、自我暗示来有顺序地放松各组肌肉;最后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 (一)准备工作: 1.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这个姿势使放送者有轻松、舒服感,有坐式、卧式。 2.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练习,光线不要太亮,尽量减少无关的刺激,以保证放松训练的顺利进行。 (二)放松的顺序:手臂部—头部—躯干部—腿部。这一顺序并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进行新的编组排列。 (三)放松的方法:每一部分放松训练过程的五个步骤: 集中注意力—肌肉紧张—保持紧张—解除紧张—肌肉松弛。 如手臂部的放松,治疗者可以发出指示:伸出你的右手,握紧拳,使劲儿握,就好像要握碎什么东西似的,注意手臂的紧张感觉(集中注意和肌肉紧张)……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保持紧张)……好,放松……现在感到手臂很放松了……(解除紧张和肌肉松弛) 又如躯干部的放松,指导语可如下:耸起你的双肩,使肩部肌肉紧张,非常的紧张,注意这种紧张的感觉……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好,放松……非常放松…… 当各部分肌肉放松都做完之后,治疗者还可以继续给出指导语:现在你感到很安静、很放松、很舒服……非常非常安静……非常非常放松……(然后等放松者从1数到50—可控时间)……请睁开眼睛。 三、想象性放松训练 想象性放松比渐进性放松程序更为简单,但是效果却是因人而异。做想象性放松之前,亦要求放松者舒服的采取坐式或卧式,闭上眼睛,然后开始由指导者给予言语性指导,进而由放松者进行想象。 言语指导的内容是治疗者需要事先了解的部分:治疗者在什么情景中最感到舒适、惬意、轻松。常见的情景是在大海边。可以给出这样的指导语:我静静的俯卧在海滩上,周围没有其他的人,我感受到了阳光温暖的照射,接触到了身下海滩上的沙子,我全身感到无比的舒适,微风带来一丝丝的海腥味,海涛在有节奏的唱着自己的歌,我静静的,静静的聆听着这永恒的波涛声。 四、深呼吸放松驯练 这种训练可以是站式、卧式和坐式。慢慢的做深呼吸。这个方法虽然简单却很实用,非常适用于紧急的场合。 五、我们可以做些有趣的事,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以下方法你体会一下,可以得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快乐。 1.平卧,从下至上、从左至右分别使你身体各部分的肌肉群紧张起来,然后再放松。做完之后,安静地松弛几分钟。 2.试着只通过触觉把你的各种感觉传给另一个人,如你的爱人、兄弟、姐妹。 3.请人按摩,或者自我按摩,凝神于手触动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上。 4.洗热水澡,这样可以使你身心放松。有条件者可尝试一下蒸气浴。 5.不带任何雨具在雨中散步,体会雨点落在身上的感觉。 6.在条件许可时,除去衣服,做些户外运动,如游泳,在沙滩或草地上奔跑,以获得一种解脱感。 7.在快速行驶物上让新鲜空气扑面而来。 8.沉思默想,或做些简单的气功。 9.不被干扰地恬静地度过一段时光,如在家里单独做些事,或在河边、湖畔、公园里散步,完全消溶于自然之中。 10.做白日梦。 11.不开灯或闭眼度过一个傍晚。你的亲人用皮毛、羽毛、衣服、金属、纸张等物碰你的皮肤,你去猜它们而不要睁眼去看。 12.和朋友们进行野餐,所带食品各有不同,在惊讶中获得快乐。 13.纵声喊叫、歌唱、大笑,在地上打滚,抛石头,爬树……忘却习俗的约束。 14.从慢到快改变你的呼吸频率。 15.赤足散步,体会在不同质地上脚的触觉。 16.和爱人一起痛痛快快到街上玩一个晚上,不要顾忌花费,就好像今夜就是你们的夜,今夜的城镇就是你们的城镇。 17.做些轻松开心的事,如在铁路旁向驶过的列车挥手。 18.放松下来,闭着眼睛听音乐。 19.做些幼时游戏,如放风筝、玩沙子。 20.试着与好朋友做“心灵传感”游戏,哪怕你和大多数人一样,根本不相信它。 以上方法或是使你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新鲜、开心的事上,把你从紧张中解脱出来;或是使你忘却各种习俗的沉重约束,这不但对放松神经有利,而且你的思维方法也会从中得到启示。 视窗三 各国流行的心理减压策略 以下是世界各国流行的心理减压法,你不妨试试: 法国——运动消气 法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运动消气中心。中心均有专业教练指导,教人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做一种运动量颇大的“减压消气操”。在这些运动中心,上下左右皆布满了海绵,任人摸爬滚打,纵横驰骋。 英国——看恐怖片 英国有专家建议,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是源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此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是打起精神。所以与其通过放松技巧来克服压力,倒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充满压力的情况,例如去看一场恐怖电影。 欧洲和日本——嗅香油 在欧洲和日本,风行一种芳香疗法。特别是一些女孩子,都为这些由芳草或其他植物提炼出的香油所醉倒。原来香油能通过嗅觉神经,刺激或平复人类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缓解心理压力很有效果。 美国——吃零食。 当食物与嘴部皮肤接触时,一方面能够通过皮肤神经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从而产生一种慰藉,使人通过与外界物体的接触而消除内心的压力;另一方面,当嘴部接触食物并咀嚼和吞咽的时候,可以转移人对紧张和焦虑的注意,在大脑摄食中枢产生另外一个兴奋区,从而使紧张兴奋区得到抑制,最终使身心得到放松。 PAGE 16
/
本文档为【【心理学】走进心理学_让你了解心理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