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最早的闹洞房诗_读_诗经_唐风_绸缪_

中国最早的闹洞房诗_读_诗经_唐风_绸缪_

2009-05-14 3页 pdf 66KB 1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08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最早的闹洞房诗_读_诗经_唐风_绸缪_ 2009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如今江南乡村娶新娘,夜宴之后,有闹新 房节目,又称戏妇。亲朋好友聚于新房中,向 新郎新娘戏谑逗闹,唱一些荤段子,活跃气 氛。这是中华民族一种美好的传统习俗。这种 习俗盛行于唐宋明清之间;至于其源头,一般 都追溯到魏晋之际,如《辞源》有“戏妇”条目, 谓“旧时于结婚时戏弄新妇,即闹新房”,并引 葛洪《抱朴子·疾谬》一段记载为证:“俗间有 戏妇之法,于稠众之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 责以慢对,其为鄙黩,不可忍论。”其实,闹新 房习俗还可由魏晋再往前追溯到先秦时期。 因为远在西周至春...
中国最早的闹洞房诗_读_诗经_唐风_绸缪_
2009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如今江南乡村娶新娘,夜宴之后,有闹新 房节目,又称戏妇。亲朋好友聚于新房中,向 新郎新娘戏谑逗闹,唱一些荤段子,活跃气 氛。这是中华民族一种美好的传统习俗。这种 习俗盛行于唐宋明清之间;至于其源头,一般 都追溯到魏晋之际,如《辞源》有“戏妇”条目, 谓“旧时于结婚时戏弄新妇,即闹新房”,并引 葛洪《抱朴子·疾谬》一段记载为证:“俗间有 戏妇之法,于稠众之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 责以慢对,其为鄙黩,不可忍论。”其实,闹新 房习俗还可由魏晋再往前追溯到先秦时期。 因为远在西周至春秋间的《诗经》里就有关于 闹洞房的情歌,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 史了。本文就此特作介绍。 一、《绸缪》诗的三个文化意象 《诗经》里的闹洞房诗就是《唐风·绸缪》。 为讨论方便,我们先将全诗录下: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为了欣赏这首我国最早的闹洞房诗的妙 处,我们先从诗中的几个文化意象谈起。 1、关于“束薪” 诗的每章开头分别出现了“束薪”“束刍” “束楚”意象。“薪”指薪柴,“刍”是牧草,“荆” 也是一种草,又有训为荆木者。人类文化学的 调查明,由于人类曾经历过采集、渔猎、农 耕等时代,始终与花草树木相伴,并认识到花 草树木的开花结果与女性的怀孕生子有相似 性。于是在原始思维里,便产生了花草树木象 征女性女阴的集体文化意识。本诗中的“束 薪”“束刍”“束楚”的词面意思是把“薪”“刍” “楚”等草木捆扎起来,而词底意思则是指男 子把女子拥抱起来,实现情爱活动。而在“束 薪”“束刍”“束楚”三词前又加上个“绸缪”,更 增了这种拥抱情爱活动的强度。因为“绸缪” 有缠绕义,表示捆扎程度之深。本诗表达的是 新婚之夜的情景,因此,每章开头先写“绸缪 束薪”“绸缪束刍”“绸缪束楚”,立即营造了一 种情浓意密的美好气氛。 诗中“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户” 之“三星”,《毛传》释为“参星”。古代婚嫁,一 在春天,一在秋天。在春天者,如《礼记·月令》 中国最早的闹洞房诗 ———读《诗经·唐风·绸缪》 ●江林昌 摘 要: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闹洞房习俗,其源头实际上不是一般所认识的在魏晋之际,而是 可以再往上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唐风·绸缪》就是一首典型的闹洞房诗。诗中的 三个文化意象都是有关性爱内容的,而诗歌的对唱情节更能体现出闹洞房时的欢闹 气氛。 关键词:闹洞房;源头;诗经;绸缪 文章编号:1003-2568(2009)01-0042-03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作 者:江林昌,烟台大学副校长、中国学术研究所教授。 邮编:264005 文化研究 42 2009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在秋天者,如《荀 子·大略篇》所谓“霜降逆女,冰泮杀之”。本诗 “参星在天”是秋天气象,说明婚期是在秋天。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指出:“古者自九月霜 降逆女,至二月冰判,为婚姻之期,正值参在 天、在隅、在户之时,故嫁娶以参为候。” 2、关于“邂逅” 诗第二章曰“见此邂逅”,又曰“如此邂逅 何”。“邂逅”在现代汉语里是指偶然相遇的意 思,但在本诗中不作如此解。《毛传》曰:“邂 逅,解悦之貌。”《韩诗》“逅”作“觏”,《经典释 文》:“逅,本亦作觏。”而觏即媾,男女交合的 意思。《经典释文》又曰:“邂,本亦作解。”《广 雅》:“解,悦也。”《礼记·学记》:“相说(悦)以 解。”因此,“邂逅”即“解媾”,也就是悦于交合 的意思。诗云“今夕何夕?见此邂逅(解媾)”, 意思是说,今夜是何等良辰美景,竟能碰上如 此交媾而悦的美事。余冠英《诗经选》注曰: “今夕何夕,是惊喜庆幸之辞,言今晚是不同 寻常的夜晚。” “邂逅”一词又见于《郑风·野有蔓草》: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先云“有美一人”,然后说与美人“邂逅相遇”, 最后说“适我愿兮”,即性渴望得到了满足。这 “邂逅相遇”当读为“相遇邂逅”即相遇而悦于 交合也。这里的“邂逅”也当作“解媾”,“解”作 悦解,“媾”作交合解。因为男女交合而悦,所 以接着说“适我愿兮”。 3、关于“子兮” 诗的每一章均有“子兮子兮”语。这“子 兮”其实是个感叹词,应作“嗟嗞”解。《毛传》: “子兮者,嗟兹也。”《说文》:“嗞,嗟也。”《广 韵》:“嗞嗟,忧声也。”《战国策·秦策》:“嗟磁 乎,司空马。”《战国策·楚策》:“嗟乎子乎,楚 国亡之曰至矣。”《仪礼经传通解续》引《尚书 大传》:“嗟子乎,此盖吾先王文武之风也。” 《管子·小称篇》:“嗟兹乎,圣人之言长乎哉。” 《说苑·贵德篇》:“嗟兹乎,我穷必矣。”王引之 《经义述闻》据此指出:“经言‘子兮’,犹曰嗟 子乎、嗟嗞乎也,故《传》以子兮为嗟嗞。”本诗 的“子兮子兮”叠言之,且在“见此良人”“见此 邂逅”“见此粲者”之后,正表达其惊喜若狂, 情不自禁之意,犹言“阿呀呀!阿呀呀!”感叹 之极。 综观以上三个文化意象,实际均与男女 婚姻情爱有关。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分析本 诗的闹洞房情节。 二、《绸缪》诗的闹洞房情节 关于这首诗的闹洞房情节,应从诗的结 构谈起。《诗经》中有一些诗的结构是总分式 的,如《鄘风·桑中》。该诗第一章说:“爰采唐 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第二章 说:“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 矣。”第三章说:“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 之思?美孟庸矣。”第一章的地点概写在“沫之 乡矣”,第二章、第三章的地点具体化为“沫之 北”与“沫之东”。可见,第一章是总写,第二、 三章是分写,这样就构成了总———分———分 的结构。《绸缪》一诗在结构上也是总分式的, 但是诗的总写部分安排在中间一章,分写部 分则安排在头尾两章,这是本诗在结构上的 特别处,也是其奇妙处所在。 第一章“见此良人”。这“良人”是女称男。 《仪礼·士昏礼》郑注:“妇人称夫为良。”朱熹 《诗集传》:“良人,夫称也。”诗中犹言好郎君。 第三章“见此粲者”,此“粲者”为男称女。《国 语·周语》:“人三为众,女三为粲。夫粲,美之 物也。”诗中犹言美娘子。第一章“良人”与第 三章“粲者”都是分写。而第二章(即中间章) “见此邂逅”则是合写,写“良人”与“粲者”美 满交合,彼此大悦。诗以分———总———分的形 式表达出来,营造了一种活泼诙谐的气氛。清 代学者已发现这种结构与新婚之夜闹洞房之 间的关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指出:“此 诗设为旁观者见人嫁娶之辞。‘见此良人’,见 其夫也;‘见此粲者’,见其女也;‘见此邂逅’, 见其夫妇相会合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则 谓:“《绸缪》,贺新昏也。……‘今夕何夕’等 诗,男女初昏之夕,自有此惝怳情形景象。 ……始见其为欢庆词也。《诗》咏新婚多矣,皆 各有命意所在。唯此诗……描摹男女初遇,神 情逼真,自是绝作。”据此,我们可以将此诗假 设为闹洞房者分组对唱形式,并作翻译如下: 第一章(分写) 女领唱:绸缪束薪, (道道绳儿把柴捆,) 三星在天。 (参星在天正黄昏。) 今夕何夕, (今晚是何美良辰,) 文化研究 43 2009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见此良人。 (见此英俊新郎君。) 男合唱:子兮子兮, (哎呀呀!哎呀呀!) 如此良人何! (妹对郎哥如何亲!) 第二章(总写) 女合唱:绸缪束刍, (道道绳儿捆牧草,) 三星在隅。 (三星偏天挂一角。) 男合唱:今夕何夕, (今晚是何美良辰,) 见此邂逅。 (旱田甘露合欢娇。) 男女合唱:子兮子兮, (哎呀呀!哎呀呀!) 如此邂逅何!(如此合欢多美妙!) 第三章(分写) 男领唱:绸缪束楚, (道道绳儿捆草荆,) 三星在户。 (三星映照门窗深。) 今夕何夕, (今晚是何美良辰,) 见此粲者。 (见此灿烂娇美人。) 女合唱:子兮子兮, (哎呀呀!哎呀呀!) 如此粲者何! (郎把娇妹如何亲!) 由此可见,《绸缪》诗确是如《抱朴子》所 说的于新婚之夜,闹洞房者故意“于稠众之 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责以慢对”,而责问 的内容则是其词“鄙黩,不可忍论”。 值得注意的是,《唐风·绸缪》诗中这种 分———总———分的闹洞房唱辞形式,在唐宋 明清之间的民间亦广为流传。兹录《醒世姻 缘》中一则洞房诗,以资比较: 撤帐东,新人齐捧合欢钟。才子佳人乘酒 力,大家今夜好降龙。 撤帐南,从今翠被不生寒。春罗几点桃花 雨,携向灯前仔细看。 撤帐中,管叫新妇脚朝空。含苞来惯风和 雨,且到巫山第一峰。 撤帐西,窈窕淑女出香闺。厮守万年偕白 发,狼行贝负不相离。 撤帐北,名花自是开金谷。宾人休得枉垂 涎,刺猬想吃天鹅肉。 这里先写东、南,是分;再写中,是总;又 写西、北,是分。其分———总———分的结构与 《绸缪》诗同。诗中“携向灯前仔细看”“管叫新 妇脚朝空”“名花自是金谷开”等等,皆属于 “问以丑言,责以慢对”,其词“鄙黩,不可忍 论”之类,与《绸缪》诗“见此良人何”“见此邂 逅何”“见此粲者何”同。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认为《绸缪》诗是 一首典型的新婚之夜闹洞房诗。这首诗保存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因其时代 久远而弥足珍贵。确认《绸缪》诗的主题是闹 新房,意义十分深远。这说明我国至今仍在民 间流传的闹洞房诗,其渊源十分久远,应从以 往所认定的魏晋之际,再往前追溯到先秦时 期。这是值得文学史、民俗史研究者们高度注 意的。有关这一问题,已故著名学者陈子展先 生《诗经直解》已先有揭示,今读其著,令人敬 佩。其文云:“《绸缪》,盖戏弄新夫妇通用之 歌。此后世闹新房歌曲之祖。从来解《诗》者, 不知其为戏弄新夫妇谐谑妬羡之辞。”陈子展 先生惋惜自古以来解《诗》者,不能明晓《绸 缪》诗乃为闹洞房之辞。故今特作此文以作宣 扬。 文化研究 44
/
本文档为【中国最早的闹洞房诗_读_诗经_唐风_绸缪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