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2009-05-14 9页 pdf 279KB 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3002

暂无简介

举报
甲型病毒性肝炎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 疾病名:甲型病毒性肝炎 英文名:viral hepatitis A 缩写:HA 别名:catarrhal jaundice;epidemic jaundice;infectious hepatitis;infective hepatitis;viral hepatitis type A;甲型肝炎 ICD号:B15 分类:感染内科 概述:甲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A,简称甲型肝炎)系由甲型肝炎病毒 (HAV)引起的急性...
甲型病毒性肝炎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 疾病名:甲型病毒性肝炎 英文名:viral hepatitis A 缩写:HA 别名:catarrhal jaundice;epidemic jaundice;infectious hepatitis;infective hepatitis;viral hepatitis type A;甲型肝炎 ICD号:B15 分类:感染内科 概述:甲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A,简称甲型肝炎)系由甲型肝炎病毒 (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好发于儿童及青少 年,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肝大及肝功异常,病初常有 发热,临床经过常呈自限性,绝大多数患者在数周内可恢复正常。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急性期甲型肝炎患者和亚临床型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潜伏期 末及发病后2~3周内,患者粪便排出HAV量最多,以发病前4天至发病后4 ~6天传染性最强。发病3周后,当黄疸出现,ALT增高时,病毒已消失, 在血液里及肝脏内极少存在,因而传染性明显减弱。亚临床型感染者也可 随粪便排出高滴度的HAV。 2.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食用被患者粪便污 染的水和食物,及与患者密切接触而传染,水源和食物污染可呈暴发流 行,而密切接触传播多为散发。1988年春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发病数 达31万余人,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实,是由于进食受污染的毛蚶所致, 因为在这些毛蚶中分离到HAV。因甲肝病毒血症期短,经血途径传播机 会甚少。 3.人群易感性 人对HAV普遍易感,绝大多数成人都曾有过亚临床型感 染,血清中可到抗-HAV抗体。婴儿在6个月龄内,因有来自母体的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第 1/9 页)[2008-4-27 15:53:13]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 抗-HAV,可防止HAV感染,6个月龄后成为易感者。感染甲型肝炎后, 抗-HAV IgG可持续多年,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4.流行特征 甲型肝炎的流行与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卫生水平、饮食习 惯等有关。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及喜食生食或半熟食的地区易发生甲型肝 炎的流行。我国抗-HAV的流行率在45%~90%左右,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及 青壮年为主。 病因:1973年Feinstone等首先应用免疫电镜技术从急性甲型肝炎患者粪便 中发现了HAV,我国也于1978年分离到该病毒。近年来在HAV的分子生 物学、基因结构、基因克隆及疫苗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1991年将 其分类为小的RNA病毒科的一个新属,即嗜肝RNA病毒属。目前,在世 界范围内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HAV是一种微小的 RNA病毒,呈对称20面颗粒状,直径27~32nm,内含一条正股RNA,基 因全长约7478个核苷酸,耐酸、耐乙醚、耐热,对含氯、醛类、碘类、过 氧化物及环氧乙烷等消毒剂及对紫外线、微波、γ射线等较敏感,但对乙 醇、氯己定等有耐受性,低温下可长期保存,其传染性亦不被破坏。 发病:甲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充分阐明,除了HAV直接杀伤 肝细胞外,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可能在甲型肝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关 机制简述如下。 1.HAV的直接杀伤 HAV经口进入消化道黏膜后,先在肠道中增殖,然 后在肝细胞和库普弗细胞内增殖,经胆管由肠道排出。HAV在肝细胞内 复制的过程有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亦有研究发现HAV持续感染肝细胞 时,并不产生细胞病变。 2.免疫损伤 有报道认为甲型肝炎的肝细胞损伤与肝细胞内病毒的消除与 患者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CD8+细胞有特异性杀伤感染HAV肝细胞的功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第 2/9 页)[2008-4-27 15:53:13]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 能。研究发现甲型肝炎患者病毒特异性CD8+产细胞亚群升高。而CD8+细 胞的杀伤作用与主要组织相容性(MHC)抗原的表达有关,MHC抗原表达 增强可促进这种杀伤作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能产生并释放γ-干扰素,这 种内源性的γ-干扰素能诱导感染肝细胞膜1类MHC抗原表达,因而能促 进CD8+细胞对感染肝细胞的杀伤作用,甲型肝炎早期HAV在肝细胞内大 量增殖,CD8+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是早期肝细胞受损的原因之一。病 程后期的免疫病理损害与肝组织中浸润的MHC抗原、CD8+细胞的特异性 杀伤作用有关。在肝细胞破坏的同时HAV清除。针对1类MHC抗原的特异 性抗体能阻抑CD8+细胞的这种杀伤作用。与细胞免疫反应有关的另一标 志是甲型肝炎急性期患者淋巴细胞膜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表 达显著增加,MIL-2R与T细胞的活化有关,且与肝细胞损伤标志ALT呈正 相关。甲型肝炎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的抗-HAV IgM和IgG抗体均有中 和HAV的作用,甲型肝炎的抗原抗体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其与肝细胞损 伤的关系尚不明确。此外,近年来许多指出活性氧是引起多种脏器组 织损伤的原因之一,有报道急性甲型肝炎患儿的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 显著升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降低,LPO产生增多,可使 肝细胞生物膜损伤。另一方面,由于HAV感染,肝细胞炎症及网状内皮 系统功能下降等因素,形成内毒素血症,导致肝微循环障碍,使肝有效循 环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也使LPO产生增多,进而加重了肝损伤。 3.病理可见 急性甲型肝炎早期,肝脏肿大充血,肝组织有轻度或中度炎 性浸润,肝细胞高度肿胀,呈气球样,胞浆染色浅,嗜酸性染色增强,胞 核浓缩、空泡变性、溶解、消失,嗜酸性坏死较明显,成为嗜酸性小体。 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大单核细胞,伴有库普 弗细胞增生,有时甚至出现肝细胞灶性坏死及类似碎屑样坏死,但一般较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第 3/9 页)[2008-4-27 15:53:13]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 轻,病变累及肝内小胆管,可出现淤胆现象。少数起病急、发展快的急性 重型肝炎,有大片肝细胞坏死,溶解坏死的肝细胞迅速清除后,残留网状 纤维支架,肝脏体积缩小。组织学改变分为水肿型及坏死型,水肿型以弥 漫性肝细胞肿胀为主,小叶中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坏死灶,有明显的毛细胆 管淤胆;坏死型表现为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消失,可见网状支架,小胆管 淤胆,肝窦充血,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大量吞噬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1.急性黄疸型 (1)黄疸前期:感染者经15~45天(平均30天)的潜伏期,大多急性起病, 有畏寒发热、倦怠无力、肌肉酸痛、食欲缺乏、恶心厌油、呕吐及上腹不 适等,持续数日至2周。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主要体征有肝区压痛及叩 击痛。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低,淋巴细胞增高,可见异常淋巴细 胞,尿胆红素阳性,ALT升高,抗-HAV IgM阳性。 (2)黄疸期:大约在发病后1周,发热消退,尿黄似浓茶,巩膜、皮肤黄 染,1~2周内黄疸达高峰。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 大,ALT升高,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持续2周至4个月, 少数有达6个月者。 2.急性无黄疸型 一般较轻,病程较短,易忽略,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 退、腹胀和肝区疼,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亚临床型),可有肝大。抗- HAV IgM阳性及ALT升高,总胆红素在17.1μmol/L以下。 3.急性淤胆型甲型肝炎 起病急,消化道症状不明显,尿色深黄,巩膜、 皮肤明显黄染,可有灰白便及皮肤瘙痒。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 红素为主,血清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等明显升高,ALT中度升 高,黄疸持续3周以上,少数达3个月以上,并除外其他肝外梗阻性黄疸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第 4/9 页)[2008-4-27 15:53:13]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 者。 4.重型甲型肝炎 急性重型起病急,发展快,病程在10天内,黄疸迅速加 深,频繁恶心呕吐、高度腹胀、极度乏力、出血倾向,并迅速出现神经精 神症状。主要体征有意识障碍、扑翼震颤,及肝浊音界缩小等。血清总胆 红素171μmol/L以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动度低于40%,胆碱酯 酶活力、C3、血清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均明显降低。但亦有黄疸不明显或 无黄疸而先出现精神症状者。病程在10天以上者为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 表现同急性重型。重型肝炎的主要并发症如下。 (1)肝性脑病:常见,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程度分为Ⅳ级。Ⅰ级:睡眠 障碍,精神紊乱,行为失常,表情淡漠或兴奋;Ⅱ级:精神错乱,定向力 障碍,计算力下降,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强,有扑翼样震颤及踝阵挛, 巴宾斯基征阳性,脑电图改变;Ⅲ级:昏睡状,呼之能应,压眶反应迟 钝,痛觉存在,肌张力增强,有扑翼震颤,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异常; Ⅳ级:昏迷,呼之不应,对各种刺激无反应,肌张力降低,脑电图有严重 改变。 (2)脑水肿:较常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烦躁、 血压升高、球结膜水肿、瞳孔改变(变小,中等度散大,忽大忽小,不等 大)及呼吸改变甚至呼吸骤停等,常与肝性脑病并存。 (3)出血:表现为皮肤黏膜瘀斑,鼻腔、口腔、牙龈出血。部分患者可出 现咯血、呕血、便血或尿血,甚至上消化道大出血。 (4)肝肾综合征:肝功衰竭时,肾血流量降低及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的 小血管高度痉挛,表现为少尿或无尿。 并发症:急性肝炎的并发症较少,其中比较常见的胆囊炎,偶见心包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第 5/9 页)[2008-4-27 15:53:13]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 实验室检查: 1.HAV和HAV抗原检测:取病前2周及病后10天内患者的粪便,采用免 疫电镜技术检测HAV或HAV抗原颗粒,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粪便 和血清中的HAV RNA,并可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电镜或放射免疫法检测 患者肝组织内的HAV或HAV抗原。 2.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AV IgM,其特异 性高,在发病早期即明显升高,可作为HAV近期感染的指标。抗-HAV IgG是保护性抗体,病后1月可检出,3个月后达高峰,维持2~10年,抗- HAV IgG阳性是既往HAV感染及机体有免疫力的标志,可用于流行病学 调查。 其他辅助检查:肝超声波检查和心电图有异常改变。 诊断: 1.流行病学史 有食用被甲型肝炎患者粪便污染的水或食物史,特别是被 污染的毛蚶、蛤蜊等半熟食品,或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消退后,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食 欲减退、恶心、厌油、黄疸、肝大等临床表现。 3.肝功能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在黄疸前期即开始升高,2周内达高峰,重 型及淤胆型可达171μmol/L以上;血清ALT在潜伏期后期开始上升,AST 亦可升高。重型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动度进行性下降。 4.特异性免疫学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AV IgM是确诊急 性甲型肝炎最可靠的方法,病后8周内保持高滴度,并持续至恢复早期。 鉴别诊断:急性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鉴别不难。甲型肝炎一般 呈流行或暴发,以学龄前儿童及青壮年多见,起病急,常有发热,病前有 可疑不洁饮食史,而乙、丙型肝炎多为散发,以成人为主,多无发热。甲 型肝炎与戊型肝炎有时不易鉴别,戊型肝炎亦呈流行或暴发,亦有不洁饮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第 6/9 页)[2008-4-27 15:53:13]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 食史,但发病年龄以15~3 9岁年龄组为多,且淤胆型的比例较高,而鉴别 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病毒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此外,急性重型甲型肝炎须与 中毒性及药物性肝炎相鉴别,主要根据病前有无误食毒物或用药史。急性 甲型肝炎并须与EBV感染相鉴别,后者发热时间较长,常有咽峡炎、淋巴 结肿大、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噬异凝集试验阳性、抗-HAV IgM阳性等。 在鉴别诊断时,还应考虑到全身感染性疾病如伤寒、败血症等出现的肝 大、黄疸、肝功异常。如患者系孕妇尚须与妊娠急性脂肪肝相鉴别,该病 见于初产妇,于妊娠后期发病,有深度黄疸,急性腹痛,出血倾向,肝肾 综合征及昏迷等临床表现,尿胆红素阴性,超声波呈典型脂肪肝波形。 治疗:多数急性甲型肝炎一般无需特殊治疗,经适当休息、合理的营养及 药物辅助治疗,病程大多可以自限。对于少数重型肝炎,应采取综合治疗 ,加强支持疗法,阻断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积极预防和治 疗各种并发症,主要措施如下。 1.休息 无黄疸型肝炎,临床无明显症状者不强调卧床休息。黄疸型肝炎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直至黄疸基本消退,重型肝炎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 期可适当活动,以利康复。 2.营养 急性期患者应进清淡、低脂、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恢复 期应给予充分的热量及高蛋白饮食。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时,应限制蛋 白饮食,以减少肠道氨的产生,预防肝性脑病。 3.药物辅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一般不主张过多用药,以免增加肝 脏的负担,亦不需用抗病毒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性肝炎可用B、 C、E、K等维生素及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三磷腺苷(ATP)、辅酶A等,同 时可并用板蓝根、肝炎灵、强力宁及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如茵陈蒿汤加减 等。黄疸较深者,可用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消化道症状重或有恶心呕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第 7/9 页)[2008-4-27 15:53:13]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 吐者,应适当补充液体。重型肝炎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①加强支持疗 法:适当补充新鲜血、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②促进肝细胞修复 与再生:可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G-I)疗法;③肝性脑 病的治疗:减少肠道产氨及其吸收,可口服乳果糖。调整支/芳比例,可 用支链氨基酸(六合氨基酸)等;④脑水肿的治疗:及时、足量、使用20% 甘露醇,每次1~2g/kg,及50%葡萄糖注射液80ml,静脉推注,次/6h,交 替使用;⑤预防及控制继发感染:如有感染应及时选用强有力无肝肾毒性 的抗生素,并须警惕二重感染;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⑦预防肾功不 全:血容量不足时,应注意补充。 预后:甲型肝炎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 恢复正常,最长不超过6个月,个别病程可达6个月以上。转慢可能性小, 尚未发现有慢性病毒携带者,重型病死率高。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急性患者应按消化道隔离至病后3周。托幼机构的患者须 隔离至肝功正常,病原学标志阴性。患者的粪便及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对 生产经营食品人员应定期查体。 2.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及粪便管理,养成良好卫生习 惯,不食半熟的水产品等。 3.保护易感人群 丙种球蛋白制剂含有较高效价的抗-HAV,在接触患者 后7~14天内注射能有效地预防。近年来,甲型肝炎疫苗已广泛应用,它 具有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产生能防止及中止感染的中和抗体,我国浙 江、上海、昆明、长春等地分别生产了甲肝减毒活疫苗,从生及部分 幼儿接种情况看,反应轻,安全性好。史克与默克灭活疫苗也具有良好的 抗原性。目前正在研制的基因工程疫苗,是预防甲型肝炎的高纯度和高效 价的理想疫苗。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第 8/9 页)[2008-4-27 15:53:13]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 file:///C|/html/感染内科/甲型病毒性肝炎.html(第 9/9 页)[2008-4-27 15:53:13]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
本文档为【甲型病毒性肝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