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

2009-05-21 23页 doc 126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9836

暂无简介

举报
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书名: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 作者:刘墉 简介:《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为刘墉最新图书,将在两岸及马来西亚同步推出。在本书里,刘墉先生以“沟通”为主题,聚焦人际交往中诸多微妙,凝聚作者三十多年关于讲话、沟通的繁多心得。刘墉采用将所有理论都巧妙隐藏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背后的办法,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如沐春风,仿佛与大师面对面聊天,轻松有趣又受益匪浅。比较已经出版的六十余部作品,新书不仅延续刘墉的幽默、风趣、使用的散文特点,更是用心良苦奉献的精品之作,刘墉自荐本书是:试试“我提供的建议”。那些可能是你过去从未想过的,却足以...
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
书名: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 作者:刘墉 简介:《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为刘墉最新图书,将在两岸及马来西亚同步推出。在本书里,刘墉先生以“沟通”为主题,聚焦人际交往中诸多微妙,凝聚作者三十多年关于、沟通的繁多心得。刘墉采用将所有理论都巧妙隐藏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背后的办法,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如沐春风,仿佛与大师面对面聊天,轻松有趣又受益匪浅。比较已经出版的六十余部作品,新书不仅延续刘墉的幽默、风趣、使用的散文特点,更是用心良苦奉献的精品之作,刘墉自荐本书是:试试“我提供的建议”。那些可能是你过去从未想过的,却足以影响你的一生。 《说话的魅力》及刘墉简介 前言:偷偷下工夫   有一天我在学校餐厅喝咖啡,看见一群学生围着电视又叫又跳,原来是在看一个选拔青春偶像的节目。   “你们大概都梦想成为青春偶像吧?”我开玩笑地过去问他们。没想到十几个男生女生居然一起大声回答:“对!”   我怔了一下,又问:“你们有没有边看边学呢?”   “当然!我们正在模仿。”学生说。   “只有模仿吗?”我追问。   “由模仿开始啊!”一个女生瞪大眼睛问,“难道不对吗?”   我笑笑:“没有不对。但你们除了模仿,更得分析。”我指指电视里的少女主持人,“像她刚才,头向右边一扬,左手做个很帅的手势向左一摆,使她的力量一下子发挥到左右两边,既有青春的动感,又能吸引观众的视线……”   我才说一半,学生就叫了起来:“天哪!有这么多学问!”指指电视,“问题是,有人教她吗?”   “可能以前有人教过,也可能每次她上节目,都有高人指点。”   我这话绝不夸张。几乎每个成功的艺人、演说家、沟通者,都下过苦功。即使是表演的天才,也得一点一点摸索,才能出头。   我自己曾经一点一点被专家训练,又一点一点自己摸索,再一点一点传授给我的学生,使我的学生不但得到台湾地区和台北市的普通话、英语演讲比赛冠军,还得到台湾地区青年学艺竞赛朗诵诗比赛的冠军,连我的儿子都在高中时拿到全纽约市的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   而我一对一指导的学生不超过十个,其中还有两个在我训练之前,连复赛都进不去。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借此告诉大家,全世界说话的道理都一样,无论中英文,也无论演讲、朗读或一般沟通,那原则是差不多的。最重要的是你不能只学表面的皮毛,而应该从根本处加强。   当你的基础好了,就算你的普通话不够标准,相貌和音色也很平凡,你说出的话仍然能够感人,你仍然能成为第一流的演说家和沟通者。   也可以讲,说话的“根本功夫”不见得是优美的音色和标准普通话,而是更内里的许多东西:   那是呼吸、气势、气韵、潜意识的影响力,也是对环境的掌控和时机的把握。你必须在看不到的地方下苦功,才能给人说不出的感动。所以我常说“偷偷说到心深处”,那是“偷偷”地,用你高妙的说话技巧,营造最好的沟通环境,偷偷抓住别人的心。   这本书谈的就是这些微妙的东西,它简单到由接电话的第一个字“喂”开始,抽象到教你养气的,甚至引申到为什么有人“能在马背上得天下,却不能在办公桌后面治天下”,以及生活背景对说话的潜在影响。   它也很实在地一点一点分析座位方向、灯光角度、身体斜度对沟通效果的影响,甚至小到怎么穿袜子、解扣子、提领子。   正因为有许多看似玄妙的东西,我举了一堆例子,甚至分析“风水”、动作、群众心理和行为语言。以此证明我说的不是玄学,而是科学。   如果你曾看过我千禧年出版的《把话说到心窝里①》,或许记得我曾在后记里说:   《把话说到心窝里》预定写四本,第一、二集为处世说话及一般语言技巧,第三集为幽默技巧,三本都是极好看的书。至于第四集,则因为属于“音律”及“演讲学”……   六年过去了,《把话说到心窝里》已经出了两本,《教你幽默到心田》也在二○○三年完成,只有我说的第四集尚未推出。   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我研究三十多年的东西,终于变成了文字,而且为了使大家都能接受,我把所有的理论都隐藏在“生动小故事”的背后,以最平常的语言,像面对面聊天似的娓娓道来。   我不敢奢望你百分之百接受我的想法,但我绝对相信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一次又一次停下来,试试“我提供的建议”。   那些可能是你过去从未想过的,却足以影响你的一生。 刘墉的著作(1)   文艺理论:   《中国绘画的符号》(《幼狮文艺》,1972)   《诗朗诵团体的建立与演出》(《联合报》,1981)   《花卉写生画法》(The Manner of Chinese Flower Painting,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3)   《山水写生画法》(Ten Thousand Mountains,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4)   《翎毛花卉写生画法》(The Manner of Chinese Bird and Flower Painting,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5)   《唐诗句典(暨分析)》(水云斋,1986)   《白云堂画论画法》(Inside The White Cloud Studio,中英文版,纽约、台北水云斋,1987,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奖助)   《林玉山画论画法》(The Real Spirit of Nature,中英文版,纽约、台北水云斋,1988,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奖助)   《中国绘画的省思》(专栏系列,《中国时报》,1990)   《艺林瑰宝》(专栏系列,《财富人生》杂志,1990)   《内在的真实与感动》(《联合报》,1991)   《中国文明的精神》(30集27万字,广电基金,1992)   《属于这个大时代的丽水精舍》(太平洋文化基金专刊,1995)   画册及录像带:   《欧洲艺术巡礼》(“中国电视公司”播出,1977)   《芍药画谱》(水云斋,1980)   《 The Real Tranquility 》(英文版录像带,纽约圣若望大学,1981)   《春之颂》(印刷册页,纽约水云斋,1982)   《真正的宁静》(印刷册页,纽约水云斋,1982)   《 The Manner of Chinese Flower Painting 》(英文版录像带,纽约海外电视25台播出,1987)   《刘墉画集》(中英文版,纽约、台北水云斋,1989)   《刘墉画卡》(全套69张,水云斋,只供义卖,1993,1994,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有声书:   《 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刘墉、刘轩演讲专辑,台南德兰启智中心,只供义卖,1994;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只供义卖,1997;水云斋,只供义赠盲胞,1997)   《 这个叛逆的年代 》(刘墉演讲专辑,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只供义卖,1995)   《在生命中追寻的爱》(刘墉演讲专辑,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只供义卖,1996)   《 爱的变化与飞扬 》(刘墉演讲专辑,水云斋,1998)   《 在灵魂居住的地方》(水云斋,只供义赠盲胞,1998)   译作:   《 死后的世界 》(瑞蒙模第原著,水云斋,1979)   《 颤抖的大地 》(刘轩原著,水云斋,1992)   诗、散文、小说:   《萤窗小语①》(水云斋,1973)   《萤窗小语②》(水云斋,1974,中山学术文化基金奖助)   《萤窗小语③》(水云斋,1975,中山学术文化基金奖助)   《萤窗小语④》(水云斋,1976)   《萤窗随笔》(诗画散文集,水云斋,1977)   《萤窗小语⑤》(水云斋,1978)   《萤窗小语⑥》(水云斋,1979)   《萤窗小语⑦》(水云斋,1982)   《真正的宁静》(诗画散文小说集,水云斋,1982) 刘墉的著作(2)   《小生大盖》(幽默文集,皇冠,1984)   《点一盏心灯》(水云斋,1986)   《姜花》(水云斋,1986)   《超越自己》(水云斋,1989)   《四情》(水云斋,1989)   《创造自己》(水云斋,1990)   《纽约客谈》(水云斋,1990)   《肯定自己》(水云斋,1991)   《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水云斋,1991)   《人生的真相》(水云斋,1992)   《生死爱恨一念间》(水云斋,1992)   《冷眼看人生》(水云斋,1993)   《属于那个叛逆的年代》(改写刘轩原著,水云斋,1993)   《 离合悲欢总是缘》(水云斋,1993)   《 冲破人生的冰河》(水云斋,1994)   《做个飞翔的美梦》(水云斋,1994)   《 把握我们有限的今生》(水云斋,1994)   《我不是教你诈①》(水云斋,1995)   《 迎向开阔的人生》(水云斋,1995)   《 在生命中追寻的爱》(水云斋,1995)   《 生生世世未了缘》(水云斋,1996)   《 抓住心灵的震颤》(水云斋,1996)   《我不是教你诈②》(水云斋,1996)   《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水云斋,1997)   《 杀手正传》(水云斋,1997)   《在灵魂居住的地方》(水云斋,1997)   《创造双赢的沟通》(与刘轩合著,水云斋,1997)   《攀上心中的巅峰》(水云斋,1998)   《我不是教你诈③》(水云斋,1998)   《对错都是为了爱》(水云斋,1998)   《做个快乐读书人》(水云斋,1999)   《一生能有多少爱》(水云斋,1999)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①》(水云斋,1999)   《面对人生的美丽与哀愁》(水云斋,1999)   《抓住属于你的那颗小星星》(水云斋,2000)   《 爱何必百分百》(水云斋,2000)   《 把话说到心窝里①》(水云斋,2000)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②》(水云斋,2000)   《 爱又何必矜持》(水云斋,2001)   《 我不是教你诈④》(水云斋,2001)   《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水云斋,2001)   《因为年轻所以流浪》(超越,2001)   《把话说到心窝里②》(水云斋,2002)   《不要累死你的爱》(水云斋,2002)   《创造超越的人生》(水云斋,2002)   《捕梦网——生命的启示》(超越,2002)   《 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散文选集,九歌,2002)   《 教你幽默到心田》(水云斋,2003)   《母亲的伤痕》(水云斋,2003)   《 爱原来可以如此豁达 》(水云斋,2003)   《靠自己去成功》(水云斋,2003)   《 爱不厌诈》(水云斋,2003)   《人就这么一辈子》(《萤窗小语④》重编,超越,2003)   《该你出头了》(《萤窗小语⑤》重编,超越,2003)   《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水云斋,2004)   《 爱,因为抓不住》(水云斋,2004)   《 点燃快乐的炉火 》(水云斋,2004)   《平凡一点多好 》(水云斋,2004)   《 花痴日记》(水云斋,2005)   《 跨一步,就成功》(水云斋,2005)   《 爱为什么总矛盾》(水云斋,2005) 刘墉的著作(3)   《 以诈止诈》(水云斋,2006) 关于刘墉   刘墉,画家、作家。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种,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三十次。   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现主持水云斋。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刘墉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华语散文家之一,其作品以教导读者如何面对人生为己任,行文穿插各种小故事及自己的人生体会,深受青少年读者的热爱。在两岸图书上,刘墉的名字几乎是可以与“畅销书”划等号的,在中国内地,接力出版社为刘墉图书印数最多的出版社,其销量已达300万册。如《你不可不知的人性》《我不是教你诈》《爱不厌诈》《爱原来可以如此豁达》《点滴在心的出世艺术》等,每本单册销量达10万册以上。   同时,刘墉还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慈善家:   1994年刘墉、刘轩父子以演讲及义卖有声书方式为台南德兰启智中心募得新台币800多万元   1995年刘墉安排在哈佛读书的儿子暑假回乡,住在台南乡间的德兰启智中心,照顾残障儿童,刘墉也常往访,亲自动手帮助病童复健   1996年刘墉捐助206位贫苦大中学生升学,图为刘墉在广西隆安颁发奖助金   2002年刘墉去贵州帆轩四小时发现孙琴珍小朋友面临失明的危险后,安排孙琴珍四处就医,并请纽约的医师到贵州诊视。   2003年末2004年初,刘墉全家为贵州慈恩四小孙琴珍治疗眼疾,齐聚北京。在同仁医院诊疗室摄影留念   2004年,刘墉和他救助的山西病童乐乐应邀上湖南卫视的《真情》节目   目前,刘墉捐建的希望小学已达37所。 关于《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   《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为刘墉最新图书,将在两岸及马来西亚同步推出。在本书里,刘墉先生以“沟通”为主题,生动有趣地讲述了对青年读者极富实用价值和启迪意义诸多沟通技巧。它从简单的接电话时的第一个字“喂”说起,百转千折,说到呼吸调整,说到养气之方,直至引申至生活背景对说话的潜在影响……想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能在马背上得天下,却不能在办公桌后面治天下”吗?本书里有丰富的解释,有奇妙的答案。   本书凝聚作者三十多年关于讲话、沟通的繁多心得与丰富,所有理论都被巧妙隐蔽于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之后,读之如沐春风,仿佛与大师面对面聊天,轻松有趣又受益非浅。   有些人特别被上级赏识,可能因为他说话的语气。   有些学生特别被老师喜欢,可能因为他听课时的坐姿。   有些业务员的业绩特佳,可能因为他知道选座位。   有些人照相特别漂亮,可能因为他会挑灯光。   有些艺人能成天王,可能因为他懂得养气。   有些公司给人很好的第一印象,可能因为接线小姐会说“喂”。   在大家不注意的地方下工夫,才能给人说不出的好感。   要偷偷地下工夫,才能说到心深处! 说话的魅力 第一部分 收放自如   你不见在那“立法院”中,   有几位女“立委”,   吵起架来像开机关枪,   男士都招架不住吗?   你有没有在武侠小说里读到一种超高的武学——传音入密?就是武林高手聚集真气,对着特定的人说话,旁边的人完全听不到。   我不知道世间是不是真有这种功夫,只知道在喧哗的场合,那种音调尖锐、音色浑厚和嗓门特大的人,声音传得特别远。   你不见在那“立法院”中,有几位女“立委”,吵起架来像开机关枪,男士都招架不住吗?   你不见在竞选台子上,有几位中气特别浑厚的,拉长了声音,特别具有震撼力吗?   你不见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有几位广播出身的名嘴,声音特别有共鸣、有磁性吗?   前面说的这些,都包含在声音的四大要素之中,也就是——   音高、音势、音长和音质。“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音势”是讲音量的强弱;“音长”是说声音的长短;“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 也就是“音色” )。 声音可以塑造   你不要以为声音全是天生的,改不了;也不要以为会讲话、能成演说家的人一定要说普通话。其实,那多半可以后天塑造。   很简单!如果你参加合唱团( 尤其是业余的 )就知道。团里分成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但是往往其中一个声部的人不够,指挥就在一个个试音的时候对其中几位说:“没错!你可以唱高音,但是中音的人太少了,拜托拜托!你就唱中音吧!”至于男团员,如果声音不高不低,低音部又缺人,指挥也可能要那男生把声音放低沉一点,成为低音。   还有,你看那模仿秀,原来中性声音的人,一下子把声音压扁,一下子把声音放低,又一下子拉高拉长。   连唱歌都如此,蔡琴的声音多厚啊!邓丽君的歌喉多柔啊!有几位歌星原来声音不那样,却能装得惟妙惟肖,甚至让你觉得他既然有那么好的声音,何不永远装下去,做个“分身”算了!   找出你弹性的“音域”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够好,你可以练!   首先,你可以试着把同一句话,譬如“风调雨顺”,用不一样的声音说一遍。先沉下来,用低音,再一次一次渐渐拉高。   你也可以先用粗浊的音色说,再改成尖细的调子。   于是,你找出了自己的“音域”,也就是“你有多大发挥的空间和多大的可塑性”。 “四声”的四种特质   其次,你知道我为什么举“风调雨顺”做例子吗?   因为那四个字,是由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构成的。   汉语的音很妙,它分为四声,第一声( 平 )最高,第二声( 扬 )其次,第三声( 转 )又其次,第四声( 下 )最沉。所以,“风调雨顺”,你一路念下来,一定会像溜滑梯似的,由高而低。   看到这儿,你或许会怨:“刘老师,我没有要学语音学,你写得太深了。”   别急啊!你要知道这四声跟你生活有非常大的关系,最起码你给小孩起名字,或为自己改名,都得用上。   你知道古代的“燕国”,那“燕”是读“yàn”,还是“yān”吗?   你知道姓“共”的人,那“共”要读“ góng”还是“gōng”吗?   告诉你,那多半时间都念第四声的“燕、共”,在这儿都得念第一声。至于“应”、“曲”、“查”、“莞”,用在“姓”的时候,也都得念第一声。因为第一声比较响亮。同样的道理,“正月”因为是一年的第一个月,所以“正”不念“zhèng”,而念“zhēng”。   好!现在你再看看以下这些你熟悉的对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如果你把那两句“互换”成为:   春满乾坤福满门   天增岁月人增寿   桃李杏春风一家   松竹梅岁寒三友   财源茂盛达三江   生意兴隆通四海   前后比一比,哪个好?为什么原先觉得很完整、很有力、很有味的句子,一反过来就弱多了,而且给人没结束的感觉?   你再找一本《 唐诗三百首 》来看,注意一下“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是不是几乎每一首,最后一个字都是“一声”或“二声”的“平声”?   跟前面对联的道理一样——因为平声比较响亮,作为结尾,显得更完整,而且有“余韵”。   你或许要问我为什么谈这个,答案是:因为它跟你取名字,讲题,甚至说话时对节奏的掌握都有关。   举个例子——   如果你应邀演讲,有《 活出闪亮的一辈子 》与《 活出闪亮的人生 》这两个题目,你希望那题目说出来响亮而有精神,你会选哪一个?   当然是《 活出闪亮的人生 》。因为“一辈子”是“往下”的,“人生”是往上的。你用同样的气力与音色,无论怎么讲,“人生”必定比“一辈子”来得响亮。 优美的感伤   再举个例子——   “听说这件事,我有点伤感”,“听说这件事,我有点感伤”。   乍看两句一样,但是,“伤感”的感是第三声,而“感伤”的伤是第一声;“伤感”给人的感觉是受到了伤害,“感伤”的感觉则是有了很多感触。而且当你说的时候,“伤感”有“叹”的感觉,“感伤”有“咏”的感觉。   不信你现在自己试试看,两句各念一遍,是不是感觉不一样,而且音调高低也不同?甚至可以说,“感伤”比“伤感”来得美。   请别怪我吹毛求疵,要知道,偷偷说到心深处,常常赢在小地方,而且古人早就有这些讲究。   不信?请想——   “发愤图强”和“奋发向上”,“发愤”和“奋发”不是一样吗?为什么要用不一样的“愤”与“奋”?   因为“发愤”常有愤懑,“奋发”表示“奋起”。“发愤”的“愤”是第四声,表现得比较沉;“奋发”的“发”是第一声,表现得“飞扬”。   把下面四句各说一遍:   “发愤图强!”   “奋发向上!”   “发愤!”   “奋发!”   是不是不一样? 取个响亮的名字   好!现在说不定你已经对“平声”与“仄声”的“亮度”有了一点概念。那么,我请问你,如果你要制作个节目,或办个活动,有两个名字供你选——   天天开心   日日得意   你选哪一个?   还有,如果你作一场演讲,有两个题目供你选——   人生的哀愁与美丽   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你选哪一个?   请记住,在说不出的地方下工夫,才能给人说不出的好感觉。赢,常常赢在那么一点点。   由声音看出身   控制音量的道理   是不是因为上一代从你小时候,   就用大声的训斥取代理性的教诲,   你又承袭了这种习惯,   拉着嗓子对孩子说话? 我以前在成功岭服兵役的时候,为了夜里跟邻床的朋友说悄悄话,好几次被班长吼出去罚站。   这全怪我那朋友,因为非常小声地对他说“痱子粉借我一下”,他只要把痱子粉递过来就成了,他却要答:“好!”   你这一“好”,就不好了。因为他声音太大,立刻被下面巡房的班长听到。   还有两次,他没听清楚我说什么,回问:“你说什么?”就更麻烦了。只怕他那句话,全连的人都听到,我们能不被叫下去罚站吗? 天生大声公   我后来常想,那朋友是天生嗓门大,还是因为听力差,又或是因为习惯大声讲话?为什么他从来不会说“悄悄话”?   想来想去,答案是:“都有可能。”   先谈谈天生的大嗓门吧!   如果你常跟各色人种相处,会发现一般来说黑人的声音比较大,也比较浑厚。正因为如此,黑人歌星的声音多半比白人响亮。   这是因为他们的口腔较大,好比乐器的共鸣箱愈大,声音愈大,也愈厚。   黑人的确口腔大,不信你从侧面比较黑人和白人,黑人从后脑勺到前面牙齿的距离八成比白人大。说得好笑一点,黑人咬一口西瓜,恐怕有白人一口半的量。   你再想想,那些声乐家,就算是白人、黄种人,是不是也往往脖子比一般人粗?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三大男高音,哪个脖子不粗?他们甚至粗到头和脖子好像一条线下来。   所以想要声音洪亮,就算你天生薄弱,也可以像歌唱家一样,靠后天的练习改善。 由关车门、拧龙头说起   再谈谈后天的“音量”。   请先听我说个故事:   三十年前,我刚到美国,常在关车门的时候把老美吓一跳,用惊讶的眼神盯着我看,猜我有什么不高兴。   我发现了这点,慢慢改,终于把手劲改小了。后来,反而刚由中国来美国的朋友关车门会吓我一跳。   后来我搞懂了——   因为三十年前台湾地区的经济还不发达,许多车子很破烂,发生过车门没关好,把乘客摔出去轧死的惨剧,所以上车之后,大家都狠狠地把门关紧,我也不例外地养成那种习惯。   同样的道理,早期的人关水龙头也特别用力。因为那时的水龙头做得差,里面的橡皮又不耐用,不用力会拧不紧、漏水。 由音量看出身   你知道我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吗?   因为人们的习惯常是环境造成的。同样一个人到中餐馆和西餐馆,讲话的音量就可能相差甚多。   道理很简单!你在嘈杂的喜宴上小声说话,人家能听得到吗?   相对的,如果你到“烛光轻音乐”的西餐厅高谈阔论,能不引人侧目吗?   这时候就出现问题了——   如同可以由关车门和水龙头的轻重猜想他是来自怎样的环境,大家是不是也能由一个人讲话的音量,来猜想他出身的环境?   了解了这一点,你要常常检讨自己说话的音量是不是太大,甚至往更深一层想:是不是因为上一代从你小时候,就用大声的训斥取代理性的教诲,你又承袭了这种习惯,拉着嗓子对孩子说话?   还有,你可能在几十户人家合居的大杂院里长大。但是今天,经济情况好了,大杂院改建成高级大厦,地方大了,门户严了,四邻不再那么吵闹,连路上的车子都很少按喇叭,你说话的声音是不是也可以放小一点了?   你说话的音量可能在第一时间已经显示了你出身的环境,你能不小心吗?小声说句“我爱你”   学习优雅的谈吐   许多人不但在致辞或报告时喜欢拉着嗓门说话,   即使日常交谈,   他们的音量也特别大,   甚至大到炸耳朵,   使你怀疑他是不是在对别人说,   或故意让别人听到。 如果你看四十年前的电影或电视剧,八成会不习惯。   因为那些演员太造作,无论动作、声音都夸张,怎么看都觉得是在“做戏”。   这多半由于他们是舞台剧出身。早期的话剧没有无线麦克风,场子的设备又不够好,为了让整场观众听得清、看得清,演员不得不放大声音、夸张动作。   当那些演员改演电影或电视剧,不自觉地就会把演话剧的习惯带到镜头面前。 难改的腔调   同样的道理,你如果年岁够大,回想一下三十年前的演讲比赛,是不是也觉得当时很夸张?演讲的学生顿脚捶胸,拉大了嗓门喊,尤其到结尾,更非握拳高举,喊几句口号不可,好像不这样就没有力量、就不算结束、就不能得奖。   别说参加比赛的学生了,那些领导者、政治家和政客,不也一样吗?   更糟糕的是,今天,学生演讲已经自然多了,一些领导人却没改进。   因为他们也像话剧演员改演电影,一时改不掉老习惯。   过去“上山下乡”,哪有麦克风、扩音器啊?!下面聚了一大群人,这些领导者,能不拉着嗓子喊吗?   即使到了今天,也不能保证每次领导人下乡都有好的音响伺候。如果突然聚集一群人,要他讲话,他当然还是得喊。   于是旧习惯就愈难改了,即使到了最好的大会堂、音乐厅,甚至只有几十人的小场子,明明有最好的音响设备,连讲台上掉一根针都听得清清楚楚,那些领导人仍然可能拉着嗓门说话,而且常常把尾音提得特别高。 学习优雅的谈吐   说话要用多大的音量( 也就是“音势”要多强 ),全得看环境。但是你也要知道,最亲切感人的语言,往往不是“吼”出来的。   讲个笑话给你听:   有一对新认识不久的男女,在公园约会。男的把手放在女生的腿上,亲热地对女生柔声说:“我爱你!”   “高一点!”女生回答。   那男生就拉大嗓门喊:“我爱你!”   那女孩真因为觉得男生的声音太小,要他大声表白吗?   如果把“我爱你”大声喊出来,还有情趣吗?   问题是,你一定早发现,有许多人不但在致辞或报告时喜欢拉着嗓门说话,即使日常交谈,他们的音量也特别大,甚至大到炸耳朵,使你怀疑他是不是在对别人说,或故意让别人听到。   这种人说的话会给你亲切感吗?   当然不!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   所以,你想说话有魅力,显示优雅的谈吐,先得自我检讨,说话的音量是不是恰到好处。   如果你讲话的声音太大,是不是因为总对重听的人讲话,习惯大声了,或有焦躁的毛病,甚至不把音量放大就说不顺?   你也可以用别人来想自己,譬如在地铁里观察人们说话的音量,或到不同国家,看看国情不同,说话的音量有没有差异。   你还可以观察你的邻居、朋友,看看人家的谈吐和音量。   然后想想自己。如果觉得过去讲话无论什么场合都太大声了,或一紧张、疲惫,就显出焦躁,愈说愈快愈大声,就立刻改。先改变速度,再试着对近处的人小声说,对远处的人大声说,让自己的音量有变化。这另有一番道理,请看下一节!蒙古草原唱首歌   控制说话的速度与音量   为什么许多演说家,   他们以前不擅长讲话,   甚至有口吃,但是在发愤图强,   对着大海不断练习之后,   居然成为演说家? 假使你们公司开会,为了掌握进度,每个人说话的时间都是算好的。老板要你上台报告二十分钟,不准长也不能短。   你很慎重地先拟好稿子,在家演练又演练,还请人帮你计时,每次都正好讲二十分钟。   请问,如果你不是“老手”,当你真正上台,那原来准备好二十分钟的稿子,会正好让你说二十分钟,还是可能才讲十八分钟就讲完了? 紧张会造成说话快   据我训练学生演讲的经验,除非猛吃螺蛳或忘稿子,十之七八上台之后,说话速度会变快,原来五分钟的稿子,可能四分四十五秒就讲完了,还有些人能四分半钟就结束,而且下台之后,不信自己“说得奇快”。   人一紧张焦躁,说话就会快,最好的改进方法是不断告诉自己说慢一点。   如果你平常说话嫌快,你可以一边说,一边在心里告诉自己“放慢一点”。渐渐能控制之后,则告诉自己“我这边快一点,那边慢一点”,使你说话有节奏。   如果你演讲或报告时总是嫌快,除了可以不断在心里提醒自己,或在演讲稿上面写个大大的“慢”字,还要告诉自己,在每个段落之间多停顿一下。而且你必须知道,在紧张的时候,你以为停顿一秒钟,实际可能只有半秒。这时候有个控制的好方法,就是当你停顿的时候,用眼睛横扫一下场子,或笑笑( 可不是在葬礼上 )。这样做,非但能使那停顿的时间够长,而且会给人“空白的充实感”。就是虽然你停下来了,但停得有道理、有情绪,好像你特别停一下,要大家想一想你刚才说的。( 那些师父讲经,不都这样吗? ) 小心音响出问题   现在再谈谈音量。   我虽然在前两节再三强调,不可以用过大的声音说话,但也提到“不可过小”。因为如果声音太小,让人听不清,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音量的大小得看场合。在人声嘈杂的地方,即使面对面,甚至贴着耳朵,都得大声喊;在万籁俱寂的环境,即使“咬耳朵”,都可能嫌大声。   当你演讲或报告的时候,一定要先衡量场子里的情况和设备——   如果音响器材不够敏锐,会使你不得不大声喊。你甚至得衡量自己的体力,把原来计划好的演讲缩短,免得到后来喊哑了嗓子。   即使是音响效果好的地方,为了慎重,你也最好先试试音,而且要求负责控制音响的人一定在场。   否则很可能出现尴尬的情况——   你明明在最好的场地演讲,却因为事先音效调得太低,控制人员又跑掉了,没办法调整,造成整场演讲或会议,大家都得拉着嗓子喊。 人数不同,语气不同   还有一点,是讲大场子和小场子,你不但得用不同的音量,而且得用不同的口气。   举个例子,今天你到了有两千个座位的大会堂,但是只来了二百人,你除了请这二百人尽量往前面坐,是不是也得改变语气?   两千人是大演讲,二百人是小演讲,二十人就成了谈话会。   你怎能用对两千人演讲的语气来对眼前的二十人说呢?   只怕当你那么做的时候,仅有的二十人也要走了。因为你表现得太夸张,失去了亲和力,令人受不了。 腾格尔不会出在苏州   “声音”绝对跟环境相关。   为什么蒙古族歌手、山区少数民族和陕北同胞的歌声硬是不一样?   你只要设想自己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高歌;走在树林间对着山谷对面的姑娘唱情歌;再想想,你在见不到几棵树的黄土大地,望着远处的黄河引吭就行了。   蒙古草原的歌声当然雄浑,西南少数民族的歌声当然高亢,陕北黄土高原的歌声当然粗犷。   这些人的声音,当然与城市人不一样。 为什么有人对着大海练演讲?   现在你就知道,为什么许多演说家,他们以前不擅长讲话,甚至有口吃,但是在发愤图强,对着大海不断练习之后,居然成为演说家?   因为大海会吃掉声音,当他对着那空旷的地方演讲时,甚至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自然能把气练足,把声音练大。   虽然现在的音响效果好了,你还是可以用环境来训练演讲的“音量”和“气势”。   举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   我教学生演讲时,坐在他前面不远的地方,如果觉得学生的音量不足,叫他加强,一次两次,还是不够。   你猜,我用什么方法改正他?   我会走到屋子的角落,离学生远远的。如果是在礼堂里训练,我甚至会坐到观众席的最后一排。   人很妙!每次我一坐远,大概怕我听不见,学生的音量自然就会加大。而且不只声音变大,那“气”也自然加强。   了解了这一点,如果你训练孩子演讲,可以坐到远远的角落里听。如果你训练自己,则可以请父母或“另一半”到远处听。   但记住!听的人不能离开视线,如果他出了房间,你看不见他,效果就差了。你缩小了吗?   怎样坐得有气派?   无论站着或坐着说话,   有的人看起来比他本人弱小,   有些人又显得比他本人大……   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姿势和动作。最近台湾有一位“在野党主席”为了回应前一天“执政党”的谈话,上电视作了一个小时的演讲和记者会。   会后许多人评论他讲得太软了。   对于这一点,我不表示意见,但要说,如果那天他的椅子和桌子能低一点,就算讲话的内容完全不变,感觉也会好得多。 你要先变大   无论演讲、谈判、会议、上节目,甚至只是普通聊天,在研究说话技巧之前,先得注意坐的姿势、坐的位置和使用的桌椅。   如果你观察过昆虫,会发现螳螂平常是瘦瘦的、绿绿的,像片树叶,有隐藏的作用。但是当它遇上敌人,却会把翅膀张开,露出里面鲜艳的红色。   还有,小小的昆虫,可能翅膀上有两个大大的黑点,看起来活像野兽的眼睛。还有一些小动物,遇到敌人的时候,会一下子鼓气,把身体胀大。   这都是为什么?   为了吓唬敌人,让敌人以为它不是小东西,而是大东西。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希望自己看起来有派头、说话有气势,你先得变大。 扮成乖乖牌   无论站着或坐着说话,有的人看起来比他本人弱小,有些人又显得比他本人大。除了前面几节曾经谈过的“气”,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姿势和动作。   我常看电视的新闻座谈节目,发现有一位大学教授,每次坐在那儿,看起来都不像是教授,像是学生,而且是个乖乖的学生。   为什么?   面积和造型会影响气势。   左边的人双肩下垂、双手下坠,加上缩脖子,显得怯懦。这种姿态适合小职员用来听训。   右边的人脖子挺直,双肘向外,成为三角形构图,感觉稳定而有力,适合有力的陈述。 因为他很少比手势,一双手也很少放在桌子上,而是垂下去,可能放在膝头,也可能双手交握,放在两腿之间。   你试着做做看,双手交握,放在腿间,因为手臂的重量,肩膀是不是会往下沉?而且从正面看,人缩小了,活像幼稚园里乖乖坐着等糖果的小朋友。   相反的,如果你把双肘放在桌上,或提起来比个手势,你的肩膀是不是上升,而且整个人占的空间较大,看起来也比较有气势?   所以,如果你是小职员,开会时要表现顺服,一副“乖乖牌”的样子,你可以把双手垂下,用那位教授的坐姿;如果你是主管或老板,可千万别那么坐,免得减损自己的威风。 别躺在“黑色棺材”里   现在再想想桌椅。   如果你的桌子特别高,使你就算把双肘放在桌上,也好像在银行柜台办事的样子,是不是很不自在,也很不舒服?   而且,由于你大半个身体都躲在桌子后面,使你看起来变小了,好像在厨房扒着桌边跟妈妈讨东西吃的小孩。   至于椅子,也一样。   许多大老板,要气派,而且要“靠山”,特别摆一张高背的大椅子,椅背能比本人高半个头,加上椅子有弹性,人往里一坐,更缩下去一点。   请问,那有气派吗?就算你可以半躺在椅子里吸雪茄、颐指气使地下令,那也只是“耍派头”,而毫无“气势”可言。所以当你开会时,如果要表现强势领导,千万别坐在那样的椅子里。   就算非坐不可,你也得身体坐挺,或在背后加个垫枕,将腰挺起来,使上身变长、胸口挺起,而不能“窝”在椅子里。更千万不可以穿黑色的西装,缩在黑色的大椅子里,活像棺材里的人。 你想突出吗?   人要看起来神气,必须轮廓分明。演员和演说家在出场之前,甚至得先了解舞台后方布幔的颜色。   如果布幔是深蓝的,就避免穿深蓝色西装去演讲,甚至黑西装都避免,而改穿浅色的衣服。   你想想,在深蓝布幔前,穿白上装和蓝上装,哪个显眼、突出?   你再想想,如果你是领导人,要对群众发表谈话,你坐在一个深色高背的大椅子里,双肘又放在嫌高的桌子上,那气势能出得来吗?   坐的学问大了,请继续看下一节。   想要感觉挺拔,必须选择恰当的桌椅。   椅背太高,会造成头部不能突出;桌子太高会造成肩膀上升、脖子变短,给人“缩脖端肩”的感觉;加上身子被桌子遮挡,更显得“人缩下去”了。   椅背低一点,能“崭露头角”;桌子低一点,使上身能“冒出来”;而且因为双肘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肩膀不致高耸,感觉也比较自然从容。   给人好感的坐姿   怎样坐得有诚意?   旁边的人讲话时,   你千万不能身子不动,只转过头去。   如果这时候,你再双手抱胸,   就算你无心,也会给人有敌意的感觉。 前一节说“人要看起来神气,必须轮廓分明”。   轮廓分明先要从领子谈起——   请先想想,脖子特短的人,是不是给人“缩脖端肩”的感觉?脖子一缩,就显得畏怯。所以当你坐下的时候,先要小心后面的衣领被椅背往上推。因为当衣领变高,脖子看起来就缩进去了。   愈是摩擦性强的椅背和软的椅垫,愈容易把领子推起来,因为当你坐下的瞬间,背部已经接触椅背,身体才往下沉,后面衣领就被推高。   而且因为那发生在后面,你多半不自觉。   知道了这一点,如果你穿西装( 或套装 )坐下去,一定得伸手到腰后面,把衣服往下拉,使衣领和垫肩能够“服帖”。你还得注意前面的衣扣,如果必要,可以解开最下面一个,或完全不扣,以免坐下的时候,前襟向上挤,显得臃肿。   小心身上的肥肉   其次,你要“认识自己”。   如果你胖、颔下有肥肉、双下巴或脖子特别粗,当你坐在软椅子、大沙发上的时候,千万别“沉陷”进椅子。如果椅子太深,你可以找个垫枕在腰后撑着,或只坐进一半。当你坐挺了,不但显得有精神,而且不会因为“缩下巴”而显得肥胖。   如果你参加节目录像、有人为你照相,甚至只是一般聊天,你希望看起来漂亮,上身最好稍微向前倾。尤其中年的胖子,当你下巴向前,脖子上的肉不被挤压,脸的轮廓就会比较分明。   如果你比较“发福”,最好尽量让脖子挺直,避免下巴往里缩。但是脸不能仰得太高,以免显得骄傲。 博得好感的坐姿   还有一点,是当你对别人说话,或聆听的时候,上身向前倾,会显得更有诚意,也更容易拉近你与对方的距离,赢得对方的好感。   尤其开会的时候,就算椅子是硬的,你靠在椅背,甚至身体滑下去一点,绝对不如你坐挺,上身稍向前倾来得好。当你改变坐姿,很可能自自然然地就博得老板的好感,觉得你很认真而且积极。   连老板在台上讲话,你坐在台下都要注意坐姿。就算你是老大,也最好别滑进椅子、半躺半靠,尤其不可把双臂交叉地抱在胸前。( 开会时更甭说了,那是禁忌。 )   因为双手抱胸的“行为语言”是有敌意,或求自我保护。你如果不持反对的意见,或心里不安,甚至有短、有亏,何必那么警戒?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当与你坐同一排的人,譬如你旁边的人讲话时,你千万不能身子不动,只转过头去。如果这时候,你再双手抱胸,就算你无心,也会给人有敌意的感觉。   你要听清楚他说话,可以!请把身子转过来,最好身子和头是正的,也就是完全不转头,使身和头一致,对着那说话的人。   你甚至可以把椅子移动一下,连椅子都对着那个人。而且就算你调整椅子,只是做样子,椅子根本没动,当你这样做,也会给人很有诚意的好感。 别做半吊子   至于下半身,也有不少讲究。   除了女生要显示优雅、避免穿帮( 这在以后其他书中会有专门的一章讨论 ),怎么交足( 翘二郎腿 ),甚至怎么穿鞋袜,都有讲究。   先谈穿鞋。   心理学家曾经作过调查,女人看男人常从鞋看起。这可能因为女人含蓄,不好意思一开始就看脸,所以低着头,先看鞋。也有女生说得很明白,她们认为一个男人如果穿鞋子、选袜子都讲究,才显示这男人有品位。相反的,只注意衣裤,而不配衣服穿鞋袜的人则是假品位、半吊子。   我不打算在选鞋袜上费太多墨水。只要告诉你,如果你是新鲜人,去谋职面试,女生可以穿全新的鞋子,男生最好不要穿鞋底还没几道擦痕的新鞋。因为据心理学家调查,考官猜穿全新皮鞋的男人,是太嫩、太小心、太慎重、太想得到这个工作。( 很奇怪,对女生则恰恰相反,女人的鞋子旧,反而会给人沧桑感。 )但男人鞋子也不能太旧,面试最好穿八成新、不带泥的鞋子。 说话的魅力 第二部分 小心露了底   穿袜子也有学问。有些人会想:“我穿长裤,袜子反正藏在裤管里。”于是穿的时候,随便拉一下。下面袜子虽然穿好了,袜口却没拉好。   结果,当他坐下去,尤其是坐在软沙发里,裤管自然被往上提,他再翘二郎腿,小腿露出一大截,就见了真章。   第一,袜子一高一低,不好看。   第二,袜口没卷好,歪斜,难看!   第三,如果裤子、鞋子、袜子都是深色,因为袜子没拉上去,中间露出一截白白的小腿,不雅!   知道了这一点,除了袜子要拉好,两条腿要一致,而且坐进软椅子的时候,要像拉领子一样,记得拉拉裤管。 二郎不翘二郎腿   最后,谈谈交足,也就是二郎腿。   看这“二郎腿”三个字,就知道那有点“二郎”,不正式,甚至吊儿郎当。   跟尊长正式谈话时,不能翘二郎腿,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即使在可以交足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几件事——   第一,交足时不可露鞋底,也就是脚不可以翘太高,造成鞋底都让人看见了。   第二,在交足的时候,脚心如果对着别人,有些民族会认为是大不敬。   第三,交足时要使双膝接近,而不是把脚踝放在大腿上。后者很不雅,也是对人不敬。   谈了这许多“坐”,还有一项,就是坐的位置,那学问也不小,请看下一节。   陷进软沙发,会造成衣领向上移动;下巴向内收,则显得没精神;臀部陷下去,又使膝盖变得高。此时,如果再不注意交足姿势,不但看起来懒散,而且流气。   如果沙发软而且深,可以在后面加个垫枕,把上身挺起来,或根本不往后靠,看起来会有精神而且感觉诚恳得多。交足时要使两膝接近,不能如左上图,用脚踝搭在膝盖上。   谈恋爱的位子   怎样坐得有效果?   哪个角度更能让你表现妩媚?   当你们点餐,跟侍者说话的时候,   哪个角度更能让你微微地扬起脸,   表现气质与风采? 让我给你做个选择题——   中午,在一个很明亮、客人坐了七八成的餐馆里,来了几对男女用餐。   甲男女面对面坐下,一边用餐、一边交谈,用餐完,男士付钱结账。   乙男女面对面坐下,男士掏出显然是新买的杂志翻阅,由女士点菜,吃完饭,男士付钱。   丙男女相邻而坐,也就是当“面对面”是指在小方桌,一个坐北、一个坐南的时候,他们是一个坐北、一个坐西,一边用餐、一边交谈,餐后男士付钱。   丁男女面对面坐,男士掏出显然是新买的杂志翻阅,由女士点菜,吃完饭,女士付钱。   请问如果有以下四种可能,你要怎么选?   ①热恋情人。   ②在一起一段时间的同居恋人。   ③一般男女朋友。   ④结婚三年,已经有小孩的夫妻。 “行为语言”是不出声的语言   我曾经拿这个题目给十个朋友,出来的答案居然一模一样——   甲?摇③   乙?摇②   丙?摇①   丁?摇④   可能凭感觉,也可能由“行为语言”,人们很容易从简单的动作看出人际关系。餐馆的侍者几乎没几分钟就能由一群进餐的人中,感觉出来当天会由哪一人付账。专门研究行为语言的人,甚至能由在机场电话亭打电话的姿态,猜出“那人”是在给另一半、情人还是同事打电话。   所以,当你想与人有好的沟通,除了说话的内容、穿着和姿态,还得小心“坐的位置”。 不同位子,不同情趣   那位置又得看场合,而不是绝对的。   就拿前面那对热恋的情人讲好了。请问,如果是你跟你的情人,相邻而坐用午餐,但是晚上你们到了个点着柔和烛光、十分优雅安静的西餐馆,你们仍然相邻而坐吗?还是,你们会改成面对面?   如果你事先订了位,那餐馆会把两套餐具摆在相邻的位置,还是相对的位置?   相邻,多好啊!因为近,你的膝头可以碰到她的膝头,你的手可以摸着她的手,你更可以耳语。   相对,面对面就不同了,你们两人正面相对,距离比较远,讲话不是得大声一点吗?   但是,你再想想:   这不是中午那个客人很多,比较吵也比较没情调可言的餐馆。因为安静,你们小声讲话也能听得清;如果要说悄悄话,你们的上身可以向前倾。你现在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你们因为相对,彼此看得更清楚,两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在柔和的烛光下相视而笑,优雅地向前倾,倾听对方的言语。是不是更棒?   话再说回来,如果你是女生,打扮得美美的,你希望“他”看你侧面,还是正面?哪个角度更能让你表现妩媚?当你们点餐,跟侍者说话的时候,哪个角度更能让你微微地扬起脸,表现气质与风采?   除非你只有半边脸漂亮,我相信你一定会喜欢面对面。 聚餐时老板怎么坐   或许你要说你没有情人,这与你无关。好!我们换个情况:   你是老板,在西餐厅宴请十几位部属,坐的当然是长桌。   如果你想一边吃饭一边跟全体在座的人沟通,你要坐哪儿?   你当然坐在长桌的一边,像西方宴客,男女主人相对而坐的位置。   因为这样你才能头不动,就看到全桌的人。   退而求其次,你会坐在中间,距离所有的人都比较近,缺点是你得把头转来转去,与左右两边的人说话。当你转向左边,右边的人就被冷落。   请问,除了这两个位置,你能选别的地方吗?当你选了别的位置,距离你很远又不在你视线之内的人,感觉会好吗?他们可不可能因此另外成立谈话小组,反而把你这个老板冷落了?   当你坐在长桌的一头,视线可以与同桌的每个人相对。好处是如果你是主人,能够不冷落任何客人,缺点是“动见观瞻”,大家都会注意你的一举一动。 当你只想跟少数几人谈   除非你不想跟其中一些人交谈。   对!在某些情况下,你为了避免打扰,回避一些人,反而得特别挑选“冷门”的位置。   譬如大家聚餐,但你只想与其中一二人讨论事情,你可以一到场就挑长桌最靠边的位子坐下,接着,招呼你想交谈的那一两个人坐你侧面和旁边。   因为你坐在边上,那两个人一前、一侧,就把其他人隔开了。又因为你没有坐在长桌的一头,没有正对着一桌人,你就离开了大部分人的视线,使其他人没有压迫感,而使他们能各谈各的、自吃自的。如此一来,你与那一两个人就更有了“私下言谈的空间”。   许多公司餐会,主管与次级主管都选择这样做。因为他们要利用这时候讨论事情,又不希望被别的员工听到,传出去作小道消息。 主动创造谈话的环境   了解了这一点,如果别家老板请你吃西餐,为了场面,他的一堆员工也来作陪,而你却希望抓住机会,跟那老板谈事情,你到场则可以采取主动,要求坐在边角上。当那老板挨着你坐下,你谈话的“场地”就设好了。   相反,如果你坐在中间,四周一堆耳朵和口舌,你好谈吗?又能谈好吗?   所以,要把“话说好”,甚至把“恋爱谈好”,先得注意坐的位置。   如果你想私下找两个人聊聊,可以坐在长桌一端
/
本文档为【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