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免疫学05 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组织与细胞

免疫学05 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组织与细胞

2009-05-23 50页 ppt 8M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0926

暂无简介

举报
免疫学05 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组织与细胞nullnull 第五章 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组织与细胞null 第一节 免疫器官与组织 按其功能不同分为: 中枢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 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胸腺和骨髓(人和哺乳动物); 法式囊(禽类)。 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 --- 1.B细胞成熟的场所; 2.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 包括:淋巴结 脾脏 ...
免疫学05 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组织与细胞
nullnull 第五章 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组织与细胞null 第一节 免疫器官与组织 按其功能不同分为: 中枢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 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胸腺和骨髓(人和哺乳动物); 法式囊(禽类)。 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 --- 1.B细胞成熟的场所; 2.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 包括:淋巴结 脾脏 粘膜伴随淋巴组织等。 nullnull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 骨髓 --- 造血组织,各类免疫细胞的发生场所。 A.造血干细胞(hematopietic stem cells): 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可 分化成为各种血细胞。 B.骨髓基质细胞(stromal cell):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 IL-3、IL-4、IL-6、 IL-7、GM-CSF等),促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 (骨髓微环境)。 null 1.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 造血干细胞  (1)髓样前体细胞(myeloid progenitor)  粒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2)淋巴样前体细胞(lymphoid progenitor) 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T细胞)、 B淋巴细胞(B细胞)、NK细胞。 nullnull 2.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 发育过程:(从邻近骨内面的骨髓膜下区 向骨髓腔中心移行并逐渐发育)。 淋巴样前体细胞  祖B细胞(pro-B ) 前B细胞(pre-B)  未成熟B细胞  成熟B 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 null 骨髓基质细胞在B细胞发育中的作用: A.粘附性接触 --- 粘附分子:如VLA-4(前体细胞与 VCAM-1(基质细胞); B.提供生长因子 --- SCF和IL-7等。 B细胞不同发育阶段区别: A.免疫球蛋白的轻、重链基因重排及表达; B.各阶段发育特征性蛋白分子的表达 --- CD19、Igα(CD79a)、Igβ(CD79b)等。 nullnull 未成熟B细胞自身耐受性的四种命运选择: (1)导致B细胞克隆程序死亡, 即克隆消除(clonal deletion); (2)通过受体编辑(receptor-editing) 产生新受体; (3)诱导永久性的对抗原无反应状态 和克隆忽视(clonal ignorance); (4)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发育为成熟B细胞。null (二)胸腺 1.胸腺为T细胞分化提供微环境 --- 影响胸腺内T细胞的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 育。 微环境构成: (1)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2)细胞外基质成分。nullnull 胸腺上皮细胞---影响胸腺细胞分化的两种方式: ① 细胞-细胞间相互接触: 如:MHC-Ⅰ类或Ⅱ类分子 --- TCR; ② 分泌细胞因子: 如:IL-1、IL-2、IL-6、IL-7、TNF-α和GM- CSF 等细胞因子,与胸腺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 树突状细胞 ---较集中存在于皮质-髓质交界处,表达 高水平的MHC-Ⅱ类分子。 巨噬细胞 --- 散在表达低水平的MHC-Ⅱ类分子。 null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组成:多种胶原蛋白、网状蛋白纤维、 葡萄糖胺聚糖和糖蛋白(含昆 布胺酸和纤维粘连蛋白)等。 功能: a.维持胸腺内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b.促进细胞-细胞间的相互接触; c.胸腺细胞移行成熟。null 2.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 发育过程: 胸腺细胞(来自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 被膜下区  皮质区 髓质的移行成熟过程。 (1)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 “双阴性”(CD4- CD8-)胸腺细胞 --- 胸腺被膜下区和皮质边缘区; “双阳性”(CD4+ CD8+)胸腺细胞 --- 主要存在于皮质深区; “单阳性”(CD4+或CD8+ )TCRαβ T细胞 --- 皮质和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区。 nullnullnull (3)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① 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 指发育中的双阳性胸腺细胞表达的TCR同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自身MHC分子相互作用,导致大部分胸腺细胞死亡,少部分胸腺细胞存活继续发育成熟的过程。 阳性选择的生物学意义: 决定T细胞对抗原应答的MHC限制性。 null 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 实验指出: A.胸腺皮质的上皮细胞在介导阳性选择中 起重要作用; B.仅少数表达同自身MHC分子结合的TCR 的胸腺细胞存活、发育成熟; C.阳性选择决定细胞表面CD4或CD8的表达 和成熟T细胞的潜在效应功能; D.阳性选择决定自身MHC遗传特异性的受 体库(receptor repterious)。null ② 阴性选择: 经过阳性选择的T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自身抗原肽-MHCⅡ或I类分子复合物结合,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清除或形成克隆不应答状态。反之,继续分化发育为具有识别非己抗原能力的单阳性细胞的过程。 阴性选择的生物学意义: 决定T细胞自身耐受性。 诱导自身耐受性的主要机制: A.对自身抗原反应性的T细胞于胸腺内凋亡。 B.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是驱动 阴性选择的最重要的细胞。null 发育部位 表面标志 细胞类型 被膜下区 CD4- CD8- “双阴性” 皮质区 CD4+ CD8+ “双阳性” 皮质、髓质 CD4+或CD8+ “单阳性” 交界处 髓质区 成熟T细胞 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细胞主要表面 标志的变化阳性选择 阴性选择null 细胞程序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即细胞凋亡(apoptosis): --- 一种自身调节死亡 细胞表面分子受到诱导因子刺激并将 信号传入细胞内部,触发细胞内部某 些酶类的活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导 致细胞死亡。 null 二.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 (一)淋巴结 T细胞约占75%,B细胞约占25%。 1.淋巴结的基本结构: 被膜 皮质:浅皮质区--- 主要由淋巴滤泡构成,B细胞区; 深皮质区(副皮质区)--- 主要含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T细胞区。 髓质:主要由髓索构成。实质nullnull 2.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 A.病原体  树突状细胞摄取  输入 淋巴管  淋巴结 * 游离抗原  淋巴液  淋巴结  巨 噬细胞吞噬 * * (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处理、递呈 抗原  T淋巴细胞  T 细胞活化、 分化成效应T细胞。 B.B细胞  识别特异性抗原  活化、 分化成浆细胞  特异性抗体。 null (二)脾 T细胞:占45%; B细胞:占55%。 被膜 白髓:T细胞分布: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 ) --- 白髓内靠近中央动脉; B细胞分布:PALS的外周构成的滤泡。 红髓 功 能:a.收集来自血液的抗原诱导免疫应答 的发生; b.破坏衰老红细胞的场所。 nullnull (三)粘膜伴随淋巴组织 (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指存在于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 上皮下的散在淋巴组织和一些带有淋巴滤 泡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 肠伴随淋巴组织 (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GALT): 包括:扁桃体、增殖腺、阑尾和派氏集合 淋巴结(Peyer patches)。null(三)淋巴细胞再循环 初始T、B淋巴细胞(未接触抗原,骨髓和胸腺) 血液循环经毛细血管  外周淋巴组织  淋巴管  血液。null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T淋巴细胞(T细胞)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外周血: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5%~75%; 胸导管:高达95%以上。null (一)TCR-CD3复合物 组成:TCR、CD3分子和ζ链。 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antigen receptor, TCR ) --- 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结构。 两类: TCRαβ:由α链和β链组成; TCRγδ:由γ链和δ链组成。 肽链构成:膜外区---V区和C区 跨膜区 胞浆区null TCR基因构成: α链基因位点:Vα(约50)、Jα(约70)、Cα(1) β链基因位点:Vβ(约75)、Dβ(2)、Jβ(2)、 Cβ(2) γ链基因位点:Vγ(8)、Jγ(5)、Cγ(2) δ链基因位点:Vδ(4)、Dδ(3)、Jδ(3)、 Cδ(1) null CD3分子: 组成:γ链(1条)、δ链(1条)、ε链(2条) 均含Ig样功能区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s, ITAM) 。 功能:(1) 参与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 TCR的膜表面表达; (2) 介导TCR与抗原接触后产 生的活化信号的传递; (3) 成熟T细胞表面的表面标志, 用于成熟T细胞的检测。 null ζ链: 同质二聚体 组成特点: 每条ζ链含有三个ITAM序列; 胞外区较短(9个氨基酸残基), 胞浆区较长(113氨基酸残基)。 功 能: 有助于TCR-CD3复合体启动的信号的最大转导。 nullnull (二)T细胞其它主要表面膜分子 1.CD4分子和CD8分子 外周血:CD4+T细胞约占65%,CD8+T细胞约占35%。 组成:CD4分子:单体肽链 (55Kd)--- 胞外部分含有4个Ig样的功能区。 CD8分子:--- 两种 CD8αβ:α链(32Kd)和β链(34Kd); CD8αα:α链和α链。 每条链的胞外部分均含有一个IgV 区样的功能区。 nullnull CD4分子功能: (1)协同受体: A.CD4分子和TCR结合于同一MHC-Ⅱ-抗原肽 复合物 --- CD4分子与MHC-Ⅱ类分子结 合,TCR与抗原肽结合; B.CD4分子增加TCR对MHC-Ⅱ类分子递呈的 抗原的敏感性; C.促进TCR识别抗原后的TCR-CD3复合物介导 的信号转导作用。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受体。 (3)鉴定T细胞亚群(CD4)的标志。null CD8分子功能: (1)协同受体: A.CD8分子与MHC-Ⅰ类分子的α2功能 区结合,可增加TCR αβ 对 MHC-Ⅰ 类分子递呈的抗原的敏感性; B.促进TCR识别抗原后的TCR-CD3复合体 介导的信号转导作用。 (2)鉴定T细胞亚群(CD8)的标志。 null 2.CD2分子: 又称LFA-2 (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2,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和E受体 (绵羊红细胞受体)。 组成:单一肽链 分布:成熟T细胞、双阳性胸腺细胞、部分双 阴性胸腺细胞及NK细胞。活化T细胞表 达水平升高。 配体:LFA-3(CD58分子) 功能:(1)介导T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间的 粘附作用,刺激T细胞非特异性活化; (2)介导胸腺细胞的发育成熟。 null 3.LFA-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 整合素家族成员 组成:α链(αL,1条) β链(β2,1条) 分布:全部白细胞,活化T细胞增加表达。 配体:ICAM-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细胞间粘附分子,CD54); 功能:(1)介导T细胞的移行; (2)在T细胞同APC或靶细胞间起 粘附作用。null 4.CD28分子和CTLA-4 (cytotoxic lymphocyte antigen-4, CD152): 组成:同质二聚体,每条链含一个IgV样功能区(两者 同)。 配体:B7分子(两者同)。 分布:CD28分子 --- 主要表达于人外周T细胞; CTLA-4分子 --- 表达于活化T细胞。 功能:CD28分子与表达在APC上的B7分子结合,为初 始T细胞提供协同刺激信号,促使T细胞活化和 增殖。 CTLA-4分子同B7分子结合提供抑制信号给活化T 细胞,阻止T细胞的增殖,限制T细胞分泌IL-2。 null 5.CD40L(CD40 ligand,又称gp39分子): 分布:活化T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功能:(1)CD40L同APC表面的CD40结合, 信号给活化T细胞; (2)活化APC表达B7分子; (3)T细胞表面的CD40L与B细胞表面的 CD40相互作用,产生Ig类转换。 nullnull(三)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T细胞亚群: A.按表达TCR类型不同:αβT和γδT细胞; B.按CD分子不同:CD4+T和CD8+T细胞; C.按功能不同: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 性T细胞(CTL或Tc)和抑制性T细胞(Ts); D.按对抗原应答所处状态不同:初始T细胞、 活化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 E.NK1.1T细胞。null 1.TCRαβT细胞和TCRγδT细胞 (1)αβT细胞:主要是经胸腺发育成熟的T细 胞。 ① CD4+T细胞: CD表型:CD3+CD4+CD8-,主要为Th细胞亚群。 作用特点: A.识别抗原时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B.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效应功能; C.CD4+T细胞(部分)也具有细胞杀伤 功能。null Th细胞功能性亚群: --- 依据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区分为Th1和Th2 Th1细胞 --- 主要分泌IL-2、IFN-γ和INF-β (又称淋巴毒素,LT); 功能: Ⅰ.主要辅助细胞免疫效应: a.活化巨噬细胞; b.诱导 B细胞活化,分泌调理性抗体; c.抗胞内寄生微生物。 Ⅱ.免疫调节作用,如IFN-γ 可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null Th2细胞 --- 主要分泌IL-4、IL-5、IL-6和IL-10。 功能:Ⅰ.主要辅助体液免疫效应: a.诱导B细胞活化、分泌中和性抗体; b.抗胞外寄生微生物; c.中和毒素。 Ⅱ.免疫调节作用,如IL-4可促进Th0细胞向 Th2细胞分化。 CD4+CTL: Ⅰ.主要通过自身表达的FasL介导杀伤表达 Fas分子的靶细胞; Ⅱ.清除分泌自身抗体的B细胞。 nullnullnull ② CD8+T细胞: 表型:CD3+CD4-CD8+,主要为CTL细胞亚群。 功能:a.具有细胞杀伤作用; b.免疫调节作用, 如释放IFN-γ、TNF-α 和TNF-β等细胞因子。 作用特点: a.具有MHC-Ⅰ类限制性; b.杀伤靶细胞有抗原特异性。 杀伤机制: a.释放细胞毒性蛋白质,使靶细胞裂解; b.诱导靶细胞程序死亡。 null③ Ts细胞(supperesser T cell): 又可称为调节性T细胞(regularory T cell, Tr细胞)。 --- 按其功能命名的亚群 功能:具有特异性抑制免疫应答作用。 Ts细胞亚群被包含于CD4+T细胞和CD8+T细胞, 如:Th1细胞和CD8CTL。 IFN-γ  可抑制Th2细胞功能; TNFβ 可抑制B细胞的活化增殖。 Th2细胞  IL-4、IL-10和TGFβ  抑制Th1细胞的功能。null (2)γδT细胞: 分布:大部分分布于粘膜伴随淋巴组织; 肠粘膜伴随淋巴组织:约占T细胞的40%。 生物学功能: ① 细胞毒作用: ---介导粘膜局部细胞性免疫应答; ② 免疫调节作用: --- 释放细胞因子(IL-2、IL-3、IL-4、 INF-γ、GM-CSF和TNF等) 促B细胞 分化、产生抗体;活化单核-巨噬细胞; ③ 损伤粘膜的修复作用: NKG2D与MIC-A和MIC-B(损伤粘膜细胞)结 合受损粘膜细胞凋亡,被正常细胞代替。 null 识别抗原特点: a.识别抗原无MHC限制性,不与APC 递呈 的MHC-肽复合物结合。 b.直接与其识别的抗原配体(游离的或表 达在细胞表面的)结合。 配体: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MHC IB分子和细菌脂类抗原等。null2.NK1.1+ T细胞 表达NKR.PIC(NK1.1)的一个T细胞亚群 (多数:TCRαβCD4T细胞;少数:TCRαβCD8T细胞)。 分布:淋巴组织 识别抗原特点:识别由CD1分子递呈的脂类和糖脂类抗原。 生物学功能: (1)免疫调节作用---NK1.1+T细胞+DC+Mφ决定免 疫的类型; a.病毒和某些细菌DC+MφIL-12活化NK1.1+T 细胞IFN-γ+IL-12Th0Th1细胞分化增殖; b.寄生虫激活NK1.1+T细胞IL-4Th0Th2分 化IgE和IgG1; (2)细胞毒作用---杀伤肿瘤细胞。 nullnull 3.记忆T细胞 抗原(初次) 机体 初始T细胞活化  效应T细胞(大部分,短寿命); 记忆T细胞(小部分,长寿命),参与增强 性的再次免疫应答。 表面标志: 记忆T细胞 --- CD45RO分子; 初始T细胞 --- CD45RA分子。 null 二.B淋巴细胞(B细胞) 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 (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外周血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5%~15%;胸导管<1%。 (一)BCR复合体 组成:BCR (mIg) Igα(CD79a) Igβ(CD79b) BCR:--- B特异识别抗原的结构。 功能:识别抗原; B细胞的主要标志。 成熟B细胞:主要表达mIgM和mIgD。null Igα和Igβ分子: 结构特点:各含一个ITAM结构。 功能: a.传导BCR同抗原结合产生的活化信号 (为主要信号传导分子); b.参与mIg合成后的转运和表达。nullnull (二)B细胞其它主要表面膜分子 1.CD19和CD21分子: CD19 CD21(CR2) CD81(TAPA-1) 功能: (1)增强BCR识别抗原产生的信号补体系统活化  C3d片段  与Ag结合  同CD21和BCR结合  协同受体与BCR交叉连接  增强BCR识别抗原产生的信号。 (2)B细胞重要标志,表达于前B细胞到成熟B细胞各发育阶段。 复合体---B细胞协同受体nullnull 2.CD40分子---TNF受体家族成员 分布: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生物学功能: (1)同CD40L(活化T细胞)结合  促B细胞对 TD-Ag应答; (2)诱导Ig同种型的类别转换; (3)同BCR交叉连接,再通过与T细胞直接接 触维持生发中心B细胞的存活。 null 3.Fc受体: 主要为FcγRⅡ-B1分子,含一个ITIM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s) 基序。 FcγRⅡ(CD32):FcγRⅡ-A、FcγRⅡ-B1 和FcγRⅡ-B2 功能:FcγRⅡ-B1+IgG抗体(可溶性的)结合, 抑制初始B细胞对抗原应答的活化。 nullnull 4.补体受体: 表达:CR1(CD35)和CR2(CD21) 功能: (1) CR1+C3b(或C4b、iC3b) 调节B细胞 的活化增殖。 (2) CR2: a.B细胞协同受体组成分子; b.与iC3b、C3d和C3dg结合 促进B细胞活化; c.EB病毒的受体。null 5.B7分子 --- 协同刺激分子 至少两种:B7.1(CD80) B7.2(CD86) 分布:成熟B细胞 --- 初始B细胞低表达; 活化B细胞高表达。 功能:高水平表达B7分子的B细胞 --- 有效抗原递呈细胞。nullnull(二)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根据对抗原的刺激状态: 初始B细胞 活化B细胞 记忆B细胞 依据CD5分子表达: B1细胞(CD5 B细胞)--- CD5+ ; B2细胞 --- CD5- 。null表4-2 B1和B2细胞特性的比较null 三.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概念:指能摄取处理抗原,将蛋白质降解成肽片段,并同MHC分子结合,一同表达在细胞膜表面,提供给T 细胞识别活化的一类高度专门化的细胞。 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nullnull (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 来源:来自于骨髓内的髓样前体细胞未成熟DC(骨髓内)  血液  外周非淋巴组织,受到病原体感染或摄取抗原  外周淋巴组织,发育为成熟的DC。 功能:递呈抗原给T细胞。null 未成熟DC与成熟DC区别: 未成熟DC: a.低水平表达MHC分子; b.缺乏B7表达; c.无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 d.表达DEC205分子,具有对抗原异物的吞噬功 能。 成熟DC: a.表达高水平MHC I类和II类分子; b.表达高水平B7(B7.1和 B7.2分子); c.分泌趋化因子DC-CK 吸引初始T细胞; d.无吞噬抗原异物能力。nullnull未成熟DC摄取抗原物质的两种方式: A.通过表面受体识别和吞噬抗原 --- DEC205受体和甘露糖受体等。 B.通过巨胞饮作用(macropinocytosis) 非特异摄取抗原 --- 郎格罕氏细胞吞噬病原体(经皮 肤感染) 局部淋巴结  递呈给T细胞 识别。 另外,能递呈可诱发变态反应的蛋白质性抗原、移植抗原、自身抗原。null (二)巨噬细胞 抗原递呈作用与DC基本类似。 (三)B细胞 BCR识别、结合抗原  抗原内化 处理、递 呈给CD4 T细胞识别。null本章提要 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组织和器官主要是由淋巴样组织构成。 参与获得性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 T细胞表达TCRαβ或TCRγδ抗原受体。TCRαβ细胞识别抗原具有MHC限制性,TCRγδT细胞识别抗原不受MHC限制。 null T细胞表达协同受体CD4分子或CD8分子,协同TCR识别抗原启动活化信号。CD4+T细胞主要为辅助性T细胞,Th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表达膜分子发挥效应功能。Th细胞依据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分为Th1和Th2亚群。 Th1亚群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应答和辅助B细胞产生调理性抗体,Th2亚群主要辅助B细胞产生中和性抗体。 CD8+T细胞主要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通过释放毒性蛋白和细胞凋亡机制杀伤靶细胞。null B细胞表达BCR,与Igα和Igβ形成BCR复合体,特异性识别抗原。B细胞可分化成浆细胞分泌抗体,介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抗原提呈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以不同的方式摄取、处理抗原,通过MHC-I类或II类分子将抗原提呈给CD8+或CD4+T细胞识别。 上述免疫细胞活化后均可产生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null 思考 1 T细胞表面重要的膜分子及其功能。 2 人类成熟T细胞可分为哪些亚群? 3 T细胞与B细胞、初始T细胞与记忆性T细胞、Th1与Th2细胞之间各是如何区分的? 4 CD8+杀伤性T细胞是怎样破坏靶细胞的? 5 NK1.1+T细胞表型有何特点?它有何功能?
/
本文档为【免疫学05 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组织与细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