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全册练习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全册练习

2009-06-10 50页 doc 15M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79815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全册练习 一、从宇宙看地球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在晴朗夜空看到的“星星”绝大部分是 ( ) A.行星 B.卫星 C.恒星 D.流星 2.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和最近的行星分别是 ( ) A.水星、火星 B.金星、天王星 C.天王星、水星 D.海王星、水星 3.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 ( ) A.色球层耀斑爆发 B.内部核聚变反应 C.内部核...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全册练习
一、从宇宙看地球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在晴朗夜空看到的“星星”绝大部分是 ( ) A.行星 B.卫星 C.恒星 D.流星 2.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和最近的行星分别是 ( ) A.水星、火星 B.金星、天王星 C.天王星、水星 D.海王星、水星 3.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 ( ) A.色球层耀斑爆发 B.内部核聚变反应 C.内部核裂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 4.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B.城市气温比郊区高 C.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山体发生滑坡 5.下列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6.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是因为 ( ) A.大小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面完全在同一平面上 B.日地之间的距离适中 C.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 D.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公元前28年,史籍曾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7—9题。 7.“黑气”是指 ( ) A.黑洞 B.耀斑 C.黑子 D.带电粒子 8.此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9.此现象明显增多时,地球上相应的变化有 ( ) A.南极冰山融化速度加快 B.地球上火山地震频发 C.南极上空臭氧空洞范围明显扩大 D.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强烈干扰 10.某地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该地位于 (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极圈 11.下列节日中,我国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A.元旦 B.“六•一” C.“七•一” D.国庆节 12.下列节日中,盐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是 ( ) A.元旦 B.劳动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 13.我国的四个直辖市中,一年内昼长变化最大的是 ( )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14.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一年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是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5.北半球冬至日,下列城市白昼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 ) A.广州、北京、哈尔滨、杭州 B.哈尔滨、北京、杭州、广州 C.广州、杭州、北京、哈尔滨 D.哈尔滨、广州、北京、杭州 16.下图示夏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读右图,完成17~19题。 17.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18.若图中丁地为极昼时,图中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甲>丙>丁 D.丁>丙>乙>甲 19.若图中丁地为极夜时,图中四地黑夜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20.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 ( ) A.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21.下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内圆表示极圈,中心点表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代表北半球冬至日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2.下图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3.地球自转产生了 ( )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极昼、极夜现象 D.昼夜长短变化 24.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该比南方更宽,理由是 ( ) A.北方地势平坦开阔 B.正午太阳高度角北方比南方大 C.正午时楼房的影子北方比南方长 D.南方气候更温暖潮湿 25.读右图判断,甲地位于乙地的( )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26.右图是科学考察队员在某地观察星空时看 到北极星正在头顶时拍下的照片。这位考察队 员是站在何处拍下这张照片的?( ) A.南极点 B.北极点 C.赤道 D.北回归线 27.江苏省位于五带中的(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28.若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关于地球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寒带范围变小,热带范围变小 B.寒带范围变大,热带范围变大 C.温带范围变大,热带范围变大 D.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小 29.下列日期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的有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0.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B.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太阳黑子 C.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天体 D.太阳与月相的形成无关 31.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晨昏线(圈)将地球划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B.晨昏线(圈)上的太阳高度为0° C.晨昏线(圈)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D.晨昏线(圈)任何时候都将赤道平分 32.植物有机物质的积累与光照相关。夏至日,在气温和天气状况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各地同种农作物有机物质制造最多的是 ( ) A.哈尔滨 B.北京 C.济南 D.南京 下表为某日我国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据此回答33—35题。 城市 甲 乙 丙 丁 戊 巳 日出时间 7:18 6:54 7:33 6:36 7:44 8:34 日落时间 16:50 15:51 17:35 16:51 18:02 18:56 33.比较表中6个城市的白昼长短,其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 ( ) A.1小时25分 B.1小时58分 C.2小时06分 D.3小时05分 34.表中纬度最低的城市是 ( ) A.甲 B.丁 C.戊 D.巳 35.该日最有可能是 ( ) A.3月18日 B.6月5日 C.9月30日 D.12月5日 二、读图综合题 36.读太阳系模式图(局部),分析回答: (1)图中小行星带位于 星与 星轨道之间。 (2)图中A曲线是 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1986年,它下次回归将在 年。 (3)2004年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相继着陆进行考察的行星是 星,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 。 (4)试分析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条件与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①   a. 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②   b. 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③   c. 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④ d. 地表温度变化不致过于剧烈 37.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恒星①是 星;角②的度数 是 ;平面③的名称是 。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 (选择填空);太阳直射点在H点 时,可能的日期是 (选择填空)。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到F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选择填空)。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D.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3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1)在图中画上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2)地球在A位置时,甲地处于 季,正 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 值,白昼达 一年中的最 值。 (3)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 半球)这一时段,在图中可用字母 表 示;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这一时段,在图中可用字母 表示;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这一时段,在图中可用字母 表示。 39.读6月22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2)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 (3)此日上海市最有可能的日出时间是 。 A.5时 B.6时 C.7时 D.8时 (4)此日A点夜长 小时,B点昼长 小时, C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度。 (5)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应为 。 二、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层叫硅铝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B.上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C.下层叫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D.下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2、下列四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 ) A.大理石、页岩、板岩、石灰岩 B.石灰岩、片麻岩、砾岩、页岩 C.砂岩、砾岩、石灰岩、页岩 D.石英岩、石灰岩、砾岩、片岩 3、下列地形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黄土高原 B.东非大裂谷 C.桂林的岩溶地貌 D.风蚀蘑菇 4、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岩石圈是整体一块 B.板块漂浮在硅镁层之上,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C.板块交界,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5、下列海域,由于板块的张裂作用而面积日趋扩大的是( ) A.地中海 B.红海 C.孟加拉湾 D.波斯湾 6、喜马拉雅山是属于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 7、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 8、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臭氧 9、有关大气各层气温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B.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C.高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D.高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10、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 ) A.晴天,地面辐射增强 B.晴天,大气逆辐射增强 C.晴天,地面辐射减弱 D.晴天,大气逆辐射减弱 1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 A.大气逆辐射 B.高空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 1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 A.不同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 B.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13、近地面风向是( ) A.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C.与等压线平行. D.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斜交. 14、下图 “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 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图1 图2 据图2,完成15—16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北半球为夏季 B.A处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 C.该季节中国东部盛行西北风 D.B气压中心为北太平洋高压 16、气压带、风带在北半球成块状分布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洋流分布 17、东亚季风最典型的原因是( ) A.海陆热力差异对比最强烈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  D.太平洋西部洋流的影响 18、南亚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北印度洋洋流影响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飓风 19、下列锋面天气图(图3)中,画法正确的是( ) 图3 20、图4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反气旋的是( ) 图4 21、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盛夏的伏旱是在下列哪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 A.冷性高压 B.暖性低压 C.冷性气旋 D.暖性反气旋 22、在四幅冷、暖锋示意图(图5),A、B、C、D四地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此时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其他条件相同)( ) 图5 23、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A.水循环  B.内陆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  24、人类活动干预水循环,目前最主要的影响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读图6,回答第25--27题。 25、 该河流最有可能分布于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图6)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26、 该河流参与了( ) A.海陆间的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内陆循环 D.水量最大的一种循环 27、关于该河流的叙述,表述正确的是( ) A.其径流量的大小与当地气温的高低成正相关  B.1、2月份断流是因为当地此时段无降水   C.其径流量的大小与当地气温的高低成反相关  D.该河河水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是山地降水 28、图7中正确反映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流向的是( ) 图7 29、 若图8表示北太平洋大洋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南赤道暖流 B.②是东澳大利亚暖流 C.③是北太平洋暖流 D.④是加那利寒流 图8 30、下列渔场的形成,与暖流无关的是( ) A.北海道渔场 B.北海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 31、在南北纬30°附近的大陆东西岸形成迥然不同的气候类型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面状况 D.人类活动 32、关于气候类型、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分成明显的干、湿两季 B.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热带沙漠气候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全年炎热干燥 D.温带季风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移动所致 33、分布在亚欧大陆35°~60°之间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34、下列四幅图(图9),正确表示地中海气候类型的是( ) 图9 35、下列四条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最小的是( ) A.尼罗河 B.恒河 C.长江 D.亚马孙河 二、读图综合题 36、读“地质构造示意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为_______构造,判断理由: (2)从岩层形态上看,B处为_____ ________构造,C处为_________ ________构造。 (3)B处地貌为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 _ ;C处地貌为___ __,其成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三处构造中,有利于储存石油的是____ _________,有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________,可能有泉水出露的是__ _。 图10 图11 37、分析“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图11),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辐射名称 A A1 B1 C 。 (2)图中A2仅占A的很少部分,是因为大气对A 的吸收具有 性。 (3)图中A1要比A 少的原因是 。 (4)图中C1比A2大的原因是 。 (5)下列自然现象是图中什么作用的结果:(填字母) ①图中的 对地面起了保护作用。②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 。 ③夜间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 。 38、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图12),回答: (1)图中A处夏季盛行 风,其形成原因是 。 (2)图中A处冬季盛行 风,B处冬季盛行 风,它们的主要成因是 。A处西北部夏季形成了 压中心,B地气候具有 的特点。 (3)A、B、D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_、___ _ __、 ____ __ ___,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 (4)该区域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图12 图13 39、图13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并回答: (1)填写图中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a           ;b        ; c          ;d     ;e        ; f         ;g       。 (2)图中参与海陆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填字母):      。 (3)对人类最有意义的循环是         。 (4)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         。 三、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 ) 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 2.我国北方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自然景观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海拔高度 3.温带大陆东、西部气候类型不同,但具有相同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4.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 A.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森林 B. 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C.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D. 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5.世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A.美国 B.俄罗斯 C.加拿大 D.中国 6.在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是( ) 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亚寒带针叶林绵延数千公里 C.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 D.澳大利亚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带的半环状分布 7.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最明显的地区是( ) A.高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低纬地区 D.高山地区 8.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的绿洲属于( ) A.地带性现象 B.非地带性现象 C.受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受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因素的影响 9.下列地理现象属于洋流影响形成的是( ) A.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狭长的荒漠带 B.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 C.南美洲安第斯山西侧多雨的温带森林 D.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10.下列自然带中,我国没有分布的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11. 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由山顶向下自然带出现次序正确的是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甸带 D.高山草甸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12.造成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而东侧是巴塔哥尼亚荒漠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的影响 B.洋流的影响 C.海陆分布的影响 D.地形的影响 13.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差异 B.纬度地带性差异 C.垂直地带性差异 D.非地带性差异 14.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带带谱最丰富的是 A.珠穆朗玛峰 B.乌拉尔山 C.北美麦金利山 D.乞力马扎罗山 读右图,完成22—24题。 15.N处的雪线高度数值最可能是 A.4500米 B.5000米 C.5500米 D.6000米 16.引起不同纬度雪线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的高低 B.降水的多少 C.海拔的高低 D.坡向的不同 17.同一纬线上雪线高低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A.海拔的高低 B.降水的多少 C.基带气温的高低 D.山脉的走向 18.下列描述不属于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B.各要素都不单独存在和发展 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D.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及作用相同 19.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绿洲农业多分布在山麓地带 D.沙漠边缘的戈壁滩是风积作用而成 20.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南方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早,降水少 B.化学风化为主 C.自然植被茂密高大 D.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21.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22.把非洲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最终带来的后果可能是 A.草原上草木茂盛,斑马成群奔跑 B.食草动物逐渐退化,数量锐减 C.狮子、猎豹生命力强,过度繁殖 D.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 23.既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的是 A.能量 B.物质 C.生物 D.气候 24.海洋对大气运动的影响,表现为向大气输送大量的 A.动能 B.势能 C.热能 D.化学能 25.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水文状况 C.地形起伏 D.气候条件 26.下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钟乳石 B.石笋 C.溶洞 D.落水洞 27.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侵蚀和风化作用 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8.下列岩石中易发育喀斯特地貌 A.花岗岩    B.板岩 C.石灰岩     D.砂岩 29.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流水关系密切的是 A.雅丹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沙丘 D.沙垄 读下面“人民币版面图案”图,判断30~31题。 30.该版面景观是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 31.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32.水对碳酸类岩石的溶蚀力大小主要取决于 ①水中所含CO2的数量 ②水中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 ③大气降水的多少 ④水的流动性的强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3.下列不是对桂林山水成因的叙述是 A.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岩性纯,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 B.位于我国热带湿润地区,全年降水丰沛 C.桂林的气候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为其形成创造了条件 D.与该地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密切相关 34.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35.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陡的是 二、综合读图题: 36.读右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 A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__________ 为对称呈南北对称分布,明显的反映出陆地环境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 是以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 (3)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 受沿岸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4)F岛东侧的自然带同A处自然带相同,该处形成此自然带的原因是: 37.下图是我国北部自然带分布略图,分析: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B→C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地带性特征,其产生受_________条件影响较大,同时又是在一定的_________条件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看,这种地带性特征在_________纬度最明显;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世界环境的恶化是多方面的.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出现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增加;世界森林资源每年均减少1%,臭氧层的损耗大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并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空气污染严重,大量废弃物将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1)根据材料,将下面备选答案填入空格内; ①滥伐森林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沙暴盛行 ④气候恶化 ⑤沿海低地被淹 ⑥全球气候变暖 ⑦水旱灾害增多 ⑧农牧业减产 ⑨风沙侵袭农田 ⑩工业、交通工具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全球内陆年降水量减少 (2)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四、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陆地自然资源的说明正确的是( ) A 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B 科技的进步可以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供应潜力 C 陆地自然资源之间没有联系 D 自然资源的分布没有规律 2. 当今世界能源消费中最主要的能源是( ) A 煤炭 B 水能 C 石油 D 核能 读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图,回答3-5题。 3.图中水价最低的城市是( ) A 东京 B 伦敦 C 北京 D 罗马 4.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提高了水价,其目的是( ) A 促进节约用水 B 与国际水价接轨 C 控制水污染 D 增加财政收入 5.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修建水库,改造不稳定的径流 B 进行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C 大力发展节水产业 D 大量抽取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 6. 下列做法属于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的是( ) A 在陡坡上开垦农田 B 黄土高原小流域内植树种草 C 江南红壤丘陵区大力发展种植业 D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7. 以下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与其对应的环境观念、环境问题,正确的是( ) A 采猎文明——崇拜自然——没有环境问题 B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环境问题已显露出来 C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环境问题只发生在局部地区 D 后工业文明——善待自然——环境问题已得到解决 下表为我国某地地貌类型及农作物分布情况,右图为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据此回答8-11题。 地貌类型 海拔(m) 占土地面积比例 粮食作物 平 原 <200 20% 水稻 丘 陵 200———500 60% 水稻、冬小麦 中、低山 500—3 000 15% 春小麦、马铃薯 高 山 >3 000 5% 8. 该地可能是我国的( )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西南地区 D 东南地区 9. 下列不属于该地农业生产优势条件的是: A 热量充足 B 降水充足 C 光照强烈 D 无霜期长 10. 该地耕地与平原比重不协调的原因是: A 农业历史悠久 B 地形平坦,开垦费用低 C 人口众多,人多地少 D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11. 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可能造成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荒漠化 C 盐碱化 D 土壤肥力增加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受灾面积达1613.13*104km2,成灾面积达1130.53*104km2。1998年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并没有1954年多,但受灾面积达2229.10*104km2,成灾面积达1378.50*104km2。据此回答12~13题。 12. 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损失严重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长江中上游地区破坏植被,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床抬高 B 长江中下游围湖造田使湖泊容蓄洪水的能力降低 C 长江中上游地区没有水利工程,无法调节长江洪峰 D 雨带覆盖范围广,干支流洪峰遭遇,水位居高不下 13. 下列防御长江洪水的措施中,属于非工程措施的是( ) A 修建三峡工程 B 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C 修建荆江分洪区 D 加固荆江大堤 14. 我国的下列地区中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是( ) A 西南地区 B 东南沿海 C 华北地区 D 东北地区 15. 当台风中心位于上海市的东侧,则上海吹(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位于南太平洋的图瓦卢是由九个环状珊瑚礁组成的岛国,国土总面积26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点的高度为4.5米,人口约11000人,2002年该国开始实施举国移民新西兰的工程,据此回答16-18题。 16. 导致图瓦卢举国移民新西兰的根本原因是( ) A 该国位于台风盛行的海域 B 一些发达国家在该国所在海域不断进行核试验 C 该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D 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17. 下列国家中与图瓦卢面临同样问题的是( ) A 马尔代夫 B 印度 C 印度尼西亚 D 日本 18. 该环境问题对全球的影响是( ) A 高纬度地区的降水量比原来减少 B 全球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上升 C 生物多样性比过去明显增多 D 港口航道功能受到影响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判断动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19-20题。 19. 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①红外线 ②X光 ③可见光 ④紫外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 据此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进行( )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断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森林病虫害 ④估计作物的产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 自然资源潜力的扩大和提高建立在( ) A 资源的再生性 B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C 物质运动的循环 D 自然资源数量巨大 22. 下列资源中,具有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 A 水力资源 B 森林资源    C 煤炭资源 D 铁矿资源 23. 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水力资源 B 生物资源    C 土地资源 D 煤炭资源 24.影响可再生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 A 水热条件   B 地形状况    C 洋流分布 D 地质作用 25. 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北方多煤,南方多磷 B 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份少 C 西北干旱,光照强,风力大 D 南方湿润,光照少,生物种类少 26. 下列关于洪水和洪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洪水就是洪灾 B 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危害 C 洪水的形成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关 D 人类对流域植被的破坏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发生 27. 全球发生洪水最多的地区是( ) A 亚洲 B 非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28. 我国水旱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冬季风势力太强 B特殊的海陆位置C 季风气候降水时间变率大 D 西高东低的地形 29. 下列属于预防洪涝灾害的非工程措施的是( ) A 修建水库 B 开辟分洪区   C 疏浚河道 D 控制滥砍乱伐 30. 下列气象灾害与多发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 台风——华北平原 B 寒潮——青藏高原C 伏旱——东北平原D 洪涝——长江中下游 31.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地质时期,冰期时气温上升,间冰期时气温下降 B 在历史时期,有时为温暖时期,有时为寒冷时期 C 在我国历史时期,大致有四个温暖时期和四个寒冷时期 D 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一直波动上升 32. 19世纪末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是( ) A 气温不断下降 B 气候没有变化 C 全球降水量异常增多 D 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 近年来,人们发现许多高山滑雪场的雪线呈后退趋势,这使得未来冬季奥运会举办地点的选择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动。据此回答33-34题。 33. 未来冬季奥运会举办地点的选择范围将( ) ① 向高纬度转移 ② 向低纬度转移 ③ 向低海拔转移 ④ 向高海拔转移 ⑤ 举办地点的选择范围扩大 ⑥ 举办地点的选择范围缩小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34.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 A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 B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C 人类污染了海洋,造成海洋蒸发减少,降水减少 D 人类破坏植被,造成严重的荒漠化,使降水减少 35. 若要获得全天候的地物信息,可采用的遥感方式是( ) A 可见光航空遥感        B X波段航空遥感 C 红外和远红外波段航天遥感   D 紫外线波段航天遥感 二、读图综合题 36.滞洪区是为了在洪水期临时容蓄洪水,以保证河堤安全而划定的区域。右图是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滞洪区集中分布的A地区位于 流域,C地区位于 流域。 ⑵请简要分析A地区滞洪区集中分布的原因。               ⑶B地区和D地区滞洪区集中的自然原因分别是              。 ⑷滞洪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地区,其原因是               37. 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⑴从地形上看,泥石流多发生在 地区; ⑵从气候上看,泥石流多发生在 地区; ⑶请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形成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的原因。 ⑷人类活动也能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往往导致 ,而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则是造成 的重要原因。 38. 某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珠江口过境,右侧图分别是A、B、C三地观测到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气压与风速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灾害性天气系统的名称是   ,它是由   强烈发展形成的; ⑵该天气系统的中心是从A、B、C三地之中的 地过境的,简述判断的理由。 ⑶ 是全球这种灾害性天气系统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⑷当这一天气系统中心位于M处时,A地吹   风;当天气系统中心移至N处时,A地吹  风。 五、人口与地理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时期是( ) A.产业革命前 B.产业革命后 C.二战后 D.现在 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 3、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第三阶段的国家是( ) A.③  B.② C. ①   D. ④ 4、如果出生率是1.1%,死亡率是1.0%,那么它的人口增长模式应属于(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5、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大洲是( ) A.非洲、北美洲 B.亚洲、非洲 C.欧洲、北美洲 D.欧洲、南美洲 6、目前世界上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亚洲 B.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下图反映了目前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字母分别表示非洲、北美(不包括墨西哥)、亚洲和欧洲,据图回答7—8题。 7、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A.北美、欧洲、亚洲、非洲 B.非洲、亚洲、欧洲、北美 C.亚洲、北美、非洲、欧洲 D.非洲、北美、亚洲、欧洲 8、图中字母a、b、c、d分别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B.第二阶段、第四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C.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D.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下图表示了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9—10题。 9、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 A.Ⅰ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 10、在Ⅰ期( )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11、当前欧洲发达的国家人口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 ) A.人口再生产类型未进入现代型 B.生育率下降太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为老年型 D.严重的环境污染所致 12、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欧美发达国家均处于第四阶段 B.亚非拉所有国家均处于第三阶段 C.我国人口模式转变的速度较快,已接近第四阶段 D.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总体上处于第三阶段 13、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14、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 A.美国、德国 B.南非、埃及 C.日本、澳大利亚 D.加拿大、新西兰 15、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形成数以百万计难民大迁移,其产生的原因是( ) A.干旱灾害 B.部族战争 C.气候变迁 D.蝗虫灾害 16、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交通和通讯因素 17、下列现象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部分三峡库区居民到山东落户 B.假期外出旅游 C.国家组织东部地区的科技人员开发西部地区 D.高中毕业生考取外地高等院校 18、国际人口迁移中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 ) A.欧洲 B.亚洲 C.北美 D.拉丁美洲 19、二战后,下列属于非政治性人口迁移的是( ) A.大批欧洲人从非洲返国 B.大批欧洲人从美洲返回故乡 C.东欧一些国家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D.犹太人迁入巴勒斯坦地区 20、20世纪80年代,大量人口迁入深圳、珠海等地,影响的因素是( ) A.民族政策 B.经济布局 C.交通通讯 D.气候条件 21、早期人口迁移的基本形式是逐水草而居,影响其迁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矿产资源 C.淡水分布 D.地形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之一是( ) A.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 B.人口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C.北美和大洋洲是人口大量迁出的地区 D.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23、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 B.经济 C.军事 D.城市化和国土开发 24、反映人口分布疏密程度的要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
/
本文档为【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全册练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