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弱视的治疗进展

弱视的治疗进展

2009-06-20 7页 doc 40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90467

暂无简介

举报
弱视的治疗进展弱视的治疗进展 首席医学网      2008年10月22日 16:44:13 Wednesday   89 作者:郑煜,牛兰俊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广东 汕头 515041 【摘要】  弱视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视觉发育相关性眼病。近年来,国内、外在弱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有了很大进展,现就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弱视;遮盖;药物;治疗   弱视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视觉发育相关性眼病,伴有双眼或单眼视功能异常,但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
弱视的治疗进展
弱视的治疗进展 首席医学网      2008年10月22日 16:44:13 Wednesday   89 作者:郑煜,牛兰俊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广东 汕头 515041 【摘要】  弱视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视觉发育相关性眼病。近年来,国内、外在弱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有了很大进展,现就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弱视;遮盖;药物;治疗   弱视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视觉发育相关性眼病,伴有双眼或单眼视功能异常,但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且不能矫正[1]。弱视的发病率为1.6%~3.6%,在医疗条件缺乏地区则更高[2]。弱视的治疗一直是眼科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治疗原则是必须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内消除形觉刺激阻断,调整异常的双眼相互作用,恢复双眼视功能,否则视功能发育异常将不可逆转。现在关于视觉发育敏感期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形觉剥夺性弱视如先天性白内障等的敏感期为出生到6岁;斜视性弱视的敏感期为出生到9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敏感期为出生到10~12岁。由于现在对立体视觉的形成时期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弱视的治疗虽然有进展,但最佳的治疗仍在研究中。现就弱视的治疗及进展作一综述。     1  遮盖疗法     是迄今为止治疗弱视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斜视性、屈光参差性以及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的弱视。通过遮盖优势眼以减缓或消除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作用,增加弱视眼的使用机会,从而提高弱视眼的视力。遮盖时间的长短与其弱视的程度有关。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用的方法亦有所不同。我国多根据患儿年龄决定遮盖时间,如<2岁取3∶1;2~4岁取4∶1;以后可适当延长遮盖健眼时间,治疗过程中每1~2周查1次视力。美国儿童眼病研究组(PEDIG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中等程度的弱视每天2h的遮盖,配合1h精细作业训练与每天6h的遮盖同样有效[3]。HOLMES等[4]对175例3~7岁以下视力在0.05~0.20的重度弱视者中比较了6h和全天遮盖,结果发现,6h和全天遮盖在治疗4个月时得到的效果是相近的。PEDIG通过对189名3~7岁中度弱视儿的研究,发现对于基础视力在0.20~0.25的患儿,在治疗刚开始的5周内遮盖时间越长视力提高越快,而基础视力在0.30~0.50的患儿则没有这种效果[3]。但是在6个月时,初始6h与更长时间的遮盖相比视力提高程度相似。因此认为较短时间的遮盖,有助于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从而有助于取得较好的疗效[3]。     一般认为,患儿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预后也越好。在斜视性弱视者中,行28~33个月全遮盖治疗,90%的人视力能获得提高,而在12岁时开始同样治疗,得到提高的患儿比例几乎为零。7岁以下是弱视治疗的最佳时期。研究发现,7~12岁儿童,即使弱视眼曾经接受过治疗(每日2~6h的遮盖配合精细作业训练和阿托品治疗仍能提高视力。PEDIG[5]对66例10~18岁视力在0.125~0.500的患者行遮盖治疗,每日遮盖不少于2h并且配合1h精细作业治疗,2个月后发现,66例中有18例(27.0%的视力有2行以上提高,并且10~14岁和14~18岁的疗效相近,表明治疗年龄与遮盖效果之间无直接联系。     关于弱视类型对遮盖疗法疗效的影响,大多数研究根据初次就诊的视力和治疗后的结果,从最好到最坏的排序是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斜视复合型弱视到斜视性弱视,治疗后长期随访的排序也是相同的。但是ATS报道这3种类型的弱视在治疗后4、6个月、或者2年时的治疗反应无差异[4,6_7]。ARIKAN等[8]回顾了128例成功遮盖治疗的屈光参差性、斜视性和斜视_屈光参差复合性弱视者之后也发现这3种类型的弱视者的视力提高是相近的。     2  阿托品压抑疗法     此法被认为是对遮盖疗法依从性不好者的替代选择,或者作为遮盖疗法的维持治疗和巩固疗法。但是作为轻、中度弱视(视力高于0.2的首选治疗,现在已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REPKA等[7]研究419名患儿随访2年发现遮盖和阿托品治疗对3~7岁的中度弱视者的疗效几乎相等,由此认为对3~7岁弱视儿2种方法均可作为首选。而阿托品压抑疗法则有更高的依从性和更强的接受性,并且受压抑的健眼仍能接受低频视觉信号,因此较少引起遮盖性弱视。Fleck预测本法可能会成为弱视的首选疗法。     3  屈光矫正     这是最基础的弱视治疗方法,单独屈光矫正可成功治愈某些屈光参差型弱视。特别是对于屈光参差性和屈光不正性弱视,在遮盖或者压抑疗法之前先对屈光不正进行矫正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治疗的关键。对于形觉剥夺性弱视,如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其进行白内障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首先纠正其屈光不正也是非常必要的。STEWART等[9]对56例平均年龄5.1岁,首次诊断为弱视的儿童进行18周的屈光不正矫正治疗,结果使弱视眼的视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平均提高0.24log MAR。说明屈光矫正是弱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屈光矫正之后弱视眼视力有所提高,再开始遮盖或压抑疗法,患儿对治疗的顺应性也相对提高。AUTRATA等[10]对高度近视或屈光参差患儿行屈光性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或上皮下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遮盖对侧眼,与常规弱视治疗且戴镜的对照组相比,无并发症,最佳矫正视力、立体视觉均好于对照组。PAYSSE等[11]使用PRK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常规治疗失败者进行屈光手术,2年后随访视力及立体视觉的改善,与未治疗组比有统计学意义。汪辉等[12]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作为常规弱视治疗方法,由于缺乏大样本量的临床资料和严格的对照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系统的临床观察。     4  手术治疗     有些弱视者(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如不去除病因,则无法使其视力得到恢复。斜视性弱视特别是非调节性斜视或者不完全调节性斜视,也需要手术治疗。否则对弱视的进一步治疗无法或难以进行。MEMBRENO等[13]估计弱视患儿中有17%需行斜视矫正手术,1.5%患儿需要白内障摘除术,1.5%需要进行上睑下垂手术。他们通过一组无对照性的案例研究,认为斜视性弱视中有60%~75%为可调节性的,而其中60%的内斜视无法通过戴镜完全矫正,仍需手术治疗。患有斜视性弱视的患儿中大约有48%~62%将接受手术治疗。     5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弱视一直是国、内外眼科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左旋多巴(L_dopa、胞二磷胆碱等已被国内、外学者用于弱视的治疗。     5.1  L_dopa     自首次报道单剂量L_dopa治疗成人弱视后发现,患者视力、对比敏感度、注视暗点均有所好转[14]以来,陆续又有很多关于用L_dopa治疗弱视的报道。LEGUIRE等[15]对10例6~14岁的弱视者给予20mg L_dopa和5mg卡比多巴或20mg安慰剂,每天3次,连续3周,同时进行部分遮盖治疗。结果用药组视力提高2.7行,弱视眼的对比敏感度提高72.0%,对照组视力提高1.6行。随访1个月,用药组视力仍保持提高1.2行,对比敏感度提高74.0%,而对照组未提高;且患儿耐受性好,无恶心、呕吐、眩晕等。GOTTLOB等[16]对L_dopa剂量和疗程进行了研究,给予L_dopa 3mg/kg,每天3次,连续3周口服后,注视暗点缩小,视功能改善至少维持2个月,而增加L_dopa的剂量和疗程并未增强其疗效。L_dopa是一种多巴胺前体,能穿过血_脑屏障后再转化为多巴胺。多巴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神经递质。研究表明,视网膜多巴胺的代谢与释放和视觉系统许多生理活动有关,推测多巴胺在视觉发育中起重要作用。视觉敏感度、色觉、视力、空间信号等视功能均受多巴胺的影响。多巴胺从突触前膜的释放与视网膜的光感度呈正相关。它能够影响水平细胞感受野的特性以及水平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改变节细胞的反应,并影响锥体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光适应性运动,参与向大脑中枢的视成像过程。但是多巴胺提高视功能的确切机制迄今尚未明了,其提高视觉作用的部位可能是视网膜、视皮层区和外侧膝状体。L_dopa是临床处方药,其药物动力学、安全性、耐受性等早已有定论。因此使用L_dopa治疗儿童弱视是安全可行的,这为弱视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是使用L_dopa治疗后有回退现象,有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且对其疗效尚有争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5.2  胞二磷胆碱     CAMPOS等[17]对60例(50例开放性研究,10例双盲研究9~37岁(平均l6.6岁予胞二磷胆碱(每天1000mg肌注,共15d,随访至少6个月。开放性研究的50例中,46例(92.0%优势眼和弱视眼视力均有提高。双盲研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果至少稳定4个月,未发现任何副作用,但疗效随时间推移有降低的趋势。亦有学者对常规弱视治疗失败者予胞二磷胆碱治疗,结果发现健眼和弱视眼视力均有提高(P<0.01[18]。韩源等[19]对9~16岁大龄者肌注胞二磷胆碱,药物组:每天250mg,共15d;遮盖组:全天遮盖健眼,弱视眼行精细目力训练,每天3次;联合组则联合用药与遮盖健眼及弱视眼的精细目力训练,每天3次。结果药物组与另外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有效时间至少维持4个月。胞二磷胆碱为一种内源性分子,是合成磷脂酰胆碱的特异性中介物和细胞膜结构磷脂,特别是卵磷脂生物合成的重要间质。它具有膜水平的营养作用,能激活神经元细胞膜的结构磷脂的合成,增强膜的稳定,修复和调节神经原的功能,提高脑的能量代谢,调节不同神经递质的水平。胞二磷胆碱还能调整儿茶酚胺和5_羟色胺的转化,刺激多巴胺代谢。令人感兴趣的是优势眼与弱视眼视力均有提高,胞二磷胆碱可能使视觉系统总的功能阈降低,启用一些正常情况下未被启用的神经联系;也可能与胞二磷胆碱活化多巴胺系统有关。多巴胺系统一旦被激活即在一个高水平运作,即便胞二磷胆碱不再作用,也不衰减,这与胞二磷胆碱膜水平的稳定作用有关。胞二磷胆碱治疗大龄弱视儿童能同时提高弱视眼和健眼视力,不必长期遮盖健眼,患儿易接受,未发现副作用,是治疗大龄儿童弱视安全有效、可取的药物。     5.3  中医中药     近10多年来,采用中医中药、针灸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弱视有不少报道,如:使用益气聪明汤加减合并耳穴贴压治疗儿童弱视159眼(治愈率75.2%[20]。以滋补肝肾、益精养血为治疗原则,用中药增视明目丸治疗儿童弱视185眼,总有效率97.3%[21]。用针灸治疗儿童弱视30例,其中有>12岁的难治性弱视5例。根据视力提高程度使用调整取穴,每日1次,留针60min,2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30d,开始新疗程,以此类推。治疗后视力均提高2行以上,有效率达100.0%[22]。用中药弱视灵配合后像疗法治疗儿童弱视,并设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每日口服弱视灵糖浆3次,每次10mL,并进行后像疗法1次;对照组30例,51眼,单用后像疗法。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7.8%(100例,179眼,对照组84.3%。经6~12个月随访,中药治疗组未复发,而对照组3例复发,对复发者改用中药组方法治疗,仍获基本痊愈[23]。还有将弱视儿童(56例,72眼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并配合弱视治疗仪、穿针训练,单眼弱视的配以遮盖法等西医疗法,总有效率95.0%[24]。但中医中药治疗儿童弱视,尚停留在临床疗效的观察,无本质上的突破。加强对中医中药、针灸及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弱视作用机理的研究,进行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和严格的对照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有价值的。     6  其他治疗方法     近年来出现很多光学仪器协助治疗弱视的方法,如各类增视仪、视功能治疗仪、视刺激疗法、光刷疗法等,但尚缺乏科学合理的实验,对其疗效难以作客观评价。目前国内有较多采用2或3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弱视的临床研究,效果比单一疗法好。王勇[25]对379例3~14岁患儿进行1年的对照研究发现,进行综合治疗的治疗组基本痊愈率为71.6%,而单一弱视治疗的对照组为55.1%,两者间比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法在短时间内顺序进行视觉刺激,显示了明显的治疗优势。但对诊治规律仍需不断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     7  影响弱视治疗效果的因素     影响弱视治疗效果的因素很多,与治疗开始的年龄、治疗持续时间、弱视类型、程度和治疗方法、屈光矫正的准确度、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密切相关。对弱视治疗结束后的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追踪并监测其视力发现,大约有四分之一已经成功治愈的弱视患儿,在治疗后1年内出现视力下降[26]。而且视力下降容易出现在治疗结束时的前13周。因此治疗后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巩固,对治疗后远期的复发危险因素,应进行更多的随机临床实验研究,从而采取相应积极的方法避免这种视力回退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弱视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视功能改变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弱视的治疗方法亦有了不少进展,但还没有根本性突破。对弱视发病机制进行深入而艰苦的研究,探索更为有效治疗弱视药物和方法的工作尚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儿童斜视弱视防治学组. 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1996, 4(3: 97. [2]SIMONS K. Amblyopia characterization, treatment and prophylaxis[J]. Surv Ophthalmol, 2005, 50(2: 123-166. [3]The Pediatric Eye Disease Investigator Group. A randomized trial of patching regimens for treatment of moderate amblyopia in children[J]. Arch Ophthalmol, 2003, 121(5: 603-611. [4]HOLMES J M, KRAKER R T, BECK R W, et al. A rando_mized trial of prescribed patching regimens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amblyopia in children[J]. Ophthalmology, 2003, 110(11: 2075-2087. [5]The Pediatric Eye Disease Investigator Group. A prospective, pilot study of treatment of amblyopia in children 10 to 18 years old[J]. Am J Ophthalmol, 2004, 137(3: 581-583. [6]Pediatric Eye Disease Investigator Group. A randomized trial of atropine vs. patching for treatment of moderate amblyopia in children[J]. Arch Ophthalmol, 2002, 120(3: 268-278. [7]REPKA M X, WAL1ACE D K, BECK R W, et al. Two_year follow_up of a 6_month randomized trial of atropine vs. pat_ching for treatment of moderate amblyopia in children[J]. Arch Ophthalmol, 2005, 123(2: 149-157. [8]ARIKAN G, YAMAN A, BERK A T. Efficacy of occlusion treatment in amblyopia and clinical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ults of treatment[J]. Strabismus, 2005, 13(2: 63-69. [9]STEWART C E, MOSELEY M J, FIELDER A R, et al. MOTAS Cooperative. Refractive adaptation in amblyopia: quantification of effect an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J]. Br J Ophthalmol, 2004, 88: 1552-1556. [10]AUTRATA R, REHUREK J. Laser_assisted sub_epithelial keratectomy and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versus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myopic anisometropic amblyopia in children[J].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4, 30(1: 74-84. [11]PAYSSE E A, COATS D K, HUSSEIN M A, et al. Long_term outcomes of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for anisometropic amblyopia in children[J]. Ophthalmology, 2006, 113(2: 169-176. [12]汪辉, 阴正勤, 陈莉, 等.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伴复性散光性屈光参差[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3, 11(3: 97-100. [13]MEMBRENO J H, BROWN M M, BROWN G C, et al. A cost_utility analysis of therapy for amblyopia[J]. Ophthalmo_logy, 2002, 109: 2265-227l. [14]GOTTLOB I, STANGLER Z E. Effect of levodopa on contrast sensitivity and scotomas in human amblyopia[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0, 31: 776-780. [15]LEGUIRE L E, WALSON P D, ROGERS G L, et 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levodopa/carbidopa for childhood amblyopia[J]. J Pediatr Ophthalmol Strabismus, 1993, 30(6: 354-360. [16]GOTTLOB I, WIZOV S S, REINECKE R D. Visual acuities and scotomas after three weeks L_dopa administration in adult amblyopia[J].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1, 1995, 233: 407-413. [17]CAMPOS E C, SCHIAVI C, BENEDETTI P. Effect of citicoline on visual acuity in amblyopia: preliminary results[J].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1995, 233: 307-312. [18]CAMPOS E C. Fresina M. Medical treatment of amblyopia: present state and perspectives[J]. Strabismus, 2006, 14(2: 71-73. [19]韩源, 吴彤霞, 孙慧华, 等. 胞二磷胆碱治疗大龄弱视疗效评估[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1999, 7(2: 53-58. [20]李迎舒, 马红霞. 益气聪明汤加减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弱视86例总结[J]. 湖南中医杂志, 2006, 22(4:29-30. [21]张凤梅, 亢旭红, 张瑞彤, 等. 增视明目丸对儿童弱视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1997, 7(2: 77-80. [22]周晓莉, 宋大鹏.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弱视56例[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6, 12(1: 59-60. [23]黄国林. 弱视灵治疗儿童弱视疗效分析[J]. 浙江中医杂志, 1997, 32(8: 351. [24]赖露丽, 宋大鹏.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弱视56例[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医学版, 2005, 22(2: 66. [25]王勇. 综合视觉刺激增视治疗弱视的临床探讨[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6, 14: 123-126. [26]HOLMES J M, BECK R W, KRAKER R T, et al. Pediatric Eye Disease Investigator Group. Risk of amblyopia recurrence after cessation of treatment[J]. JAAPOS, 2004, 8: 420-428.
/
本文档为【弱视的治疗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