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婴幼儿性的发展

2009-06-24 12页 doc 159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88016

暂无简介

举报
婴幼儿性的发展婴幼儿性的发展 依佛氏理论,性心理发展分成五个阶段进行,即:(一)口欲期(0 ~1.5岁),(二)肛门—尿道期(1—3岁),(三)性蕾期(2—5岁),(四)潜伏期(5—11岁)及(五)青春期(11 ~18岁)。本文特就婴幼的口欲期、肛门—尿道期及性蕾期加以细述。 口欲期 人类刚出生时,较诸其他哺乳动物更为无助,而且需要更长的时日才逐渐有自主的能力。初期,新生儿只对饥、渴及口腔与其周围触觉等身体讯息特别敏感,因为透过唇的触觉可搜寻到乳头或奶嘴,以吸取到奶、水,用以维持生命。吸吮乳头、奶嘴的快感,可帮助婴儿放松心情,进而入...
婴幼儿性的发展
婴幼儿性的发展 依佛氏理论,性心理发展分成五个阶段进行,即:(一)口欲期(0 ~1.5岁),(二)肛门—尿道期(1—3岁),(三)性蕾期(2—5岁),(四)潜伏期(5—11岁)及(五)青春期(11 ~18岁)。本文特就婴幼的口欲期、肛门—尿道期及性蕾期加以细述。 口欲期 人类刚出生时,较诸其他哺乳动物更为无助,而且需要更长的时日才逐渐有自主的能力。初期,新生儿只对饥、渴及口腔与其周围触觉等身体讯息特别敏感,因为透过唇的触觉可搜寻到乳头或奶嘴,以吸取到奶、水,用以维持生命。吸吮乳头、奶嘴的快感,可帮助婴儿放松心情,进而入睡。然而,当他因饥渴发出讯息,却久而得不到响应时,会放声大哭来表达饥肠辘辘的苦痛;对付迟到乳头的方式则是用力咬,以发泄怒气。 父母照顾婴儿时,如未能定时规律地喂食,或经常疏忽喂食,或提供过多口欲的满足,都可能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如:过于乐观、自恋、贪婪、过度悲观、善妒、依赖等。因此,照顾婴儿的工作应由专人负责,而且此人切忌缺乏责任感、记忆力差、行事无原则;因为婴儿对人的信任,由与照顾者(父母或保姆)的关系开始。如果婴儿对照顾者有适当的信任,表示生理需求的满足不用担心,内心较踏实,能适时踏入下个阶段。 肛门—尿道期 随着幼儿神经肌肉的逐步成熟,肛门及尿道口的括约肌渐能控制自如。当幼儿觉得有便意时,该处亦同时感觉到性快感,所以舍不得排便,但是憋太久了便控制不住而宣泄出来,瞬间也可感受到性快感,但是紧接着是感到触觉上粘湿、嗅觉上骚臭的难过,因此幼儿在肛门—尿道期,常对排便有爱恨交织的矛盾情结。 排便得以控制,代表幼儿之成长迈入一个新的里程碑,他已更趋独立、自立。如果父母在此时期,未训练幼儿学习控制排便,易养成孩子懒散、脏乱、缺乏责任感、任性的个性;如果父母训练幼儿控制排便时态度过于严厉,将可能造成孩子有强迫性人格之倾向,固执、洁癖、吝啬、羞愧;如果父母处理幼儿便溺时态度情绪化,则幼儿会以是否配合排便作为威胁父母的武器,形成反抗、虐待狂的个性。 如果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爱、关怀、与新奇的刺激,幼儿将不再沉溺于憋便的性快感中,或以任意排便来威胁父母,会养成独立、清洁、守规范、自主的优良人格。 性蕾期 在上述两期中,婴幼儿皆是从摄食、排便等生理活动中附带感受到性快感。到了性蕾期,幼儿开始对自己的性器官(阴茎、阴唇)产生好奇,进而向同性父母认同性别概念。当孩子游戏时,偶而刺激到此部位,会产生性兴奋,让孩子学会自慰的方法,因而对「性」产生正向(Positive)的态度。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性兴趣反应十分激烈,极力阻止,将可能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性」产生焦虑,形成不正确的性观念和压抑的个性。事实上,研究已证实,人的一生中从胎儿期到老年期,会遭遇各种大小不同的压力,自慰是暂时舒缓压力、平衡身心的方法之一,因此父母应将之导于正途。 性蕾期的另一项特色,是幼儿对异性父母形成「恋父(母)情结。潜意识下,幼儿把异性父母当成自己爱慕的对象,将同性父母视同竞争的对手,如此,使得孩子与父母原本单纯的关系,变成复杂的三角关系。小男孩对母亲的身体感到好奇与兴趣,向母亲献殷勤,想要保护母亲、独占母亲,同时,对父亲产生敌意,欲与之竞争,以争取母亲的青睐;如果这中间又加入了兄弟姐妹要分享母亲的爱与注意,则更加令小男孩难以容忍。但是在生活中的互动中,小男孩慢慢发现父亲的权利很大,力气也大,有些母亲无法处理的事情,需要仰赖父亲的协助才得以圆满完成,而且父母俩感情甚笃,不是自己与母亲间的亲情所能取代。小男孩子在担心自己斗不过父亲的焦虑下,于是转而向父亲认同,模信他的穿著,学习他的言行,进而崇拜如神一般的万能。这种认同,是一种健康的心理防卫转机,可协助个人渡过危机。 然而,如果夫妻的关系不和谐,例如:父亲个性暴躁,常施暴力,搞得家中气氛恶劣,小男孩在潜意识里会更加憎恨男性,而拒绝向男性认同,相反地,如果母亲个性太过刚烈,总是把父亲踩在脚底下,无形中小男孩在女性面前会自渐形秽,如同父亲一样懦弱。这两种情形都可能造成孩子性别认同的困扰。另一方面,如果异性父母毫无保留地一味满足怀抱「恋父(母)情结」孩子的任何需求,刚孩子不易形成「超我(Superego)」来规范、督导「原我(id)」漫无限制的要求,一旦孩子与外界接触时,父母无法影响他人无条件地纵容孩子的各种需要,反倒使得孩子适应不良;这类孩子长大求偶时,易倾向于寻找异性父母的影子作配偶,现重温「恋父(母)情结」期的经验,这种人的人格不成熟,难以负起婚姻的责任,以致配偶及其子女承受莫大的压力,易造成家庭的悲剧。 性心理发展影响人格 一个新生命懵懂无知地来到这个世界,他先透过粘膜分布丰富的器官,亦即触觉细胞密集的口腔、肛门、尿道及性器官司(阴茎、阴唇)等,认识自己的身体及需要,进而与外界的人建立互动关系。为人父母者,如果不了解婴幼儿性心理发展历程的奥妙,及期对孩子未来人格发展的影响,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犯下错误,而导致孩子未来人生的不幸,其影响不可谓不大,值得加以重视。 脑的可塑性不容忽视 「精益求精」是现代人面对人生应有的积极态度。无论孩子的先天遗传是优是劣,父母都应考虑因材施教的空间,以增进孩子的发展,使资优儿更上一层楼,平庸者充分发挥潜力,而鲁钝者及时被启发。相反地,如果父母忽视后天环境刺激的重要性,必然会使孩子的潜力在发挥上打了很大的折扣;对于原本脑功能不佳的孩子影响尤其重大,常常因此而错过了最佳的脑部可塑时机,往后得花加倍的时间及精力才能弥补。 0 — 一岁以触觉、动作为主 婴儿透过口腔内丰富的触觉细胞,一方面认识自己的身体形象及外在环境,另一方面借着触觉来舒缓情绪及帮助自己进入梦乡。如果孩子的触觉敏锐,身体形象概念建立良好,对其进一步探索环境、操作玩具及动作的发展,有正面的影响。万一孩子的触觉安定感不足,情绪会不稳,常哭闹、不讨人喜欢、睡眠有障碍,穿衣、洗脸、洗头都会使他躁动不安。反之,触觉安定感良好的孩子,常常是笑口常开、易于与人亲近、父母带起来轻松愉快的宝贝。 这段时期婴儿的动作发展,由仰躺、趴姿的抬头动作开始,然后是双手挥动、双脚踢动、翻身、趴姿蠕动、坐、爬行、站立到走动,这些都是由脑部的前庭及运动两个神经系统来支配。万一孩子睡得过多、活运量太低、原本脑功能即不足,或是大人因为安全、卫生的理由而常将婴儿局限在窄小、不便活动的空间内,都可能阻碍婴儿在动作方面的发展。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如果孩子一哭父母就抱他,会养成孩子依赖、黏人的坏习惯;其实,孩子哭了少去理会他或很少抱他,会造成孩子的触觉发展有所欠缺,而且对人的信赖感降低,所以,现代父母或因事业过于忙碌,或因观念保守而过度保护孩子,以致孩子缺乏动态活动的机会,将造成孩子动作发展的迟缓。 失调的征状 根据研究,八岁前是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神经可塑性最高的时期,所以在这段期间,家长们如果能发现孩子有感觉统合异常的现象而尽速予以帮助,是最有效且最节省时间的方法。以下就介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时可能出现的几种征状,提供您参考: *不喜被人碰触或抚摸;常拒绝理发、洗头或洗脸;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 *不喜碰触某此粗糙的衣料或物品。 *玩耍意外碰伤流血时,自己常未察觉。 *需要父母特别多的抚摸;过分喜欢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一再地重复某个动作)。 *害怕搭乘电动扶梯;不喜欢玩秋千、翘翘板、旋转地球或骑木马。 *常有头晕或跌倒的感觉;怕上高处或跨越水沟;不喜欢被高举。 *特别怕黑,在暗处经常不知所措而哭闹。 *特别喜欢玩旋转或摇动的游戏,不会感到头晕。 *经常碰撞而瘀血或碰伤;拿东西时,容易失手掉落。 *动作笨拙,容易绊倒;玩跳绳、踢球或丢球等游戏时,经常发生困难;左右常混淆。 *常把数字或字句颠倒写,例如:把79写成97,把“朋友”写成“友朋”;或把数字或字句反转写,例如:把9写 ,把“哈”写成“”。 *抄写或做习题时,常会遗漏字句。 *学不会自己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使用筷子、写字或绘画;或者,虽然学会了,但比同年龄的儿童慢了很多。 *学不会骑木马、爬架子或骑三轮车。即使学会,也无法熟练。 *上下学、外出游玩或玩球类游戏时,经常迷路或迷失方向。 *分辨不出相似的图形或物品;不会玩拼图游戏。 *两三岁以后才会说话;有口吃或口齿不清的现象。 *有重听或语音分辨不清的现象。 *特别好动,容易分散注意力。 *个性孤僻、不合群,在团体中很难交到朋友。 *常觉得自己很笨,容易遭受挫折,或会自我伤害。 *个性顽固,容易冲动、与人争吵,或强迫别人做某事。 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 · 不喜欢被人碰触或抚摸;拒绝理发、洗头或洗脸;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 · 不喜欢穿毛料的衣物,或在沙滩、草地散步。 · 玩耍而竟外碰伤流血时,自己未察觉。 · 需要特别多的抚摸;久久戒不掉吸奶嘴、吸手指的习惯。 · 过分喜欢碰触各类东西。 · 颈部能挺得坚实的时间较一般同龄儿为迟;常垂头、弯腰、驼背。 · 不喜欢骑木马、荡秋千;害怕搭乘电动扶梯。 · 不喜欢被高举;怕上高处或跨越水沟;会晕车。 · 不喜欢被抱着旋转,害怕坐旋转地球。 · 怕黑,在暗处会不知所措、哭闹。 · 特别喜欢玩旋转、摇动或攀爬的游戏,不会感到头晕。 · 平衡差;腿无力、易跌倒;走楼梯需倚赖扶手。 · 动作笨拙、缓慢;易绊倒、碰伤。 · 玩跳绳、踢球或丢接球等游戏时有困难。 · 拿东西时,容易失手掉落工把东西弄坏。 · 惯用手建立得慢;手无力;握笔不正确;写字慢、歪斜。 · 左右方向混淆不清。 · 把数字或文字反写,如:把「9」写成「6」;把数字或文字念/写颠倒,如把「79」写成「97」,把「哈」写成「 」。 · 念书或抄写时,常漏字或跳行。 · 眼睛不灵活;方位距离之判断力差。 · 学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拿筷子、写字等比同龄儿慢很多。 · 骑木马、爬架子或骑三轮车等学习得很慢,动作不利落。 · 外出时易迷路或迷失方向。 · 分辨不出相似图形或物品;拼图玩得不好;绘图;绘图、构图能力差。 · 有重语或语音分辨不清的现象。 · 听觉记忆力弱;语言理解力差。 · 流质食物期持续很久;不喜欢咀嚼;流口水时期较长。 · 语言表达力差;沟通困难。 · 特别好动;冲动。 · 特别不爱动。 · 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不持久。 · 个性孤僻、不合群;在群体中难交到朋友。 · 自觉很笨,缺乏信心;易因挫折而放弃;拒绝学习新事物。 · 个性顽固,易与人争吵或强迫别人做某事。 · 爱发脾气;易激动。 · 环境适应力差;察言观色能力差。 · 注音、拼音、四声学习困难。 · 认字困难;写字常多一画、少一画;错别字多。 · 国语文学习困难;阅读困难。 · 数学学习困难。 · 体育活动学习困难。 前庭功能的过与不及 伯豪是个不安分的孩子,当他还在妈妈肚里时,就把妈妈折腾得必须躺在床上六个月,才能保住他的小命;出世以后,除了睡觉,他总是动个不停,爬上跳下地令人担心不已。相反的,弟弟仲豪却是个胆小的孩子,每当爸妈带兄弟俩去儿童乐园玩,弟弟总是一点兴致也没有地缩在一旁,爸爸勉强抱他去坐汽船时,他就惊恐地大哭大叫,使得爸爸十分尴尬;至于好动的哥哥,则赖在旋转咖啡杯里却不肯下来……。爸爸觉得两个孩子的个性南辕北辙,弟弟应该向哥哥看齐,将来才能出众,因此常强迫弟弟玩他不肯玩的游戏。妈妈却认为,哥哥的精力过于旺盛,不专心,将来读书一定不及弟弟,因此对哥哥的责备总是多于先赞美。 父母都期望孩子能「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因此,伯豪的好动、难以专心,以及仲豪的过于胆小、活动力太弱,似乎都离理想有段距离。 到底什么因素使得上例中这对小兄弟有如此大的不同?是个性的差异或是体力的不同?事实上,两者都不是,而是他们的前庭功能反应有别使然。 前庭功能失调的类型 前庭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功能在侦测地心引力,及在人体估各种活动时调整头的方位,以维持身体的平衡。除此之外,前庭系统本身具有调节的功能——当外界的前庭刺激太多时,前庭系统会发挥抑制作用,自动过滤过多的刺激;若是外界刺激太少,它又会发挥促进作用,主动地扩大体内神经传导的通路。因此,如果神经的抑制与促进的调节功能不当,就有可能发生上述两兄弟行为天差地别的情形。 妈妈对于哥哥伯豪的专心度和将来课业成绩有所担心,并不完全是杞人忧天,因为这类孩子前庭刺激吸收不足,为了吸收较多的前庭刺激,他们的活动量需求会比一般孩子高;正因为动个不停,所以注意力短暂、心不在焉。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大脑半球的功能分化也需要借助适量的前庭刺激,因此,当前庭刺激吸收不足时,大脑的功能的发展也会趋于缓慢,从而影响语言、阅读及书写方面的学习。 这么说来,不好动的弟弟仲豪应该不会遭遇类似哥哥的问题吧?其实不然;仲豪因为吸收了过多的前庭刺激,感受到较大的地心引力,使他不愿意做爬高、跳跃、旋转等活动,并且经常处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般的紧张状态,所以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绪不稳定、个性也很固执,常坚持以自己觉得安全的方式从事活动,或认为自己绝对不可能做到而不肯合作,因而影响学习、情绪、行为等多方面的表现。 前庭系统之影响 除了上述的问题之外,前庭功能失调还会影响其他神经系统的功能,因为前庭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早发展的部分,它与其他神经系统交流频繁,关系密切,因此,若是前庭系统发展不良,也会影响其他神经系统的功能。就以运动觉系统为例,前庭系统发展的失调,会使孩子肌肉张力过低,进而影响孩子的平衡感及上下楼梯等粗动作的发展。又如前庭系统反应过度时,孩子会出现晕、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久而久之,他们会害怕爬高及旋转等活动。再者,曾有学者实验发验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孩子,经过给予前庭刺激之感觉统合治疗一段时间后,听力大有进步,这也证明前庭系统与听觉系统间有强烈的关联性。 前庭调节功能失调的原因 为什么孩子的前庭系统会有失调的情形呢?我们可从两方面加以: 1. 前庭系统对刺激的传导不顺畅 有的孩子在进行爬高、跳跃、旋转等活动时,无法像一般孩子一样,吸收适量的前庭刺激,这是因为他们的前庭系统对刺激的传导不顺畅所致。造成此种障碍的原因,可能是母亲怀孕时缺乏适度的活动,或因婴儿早产,使其发育期较一般胎儿为短,致使前庭神经系统发展不足;也可能是因为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不敢让婴幼儿自由地攀爬、跳跃、奔跑、溜滑梯或荡秋千,使他们缺乏足够的前庭活动刺激所致。 2. 前庭系统抑制功能不良 前庭系统的抑制作用在婴儿出生后就逐渐发展,因此,婴儿出生时缺氧、出生后头部受伤、婴儿期缺少睡摇篮或被抱着轻轻摇晃等经验,都可能使孩子的前庭抑制功能发展受到影响。 为了说明您了解孩子的前庭系统发展是否有异,以下提供一份「前庭系统发展失调检核表」,作为参考。 前庭系统发展的失调检核表 失调现象 应发展月龄 原因类别 劲部无力,常垂头、以手扶头 5~6 甲、乙 趴着时不会做蛙人操姿势 甲、乙 不喜欢被举高 乙 喜欢一再旋转,不觉头晕 甲 喜欢一再摇晃,不觉头晕 甲 不喜欢旋转,极易头晕 乙 不喜欢玩秋千、翘翘板、骑木马 乙 上下楼梯一直依赖扶手 14~31 乙 怕搭电动扶梯 乙 怕上高处 乙 不喜欢由高处往下跳 乙 怕跨越水沟 乙 会晕车、晕机、晕船 乙 旋转、摇晃后有恶心、呕吐现象 乙 注:使用检核表注意事项 1、 第二栏「应发展月龄」,是指一般正常发展该项行为的月龄范围。 2、 未附注月龄之项目,请与同龄儿童作比较,观察是否异常。 3、 如有异常,请参考第三栏「原因类别」,才能对症下药。 4、 检核表仅供粗略判断之参考,精确之诊断需透过感觉统合测验。 给家长的建议 对孩子前庭系统功能失调的情形,父母可采取如下对策: ○ 如果是因为前庭刺激传导不良 ﹡前庭系统在受精卵形成九星期后即开始运作,而胎儿所感受的前庭刺激,主要是来自母亲身体的活动,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仍应保持正常的生活步调(例如:走动、坐车、做家事等),如无特殊原因,勿减少活动量。 ﹡如果孕妇因有流产之虞而缺乏适度活动时,就应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坐在安乐椅上摇晃至少十至二十分钟,以补充胎儿的前庭刺激。 ﹡若是早产儿或体重过轻的婴儿,则必须每天将其放在摇篮内三次,每次摇晃三十分钟。 ﹡对前庭刺激反应过低的孩子,家长应多提供骑木马、坐电动玩具、溜滑梯、荡秋千、跳弹簧垫等活动,使孩子得到丰富的前庭刺激,以说明前庭系统传导通路正常化。 ○ 如果是因为前庭系统抑制功能不佳 婴幼儿的前庭抑制功能不良时,家长仍应让他们多从事上述具有前庭刺激的活动,但必须特别给孩子足够的安全保障和心理支持,并且要视孩子可接受前庭刺激的多寡,由少而多地逐渐增加刺激量,切勿操之过急。如此,必可逐渐提高其前庭系统之调节功能,达到适应前庭刺激的程度。 孩子的粗动作发展太慢了吗? 君君的五岁生日到了,妈妈为了给她一个别致的庆祝,特别邀请她幼儿园班上的几位小朋友来家中同乐。妈妈把蛋糕准备好以后,邀请小朋友们一起从顶楼的游乐室下来吃蛋糕,正当大家要唱生日快乐歌的时候,才发觉小君君坐在楼梯阶上哭泣。原来,君君爬楼梯时,还不会用双脚交替着上下楼梯,所以动作很慢,刚才大家争先恐后抢着下楼时,把她挤倒了。祖母见状,赶紧跑过去把她抱起来,揉揉她的小腿,问哪里碰着了。妈妈站在一旁,思量着:君君的动作发展是不是比同年龄的孩子慢得多呢?等她上了小学以后,万一教室在楼上,那么,每天升降旗、上下课要上下楼梯多次,以君君发展的情形来看,将来岂不令人担心? 掌握孩子的生长脉动 在目前工商业发达、生活步调急促的社会里,部分家长因日常事务繁忙,无暇阅读育儿方面的书籍;同时,都市业林隔阂了人们的心灵的接触,家长也少有机会与邻居、亲友交换育儿经验,以致对孩子的发展过程不甚了解。因而,一旦孩子出现发展迟缓问题时,常常未能及时察觉,以致延误了帮助孩子的时机。事实上,孩子的感觉动作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家长只要具备儿童发展的知识,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诱导孩子,即可说明他们愉快、顺利地成长。 在前述例子里,君君是属于「粗动作反应较迟缓」的孩子。这里所指的粗动作反应,是指孩子的头颈平衡、坐、爬、站和走等动作,它的发展顺序是从头部(颈椎神经)开始,然后到躯干(胸椎神经)、手臂,最后到腿部(腰椎神经)。若是从年龄来看孩子的粗动作反应,其发展里程碑大略是:四个月大时,颈部已相当有力;六个月大时,可用手撑地而坐;七个月大时,可坐得很稳;八个月大时,会爬;一岁时,会走;一岁半时,能走得很稳而不会跌倒;两岁时,能双脚跳跃。(请参考文中的附的「粗动作发展失调检核表」) 粗动作发展较慢的原因 1. 可能因家长太忙无暇照顾婴儿,或缺乏正确的育婴知识,使婴儿清醒时很少有机会斜躺或坐着,孩子因为经常面对空白的天花板,致使眼球丧失追寻移动物体的机会而显得眼神呆滞。 2. 可能因为婴儿期缺乏俯卧经验,以及长久缺乏肌肉关节运动觉之刺激,致躯干动作发展缓慢、肌肉张力不足。 3. 可能是神经系统(包括:前庭、运动觉、触觉、视觉等系统)反应迟钝,或各种神经系统间之统合不良。 4. 可能因触觉系统反应过于敏感所致。 5. 神经反应迟钝或过于敏感,信息产生不足或不正确,都可能使动作反应迟缓、笨拙。 6. 可能因身体双侧统合不良,空间概念不好,动作技巧不佳,或动作顺序没有组织。 为帮助您了解孩子的粗动作发展是否有异,以下提供一份「粗动作发展失调检核表」,作为参考。 粗动作发展失调检核表 失调现象 应发展月龄 原因类别 婴儿时期大部分时间平躺着 甲 颈部很迟才有力量将头抬起 0~4 乙 很迟才会翻身 2~5 乙 很迟才会坐 5~8 丙 很迟才会爬 5~8 乙 爬行阶段很短或未经爬行即会走 丙、丁 爬行阶段很长 丙 很迟才会站立 9~13 丙 很迟才会走路 10~14 丙 很迟才会双脚迟跳 20~36 丙 很迟才会骑三轮车 21~36 丙 很迟才会双脚交替地上下楼梯 14~42 戊 很迟才会单脚站立五秒以上 30~42 戊 很迟才会单脚跳跃 48~60 丙 动作缓慢,步伐拖曳 丙 动作笨拙,容易绊倒 丙 特别怕黑,在暗处会紧张、哭闹 戊 听口令学动作有困难,需他人示范才会做 戊 很迟才会荡秋千 戊 经常碰瘀血或碰伤 戊 不喜欢体育、球类运动 戊、己 过分好动 丁 过分安静 丁 注:使用检核表注意事项 1、 第二栏「应发展月龄」,是指一般正常发展该项行为的月龄范围。 2、 未附注月龄之项目,请与同龄儿童作比较,观察是否异常。 3、 如有异常,请参考第三栏「原因类别」,才能对症下药。 4、 检核表仅供粗略判断之参考,精确之诊断需透过感觉统合测验。 如何帮助孩子成长 看了上述的原因分析,可能会使得有些家长感到惶恐,不知该如何帮助孩子正常地成长;以下几个易行又实用的建议,相信对您的孩子会有实质上的帮助。 ﹡刚出生的婴儿软弱无力、懵懂无知,因此,有的家长任其躺在小床上睡,少予理会;有的则老是抱在手中,舍不得放下。这两种情形都是过犹不及,正确的方法是,让婴儿交替着仰卧与俯卧,同时在其清醒时,让他有机会斜躺或倚靠在大人身上,使其能平视环境,以增加视觉刺激及外眼肌转动的机会。 ﹡当婴儿颈部逐渐有力,且手、脚从屈曲状态逐渐能够伸直时,表示全身肌肉的张力已慢慢产生,开始可以学习坐、爬、站、走等动作。此时最好能够给孩子穿轻便的衣裤,让他们充分在地板上无拘无束地活动肢体,以增加肌肉关节的运动觉。甚至还可以把玩具置于游乐室四周,诱导孩子伸手去拿或匍匐去取。 ﹡在清洁、安全的环境中,满足孩子一切主动去尝试的动作欲望。另外,也不必担心婴儿被抱时在大人身上做弹簧般上下不断跳跃的动作,会使其腿部骨骼变形或脚掌变为扁平,因为这样的动作是神经动作发展过程的自然反应。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可提供适当的运动玩具,以诱导他们进行粗动作的发展。例如:滑行小火车、三轮车、扭扭车、滑板、跳绳、溜冰鞋、脚踏车等。 孩子手不巧、写字慢,如何是好? 巧巧生长在三代同堂的家庭,虽然妈妈是位职业妇女,无法全天候照顾着她,但爷爷奶奶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说她是天之骄女,可一点儿也不为过。从幼儿园升到小学,原本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没想到却是巧巧与妈妈苦难的开始。每天早自习时,写字最慢的就属巧巧;放学前抄家庭联络簿,她总是还没抄完,就急急忙忙跟着大伙儿一起放学。回到家巧巧要不愿再碰笔了,每次都在妈妈威胁利诱下才勉强完成家庭作业。妈妈曾多次向隔壁小文探问有哪些作业,发觉小文对写作业可是兴致勃勃,一定写完功课才去玩耍。、 妈妈一直弄不清巧巧是心理尚幼稚,适应不来小学生活,还是智力不够,学不来?开学一个月后,学校开家长座谈会,妈妈从老师的话中,明了巧巧上课喜欢发表,反应力也很好,可是为什么她写字那么慢,跟不上同学的进度呢?老师则希望家长能够带孩子让感觉统合专家评量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脑掌控手的灵巧与否 手功能的发展是孩子玩玩具、使用工具及执行生活自理等技巧所必需。人类是经过长时间的进化,才有今日灵巧的手,当代人的手和脑在结构上都较以往进化,例如:手指更直了,使得拇指与他指的碰触更灵活;手指的末节更宽了,故手指的触摸面积更广,触觉更敏锐;脑负责手部运动中枢的区域更大了,所以手指能分别单独做动作,手的功能更为提升且速度也更快。 如果一个孩子的手很巧,只是性子慢条斯理,这是属于个性的问题,通常这种慢,只是稍微慢,也不需要他人督促着做事;但是对于一个手不灵巧的孩子而言,在动作协调能力尚未建立前催他动作要快,那几乎就是缘木求鱼了,即便动作催快了,字却更乱了。换句话说,要孩子「动作快」之先决条件是——先建立他的动作协调能力。 手不灵巧的原因 手是绝妙的工具,让人能操作许多技巧动作,如:取钥匙开门、拿筷子吃饭,握笔写字、打中国结、拿手术刀救人等。「双手万能」是人类特有的禀赋,但是有的孩子却可能因先天或后天因素而差人一等。从脑功能的角度来分析手之所以不灵巧,其原因包括:触觉辨识力差、精细动作协调力差、视知觉判断力差、注意力分散等。以下说明其机转: 1. 触觉辨识力差 操作时,手须与工具(如:筷子、铅笔、手术刀等)或材料(黏土、色纸、丝线等)接触,如果触觉辨识力差,不能辨清摸到的是什么东西,就好像外科医师戴着厚厚的手套为病人进行手术一般,束手束脚,很难施展,手术一定进行得慢,效果也差。 2. 精细动作协调力差 精细动作协调的控制中心在脑部的前额运动中枢,若指挥手指及手掌动作之神经传导不良,动作当然笨拙、缓慢。 3. 视知觉判断力差 眼睛是人的灵魂之窗,时时在监督操作的质量、比对与样本的差异,以随时修正、调整动作,所以眼睛可以说是在作质量管理。而且,越精密的动作,越需要好的视知觉判断力,所以,如果孩子字写得很丑、甚至错误很多,自己却并不以为然,表示他的视知觉发展不足;反过来说,如果自己也不满意,表示并不是视知觉的问题,纯粹是精细动作协调的问题。 4. 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分散的孩子,缺乏耐性练习操作,精细动作的进步通常较一般孩子慢很多。同时,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分心,故未能注意细节,动作不够精确,且需时较长。 为帮助您了解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是否有异,以下提供一份「精细动作发展失调检核表」,作为参考。 精细动作发展失调检核表 失调现象 应发展月龄 原因类别 手不会紧握成拳 0~1 乙 躺着时手臂不会挥动 1~2 乙 手仍常紧握成拳 2~3 乙 不会取物放入口中 3~4 甲、乙 双手不会各自抓物 4~5 甲、乙 不会玩弄玩具上的绳索 5~6 乙、丙 不会敲打玩具 5~6 乙 不会将玩具由一手交到另一手 6~7 甲、乙 不会用大拇指与其他手指来捡拾物品 7~8 甲、乙 不会拿饼干吃 7~8 甲、乙 不会用食指触碰按钮、开关 8~9 甲、乙 不会拍手 9~10 乙 不会用拇指和食指尖拿葡萄干 11~12 乙 不会拉下袜子 11~12 甲、乙 单手无法同时捡起两个小东西 12~14 甲、乙 不会转开瓶盖 14~16 甲、乙、丙 不会拿笔乱涂鸦 14~16 乙 不会拿杯子喝水 14~16 甲、乙 不会拿汤匙进食 14~16 甲、乙 不会迭积木(三块) 16~19 乙、丙 不会脱下没鞋带的鞋子 16~19 甲、乙 不会仿画图形 19~21 乙、丙 不会拉下拉链 19~21 甲、乙、丙 不会剥开糖果的包装 19~21 甲、乙、丙 不会迭积木(六~七块) 21~24 乙、丙 不会脱下未扣扣子的外套 21~24 甲、乙 惯用手尚未形成 24~27 甲、乙 不会仿画横线 24~27 乙、丙 上厕所不会脱下裤子 24~27 甲、乙 不会迭积木(八块) 28~31 乙、丙 取物易失手掉落 甲、乙、丙 丢接球困难 甲、乙、丙 玩玩具时笨手笨脚 甲、乙、丙 不喜欢玩操作性玩具 甲、乙、丙 常弄坏玩具 甲、乙、丙 不会穿上没鞋带的鞋子 28~31 甲、乙、丙 不会依样画图形 32~36 乙、丙 不会解钮扣 32~36 甲、乙、丙 握笔姿势不正确 36~60 乙 不会仿画「+」字 36~42 乙、丙 不会脱套头衣服 36~42 甲、乙 不会穿衬衫 36~42 甲、乙、丙 不会仿画「×」形 42~48 乙、丙 不会自己洗脸、刷牙 42~48 甲、乙 不会用剪刀剪直线 48~54 甲、乙、丙 不会用筷子夹菜、吃饭 48~54 甲、乙、丙 不会拉上拉链 48~54 甲、乙、丙 不会画「□」形 48~60 乙、丙 不会画「△」形 48~66 乙、丙 不会画「◇」(菱)形 60~72 乙、丙 不会在线条范围内着色 54~60 乙、丙 不会扣扣子 54~60 甲、乙、丙 不会穿袜子 54~60 甲、乙、丙 不会写字 60~66 乙、丙 不会穿衣服 60~66 乙、丙 不会组合三明治 60~66 甲、乙、丙 不会系鞋带 66~72 甲、乙、丙 不会使用刀子 66~72 甲、乙、丙 字写得歪七扭八 72~78 甲、乙、丙 注:使用检核表注意事项 5、 第二栏「应发展月龄」,是指一般正常发展该项行为的月龄范围。 6、 未附注月龄之项目,请与同龄儿童作比较,观察是否异常。 7、 如有异常,请参考第三栏「原因类别」,才能对症下药。 8、 检核表仅供粗略判断之参考,精确之诊断需透过感觉统合测验。
/
本文档为【婴幼儿性的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