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内经选读教案七版(96)

内经选读教案七版(96)

2009-06-29 50页 doc 1MB 8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25761

暂无简介

举报
内经选读教案七版(96)《内经选读》教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级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96学时)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2006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绪-1)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绪论 第一节《内经》的成书与沿革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熟悉《内经》成书年代、书名含义及沿...
内经选读教案七版(96)
《内经选读》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级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96学时)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2006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绪-1)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绪论 第一节《内经》的成与沿革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熟悉《内经》成书年代、书名含义及沿革。 教 学 过 程 1.阐明《内经》在中医学中的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2.介绍《内经》的成书时间及其依据。 3.介绍《内经》书名的由来与作者,特别是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等名称的意义。 4.简述《内经》的沿革,包括素问、灵枢的流传情况。 重 点难点 重点:《内经》成编的时间及书名含义。 难点:在目前环境下,《内经》在中医学中的学术地位。 思考题 1.《内经》成书于什么时间?其依据是什么? 2. 如何理解《内经》书名的含义? 3.《内经》在中医学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参考文献 1.明·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2.吴昆,内经素问吴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迟华基等,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洪图,高等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内经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5.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课后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绪-2)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绪论 第二节《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一)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了解《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 教 学 过 程 《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 (1)社会历史背景; (2)医疗经验积累; (3)哲学思想渗透; (4)科学发展影响。 重 点难点 重点:医疗经验积累与哲学思想渗透。 难点:医疗经验如何上升到理论? 思考题 《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有哪些方面? 参考文献 1.明·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2.吴昆,内经素问吴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迟华基等,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洪图,高等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内经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5.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绪-3)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绪论 第二节《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二)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掌握《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构建方法。 教 学 过 程 阐明《内经》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法: (1)司外揣内; (2)援物比类; (3)直觉领悟; (4)揆度奇恒。 重 点难点 重点:司外揣内、援物比类、直觉领悟、揆度奇恒的含义。 难点:司外揣内、援物比类、直觉领悟、揆度奇恒等方法理解及应用。 思考题 1.何谓司外揣内、援物比类、直觉领悟、揆度奇恒? 2.举例说明司外揣内、援物比类、直觉领悟、揆度奇恒方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明·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2.吴昆,内经素问吴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迟华基等,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洪图,高等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内经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5.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绪-4)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绪论 第二节《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三)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了解《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教 学 过 程 介绍《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包括养生、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精神、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运气。 重 点难点 重点:《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难点:《内经》理论内容的特点。 思考题 《内经》理论体系有哪些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明·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2.吴昆,内经素问吴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迟华基等,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洪图,高等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内经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5.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绪-5)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绪论 第二节《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四)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理解《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 教 学 过 程 讲述《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 (1)整体观; (2)辩证观; (3)功能观。 重 点难点 重点:《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 难点:说明中医学从功能概括生命本质的学术特点,阐明中医学重功能轻解剖的原因。 思考题 《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什么? 参考文献 1.明·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2.吴昆,内经素问吴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迟华基等,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洪图,高等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内经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5.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绪-6)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绪论 第三节《内经》的学术价值 第四节 学习《内经》的方法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了解《内经》的学术价值。 2.了解学习《内经》的主要方法。 教 学 过 程 1.说明《内经》的学术价值。 (1)独特的理论体系; (2)三才医学模式; (3)治病的法书; (4)多学科研究的典范; (5)创经络针灸。 2.简介学习《内经》的方法。 (1)利用工具书; (2)借助注家; (3)联系实践。 重 点难点 重点:理解《内经》理论体系的独特之处。 难点:三才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模式的比较。 思考题 1.《内经》理论体系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2.谈谈你对三才医学模式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明·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2.吴昆,内经素问吴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迟华基等,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洪图,高等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内经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5.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1-1)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一单元 宝命全形 《素问·上古天真论》101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掌握养生的意义、法则和方法。 2.背诵101 教 学 过 程 1.介绍本单元内容。 2.解释篇题 “上古天真”。 3.讲解《素问·上古天真论》101。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解释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妄作劳、形与神俱、不知持满、不时 御神等词句。 ⑶分析:①养生的法则及目的;②早衰的缘由。 重 点难点 重点:养生的法则及目的。 难点:早衰的缘由关系到精气神。 思考题 1.简述养生的法则及目的。 2.早衰的缘由是什么?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1-2)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一单元 宝命全形 《素问·上古天真论》102、103(一)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掌握《内经》内调精神、外避邪气的防病保健思想。 2.掌握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规律和肾气的作用(一)。 3.背诵102、103第一自然段。 教 学 过 程 1.讲解《素问·上古天真论》102。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解释虚邪贼风、恬淡虚无、德全不危等词句。 ⑶分析:外避邪气,内调精神的养生纲领。 2.讲解《素问·上古天真论》103(一)。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解释天数、齿更发长、天癸、太冲脉、地道不通、精气溢泻等词句。 重 点难点 重点:外避邪气,内养精神的养生纲领。 难点:恬淡虚无的哲学基础。 思考题 谈谈你对外避邪气,内养精神的养生纲领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1-3)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一单元 宝命全形 《素问·上古天真论》103(二)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掌握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规律和肾气的作用(二)。 2.理解补肾法对延缓衰老的意义,调理冲任与生殖机能的关系。 3.背诵103第一自然段。 教 学 过 程 1.讲解《素问·上古天真论》103(二)。 分析: ①论述人生长壮老及生殖功能盛衰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②肾气的重要作用及天癸、冲任与月经、胎孕的关系; ③肾与五藏六府的关系。 重 点难点 重点:肾气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重要作用。 难点:说明人生长壮老各阶段划分的依据及肾气盛衰的外部征象。 思考题 1.简述人生长壮老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及与肾气的关系。 2.如何辩证认识本篇肾主衰老理论与后世脾主衰老、肝主衰老等理论? 3.“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藏盛乃能泻”的理论及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1-4)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一单元 宝命全形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04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熟悉四时气象特点。 2.熟悉四时相应的养生方法 教 学 过 程 1.解释篇题“四气调神大论”。 2.讲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04。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解释发陈、蕃秀、容平、闭藏、jie疟、飧泄等词句。 ⑶分析:论四时生长收藏规律及“四气调神”的养生之道;逆四时伤五脏的病变。 重 点难点 重点: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 难点:顺四时调神养生的方法。 思考题 试述顺四时调神养生的方法是怎样的。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1-5)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一单元 宝命全形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05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原则及其应用价值。 2.理解“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的含义及其在《内经》理论体系 中的意义。 3.掌握“治未病”的含义及其在养生学说的地位。 4.背诵105原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亦晚乎。” 教 学 过 程 1.讲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05。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苛疾、内格、治未病等词句。 ⑶分析: ①论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及临床发挥。 ②阐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的含义及其在《内经》理论体系中的意义。 ③阐述“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重 点难点 重点: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原则及其应用价值。 2.“治未病”的含义及其在养生学说的地位。 难点:理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养生理论与治未病理论的关系。 思考题 1.试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义。 2.何谓“治未病”?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1-6)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一单元 宝命全形 《灵枢·天年》106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掌握致人寿夭的根本因素。 2.熟悉古人对生命形成的认识。 3.背诵106。 教 学 过 程 1.解释篇题“通天”。 2.讲解《灵枢·天年》106。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解释以母为基、以父为楯、使道、三部三里等词句。 ⑶分析: ①“人始生”的物质基础及生命形成过程; ②以人的生成说明神的重要性; ③影响寿夭的因素。 重 点难点 重点:神的重要性 难点:人与神的关系。 思考题 1.结合《灵枢·天年》思考神的重要性。 2.结合望诊知识理解面部特征与寿夭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1-7)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一单元 宝命全形 《灵枢·天年》107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掌握致人寿夭的根本因素。 2.熟悉古人对生命形成的认识。 3.了解人之生长壮老的过程。 4.背诵107第二自然段。 教 学 过 程 1.讲解《灵枢·天年》107。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解释走、趋、步等词句。 ⑶分析: ①人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 ②中寿而尽的原因。 2.单元小结 重 点难点 重点:人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 难点:中寿而尽的原因。 思考题 1.结合《素问·上古天真论》讨论《内经》对生命规律的论述。 2.结合望诊知识理解面部特征与寿夭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2-1)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01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掌握阴阳的概念。 掌握“治病必求于本”的意义。 举例说明阴阳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背诵201 教 学 过 程 1.解释篇题“阴阳应象大论”。 2.讲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01。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解释神明之府、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寒极生热、热极生寒、chen 胀等词句。 ⑶分析本部分内容 ①阴阳学说的基本观点:普遍性、机动性、相对性 ②医学上的应用举例: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飧泄与chen胀;治病必求于本。 ③人体阴阳的分布规律。 重 点难点 重点:阴阳的含义及阴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医学上的应用。 难点:对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理解。 思考题 1.“阴阳应象大论”篇题中为什么说阴阳要“应象”? 2.从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角度,深刻理解飧泄与chen胀产生的机理。 3.为什么说“治病必求于本”?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2-2)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02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理解气、味、形、精、化的转化关系、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2.联系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理解气味阴阳对药物应用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3.背诵202一、三、四自然段。 教 学 过 程 讲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02。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解释“气”、“味”、“形”、“精”、“化”、“少火”、“壮火”、“重寒则热”及“重热则寒”等词句。 ⑶分析: ①水火气味分阴阳。 ②气、味、形、精、化的转化关系。 ③药食气味的阴阳属性及作用。 ④少火、壮火与正气的关系。 重 点难点 重点:药食气味的阴阳属性及作用;少火、壮火与正气的关系。 难点:从气、味、形、精、化的转化阐明了药食摄入人体后物质与功能的阴阳互根关系。 思考题 1.简述药食气味的阴阳属性及作用。 2.少火、壮火的含义及其与正气的关系是怎样的?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2-3)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03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理解自然六气、人身五志的产生及其太过致病的规律。 2.背诵203部分内容。 教 学 过 程 讲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03。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解释濡泻、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满脉去形、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等词句。 ⑶分析本段内容 ①自然六气的产生及其太过致病的规律。 ②人体五志的产生及其太过致病规律。 ③ 伏邪发病的规律。 重 点难点 重点:六淫及喜怒致病规律。 难点:伏邪发病的规律――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思考题 1.自然六气的产生及其太过致病的规律是怎样的? 2.人体五志的产生及其太过致病规律是怎样的? 3.伏邪发病的规律是什么?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2-4)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04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联系取象类比方法,理解“四时五藏阴阳”整体观念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2.掌握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 3.背诵204最后自然段。 教 学 过 程 讲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04。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解释“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等词句。 ⑶分析本部分内容: ①论“四时五藏阴阳”整体结构及其意义。 ②阴阳互根互用的基本观点。 重 点难点 重点: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 难点:阴阳互根互用的基本观点。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阴阳互根的观点? 2.联系取象类比方法,理解“四时五藏阴阳”整体观念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2-5)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05、206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阴阳偏胜的主要临床现。 2.理解“能冬不能夏”、“能夏不能冬”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3.理解和调阴阳的养生学意义。 教 学 过 程 讲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05、206。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解释七损八益、智者察同、愚者察异、同出而名异等词句。 ⑶分析本段内容: ①论阴阳偏盛的表现及与四时的关系。 ②论法阴阳而养生的重要性及方法。 重 点难点 重点:论阴阳偏盛的表现及与四时的关系。 难点:1.阳胜出现“腠理闭”“汗不出”的机制,阴胜出现“汗出”的机制。 2.七损八益 思考题 1.阴阳偏胜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2.阴阳偏胜的病证与四时的关系是怎样的?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2-6)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07、208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掌握阴阳理论在诊法、治则中的临床应用。 2.背诵207、208。 教 学 过 程 讲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07、208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解释“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权衡规矩”等词句。 ⑶分析本部分内容: ①运用阴阳之理治疗疾病。 ②运用阴阳之理诊断疾病。 重 点难点 重点:阴阳理论在诊法、治则中的临床应用。 难点:根据诸家观点,从针灸、药物治疗等方面,全面理解“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临床意义。 思考题 1.运用阴阳理论确立的针刺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2.运用阴阳理论确立的诊断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2-7)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素问·阴阳离合论》209 《素问·六微旨大论》210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掌握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2.理解阴阳运动变化的特点。 3.背诵209。 教 学 过 程 1. 解释篇题“阴阳离合” 2. 讲解《素问·阴阳离合论》209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解释“然其要一也”。 ⑶分析:阴阳是无限可分的。 3.解释篇题“六微旨大论” 。 4.讲解《素问·六微旨大论》210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解释“升降相因”。 ⑶分析:天地阴阳升降是自然界诸多变化的根本。 重 点难点 重点: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难点:升已而降,降已而升。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阴阳的可分性? 2.如何理解“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2-8)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素问·六微旨大论》211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理解“动而不已,则变作矣”的观点。 2.熟悉神机、气立的含义。 教 学 过 程 1.讲解《素问·六微旨大论》211 ⑴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⑵语释:重点解释“倚伏”、“神机”、“气立”等词语。 ⑶分析:成败互藏的根本原因。 2.单元小结 重 点难点 重点:“动而不已,则变作矣”的观点。 难点:神机、气立。 思考题 1.何谓神机、气立? 2.你对中医学的恒动观是怎样理解的?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3-1)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素问·灵兰秘典论》301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掌握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相互关系及心的主导作用。 2.背诵301。 教 学 过 程 1.介绍本单元主要内容。 2.解释篇题讲解“灵兰秘典”。 3.讲解《素问·灵兰秘典论》(301) (1)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2)语释:重点解释“神明”、“膻中”、“使道”等词句。 (3)分析:论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相互关系及心的主导作用。 重 点难点 重点:五脏的生理功能。 难点:理解心的主导作用。 思考题 1. 为什么说心为“君主之官”? 2. 试述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3-2)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素问·六节藏象论》(302-1) 授课时数 2-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 掌握藏象的概念,五藏的功能,五藏与精神活动、外在组织、阴阳时令的关系, 及其临床意义。 2. 理解“十一藏取决于胆”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3.背诵302。 教 学 过 程 1.解释篇题“六节藏象”。 2.讲解《素问·六节藏象论》(302-1) (1)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2)语释:重点解释生之本、气之本、主蛰封藏之本、罴极之本、仓廪之本等 词句。 (3)分析:①论五藏的功能,及与精神活动、外在组织、阴阳时令的关系。 ②论胆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重 点难点 重点:1.藏象的概念,五藏的功能,五藏与精神活动、外在组织、阴阳时令的关系, 及其临床意义。 2.理解“十一藏取决于胆”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难点:1.通过对五藏阴阳属性的文字错简校勘,理解五藏阴阳属性的意义。 2.通过对“十一藏取决于胆”的不同学术见解,理解胆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思考题 1.简述藏象理论的主要观点及五藏的功能。 2.如何理解“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3-3)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素问·六节藏象论》(302-2) 授课时数 2-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掌握藏象的概念,五藏的功能,五藏与精神活动、外在组织、阴阳时令的关系, 及其临床意义。 2.理解“十一藏取决于胆”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3.背诵302。 教 学 过 程 2.讲解《素问·六节藏象论》(302-1) (1)诵读原文:注明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2)语释:重点解释生之本、气之本、主蛰封藏之本、罴极之本、仓廪之本等 词句。 (3)分析:①论五藏的功能,及与精神活动、外在组织、阴阳时令的关系。 ②论胆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重 点难点 重点:1.藏象的概念,五藏的功能,五藏与精神活动、外在组织、阴阳时令的关系, 及其临床意义。 2.理解“十一藏取决于胆”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难点:1.通过对五藏阴阳属性的文字错简校勘,理解五藏阴阳属性的意义。 2.通过对“十一藏取决于胆”的不同学术见解,理解胆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思考题 1.简述藏象理论的主要观点及五藏的功能。 2.如何理解“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3-4)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素问·五脏生成》303、《素问·五脏别论》304-1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熟悉脉、髓、筋、血、气的功能。 2.掌握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并结合临床加以理解和认识。 3.掌握“魄门亦为五脏使”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4.熟悉奇恒之腑的概念及功能特征。 5.背诵304。 教 学 过 程 1.解释篇题“五脏生成”。 2.讲解《素问·五脏生成》(303)。 诵读原文:特别注意生僻字、古今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语释:重点解释说明“四支八溪之朝夕也”。 分析:脉、髓、筋、血、气的功能及病变。 3.解释篇题“五脏别论”。 4.讲解《素问·五脏别论》(304-1)。 诵读原文:特别注意生僻字、古今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语释:重点解释说明“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地气之所生也”、“天气之所生也”、“此不能久留”、“水谷不得久藏”、“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等语句。 重 点难点 重点: 1.奇恒之府、传化之府、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 2.五藏六腑的藏泻功能的相互关系。 难点:对五藏、六府“藏、泻、满、实”的理解。 思考题 1.试述脉、髓、筋、血、气的功能及临床意义。 2.传化之府与奇恒之腑的区别有哪些?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3-5)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素问·五脏别论》304-2 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掌握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并结合临床加以理解和认识。 2.掌握“魄门亦为五脏使”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3.熟悉奇恒之腑的概念及功能特征 4.背诵304。 教 学 过 程 讲解《素问·五脏别论》(304-2)。 分析:①奇恒之府、传化之府区别。 ②五藏六腑的总体功能特点及意义。 ③魄门亦为五藏使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④胃肠虚实交替的生理过程。 重 点难点 重点: 1.奇恒之府、传化之府、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 2.五藏六腑的藏泻功能的相互关系。 难点:对五藏、六府“藏、泻、满、实”的理解。 思考题 1.《内经》有关脏腑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为什么说“魄门亦为五脏使”?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3-6)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班级 教学单元 题 目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素问·经脉别论》(305) 授课时数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掌握饮食物在体内化精微、成经脉、输五藏的过程,以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之理。 背诵305。 教 学 过 程 1.解释篇题“经脉别论”。 2.讲解《素问·经脉别论》。(305) (1) 诵读原文:注意生僻字的读音,正确断句。 (2) 语释:主要解释说明“毛脉合精”、“府精神明”、“通调水道”等词句。 (3) 分析: ①饮食物在体内化精微、成经脉、输五藏的过程。 ②气口成寸以决死生之理。 ③阐明“四时五脏阴阳”的含义及意义。 重 点难点 重点:1.饮食物在体内化精微、成经脉、输五藏的过程。 2.“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难点: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的原理及临床诊断意义。 思考题 结合《五藏别论》,阐述“气口决死生”的原理。 试述水谷入胃后的输布过程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洪图.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内经.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张介宾.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高世式.黄帝素问直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7.医部全录(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课后 总结 内经选读课程教案(3-7)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内经选
/
本文档为【内经选读教案七版(96)】,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