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09-07-01 9页 doc 501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43752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必修3地理单元测试(适用新课标人教版)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00分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图2—18,回答1~4题。 图2-18 1.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是因地制宜治沙的典型 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进植物生长,固定沙漠 C.沙障固沙成本低,应大规模推广 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2.B铁路线是( ) A.陇...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必修3地理单元测试(适用新课标人教版)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00分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图2—18,回答1~4题。 图2-18 1.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是因地制宜治沙的典型 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进植物生长,固定沙漠 C.沙障固沙成本低,应大规模推广 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2.B铁路线是( ) A.陇海线 B.京哈线 C.兰新线 D.包兰线 3.c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不包括( ) A.修筑公路 B.过度樵采 C.过度放牧 D.过渡开垦 4.d地区农业应走的道路是( ) A.商品农业 B.粗放农业 C.生态农业 D.淡水养殖业 绿洲是荒漠中的明珠,读图2-19中的甲、乙两图,回答5~8题。 图2-19 5.乙图中的a、b、c、d各点,表示图甲中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正确位置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6.下列山地中,乙图所示地形发育较好的是( ) A.长白山地 B.武夷山脉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7.甲图所示地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混合农业 D.林业 8.甲图中部分绿洲废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过度开垦 ②人口增加 ③过度引水 ④地震的破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塔里木河下游约有300千米的河段自1972年以来经常断流,导致胡杨林干枯,沙漠侵吞农田,对此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量 ②实现跨流域调水 ③禁止上游取水,优先满足下游用水 ④修建坎儿井工程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10.万里长城是( ) 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 ②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③秦汉以来直到近一二百年是我国农业文化和牧业文化的主要分界线 ④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01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筹资国际会议传出消息:我国目前以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损失1.5亿元。据此回答11~12题。 11.造成我国荒漠化的原因有( ) ①风蚀、水蚀和盐渍化 ②风蚀、水蚀和沼泽化 ③过度垦殖和过度放牧 ④常年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12.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A.全球变暖 B.森林破坏 C.土地生产力日益丧失 D.臭氧层空洞 13.森林作为环境资源在干旱地区的主要作用是( ) A.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14.图2-20中的曲线反映城市绿化带所具有的功能是( ) 图2-20 A.调解气温、改良城市小气候 B.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 15.下列不属于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措施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等 C.选择性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当地的农业问题 16.在热带雨林的保护中,应承担起更大的和义务的是( ) A.巴西 B.亚马孙周围的国家 C.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 读图2-21,回答17~20题。 图2-21 17.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18.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型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19.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20、P平原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混合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灌溉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我国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是( ) A.局部逆转,整体扩大 B.局部扩大,整体逆转 C.治理速度超过破坏速度 D.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 22.有关荒漠化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B.气候因素中,气温的变化对荒漠化进程影响最大 C.自然条件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D.植被退化和覆盖率降低是荒漠化的前兆 23.关于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生产力高,是其突出的优势所在 B.雨林生态系统生物循环旺盛,生态稳定,调节能力强,生态不易破坏 C.地上植被是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 D.雨林土壤中的养分来源充足,不易流失 24.关于亚马孙雨林的开发和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要是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B.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C.亚马孙雨林具有非常重要的环境效益,不能开发利用 D.亚马孙雨林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可以保护性开发 25.关于亚马孙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移民开发 B.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政策的驱动,大量人口从东部进入 C.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也是巴西政府拓疆计划的一部分 D.“人口均衡”的政策同样适用于我国 三、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地区地喀斯特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地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灾害多发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 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坡度(°) 5~10 10~15 15~20 20~5 25~30 30~35 >35 土壤厚度 (mm) 120 81 80 78 71 42 20 有机质层厚度(mm) 28 20 17 15 12 9 7 (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 、 、 等省区。 (2)由以上材料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是 ,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 。 (3)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4)分析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 27.阅读下列材料和图2-22,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 图2-22 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 (1)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28.阅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图2-23),回答下列问题。 图2-23 (1)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 (2)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 (3)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 29.读图2—24,回答: 图2-24 (1)图中用斜线标出的区域属于 (自然带),该自然带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图中两斜线区域面积不同,试从地形、洋流两方面对此作出解释。 参考答案 1.A 点拨: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但成本较高。 2.D 3.D 点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4.C 点拨:d地区是宁夏平原。 5.A 点拨:从乙图中可以看出,b点位于山坡处,d点位于沙漠中,都不具备绿洲的条件,c点位于冲积扇的边缘,水分差,自然条件也差,只有位于冲积扇中部的a点条件最理想。 6.C 点拨:冲积扇在干旱内陆地区发育最典型。 7.A 点拨: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主要从事瓜果、棉花、玉米、小麦的种植。 8.A 点拨: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9.B 点拨:塔里木河下游的断流与上中游地区过度取水有关,合理调配,跨流域调水(如从博格腾湖调水)是有效途径。坎儿井是新疆地区山麓绿洲地带的灌溉工程。 10.B 点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巫山一雪峰山一线,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大致是秦岭一淮河一线 (相当于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11.C 点拨:显然④是错误的,利用排除法,很快得到答案C。 12.C 点拨:A、B、D与题干没有必然关系。 13.C 点拨:森林是重要的环境资源,但在不同的地区,其环境效益有所不同。城市环境中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山丘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14.C 点拨:注意观察纵坐标,曲线反映的是CO2浓度与绿地覆盖率的关系。 15.D 点拨:热带雨林保护的计划和措施可以概括为“三保二设一结合”,“三保”是加强环保教育,实施保护性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二设”是设立国际基金,加强缓冲区的建设,“一结合”是选择性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16.C 点拨: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们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17.D 点拨:根据经纬度位置和等高线地形特征,P地区为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的三江平原,开垦为农场之前为沼泽地,需先排水才能开垦。 18.A 点拨:三江平原属中温带地区,发展农业最大的限制是热量条件,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19.C 点拨:沼泽地是湿地的一种,上面栖息着大量的鸟类等生物资源,同时,沼泽对于当地生态环境作用巨大。 20.B 点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及新疆地区,分布着许多大规模的现代化农场,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商品谷物农业。 21.AD 点拨:我国荒漠化的发展,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造林绿化、整治国土事业成绩巨大,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明显。但由于长期大面积的乱砍滥伐,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目前的治理速度仍然赶不上破坏速度,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22.AD 点拨:气候因素中,对荒漠化影响最大的是降水;在荒漠化的影响因素中,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 23.AC 点拨:雨林生态系统生物循环旺盛,但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中,生态脆弱;雨林土壤中的养分极易流失,土壤贫瘠。 24.BD 点拨:人口的增加和贫困导致的发展是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雨林必须保护,从区域利益和短期利益来看,需要开发,在寻求两者的协调时,保护性开发是一种选择,但首先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5.BC 点拨:亚马孙地区和我国西部地区都是生态脆弱区,不适合大规模移民。 26.解析:喀斯特地区石质山地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石漠化突出。 答案:(1)云南、贵州、广西 (2)随坡度变大,土层厚度变薄,有机质厚度变薄 (3)避免植被破坏;注意地基牢固 (4)地形崎岖坡度大,水土物质极易流失;土层贫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人类的经济活动破坏了植被。 27.(1)图中提示了干旱、湿润区分布起主导作用的外力作用是什么。(2)由于人口的压力,过渡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工矿城镇交通建设等对植被的破坏而使土地退化;同时,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过度开采地下水等,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沙化等问题的出现。 答案:(1)见图2-25 图2-25 (2)过渡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城镇交通建设等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退化。 28.解析:朗多尼亚位于雨林地区,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由于人口迁移造成的。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随着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而发生的。人口的大量迁入,不可避免地会对雨林造成破坏。 答案:(1)人口迁移 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 (2)朗多尼亚地区开发晚,地广人稀;巴西东北部人口多,而且干旱和贫困;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3)人口增加与雨林被毁面积成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越多,雨林砍伐的面积越大。 2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主要雨林的分布及其形成。 答案:(1)热带雨林带 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控制,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 (2)地形方面: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面积大,东低西高,非洲的刚果盆地面积小,开口向西;洋流方面:亚马孙平原受东面巴西暖流的影响,刚果盆地则受西侧寒流的影响。
/
本文档为【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