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金匮要略·黄疸篇》对治疗慢性肝病的指导意义浅谈

《金匮要略·黄疸篇》对治疗慢性肝病的指导意义浅谈

2009-08-24 3页 pdf 225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2097

暂无简介

举报
《金匮要略·黄疸篇》对治疗慢性肝病的指导意义浅谈 2008年第 26卷第 2期 Vo1.26,No.2,2008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33 · ● 医籍研读 ● 《金匮要略 ·黄疸篇》对治疗慢,I生肝病的指导意义浅谈 ’ 杨 薇 杨华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北京 100069) 摘要:本文分析了 《金匮要略·黄疸篇》的部分条文,结合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实践对条文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提 出慢性肝病的病住在脾而不在肝 ,湿邪是主要...
《金匮要略·黄疸篇》对治疗慢性肝病的指导意义浅谈
2008年第 26卷第 2期 Vo1.26,No.2,2008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33 · ● 医籍研读 ● 《金匮要略 ·黄疸篇》对治疗慢,I生肝病的指导意义浅谈 ’ 杨 薇 杨华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北京 100069) 摘要:本文分析了 《金匮要略·黄疸篇》的部分条文,结合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实践对条文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提 出慢性肝病的病住在脾而不在肝 ,湿邪是主要病 因,而脾肾阳虚是 内因。并提 出根据慢性肝病 的病因病机,治疗应 以健脾利湿、温补脾肾为主要治则,而应以苦寒通下为变法,反对滥用清热利湿、苦寒攻下的新观点。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黄疸 慢性肝病 中图分类号:R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49(2008)02—0033—03 慢性肝 病是我 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对人 民健 康和国家经济发展造 成的危害非 常严 重。慢 性肝病 出现黄疸往往是病情 加重 的标 志,临床治疗 具有一 定的难度 ,如果治疗不 当往往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金匮要略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简称 《金 匮要 略·黄疸篇》)是 中医学 文献 中最早论述 黄疸 病 的理 法方药齐备 的专 篇 ,其 治疗 思想至今仍有很 大指导 意义 ,其方剂也为 目前 临床所 常用 。 目前对 慢性肝 病的中医治疗存 在一定 的误 区,因此结合 临床实践 温习 《金 匮要略·黄疸篇》的条文对指导慢性 肝病 的 正确治疗具 有重要 的意义 。而近年来部分 学者 由于 对 《金匮要 略》 有关 条文 的断章取义 和曲解造成 了 中医治疗 黄疸 理论和 临床 的很 多误 区,因此很有必 要对 《金匮要 略》 的条文 重新 进行认真 的分析。以 下为笔者对部分条文的理解 ,愿就正于广大同道。 1 黄疸 篇有 关 治疗 肝 病 的条 文分 析 第 1条 :寸 口脉 浮 而 缓 ,浮 则 为 /"x1.,缓 则 为痹 。 痹非 中/"x1.,四 肢苦 烦 ,脾 色 必黄 ,瘀 热 以行 。 病位 :此条 首先 明确 了黄疸病 的病 位在脾 而非 在肝或 胆 。 中 医历 代 举 凡 从 《内经 》 以 下 的正 统 中 医学著作 ,均尊崇 《内经》和 仲景 的学说 ,认 为黄 疸的病位在脾 ,此说 符合 中 医学 的脏象理 论。而近 代以来 由于受到西 医对 肝、胆解剖 和生理学认 识的 影响 ,普遍认为黄疸 的病位在肝胆 ,实乃大错 特错 。 如果将西医之 “肝”等同于中医之 “肝”,并进而采 用中医肝脏 的脏象 学理论 指标必 然导 致诸 多错 误。 有学者 总 结 了 宋 、元 、 明 、清 至 近 代 的 156位 临 床 名家的医案 22459条 ,建立大型数据库 (约 56,000, 000数据 ),采用非条件 Logistic多元逐步 回归统计分 析 ,发现 “肝胆湿热导致 黄疸”可能是受 西医理论 影响产 生的错误 结论⋯1。另据 统计 ,中医肝病 及其 证候 最 重 要 的 病 因 是 恼 怒 ,最 重 要 的症 状 是 头 晕 、 胁痛、胁胀 、耳 呜、四肢 抽搐 ,最重要 的用药 是 白 芍、龙 胆 草 、石 决 明。根 据 中、西 医 学研 究 对 象 (人体)的一致性 ,通过寻找这些病 因或病理 结果、 症状 和用 药 的 西 医 学 解 释 ,可 发 现 与 中 医 肝 对 应 的 西医学组织器官 主要 是下丘脑 、网状 结构、边缘系 统 、视器、视觉传导路 、本体觉传导路 、前庭系统 、 蜗器、听觉传导路 、运动传导路 、支配肝、胆、 胃、 食 管 、脾 曲 结 肠 、胰 腺 、 肺 、胸 膜 的 内 脏 感 觉 神 经[2l。亦即 ,与中医 肝直接 对应 的组织器 官虽 与肝 脏和胆囊有一定联系 ,但并不就是肝脏 和胆囊。《金 匮要略》 明确 了黄疸 的病位 在脾 ,而非肝。复习本 条则为黄疸 的研究 中正本 清源起到 了非 常重 要的意 义。古代医家治疗黄疸病均认 为病位 在脾 胃而非肝 胆 ,用药主要与脾 胃有关 。“肝胆湿热 ”不是 中医肝 病 的常 见证 型 ,而 是 西 医学 引 进 中 国 以后 的 近 代 医 家的看法 。所 以 “肝胆湿热导致 黄疸”可能是受西 医理论 影 响 产 生 的错 误 诊 断 。 目前 ,中 医界 治疗 肝 病的文章 中均将 中医脏象学 的 “肝”与西医解剖学 的 “肝”混淆不清 ,导致错 误 百出。 “治肝实脾”、 “肝体阴而用 阳”等 理论 一概 被用 于指导 肝炎 的治 疗 ,错误 的根源是没有熟读 《金匮要略》等经典著 作 。 瘀 热 当 通 于 “郁 热 ”:近 代 以 来 ,很 多 医 家 将 “瘀 热以行”的 “瘀 ”解释为瘀血 ,并进而将此作为 活血化瘀退 黄的理论 基础 ,实在有违 仲景本 意。古 人很可能由于传 抄错误 ,或通假字 ,而给后人 留下 争论 的 空 间 。清 ·尤 怡 在 《金 匮 要 略 心 典 》 注 日 : “脾 者 四运 之 轴也 ,脾 以 其 所 瘀 之 热 ,转 输 流 布 ,而 四肢面 目尽黄矣”, “谷化不速 ,则谷气郁而生热。” 而其余清代 以前 医家较少将此条 注为瘀 血者 ,亦无 将瘀血作为黄疸病 因论 者。近代 医家将 “瘀 ”解释 为瘀血也 主要是受 到西医 的影 响,’从所谓 活血化瘀 改善微循环促进胆 红素代 谢立论 。近年来虽然证 明 活血化瘀法在治疗 黄疸方面有一 定 的疗效 ,但 个人 临床经验 活血化瘀 法也存 在很 多不 良反应 ,如伤血 败 胃等 ,非治疗 黄疸 常规方法 和正途 。目前 此种断 章取义 ,曲解经义以求与西医通者甚多。 第 2条 :趺 阳脉 紧而 数 ,数 则 为 热 ,热 则 消 谷 , 紧则为寒,食 即为 满。尽脉 浮为伤 肾,趺阳脉 紧为 伤脾 ,风寒相搏 ,食谷即眩 ,谷气不消 ,胃中苦浊 , 浊气 下 流 ,小 便 不 通 ,阴 被 其 寒 ,热 流 膀 胱 ,身 体 尽 黄 。名 日谷 疸 。 从 《金 匮要 略 》 中谷 疸 的 论 述 可 以看 出 ,其 临 床表现和病 因病 机非常类似慢性病毒性 肝炎的急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34 ·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8年第 26卷第 2期 V0J.26,No.2.2008 发病 过程 。从 此 段 经 文 可 以 看 出 ,涉 及 到 病 因 有 三 条 ,即伤 肾,伤脾 和风寒。临床所见 ,慢性病 毒性 肝炎 在稳 定 期往 往 无 明 显 症 状 ,但 如 仔 细 观 察 ,多 有不同程度的乏力 、便溏 、腹胀 、不耐劳累等情况 , 属于脾虚和肾虚 ,并偏 于阳虚。而风寒外感往 往是 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 的诱 因。临床当中 ,紧、数 脉 确实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常见脉象 ,只不过 紧脉 多被 识为弦脉 ,故 临床病 历 中,弦脉 居十之八九 ,今 人 多不善辨脉 ,更不善解脉 。如识为弦脉并解为肝郁 , 再加数脉 ,则成肝郁、肝 火实证 。如识为紧脉 ,结 合经文 “紧则 为寒 ,食 即 为满 ”,则 为脾 虚寒 证 。 数 则为热 ,但热 为 标 ,寒 为 本 ,热 是 由于 风 寒 相 搏 加 以谷气 不 消故郁 而 化 热,亦 即 《金 匮要 略 》前 文 “瘀热”的由来 。“阴被其寒 ,热流膀胱”,便是解 释 此 种病机 。综 观此 段 条 文 ,可 见 谷 疸 的病 机 是 在 脾 肾两虚的基础上感受风寒 外邪 ,再加饮食所伤 ,导 致的本寒标热证、本虚标实证。 第 3条 :额上黑 ,微汗 出,手足 中热。薄暮 即 发 。膀胱 急 。小 便 自利 ,名 日 女 劳 疸 ;腹 如 水 状 。 不 治。 额上黑 ,当为肾虚之征 ,是典型的肾阳虚表现 。 临床 所 见 ,患 者 出现 额 上 黑 ,往 往 已至 肝 硬 化 晚期 或肝癌阶段 ,此时急当温肾。仲景特标名女劳疸者 , 有强调肾虚之义。慢性肝炎如不节房事或长期服 用 寒凉攻伐伤’肾之药 ,容易 出现此 种情况。 “腹如水 状 ,不治”,是已出现大量腹水 ,属肝硬化或肝癌 晚 期表现。薄暮 即发说 明 阳虚而非阴虚 ,因为午后 阳 气衰 ,至暮阳气 衰极 ,子时 以后 阳气来 复,病又缓 解。微汗出并非 热证 ,卫 出下焦 ,肾阳虚 则卫外不 固,故 有此 种表现 。手足 中热 ,乃 虚 阳外越 之征 , 如解 为 阴虚 则 不 但 文 义 不通 ,且 与 临 床 不 符 。慢 性 肝病患者多有手足心热 ,且大小鱼际绯红 ,即西 医 所谓 “肝掌”。其病机 为脾 肾阳虚,不 能输送阴精 于 四末 ,其阳虚程度较 四肢冷凉者更 重。临证如用滋 阴、清热治疗 则病情加重 ,而手足热症状不 减。往 往发展到 “腹如水状 ,不治 ”的程度。余 临床见误 治者甚多 ,若能早予温补脾肾尚能转危为安。 第 5条 :阳 明 病 ,脉 迟 ,食 难 用 饱 。饱 则 发 烦 头 眩 ,小 便 必 难 ,此 欲 作 谷 疸 。 虽 下 之 腹 满 如 故 。 所 以然者 ,脉迟 故 也 。 第 7条 :酒 疸 下 之 ,久 久 为 黑 疸 。 目青 面 黑 。 心中如啖蒜状 ,大便正 黑,皮肤爪 之不仁 。其脉浮 弱 ,虽黑微 黄 。故 知之 。 从这两条可 以看 出,仲景谆谆 以攻下为戒。《金 匮要略心典》注 日:“脉迟 胃弱 ,则谷化不速 ,则谷 气郁而 生 热,而非 胃有 实 热,故虽 下 之 而腹 满 不 去”。可见此 “阳明病”乃 因为 “谷化不速 ,则谷气 郁而生热”造成 胃家 实的标证 ,所 以名 为 阳明病。 仲景告诫 戒 下 ,是 因 为 本在 脉 迟 , 即脾 虚 寒 。今 人 往往一见黄疸便欲 苦寒攻下 ,是仅见标 实而不见本 虚,故很多阳黄证经误治变为阴黄 ,甚至迁延 日久 , 变为鼓胀 等坏病 。治疗黄疸喜用寒凉攻下是 当今 临 床 一大误 区 ,可 想 而 知 ,在 仲 景 时 代 此 种 误 治 亦 屡 见不鲜 。至 于 以湿 热 为 主 的酒 疸 ,亦 不 可屡 用寒 凉 攻下 ,如久 久下 之 则 变 为 黑 疸 。黑 疸 较 额 上 黑 的 女 劳疸 更 为 深 重 。久 下 还 会 出 现 大 便 正 黑 (即指 消化 道 出血症状 )和心中如啖蒜状 (消化道溃疡症状 )。 第 8条 :师 日 :病 黄 疸 ,发 热 烦 渴 。胸 满 口燥 者 ,以病 发 时火 劫 其 汗 , 两 热 所 得 ,然 黄 家 所 得 。 从湿 得 之 。一 身 尽 发 热 而 黄 ,肚 热 。热 在 里 。当 下 之 。 仲景先说 两 热 相 得 ,但 话 锋 一 转 ,指 出 ,黄 疸 的根本病 因为 “从 湿得 之”。可见 ,湿 为本 而热为 标 。湿邪与热邪在导致黄疸中的作用是有 主有次 的。 而湿 为 阴邪 ,脾 肾 阳虚 是 形 成 或 招 致 湿 邪 的 内在 基 础 ,故仲景治疗 黄疸 的思想始终重视 阳气。只有在 确属热邪标证 占据主要矛盾的时候 ,才能使用下法 , 而不能泛泛使用茵陈蒿汤之类的攻下剂。下文提 出 “诸病黄家 ,但利其小便 ”的重要治疗思想 ,也是和 上文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的病机认识相对应的。 第 1O条 :黄 疸之 病 ,当 以十 八 日为 期 。治 之十 日以上 瘥 ,反剧 为难治 。 古 今疾病谱 有 所 不 同 ,古 代 由于 缺 乏 对 病 毒 性 肝炎传染途径及发病规律 的正确认识 ,更没有对病 原 学 的认 识及分 类 ,缺 少 预 防知 识 更没 有 疫 苗接 种 , 应该 以急性黄疸型病毒性 肝炎发病率较高。而古代 人均寿命较短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更容易较早地 死于其它疾病 ,因此古代黄疸病应 以急性病毒性肝 炎 占较大 比例 ,而慢性病毒性肝炎 的黄疸所 占比例 较小 。前者治疗较容易 ,采用茵 陈蒿 汤等方治疗效 果较好 ,而后者绝非一般 清热利湿能取速效。仲景 提出 “以十八 日为期 ”很可能是对 急性 和慢性肝炎 的经验 陛分类。慢性病毒性 肝炎或肝硬化 、肝癌 出 现的黄疸确实很难在 “十 日以上瘥”。后人如尤怡等 随文演 绎 ,用 “士 寄 王 于 四 时 ”解 释 ,晦 涩 难 懂 , 且不能指导临床实 践。从此条我们应该认识到古今 疾病谱 的不 同,不能一见黄疸便用茵陈蒿汤等苦寒 攻下之方。根据笔者经验 ,慢性肝病 中出现黄疸绝 大多数属 于阴黄 ,苦寒攻下非但无效而且容易加重 病情 。 第 13条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 。此为女劳 得 之 。膀 胱 急 ,少腹 满 ,身 尽 黄 ,额 上 黑 。足 下热 。 因作 黑疸 ,其腹胀 如水 状 ,大便必 黑 。时溏 。此女 劳 之病 ,非水 病也 。腹满 者 难治 ,硝 石矾 石散 主之 。 第 21条 :男子 黄 ,小 便 自利 ,当 与虚 劳 小 建 中 汤 。 上条 先说 “因作 黑疸 ”又 云 “此 女 劳之 病 ”,由 此可 见 ,黑疸 为 女 劳 疸 的进 一 步 发 展 ,二 者 从 望 诊 则一为 “目青面黑 ”,一 为 “额 上黑 ”。临床 所见 , 肝硬化或肝癌如果病情进展或屡用寒凉攻伐则会 出 现从 “额上黑”发展到 “目青面黑”,并且 “虽黑微 黄”,是一个病情进展 的过程 ,也是一个 阳虚寒盛逐 渐加重的过程。仲景指出 “此女 劳之病 ,非水病也 ” 是强调。肾阳虚作为内因和主要病 因的方面 ,水湿仅 为外因或病理衍生物。"cg为使用 硝石矾石散和小建 中汤这类 温 热 药 治疗 说 明 了原 因。 之 所 以着 重 指 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26卷第2期 Vo1.26,No.2,2008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35 · 《素问·上古天真论》考义一则 盛钦业 宋子云 乳山市中医院内科 (山东 乳山 2645oo) 摘要:指出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之 “时”为 “识”之假借,与 “知”同义,意为知 道、懂得,属于古文 “耦语中异字同义例”用法;“逆于生乐”之意当为违背养生的快乐。参考部分古籍与辞书,对 部分注家的注解进行分析。 关键词:素问 持满 不时御神 生乐 训诂 中图分类号 :R2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649(2O08)02—0035—02 在王庆其 主编 的新世 纪高校教 材 《内经选 读》 中,有一段选录 自 《素问 ·上古天真论 》。对 于其 中 “不知持满 ,不 时 御神 ,务 快其 心 ,逆 于生 乐 ”一 节 ,教材中注释为: “时 ,善也”, “乐 ,愿也 ”。笔 者对此注释不 敢苟 同,谨 提出 自己看法 如下 ,以供 大家参考 。 “持满”一语 ,教 材未作解 释。此语 为古籍 中 常用 词 ,此 处 可 释为 “保 持精 气盈 满 而不 妄 泄”。 《淮南子 ·汜论训》有 “周公可谓能持满矣 ”,《管子 · 形势》篇 日:“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孔子家 语》、《韩诗外传》及 《苟子 ·宥坐》均有 “敢 问持满 有道乎”语 , 《孝经》 日: “制节谨度 ,满而不溢 ”, 诸书皆为修 身处世行道 而立 言 ,借 录于此 ,亦甚贴 切。古籍 中 “持满”亦 作 “持盈 ”,因 “满 ”、 “盈 ” 二字可互训 。 《国语 ·越语》有 “夫 国家之事 ,有持 盈⋯ ·持盈者与天”,《淮南子 ·原道训》有 “持盈而 “男子黄”不 过仍 是强 调房 劳伤 肾导致 的 肾 阳虚病 机 。 2 讨 论 《金匮要略 ·黄 疸篇》历代 注家 多有 随 文演 绎 , 不切合临床之 处 ,对后世治疗黄疸造成 了很 大 的误 导。目前 临床治 疗黄疸 存在滥 用苦寒 攻 伐 的现 象 , 是有悖经 旨的,造成 了肝硬化 和肝 癌 的高 发生 率。 仲景将谷疸、酒疸、女劳疸 、黑疸统一于黄疸 名下 , 主要是根据具体病因和病势演变而形成的几种 情况 , 相当于现在 的所 谓辨证 分型 。但黄疸 的病位 在 脾 , 湿邪是主要病 因 ,而脾 肾阳虚是 内因,这是 黄疽病 的根本病机 。酒疸 、谷疸 偏于标 热证 为 主,当以标 热证为主要 矛盾时 ,可 以使 用茵陈蒿汤 、栀 子大黄 汤 等攻下 治 疗 ,但 不 能 屡 用 苦 寒 攻 下 ,否 则 容 易 演 变为黑疽。女 劳疸 、黑疸 是 以脾 肾 阳虚 ,特别 是 肾 阳虚为主要矛盾 的虚寒证 型 ,临床 由误 治造成 的较 多 ,应该采用硝 石矾石散 、小建 中汤等温 通、温补 治疗 。脾湿是黄疸病 的总体 病机 ,所 以临床 治疗黄 疸应以健脾利湿 、温补脾 肾为主要治则 ,而应 以苦 寒 通下 为变 法 。 后世朱丹溪认为黄疸统属湿热 ,日:“疸不必分 不倾”,《越绝书 ·吴 内传》 日:“天贵持盈 ,持盈者 , 言不失阴阳 日月 星辰之纲纪也 ”, 《天下至道谈》言 “七孙 (损)”、 “八 益”、 “十修 ”,其 中有 “七 日寺 赢”、“八 日侍赢”等 (据李今庸先生考证 ,“寺赢 ”、 “侍赢 ”均 与 “持盈 ”同义 ),诸 句 中 “持盈”均为 “保持盈满”之意。 注 “时”为 “善也 ”,系采用胡澍 《索 问校义 》 之说 。胡 氏据 《诗 ·小雅》篇 “尔肴 既时”毛 氏注 , 以解此处 “时”为 “善”,于义未安。 《诗经》 中屡 言 “尔酒 既清 ,尔肴 既馨 ”、 “尔酒 既 旨,尔肴既 嘉”、“尔肴既阜”、“尔肴既时”等等 ,郑 《笺》注 : “旨、嘉 ,皆美也 ”, “阜 ,犹 多也”,毛 《传》注 : “时 ,善也”。按 “善”字 , 《说文》谓 : “吉也 ”, 《广韵》释 为 “良也 ,佳也 ”,据此 “善 ”亦有 “美 好”意 。故 《诗经》 中 “旨、嘉 、馨 、时”诸 词用 以形容食物之丰美 可 口时 ,实为形 容词 ,均 为 “甘 五种 ,同是湿热 ,如蛊 曲相似”。这种观点 ,将湿 热 作为黄疸唯一病 因,背离 了张仲景湿为本 ,热为标 的病机认识 ,导致将清利湿 热作为治疗黄疸 的根 本 治法 ,对 目前 临床 仍有严重 的误 导 ,导致大量 的误 诊 、误治。张景岳驳斥 了朱丹溪 的 “黄疽统属湿 热 说”,指出湿热仅为阳黄的病因 ,并且指出 “治此者 本无难也”。《医门法律 ·黄疽 门》对黄疸病之误治特 别提出警示 :“黄疸病 ,得之 内伤者 ,误用攻法,是 谓虚虚 ,医之罪也 ;阴疸病 ,误从 阳治 ,袭用苦寒 , 倒行逆施 ,以至极重不返者 ,医杀之也”。 结合临床 ,温 习 《金 匮 要略 ·黄疸篇 》部分 条 文 ,不但对正确理解黄疸 的病 因病机及 治则治法 有 非常重大的意义 ,而且对 纠正历史 上及 目前 临床 中 存在 的误 区有很大的指导 意义 ,对 指导慢性肝病的 治疗同样有着明显 的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1] 张启明,郑问承.肝胆湿热致黄疸质疑 [J].辽宁中医杂 志,2OO4,31(9):736 [2] 张启明.中医肝与现代西医学组织器官的相关性研究 [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7):530 (收稿日期 2007—10—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金匮要略·黄疸篇》对治疗慢性肝病的指导意义浅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