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2009-08-26 18页 doc 40KB 1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1235

暂无简介

举报
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VirusMeningitis) 本病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又称无菌性脑膜炎或浆液性脑膜炎。本病见于世界各地。其发病率每年为11~27/10万。临床表现类同,主要侵袭脑膜而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中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多。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多无并发症。病毒侵犯脑膜同时若亦侵犯脑实质则形成脑膜脑炎。根据病情情况可呈大小不同的流行,亦可散在发病。一般认为本病属中医学温病、痉证范畴,乃由温热外袭,化热人营,蒙闭心窍,引动肝风所致。其传变规律多按卫...
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VirusMeningitis) 本病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又称无菌性脑膜炎或浆液性脑膜炎。本病见于世界各地。其发病率每年为11~27/10万。临床现类同,主要侵袭脑膜而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中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多。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多无并发症。病毒侵犯脑膜同时若亦侵犯脑实质则形成脑膜脑炎。根据病情情况可呈大小不同的流行,亦可散在发病。一般认为本病属中医学温病、痉证范畴,乃由温热外袭,化热人营,蒙闭心窍,引动肝风所致。其传变规律多按卫、气、营、血发展,临证时当据具体证候灵活辨治。 西医治疗本病一般疗效较好,多数在l~2周内能治愈,不留后遗症。极少数反复发作可致迁延难愈。中医治疗亦疗效较佳,且不易复发。 【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本病2/3以上病例可确认为某种病毒引起,多为细小核糖核酸病毒,如ECHO病毒4、6和9型,柯萨奇A、B组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病毒,少见的有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另外,单纯疱疹病毒I型、Ⅱ型、腺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除引起脑实质炎症外,也可仅累及脑膜。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发病高峰主要在夏秋和早秋。腮腺炎病毒脑膜炎一般多见于冬、春季节,与腮腺炎同时流行。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则以晚秋和冬季较常见,而单纯疱疹病毒脑膜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或由单纯疱疹病毒的直接接触感染,或为潜在感染后的重复反应引起。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由于素体正气不足而感受温疫之邪,温热疫邪侵袭肺卫,外邪入里,进入气分。其发展变化不外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但温热疫邪传变更为迅速。温疫之为病,从口鼻而入,传变入里,扰及神明;或上扰于肺,上犯脑窍,蒙蔽脑神,导致脑窍闭塞,经络营卫闭阻,气血逆乱,出现神昏、谵语、厥逆、闭证等。《重订广温热论》记载:“温热伏邪,内陷神昏,蒙蔽厥脱等危症,……虽由于心包络及胃肝脾肾任冲督等之结邪,而无不关于脑与脑系。盖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之脏,心之神明,所得于脑而虚灵不昧,开智识而省人事,具众理而应万机。但为邪热所蒸……血毒所致,则心灵有时而昏,甚至昏狂、昏癫、昏蒙、昏闭、昏痉、昏厥,而会不省人事矣。”均说明温热疫毒致病。同时温热易化火生痰,闭窍动风,出现身热嗜睡,或项强,或瘛疚;温热之邪夹湿邪为病,湿困肌表则身重肢倦;邪气阻滞脾胃则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痰闭心包则表情淡漠、朦胧嗜睡。 【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一、西医疾病鉴别 1.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 本病无明显全身毒血症状,周围血象和脑脊液中糖不降低,蛋白质不明显升高,可供鉴别。 2.肿瘤性脑膜炎 脑脊液中蛋白显著升高,糖降低,病程迁延,伴发颅内压增高,有原发病灶等,可资鉴别。 3.钩端螺旋体病脑膜炎 急性起病,寒战,弛张型发热、全身酸痛,肌痛(腓肠肌为主),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钩端螺旋体血清凝溶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两次测定之间增高1倍以上等,可作鉴别。 4.单核细胞增多症 发热,喉痛,全身淋巴结肿大,可有黄疸,周围血象中单核细胞为主,无脑脊液改变等,可作鉴别。 二、中医病证鉴别 痉证与中风鉴别: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为主症的病证,并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而中风可兼有筋脉拘急的抽搐症状,但同时可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清醒后多有后遗症,可以鉴别之。 【病毒性脑膜炎的理化检查】 1.血液检查 (1)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亦有减少或中度增多。如出现大量非典型单核细胞,且嗜异反应性时,提示EB病毒感染。 (2)血清学检查: ①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较差。 ②免疫荧光抗体检查:较敏感,可做出早期诊断,但特异性不强。 ③抗体中和试验:特异性强,且敏感,但因中和抗体出现较晚,故对早期诊断无帮助。 ④腮腺炎病毒感染时,血清淀粉酶增高。 2.脑脊液检查 (1)常规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色清,白细胞数增加,(10~1 OOO)×10的6次方/L不等,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几小时后主要为淋巴细胞。 (2)生化检查:蛋白质正常或稍高,糖及氯化物一般为正常。但在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和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患者,糖含量可减少。 (3)可见单克隆IgG正常或轻度增高。腮腺炎病毒脑膜炎病例的脑脊液中测出单克隆IgG腮腺炎特异抗体,并可持续存在1年。 (4)乳酸脱氢酶(LDH)正常或轻度增高。 (5)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CRP)基本正常。 3.病毒学检查 从血清、脑脊液以及粪便、尿液和咽拭子中分离出病毒,常可做出特异性的病毒学诊断,用PCR技术、凝胶电泳对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原学诊断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为散在发病,亦可呈地区性流行。无论何种病毒引起的脑膜炎,其临床表现大致相同。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90%以上患者的年龄在50岁以下。通常急性起病,有剧烈头痛、发热、颈项强直,并有全身不适、咽痛、恶心、呕吐、畏光、眩晕、嗜睡、精神委靡、项背部疼痛、感觉异常、肌痛、腹痛及寒战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咽峡炎、视力模糊等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随病人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某些肠道病毒感染可出现皮疹,大多与发热同时出现,持续4~10天。柯萨奇A5、9、16病毒和ECH04、6、9、16、30病毒感染,皮肤典型损害为斑丘疹,皮疹可局限于面部、躯干或涉及四肢,包括手掌和足底部。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可有流行性肌痛(胸壁痛)和心肌炎。临床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较少见,偶尔发现斜视、复视、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腱反射不对称和病理反射阳性。 【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 一、诊断标准 1.病初有发热及各种原发病(如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以及腮腺炎、疱疹、麻疹、水痘等)症状。 2.急性或亚急性发病,有明显头痛、呕吐、发热以及脑膜刺激征。 3.多无明显的脑实质局灶损害体征。 4.脑脊液在绝大数患者呈无色透明,细胞计数自数十至数百,少数可逾千。除早期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外,余均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在少数患者可轻度增高,糖及氯化物多正常,免疫球蛋白多有异常。 5.可有原发病的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所见。有的体液及排泄物可分离出病毒。 (参照: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740~741) 二、常见证及其辨证要点 各种原因的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很相似,不易鉴别。其起病急骤,按卫气营血传变,分证如下: · 邪犯卫气 为病之早期,症见发热恶寒,剧烈头痛,颈项强直,食欲不振,口渴咽痛,恶心呕吐,眩晕怕光,精神委靡,项背疼痛,腹痛腹泻,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浮数。辨证要点:发热恶寒,头痛项强,口渴咽痛,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浮数。 · 热陷营血 高热不退,剧烈头痛,颈项强直,咽痛口渴,肌肉酸痛,眩晕怕光,食欲减退,腹痛或腹泻,表情淡漠,嗜睡。可有皮疹,舌质红绛,脉细数。辨证要点:高热不退,剧烈头痛,表情淡漠,嗜睡,可有皮疹,舌质红绛,脉细数。 · 热盛动风 身壮热,头胀痛,心烦躁动,手足躁扰,甚至瘛疭,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辨证要点:身壮热,头胀痛,手足躁扰,甚至瘛疭,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 · 热夹湿邪 发热不退,口渴不多饮,身重脘痞,呕恶纳差,心中烦闷,腹痛腹泻,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辨证要点:发热,身重脘痞,呕恶纳差,舌质红,苔黄而腻,脉象滑数。 【病毒性脑膜炎的辨病论治】 (一)专病专方 1.疏风清热解毒方(李兰舫,韦恩沛,叶莉.疏风清热解毒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炎3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3<3>:133) 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石膏30g,板蓝根15g,紫花地丁15g,薄荷9g,炒牛蒡子9g,白僵蚕6g,蚤休12g,夏枯草12g,生大黄5g o每日1剂,分3~4次服。 2.清开灵注射液(孙秋来.清开灵治疗腮腺炎并发脑膜炎20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1994.(16):19) 孙秋来以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腮腺炎并发脑膜炎20例,年龄7~14岁。20例全部治愈。治法为清开灵14~20ml/d,稀释于5%G.$200ml中静脉滴注,连用1周,4~6天临床治愈。 (二)单味中药 板蓝根:陈大毅用板蓝根注射液肌内注射并口服汤药治疗135例流行性腮腺炎伴有脑膜炎,平均治愈日为9天。板蓝根中的嘌呤、嘧啶及吲哚类成分可能有干扰病毒DNA合成作用。(陈大毅.流行性腮腺炎135例中西医疗效观察.新中医,1986<3>:21) 【病毒性脑膜炎的分证论治】 1.邪犯卫气 (1)治法:泄热清气,解毒散风。 (2)方剂:银翘散(《温病条辨》)合白虎汤(《伤寒论》)加减。 (3)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2g,牛蒡子10g,荆芥10g,桔梗12g,板蓝根30g,菊花10g,蔓荆子10g,生石膏30g,粳米10g,竹茹10g,葛根30g。 (4)备选方: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适用于暑湿犯病,身热恶风,肢体酸重,头昏重胀痛,渴不多饮,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藿香6g,金银花9g,鲜扁豆花9g,厚朴6g,连翘9g。 (5)加减:腹痛腹泻,苔黄腻,加藿香10g、佩兰10g、山药12g;精神委靡加黄连6g、淡竹叶10g、九节菖蒲10g;高热加用紫雪丹。 (6)临证事宜:银翘散为辛凉平剂,白虎汤主治阳明热盛,二方配合,相得益彰,但若系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则不可误投本方。 2.热陷营血 (1)治法:清营凉血,熄风开窍。 (2)方剂:清瘟败毒饮(《疫病论》)加减。 (3)组成:生石膏30g,生地黄30g,犀角粉lg(分冲),黄连6g,炒栀子12g,桔梗10g,黄芩12g,知母12g,玄参12g,麦冬12g,竹叶卷心10g,葛根30g,竹茹10g,九节菖蒲12g。 (4)备选方:神犀丹(《温病经纬》)。适于高热昏谵,斑疹色紫,口咽糜烂,目赤烦躁,舌紫绛者。水牛角、石菖蒲、黄芩、生地黄、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香豉、玄参、天花粉、紫草。 (5)加减:高热不退,嗜睡加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腹痛加延胡索10g;腹泻加白术10g。 (6)临证事宜:本方主治热毒充斥,气血两燔之证。重在大清阳明气分疫热,仍需重用石膏。若热盛者,清热药入口即吐,则可少佐辛温之姜汁,或采用凉药热服的方法。 3.热盛动风 (1)治法:清热凉肝,熄风止痉。 (2)方剂: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 (3)组成:羚羊角粉2g(分冲),桑叶lOg,川贝母12g,生地黄20g,钩藤30g,菊花10g,茯神木12g,生白芍12g,生甘草6g,竹茹15g。 (4)备选方:钩藤饮:适用于热极动风而兼有阴伤者。钩藤9g,羚羊角O.3g(磨粉冲服),全蝎O.9g(去毒),人参3g,天麻6g,炙甘草1.5g。 (5)加减:壮热汗多,渴欲冷饮者,加生石膏30g、知母12g;邪闭心包而神昏谵语者,加紫雪丹;腑实便秘者,加生大黄10g、芒硝10g;营血热盛而舌绛发斑者,加水牛角粉10g,生地30g,丹皮10g。 (6)临证事宜:本方主治热极动风而兼有气虚者,若兼有阴伤者,则应配以养阴增液之品。 4.热夹湿邪 (1)治法:清气泄热,辅以化湿。 (2)方剂:白虎加苍术汤(《伤寒论》)加减。 (3)组成:生石膏30g,知母30g,粳米10g,生甘草6g,苍术12 g。 (4)备选方:白虎加桂枝汤(《伤寒论》)。适于热盛气粗,口渴苔白,脉弦数者。知母9g,甘草3g,石膏30g,粳米6g,桂枝6g。 (5)加减:热郁化火,津伤不甚者,加黄连6g、黄芩10g;抽搐时作者,加全蝎、钩藤;偏瘫者,加丝瓜络、忍冬藤。 (6)临证事宜:本方清热与燥湿并用,主治湿温并存之证。 【病毒性脑膜炎的西医治疗】 (一)抗病毒治疗 1.阿昔洛韦(无环鸟苷) 每次5m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每8小时一次,连用7~10天。该药50%可透过血脑屏障,在体内转化为三磷酸化合物,干扰病毒DNA聚合酶的作用,抑制病毒DNA复制。 2.阿糖腺苷 每日5~20mgkg缓慢静脉滴注(12小时以上),连用10~14日。本品磷酸化后及其代谢产物6一氧嘌呤阿糖苷能够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3.阿糖胞苷 每日1~4mg/kg,分1~2次静脉注射,连用10日。 4.利巴韦林(病毒唑) 每日10~15mg/kg,分2次使用,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二)免疫疗法 1.聚肌胞(PIC) 每次2~4mg,肌内注射,隔日一次。本品为一种合成的双链RNA,具有诱导干扰素的能力和广谱抗病毒作用,还可特异地与病毒聚合酶结合,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2.干扰素 每次50~5 00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3~5日。 3.核糖核酸酶 0~1岁,每次3mg;2~3岁,每次5~8mg;4~6岁,每次10~14mg;7~10岁,每次15~18mg;ll~15岁,每次20mg;15岁以上每次30mg,每4~6小时肌内注射一次,连用14日。 (三)对症治疗 对发热者可予解热镇痛药或物理降温;对有明显高颅压者可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对惊厥者予抗惊厥处理;对合并脑炎出现呼吸衰竭者,可予洛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等呼吸兴奋剂,必要时予呼吸机。 【病毒性脑膜炎的其他疗法】 (一)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采取上下取穴法,用泻法。取穴:大椎、风府、太阳、大杼、曲池、合谷、中冲、太冲。神志淡漠,加人中、内关;呕吐者,加内关、中脘、足三里、内庭;躁动或瘛疭者,加阳陵泉、侠溪、百会。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每日针2次,15日为一疗程。 2.耳针疗法取穴: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肝、心、神门、肺、胃、脾、脑。每次选4~6个穴。用针刺强刺激,日针1次,留针20分钟。 (二)饮食疗法 1.白虎人参粥(《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知母10g,石膏30g,甘草10g,人参15g,粳米50g。先将人参单煎取液,上述三味药加冷水300ral煎成200ml汁液,另外将粳米洗后加冷水500ral,在旺火上煮开后改为微火,直到成粥时,把药液并入,再煮片刻即可。每服150~200ml,每日3次,可连服3~5天。 2.荷叶药汁八宝饭(《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薏苡仁50g,莲米15g,粳米250g,鲜荷叶3张,扁豆30g,白豆蔻10g,杏仁20go先将粳米淘净放入开水锅里煮七成熟,捞入盆内,拌入白糖。把以上药物摆在荷叶上,再将粳米饭放在药上,用荷叶包好,笼蒸熟,取出扣人盘中,再撒上胡萝卜丝和小葱等青红丝,分次服食。 3.四仁锅巴(《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杏仁10g,薏苡仁15g,砂仁10g,白蔻仁6g,粳米锅巴250g,滑石20g,通草6g o上药煎汤150ml,滚沸浇在粳米锅巴上,温服。 【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 病毒性脑膜炎由温热疫邪所致,同时热邪易伤阴,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为主。一般初起邪在卫分者,宜解表清热;热邪入里,气营两燔者,治宜气营两清;热陷营血,引动肝风者,治以清热解毒,化痰开窍,熄风止痉;夹有湿邪者,治宜清气化湿。 西医主要为对症及支持治疗,发热用退热镇痛药,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者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抗病毒药物,疗效尚难肯定。颅内压增高显著时,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激素应用可加强脱水作用。 【病毒性脑膜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病毒性脑膜炎的共同表现为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出现高颅压,若合并脑实质损害,亦可出现昏迷、惊厥及其他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临床上发热、惊厥、高颅压的处理非常重要,西药相应的对症处理如解热镇痛药的使用,物理降温,针对性的抗惊厥药如地西泮、水合氯醛以及脱水降颅压药甘露醇等,给药途径方便,起效快捷,可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配合中药辨证遣方或辨证使用中成药,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关于病因治疗,西医目前抗病毒药疗效尚不确切,而中药以清热解毒药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贯众、虎杖、黄芩、马勃等为代表的单昧药体外、体内及临床复方都证实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临床上可以此类药遣方,结合辨证处方,可取得较好效果。有报道清开灵治疗腮腺炎病毒脑膜炎疗效较佳。另外穿琥宁、醒脑静注射液亦可试用。本病恢复阶段及后遗症的治疗更是中医药的优势,针灸、推拿、中药治疗脑部感染性疾患后遗症如偏瘫、耳聋、皮质盲、痴呆等证见诸大量临床报道。 【病毒性脑膜炎的名医验方】 1.王士相 三仁汤加减(杏仁6g,白蔻仁6,海风藤9g,连翘9g,忍冬藤12g,薏苡仁15g,佩兰6g,苍术6g,独活3g,僵蚕6g,六一散12g)。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用于寒湿浸淫筋脉者。(周慎,肖平.实用神经精神科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2) 2.周绍华 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金银花15g,连翘12g,牛蒡子10g,荆芥10g,桔梗12g,板蓝根30g,菊花10g,蔓荆子10g,生石膏30g,粳米10g,竹茹10g,葛根3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卫气同病者(出处同上)。 3.丛法滋 抗病毒汤(大青叶30g,板蓝根15g,金银花30g,连翘15g,射干10g,贯众10g,虎杖15g,桑寄生30g,牛蒡子10g,芥穗10g,青竹茹10g,紫苏叶lOg,生石膏30g,薄荷6g,干芦根15g,甘草6g)。高热加羚羊角粉1g(分冲)、紫雪散3g(分冲);腹泻加滑石15g、车前子10g;呕吐加藿香10g、法半夏1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丛法滋.脑病的中医论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4.刘跃江 清解汤加味(薄荷20g,金银花20g,生石膏30g,生地黄30g,党参30g,蝉蜕15g,滑石15g,葛根15g,玄参15g,菖蒲15g,甘草10g)。抽搐加钩藤、桑枝、白僵蚕各15g;便秘加枳壳、大黄各lOg;项强神昏、烦躁不安,加黄连5g、葛根20g;头痛剧烈加白芷15g,茅根、茵陈各30g o刘氏用此方治疗病毒性脑膜炎15例,同时对照组15例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结果均获痊愈,中药组发热、头痛、呕吐、项强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刘跃江.清解汤加味治疗小儿病毒性脑膜炎临床观察.北京中医,1991<4>:16) 【病毒性脑膜炎的调摄护理】 1.调摄注意休息,劳则伤气,气虚则加重病情;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 2.护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重症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对高热者应作物理降温;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卧床不起者,应注意及时吸痰、排痰、翻身,防止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 【病毒性脑膜炎的现代研究】 本病属中医学温病范畴,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石膏、知母、连翘、苦参、紫花地丁、板蓝根等。现代研究证明,绝大多数清热解毒药能杀菌、抑菌,部分药物还有抗病毒、解毒、减毒、抗炎、增强免疫力或调节体温、降压、利尿、强心,甚至抗DIC、抗肿瘤等作用。对药物板蓝根的研究较多,有人认为,板蓝根中的嘌呤、嘧啶及吲哚类成分很可能干扰病毒DNA合成,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实验表明,板蓝根多糖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重、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脾指数、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的降低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能增加正常小鼠外周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明显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此外,板蓝根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表明板蓝根多糖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另外,据研究,板蓝根还有抗内毒素、解热、抗炎作用。(许沛虎.中医脑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210~211)
/
本文档为【病毒性脑膜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