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包天仁教授关于中考英语总复习教学策略的报告

包天仁教授关于中考英语总复习教学策略的报告

2009-09-05 17页 doc 64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51542

暂无简介

举报
包天仁教授关于中考英语总复习教学策略的报告包天仁教授关于中考英语总复习教学策略的报告 各位代表,早上好!     此次会议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召开全国性的中考英语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针对中考这个议题,通过研讨的方式提供一个平台来进行议论、讨论。这在全国是第一次,它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而且,在这个时间开这样一个会应该是个最好的时期了,因为全国各地的中考复习都已经开始或者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个复习教学怎么搞?另外,06年的全国中考英语试题怎么样,以及07年中考题怎么命,怎么改革?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所以这个会开得是非常及时的。     中考牵涉到的学生大概接近...
包天仁教授关于中考英语总复习教学策略的报告
包天仁教授关于中考总复习教学策略的报告 各位代表,早上好!     此次会议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召开全国性的中考英语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针对中考这个议题,通过研讨的方式提供一个平台来进行议论、讨论。这在全国是第一次,它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而且,在这个时间开这样一个会应该是个最好的时期了,因为全国各地的中考复习都已经开始或者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个复习教学怎么搞?另外,06年的全国中考英语试题怎么样,以及07年中考题怎么命,怎么改革?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所以这个会开得是非常及时的。     中考牵涉到的学生大概接近2000万人,因为全国基础教育规模是堪称世界之最,小学一亿多人,一亿一千万左右。初中六千多万,不到七千万。高中是四千三百余万。大学是二千五百多万。所以初中如果是六千余万的话,初三的话那就是三分之一了。这个数字说明这是我们国家最大的一个考试,它是一个我们国家青少年,我们的下一代经受的第一次全国性的这种考试。我们可以叫它初级考试,或者是叫做起跑线。所以中考它在一个人一生当中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国家有1300多年正规考试的历史,从隋朝开始。而且我们国家现在是人口大国,教育大国,同时也是考试大国,不仅仅是外语考试,还有各种考试,但是外语考试对这方面的影响感觉更大。考试以及试题、应试以及命题,和考试有关的问题一直都是非常敏感的话题。但是我们现在,在北京召开这样一个全国性的会议来研讨这个话题意义深远。刚才教育部的乔玉全处长也做了报告,有人可能问乔处长是高中处的,怎么参加我们中考的会呢?他是教育部分管外语教学的领导,原来在课程处,最近刚转到高中处。因为基础教育司分管了从高中以下的所有包括学龄前的校内校外的教育,所以他是我们的直接领导,在此方面也比较有发言权。     我们素质教育课改进行了很久,有很多困惑,也有很多的困难。不少人说课改改得好和坏可能跟考试的改革不配套有关系,说考试好象有点没跟上,改的东西考试不一定考,考试的东西和课改脱节,和教学也脱钩了。其实考试是有考试的规律的,考试要尊重科学,它不是单纯的与课改和教学脱节或者对立的问题,它也有着自己的规律。但是无论如何这个考试是我们教学学习,包括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它不仅是一个课改的结束,还是教学的最终结果的评价,虽然它只是一个过程,甚至是教学的开始,但是很多教学都与考试评价有关系。因为考试的类型不一样,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目的,决定了它的类型不一样。而我们现在的考试确实问题很多,尤其是外语考试。因为外语考试很容易受到国外的考试的影响,或者国外语言测试理念的影响,所以它很容易照抄照搬国外的现成的东西。     中考英语考试大概有20年的历史,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中考的,它的历史比高考短一点。高考实际上是70年代末,全面实行全国统考的。中考稍微晚一点,但是在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系统。实际上这20年来中考的整个情况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稳定的,只是说它改革的力度不是很大。我们可以说二十年之痒。二十年的历史中,中考发挥了其作用,没有中考是肯定不行的,现在有谁说取消中考?没有!高考还有人提出要取消,但是我们中考就是取消不了。但是不取消不等于不改革,从目前全国的命题情况来看,前一段时间省级和市级争夺中考命题权的现象不少。实际上以市、地、州、盟级为单位命题的省份很多,每年大概有几百套题。此次会议上提供的材料里包含五十二套题,其实只是一部分,是一小部分。最近几年有集中的趋势,即向省级命题单位集中的趋势,而不是下放的趋势。可以说,中考命题下放的时候出现许多问题,如试题命制的水平、组织问题等等,以及学生的负担的问题等。但是,总的看全国真正懂得测试和会命制试题的人并不多,我还重复我原来一句话,我曾经在一次全国会议上讲,全国真正懂得英语考试的是比较少的,总共不过十个人。 这句话打击面比较大了一点,可能是悖论。我指真正懂得,或者是非常懂得考试。大家可能都懂得考试,我们在没当老师的时候就参加考试,从小学到大学,怎么能说你不懂考试呢?我说的是真正懂得考试,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的人不是很多的。实际上我们对考试的研究一直都没拿到桌面上来,一直都没浮出水面。关于考试的命题方面也好,还是应试也好,这方面的文章极少,研究成果也极少。现在还没有成形的关于中、高考复习教学的策略及教学,几乎没有。不谦虚地讲,只有英语“四位一体”中高考复习方法还初具系统,其他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浅的。而国际上的考试呢?语言的考试,其实不仅仅是语言考试。就考试的历史来看,从50年代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代考试了。而我们国家的考试,也包括中考、高考,现在还属于第一代的那种形式,还基本属于一种分离式的考试,因为大量地使用选择题,就是分离考查知识点和语言点,这种考试考查的是single, minute elements of language discrete points ,这种tests的典型formats就是multiple choice,这是一个第一代考试典型的一种试题结构。所以说我们亟需召开这样一个研讨会来进行研究,而在这方面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研究力度最大,投资也最大。     97年在中心刚刚成立的时候教育部给我们的任务,重点要研究教法和考试与评价。因为当时李岚清副总理提出来,中国人学外语为什么学得这么慢啊?费时费力啊?所以要解决方法问题。所以部里边就提出来中心重点研究教法和考试评价的问题。时至今日,中心成立十年了,我们一直没有间断过对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据我所知,真正关于中考的全国性的这种研讨,在教研员范围内,一般是省教研员范围内,实际上是在九十年代初才开始的,我记得卧佛寺会议那是在94或95年,其实也才十年多一点吧。也就是说,这方面的真正的像此次研讨会全国范围内的中考研讨太少了,但是中心这块做得比较多。中心已经开了四届全国中高考会,全国规模,最大的有几千人。但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变了,就是不要太多的人,因为研讨,主要要研讨大家的成果、共识。而且是中高考分开了,每年秋天开高考会,春天开中考研讨会,这样比较具体一点,针对性比较强一些。中心将召开时间也放在这个最佳时期,这样在复习之前、命题之前有个这样的会议效果会好一些。所以关于考试方面的问题还要进一步加大研究的力度,就是解决我们考试的系统的问题,而不是一两个问题。考试是社会的工具,实际上它是社会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教育行为,是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我最近一直在研究,大概十年左右吧,一直在搜集关于考试,包括高考,包括四六级考试,包括中考的各种信息。就以高考为例,真正谈论高考的改革实质问题,现在没有任何人想到,谈的都是什么呢,都是3+X,3+2。谈的大都是制度层面,谈论什么取不取消考试。谈的是到底下放考试还是集中考试。谈这些东西都是隔靴搔痒,还没有接触到考试改革的本身。所以我前年提出来我们中国的语言考试,特别是中、高考,现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四个大问题。     一个是考试的类型问题。根据不同的考试目的,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不同的参考人,考试的内容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考试的类型就不一样。考试的类型不一样,题型和内容就不一样,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比如说现在我们中考到底是什么考试。中考,有的又叫学业水平考试,这就有个考试题型上的混淆,到底是proficiency,还是achievement? 它应是学业成绩考试,考查的是学生在一个阶段是否达到规定的水平,而且这个考试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选拔高中学生,因为不是所有的高中或者重点高中每个学生都能读,都能去,都能全部划片就读,像刚才乔处长讲的那样,这是不可能的。这是理想化,对不对?现在所谓优质高中,优质教学资源,它就是有选择的,有分数档的。所以中考英语试题是起很大的选拔作用的。     还有一个作用是什么呢?是对初中教学和高中教学所产生的反拨作用,或称回拨。因为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他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习惯及所学内容,对高中教学是有直接影响的。所以既然有这样两个作用,它就不是一个完全的水平选拔,它就是水平选拔和成绩测试,就是proficiency和achievement。考试的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题型,或者说试题的结构。由于考试的类型不同,试题结构和题型就不同。现在的问题是无论中考高考还是四六级,都是照抄他人的、国外的那种以出国留学为目的,到国外居住、生活、求学的那种语言考试的题型,像雅思、托福这类考试。我们还没有,或者说很少研发、创新我们自己的中考英语或者高考英语的试题结构和技巧。中考大多数是照高考抄,没有多少创新。我们实际上还是几十年一贯制,换汤不换药,来照抄这些东西,来克隆这些东西,来复制那些本已经陈旧过时的东西。无论中考、高考还是四六级都属于英语外语的考试,其教学类型和别的教学不同,我们不是母语教学,也非二语教学。本身没有语言环境的语言教学怎么能够考查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应用的这种能力?怎么能够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或者完成任务的能力?这就有些强人所难,有点不切合实际了。     另外,题型还往往决定内容,或者内容也可以决定用什么题型和题型的多少,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中考英语试题中使用大量的选择题,四选一和三选一形式,而且奇怪的是选择题都出现在我们的英语考试中,而且就出现在中、高考的英语考试试题中,别的科考试还很少用选择题,越来越少,而英语科还是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大家可以看到会议材料中的2006年部分地区英语中考试题集锦中的52套题,可以发现选择题选来选去, 数量很大。这种考试怎么能体现信度和效度?但是就在这些很原则和关键的问题上,很少有学者、专家能质疑这个问题,很少谈到这个问题,认为这都是对的,都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这是外国人在用的东西。     第三个就是考试试题本身的效度问题,即validity。我曾经在去年全国高考会议上第一次质疑高考英语试题的效度问题。我怀疑高考英语试题效度不高,即选拔出来的上大学的人并不是语言非常好的人。前几年中、高考题低分的很多,这几年的分数开始有所提高,不像以前大部分七八十分,现在都一百多分了。如果大家都是这个分数的话,跟零分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或者说十和九是一样的,差不多。但如果深入探究的话,会发现因为选择题占百分之七十,甚至更多,这里边水分太大。怎么能够挤干考试中的水分,减少这个水分?因为选择题过多,题型过于集中。我去年在全国高考会上讲话提出来的大概能有20多种这种选择题的弊病,现在再细看它几乎是没有优点,一点都没有,阅卷需要花钱,还需使用机器。所以说它并不好,既费劲又费钱,几乎是没有任何好处。我们有些同志要看的就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既然有这么多的缺点我们为什么还用?为什么国外不这么用而我们中国还这样流行?为什么我们中国的考试机构总用这种题型,为什么?到底是什么目的?这样的考试会毁了我们的外语教学,它最终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平时的题海战术,从而使得应试教育解决不了,素质教育永远得不到落实。现在有些地方课改仅仅是限于口号。考试改革的顽症总解决不了。考试具有反拨作用,或是回拨作用,即feedback,十分重要。考试的问题就是应试的方法。一味地应试、应试,包括总复习教学,平常的各种期中、期末考试,包括小考。这个应试的方法我们都熟悉,我们都有孩子,我们都教过书,在实行题海战术中,叫学生做来做去,抓不住重点,猜来猜去,选来选去,考来考去,用考试来对付考试,把所有教学的课堂都变成考试、考场,目前为止我们还是进行这种费时、低效的复习教学。所以我今天的报告的题目叫做《中考英语总复习教学策略》。     为什么我没有说方法?因为策略比方法更好。方法是什么?是做事的手段。比如说打仗,我们要用枪炮去冲锋陷阵,比如我们把外语教学当成战争,方法是进行一场战斗或一场战役,但是策略是赢得战役的方法,它是非常理性的东西,所以这次我谈的是策略。所以从今天开始到会议结束我们每天都开几个这样的大会和研讨会,大家可以慢慢谈。因为这个会实际上两天的时间我们觉得很短,晚上我们还有活动,所以信息量非常大,很多的反思,很多的议论,我们全国这么大规模两千多万人参加的考试,多达几百套的试题,就算一套试题有三个命题者,也有将近三百人在命题,所以说这次全国中考的研讨会的意义是深远的。所以中心办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话说回来,为什么把会议放在北京来召开,而北京这两天又恰逢“两会”?正因如此,北京市区的宾馆很难安排,所以在北京郊区——燕郊,召开了此次会议。我今天要重点谈中考英语复习的策略,复习教学的策略。为什么叫复习教学呢?因为复习阶段是整个初中教学的一部分。而复习是老师在主导着,在操作着,所以它是一种教学,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虽然我现在的稿子是在半年前就写出接近一半了,但是另一半一直没有写,急着忙着发稿现在出来十多页。像这样的文章到目前为止可能也是第一篇系统地讲中考复习。当然也可能是我的个人之见,仅供大家参考。     说到中考复习,首先我们要有个基本的认识,就是中考它有多长的复习时间够教师用,学生用?我们研究结果发现现在只有100个课时左右。这在南北方不太一样,北方时间少一些,为什么?因为北方考试早,北方六月中旬差不多就考试,而南方是在六月末七月初进行中考。这样的话,南方复习时间长一些,北方时间少一些。但是一般的中学都是从每年的春季也就是三月份,有的可能更早,从寒假开始就进行复习。复习的方式可能不一样,有的是抢课,有的是边讲初三教材边复习中考的内容,但是总的来看,都是属于题海战术。而且基本上都是以中考的模拟题来作为考试的形式。全国基本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因为我们考察过很多地方。时间大概有90天到100天的时间。我们每个老师所利用的时间也就在100个课时左右,平均一天一节课。作为外语一个大学科一节课也就一个多小时,早晚还有星期天还好一点,时间可利用。但总的课时绝对不会超过150个课时,平均也就100个课时。这期间报志愿、节日放假,都会花去时间。比如说,市、县或省里搞的模拟考试,或者月考、联考、摸底考试,因为教研部门不考试没水平,行政部门不考试不放心,或者说不考试他们就没有利益,因为他们出题、批卷子都收费。这样组织考试,学校是必考的,而这些都是干扰,去掉这些干扰的话实际利用的就100多天。这100多个课时怎么能够有效、高效、科学地使用?这是我们每位老师,每位教研员面临的问题。中考和高考虽然是性质差不多的考试,但是高考的复习时间要比中考多出整整一倍。高考差不多有一年的复习时间,高考一般是在考试的前一年的十月份就开始复习了,第二年的六月份开始考试,实际上到高二的时候教学上就基本上没什么新内容了。因为现在新课改把语法,还有好多内容都加到初中来了,包括虚拟语气都加到初中来了。高中要学的语言点、知识点这些东西不是很多,这一点在阅读的时候体会就深了。然而,高考的复习时间要比初中多出一倍。还有个特点,参加高考的学生,相比较于初中毕业生年纪稍大,一般都有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初中不一样,无论从老师来说,还是从学生来说,,一直都是盲目状态。 我曾亲眼目睹了初中教师的中考复习,简直可以说是手忙脚乱。拿不准重点,时间太少了。如果先抓课本,就无法做题;做了这个阶段题,听力又做不了;做了题了,语法怎么办?所以说很难处理。这是一件棘手的事啊!教师心里都没有底。所以说中考的研讨,复习教学怎么更加effective ,确实是一个很严重、很现实的问题。另外,考试的复习教学不仅仅和现在的教学有关,和现在的教材和师生有关,很重要的一方面还和考试本身有关,和题型、内容有关。所以我们为什么对考试的题型,包括以前题型和现在的考试信息,以及改革的措施等,如此重视呢?就是担心改革的步伐没有跟上,或者被误导了。高考应试怎么样都来得及。中考就来不及了,因为时间太短了。所以对考试试题的重视程度是非常大的。     最近几十年来,关于考试我刚才简要谈了一下它的历史,中考一步步走到今天,应该说现在还有些乱象,用我的话说就是中考乱象。其实中考并不是风平浪静的。它如何能够既体现毕业考试,又能体现初中升高中这种选拔的功能,怎么能在课改的情况下做好复习,试题本身也有很多问题,因为我们最终还是要面对试题内容的。最近几十年中考题还算比较稳定。试题结构及类型有些是约定俗成,它必须这样。毕竟还没有全国性考核,全国性的评价。虽然是我在99年就向教育部提出来的,要监管各地中考,划分为南北两片,所以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来做此评价。就是将试题收集起来,就试题本身提出意见及建议。教育部这几年,特别是对课改中考区,考试题的命制有一些意见,有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现在看来试题的命制还不是特别的规范,现在试题本身还有一些不好的倾向,或者误区,有些指导性意见也可能产生歧义和误导。我这里罗列出一些需要质疑或是需要重视的问题,或者说需要改革的东西:    第一,就是出题的时候,过分照搬照抄了国外其他的考试。我国的英语学绩测试和选拔考试,题型或者命题方法恐怕很难这样做,我们不应该这样做,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因为我们不可以两个一起拿,它们是不同水平的考试。我们的考试是很初级水平的考试,或者说国家的这些解决方案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的中考问题。换句话说,中国的中考和高考的英语试题有点受国外的外来入侵,而且入侵的幅度很大。我们在教育上的主权,考试上的主权到底维护了多少?在此,我想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对于考试的主权,因为我们copy了别人的理念,我们就等于失去了主权和决策权。就是说考试权我们可能会失去,所以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事情。国外的一些考试的论著我也看了不少,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第二,中考因为是初级考试,我们过分地模拟或过分地拷贝、模仿了高考的英语试题和竞赛的试题,高考试题它是高中考试,是英语高一级别的,是上大学用的,不能完全照搬,因为水平度也不一样。而竞赛的试题是激励性的,考完试就结束了,它不是选拔考试,它的淘汰功能少,题型和内容也不一样。有些题型有些内容,竞赛有,可是不见得中考、高考就有。因为它们是不同性质、不同的考试类型。所以说,有的时候我们往往照葫芦画瓢,高考有个题型,中考很快就跟上来了,就开始抄上了,只是难度不一。而我们很少独立思考。更何况高考、四六级考试,包括国外的考试也有很多的不足、弊病,甚至比中考还多,我们再去模仿,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落入迷宫了。所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第三点就是有的地区,特别是课改实验区,试题出得太简单,题量不够,区分度差,导致分数特毛。因为考生的实际水平不符合实际所得分数,即使达到一百三四十分,外语还是不会,升上高中后还得重新加工补初中的内容。这种情况现在各个省这是普遍存在的,不是个别的问题,包括发达的省、市也有。对此我们做过调研。另外,试题中的题量、信息量不是很么多。一般来说,信息量越大,小题越多,考查的面越广,信度、效度就越高。但是这个方面我们的问题还是比较大的,区分度、难易度不是太好。有一些主张令人疑惑,即课改,搞实验,不能让改革者吃亏。考试分低和考试信度效度没有关系。信度效度好的话,试题命得好的话,谁都不吃亏。怎么能故意提高分数呢?如果谁提出这种方法的话本身就是违背课改精神,违背素质教育精神的。如何证明课改是对的,是成功的,单纯地从命题上故意降低门槛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一种考试腐败。因为考试本身应是一个公平的评价;第四,有一些考试,甚至是全国性的考试,普遍出现模式化,有一些人、有一些专家故意要求出什么题,不应该出什么题。我个人认为,评审者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不能限制别人的发言权和决策权,这样是没有道理的。比如语音题,改错题,题和句型转换题。评审者理念不一样,可以提出来,但是如果语音题和语法题不出一点的话,就是所谓知识的技能要不出一点的话,教学上就不重视,学生记单词、练发音,就不能完全贯彻,因为他们不重视。高考会上大家也是提出这样的问题,只是5分,哪怕只有3分,让学生开始记单词了,开始重视音标,注重pronunciation了,也是一件好事。使用外语没有语言环境如何使用它?所以说像这样的理论看来很现代、很高,但却是不切合实际的。现在我不是说做法对不对的问题,而是实不实用的问题。就像斯大林评价中国的革命,后来他认识到他错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搞不了城市革命,都是农村包围城市,因为我们国家是农业国,是穷国。外语教学中初级中考怎么能尝试那么多模式化的东西?而且总是落实到所谓的化,即整齐划一,认为标准化就是选择题。其实标准化和选择题没关系。所以试题本身的问题比较大。再一个就是平时的教学过程,由于选择题过多,有的省市达80多分,导致学生不去写不去读,全都在选择题上划对号就可以了,全都搞选择题了,搞题海了。所以对教学的反馈作用非常差。确实有这个问题,教什么如果不考什么的话谁还去教呢?教和考还是有关系的,不是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有很大的关系。另外是过分强调教必须考试,过分强调语言的功能,使考试题上出现太多的口头的对话题,导致informal English过多。其实把口头的交流放在书面上来考这是九十年代我最早提出来的,在高考当中我最早提出来的。百分之十就比较好,最多不能超过百分之十五。如果超过这个限度,相当一部分的考试全都是对话题。因为大家都知道,对话题得在一定的语境下充当一个角色以后应该说什么,上下文这种非常差。很多的口头英语放到试卷上来考,严重影响了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很可笑。这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中考试题不敢给外国人看,我们中考试题命题者虽然是越来越多的国外背景,留学归来的教研员。但是几乎是没有外国人参与,因为这个试题是不太敢拿去给外国人看的。     再一个就是忽视创新,虽然我们命题指导思想是要创新,但是实际还是忽视了它。我们过分或不恰当地强调运用语言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实际上后边把前边否定了,我们一边要重视知识,一边要重视技能,两者加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能力。实际上我们中国人学英语是不可能培养出交际能力的,所以你怎么能考查出交际能力呢?我们说考查这个能力就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就包括语言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现在所教所学都离不开这些东西。我们教的内容就是要考的,但是考的时候发现,出的题一定是平常教学教材的升华,肯定不是原本抄过来的。但是这个时候考查什么?考查的是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也不能避开考查它的用法。知识的本身也不能完全不考查,因为我们中学是基础教育,所以叫初中,初中才学习1000多个单词,基本的初级的语法,基本的语音语调,是我们初中作为中学的一个必经阶段的必备的骨干核心的内容,如果中考不考,方向对吗?中考改革力度是很大的,但是是不是误导了教学?能力从何而来,任何知识应用都是在扎扎实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之上,包括知识的积累、牢固掌握的基础上。这里有个误导,即过分地强调交际,不重视双基。新的教育法规定我们中学的教材也好,评价也好,要注重双基,要精讲精练。我们的考试不能违法。这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个别专家学者普遍提倡或者表面上作个幌子然后就否定双基,表面上要求重视语音,但又不让教音标。我们需要重视语法,语法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让教语法或者只要求归纳,不要直接教,这有什么道理呢?既然重视语法,为什么非要淡化它?什么方法教都可以啊,如果非要搞迂回,那就是一种狡辩,是伪科学。     再一个就是大量下放命题权。我对此持质疑态度。中考命题权的大量下放或高考命题权的大量自主,下放到各个省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没有那么多的专业人员命题,包括对语言本身的把握,包括考试技术,都达不到专业的要求,这样的话就保证不了试题的质量,也保证不了下面不会出现作弊现象。考试是个权利,这个权利不是谁都应该有的。我不是特别同意搞个下放,就是更接近群众这种提法。考试不是接近群众的,考试不是谁都有所有权的。我们人人都有考试,小孩上学就考试,一直考到老,年年都考,不考不知道学得怎么样,学得好与坏。考试可以社会化,但并不等于要下放。历史上所有的下放都没有成功的,知青那个时候不就下放吗?文化大革命那个时候也下放下乡,不都也没有成功吗?大家都出题,照葫芦画瓢,既然是全国命题,还想照葫芦画瓢,这也没改革的力度。改革了十分五分的,不痛不痒的,本质上并没有改。这对教学有什么好处?!所以我还是不太支持的。特别是我们很难保证语言的试题内容本身不出问题,如果语言问题太多了去编那个试题怎么行啊?另外就是下放之后命题人多,各地出现了照抄照搬课本、练习册,自己出的磁带,一些小报小刊搞的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最后误导了教师和学生,实际上是出现了很多犯罪现象,这个东西不是很规范的,甚至是犯罪现象。还有就是增加学生负担,几乎所有的命题单位,结果只是直接或者变相地把考试变成他们的利益,而且直接告知考哪些知识点,考哪段,从哪里出题。如果考试要这么考的话就一点必要都没有了。这叫考什么能力啊?所以说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中考英语命题的滥象值得我们重视,否则会造成英语基础教育不规范。所以我们亟需规范,需要科学,需要进行这样的研讨,需要改革,需要创新。但是我们都离不开基本的框架,就是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和义务教育法。这是关于试题和考试的问题。也许你会问那你能不能提提建议?我已经透漏出一些情况了,有关试题的命制方法和策略,以及试题的分析和评价,这些我们都在做。会议还有专家、学者、教研员,他们的想法,他们再谈。     现在再谈一谈中考将来的发展,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命题的要求,改革的趋势。刚才我说过了中考其实是水平选拔和成绩测试两种语言类型,因此就要注重这两个方面,就是说要有一些核心的东西,就是要考查学生应知必会的东西。第一点,改革的发展方向,还是这句话,就是注重双基,能力第一是不会错,注重双基也是永远都不会错。但是要注意双基是什么,核心骨干的知识是什么。这里包括了语音知识,语法的功能,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还有文化。前者叫做陈述性的知识,后者可以叫做程序性的知识;前者可以叫做用法或者知识,后者可以叫做应用或者技能,有的地方可能叫做能力,但是叫做能力有可能引起歧义。实际上是一个硬币两个方面,谁也离不开谁,当然在语言学习当中是有先后顺序的。根据国际上学习外语的惯例,我们的教学应是输入性的教学,不管是母语教学还是外语教学,都应是输入性教学。课堂上主要是输入和加工性教学。无论课堂学习还是课外学习都是要进行加工的,我们更多的是学中用。知识的积累是有顺序的,这是一个规律性的问题。在设计试题的时候如果过分强调这些所谓的应用实际的和学生接近却往往忽视了对双基的考查,抽空了基础教育的骨髓,实际上是违法的,是不可行的。随着如今课改的深入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双基的重要性,所有忽视双基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需要我们反思在中考命题中如何能够将知识和技能或者是能力、素养,就是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提出的四个层次。这四位是有顺序的,是相互作用的,只重视或强调一点是不对的。现在的问题是双基被长期地忽视,现在大力提倡考试不要单纯考知识,如果语法一点都不考的话,也可以在语境当中体现。但是也可以单独出一些语法的题目,托福、雅思也出,这些考试都出呢,中考为什么就非得避免,初级考试双基都达不到就考能力是不现实的。一千个单词能有什么能力?英语共有一百万词汇,所以双基要想办法设计起来。要设计些语音语法题或者重视这方面的东西,就是语言点。有人说教学不要教语言点,可是如果不教语言点是违背实际的,不教语言点教什么呀。其实考试当中的语言点多,有一定的上下文,考量也就多了,考试的信度、效度就高了。在考试中要重视读写的能力的考查,实际上听力能力也要用书面形式来考查,口语交流也要通过笔头来考,虽然大家提出来要考口试,有的地方已经开始考了,但实际上是很少的,信度是很差的。因为中国是泱泱大国,大的教学环境,老师这种状况,学生这种状况,时间这种状况,外语学科的地位是这样的,就不可能要求每个人中考还要口试,离实际太远了,教育部四六级考试是针对大学的,搞口试都极其艰难,那需要花费多少个亿呀,何况中考?要实行口试需要多少天?让全国2000万学生口试,那不出乱子了吗?不是影响社会和谐了吗?局面一定是很难控制,信度和效度也难以保证。最近我们研究国外的语言教学,发现英国的英语课程标准之内的读写教学框架,已经搞出汉语译文,大家可以看看国外的语言教学是什么样的。还有欧洲的语言教学框架我们也在研究。欧盟一开始就提出读写能力,认为听说能力是包含在读写能力里面的,听说能力会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而读写能力又是我们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所以语言教学主要还是读写能力。但是有人还总想在考查这方面淡化,还淡化不了。所以就总弄一些四不像的东西。另外读写的东西就要考虑到量的问题,因为有读的量,有读的速度,没有上下文,比方说写作,才要求四五十个词的作文,写什么呀?怎么说也得有一定的量,这样才能写出东西来。所以现在有些省、市已经开始重视这方面了,写作开始增加到两篇,有一篇还是开放性的,这是个好现象。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改革的方向,试题的结构还是要注意现在选择题还是太多了。我觉得理想的比例应该是六比四,就是说客观题占四,主观题占六,这个试题比例对试卷的信度、效度有很大的保证。中考是各省、各市命题,而不是全国命题,全国统一批卷容易。中考的目的不是批卷,客观题可能只有唯一答案。为什么只要唯一答案呢?选择题唯一答案经常是似是而非,硬编出来的三个或两个错误干扰项,对学生的干扰太大了。这是什么呀?是一个怪圈,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在试题上对我们下的圈套,是一种阴谋,使我们永远也学不会语言。中国的专家学者能不能为我们的主权,为我们的民族利益想一想。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想一想,教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英语。所以我们今天要严厉评价这些试题,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中考是几十年都不变的,现在中考题大部分都是选来选去的选择题。特别是平时考试也用这种题型,导致了学生平均分只有三四十分。设想在期末考试中平均分只有几十分,学生平时都学什么了?正是因为平时全都是做这种选择题型的练习和作业,几乎90%以上都是选择题,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不少选拔考试都这样做,这样是选拔不出来的,真正语言好的学生对平时教学的反拨作用也不好。因为这已经是太旧的东西,五十年代时采用这样第一代的考试题型,那个时候用的东西,到现在需要改革,如果不改那就太可笑了。现在有些报刊,特别是一些小报,总是愿意过多的采用这种题型。如果考试都是选择题,像高考和中考,老师平常练习都是和高考一样的选择题题型,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只需划勾,导致语言学不会。所以这种题型必须要改,不改不行。要从试题结构上改。我始终觉得有些可笑的是为什么在最终评价的时候充斥了所有试卷的选择题还说我们的试题挺好的,这是可笑的。再一个就是试卷题量小的问题。题量小是很坑人的。好的考不出水平,差的使不上劲。题型不要太少了,要多一些。还有就是卷面,现在卷面设计得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现代,有的时候加一个图表对试题还是有好处的。因为国外报刊、图书好多都不像以前了,全都带图了。这方面我们的竞赛题出得比较好,因为竞赛题可能是中高考的一个试验田。但是有的中考题画的图和题根本就没有关系,这就说明命题技术低。竞赛试题一次要出几十种,每一种试题都有几十个图表,图表还是要多加一点。另外,听力的20分或者可以再高一点30分,或者20%,这是个底线,不能够取消,也不能太多。但关键的问题是听力试题要改革,听力怎么能够与理解和听写联系起来,怎么能够和写作联系起来。这方面的题型还是要探讨。还有就是考查学生的智力水平。我们从事外语教学,很多人都提倡培养天赋,要研究怎么样能发挥一个学生作为人来说比动物聪明的那种智力问题。我们学习语言可以通过大脑,通过认知,通过思维,通过记忆,所以考试要考你的是素养,要考你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说考试要考查智商和情商。这也是考试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其他学科的试题也要改,包括中考试题。国外开发考查推理能力,是通过语言文字和图表进行推理的能力,是语言学习智力有训练思维和推理的课程和考试,这也是中考改革的一个亮点。还可以出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样思考空间就宽广了。再一个就是跨语言文化交流的能力。人文方面,科普方面,跨学科方面的东西还要考虑。还有就是要注意内容不要太旧了,改革和创新的步伐还可以快些。这是我对中考英语试题命制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中考英语总复习教学怎么办?这里我提出十要、十不要。写得不是很系统,我只具体写出第一个要和不要,后九个我只写出个纲来。中考教学的现状是什么?还是搞题海战术。频繁的模拟考试,试题中选择题居多,老师、教研员都这么做。一模二模三模,还有什么周考、月考、联考、统考都这么做。复习教学是正常课堂教学的继续。知识和内容的形式可能是不一样的,平时的教学我主张多用演绎式,就是先提出原则,给出规则。然后再举例子然后再实践。这是平时教学,因为这样速度比较快。但是复习教学就反过来了,我主张多用归纳,或主张通过上课而不是通过做题来进行复习。有如我刚才所说,中考英语总复习只有100个课时,老师让学生做20套试题,再讲20套,时间就所剩无几。而且做一次题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打击。无论好学生还是坏学生,无论第一名还是倒数第一名,对他们皆是打击。所以考试就是种评价,不能频繁地考试和进行评价。用这种题海来做检验,是不明智的行为。中考复习确实需要理念的更改。课程安排上那短短的100个课时,要考虑到学生不只有英语这一个学科,中考要考六七门课,而外语的分数也不见得比别的科高多少,很多学生已经因为教学或教材的问题两极分化了,已经不愿意学,不愿意复习外语了。所以中考复习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到底该怎么改革是个问题。我的思想还是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思想。     第一个就是抓总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抓课堂教学的质量,向短短的课堂教学要成绩、要效率。要抓中间带两头,不要抓两头,既重点抓学习好的尖子生和学习差的学生。中国的传统是抓两头带中间,抓两头中间就不管了,但是中间是大多数,抓中间就是新课改的素质教育精神。中间群体是指平时考试得60-89分的学生,中等生不仅仅包括这些学生,我说的抓中间,还包括中上等生和中下等生。如果中等生是七八十分的话,中上等生就是85分左右、相对好一些的学生。还有第三种---中下等生,即六十分、五十分左右的学生。要把中间绝大多数提高上来就是要在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中,包括思想工作上,都要注重中等生这个群体。我下军棋的时候有个诀窍,屡试不爽,就是保存中间力量,即营长、团长、旅长。其实外语教学也是这样。因为一个班如果有60人 ,中等生就占了40左右。尖子生和学困生大概各有十个左右。但是如果你重视对中等生的培养,这两部分尖子生和学困生会随时发生变化。因为尖子生唯恐自己被这部分中等生超越,越更加努力学习。而差生或中下等生看到大部分人都在进步,就会有别人能上我也跟着上的思想。所以全班全跟着上来了。抓了中间就带动了全体。一个班级无论是中考复习,还是日常教学,只要坚持抓中间的这个理念,就可以把全班的工作都抓起来。抓中间并不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备课也好,上课也好,课堂提问也好,阅卷也好,讲课也好,都要做到抓中间。如果上课只提问好学生回答问题是没有用的,如果只叫差生会浪费时间,所以主要就是靠抓中间的中等学生。我还记得我在中学教学时,上课同学们都不敢不做预习和复习,遇难的问题尖子生们就害怕,遇到简单的问题了差生也害怕,所以课堂气氛很好,中等生的潜力还是很大的。这是第一个我提的想法。     第二,要整班教学而不要分班教学。什么是分班教学?我们很多的学校,特别是农村的学校,就在中考前几个月或半年把学生分班,这种做法是完全违背义务教育精神的。因为这样一来给学生一个致命的打击,分到差班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伤害到了学习积极性。而好班的学生又助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不利于良好个性的发展。这是人权问题。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导主任、校长热衷于分班,连总复习都没有搞就分了班,这样的做法是对学生十分有害的。从我高中教学的经验来看,很多学生,中考可能只有二三十分,甚至零分,但是还可以考大学,还可以考上重点外语院校。如果因为分班使得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不能振奋精神努力学习考入大学,是很遗憾的事情。只有选择好的复习方法,比如英语“四位一体”中考复习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成绩提高。     第三,不要进行过早的综合和模拟的训练。有的学校很希望学生能一步到位。上一年中考什么题型,今年预测可能什么题型,平时就训练什么题型,在训练中使用大量的四选一、三选一的选择题型,一天一练以及模拟考试就用这些题型,并认为这些就是所谓的先进的题型。其实,选择题就是一种相对落后的题型,因为它不符合中考宗旨,不符合教学规律。开始就想一步到位,学生刚刚学完课程就让他们做大量的选择题。那个时候知识和技能还是很零碎,还没有梳理归纳,还没有上升到应用层次,还没有这种所谓的能力、技能,怎么就能够开始对他们进行综合性训练呢?由于这种误导和错误的理念,学生不但不能受益,而且还会产生厌学心理。那么这种测试能力的题型可不可以做?可以做,但要在中考之前的那段时间内做。因为做得越早,成绩越差,结果将学生的积极性都打击没了,学生们的基础就无法打好。最后出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不考查基础知识,对刚刚结束初一、初二的教学,或者初三前几个月教学的学生,马上进行综合的训练,即采用所谓的能力的题型,他怎么能够做得出来,这样容易造成更大面积的分化。对此,专家会讲,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观念。中考分析不能这样做,更不能做的这么早,不能让学生脱离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用不同的题型和不同的考试的内容。这种过早进入综合或者模拟的训练是不合理的,这种题海战术严重影响到受教育者。有人说这种题海不就为了得分吗,因为我们的领导就是这样指示的,所以考试分数不高不行的。要我们考生做大量的模拟题和高、中考成绩不是成正比的,它不是一回事,它没有逻辑上任何关系,反而会使学生们增加负担。学生机械地做了大量的模拟题,尤其是选择题,偏题怪题较多,到真正考试的时候往往被干扰,反而成绩比较差,而不会提高成绩。有的人说:包老师,你说的不对啊,有些报社说高考、中考,有些题我们命中了,有的就说命中多少百分比,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英语中只有26个字母,谁不会猜那26个字母呢。我们那些东西都考过,都练过。那又是一个神话。那种说法是没有多少道理的,而且我做过实验,凡是你原来练过、读过的文章,包括做过的题,特别是那些似是而非的选择题,如果再出现,你的出错率会比以前还要多。因为你觉得做过,就对它失去敏感性了,放松警惕了。另外,命题者在出题的时候也会做改动,会导致你掉以轻心。结果是丢分要比以前还要多。还不如是个陌生文章,考生们一开始就特别的alarm, 特别的serious,concentrate, 是吧。一共就100天的时间如果都丢在题海上是很可惜的。千万不要以为学生做题就是在学习,他们很可能根本不投入,只是应付了事。因为那些题大部分都是模拟性的选择题。学生往往不加思考的打勾,而教师还要批卷子、总结、讲解,是相当浪费时间的。     还有一个,要科学的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要阶段侧重。和我刚才说的差不多,在战略上把中考复习分成基础阶段、能力阶段,最起码分成两段。你也可以分成三段,最好是像我说的,分成四段。就是英语“四位一体”的复习教学方法。中考复习要先进行知识方面的题型归纳。因为你掌握这些知识,听、说、读、写就都容易掌握了,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你放在专项技能上,即听说读写译上,但是最终还是使用知识。然后再把一部分时间用于一些比较丢分的、拔高的题。然后是综合训练,最后是模拟训练,这个时候便水到渠成,很轻松了。有的说:包老师,我不敢尝试啊,学生学习成绩差,单词都不记,做题也不会,上课也不愿意听讲,总是那么几十分。全班都这样,没有几个好的。你说我怎么办?不做题怎么办?所以我就跟他讲,无论学生好坏,无论多大班,无论多大单位,都一样。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做。都是可以的。只是基础差一点的就时间长一点,基础好一点磨砺的部分你就做的少一点,都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成绩会非常好。但是你得坚持这个理念。不能违背你的教学规律,越基础差,越搞特殊就越好不了。再一个就是要重视应用这个双基基础上的运用,重视双基是重要的,是主要的,但是并不是这个中考复习的全部,双基为以后的运用或者说是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你完全局限在了双基基础之内,因为高考有上限下限。它有个宽度。这样的话你就出不了尖子,出不了高分,平均分也会低,所以你还要注意一些综合性的东西,拔尖的东西还要考虑,这样使好学生他吃得饱,中等学生还跳一下,讲究这些东西的难易度问题。另外在临近中考、高考之前要有培养,要有应试的训练,就是要培养他的速度,他的做题速度,培养他的一目十行,培养细节与篇章的分析能力。要注意培养他的文体,写作风格,这些问题,都要考虑,这样就上升到一个层次了,一个语言学的层次了。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提倡精讲精练,我坚持认为这个好的复习课,就是要使学生们全面的参与,老师可先留“软作业”,叫学生们做一些“任务”,做一些归纳、寻找、查证,然后上课来具体的归纳,叫学生们来回答、来争论、来讨论,而不是你自己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哪个答案或是谁对谁错。就是这样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课堂的利用率特别高,学生参与特别好。这样能抓住中等学生,把尖子生、学困生全能带起来。课堂特别活跃,这样教师就利用好了课外的时间,课堂的时间100小时就等于多加一倍了。所以说,要精讲精练,课堂上最好不要让学生做题,我们现在好多的所谓的优质课,上课总找一些题让学生们做,然后给出红旗来、对号或分数来,那是非常幼稚可笑的。课堂上不能只重视那些东西。课堂是师生间的一种交流,一种沟通或者是一种理解,understanding。即使在总复习时也可以在课堂上多使用英语。中考阶段要是达不到这种程度的话,就是效率极差。另外就是说在中考复习阶段的时候,上课不要搞花架子,用power point等,结果喧宾夺主,其实主要还是靠老师,靠老师的归纳能力,利用好这个时间。另外,课外时间一定要利用好,软作业就是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课就检查,学生不得不重视。此外要选好学习方法,我还是建议大家采用“四位一体”教学法,我的方法,免费给大家提供,而且还是全国性的科研项目。这种方法比炒剩饭的方法好得多,可以全省试验,全市试验,全校试验,都可以。我们可以给予指导。好的材料也很重要,最好是老师编自己的材料,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中考高考母题谈的鬼话。因为这些都不起作用,是骗人的。甘肃的电视台还在播一些这样的广告,为什么甘肃的电视台还播,别的电视台都不敢播,因为甘肃比较偏远。有几个所谓的专家,我不知道他们是真的还是假的,据说最近累死一个,说得天花乱坠,什么试题,什么真题,那些东西都是假题,都是骗人的,市场化越强的题,往往是越糟糕的东西。所以说一定要选好资料。有一些报刊社,整天讲什么海量阅读,什么原汁原味,我可以告诉大家永远没有真正的原汁原味,原汁原味你是看不懂的。初级水平就看原汁原味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改写的!所以这些都是骗人的!你这一科“海”量了,那别的科就“洋”量了……别的科是“宇宙”量了?学生不是机器人,他们也知道累。总复习的时间量是一定的,就那么多,英语科“海”量了,把别的科就毁掉了,或者别的科题海了,就把英语科毁掉了!所以说,这样的做法根本不科学。再一个是,有人提倡,要研究试卷,所有复习要从研究试卷入手,有的教研员也这么讲:要研究试卷!!试卷有什么研究的?要以不变应万变。掌握好了中考英语,怎么出题也就是一种形式罢了、一种题型罢了、一种考试试题结构罢了?!变来变去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做个如来佛,使命题人都变成孙悟空,让他怎们也跳不出我们的手掌心。要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我们掌握了双基,有了能力,谁出题怕什么呢?!有的人说:据最新消息,什么什么题不考,白复习半天,其实那就是一分二分的题,考不考有什么用啊?钻这样的牛角尖,总是在呼出题人怎么怎么的了,要不他就吸引不了别人的眼球,对不对?所以不要去研究出题人,要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学习策略来调整整个教学策略,采用好的复习教学策略。然后从语言这方面入手,从所学的内容方面入手,学生掌握了这些东西,不论谁出题,什么试卷都会得心应手。再说如果研究试卷,也都是过去的试卷,都是旧的废弃品。当然也可以研究,肯定有规律在其中,但是那些东西找出来它就是在那放着,还研究什么?如果到现在还不懂得中考试卷是什么样子,那你现在还是教研员或老师吗?这都是应该知道的。所以这些东西老师是要研究的,但是不要过多的,总是研究以前旧的东西。你主要是要研究现在的要领和将来以后怎么办,要有前瞻性,因为事物总是在发展的,总是在不断创新的。     最后,少做选择题,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选择题要尽量少做,在总复习前期少做,或者说不做,初一初二尽量少做,初三少做,因为这种题对学生的打击实在太大了,误导太多,而且凡是做这种选择题多的,老师是图省力,是老师偷懒。如果老师偷懒的话,学生怎么能出成果?选用选择题过多就等于在唬弄学生,让学生们似是而非,结果是他们又开始唬弄你了。所以这是一个因果关系,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我们不能图省力。最后一个建议就是千万别抢占别科时间。尽量节省学生时间,我教高中的时候,高考复习时间给别的科目让出了一个月时间,那时候高考复习时间很短,高中两年就高考,现在是三年。有差不多一年复习时间。当初时间那么紧,我还得给别科让出来一个月,叫学生们背别的科,做别的科题。外语得让。有的说别的我们可以让,之前我不抢,到最后这一个月我怎能不抢。千万不能让学生做过多的题,抢时间,早晚都上课,哪怕你是班主任!哪怕是班会也讲题,结果老师一上教室里,学生就不敢不看英语。因为你是英语老师,你是班主任啊,你的职业的关系。这样是不对的,不要总去教室,叫学生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这个时候你给别的科让时间了,别的科也给你让时间了。否则别的科老师都恨你,说英语老师成天抓学生,把我们都急死了,他教学教得也不好,还老抢时间,整天搞题海!这样一来和学生之间有障碍。外语这科,一份试卷就十五六页。而数学一道题就一堂课。几道题就够学生一天做的了。我们这个考试一大叠卷子有十几页,可学生半小时就画完了对号。这样光做试题最后就把整个复习毁了。所以,千万要注意不要多做题,而且不要越过阶段,阶段是打知识基础的阶段,不要过早的进行模拟或综合训练。如果过早进行模拟综合阶段,学生就会认为已经做了模拟题,就放松警惕了,往往是骄兵必败,或者导致他们不学了。不要以为别的科没进行模拟,英语科先模拟就是先进了,这样只能是把整个复习教学毁掉!这是英语科给别人让时间。再者可以采用软作业的方式,用上课交流活动的方式,出一个题,等于做十个题、五个题,至少等于别人两个题,这个时候再加上精讲精练,抢的是有效时间,这就叫策略。我在初中教学的时候早自习我也不去,课我让给别的科目,我另外还教着高中的一个班,效果一样非常显著。外语老师最大的“毛病”就是太敬业。外语老师这样就太累了。     还有一个大标题就是十大关系。毛主席也讲过十大关系,这里我也讲一讲中考复习的十大关系。一个就是政策和我们复习的关系。国家可能出一个命题的文件,划划哪段,各省该怎么考,可能有个指导意见,各个市该怎么考。下面可能还有个方案。但是政策还是比较宏观的。对于考试与教材,我们平时所说中考是不考教材的,实际上是不直接考教材的,但是不是考原本抄的那个教材,是要有变化的,要有重新加工的,但是课本是我们手里的蓝本,无论现在我们的课本怎么不好,是不能把它扔掉的。或者说依照课本是对的,因为课本大纲是宏观上的东西。就像今天乔处长讲他是教育部的领导他不可能讲那么细。我们是微观的,是专业的,学术的。所以教材就要把握,不能扔掉。词汇也好,语法也好,要有一个提前量。     第二个是知识能力与解题能力的关系。中学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口头交流能力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积极发言的学生,一做题就不行了。特别是女孩子,这是性别的差异。特别是外向的孩子容易在考试中吃亏。落到笔头上,他们的读写能力往往不是强项。内向的孩子在考试中能占点便宜,但是要鼓励他们多说。再一个就是重点知识与一般知识,我们现在不能说考什么,什么不会考。考试是整体,离不开个体,谁也离不开谁。但是个体可能就是考点,考点就是语言点。所以说一些重点的知识必须掌握。比如说常用的词汇,动词的变化,代词的不定代词,很容易考。疑问句的语言顺序,复合句主从的连接关系,连接词。再一个就
/
本文档为【包天仁教授关于中考英语总复习教学策略的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