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黑箱领导艺术

2009-09-09 7页 doc 36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99952

暂无简介

举报
论黑箱领导艺术论黑箱领导艺术 -------------------------------------------------------------------------------- 胡宗煊 颜世元   领导是人类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自觉地对一定集体或群体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和过程。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它是科学,因为它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客观的物质过程,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因而能够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说它是艺术,因为它所涉及的是怀有各种各样的激情和欲望的活生生的人,并且包含有大量不确定的、随机的...
论黑箱领导艺术
论黑箱领导艺术 -------------------------------------------------------------------------------- 胡宗煊 颜世元   领导是人类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自觉地对一定集体或群体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和过程。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它是科学,因为它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客观的物质过程,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因而能够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说它是艺术,因为它所涉及的是怀有各种各样的激情和欲望的活生生的人,并且包含有大量不确定的、随机的因素。这是一定时期的科学所不可能完全纳入理论,而只能靠人们的经验和直觉去把握和处理的东西。因此,它又具有艺术的特点。科学和艺术是同一领导活动和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领导艺术必须以科学为基础和前提,否则就会陷入主观主义、神秘主义甚至权术主义。事实上,人类科学水平的每一划时代的进步,都推进了领导艺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次系统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从而对领导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前提。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艺术是建立在传统科学基础之上的。现代科学,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的产生和发展,又为领导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黑箱理论是控制论的重要,它对于领导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我们认为,对传统领导艺术进行概括和,汲取和发挥黑箱理论的合理因素,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望形成一种新型的领导艺术,本文称之为黑箱领导艺术。这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领导艺术的理论宝库,改进和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水平,促进当前正在进行的改革和整个四化建设事业,一定会有所裨益。本文试就此作些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   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构成的客观过程。每一个领导者都是从被领导者发展而来的。即使是以领导为职业的人,领导岗位也会经常发生变化。因此,领导者有一个逐步确立的过程。相应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也有一个逐步确立的过程。在这种关系刚刚确立的时候,对于领导者来说,被领导者的内部状况和规律是一个未知领域,也就是说,领导者还不具备或不充分具备领导的能力,那怕领导者是来自他所熟悉的领域,也难免如此。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如何实施对被领导者的领导呢?这里就有一个领导艺术问题。在这方面,黑箱理论给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控制论是关于各种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认为,人与对象是一种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的:一是由客体到主体的认识和被认识关系,用“可观察变量”来表示;一是由主体到客体的改造和被改造关系,用“可控制变量”来表示。人们通过可观察变量和可控制变量来认识和改造对象。因此,有无可观察和可控制变量存在,是人与对象是否构成主体和客体关系的标志。这些变量愈多,说明主客体关系愈密切,人认识和改造对象的能力愈大。客观事物纷繁复杂,又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而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人们认识的一定阶段上,任何客体总有许多情况是人们所不能了解的,也总有许多变化是人们所不能控制的。也就是说,任何客体除了可观察和可控制变量之外,还有一大批主体尚不可观察和不可控制的变量。在这个意义上,任何客体都是“黑箱”,二者是相互等价的两个概念。(如图1所示)附图在这种情况下,主体还能对客体实行观察和控制吗?对此,控制论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它认为,观察和控制黑箱,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打开黑箱,即通过一定的手段深入客体内部,直接观察和控制其要素、结构、机制和规律。例如,为了了解手表的内部构造而把手表打开,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之为“白箱方法”。另一种方法是不打开黑箱,即在不直接干预客体内部要素、结构、机制和规律的情况下,通过对客体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研究,探求其内部的奥秘,从而实现对该客体的控制。例如,通过对发射出去和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比较,揭示宇宙中某一天体的体积、构成、运动速度等内部状况和规律,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之为“黑箱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分属于人们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一般说来,白箱方法适用于那些构造比较简单,被打开后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客体,或者已被人们充分把握了本质和规律的事物;而黑箱方法则适用于那些结构复杂,目前人们尚无法打开,或者打开后会遭到破坏的客体。同时,在人们认识的初级阶段,一般也只能采取黑箱方法。随着可观察和可控制变量的增加,人的认识逐步深入,由功能而结构,由外部而内部、黑箱最终被打开,于是,过渡到白箱方法。可见,白箱方法属于人们认识的较高级阶段。但是,准确地说,所谓打开黑箱,只是打开了黑箱的某一个层次。事物的层次是无限的。对主体来说,更深的层次仍然是未知的“黑箱”,还必须采取黑箱方法来观察和控制。由此可见,黑箱较之白箱,是一种更加普遍的客观存在,而黑箱方法较之白箱方法,则更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   上述黑箱理论的一般原理告诉我们:第一,人与对象间的主客体关系有一个建构过程,可观察和可控制变量是主客体关系建构的标志。人们只有通过可观察和可控制变量才能观察和控制客体,舍此别无其他途径;第二,在主客体关系建构之初,主体对客体的内部状况和规律尚不能观察和控制的情况下,主体只能采取黑箱方法来观察和控制客体;第三,在这里,黑箱方法具体表现为输入输出方法,即主体只对客体的输入和输出实行观察和控制,而对其内部则不予直接过问,通过对客体外部功能的考察,逐步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也是一种主客体关系,它也有一个建构过程。领导者要使自己真正成为整个领导活动的主体,决不能单凭上级的一纸“委任状”,而必须切切实实地掌握一定的关于客体的可观察和可控制变量。对于一个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领导者来说,他所唯一可能把握的可观察和可控制变量,就是对被领导者的输入和被领导者自身的输出。在这里,所谓输入,就是向被领导者发号施令,贯彻领导者的意图。这是领导者所拥有的法定权力,领导者可以自觉地加以运用。所谓输出,则是被领导者对输入作出的反应。有输入必有输出,或者说,输入达到一定阈值必有输出。因此,输入和输出,在任何情况下,是任何客体都具有的最低限度的可观察和可控制变量。这时的领导者,就应当紧紧地抓住被领导者的输入和输出来实施其领导职能。具体地说,就是首先给客体一个输入,使之产生一个输出,由输出端引回一个反馈通道,以获得输出信息;把输出与输入加以比较分析,提出关于被领导者内部状况的思想模型;依据该模型,再给被领导者一个输入,由此获得新的输出,把被领导者的实际输出与模型的理想输出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差距,再修正模型,调节输入。这样不断反复,就会使模型不断逼近被领导者的真实面貌,最后揭示其内部状况和规律,从而实现对它的控制。(如图2所示)附图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主客体关系建构之初,领导者之所以能采取抓输入输出的黑箱方法来实现对被领导者的观察和控制,首先是因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总是从外部到内部,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化的。其次是因为这种方法把握住了主客体关系建构之初客体所具备的最起码的可观察和可控制变量,这就为领导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客观的基础。最后还因为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反馈调节的功能,使客体的可观察和可控制变量不断积累,主体的观察和控制能力也不断被放大,从而为最终实现对被领导者的领导铺平了道路。     二   在主客体关系建构之初,客体的内部状况及其规律对领导者来说是“黑”的,领导者只能采取黑箱方法来实施其领导职能;而在主客体关系确定之后,领导者已经基本上把握了被领导者的内部状况和规律,可以采用白箱方法的时候,黑箱方法仍有用武之地。这是因为,客体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是没有止境的,主体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没有止境的。主体和客体总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这种意义上讲,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主客体关系,每时每刻都处在不断建构的过程中。在封建社会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和生活结构简单、变化迟缓。因此,那时的领导者可以包揽一切,做“父母官”。而现代社会则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之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极其庞大而又高度精细的动态系统。要素众多、结构复杂、变化迅猛是这个系统的特征。任何一个领导者,不论其知识多么渊博,兴趣如何广泛,阅历何等丰富,要想对被领导者的每一个要素、环节、过程都了如指掌,直接控制,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如何能动而有效地对被领导者实施领导职能呢?我们仍然可以从黑箱理论中得到启示。   黑箱理论认为,不论在主客体关系建构之前,还是建构之后,客体对于主体来说,在本质上都是一个黑箱。人们对客体的观察和控制,总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可观察和可控制变量之后,同时又面临着许多不可观察和不可控制的变量的情况下进行的。企图等到掌握了客体的一切变量后再来实行对客体的观察和控制,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黑箱理论告诉人们,人从来不把客体的所有变量都作为观察和控制的对象。人们观察和控制的,只是那些人类目前的能力尚不能完全驾驭,但要使客体按预定目标变化,又必须驾驭的因素。这些因素一般是对整个客体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和支配作用的。那些对整个客体的存在和发展无足轻重的因素则不必过问。这样做,虽然在局部环节、次要因素上,主体对客体的观察和控制是黑的,但却保证并加强了主体对客体变化的关键因素的观察和控制能力,因而更有利于实现对整个客体的观察和控制。现代科学的“容错技术”告诉我们,只要抓住了制约客体变化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合理的运转机构,即使在局部环节上出了问题,也能够在整体上实现预定目标。   领导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由已知而探求未知的创造性的活动。领导者要在已经基本上把握了被领导者的内部状况和规律,而对其具体细节又不尽了解的情况下,调节和控制被领导者的活动。领导者必须紧紧地抓住那些决定和制约整个客体变化的关键因素。这是黑箱理论的上述原理给我们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那么,领导活动中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对于不同层次和部门的领导活动来说,其关键因素是千差万别的。但从最一般的方法论意义上说,对被领导者的输入及其相应的输出,乃是一切领导活动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首先,输入和输出是构成领导活动的两大基本要素。从静态来看,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构成的对立统一体。而从动态来看,则是一个以输入为起点,输出为终点的变化过程。输入,即贯彻领导者的思想和意图,是整个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和进行的命脉。输出,即被领导者对输入作出的反应,是整个领导活动的结晶。输入和输出作为领导活动的两极,分别集中地体现着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及其素质水平。只有通过输入和输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才能显示其存在,发挥其功能。可见,输入和输出是构成领导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领导者必须牢牢地抓住的两个关键环节。其次,输入和输出是领导者观察和控制被领导者的最基本手段。此外,负反馈调节是保证客体实现预定目标的重要机制,没有负反馈调节就谈不上任何控制。领导活动中也少不了负反馈调节。而所谓负反馈调节,就是把输出端的信息反送回输入端,找出输出状态与预定目标的偏离程度,通过调整输入影响输出,以保证输出逼近预定目标。负反馈一步也离不开输入和输出,输入和输出是负反馈的基础。离开了输入和输出,就谈不上负反馈,也就谈不上控制。领导者应当紧紧抓住输入和输出这两个关键因素,实现对被领导者整体上的观察和控制。这种抓关键因素的方法也是黑箱理论对领导艺术的一种启示。   在上述抓关键因素的领导艺术中,领导者虽然可以撇开某些具体环节,仅仅通过对输入和输出的观察和控制来实现对被领导者整体上的观察和控制。但是,输入和输出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领导者要求被领导者达到的目标,又有对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途径、步骤等问题的各种规定。领导活动是过程与目标的对立统一。一般说来,过程是复杂而又变动不居的东西,而目标则是相对稳定的东西。目标对活动的过程具有决定和支配作用。因而目标是主体在活动中所能够把握而且也必须把握的东西。而对于那些既复杂多变又不起决定作用,主体所难以把握的具体过程,主体则只能而且也可以加以舍弃。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所观察和控制的输入和输出就由多维变成了一维,即只向被领导者下达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所应达到的目标,而对被领导者达到该目标的具体过程则不予过问。输入的是目标,输出的还是目标,因而是一维的。实行这种方法,领导者的主要职能,是科学地确定被领导者所应完成的任务和指标,并为之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保障。至于被领导者如何完成领导者下达的任务和指标,则应由被领导者实行自我控制,领导者不要直接干预。相反地,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活动的监督和评价,也应以其完成预定目标的情况为依据,而不应过多地计较其完成任务的过程,甚至抓住某些细微末节不放。“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说法,是对上述领导艺术的形象表述。现代西方管理科学把“目标管理”作为组织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一项基本手段,已经被无数实践证明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这种抓目标管理的领导艺术,也是黑箱理论给予我们的一条宝贵的方法论启示。       三   当领导者能够在总体上和部分上对被领导者实行观察和控制的时候,他还有必要采用黑箱领导艺术吗?换句话说,领导者可以把白箱作为黑箱来处理吗?黑箱理论认为把黑箱作为白箱处理是有害的,而把白箱作为黑箱处理却往往是有益的。   系统论认为,整个世界以及每一具体事物或过程都是一个系统。层次性是系统的一个普遍的基本的特征。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要素和结构,服从不同的运动规律,层次在系统的存在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层次分明,是一个系统稳定有序的重要标志。层次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层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各层次在功能上的耦合来实现,而与各层次内部的要素、结构等无关。调节者只有通过功能耦合来协调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才能既保证各个层次的功能的正常发挥,又使整个系统实现运行优化。反之,如果用功能之外的其他途径(如要素、结构等)对层次内部直接干涉就会人为地打乱层次本身固有的结构和规律,影响各层次功能的正常发挥,最终必导致对整个系统的破坏。系统层次性的这些思想对实行黑箱领导艺术很有启发意义。   领导活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领导活动,也是一个由许多层次构成的复杂系统。行政上的中央、省、地、县、乡,军队中的军、师、团、营、连、排,就是这种层次性的表现。因此,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又是一种层次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作为社会分工体系上的不同层次,各有其职责和功能。一般说来,领导者的职责主要是:第一,制定领导活动的战略决策和大政方针,确定被领导者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第二,协调处于同一水平层次上的诸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第三,为被领导者顺利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对被领导者的活动进行监督,作出评价。至于如何领会和贯彻领导者的战略决策和大政方针,怎样设计完成领导者下达的任务和目标,采取什么办法或形式来协调被领导者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等,则属于被领导者的职责范围。对此,领导者虽然有权力也有能力直接过问,但一般情况下以不干预为宜,以使被领导者拥有较大的自我控制的权力,为他们发挥才干留下充分的余地。同样,被领导者也不应事事上交,只有在事情本身已经越出自己的职责范围的情况下,才请求领导者出面解决。在这个意义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应该泾渭分明,层次井然,来不得半点模糊和混淆。在这意义上,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正确的。如果领导者不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职责和功能上的区别和分工,越俎代庖,事必躬亲,包揽一切,则势必造成各层次之间相互联系上的紊乱,甚至导致对整个系统功能的破坏。首先,这种跨层次的直接干预,会严重地削弱被领导者层次的自控能力。被领导者既受领导者的控制,又具有一定的自控范围。在被领导者的职责和功能范围内,事物的发展至少具有两个以上的可能性,被领导者有权对这种可能性作出选择。人是通过选择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正是在这里,蕴含着被领导者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也孕育着整个领导活动系统的内在生机。被领导者通过选择来实行自我控制,又通过自我控制来服从和实现领导者对整个系统的控制,从而保证了本层次和整个系统的优化运行。如果领导者对属于被领导者职责范围的事情直接干预,事实上就抹煞了事物发展的其他可能性,也剥夺了被领导者对这种可能性进行选择的权力。久而久之,就会湮灭被领导者的责任心、创造性和聪明才智,使被领导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丧失,整个领导活动的生机也就被削弱甚至被扼杀了。其次,这种跨层次的直接干预势必极大地加重领导者的工作负担。英国的汉弥尔登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指出,一个领导者的管理跨度是十分有限的,他所直接控制的下属一般不要超过六个。如果多了,他所需要协调的关系就会多得使其能力难以胜任。领导者对被领导者职责范围内的事情直接干预,必然造成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依赖心理,从而把更多的事务性工作上交给领导者处理,愈干预,愈依赖,愈依赖则愈干预,领导者的工作负担就会在这种恶性循环中递增,最后使领导者堕入烦琐事务的深渊。再次,这种跨层次干预势必人为地增加系统的复杂性,破坏其稳定而有序的结构和优化运行的机制。系统特别是大系统和超大系统所包含的要素是极其众多的。但由于其层次特性的缘故,使诸要素形成一种有序的递阶关系。这样,处在某一层次上的要素只须和与自己相邻的一两个层次的要素发生直接联系,而与其它层次的众多要素则可保持间接关系。这就使系统的复杂性大大地降低了,从而更便于人们观察和控制。跨层次干预则打乱了系统的层次性,使控制系统的复杂性极大地增加了。从信息传输的角度来看,随着系统中成员的增加,每个成员如果要了解别人在做些什么,就会使系统所传输的信息总量呈指数增长。而在层次结构中,每个成员只需了解本层次内部各成员活动的详尽信息,对其他层次的信息只作一般了解即可。跨层次干预所造成的这种系统复杂性的增加,必然使系统的可控性降低,其结果就会打乱系统本身的有序结构,破坏系统优化运行的机制,甚至使整个领导活动归于失败。由是观之,那种工作上不分巨细,事必躬亲,包揽一切的领导方式,虽然其辛劳的精神可嘉,但其科学性却极差。   以上所述,是黑箱理论与领导艺术的关系的一个大致廓,也是关于黑箱领导艺术的一些初步设想。概括起来说,当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情况几乎完全不能观察和控制的时候,应当采取抓输入输出的领导艺术,只对被领导者的外部功能进行观察和控制,而对其内部状况和规律则暂时不予过问。当领导者已经基本上把握了被领导者的内部状况和规律,但对其详尽情况和具体过程尚不能观察和控制的时候,应当采取抓关键因素和目标管理的领导艺术,对被领导者的输入和输出这两个关键环节以及它所应达到的目标实行观察和控制,而对其次要因素和具体过程则不加干预。当着领导者有权力、有能力对被领导者实行直接观察和控制的时候,则应当采取把白箱作为黑箱来处理的领导艺术,把被领导者看作是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只从功能耦合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控制,而对其内部事务则不必插手。要言之,黑箱领导艺术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当被领导者是黑箱的时候,领导者必须采取黑箱方法来控制;二是当被领导者是白箱的时候,领导者也可以作为黑箱来处理。领导活动对领导能力的客观需要与领导者所实际具备的领导能力,是贯穿整个领导活动过程中的基本矛盾。黑箱领导艺术的真谛,在于为领导者有效地扩大和科学地运用自己的领导能力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原则。这便是我们探讨、学习黑箱理论和黑箱领导艺术所应当把握住的精髓和实质。   探讨和倡导黑箱领导艺术,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领导经验,创造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艺术。其中有不少内容,即使从现代科学的成果上来分析,也是合乎科学、行之有效的。但也毋庸讳言,其中也有一些内容是与现代科学有出入甚至相抵触的。比如,由于我们长期片面地理解“党的一元化领导”,致使在某些领导干部的头脑中,领导就应事必躬亲、包揽一切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表现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一切方面,工农兵学商,东西南北中,事无巨细,一概直接观察,直接控制。领导者的权力漫无边际,行政干预的触角无处不在,而对领导者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行政机关之外的其它社会部门的功能和作用,则漠然视之。搞调查研究,我们就强调领导者亲身行,亲眼看,亲手记;搞典型试点,我们就强调领导者挂帅出征,直接组织和控制试点单位的工作。解决基层的问题,不加分析地提倡领导者特别是高级领导者搞所谓的“现场办公”,实行跨层次干预。这些情况表明,把黑箱作为白箱来处理,是我们某些领导干部在领导观念和领导活动中的习惯作法。这是和黑箱理论所揭示的科学真理相违背的,曾经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害,今天仍然妨碍着体制改革和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领导机关要简政放权,扩大企业和地方的自主权,减少行政干预,学会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武器来组织社会生产和生活,并把这些作为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实质上是对长期盛行的上述领导观念和领导方法的否定和冲击,预示着领导观念和领导方法上的一场重大变革已经来临。   主要参考文献:   ⑴金观涛、华国凡:《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科学普及出版社1983年第1 版。   ⑵夏禹龙、刘吉、冯之俊、张念椿:《领导科学基础》,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   ⑶〔荷〕A.F.G.汉肯著、黎鸣译:《控制论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84 年第1版。 文章 来源:蓝色战略 录入时间:2004-4-29 1:24:00 阅读2113次
/
本文档为【论黑箱领导艺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