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师角色新论

2009-09-21 6页 doc 31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9122

暂无简介

举报
教师角色新论教师角色新论 宁波教育学院 周耀威 王伯康 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每种社会身份都伴随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当个体产生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时便充当了角色。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讲,教育教学过程是通过文化的传承来培养新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社会有计划地使其新成员社会化的过程。这其中主要有两种角色,即教师和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社会文化的代言人,是作为社会的代表而被派到课堂上来的。教师与学生的这种社会文化规定性...
教师角色新论
教师角色新论 宁波教育学院 周耀威 王伯康 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每种社会身份都伴随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当个体产生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时便充当了角色。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讲,教育教学过程是通过文化的传承来培养新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社会有地使其新成员社会化的过程。这其中主要有两种角色,即教师和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社会文化的代言人,是作为社会的代表而被派到课堂上来的。教师与学生的这种社会文化规定性,决定了教师和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就是知识的授受关系。所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是比较单一的。教师处于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在知识、技能和道德等方面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教师的基本职责主要限于阐明事理,监督学生;而学生的主要职责当然就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东西。在知识经济到来、社会急剧变革的新形势下,传统教育教学情境下单一的师生角色观念和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无法培养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社会新成员。在全面审视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要审视在新的教育教学情境下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以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准确把握、顺利适应各自新的角色,建立起崭新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教学情境下的学生角色形象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信息的容器,是学习上孤独的苦行僧、残酷的竞争者和沮丧的失败者。而在未来教育中,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者、参与者,成为成功的、愉快的和合作的学习者。要促成这种转变,关键还在于教师。如果教师的观念不变,角色职能不变,学生就不可能完成其角色的转变。因为毕竟教师是整个教学也就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传统的角色依旧会发挥作用,但其内涵将发生巨大变化。关于未来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角色的转变已有专文论述,这里仅讨论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习的伙伴 在促进学生的一般身心发展方面,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管理者,纪律的维护者,模范公民,家长的代理人等传统角色仍然会起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情境的改变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这些角色的内涵会发生巨大变化,而最大的变化是教师将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朋友和学习的伙伴。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作、学习的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日益紧张,各种压力不断增加,心理问的流行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趋向低龄化,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能,以担当起这方面的责任。当然,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者,师生关系也不应当变成医患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不是要求教师要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进行咨询和治疗,而是要求教师应该具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为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心理氛围:为学生提供理解和宽容,维护其自尊心;减少学生对学习和考试的过度紧张;满足其心理需要,予以情感支持等等。 另一方面,教师也依然是一定意义上家长的代理人,尤其对于年幼学生来讲。但是家长和教师的角色毕竟不一样,教师应像家长一样关爱和呵护学生的成长,而不应像保姆般包揽一切,或给予娇纵或失之严厉。与管理者这一传统角色比较,未来教育更加强调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伙伴。一是由于朋友之间心理上的接受度更大,更容易达到心理的融合,体现真正的平等。二是未来的教学在形式上也将更倾向于师生间的交互作用和合作。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做中学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发现导向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等,教师将更多地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作为学习的同伴共同进行意义的建构。教师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作为朋友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私人朋友,私人朋友完全受个人情感支配,而教师的这种朋友的身份,是有社会规定性的,即是以达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成长为目的的,是以公务情感为基础的朋友,不能为追求情感的和谐而放弃原则,忘记自己的教育职责,以致对错误过于宽容,甚至纵容。 教师,学习的促进者 教育的唯一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学习是学习者心理倾向和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学习者自身的变化,从这一意义上讲,所有的学习都是自学。诚如学生的角色要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向主动建构、参与者一样,教师的职责不在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在于怎样促使学生的学习发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指导者。这些传统角色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传统的以完成教为核心而展开,而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如怎样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让新、旧知识更好地交互作用;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知识的组织化、技能的迁移;怎样才能判明学生已经达到教学目标,以及没有达到目标的症结何在等等。教师在教学的实际进程中要给学生以帮助,促进其真正的学习的发生,即能力的持久变化,而不是教以死的信息,让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的传统教学活动,即一支粉笔,一张嘴,独自一个人在讲台上坐而论道式的单向讲授将大大减少(当然,这里一部分要归功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学生的自主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大大增加甚或成为主导,比如做中学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发现导向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等很有可能成为未来课堂教学的主流。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只体现在教师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精心设计和整体控制,而具体的教学活动,则会有极大的灵活性、可变性和情境性,学生的各种不确定的随机的反应会被及时地、艺术地融入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产生和创造性的培养上。形式上,教师甚至可以退居二线,充当配角,完全让学生来唱主角,而只是在整个活动进程中产生方向性错误或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才出现在活动的中心。比如,在未来教学中,就某一具体知识或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而言,学生教老师很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教师就完全是一个配角(至少在大部分阶段)。未来教学对教师的挑战不仅在于如何阐述知识,更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控制。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还意味着教师作为信息源地位的变化。在传统社会中,教师几乎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成为真理的化身,角色赋予其知识的至高权威。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传媒高度发达,社会日渐开放。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电子读物、互联网及各类开放学校、远程学校、网络学校各显其能。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渠道将呈多元化。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主要的信息源,而仅仅是其中之一。教师在这方面的角色功能将从传统的具体信息的提供者向信息源(途径)的提供者转换。在信息社会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最主要的能力之一,便是如何正确选择有效的信息源和判断信息的可靠性,而不是具体的信息。教师应当继续以知识的广博精深作为自己的职业要求而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但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权威的地位至少在表面上会遇到强大挑战。就像我们现在已经能够感受到的,如今的孩子对家长、教师所说的真理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敬畏,这种去权威现象的早龄化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表面的权威经常受传授者特征的影响而并非来自真理本身。我们要教会我们的孩子,早早地学会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真理唯一的权威性在于其自身的真理性(正确性)而不是由谁来传授。关于这一点,师生双方都应及早建立健康、平和、正确的心态,即生不必不如师,甚至应该超过师的心态。在信息时代,教师在拥有具体知识方面的权威地位,是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维持下去的。过去学生问教师问题,如果教师回答不出,稍有责任心者会感到非常惶恐,回到办公室或家里后会想尽办法查辞典翻资料,直到求得正确答案为止。不能当场回答已经颜面无光,如果回去查查后还不知道就更加威风扫地了。但这在信息时代将会经常发生,因为信息更新日新月异,信息渠道形形色色。据德国学者哈根·拜因豪尔统计,今天一个科学家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只能阅览有关他这个专业世界上全部出版物的5%。又有人估计信息时代一个人的知识在10年内将更替50%,而未来10年内应掌握的知识还有一半至今尚未发现。这种情景下,教师要保持知识方面的绝对权威必然成为自欺之举。诚如我们已经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在计算机、生物技术、宇宙爆炸等新兴学科方面,许多学生已经走到老师前面;更多的家长们则大有瞠目结舌之感,不像以前,父亲学什么,儿子还是学什么,现在父亲学的理论很可能被儿子所掌握的理论所批判,而儿子所学的东西,父亲根本听也没有听说过。未来的学校将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的场所。就某一专题,很有可能是学生教、教师学。当然,不是说教师可以以此为借口,懈怠自己在专业和其他方面的学习,而是说未来的学习,教师的作用将越来越体现在促进而非传授。当然,在方法、策略、判断等方面教师依然是权威,否则真何以为师。教师在学问上的权威性将比以往更具本质性,事实上也会更加赢得学生的尊敬。据闻美国的教授们在课堂上就经常极坦然地双肩一耸: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请你告诉我。美国学生见怪不怪,而初来乍到的中国留学生则会瞪大双眼:你不知道?你可是这个专业的教授!大教授会很厚颜地回答:我为什么要知道呢?中国还少有这样的情况,每每这种时候,多数严谨认真的学者会说,对不起,我回去查一查;少数不太负责的或顾左右而言他,或胡乱搪塞,或以假乱真,不大会有坦然反问我为什么要知道的。在网络时代,学生完全有可能较教师更早地获取信息,掌握技能,从而体现出真正的师生互学、教学相长。如何在这样的教育情境下当好教师,是广大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教师,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 未来教育中,教师角色的重要变化之一是教师将成为终身学习者。尽管过去也强调教师要不断充电,要继续学习,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科内容和教材相对稳定,加上体制上的因素,致使许多教师多年吃老本。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急剧加快,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如果自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完成这一使命。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对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尤其如此,教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未来教育关于学校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学校是一个学习的社区,是一个学习的村落,是一个提供其所有成员继续学习和成长的组织。学习社区中的每一个人──学生、家长、教师都是学习者。教师是学习村这个开放型社区的组织者、指导者,也是学习者、合作者,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获得自身的发展。 教师角色的另一个重要转变是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教师角色而言,这里的研究主要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而非专业性的学术研究。教师要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教育教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和情境性,教师如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照搬理论很难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无数事实已经,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最佳途径。传统的教书匠已不能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未来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既要有教育教学技能,又要有理论修养,同时还要具备研究能力,能够主动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研究,通过不断的观察、反思、研究、实践,作出各种教学决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励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动机等等。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则会更愿意去思考教育教学理论,对新问题会更敏感,更有创见。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学效果也必将随之提高。 总之,学校教育要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学生的角色必须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苦学者、竞争者、失败者向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向愉快的、成功的、合作的学习者转化。而要完成这一过程,教师必须由传统单一的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以及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转化。 《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9期
/
本文档为【教师角色新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