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三节 呕吐

第三节 呕吐

2009-09-21 7页 doc 55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53936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三节 呕吐呕 吐 【概说】 1、 概念: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 2、 沿革 (1) 病名首见于《内经》,并详述其病因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二)《金匮要略》详述脉证治疗,并强调不能见吐止吐 治疗方剂:小半夏汤、大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等。 不能见吐止吐:如《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亦说...
第三节  呕吐
呕 吐 【概说】 1、 概念: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 2、 沿革 (1) 病名首见于《内经》,并详述其病因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二)《金匮要略》详述脉证治疗,并强调不能见吐止吐 治疗方剂:小半夏汤、大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等。 不能见吐止吐:如《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亦说:“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认识到呕吐有时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质的保护性的反应。 (三)后世医家续有充实发展 《诸病源候论》指出呕吐的发生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 《备急千金要方》篇指出;“凡呕者,多食生姜,此是呕家圣药。” 《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凡呕吐者,火性上炎也,无问表里,通宜凉膈散。” 《丹溪心法》曰:“胃中有热,膈上有痰者,二陈汤加炒山栀、黄连、生姜。有久病呕者,胃虚不纳谷也,用人参、黄芪、白术、香附之类。大抵呕吐以半夏、橘皮、生姜为主。” 《寿世保元》则认为在治疗呕吐时,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及证型,使用不同方药。 3、 讨论范围 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呕吐、胃粘膜脱垂症、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贲门痉挛、十二指肠壅积症、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尿毒症、颅脑疾病以及一些急性传染病早期,当以呕吐为主要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病因病机】 1、 病因 (一)外邪犯胃 六淫之邪,或秽浊之气,侵犯胃腑--→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发生呕吐。 由于感邪之不同,又有寒呕与热呕之分。 (二)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 多食生冷 醇酒辛辣 皆可伤胃滞脾,每易引起食滞不化,胃气不降,上逆--→呕吐 甘肥油腻 不洁食物 (三)情志失调 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停难化,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 亦可因脾胃素虚,运化无力,水谷易于停留,偶因气恼,食随气逆,导致呕吐。 (四)禀赋不足 脾胃素虚 病后脾弱 耗伤中气,胃虚不能盛受,脾虚不能化生,食滞胃中,上逆成呕。 劳倦过度 2、 病机 (一)发病机理总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呕吐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外邪所犯,饮食、情志所伤,脾胃虚弱等均可引起本病,但总的发病机理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胃居中焦,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气下行,以和降为顺。邪气犯胃或胃虚失和,气逆于上则出现呕吐。 (二)病变脏腑主要在胃,但与肝脾胆有密切的关系。 胃为仓廪之官,受纳水谷,以和降为顺,若为外邪、饮食所伤,胃失和降则上逆为吐,故其病位在胃。 脾主运化,以升为健,与胃互为表里,若脾阳素虚或饮食伤胃则脾不能运,饮食难化;或水谷不归正化,聚湿为痰饮,停蓄于胃,胃失和降而为吐。 肝主疏泄,有调节脾胃升降的功能,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气郁化火,横逆犯胃,胃气上逆亦可致吐。 (三)病理表现有虚实之分。 1、 有邪者属实:因外邪、饮食、痰饮、肝气等伤胃,胃之和降失司而致呕吐者属实; 2、 无邪者属虚:脾胃虚寒或胃阴不足而无力司其润降之职致呕吐者,多虚。 3、 虚实可互为转化与兼夹。如实证呕吐剧烈,津气耗伤,或呕吐不止,饮食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每易转为虚证。虚证呕吐复因饮食、外感时邪犯胃,可呈急性发作,表现为标实之证。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一)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味不甚。 (二)初起常伴有恶寒、发热、脉实有力。久病则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脉弱无力等症。 (三)本病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或久病不愈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一)呕吐与反胃的鉴别 二者同属胃部的病变,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现。但: 反胃——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终至完 谷尽吐出而始感舒畅。 呕吐——胃气上逆,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以有声有 物为特征。 (二)呕吐与噎膈的鉴别 呕吐: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 噎膈:进食梗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大多病情深重,病程较 长,预后欠佳。 (三)呕吐物的鉴别 呕吐物酸腐量多,气味难闻——饮食停滞,食积内腐; 呕吐苦水、黄水——胆热犯胃,胃失和降; 呕吐物为酸水、绿水——肝热犯胃,胃气上逆; 呕吐物为浊痰涎沫者——痰饮中阻,气逆犯胃; 呕吐清水,量少——胃气亏虚,运化失职。 三、相关检查 胃镜、上消化道钡透:了解胃粘膜情况及贲门、幽门口关闭情况及十二指肠粘膜的改变。 腹部透视、B超:以了解有无肠梗阻、胰腺及胆囊的情况,必要时结合化验血常规、尿 淀粉酶、血淀粉酶。 肾功能:排除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所致呕吐。 头部CT、核磁共振:排除颅脑占位性病变。 电解质: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 育龄期妇女,应化验小便,查妊娠试验。 【辨证论治】 1、 辨证要点 (一)辨虚实 实证:多由感受外邪、饮食停滞所致,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呕吐量多,呕吐物多有酸 臭味。 虚证:多属内伤,有气虚、阴虚之别。呕吐物不多,常伴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脉弱 无力等症。 (二)辨外感内伤 若发病急,伴有表证者,属于外邪犯胃;无表证者,属内伤呕吐。   二、治疗原则  以和胃降逆为原则。结合具体症状辨证论治。 偏于邪实者,治宜祛邪为主,邪去则呕吐自止。分别采用解表、消食、化痰、解郁等法。 偏于正虚者,治宜扶正为主,正复则呕吐自愈。分别采用健运脾胃、益气养阴等法。 虚实兼挟者当审其标本缓急之主次而治之。 三、证治分类 (一)实证 1.外邪犯胃证 (1)症状: 主症:突然呕吐,胸脘满闷。 兼症: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苔脉:舌苔白腻,脉濡缓。 (2)证机概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 (3)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4)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5)常用药: 藿香、紫苏、白芷——芳香化浊,散寒疏表; 大腹皮、厚朴——理气除满; 半夏、陈皮——和胃降逆止呕; 白术、茯苓、甘草——化湿健脾; 桔梗——开肺气,助藿香解表之功;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和胃止呕。 (6)主要加减: 伴见脘痞嗳腐,饮食停滞者,可去白术、甘草、大枣,加鸡内金、神曲以消食导滞; 如风寒偏重,症见寒热无汗,头痛身楚,加荆芥、防风、羌活祛风寒,解表邪; 兼气机阻滞,脘闷腹胀者,可酌加木香、枳壳行气消胀。 2.食滞内停证 (1)症状: 主症: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 兼症:大便或溏或结。 苔脉:舌苔厚腻,脉滑实。 (2)证机概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 (3)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4)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5)常用药: 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和胃; 陈皮、半夏、茯苓——理气降逆,和中止呕; 连翘——散结清热。 (6)主要加减: 若因肉食而吐者,重用山楂; 因米食而吐者,加谷芽; 因面食而吐者,重用莱菔子,加麦芽; 因酒食而吐者,加蔻仁、葛花,重用神曲; 因鱼、蟹食而吐者,加苏叶、生姜; 因豆制品而吐者,加生萝卜汁; 若食物中毒呕吐者,用烧盐方探吐,防止腐败毒物被吸收。 3.痰饮内阻证 (1)症状: 主症:呕吐清水痰涎。 兼症:脘闷不食,头眩心悸。 苔脉:舌苔白腻,脉滑。 (2)证机概要:痰饮内停,清阳不振,胃气上逆。 (3)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4)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5)常用药: 半夏——化痰饮和胃止呕; 生姜——温胃散寒而止呕; 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化湿; 桔梗——温化痰饮。 (6)主要加减: 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者可去白术,加苍术、厚朴以行气除满; 脘闷不食者加白蔻仁、砂仁化浊开胃; 胸膈烦闷,口苦,失眠,恶心呕吐者,可去桂枝,加黄连、陈皮、胆南星化痰泄热,和胃止呕。 4.肝气犯胃证 (1)症状: 主症:呕吐吞酸,嗳气频繁。 兼症:胸胁胀痛。 苔脉:舌质红,苔薄腻,脉弦。 (2)证机概要: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气失通降。 (3)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4)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5)常用药: 苏叶、厚朴——理气宽中; 半夏、生姜、茯苓、大枣——和胃降逆止呕。 (6)主要加减: 若胸胁胀满疼痛较甚,加川楝子、郁金、香附、柴胡疏肝解郁; 如呕吐酸水、心烦口渴,宜清肝和胃,辛开苦降,可酌加左金丸及山栀、黄芩等; 若兼见胸胁刺痛,或呕吐不止,诸药无效者,舌有瘀斑,可酌加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  (二)虚证   1.脾胃气虚证  (1)症状: 主症:恶心呕吐,食入难化。 兼症:食欲不振,脘部痞闷,大便不畅。 苔脉:舌苔白滑,脉象虚弦。 (2)证机概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 (3)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4)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6)常用药: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 半夏——祛痰降逆,和胃止呕; 陈皮、木香、砂仁——理气降逆。 (7)主要加减: 若呕吐频作,噫气脘痞,可酌加旋覆花、代赭石以镇逆止呕; 若呕吐清水较多,脘冷肢凉者,可加附子、肉桂、吴茱萸以温中降逆止呕; 若呕吐伴气短懒言,倦怠乏力,可酌加升麻、柴胡、生黄芪以补中益气。  2.脾胃阳虚证 (1)症状: 主症: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 兼症: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 苔脉:舌质淡,脉濡弱。 (2)证机概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 (3)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4)代表方:理中汤加减。 (5)常用药: 人参、白术——健脾和胃; 干姜、甘草——甘温和中。 (6)主要加减: 若呕吐甚者,加砂仁、半夏等理气降逆止呕; 若呕吐清水不止,可加吴茱萸、生姜以温中降逆止呃; 若久呕不止,呕吐之物完谷不化,汗出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脉沉细,可加制附子、肉桂等温补脾肾之阳。 3.胃阴不足证 (1)症状: 主症: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 兼症: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 苔脉: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2)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胃失和降。 (3)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4)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5)常用药: 人参、麦冬、粳米、甘草——滋养胃阴; 半夏——降逆止呕; 大枣——益气和中。 (6)主要加减: 若呕吐较剧者,可加桔梗、竹茹、枇杷叶以和降胃气; 若口干舌红热甚者,加黄连、连翘清热止呕;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火麻仁、白蜜以润肠通便; 伴倦怠乏力,纳差舌淡,加党参、山药益气健脾。 【预防调护】 1. 生活起居:起居有常,生活有节,避免风寒暑湿秽浊之邪的入侵。 2. 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对肝气犯胃者,尤当注意。 3. 饮食:饮食方面也应注意调理。脾胃素虚患者,饮食不宜过多,同时勿食生冷瓜果等,禁服寒凉药物。若胃中有热者,忌食肥甘厚腻、辛辣、香燥、烟酒等物品,禁服温燥药物。 4. 护理:对呕吐不止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服药时,尽量选择刺激性气味小的,否则随服随吐,更伤胃气。服药方法,应少量频服为佳,以减少胃的负担。根据病人情况,以热饮较益,并可加入少量生姜或姜汁,以免格拒难下,逆而复出。 【结语】 呕吐是以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的一种病证,可出现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临床辨证以虚实为纲。实证多见于外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痰饮内阻。前两种证型多表现为突然发病,后两者则反复发作。虚证多见于脾胃气虚,脾胃阳虚及胃阴不足,多见于呕吐时作时止,伴有恶寒怕冷,或口舌干燥,或倦怠乏力等不同,虚实之间常可互相转化或相互兼挟。 治疗呕吐,当以和胃降逆为原则。但须根据虚实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一般暴病呕吐多属邪实,治宜祛邪为主。久病呕吐多属正虚,治宜扶正为主。一般来说,实证易治,虚证及虚实挟杂者,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较为难治。 【临证备要】   一.半夏为止呕之主药 《金匮》治呕吐,有大小半夏汤。半夏传统的加工方法,先用清水浸泡十数日,先后加白矾、石灰、甘草再泡,不唯费时费功,而且久经浸泡,其镇吐之有效成份大量散失,药效大减。半夏生用,久煮,则生者变熟,所以,生半夏入汤剂需注意单味先煎30分钟,至口尝无辣麻感后,再下余药。若与生姜同捣,然后入药煎效果更好。同时也可配合山药作粥,借其稠粘留滞之力,药存胃腑。因山药在上能补肺生津,与半夏相伍,不虑其燥,在下能补肾敛冲,则冲气得养,自安其位。故用于呕吐剧烈者尤宜也。 二.大黄、甘草愈呕吐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云:“食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原文只12字,药仅大黄9g、甘草6g两味,每能收到很好的疗效。临床应用根据“食入即吐”为主,不必拘于热象有无。因大黄气味苦寒,能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故以为君,臣以甘草浸其中,使清升浊降,胃气顺而不逆,不治吐而吐自止。临证此方用尿毒证所致呕吐,必立见其效。 三.针灸止呕效果佳 治疗呕吐可配合针灸及穴位封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顽固呕吐须明诊断 对于顽固性呕吐,若配合钡餐透视或腹部透视诊断为肠不全梗阻者,应注意查明原因。临床上呕吐还可因脑病引起,如脑肿瘤、脑水肿等,须做脑部CT检查。心脏功能衰竭的病人,可以呕吐表现为主证,须做心功能检查明确诊断。尿毒症病人,常可因毒素在体内蓄积而致呕吐,可做肾功能检测、尿常规、尿放免以明确诊断。急性胆囊炎的病人,若以呕吐为主症,须做B超、血常规检查。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以呕吐为主症,须做肝功能及相关病毒学检查来明确诊断。故临床上见到呕吐的病人,须结合其它症状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不可见呕只止呕,贻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五.呕吐日久变证多 顽固性呕吐日久,多伤津损液耗气,引起气随津脱,或脑失濡养等变证。结合临床实际,可进行补充液体,或静脉推注生脉注射液,口服淡盐水等治疗,必要时结合西药进行救治。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呕吐在病因病机方面与胃痛有何异同? 2. 呕吐的辨证和治疗原则是什么? 3. 为什么说治疗呕吐不能见吐止吐?应采取何种措施? 4. 呕吐的常见证型有哪些?并述其主症、治法、主方。
/
本文档为【第三节 呕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