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头皮针

头皮针

2009-11-05 50页 ppt 4M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86116

暂无简介

举报
头皮针null第七章 耳针、头皮针、腕踝针第七章 耳针、头皮针、腕踝针第一节 耳针法第一节 耳针法 一、定义:指在耳廓穴位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null 二、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 耳廓的表面解剖 3. 耳穴的分布 4. 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nullnullnullnullnull耳尖null 耳穴的分布 “阳性反应点” 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 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 null下脚端(交感):对耳轮下脚与对耳轮内侧交界处 主治:消化、循环系统失调,痛...
头皮针
null第七章 耳针、头皮针、腕踝针第七章 耳针、头皮针、腕踝针第一节 耳针法第一节 耳针法 一、定义:指在耳廓穴位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null 二、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 耳廓的表面解剖 3. 耳穴的分布 4. 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nullnullnullnullnull耳尖null 耳穴的分布 “阳性反应点” 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 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 null下脚端(交感):对耳轮下脚与对耳轮内侧交界处 主治:消化、循环系统失调,痛经 子宫(精宫):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痛经、遗精等。 神门:三角窝外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前。 主治:失眠、多梦、炎症、咳喘、眩晕等。具有解 毒、镇静、止痛的功效。 耳尖: 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部上尖端处。 主治:发热、高血压、目赤肿痛等。 null耳尖◎null肾上腺: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皮质下:对耳屏内则面null三、耳穴疗法的探查方法及刺激种类 1.探查法 观察法  按压法 电阻测定:“良导点” null(1)毫针刺法五、耳针的临床应用2、针灸方法 消毒/针具/体位 操作要点 一般刺入2-3分(软骨)/深刺 可达对侧皮下行针用捻转法, 刺激强度因人而异 单双侧 针刺反应 运动功能障碍者可活动肢体2、电针法:疼痛/神经系统疾病/哮喘2、电针法:疼痛/神经系统疾病/哮喘 3、埋针法 4、压丸法 5、穴位注射法 6、刺血法 皮肤病-耳背充血处 扭伤/急性炎症-耳尖五、耳针的临床应用null 四、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疼痛 炎症 过敏 代谢病 慢性病等 禁忌症 耳廓有局部病变 孕妇 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慎用。    五、选穴原则五、耳针的临床应用按相应部位 眼病-眼,子宫肌瘤-子宫 按脏腑辨证 眼病-肝 按经络辨证 眼病-胆/胃/膀胱 面瘫-胃经 腰痛-膀胱经 按现代医学 月经不调—内分泌 过敏性疾病-肾上腺 按临床经验 null 【实施程序】 一、健康评估 二、用物准备 三、操作步骤 四、注意事项 五、效果null第二节第二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头针的概念、特点;头针标 准线的定位、主治。 2.熟悉头针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 与注意事项。 3.了解头针的起源和发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概念 一、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二、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 三、操作方法 四、适应范围 五、注意事项概念 概念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又称头皮针、颅针。 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有多种头针用于临床,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脑源性疾病的常用针法。一、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一、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头部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及其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元神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是头针治病的理论依据。二、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二、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 (一)额区 (二)顶区 (三)颞区 (四)枕区 共4个区,14条标准线(左侧、右侧、中央共25条)。额区额区[额中线] [额旁一线] [额旁二线] [额旁三线] [额中线] 定位:额部正中,属督脉。自神庭穴 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 寸。 主治:神志病、鼻病等。 [额中线] 定位:额部正中,属督脉。自神庭穴 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 寸。 主治:神志病、鼻病等。回顾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额旁一线] 定位: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 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眉冲向 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 寸。 主治:胸部病、鼻病等。 [额旁一线] 定位: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 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眉冲向 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 寸。 主治:胸部病、鼻病等。 回顾攒竹直上入前发际0.5寸[额旁二线] 定位:在额旁一线的外侧,直对瞳 孔,属足少阳胆经。自头临泣 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 寸。 主治:腹部病、眼病等。 [额旁二线] 定位:在额旁一线的外侧,直对瞳 孔,属足少阳胆经。自头临泣 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 寸。 主治:腹部病、眼病等。 回顾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额旁三线] 定位:在额旁二线的外侧,自足阳明 胃经头维穴内侧0.5寸处向前, 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寸。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早 泄、子宫脱垂、眼病等。 [额旁三线] 定位:在额旁二线的外侧,自足阳明 胃经头维穴内侧0.5寸处向前, 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寸。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早 泄、子宫脱垂、眼病等。 回顾额角发际上0.5寸顶区顶区[顶中线] [顶颞前斜线] [顶颞后斜线] [顶旁一线] [顶旁二线] 回顾前顶: 百会前1.5寸[顶中线] 定位:当顶部正中,属 督脉。自前顶穴 向百会穴,沿皮 刺1.5寸。 主治:腰、腿、足的瘫 痪、麻木和疼痛 等病证。[顶颞前斜线] 定位:从顶中线前神聪 穴,沿皮刺向颞 部的悬厘穴,贯 穿督脉、足太阳 膀胱经、足少阳 胆经、足阳明胃 经、手少阳三焦 经。 主治:自上而下,分别主 治下肢、上肢、 头面部的瘫痪。 [顶颞前斜线] 定位:从顶中线前神聪 穴,沿皮刺向颞 部的悬厘穴,贯 穿督脉、足太阳 膀胱经、足少阳 胆经、足阳明胃 经、手少阳三焦 经。 主治:自上而下,分别主 治下肢、上肢、 头面部的瘫痪。 回顾悬厘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1/4交点前神聪 百会前1寸[顶颞后斜线] 定位:从顶中线的百会穴, 沿皮刺向颞部的曲 鬓穴,贯穿督脉、 足太阳膀胱经、足 少阳胆经、足阳明 胃经、手少阳三焦 经。 主治:自上而下,分别主治 下肢、上肢、头面部 的感觉异常。 [顶颞后斜线] 定位:从顶中线的百会穴, 沿皮刺向颞部的曲 鬓穴,贯穿督脉、 足太阳膀胱经、足 少阳胆经、足阳明 胃经、手少阳三焦 经。 主治:自上而下,分别主治 下肢、上肢、头面部 的感觉异常。 回顾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交点[顶旁一线] 定位:在顶中线旁开 1.5寸,属足 太阳膀胱经, 自通天穴沿皮 向后刺1.5寸。 主治:腰、腿的瘫痪 麻木、疼痛等病证。[顶旁一线] 定位:在顶中线旁开 1.5寸,属足 太阳膀胱经, 自通天穴沿皮 向后刺1.5寸。 主治:腰、腿的瘫痪 麻木、疼痛等病证。回顾前发际正中上4寸,旁开1.5寸 [顶旁二线] 定位:在顶旁一线的外 侧,顶中线旁开    2.25寸处,属足 少阳胆经。自正 营穴沿皮向后刺    1.5寸。 主治:肩、臂、手的瘫 痪、麻木、疼痛    等病证。 [顶旁二线] 定位:在顶旁一线的外 侧,顶中线旁开    2.25寸处,属足 少阳胆经。自正 营穴沿皮向后刺    1.5寸。 主治:肩、臂、手的瘫 痪、麻木、疼痛    等病证。 回顾前发际上2.5寸,正中旁2.25寸(三)颞区(三)颞区[颞前线] [颞后线] [颞前线] 定位:在颞部鬓角内,属足少阳胆    经、手少阳三焦经,自颔厌穴    向下,沿皮刺向悬厘穴。 主治:头、面、颈病证,如瘫痪、麻    木、疼痛、失语、齿病和眼病    等。 [颞前线] 定位:在颞部鬓角内,属足少阳胆    经、手少阳三焦经,自颔厌穴    向下,沿皮刺向悬厘穴。 主治:头、面、颈病证,如瘫痪、麻    木、疼痛、失语、齿病和眼病    等。 回顾颔厌 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 悬厘 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1/4交点[颞后线] 定位:在颞部耳上方,属足少阳胆    经。自率谷穴向前下方,沿皮    刺向曲鬓穴。 主治:颈项病、耳病、眩晕等。 [颞后线] 定位:在颞部耳上方,属足少阳胆    经。自率谷穴向前下方,沿皮    刺向曲鬓穴。 主治:颈项病、耳病、眩晕等。 回顾曲鬓 鬓角发际后缘,耳尖水平 率谷 耳尖直上入发际一寸半(四)枕区(四)枕区[枕上正中线] [枕上旁线] [枕下旁线] [枕上正中线] 定位: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    线,属督脉。自强间穴向下沿    皮刺1.5寸,达脑户穴。 主治:眼病等。 [枕上正中线] 定位: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    线,属督脉。自强间穴向下沿    皮刺1.5寸,达脑户穴。 主治:眼病等。 回顾脑户 枕外粗隆上缘凹陷处 强间 脑户上一寸半[枕上旁线] 定位:在枕上正中线旁开0.5寸,与枕    上正中线平行,属足太阳膀胱    经。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    视眼等。[枕上旁线] 定位:在枕上正中线旁开0.5寸,与枕    上正中线平行,属足太阳膀胱    经。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    视眼等。[枕下旁线] 定位:为枕外粗隆两侧向下的垂直    线,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玉枕    穴向下,沿皮刺2寸。 主治:动作失衡等小脑病证。 [枕下旁线] 定位:为枕外粗隆两侧向下的垂直    线,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玉枕    穴向下,沿皮刺2寸。 主治:动作失衡等小脑病证。 回顾脑户旁1.3寸三、操作方法三、操作方法(一)针具 (二)体位和消毒 (三)针刺法       选用28-30号粗细, 1.5-2寸长的毫针。一般选用坐位或 卧位;常规消毒针刺法 针刺法 1.进针 2.行针 3.起针 4.疗程 教学参考 四、操作方法 四、操作方法 ㈠体位 根据病情、明确诊断,选定头穴线。取得患者合作后,取坐位或卧位,局部常规消毒。 ㈡进针 一般选用28—30号长1.5—3寸的毫针,针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5—3寸。null㈢捻针 一般以拇指掌面和食指桡侧面挟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捻转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3min,留针20一30min,留针期间反复操作2—3次即可起针。一般当日或隔日治疗一次,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5~7天,再做第二疗程的治疗。 null(四)起针 刺手挟持针柄轻轻捻转松动针身,押手固定穴区周围头皮,如针下无紧涩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慢出针。出针后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疗程疗程 可每日或隔日针刺一次,十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再作下一疗程。五、适应范围 五、适应范围 ①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如脑瘫、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病等。其中以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尤其是脑血栓和脑栓塞效果为佳。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患者,头针治疗越及时,效果越好,而脑溢血者则应让血压和病情稳定后,方可进行头针治疗。有些疾病如麻木等,可能见效迅速而又出现反复,对这类病人在反复时,可再行头针,仍可取得较好疗效,或在取得疗效后,持续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null②还可以用于治疗痹症和痿症,以及各种痛证和五官、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还可以治疗腰腿痛、夜尿、三叉神经痛、肩周炎,各种神经痛。 ③另外可用于外科手术的针刺麻醉。 六、注意事项六、注意事项①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 不易及时发现。因此,必须作到针前严格消毒,针后按压针孔,以防感染。 ②进针时术者手下如有抵抗感,或患者觉得疼痛时,应停止进针,将针往后退,然后改变角度再进针。 ③由于头针刺激强,时间长,尤其取座位时,须密切注意患者表情,以防晕针。晕针处理同毫针。 ④对脑溢血患者,须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方可做头针治疗,并发有高热、心力衰竭,急性炎症等时,不宜立即用头针治疗。null第三节 腕踝针第三节 腕踝针
/
本文档为【头皮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