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西南财经大学考研辅导班经济学笔记

西南财经大学考研辅导班经济学笔记

2009-11-08 38页 doc 302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2686

暂无简介

举报
西南财经大学考研辅导班经济学笔记西南财经大学 考研辅导班经济学笔记 政治经济学部分 导论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任务,方法 1物质资料生产(政治经济学出发点:原因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方式: 生产力:a劳动者(人的因素),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资料是物的因素)b生产关系(4页);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性质是生产关系基础),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交换关系----(总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西南财经大学考研辅导班经济学笔记
西南财经大学 考研辅导班经济学笔记 政治经济学部分 导论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任务,方法 1物质资料生产(政治经济学出发点:原因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方式: 生产力:a劳动者(人的因素),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资料是物的因素)b生产关系(4页);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性质是生产关系基础),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交换关系----(总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极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是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a概念b 性质:客观性(产生客观,作用客观)发挥主观能动性 c与自然规律相比的特点;经济规律最大的特点是历史性(即绝大多数不是永恒的 因为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经济规律常与人类活动联系在一起(如按劳分配成为社会主义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 一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从商品入手分析(21第二段) 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辨证统一或对立统一(23页) 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关系 具体劳动创造) 2价值(社会属性 反映人与人的关系 因为价值是人类无差别的劳动a质的规定 抽象劳动创造(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b量的规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现形式 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化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效率)----价值量(单位商品 与劳动生产率反比例变化)(由抽象劳动创造) 劳动二重性(同一劳动两个不同方面 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简单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劳动二重性 私人劳动---私有制 社会分工----社会劳动 商品生产的产生条件:私有制 社会分工 三货币 1产生: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支绵羊(相对等价物 价值被表现)=两把斧头(等价物) b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一支绵羊 =两把斧头 一把刀。。。 c 一般价值形式 两把斧头 一把刀。。。 =某一固定物 d货币形式 两把斧头 一把刀。。。 =黄金白银 从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发生质变 从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到一般价值形式发生质变 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未发生质变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天然是金银(1有价值2体积小) 货币是商品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因为本身价值要表现出来)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产生使商品内在矛盾外在化;商品(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私人劳动)=货币(价值 抽象劳动 社会劳动) 2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职能:价值尺度(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基本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四价值规律 1内容(要求);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背离或价格围绕价值作波动(40页) 自由竟争: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垄断:价格围绕垄断价格波动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总公式(1反映资本运动的目的2反映资本各种运动形式)----资本总公式矛盾(增殖额与价值规律等价交换 通过劳动力成为商品解决) 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等价交换)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a 价值:共性 社会决定(自身生存,赡养家庭,),特点 生活资料,历史和道德影响 b使用价值—劳动使用的过程---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货币和资本的区别 商品流通公式; 资本流通公式;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a劳动过程 (具体劳动 )b价值增殖过程(抽象劳动);1价值形成过程2价值增殖过程 剩余价值 a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价值生产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1联系:超额剩余价值实际上带有相对剩余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态2区别: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追逐的目的,相对剩余价值是追逐的的结果: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无数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58页) 三资本本质 1一般(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运动性,垫支性)存在于一切商品生产形态 2特殊:与生产关系相连(是历史的范畴) 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a依据:根据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b内容: c意义: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揭露剥削程度 四工资 1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形式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原因;劳动力买卖环节(成交后劳动),工资支付形式上(计时,计数) 4劳动力不是商品(63页) 劳动与劳动力 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劳动力的价值 第三章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反映资本主义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统一):特点分析意义a揭示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b揭示资本家全部资本由工人创造c揭示工人个人消费的性质是棣属于资本的 2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动因:内动力 剩余价值的追求:外在压力 竞争)(实质;用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增大(资本积聚:剩余价值资本化而使个别资本增大:资本集中:现有资本合并)(联系:互相促进;区别:1个别积累和联合2资本总量3积聚慢于集中) 个别资本增大----C:V(有机构成)C↑V↓:原因 获得更多剩余价值,先进技术可使少量劳动者用更多生产资料----强有力的杠杆(竞争,信用)(78页) 第四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个别资本运动 1循环a三个阶段:购买,生产,售卖 b三种职能形式:货币(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生产(决定性阶段),商品(实现剩余价值) c产业资本正常连续循环的条件(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互相依赖,互相制约) 2周转(周转时间,生产资本构成) a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 b生产资本构成: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固定资本磨损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依据:资本不同的组成部分在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对生产资本进行划分 区别;依据,目的,内容 固定资本磨损:1有形磨损(物质磨损)2无形磨损(精神磨损 原因:机器价值下降,机器被淘汰) 个别资本循环与周转关系 联系;资本循环是资本周转的基础 区别:资本循环是从出发点回到出发点,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各自考察的目的不一样,资本循环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社会总资本运动(主要问题) 一总资本与个别资本的区别 Pm…P…W’—G’ 1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和资本流通 公式 G--W A 2 社会总资本运动(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和资本流通, 还包括生活消费和一般商品流通 二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运用公式:商品资本循环公式 ……. 从商品资本出发反映资本运动特点(112页) 三两个基本理论 1产品价值构成原理 c+v+m 2两大部类原理(依据最终用途划分):Ⅰ生产生产资料部类 Ⅱ生产消费资料部类 四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a价值补偿(卖出去) b实物替换(耗费 买进来) 三个交换关系aⅠ内部交换 b Ⅱ内部交换 c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四实现条件 1简单再生产; a基本实现条件:Ⅰ(v+m)消费资料需求=Ⅱc生产资料需求 b派生实现条件: Ⅰ(v+m+c)=Ⅱc+Ⅰc:生产资料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Ⅱ(v+m+c)=Ⅰ(v+m)+Ⅱ(v+m) 消费资料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2扩大再生产 a前提条件 Ⅰ(v+m+c)(生产出生产资料)》Ⅱc+Ⅰc(生产需求资料)<=>Ⅰ(v+m)>Ⅱc Ⅱ(m+c- m/x)> Ⅰ(v+m/x)(m/x消费 m-m/x积累) Ⅱ(m+c+ m)> Ⅰ(v+m/x)+Ⅱ(v+m/x) b实现条件: 基本实现条件: Ⅰ(v+Δv+m/x)>Ⅱ(c+Δc) 派生实现条件:Ⅰ(v+m+c)=Ⅰ(c+Δc)+ Ⅱ(c+Δc); Ⅱ(v+m+c)=Ⅰ(v+Δv+m/x)+Ⅱ(v+Δv+m/x) 经济危机 一周期性 1含义: 2物质基础:固定资本更新a摆脱危机创造条件b下一次危机到来创造条件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原则:等量资本获等量利润 分析三个转化 1m转化为利润: a. c+v=k成本价格 b. m被看成资本的产物:m→p m与p的联系:量一样,质一样是转化的形式,源泉被掩盖 区别;从不同角度看 2p转化为(平均利润 通过竞争) a部门内部竞争 目的:有利的消费市场 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 结果:形成社会价值 b部门之间竞争 目的:有利的投资场所 手段:资本自由流动 结果:利润平均化 平均利润率(不反映剥削程度,反映资本增殖程度):总额/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与联系:同一与不同分母相比 平均利润率与区别:反映不同, 平均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剩余价值率(正向),劳动生产率(反向),资本周转速度(正向),不变资金的节省 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W(商品价值)=c+v+m=k+m=k+p=k+p~生产价格 4意义(141页) 二资本家集团瓜分剩余价值 1产业资本家:产业利润 2商业资本家(职能资本家):商业利润(质:产业工人创造的 量:获平均利润 取得方式:产业资本家让度) 3借贷资本家:利息(质:的一种特殊的转化形式 量: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和借贷资本的供求) 借贷资本家是两权分离;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所有者:使用权 利息:使用者 企业利润) 银行资本家只能获得与自有资本相适应的平均利润但发放贷款的资本家只能获得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4大土地所有者:地租 a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特点(与封建主义相区别)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不存在人身依附 b地租: 本质:剩余价值 来源: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 产生条件 产生原因 来源实质 形式; 级差地租 土地肥沃,位置远近 土地经营权垄断 剩余价值 决定地租 农业优于工业 土地私有权垄断 剩余价值 农产品价格高于生产价格 农产品按价值卖 第七,八章帝国主义阶段 一垄断 1形成:自由竟争→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垄断 2垄断利润:来源于剩余价值 垄断价格(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发生变化) 原因:。。。 3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a垄断在竞争基础上产生 b垄断不能消除竞争,二者并存(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不能垄断一切) 二金融资本:金融寡头统治 参与制 三资本输出 1形式;a借贷资本输出 简接投资b生产资本输出 直接投资 2随生产国际化→资本输出 四国际垄断同盟 五瓜分世界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十六大的新提法 总体上实现小康,但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小康,要全面建设小康。 第九章 重点掌握社会基本制度 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13页) 1含义; 2原因: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a 生产力水平落后,多层次生产力结构 b公有制基础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性 c现阶段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小康 d发展多种所有制不和三个有利于相矛盾。 3公有制主体地位理解 1存在范围:主要存在有关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发展领域 2国有经济地位描述:主导(技术,管理先进性),控制力(能源,基础产业,原材料)(不体现在数量,而体现在质量优势) 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要性(重点) 1非公有制经济含义和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实质是私有经济:民间投资,民间所有,民间经营 私有经济形式:个体,私营,国家资本主义(三资企业 受中国国家管制) 2意义: a 增加就业,提供积累,创造税收,增加外汇(表层) b 私有经济根于市场,天生与市场竞争机制有密切联系,引人它等于引人市场经济,推进市场经济,推进市场改革 c私有经济大发展可创造更多财富,小康需要更多财富积累 3存在价值:对实现全面小康起很好的带动作用,先富可以带动后富 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原因分析 1商品经济的含义及存在一般条件 a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目的交换,手段生产)通过交换来实现自己价值的经济 b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A社会分工:分工发展(分工越细,市场经济越发达,才有不同行业交换的必要)现在在知识层面分工 B独立存在所有者的不同经济利益(使交换成为必要) 2具体分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 a 分工存在切越来越细化,所以有商品经济客观基础 b 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理解(238~239页) A公有制之间 B 集体经济内部 C 国有经济内部 D公有制和非公有制 所以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经济的必要 二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联系 a两者均以分工和交换为基础 b两者都遵循价值规律,市场机制都起作用。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完善。广义的商品经济包含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可作为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 2区别 a经济内涵不同:商品经济侧重于交换,市场经济侧重于资源配置方式(243页) b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区别(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处于早期表现为单一市场,市场经济体系有结构的市场,市场体系配置资源作用得到凸显。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 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针对自然经济,不要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特征)(244~255页) 四理解市场机制极其作用原理(250~255页) 1含义:(250页) 2特点: 3构成;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 了解市场机制作用原理 一价格机制(重点) 1地位:核心 价值规律的直接作用形式 2传导机制:价格变动→生产规模变动→市场供求变动→价格变动(循环) 3内容 A价格体系: 比价、差价 B价格形成机制(252页):谁有定价权定价;自发形式 C真实价格信号条件(特别表现在股市上):价格对投资行为影响,所以要正确的信号) 二供求机制 1含义(253页) 2作用:通过供与需求联系在一起。供求变化实质是利益变化(如长虹降价)对资源配置起,作用,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互动。 三竞争机制 1含义:激励(获取超额利润 通过技术进步,将市场分档次。。。。)加压力(改进技术,提高管理,因为存在生存危机)机制的结合和统一。 2 竞争比实力:多元竞争主体,手段并存 →优胜劣汰,优化配置资源 四风险机制 1含义:来源于风险压力机制,针对风险防范机制。; 2发挥作用要求: A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最基本条件) B科学完善破产制度和破产后市场保障制度 第十一章 一企业及其一般特征 1什么是企业(257页) 2一般特征: A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以赢利为直接目的。 B有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以收抵支、自负盈亏,对其经营后果承担责任。 D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能力。 二怎样理解在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超级重点)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2现代企业制度含义,内容,建立必要性(超级重点) a 含义:现代企业制度简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256页) A支薪的职业经理人控制的多组织多层级的经济组织(特征:企业内部分权制衡)。 B现代企业制度是资本社会化产物,体现多元知识的结合体 b内容:A企业的法人制度 B有限责任制度C科学的组织管理结构D法人治理结构(实质:怎样在公司内部使私有权能制衡经营权 内部组织制衡:分权:外部市场制衡:资本市场抛售股票→再收购→改组) c为什么在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65~266页) A历史演化(265~266页) B现代企业不是指现在所有存在企业,主要指公司企业,股份公司(主要指上市公司) C现代企业不能等同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只要是公司制,股份制企业也可是现代企业 三广泛经营机制的理解 1把国有企业由行政化运行机制转化为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2最重要构建市场主体地位:赋予独立产权,独立经营自主权独立自负盈亏;规范市场行为方式:根据市场行为和法律规范行为。(法律,次序,信用) 3具体内容(四点263页):决策,风险,动力,自我约束机制 四增加企业活力(262页) 1影响企业活力因素 a素质 b经营机制 c管理 d完善的市场 2含义:企业生存力,发展力,生命力的有机统一。包括市场应变力,技术开发力产品竞争力,自我约束力 三资本经营和资产重组: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改变资本→重构法人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资本经营(回答实体层面) a含义(269页) 对象 存量资本 变为可增殖的资本,通过(资本注入,管理水平)。资本运作既有虚拟层面(如证券)也有实体层次。 b基本特征(270页):有形和无形(专利权,特许权)资本有效管理和运作使企业资本保值增殖(传统计划经济不追求利润) c层次 微观领域:企业内部加强管理使企业效率提高,从单纯生产经营转向资本经营,单纯追求产值转向追求效益。 宏观领域:企业,行业,地区之间看资本流动,通过资本流动看资本组合,将存量,低效生产变为高效生产要素通过产权变更盘活过去存量资产 2资产重组:是资本经营具体形式通过对产权债权主体之间重新组合,实际实现资本增殖。 更具操作性对实体经济更有价值。 a具体形式:资产剥离,兼并收购,托管,全盘重组,部分重组 b意义(272页):五点 第五点;有助于把国民经济推向国际经济大循环,进入国际市场接受竞争挑战(通过国外资本兼并,重组,参股) 第十二章(重点)(金融,劳动力,市场体系培育和完善) 一市场体系及其一般特征 1含义 :(284页) 商品市场(生活资料,生产资料) 客体市场 要素市场(资金,劳动力,信息。。。。) 主体市场 两种市场的有机统一 市场是各种交易关系总和(质疑;网络化 不要将市场看作一个固定场所,市场是各种交易关系总和) 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有关不与单一市场有关,当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时是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时候。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市场体系构成的三大市场(285页):商品,资本,劳动力市场 2特征(284页):凡市场经济都具有的特征不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为转移(一定要答) a统一性 b开放性(288页): 内外全方位,充满竞争,不同市场之间相互补充,不是完全自发由宏观调控指导的。 c竞争性:作用于市场价值的形成,促使单纯市场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与市场价格作用运行,强制企业主导市场起到资源配置作用。 d规范性(热点问题)(如建立市场次序,信用)(超级重点) A必要性(290页) 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必要条件 无序所带来的问题;伪劣产品,侵权行为,强买强卖。。。。→(根源)市场诚实信用 不守信用,违约行为普遍) 原因;第一:转轨时期出现体制真空(原有的消失,新的还没有建立起来。第二;计划经济想市场经济转化,人们逐利意识增强,人们感到迷茫导致金钱,行为短期化(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如温州假冒产品),这在市场前期不可避免。 第三转化过程中市场法制,信誉建立滞后,放开的同时缺乏管理。 B真正市场经济(具有信誉作为基础,有良好的运行次序法制化的市场体系)是追求目标。建立后交易成本降低。 C 怎样建立:第一:放开市场准入:完全竞争性准入,国家管制。主体行为规范化(交易,竞争,生产行为,反垄断等来规范行为)。第二;保持供求与需求的有序性及二者的平衡性(价格恶性竞争,官倒):是基础性问题。第三;各种市场的制衡,要有实体经济的配合避免疯狂炒作。第四:健全市场监管和法制体系。第五:构筑市场有序运行的信誉基础 法制要有信誉基础 二市场体系的构成 (293页)客体结构(主要),主体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 内容: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 金融市场(298页) 1含义: 2类型:货币和资本市场(期限);股票交易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专业性) 3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构成(三个): a同业拆借的短期市场(银行拆借) b证券形式的长期市场(股市,国债) c外汇调剂市场 4作用(299页): a媒介 b 资金价格 c资金安全保障 d灵敏的信息收集和广泛传播作用 劳动力市场(300页) 1含义: 2类型: 3特点: 4作用:a 提高效率b 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c优化资源配置 d回报 三怎样完善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大题)(结合16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怎样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 1必要性(为什么)(305页):三点 2现状分析(揭示目前主要问题)(306页):五点 3 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a塑造市场经济主体 b培育要素市场 c健全市场机制 d发展中介组织 e形成全国统一市场 f 确立市场法律基础 第十三章 16大报告涉及相对较大,非劳动收入,明确提出要素收入合理性,个人收入调节机制,中产阶层,扩大就业,发展经济,财富收入。 一区别GDP与 GNP 1工农总产值有重复计算而GDP指最终进入消费扣除中间产品 GDP(收入概念):着重国民概念 (314页) GNP(生产概念):着重地理概念 2初次分配,再分配与效率公平的有机结合(315页) a初次分配是自主性分配,按效率分配(所以不可能减少收入差距,不能产生结果上公平,不必然倒向收入均差才有市场激励) b再分配是宏观的要讲公平,保障低收入者。(317页) 3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关系(重点 331页) a存在多种经济形式要求多种分配形式相适应 b按要素分配是市场化分配(因为要素进入市场就要按市场分配(要素所有权,要素贡献率)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所以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但按劳分配在市场化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按要素分配 如银行存款转化为投资,劳动积累进行再投入) d按要素分配主要体现非公有制经济要求其形式也主要表现为合法的,按要素参与分配的非劳动收入 e社会主义进入小康阶段按劳分配主要体现公平,按要素收入主要侧重于效率 经济变化→分配形式多元化→坚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市场经济→承认要素收入合理化 4非劳动收入和劳动收入(关系意义) 按劳分配 公有:主人 公平(平均主义) 劳动收入:按劳动贡献所获得的收入 按劳动价值分配(工资)私有:雇工 效率 非劳动收入:主要指市场化的要素收入 取决于:要素所有权,要素贡献率 注意;16大认为非劳动收入的合法性。 16大认定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 非劳动收入种类(330~331页):四种。 a资金收入;利息,股息,红利 b投资收入:利润,租金,差价 c技术收入:出卖专利所得的收入,技术入股 d 管理收入:股票期权,目标奖励收入 5先富,共富与总体全面小康的关系 目前:总体上实现小康,但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小康 a先富,共富关系(312页) A在市场化条件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先富是必然现象(三个(332~333) B先富不是目标,共富才是目标:先富作为手段带动更多人致富从而共同富裕 C已在总体上实现小康,但这种小康实现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离全社会共同富裕还有相当的距离 D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惠及中国十几亿人更高水平小康,缩小或扭转工农,城乡,地区差别的全面小康,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富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小康。 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 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a社会保障制度含义(334页) b 目前存在问题(335页) c社会保障体系目标取向(337页):法制,统一,社会,基金化 d实现三个功能(结论):保障,稳定,调节功能 7消费水平,结构,方式(341页 辨析) a消费水平 含义: 指标:实物,价值 影响消费水平因素:宏观:人口增减,消费资料;微观:就业人口多少,个人收入和物价水平 b消费结构;含义。。。 c消费方式;公共消费和个人消费有机统一 第十四章 一宏观调控目标 1含义,地位(351页) 2调控目标层次 a最终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健康的发展 b基本目标(352页): c具体目标:经济增长,生活改善,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失业控制),国际收支平衡 二宏观调控方式(重点) 1含义,选择:依据一定宏观调控目标采取宏观调控的基本模式(直接调节,间接调节 我国正在从直接转向间接调控) 2间接调控要求,特征(356页) 三具体实施过程中扩张财政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及其调节手段(357页):五个 2扩张财政政策的理解(358页) 3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a含义(359页),工具 b扩张货币政策在什么情况下采用(360页):需求不足:;作用方向;反方向 四产业政策(361页) 1含义: 2特点(362页):3个 对象不同,作用方式不同,着力点不同 3内容(3个),核心,结构 4调控系统(362页) 第十五章(一般了解) 一引进先进技术必要性:意义(381页),原则(383页) 二利用外资形式和应处理好的问题(383页) 第十六章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各自含义(394页) 关系:a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内容更丰富 b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最重要部分虽增长不一定有发展,但发展必然包含增长 c经济增长过程中尽量避免无发展的增长 二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分类(406页) 三经济发展速度,比例,效率关系(417页) 四关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开发结合: 1含义(426页): 2内容: 3西部大开发避免重走破坏环境的老路,走一种可持续发展道路。西部资源丰富进行合理开发:不破坏性开发,不竭泽二鱼,边开发边治理,开发与资源培育,再造并重,注意生态观光,,通过资源再造,既要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发展也要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社会可持续发展指在西部强化社保体系,要注重法制建设。 特别感谢:感谢“彪哥”提供这份政治经济学笔记。请大家尊重他的辛苦劳动,未经本网站和彪哥同意,不得转载。 西方经济学部分 第一讲西方经济学导论 一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1定义:一定制度条件下各类经济活动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如何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 内容:理论和政府 2资源稀缺性:人们需要和欲望无限且多种多样,满足需要的经济资源多种多样且有限,资源的有限性和需要的无限性叫稀缺性 3经济选择:资源稀缺性和多用途性决定人们-可以且必须选择,包括三大主要选择:a生产什么商品,每种商品生产多少 b用什么方式生产c生产出的产品如何分配。 4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类问题 a资源充分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 b有效合理配置资源---微观经济学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规范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础 2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 非均衡分析:在制度可变的条件下分析制度和制度变化对经济增长,效率,公平等的影响 3静态的均衡分析: 比较静态的均衡分析: 动态均衡分析:考虑时间因素 4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 三西方经济学表达方式 a文字说明(最基本的) b几何图形(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c函数 第二讲市场供求均衡理论 一市场需求 1定义:在其他因素(收入,预期,偏好,消费者数量,相关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对于某种商品的不同价格市场上的全部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在其他因素(收入,预期,偏好,消费者数量,相关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对某种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 一般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2市场需求的变化] a定义:某种商品需求量与它的价格的变化 b表现形式:曲线移动,函数变化,需求表变化 c原因(影响因素):除商品价格之外的其它因素(收入,预期,偏好,消费者数量,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 dⅠ定义:两个定义 Ⅱ表现形式:需求量变化是在同一曲线上点的移动 Ⅲ影响因素:需求量直接角度上讲只有价格 3消费者剩余(评价经济福利和效率的重要范畴): a定义:消费者愿支付市场价格(特定商品愿支付最高价格)总额和实际支付价格总额的差 实际支付价格总额:市场价格总额=PxQ 愿支付市场价格:需求价格总额=由边际效用决定的是边际效用总和 MUx/Px=MNm→MUx(边际效用)/MUmx=Pλ(愿支付价格) b图式: 2市场供给 a定义:某种商品市场供给量与价格关系的变化 b表现形式;供给曲线,供给函数,供给表的变化 c影响因素:除商品自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生产成本状况(生产技术,要素价格),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者预期,厂商数量 d市场供给变化与供给量变化和异同 Ⅰ定义; Ⅱ表现形式 Ⅲ影响因素: 3生产者剩余 a厂商愿接受销售价格总额与实际接受市场价格总额的差 Ⅰ实际接受价格总额=市场价格总额=PxQs=TR(总收益) Ⅱ愿接受价格总额=供给价格总额=边际成本的总和→短期:TVC(总变动成本);长期:总成本 b图形: 三供求平衡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所达到的相对稳定状态 或一定条件下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市场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的状态 2供求均衡的形成(均衡价格的决定) a什么是均衡价格:市场均衡状态下的交易价格或需求价格湖供给价格相等的价格 b均衡价格的决定;总体上讲是市场供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市场力量的自发作用下形成的 c P市>P均---供过于求 d P市
/
本文档为【西南财经大学考研辅导班经济学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