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安徽省滁州二中高一历史教案第13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安徽省滁州二中高一历史教案第13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2021-03-06 3页 doc 227KB 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woaiwen

暂无简介

举报
安徽省滁州二中高一历史教案第13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第13讲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考点清单]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外交政策和方针2.成就史论共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易混易错 “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指的是亚非国家历史上都曾遭到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以及团结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共同发展的愿望;“异”指的是亚非国...
安徽省滁州二中高一历史教案第13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13讲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考点清单]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外交政策和方针2.成就史论共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易混易错 “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指的是亚非国家历史上都曾遭到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以及团结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共同发展的愿望;“异”指的是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史论共识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使我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易混易错 1971年联合国驱逐台湾代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应注意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创始国之一。2.中美建交易混易错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尼克松访华1972年,但是中美建交谈判异常艰难,中美1979年1月正式建交标志着中美关系最终实现正常化。3.中日建交:1972年9月,日本内阁大臣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4.建交高潮:中美关系的缓和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整体把握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1.经济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整体把握新时期的外交2.政治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易混易错 虽然中国一直奉行不结盟原则,支持不结盟运动,但是,中国一直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史论共识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不结盟是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基准考点一 建国初期的外交主题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史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题二 表解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以下三大政策:外交政策解决的问题内容影响“另起炉灶”如何对待国民党政府的外交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如何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奠定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如何对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我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主题三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方针的原因(1)当时世界是两极格局。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2)美国仇视新中国;苏联支持中国且两国社会制度相同。(3)新中国为维护自身国家利益,打破孤立,争取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主题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五项内容之间的关系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②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③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2)特点①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②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③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主题五 关于“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1)同: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2)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基准考点二 7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主题一 重返联合国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主题二 中美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的进程史料 一次外交,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一次旅行,缓解了最冰冷的关系;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尼克松回忆录》[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中美关系的进程如下:1971年乒乓外交;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正式建交)。(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对美国来说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是由于:①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②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地位。对中国来说改善与美国的关系:①有利于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②有利于改善国际地位;③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主题三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演变及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1)演变①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和参加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②新中国成立后,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主义政策。③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2)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①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文化差异;领土、领海纷争,特别是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中日历史问题和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等。②经济方面:两国以互补合作为主,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两国在能源、制造等领域竞争的趋势也在日益加强。③美国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主题四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2)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3)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成为我国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我们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史料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信息解读] 史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改革开放。目的:争取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祖国统一。        影响国家外交关系的因素(1)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2)国家实力、经济和科技实力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关键因素。(3)国家性质,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对外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4)国家利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从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政策及不同结果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认识?提示 (1)落后就要挨打;(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的失败;(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
本文档为【安徽省滁州二中高一历史教案第13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