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儿童用药指南

2009-11-13 7页 doc 48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21724

暂无简介

举报
儿童用药指南 儿童用药指南 儿童使用磺胺药要慎重 磺胺类药物抗菌谱较广,对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等作用较强。为此许多医生或家长喜欢使用该类药物进行治病,但是小儿时期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药物解毒、排泄及耐受能力差,使用不当易引起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   临床上观察到小儿大剂量用药易致中毒或消化道出血。即使严格掌握剂量也可产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眩晕。较为敏感的小儿还会诱发药物疹、药物热及腹痛。严重者可出现磺胺药过敏及呼吸困难。同时磺胺...
儿童用药指南
儿童用药指南 儿童使用磺胺药要慎重 磺胺类药物抗菌谱较广,对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等作用较强。为此许多医生或家长喜欢使用该类药物进行治病,但是小儿时期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药物解毒、排泄及耐受能力差,使用不当易引起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   临床上观察到小儿大剂量用药易致中毒或消化道出血。即使严格掌握剂量也可产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眩晕。较为敏感的小儿还会诱发药物疹、药物热及腹痛。严重者可出现磺胺药过敏及呼吸困难。同时磺胺药在尿液中的溶解度较低,特别是在酸性尿液中能生成一种溶解度更低的物质结晶析出,而出现尿液有结晶、排尿困难以及血尿。研究还明:该药还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大肠杆菌合成维生素B族。使小儿出现食欲不振、口角炎、神经炎等。   因此,患儿应用磺胺类药物治疗疾病时应需慎重;新生儿、早产儿绝对禁用,有药物过敏、呼吸困难、腹痛症状时要立即停药,同时在服药过程中可让孩子多饮白开水,必要时加服碳酸氢钠,而对需用药时间长的患儿,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类药物,肝肾功能不良的小儿也应禁用。 婴幼儿应该慎用紫药水 紫药水是临床常用的皮肤粘膜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杀菌及收敛作用,但使用不当时也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对婴幼儿而言更是如此。   紫药水的毒副作用通常表现为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两种。前者可使婴幼儿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怒、哭闹、夜寐不宁、严重的可有流涎、音哑、吞咽困难、气促甚至呼吸困难;后者则表现为涂药周围皮肤潮红、搔痒或皮疹,若涂于口腔可见牙龈、舌头、口腔粘膜潮红溃疡,或出现灰白色斑块样病变,擦去斑块后局部有渗血创面,有的甚至出现舌体肿大、增厚等。   造成上述反应的原因是:   1.紫药水使用浓度过高;   2.用量过大,如涂抹面积过大、涂抹次数过多;   3.婴幼儿皮肤娇嫩,对外界刺激适应能力差;   4.过敏体质,发生过敏反应。   因此,婴幼儿最好不用或少用紫药水。必须要用时,则应注意紫药水的浓度不可过高,应限于0.5%-1%,用药次数为每天1次-3次,涂抹范围局限于病灶周围,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此外,过敏体质及已有过过敏反应者不宜再用。 小儿怎么样用滴鼻净? 摘鼻净又称鼻眼净,是含萘唑啉的滴鼻、滴眼溶液。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及炎症性鼻出血、急慢性鼻炎、结膜充血等。   目前,一些年轻的父母在孩子感冒出现鼻塞、流鼻涕、鼻通气不畅时,往往找来滴鼻净给孩子滴上几滴,想解除鼻塞之苦。殊不知,小儿鼻粘膜及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对药物敏感性高,耐受性差,鼻腔粘膜吸收药物迅速而完全,容易引起中毒,如出现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四肢发软、手足发冷、嗜睡、呕吐,甚至昏迷等。另外,少数家长没有掌握该药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长期大量反复地滥用滴鼻净,结果使孩子的鼻粘膜膨大,导致血管舒缩机能失调,使鼻塞加重,久治不愈,甚至引起萎缩性鼻炎等。   为了正确使用该药,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用本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儿使用本品滴鼻时用量不宜过多,避免药液经后鼻道流入咽喉误吞后引起中毒。   (2)该药一般只能连用3天,不得超过1周,千万不能长期使用。滴鼻期间如鼻塞加重,应立即停用。   (3)小儿一般使用0.05%的低浓度滴鼻液,每次每侧鼻孔只能滴1~2滴,不得超过3滴,每次滴药间隔时间不能过短,更不能使用成人滴鼻净。 两岁小儿禁用或慎用药   婴儿期包括早产儿和新生儿,其特点是药物较易进入脑组织,即使在皮肤局部应用(洗剂和软膏剂),也会迅速吸收,有时在体内产生全身的作用。婴儿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密切注意,以免可能影响婴儿的生长和发育。下列两类药物应禁用或慎用,家庭用药者更须注意。   (1)尽可能完全避免使用的药物:氯霉素、苯乙哌啶、无味红霉素、异烟肼、萘啶酸(3个月以内)、呋喃妥因、磺胺类(2个月以内)、四环素类。   (2)慎用或在医生密切监视下使用的药物:雄激素、含哌嗪的驱虫药、阿司匹林、多粘菌素E、可的松样药物、萘啶酸(3个月以上)、吩噻嗪类、磺胺类(2个月以上)、维生素A(大剂量)。 新生儿如何安全用药? 即使对儿童与成人都很安全的药物,用于新生儿却有严重的反应。其原因何在呢?新生儿肝脏内的很多酶系统尚未建立起来,因而其解毒功能很不完善。例如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分泌量小,活力又低,许多药物不能与其结合,游离在体内,以致发生蓄积中毒。如氯霉素的半衰期,成人为4小时,而新生儿为25小时,当用量超过每日loo毫克/公斤体重时,其死亡率可为对照组的8倍,并出现特有的症状:在用药2—9天后,婴儿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腹部膨胀,继而体温过低,肌肉松弛,呼吸困难,面部血管因缺氧而呈灰白色,称为“灰婴综合征”。因此新生儿以不用氯霉素为好。若必须使用时,应按每日20一25毫克/公斤体重,严格掌握使用。   新生儿的肾脏也处于发育阶段,肾小球的滤过率只有成人的30—40%,如主要由肾脏排泄的四环素,其半衰期由正常的8小时,延长到108小时,极易在血液中蓄积而引起中毒。因此用药剂量应减少,间隔时间应延长。同样道理,使用庆大霉素时按每日每公斤体重3—5毫克计算,只需每24小时进行一次肌肉注射就可以。   新生儿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较强,但在一般情况下,胆红素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后,是不容易进入脑组织产生毒性作用的。而在服用某些药物后,由于它们能和胆红素争夺白蛋白并与之结合,使未能和血清白蛋白相结合的胆红素---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损伤脑组织,从而可能发生危害患儿生命的核黄疽。这类药物包括安定、小儿安、消炎痛、新生霉素、磺胺异恶唑、苯甲酸钠咖啡因和水溶性维生素K等,一般都不宜给新生儿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新生儿血红蛋白还原酶的活性较低,致使血红蛋白较易氧化,若应用磺胺药及氯丙嗪等,可能导致新生儿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青紫等症状。   另外,新生儿的皮肤和粘膜又薄又嫩,血管也很丰富,对外用药的吸收量较大,有时会引起严重反应,甚至发生全身中毒。如用硼酸软膏、可的松药膏以及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等,有时会出现上述情况。 还有民间的一些习俗,也值得注意。例如新生儿刚出生一两天,有人就给他喂黄连甘草水,据说可以解“胎毒”。其实,黄连与甘草合用,会失去抗菌作用,只需用黄连服1—2次即可。也有的妇女将珍珠散洒在自己的乳头上,认为让乳儿吸吮后会使其体质健壮。但要知道这种药含有朱砂等成分,对人体脏器功能极为有害。还有的人认为让婴儿多吃六神丸可以不生痱子和疮疥。但它含有蟾酥等毒性药物,若超过服用剂量,可引起恶心、呕吐、心跳过缓等症状,严重的会发生心房、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惊厥和循环衰竭而死亡,因此千万不能滥用。 小儿如何正确服感冒药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较多,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事倍功半。小儿怎样正确服用感冒药呢?      1、不要急于退热。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常用的退热药有: 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一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人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疽。      2、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常用的抗病毒药有:      (1)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3)双嘧达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3、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4、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5、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乳母不可代替小儿服药 有的母亲听说人体用药后,部分药物可随奶汁分泌排出,于是当婴儿有病时,自己就代替婴儿服药。这样做是无益有害的。因为药物虽然能在奶汁中分泌排出,但大多数药物在奶汁中含量极微,可是婴儿吸吮含药的奶汁后,在血液中却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会使病菌演变成抗药菌株产生抗药性或产生不良后果,如:乳母服用溴剂后,可引起婴儿皮疹和倦睡;用碘剂可影响婴儿甲状腺的发育和功能。更严重的是乳母服用维生素B1,体内会因糖代谢不全而产生过多的丙酮酸,母乳中的丙酮酸可使婴儿中毒,甚至突然死亡。此外,许多药物在奶汁中的浓度远比血液有效浓度低,婴儿通过母乳摄取这些药物,产生不了治疗作用。所以,乳母不宜代替婴儿吃药。 婴幼儿禁用的药物 婴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一些器官和组织都未发育成熟,抵抗力也弱,容易得病。孩子得了病,用药一定要慎重。婴幼儿时期禁用或慎用的药物有:   1.易引起新生儿溶血或黄疸的药物: 解热镇痛药:阿可匹林;抗疟药;伯氨喹、扑疟喹、奎宁;呋喃类:呋喃妥因、痢特灵; 抗生类:新生霉素、氯霉素、四环素、青霉素; 中枢神经抑制药:氯丙嗪、奋乃静、苯巴比妥、水合氯醛、乙醇等;其他:如二巯基丙醇、对氨基水杨酸、奎尼丁、维生K,亚甲蓝、甲睾酮、苯甲酸钠咖啡因、山梗莱碱、毛花苷C(西地兰)、毒毛花苷K,甲苯磺丁脲等。   2.能引起新生儿变性血红蛋白症的药物: 亚甲蓝,苯唑卡因等局麻药,次硝酸铋等硝酸盐。   3.能引起胎儿和新生儿中枢抑制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药物:   麻醉药和催眠药:乙醚、氯仿、氯烷、氧化亚氮、三溴乙醇、副醛、水合氯醛;巴比妥类药物;   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可待因、哌替啶(杜冷丁);地西泮(安定)药氯丙嗪、安定、利眠宁; 降压药:利血平。 流感疫苗可用于婴儿 美国儿科学会(AAP)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宣布,健康婴儿可使用流感疫苗。   美国每年有数百万人患流感,其发热、寒战、肌肉疼痛、疲劳等症状可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每年约有114000人因流感并发症住院,22000人死于流感。过去医务人员仅推荐流感并发症高危儿童,如慢性肺病患儿使用流感疫苗。   耶鲁大学儿科教授、AAP感染疾病委员会成员Robert Baltimore博士指出,最近有研究提示2岁以下儿童因流感并发症住院机会较高。流感是肺炎和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接种疫苗可预防流感,并减少其在人群中的传播。新型经鼻吸收疫苗将面世,这会使婴儿接种简单易行且痛苦更小。 儿童开胃口服液 改善恢复肠胃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促进吸收,增进食欲等功效。补钙,铁,锌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增强儿童的免疫力和智力。 食用方法:1-3岁的儿童每天两次,每次一支,4-6岁的儿童每天二次,每次一支,七岁以上的儿童每天三次,每次两支,一般服用10天可看出效果。 用药,儿童用药注意什么 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遵循下以几点注意事项:   1. 婴幼儿皮肤、粘膜的相对面积大于成人,且粘膜娇嫩,皮肤角质层薄,药物吸收快,有些药物如新霉素膏,阿托品滴眼液等外用制剂可因透皮吸收较多,而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用药中,应考虑以上因素,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外用制济。  2. 儿童不宜常吃补品。摄取营养最重要的是均衡,任保一种营养物质摄入过剩,均会导致营养失衡。人参蜂王浆之类的补品,用多了会导致儿童性早熟&cols=1 target=_blank>性早熟,即使维生素A,过量服用也会影响骨骼的发育。  3. 儿童不宜服用成人制剂。比如,速效感冒胶囊等复方制剂中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因,高烧的儿童服用后易诱发惊厥抽搐,特别是5岁以下的小儿更不宜服用。  4. 对抗菌药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服用抗生素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不可滥用,避免某些抗生素带来的毒副作用,   5. 在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时应注意铁制剂不是营养补品,不可以长期服用,而要注意配合维生素C服用,避免与钙片、牛奶、茶叶等同时服用。铁剂要远离儿童,避免儿童误服超量而引起中毒。   6.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市场上感冒药物很多,在具体选择用药时,必须要根据小儿感冒的症状来考虑,对症下药。   比如:有发热症状者,可选择含解热镇痛成分的药物,打喷嚏者可选择含鼻粘膜收缩成分的药物,另外,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对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选择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等。  千万别用错药   用错药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取药匆忙,没有细看,包装标记不清楚,一个口袋里有几种药,单看药片大小、颜色,把外用的药水当做内服用了,或把五官科滴药水弄混点错了,或者把已经失效变质的药服用了等等.为避免这些差错的发生,必须做到:一、一个口袋放一种药.二、存药的口袋、盒上要写清楚药名、用途和用法.三、各系统的药应分门别类,分开存放.四、外用药和内服药、外用药水和内服药水应分开存放.五、用药前要仔细查看核对,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六、要注意药物是否已经变色、变质,不要凑合.  另外,在使用时还要很好地计算用量,原是成人的药,要看看是否适用于儿童.总之,用药要慎重,千万别乱用.别看药片小,一错不得了. 儿童用药六大误区 现在家庭自购药品服用的现象逐渐增多,许多家庭都有储备的“小药箱”。但由于对儿童的病情判断不准确,盲目用药,掩盖病情,延误治疗等现象屡屡发生。昨天,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同济医院儿科主任谢晓恬教授。  谢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家长们对儿童用药普遍存在以下几大误区:   一、预防性用药。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个别家长过于相信广告和药品价格优惠的误导,盲目给孩子服用药物以作预防。实际上,迄今为止市场上还没有任何确切的可以提高免疫力的预防药物,盲目服用药物预防孩子的疾病对孩子的免疫系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对于两岁以内的孩子来说,每一次生病对于孩子免疫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促进。  二、擅自用抗生素。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感冒发烧,便盲目使用抗生素,这样不但会耽误病情,还会产生使用剂量少于正常用量令孩子体内产生耐药菌株的情况。这样势必加大下一次治疗的用药量。  三、滥用退烧药。由于家长缺乏医药常识,儿童发烧时,便随意服用退烧药。实际上,当孩子发烧的温度不高时,用退烧药是不恰当的。谢教授说,适当的体温升高其实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小孩子肛门量表在38.5℃以下就没有必要退烧。   四、乱用止泻药。儿童腹泻发病率较高,治疗应根据脱水、电解质紊乱程度适当给予液体疗法、饮食疗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现阶段发生秋季腹泻的孩子很多,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到医院确诊孩子的腹泻属于哪一种。  五、使用成人药物。有些家长会给患儿吃一些成人用的抗生素药、感冒通之类,虽然剂量减半,但这也是不妥的。  六、随意改变药物剂型。有的家长常把成人用的胶囊物倒出来喂儿童,或把针剂改为口服液,给患儿服用。这样随意改变药物原有的剂型,减弱了药物的作用。 提醒:小儿忌服土霉素四环素 土霉素或四环素进入人体后,会与血液中的磷酸钙结合,沉种于生长中的骨骼和牙齿,使牙齿变黄。有些小儿牙齿染黄后,还能渐渐变浅,但不易完全消退。      小儿出生后4-6个月出乳牙前、儿童在5-6岁出恒牙前使用四环素、土霉素危险很大。幼儿即使用药时间很短,也会引起乳牙变色、牙釉质发育不全,并会发生龋齿。      有人以为这种黄牙齿只是影响美观。其实牙齿的发育也受到影响。此外,四环素或土霉素的喾造成骨骼生长缓慢,给婴儿服用可引起哭闹、呕吐、昏睡等到不良反应。特别要捍注意的是,孕妇这些药后会通过胎盘渗透到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发育。      因此,孕妇以及7岁以下的儿童不宜服用土霉素或四环素。
/
本文档为【儿童用药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