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辨证_中医基础学

辨证_中医基础学

2013-08-17 50页 ppt 364KB 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1625

暂无简介

举报
辨证_中医基础学nullnull     第七章  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概说 (一)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纲领。       表里:病变的部位。       寒热:病变的性质。       虚实:邪正的盛衰。       阴阳:辩证的总纲。辨证辨证概念:就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各种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本质做出判断,并概括为具体证名的诊断过程。八纲辨证:是指在在掌握四诊的资料基础上,根据病位深浅、疾病性质的寒热...
辨证_中医基础学
nullnull     第七章  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概说 (一)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纲领。       表里:病变的部位。       寒热:病变的性质。       虚实:邪正的盛衰。       阴阳:辩证的总纲。辨证辨证概念:就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各种症状、体征等临床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本质做出判断,并概括为具体证名的诊断过程。八纲辨证:是指在在掌握四诊的资料基础上,根据病位深浅、疾病性质的寒热、正邪斗争的盛衰、疾病类别的阴阳等,运用八钢理论进行分析的辨证方法。null(二)八纲辨证的源流   1、源出于《内经》。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2、运用于《伤寒杂病论》。    如方隅《医林绳墨》:“仲景治伤寒……究其大要,无出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null3、成熟于明代     如张景岳《景岳全书》提出“二纲六变”,:“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   王执中《伤寒正脉》:“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 null4、定名于近代    如祝味菊《伤寒质难》:“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 (三)八纲辨证的理论意义    八纲是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掌握八纲辨证即能把握疾病的基本病理机制,为治疗疾病确立总的原则。有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理论意义。 八纲内容八纲内容一、表里辨证   表里辨证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   表里辨证主要适用于外感病证。 (一)表证  1、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表证: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症候。 里证:病位深入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症候。null2、辨证要点 (1)多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 (2)以恶寒发热并见,舌苔薄,脉浮为典型症状。 (3)还应辨清寒、热、虚、实。null(二)里证  1、临床表现    高热、恶热,或低热,烦躁神昏,口渴引饮或疲乏无力,脉沉等。  2、辨证要点 (1)多见于情志内伤或饮食劳倦等引起的各种内伤杂病。 (2)也可见于外邪由表及里或外邪直中于里。 (3)无恶寒发热并见和脉浮等表证的特异表现。null(三)半表半里证  1、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  2、辨证要点  (1)见于外感病病位由表入里,尚未完全入里的阶段。  (2)有少阳枢机不利的典型临床表现。null(四)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表里同病    即表证里证并见,如:外有表寒,内有里热等 。大多见于初病既有表征又有里证;表证未解,又及于里;旧病未愈,有加新病。  2、表里出入    表邪入里,如表寒证入里化热,转化为里热证。    里邪出表:如麻疹因诊治不当,疹毒内陷,经治疗又重透发肌表。 表邪入里说明病势加重,里邪出表多反映邪气减退,病势减轻。null二、寒热辨证   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一)寒证  1、临床表现    恶寒喜暖,面色恍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涕清稀,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而滑润,脉迟或紧。 2、辨证要点 (1)寒证多见于外感病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也见于内伤杂病阳气受损。 (2)有恶寒喜暖,舌淡苔白,脉迟或紧的典型临床表现。 (3)还应辨证表里虚实。 关系:寒症和热证反映机体阴阳偏胜和偏衰。寒热辩证是辨明疾病性质属寒或属热,为散寒还是清热提供治疗依据。 寒症:是指感受寒邪、或机体阴盛、阳虚所变现的症候。null(二)热证    1、临床表现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等。    2、辨证要点   (1)多见于外感病感受温热邪气,外邪入里化热,以及内伤病中情志化火,瘀血痰食化火或阴虚生热等。概念:是指感受热邪,或机体阴虚、阳亢所表的症候。null(2)有发热恶热,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的典型表现。 (3)应辨清表里虚实。 (三)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寒热错杂 (1)上热下寒    如:胸中烦热,口臭喜冷,牙龈肿痛。      兼见腹痛喜暖,大便稀溏。null(2)上寒下热 如:脘腹冷痛,呕吐清涎。 兼见小便短赤涩痛。 (3)表寒里热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    烦躁,口渴,尿黄。null(4)表热里寒    发热恶寒,咽痛咳嗽。    四肢不温,大便溏泄。 2、寒热转化 (1)由寒转热   如表寒证转化为里热证。 (2)由热转寒    如高热转为阳气暴脱的亡阳证。null3、寒热真假 (1)真寒假热(寒极似热)    内真寒:四肢厥冷。   外假热:身热(欲衣被),面红(戴阳),口渴(不欲饮)。 (2)真热假寒   内真热:身大热,口渴。   外假寒:四肢厥冷(不欲衣被),脉沉(沉数有力)。null 鉴别要点: 假象多见于体表、四肢,真象多见于脏腑、 气血、阴阳。 里证、舌苔、脉象应为重要依据。 (四)寒热与表里的关系 1、表寒证 (1)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辨证要点:有恶寒,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的典型临床表现。null2、表热证 (1)临床表现: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口干,舌边尖红,脉浮数。 (2)辨证要点:有发热重,恶寒轻,舌边尖红,脉浮数的典型脉证。 3、里寒证:见实寒、虚寒。 4、里热证:见实热、虚热。null三、虚实辨证 虚实辨证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一)虚证 1、临床表现 倦怠乏力,自汗气短,心悸失眠,眩晕肢麻,畏寒肢冷,溲清便溏,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脉虚无力。 2、辨证要点 (1)多见于各种内伤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外感热病后期。 (2)应结合具体病情辨清气血阴阳。 虚证:人体正气不足的所表现的症候。多因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所致,但以后天失养为主,如: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劳逸过度,旧病未治等,损伤人体正气均可成为虚证。包括精、气、血、阴、阳、津液不足,以及脏腑各种不同虚损。null(二)实证 1、临床表现 高热,胸闷烦躁,呼吸气粗,痰涎壅盛,腹痛拒按,大便干结,小便不利,舌质苍老,苔厚而腻,脉实有力。 2、辨证要点 (1)实证症状较多,机能亢奋是基本病理特征。 (2)有形之邪如瘀血痰食、二便不通,在体内蓄积。 (3)有典型的舌脉。 实证:是指邪气亢胜所表现的症候。形成原因主要有2个:1.六淫或疫疠之邪侵入人体,正邪斗争所致;2.脏腑功能失调,代谢障碍,气机阻滞,水湿痰饮内停或宿食停滞体内所致。null(三)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虚实错杂 实证夹虚:如实热→伤津。 虚证夹实:如脾虚→水肿。 虚实并重: 如小儿疳积:形削骨立,大便泄泻并见舌苔厚腻。 2、虚实转化 由实转虚:如实热→气阴两虚。 由虚转实:如脾气虚→水肿(多为虚实夹杂)null(四)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 1、表虚证(多指风邪侵表所表现) (1)临床表现 发热,恶风,汗出,头项强痛,脉浮缓。 (2)辨证要点 以发热、恶风、脉浮缓为典型脉证 。 2、表实证(多指外感寒邪的表寒症) (1)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 null(2)辨证要点 以恶寒、无汗、脉浮紧为典型脉证。 与表虚证的鉴别在于有汗或无汗,脉缓或紧。 3、虚热证(多指体内津液不足所表现的症候) (1)临床表现 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2)辨证要点 有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及典型舌脉。 null 4、实热证(阳热炽盛所表现的症候) (1)临床表现 壮热恶热,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神昏,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洪滑实数。 (2)辨证要点 A、有壮热恶热,口渴饮冷,腹痛便干及典型舌脉。 B、与虚热的鉴别 实热:高热、大汗、满面通红、舌红苔黄、脉洪数 虚热:低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null5、虚寒证(体内阳气虚衰所表现的症候) (1)临床表现 畏寒肢冷,面色恍白,少气懒言,腹痛喜按,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胖少苔,脉沉迟无力。 (2)辨证要点 有畏寒、面色恍白,腹痛喜按,尿清便溏及典型舌脉。null6、实寒证(感受寒邪,阳气被遏所表现症候) (1)临床表现 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腹痛拒按,肠鸣腹泻,舌苔白润,脉迟有力。 (2)辨证要点 A、有恶寒、喜暖、腹痛拒按及典型舌脉。 B、与虚寒症的鉴别 实寒: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腹痛拒按、脉迟有力。 虚寒:畏寒肢冷、面色恍白、腹痛喜按、脉迟无力。null三、虚实辨证 虚实辨证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一)虚证(人体正气不足表现) 1、临床表现 倦怠乏力,自汗气短,心悸失眠,眩晕肢麻,畏寒肢冷,溲清便溏,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脉虚无力。 2、辨证要点 (1)多见于各种内伤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外感热病后期。 (2)应结合具体病情辨清气血阴阳。 null(二)实证(邪气亢胜) 1、临床表现 高热,胸闷烦躁,呼吸气粗,痰涎壅盛,腹痛拒按,大便干结,小便不利,舌质苍老,苔厚而腻,脉实有力。 2、辨证要点 (1)实证症状较多,机能亢奋是基本病理特征。 (2)有形之邪如瘀血痰食、二便不通,在体内蓄积。 (3)有典型的舌脉。 null(三)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虚实错杂 实证夹虚:如实热→伤津。 虚证夹实:如脾虚→水肿。 虚实并重: 如小儿疳积:形削骨立,大便泄泻并见舌苔厚腻。 2、虚实转化 由实转虚:如实热→气阴两虚。 由虚转实:如脾气虚→水肿(多为虚实夹杂)null(四)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 1、表虚证(多指风邪袭表所表现得症候) (1)临床表现 发热,恶风,汗出,头项强痛,脉浮缓。 (2)辨证要点 以发热、恶风、脉浮缓为典型脉证 。 2、表实证(多指外感寒邪的表寒症) (1)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 null(2)辨证要点 以恶寒、无汗、脉浮紧为典型脉证。 与表虚证的鉴别在于有汗或无汗,脉缓或紧。 3、虚热证(体内阴液不足所表现得) (1)临床表现 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2)辨证要点 有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及典型舌脉。 null 4、实热证(阳热炽胜) (1)临床表现 壮热恶热,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神昏,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洪滑实数。 (2)辨证要点 A、有壮热恶热,口渴饮冷,腹痛便干及典型舌脉。 B、与虚热的鉴别 实热:高热、大汗、满面通红、舌红少苔、脉洪数 虚热:低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苔黄、脉细数 null5、虚寒证(体内阳气虚衰) (1)临床表现 畏寒肢冷,面色恍白,少气懒言,腹痛喜按,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胖少苔,脉沉迟无力。 (2)辨证要点 有畏寒、面色恍白,腹痛喜按,尿清便溏及典型舌脉。null6、实寒证(感受寒邪,阳气被遏) (1)临床表现 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腹痛拒按,肠鸣腹泻,舌苔白润,脉迟有力。 (2)辨证要点 A、有恶寒、喜暖、腹痛拒按及典型舌脉。 B、与虚寒症的鉴别 实寒: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腹痛拒按、脉迟有力。 虚寒:畏寒肢冷、面色恍白、腹痛喜按、脉迟无力。null四、阴阳辨证 1、阴证(凡符合阴证体征的,里证、虚证、寒症均 属阴证范围) (1)临床表现 面色恍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尿清便溏,涕痰清稀,舌淡胖,脉沉迟。 (2)辨证要点 症状繁多,但总以里证、虚证、寒证为基本特点。null2、 阳证(凡符合阳证症候的。表证、热证、实证 均属于阳证) (1)临床表现 面红目赤,壮热口渴,烦躁不安,痰涕黄稠,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 (2)辨证要点 以机能亢奋、实证、热证为基本特点。null 第二节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特别是对于内伤杂病更具理论意义。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一)心气虚 1、形成原因 久病耗损,先天不足,年老体衰。 null2、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动则尤甚,兼见气短乏力,倦怠自汗,面色无华,舌淡,脉虚。 3、辨证要点 (1)有倦怠乏力,自汗气短的气虚之脉症。 (2)有心悸怔忡的心脏典型脉症。null(二)心阳虚 1、形成原因 可由心气虚转化而来。 2、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动则尤甚,胸闷心痛,畏寒肢冷,面色恍白或青紫。舌质淡胖,脉虚或结代。 3、辨证要点 (1)有畏寒肢冷,面色恍白的一般阳虚脉症。 (2)有心悸怔忡,舌质淡胖,脉结代的心病典型脉症。null(三)心阳暴脱 1、形成原因 心阳虚损,暴病伤阳,汗吐泻太过。 2、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意识模糊,脉微欲绝。 3、辨证要点 (1)有四肢厥冷,全身冷汗等阳气暴脱之象。 (2)有神志不清的典型的心病脉症。 null(四)心血虚 1、形成原因 失血过多,久病耗伤,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 2、临床表现 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兼见眩晕,面色苍白,唇甲色淡,舌淡无华,脉细无力。 3、辨证要点 (1)有面色苍白、舌淡无华、脉细无力的血虚脉症。 (2)有心悸健忘等典型心血虚、血不养心的症状。 null(五)心阴虚 1、形成原因 劳神过度,久病耗损。 2、临床表现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兼见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3、辨证要点 (1)有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阴虚脉症。 (2)有虚火扰心的典型脉症。null(六)心火亢盛 1、形成原因 温热外感,情志化火。 2、临床表现 心烦失眠,甚或狂躁谵语,或见口舌生疮,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 3、辨证要点 (1)有舌红、苔黄、脉数的实热舌脉。 (2)有热扰心神、心烦失眠的典型心火脉症。null(七)心脉痹阻 1、形成原因 寒滞心脉,气滞血瘀,久病耗损。 2、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痛引肩背。或痛如针刺,口唇青紫,脉涩结代。或见心胸憋闷,身体困重,舌苔白腻。或见心胸剧痛,畏寒肢冷。 3、辨证要点 (1)心胸刺痛为瘀血阻滞心脉。 (2)心胸憋闷为痰浊阻滞心脉。 (3)心胸剧痛、畏寒肢冷为寒凝血瘀阻滞心脉。 null(八)痰迷心窍 1、形成原因 情志刺激,痰浊内阻。 2、临床表现 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举止失常;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目睛上视,手足抽搐。 3、辨证要点 (1)精神抑郁,神志痴呆为癫症。 (2)突然昏倒,手足抽搐为痫症。 null(九)痰火扰心 1、形成原因 情志刺激,痰火内郁,外感火热。 2、临床表现 心烦失眠,神昏谵语或语言错乱,哭笑无常,狂躁妄动,可兼见发热气粗,面红目赤,口渴喜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辨证要点 (1)有发热气粗、面红目赤的一般痰火脉症。 (2)有痰火扰心、心神失常的典型脉症。 null(十)小肠实热 1、形成原因 多由于心经火热,循经下移于小肠而致。 2、临床表现 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涩痛、色黄,甚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3、辨证要点 (1)有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的火热脉症。 (2)有小便涩痛等小肠火热的典型脉症。 null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一)肺气虚证 1、形成原因 久咳久喘,脾肾亏虚,累及于肺。 2、临床表现 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易感冒,咳喘无力,动则尤甚,吐痰清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3、辨证要点 (1)有倦怠乏力、自汗气短的气虚一般脉症 (2)有咳喘无力、动则尤甚等肺气虚的典型症状。 null(二)肺阴虚证 1、形成原因 久咳伤阴,热病后期,久病耗阴。 2、临床表现 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3、辨证要点 (1)有五心发热、颧红盗汗的一般阴虚脉症。 (2)有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的虚火灼肺的典型脉症。null(三)风寒束肺 1、形成原因 外感风寒邪气。 2、临床表现 恶寒,微有发热,鼻塞流清涕,无汗,身痛,咳嗽,痰稀薄、色淡,舌苔薄白,脉浮紧。 3、辨证要点 (1)有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等风寒表证的一般脉症。 (2)有咳嗽、吐稀白痰的风寒犯肺、肺失宣降的典型脉症。null(四)风热犯肺 1、形成原因 多由风热邪气由表及里,内侵于肺所致。 2、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口干咽痛,咳痰黄稠,鼻流稠涕,苔薄黄,脉浮数。 3、辨证要点 (1)有发热恶寒、苔薄黄、脉浮数的风热表证的一般脉症。 (2)有咳痰黄稠、咽喉肿痛的风热犯肺的典型脉症。null(五)燥邪犯肺 1、形成原因 多感燥邪,内侵于肺,多发生在秋季,有温燥、凉燥之别。 2、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口鼻咽喉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干咳少痰,痰少而粘,胸痛喀血,苔薄少津,脉浮或数。 3、辨证要点 (1)有发热恶寒、口鼻干燥等外燥一般脉症。 (2)有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燥邪犯肺的典型脉症。null(六)邪热壅肺 1、形成原因 感受温热邪气,寒邪入里化热等。 2、临床表现 壮热,口渴喜冷,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咳嗽胸痛,咳痰黄稠,甚或咳吐脓血痰,舌红,苔黄,脉滑数。 3、辨证要点 (1)有壮热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滑数的里实热证的一般脉症。 (2)有咳嗽、吐黄痰或脓血痰的邪热壅肺的典型脉症。 null(七)痰湿阻肺 1、形成原因 脾气虚损,水湿不运,久病咳喘,痰湿内阻,感受寒湿之邪。 2、临床表现 咳嗽,痰多色白,易于咯出,甚则气喘痰鸣,苔白腻,脉滑。 3、辨证要点 (1)有舌淡、苔白腻、脉滑等痰湿内阻的一般脉症。 (2)有咳嗽、吐大量白痰的痰湿阻肺的典型脉症。 null(八)大肠湿热 1、形成原因 饮食不洁,湿热之邪侵及大肠。 2、临床表现 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注下迫,小便短赤,或见身热恶寒或高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辩证要点 (1)有身热、苔黄腻、脉滑数的一般湿热脉症。 (2)有下利脓血、里急后重的典型大肠湿热脉症。null(九)大肠液亏 1、形成原因 素体阴虚,燥热伤津,年老津亏。 2、临床表现 大便干结难下,甚或数日一行,或伴口臭,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涩。 3、辨证要点 (1)有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的津液虚亏的一般脉症。 (2)有大便干结,数日一行的大肠液亏的典型脉症。null三、脾与胃病辨证 (一)脾气虚 1、形成原因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耗伤。 2、临床表现 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脉虚。 3、辨证要点 (1)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虚一般气虚脉症。 (2)有纳呆、腹胀、便溏的脾失健运的典型脉症。 null(二)脾阳虚 1、形成原因 脾虚日久,过食生冷,肾阳虚损累及脾。 2、临床表现 畏寒肢冷,肢体困倦,或见周身浮肿,女子带下过多;纳呆,腹胀,便溏,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3、辨证要点 (1)有畏寒肢冷、舌淡脉沉迟无力的一般虚寒脉证。 (2)有纳呆、腹胀、便溏、腹痛、喜温喜按的脾胃虚寒的典型脉证。 null(三)脾气下陷 1、形成原因 多由脾气转化而来,或见于久泻久利,劳累过度。 2、临床表现 倦怠乏力,头晕目眩,或见脘腹坠胀,子宫脱垂,脱肛,舌淡,苔白,脉虚。 3、 辨证要点 (1)有倦怠乏力、舌淡脉虚的一般气虚脉症。 (2)有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致头晕目眩的特殊脉症。 (3)有脱肛、子宫脱垂的中气下陷的典型脉症。 null(四)脾不统血 1、形成原因 久病体虚,劳倦内伤。 2、临床表现 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食少便溏,便血,尿血,发斑,女子月经量多,崩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3、辨证要点 (1)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的一般气虚脉症。 (2)有便血、尿血、崩漏、发斑的脾不统血的典型脉症。 null(五)湿热蕴脾 1、形成原因 感受湿热邪气,过食肥甘厚味,酿成湿热。 2、临床表现 脘腹痞闷,肢体困重,纳呆呕恶,便溏,尿黄,或身面目俱黄,鲜明如桔色,或有身热,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3、辨证要点 (1)有肢体困重、苔黄腻、脉濡数的一般湿热脉症。 (2)有脘腹痞闷、纳呆呕恶、大便稀溏的湿热困脾的典型脉症。 (3)有身面目俱黄的湿热熏蒸肝胆的特殊脉症。 null(六)胃气虚 1、形成原因 饮食不节,久病耗伤。 2、临床表现 胃脘隐痛,食后腹胀,纳呆,伴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虚。 3、辨证要点 (1)有倦怠乏力、舌淡脉虚的一般气虚脉症。 (2)有纳呆食少、胃脘隐痛的胃气虚损的典型脉症。 null(七)胃阴虚 1、形成原因 热病后期,情志化火,进食辛辣。 2、临床表现 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干呕呃逆,脘痞不舒,口舌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3、辨证要点 (1)有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的一般阴虚脉症。 (2)有饥不欲食、干呕呃逆等胃阴不足的典型脉症。 null(八)脾胃虚寒 1、形成原因 过食生冷,过用寒凉,素体阳虚。 2、临床表现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时发时止,食少便溏,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质淡胖,脉沉迟无力。 3、辨证要点 (1)有畏寒肢冷、口淡不渴等一般虚寒脉症。 (2)有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的脾胃虚寒的典型脉症。 null(九)胃火 1、形成原因 过食辛辣肥甘,嗜酒,情志化火。 2、临床表现 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吞酸嘈杂,口臭,或见牙龈肿痛,齿衄,兼见渴喜冷饮,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 3、辨证要点 (1)有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脉数的一般实热脉症。 (2)有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的胃火典型脉症。 null(十)食滞胃脘 1、形成原因 长期饱食,暴饮暴食。 2、临床表现 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泻下臭秽,苔厚腻,脉滑。 3、辨证要点 (1)有暴饮暴食的历史。 (2)有脘腹胀痛、嗳腐吞酸的食滞胃脘的典型脉症。 null四、肝与胆病辨证 (一)肝气郁结 1、形成原因 情志刺激,肝失疏泄。 2、临床表现 胸胁或少腹部胀满疼痛,情志抑郁,胸闷喜太息;或见胸部梗阻感;或女子月经不调,如痛经,舌苔薄,脉弦。 3、辨证要点 (1)有局部胀满疼痛等一般气滞脉症。 (2)有情志抑郁、胸闷喜太息等肝郁气滞的典型脉症。 null(二)肝火上炎 1、形成原因 情志刺激,肝郁化火,邪热内侵。 2、临床表现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胸胁灼痛,失眠多梦,口干口苦,耳鸣耳聋甚或吐血、衄血,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null3、辨证要点 (1)有口苦口干、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的火热内生的一般脉症。 (2)有胸胁灼痛、急躁易怒的肝火上炎的典型脉症。 (3)有吐血、衄血等血随气逆、血热妄行的特殊脉症。 null(三)肝血亏虚 1、形成原因 生血不足,久病耗伤。 2、临床表现 头目眩晕,视物昏花,甚至夜盲;肢体麻木,手足震颤,甚至抽搐;女子月经量少,甚至闭经,面色苍白,爪甲色淡,舌淡,脉细。 3、辨证要点 (1)有面色苍白、爪甲色淡、舌淡脉细的一般血虚脉症。 (2)有视物昏花、肢体麻木、女子月经量少等肝血亏虚的典型脉症。 null(四)肝阴虚 1、形成原因 情志化火伤阴,久病伤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 2、临床表现 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胸胁灼痛,手足蠕动;口干咽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3、辨证要点 (1)有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一般虚热脉症。 (2)有胸胁灼痛、两目干涩等肝阴虚损的典型脉症。 null(五)肝阳上亢 1、形成原因 肝肾阴虚,阴不制阳,气郁化火,阴虚阳亢。 2、临床表现 眩晕耳鸣,面红目赤,头胀头痛,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头重脚轻,腰膝酸软,舌红,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3、辨证要点 (1)有肝肾阴虚、虚阳上亢的病理基础。 (2)有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的阴亏于下的典型脉症。 (3)有眩晕耳鸣、急躁易怒的阳亢于上的典型脉症。 null(六)肝风内动 1、肝阳化风 (1)形成原因 情志化火,肝肾阴虚,久病耗伤。 (2)临床表现 手足麻木,眩晕欲仆,语言謇涩,或突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红,苔白或腻,脉弦细。 (3)辨证要点 ①有手足麻木、眩晕欲仆的一般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脉症。 ②有突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的肝阳化风的典型脉症。 null2、热极生风 (1)形成原因 邪热内盛,筋脉失养。 (2)临床表现 高热神昏,躁扰发狂,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脉细数。 (3)辨证要点 ①有高热、神昏、躁扰发狂的邪热内盛、扰动心神的一般脉症。 ②有手足抽搐等热极生风的典型脉症。 null3、阴虚动风 (1)形成原因 热病后期,阴液虚亏,久病耗伤,阴液不足。 (2)临床表现 潮热盗汗,眩晕耳鸣,口干咽燥,手足蠕动,舌红无苔,脉细数。 (3)辨证要点 ①有潮热盗汗等一般阴虚内热脉症。 ②有手足蠕动等阴虚筋脉失养而致动风的典型脉症。 null4、血虚生风 (1)形成原因 生血不足,久病耗伤。 (2)临床表现 爪甲色淡,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手足震颤,肌肉瞤动,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无力。 (3)辨证要点 ①有爪甲色淡、面色无华、舌淡、脉细的一般血虚脉症。 ②有手足震颤、肢体麻木的血虚生风的典型脉症。 null(七)肝胆湿热 1、形成原因 感受湿热之邪,过食肥甘厚味,酿成湿热。 2、临床表现 胁肋灼热胀痛,纳呆腹胀,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不调,或见身面目俱黄;或见阴部瘙痒,带下黄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null3、辨证要点 (1)有小便短赤、大便不调、舌苔黄腻等一般湿热脉症。 (2)有纳呆腹胀、恶心呕吐等肝脾不和、肝气犯胃的临床表现。 (3)有阴部瘙痒、带下黄臭,甚至黄疸等肝胆湿热的典型症状。 null(八)胆郁痰扰 1、形成原因 情志刺激,气郁化火生痰。 2、临床表现 失眠多梦,惊悸不宁,胸胁胀满,口苦呕恶,眩晕耳鸣,舌苔黄腻,脉弦滑。 3、辨证要点 (1)有胸胁胀满、口苦呕恶、舌苔黄腻等痰热内扰脉症。 (2)有失眠多梦、胆小易惊的情志失调的典型脉症。 null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一)肾精不足 1、形成原因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伤,房劳过多。 2、临床表现 幼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成人早衰,耳聋目花,发齿早落,生殖机能障碍,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等,舌淡脉细。 3、辨证要点 (1)在幼年可见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2)在成人可见早衰,生殖机能障碍。null(二)肾气不固 1、形成原因 年老体衰,久病耗伤,房劳过度,先天不足。 2、临床表现 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眩晕耳鸣,夜尿频数,遗尿,尿失禁,男子可见遗精,女子可见带下清稀,滑胎,舌淡,脉沉弱。 null 3、辨证要点 (1)有舌淡、脉虚的一般气虚脉症。 (2)有遗尿、尿失禁等肾气不固、膀胱不约的典型脉症。 (3)有男子遗精、女子滑胎等肾气不固、生殖失常的特殊脉症。 null(三)肾不纳气 1、形成原因 久咳久喘,久病耗伤,劳倦过度。 2、临床表现 腰膝酸软,自汗神疲;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甚则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舌淡苔白,脉沉而弱。 3、辨证要点 (1)有久病咳喘的病史。 (2)自汗神疲,舌淡脉弱的一般气虚脉症。 (3)有呼吸表浅、动则喘甚的肺肾气虚、肾不纳气的典型脉症。 null(四)肾阴虚 1、形成原因 久病耗伤,先天不足,过服温补。 2、临床表现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男子多梦遗精,女子经少,经闭,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3、辨证要点 (1)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的一般阴虚脉症。 (2)有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的肾阴虚损的典型脉症。 (3)有男子多梦遗精、女子经少、经闭的肾阴虚损、生殖异常的特殊脉症。 null(五)肾阳虚 1、形成原因 素体阳虚,年老体衰,房劳过度,久病耗伤。 2、临床表现 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肢体水肿,五更泄泻,男子阳痿不育,女子宫寒不孕,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3、辨证要点 (1)有畏寒肢冷、舌淡脉虚的一般阳虚脉症。 (2)有腰膝冷痛、水肿泄泻的脾肾阳虚的典型脉症。 (3)有男子阳痿、女子不孕的肾阳虚损、生殖失常的特殊脉症。 null(六)膀胱湿热 1、形成原因 外感湿热之邪,湿热内生,入侵膀胱。 2、临床表现 尿频、尿急、尿痛,或尿血,尿有砂石,或见发热,腰部或小腹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辨证要点 (1)有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的一般湿热脉症。 (2)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湿热、膀胱不利的典型脉症。 (3)有腰部或小腹胀痛以及血尿、砂石等特殊的脉症。
/
本文档为【辨证_中医基础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