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符合自然的饮食睡眠是最好的养生

2013-08-19 9页 doc 49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62689

暂无简介

举报
符合自然的饮食睡眠是最好的养生传统养生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传统养生就是科学养生,它具有大文化观,涵盖了包括传统国学经典以及中医中药学、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哲学、心理学等多门专业知识,并在历史性传承的基础上显现出时代风格和广泛的实践意义。 1、传统养生具有唯物辨证的思维方法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篇里写道:“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对于迷信鬼神的人不要与他讲科学的道理,因为他的精神世界迷信,对物质身体有反作用,抗拒治病,既使治疗也没有效果。作为经典之作,2000多年前就能提出如此鲜明和正确的观点,体现了辨证...
符合自然的饮食睡眠是最好的养生
传统养生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传统养生就是科学养生,它具有大文化观,涵盖了包括传统国学经典以及中医中药学、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哲学、心理学等多门专业知识,并在历史性传承的基础上显现出时代风格和广泛的实践意义。 1、传统养生具有唯物辨证的思维方法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篇里写道:“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对于迷信鬼神的人不要与他讲科学的道理,因为他的精神世界迷信,对物质身体有反作用,抗拒治病,既使治疗也没有效果。作为经典之作,2000多年前就能提出如此鲜明和正确的观点,体现了辨证和唯物的思维方法,是难能可贵的。 “遵守自然规律,保持平和心态,即时调理身体平衡。”这是《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三原则。这一思想经2000多年传承,非但没有过时,而且是今天生存在天地之间的现代人仍然需要遵循的法则。例如:“十一藏府取决于胆。”“气以壮胆。”但由于许多现代人习惯于夜生活,长期子时不睡,伤了胆气而患“胆怯”之证,即现代医学讲的抑郁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三千万人患有此症。而按照顺应自然规律的原则去做,让抑郁症患者坚持亥时之初(21点)睡觉,寅时(3-5点)起床,短时间内就能使症状得以缓解。这正说明,人必须顺应自然规律的科学,天地造化的巨大力量是决不可掉以轻心的。  传统养生研究人在时空中的位置,告诉人们如何在动态的时空中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及自身的平衡。如2005年是乙酉年,天运是燥金,秋季三个月是燥金年的燥金时节,对应人体的阳明经、胃和大肠。由于胃和大肠及经络偏燥热,容易引起腹胀、便秘等症。在此时间段尤其是立秋到秋分,吃辣椒、喝白酒会引起人体内燥气横行。反过来立冬之后,吃辣椒、喝适当的白酒有助于补气。  2、传统养生对于当今人体保健具有指导意义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传统养生,其理论和方法科学有效、实用简单。对人体的失衡状况乃至一些疑难病症都有其独特而简易的解决办法,彰显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了解这一文化,对于领导干部开阔视野,保持和恢复身体平衡和心态平和,为党、国家和人民群众发挥更大潜力,是会有一定帮助的。     通过当代养生师群体长期艰苦的实践,不断验证和诠释,使传统养生理论形成了有别于现代人体保健和营养学的鲜明的风格特点: (1)天人相应的整体性。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整体,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天地的四时变化和阴阳消长,与人体五脏的气血盛衰及功能活动密切相关等基本原理,根据五运六气的特点,顺应不同年份、节气的变化,对顾客进行人体平衡状况的辨证和调整,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 (2)居安思危的预防观。事物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传统养生的基本出发点是防微杜渐,“不治已病治未病”,针对人们因外界气候变化、环境影响及起居饮食不当引起的失衡,及时调节,使之身体平衡,刚柔相济,避免出现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这就是“节阴阳而调刚柔”。 (3)形神合一的情志观。人的七情是脏腑气血阴阳活动在精神情志方面的外在表现。传统养生将精神的安和与形体的强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用“形神一体”的观点指导人们自我调摄,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及良好的文化修养,避免和消除不良刺激产生的消极影响。通过调理,将物质身体的失衡与精神、心理的失衡联系起来,结合饮食睡眠、精神疏导乃至音乐手段等指导调养,解决情志失调的问题。这就是“和喜怒而安居处”。 3、传统养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黄帝内经》作为国学经典,延承2000多年,它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在解决现代人们健康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在疾病的预防和人体机能的修复中,依然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它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文明程度和科学发展水平。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中国古代有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的四大发明。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而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传统养生使人们发现,它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我认为,历史终将证明,它对世界的贡献决不亚于中国古代的 《符合自然的饮食睡眠是最好的养生》 养生的思维和方法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历代养生学家高度概括的结果。所以,掌握和运用养生于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并非难事。例如:“晚吃萝卜,早吃姜;冬吃萝卜,夏吃姜。”这是长期留传于百姓中的经验。但是很少有人讲出其中的道理。古代养生大家则站在宇宙变化规律上概括事物的道理。一年之中阴阳各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吃姜可暖胃以助阳气;冬天吃萝卜降内热以滋阴气。早晨如春,傍晚如秋。晨起吃姜升发肝气令人阳气开放,精神充沛;傍晚吃萝卜令阳气收降,迎接阴气开放以利睡眠。    1、饮食 缺少唯物辩证法,就会“跟风走”,人云亦云,违反自然规律。在吃的问题上也是如此。说很多是吃出来的,一点也不为过。 (1)吃饭 —— 身体的好坏与吃大有关系。 一是适量清淡。《黄帝内经》讲了一个道理:吃饭的量恰到好处补气,吃多了伤气;味道过厚伤气,味道清淡补气。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道:过多吃美味的食物伤胃。 二是食物的属性和身体的需要。食物都有性,分为寒、热、温、凉、平五种。体内热时应吃凉性的,体内凉时应吃热性的。如:胃里热,应吃寒性的香蕉;胃凉应吃热性的姜汤。如果吃反了会闹出病来。 (2)吸烟 ——不吸烟的人不要学吸烟。但吸烟成隐的人戒烟应辩证地对待。如果打破旧机制又不能及时形成新机制,人体失衡就会生病。所以戒烟应逐渐少吸,不可断然。 (3)喝酒 ——“酒为百药之首。”但饮酒要遵循规律:一是适量。过量而又不能及时代谢出去,会损害内脏。二是立春至春分,立秋至秋分要慎喝白酒。这两段时间喝白酒,易引起内脏燥热。 (4)喝茶 —— 茶是人们应该选择的饮料。茶的一大功能是去秽气。经常喝茶可去人体的异味。可是,茶也分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性。 绿茶。性凉,适合胃热的人喝。胃凉人喝如雪上加霜。花茶。是用茉莉花等熏制的茶叶。茉莉花性温,挥发油有穿透性。所以,胃寒的人喝茉莉花茶暖胃。头昏脑胀的人喝花茶,有助于醒脑。红茶。是经发酵的茶叶,性温助消化。胃凉的人有助于暖胃。乌龙茶。结合绿茶和红茶的特点,属于平性。偏温性茶叶,上午喝有助于补气,偏凉性茶下午喝有助于收气。 (5)吃水果 —— 脾胃虚便稀时不要吃水果;气盛便干时多吃水果。上午吃水果伤气;下午吃水果去燥。水果吃得合适是营养,吃得不当有害于身体。 2、睡眠 传统养生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民间有好多俗话:“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睡个好觉,有如吃个母鸡。”睡觉为什么如此重要?那就是老子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晚间睡觉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白天工作学习是能量的释放。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1)睡觉的时间 讲睡觉的时间,必须要讲《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生命健康。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主旋律是什么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是一个事物的放大,秋冬是一个事物的浓缩。例如:一粒种子通过春夏的放大成为一颗稻谷,秋冬使稻谷浓缩为种子。种子由起点回到了终点,但是发生了变化,一粒种子变成了几十粒种子,这是哲学上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春天阳气生起,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天地之间生机勃勃,生物欣欣向荣。一派生动的景象。春主生、主动。 夏天阳气开放,是万物繁荣的季节。天地相交,地气上升为云,云降下为雨,万物繁华以待秋实。夏主长、主放。 秋天阳气渐收,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天气以急,地气以明。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大地上的湿气退去。秋主收、主杀。 冬天阳气闭藏,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天寒地冻,一些动植物进入冬眠状态。冬主藏,主静。了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主旋律,有利于顺应四季的变化,以适应那个季节的时空特点。 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小时。一天是一年的浓缩。因此,人一天的生活节律与一天春、夏、秋、冬的变化要符合。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冬主闭藏。晚9点立冬。到了晚9点,天地睡了,如果人不睡,如同人与天地做“拔河”游戏。“人力不及天力”,“拔河”的结果天必胜人。人的身体变化节律与天地运行节律相吻合,才可以“借天力还以人力。”以补人在天地之间渺小的不足。 晚上睡得太迟有两种情况:一是晚上睡不着,二是困倦但硬挺不睡。睡不着是阳气该收的时候未收。秋主收,下午3点到晚9点是日秋,人要逐渐进入收的状态。“阳气盛目瞠,阴气盛目瞑。”傍晚仍然做些兴奋的事情,阳气就收不回来,阴气占不了主导地位就难以入睡。第二种情况硬挺不睡,是观念出现偏差,懂得日冬的道理就要符合这一自然规律。 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就会患抑郁症。《黄帝内经》讲:“气以壮胆。”“十一藏府取决于胆。”23点至1点是子时,胆经最旺。人在睡眠中养蓄了胆气,如果不睡觉消耗了胆气,严重者出现“怯症”,即是现代医学讲的抑郁症,表现为:惕惕不安,似有人捕之,气短,多疑,洁癖,严重者视父母如路人。再发展下去可能自杀或者杀人。2006年9月5日《北京晚报》刊登消息,北京的大学生有23.66%患者抑郁症,据此估计不少于10万人。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这10万人牵动着10万个家庭的几十万人的心。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 晚9点至凌晨3点是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段。这时太阳在地球的对面,我们处在阴面,“阴气盛目瞑。”所以,其他时间段的睡眠难以代替“日冬”。 (2)起床的时间 故宫史料记载:清朝的大臣凌晨3点上朝,皇太子3点起来读书。这是科学的做法。3点至5点是寅时,也叫“鸡鸣之时”。有个词汇叫“闻鸡起舞”。清朝的太监也会在3点冲着皇帝的房间喊:“鸡鸣即起,勤政爱民。”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春主动,立春时风吹树动如同压水井把营养灌到树稍,待春分后暖气到来,嫩芽一夜之间发出来。人与植物同属于生物,对自然界的感应有相同之处。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在每天3点到5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侯反而越睡越累。天醒人不起床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现代“星期天病”就是如此。周日不上班,有人睡到上午10点。3点立春,6点春分,9点立夏。立夏之前没起床,相当于没有经历春天的动,无动无生。《黄帝内经》讲:“无春就无夏。”夏是阳气大放,没有阳气大放就没有精神。因此,早上起床应在3点至5点之间。3点至5点起床天没亮,可以在家里干家务,也可以看书写文章,也可以看电视,待天亮时外出散步。但是,冬天三个月不要轻易外出,必须有太阳才可外出锻炼。晚上睡得过晚或早上起得过晚都会封杀了阳气。既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 (3)睡觉的空间 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夏天再热也不要开电扇和空调睡觉。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如果风把这层阳气吹散了,体内还会补充。循环往复淘干阳气,早上起来浑身没劲,面色黄,头如布裹。如果夏天太热。可关卧室门开空调把房间吹凉,人冲完澡迅速睡觉。凉爽空气可保持1个多小时,人已经睡着了。如果中间热醒,可再按这个办法做一次。人在睡着时,体温下降。记住千万不能开窗、开空调、电扇睡觉。 言行与养生 1、说话 除聋哑人外,人们每天都要说话。讲话最耗精、气、神,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讲:“话多数穷,不如守中。”  (1)学会说话 说话要心平气和。自己舒服让别人也舒服。否则就失去了交流的意义。 讲话怒则伤肝,怒则气上,气上而不下就会头胀;大怒之后气与形相脱离,就会患怒郁之症,郁郁不欢滞留于神色之中。 讲话时言不由衷就会心乱,心乱则气乱,气乱则神散,导致神不宁心不安。“心为君主之官,”君主不安,臣民则乱,脏腑就不平衡。 学会说话,要说有知识的话,说催人向上的话,说对社会有益的话,说让人宽心的话。说话要真诚,要简练,要辩证,要深刻,要光明。这些都做到了,说话就有助于头脑清晰,心态安宁,血清颜清。  (2)少说与不说 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身负重任,主管一方,不说话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掌握说的时间和分寸。从传统养生的角度,圣人讲话惜字如金,尽量减少精、气、神的外泄。演员有两种人,一种台下话很多,到了台上或镜头前演戏反而深入不进去;另一种平时话不多,演戏的时候眼睛里冒出了人物的火花,这是厚积薄发的缘故。 有时少讲话是为了专注地做事。例如:吃饭时尽量少讲话。人的精力放在食道和肠胃上,以保障气血对消化系统的供应。 说话力求言简意赅,有利于节省精、气、神,保持安定的心灵,也可避免无谓的劳力、劳神,无事生非。 除了少说,在有些情况下应该学会不说,这也是养生之道。例如:睡觉前不说话,躺在床上不说话,咳时不说话,怒时不说话,嚼饭咽食不说话,顶风不说话等等。 ① 睡觉前说话会引起兴奋,扰动体内阳气,导致失眠。 ② 躺在床上说话,因喉咙、声带引力重心发生变化,发生劳累、疲倦,因而导致阳气被扰失眠。 ③ 咳时人喉咙充血,继续讲话引起声带发痒,导致咳嗽不断。咳时应中断讲话待充血消失。 ④ 怒则气上,怒时讲话会使气与形相脱离,伤人伤己。怒时沉默几分钟,有利于缓解心脏的压力。 ⑤ 人的食管和气管之间有一“活塞”,下咽饭时气管合上食管张开,讲话时食管合上气管张开。又想咽食物又想讲话,容易把食物呛到气管里,引起剧咳、呕吐,老年人易发生危险。古话讲:“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是说老人在吃饭时稍不注意可能会发生危险。 ⑥ 大风之时,张口会使风往里灌。寒气未经过鼻腔加温直接入肺。“肺畏寒”,寒可伤肺。 2、行走 行走也有辩证,这是人们往往忽视的问题。因为太熟悉了就容易忽视,太平常了也容易出错。 (1)学会走路 婴儿不知要摔多少跟头才能立起来走路。当婴儿不用人扶走出第一步的时候,脸上都会展现出灿烂的微笑。这种微笑告诉世界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了。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是:人是立在天地之间,动物横在天地之间;人体对着经线,动物对着纬线;人有文字和文化传承,动物没有文字和文化传承。可是,很少有人会想如何走路。正因为如此,老从腿开始,人老先老腿。 走路时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腿上。神可调动气。气可以调动精,灌注到腿的关节之中。人体中流动的水分叫津液,津比较稀薄贯穿于肌肤之中,体温热时走汗道,体温凉时走尿道。液比较稠贯穿于人的筋骨之中,润滑关节。如果人走路精力不在腿上,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这些“人体轴承”得不到充足的润滑油,但要承重100多斤甚至200多斤的重量运动。时间久了,会把关节磨坏,导致一些人换股骨头,换膝关节。 走路时把精力放在腿上,走的路远、时间长,腿不会酸乏,这是津液灌注关节的结果。 走路是最经济的锻炼,不用投资,不容易出现大的问题。而不适当地选择竞技项目反而会出意外,如有的老年人猝死在网球场上,往往是因为人的精力不在腿上而在球上,导致内部虚空,神散于外。 (2)走的强度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们常讲的一句话。如果再加上两个字——适度,这句话就更准确了,就是:“生命在于适度的运动。”运动一定要适当。走路腿轻快就走,腿累了就歇歇。走出很远,往回走腿累了就坐车回来。因为腿累了如同汽车发动机缸热了,再发动就会磨损机件。 肝气虚的人不宜大幅度运动。中老年人也不适宜大幅度运动。因为这些人群体内的津液匮乏,易引起关节的磨损。有的中年人买了健身房的套票,身体非但没锻炼好,反而心脏出了问题。因为耗了筋气,出现了“筋不养心。” (3)走的时间 走的时间要放在早晨。早晨为春,春主动。春夏天长,天亮得早,3点至5点钟只要天亮就可以出门走路。天不亮时可在室内干家务,为的是动。肝主动,应春,主管筋脉,早晨动使筋脉条达。天亮要出门走一走。肝主风,风行于天,有利于“早春”抒发肝气。 晚饭后不宜外出散步。“早出晚归。”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话。早为春,春主阳,阳主动,阳主外。晨练是为了助长阳气。暮为秋,秋为阴,阴主静,阴主内,傍晚减少活动是为了收敛阳气。秋主收,没有秋收就没有储藏,就损失了精华。晚为冬,冬主藏。没有储蓄,就没有用钱之本。晚9点立冬,在这之后的兴奋活动会扰动阳气使之散失。冬天如果是一个冷冬,华北的农民会说:明年的小麦好收成啊!因为小麦有深睡眠未被扰动阳气,如果是个暖冬,农民就发了愁。因为小麦被扰动了阳气,春天发芽一派病态。                       和谐才是健康人生 刘逢军教授是知名的养生专家,他独到的养生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重视身心健康的人们所认识和实践。他认为,健康的人生应该是和谐的人生,和谐人生重要的是要调理好身心的平衡。 刘教授认为,和谐是一种状态,它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种结果。和谐的人生,也就是人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命旅程。人生只有保持平衡,才会终生无险。人的一辈子要做到三大平衡,或者叫做三种和谐,即:人与自然保持和谐;人的身心保持和谐;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只有这样,人的一生才会是真正快乐的、健康的、长寿的。 人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人的身体带有自然给我们的一切特征。当我们符合自然规律的时候,就是健康的、长寿的,而违反自然规律的时候,就是衰病的,或者导致过早死亡。自然是一种什么状况呢?自然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天高地阔、轻松宁静,如果我们能够学习天地的这种宽阔和松静,能够少一点私心,少一点欲望,那么自然就有利于长寿。在我们周围会经常看到,那些胸怀很宽的人,那些深居简出的人,身心往往是健康的。而斤斤计较的人却是多病的。要想身体好,就得顺应自然,把心放宽,把心放静。 我们常讲,万物生长靠太阳,但实际上真正能够跟着太阳走的人太少太少了。首先讲睡觉,太阳醒了,我们就该醒;太阳睡了,我们就该睡。只有和太阳保持了和谐,人的阳气才能充足。但现在普遍不是这样的,人们住的房子里面有空调,上班的时候许多人坐车,好不容易见了太阳,还得打一把伞把阳光给遮住。这样人获得太阳的能量太少太少。人的起源是太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我们必须要和太阳保持着相应的节律。一年12个月,是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结果;一天24个小时,12个时辰,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也是跟太阳发生着关系。人有12条正经,就是有12条主要的经脉,经脉的兴衰,都是和地球在自转时哪个位置对着太阳有关的。人只有跟着太阳走,才能够找到内在的力量。 现代人身体所出现的问题中,抑郁占了相当比重。为何会抑郁呢?是阳气不足的结果,是人们睡觉太晚的原因。世界上的百岁老人,无论各自有什么绝妙的方法,晚上9点钟睡觉的做法是一致的。一些人对此非常地惊讶:啊?!好像21点睡觉是不正常一样。实际上21点睡觉是正常的,再晚别超过22点半。21点是亥时,是少阳之时,太阳已经睡了,所以你也必须睡,你不睡就没有第二天的能量。有的人讲不要紧,我晚睡,但是第二天我会补觉,这是不一样的。晚上少睡的时间,第二天用几倍的时间都补不回来,为什么呢?是太阳引力的作用,因为人力不及天力,药力不及天力。所以,不能够保证晚上正常睡觉的人,身体是不会健康的。 刘教授分析说,一年四季的变化,和人的身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年是24个节气,身体好的人,懂得养生的人,节气一变就有感应。还有一些身体很弱的人,节气一变也会非常敏感。我们怎么和一年四季的变化相吻合呢?就是按照《黄帝内经》所讲的,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季节万物生机勃勃,阳气往上升,人借着天力来养自己的阳气,秋冬季节天气开始收敛,开始藏,人也要借着这个大好时机来收敛、来储藏。叫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万物往上升的时候,夏天是万物成长的时候,到了秋天万物开始收,冬天是万物开始藏的时候。人一定要跟上四季变化的节拍。春天养阳,我们在吃的时候,应该吃一些偏阳性的东西,比如说青椒、韭菜、蒜苗、葱头、豆芽,最好在春天时吃韭菜、鸡蛋、松子摊饼,这个养阳气,是古代最推崇的方法。因为韭菜它是割了一茬又一茬,有一种不断生发的功能,韭菜阳气很足,松子是在天寒地冻当中还郁郁葱葱,它里面焕发着阳气,鸡蛋和其他的鸟蛋实际上是地球的一个缩影,蛋壳就是地壳,蛋清就是地幔,蛋黄就是地核,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来模仿的,也是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演化出来的,所以它里面包含了很多完整的信息。到秋冬的时候,可多吃一些养阴的食物,比方说柿子,柿子是收敛的,如果便稀的时候,吃点柿子或柿子饼,人很快就不便稀了。秋收是收敛的时候,红枣、花生、莲藕、山药、芋头,特别是山药和芋头,应该是每天或几天都要吃的食物。因为山药是补肾健脾,芋头是润肺、滑肠、补血。冬三月应该万物闭藏,冰天雪地,此时和秋天不一样了,秋天讲的是早睡早起,冬天要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冬天老年人出去锻炼要见太阳,有太阳就出去锻炼,没有太阳就不能出去锻炼。有的老年人,4-5点钟就去晨练,是不懂这个知识,冬天一定要保证自己的阳气,尽量的藏。如果冬天伤了肾,春天就会得萎厥,何为萎厥呢?是浑身没有力气,腰腿软。 一年有四季,一天有没有四季呢?一天也有四季,凌晨是春天,中午是夏天,黄昏是秋天,深夜是冬天。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晚上9-10点钟睡觉呢?因为9点钟已经是初冬了,11点是寒冬腊月,如果晚上不睡觉就相当于穿了很单薄的衣服,在冰天雪地里站着一样。我们应该和天时相对应。否则,我们就离自然太远,病就很近了。 人阳气足的时候,皮贴肉,肉贴骨。如果不能贴的时候,必然是阳气不足,四肢交替浮肿。人要干工作、要干事,不能够太烦累。如果太烦累就会形成虚阳外越。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在忙一件事时,忙着忙着头就晕了,这种晕就是阳气被泻掉了,所以人要逐渐养成一种定力。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养成一种静和定的习惯。有的时候,不是因为你很忙,就能够处理好事情的。恰恰当你保持一个松静的心态,处理事情的时候才会事半功倍,反过来如果很忙乱,恰恰是事倍功半。 除了我们保护阳气,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要记住:不能生气!人如果心里很烦躁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两种选择,发火和压火。当你发火的时候,会使形与气相脱离。如果压火,会形成肝郁,就会使肝郁郁不乐。我们要保住阳气,不能生气,这是我们人生要注意的一个大问题。
/
本文档为【符合自然的饮食睡眠是最好的养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