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从称谓语看男尊女卑现象

从称谓语看男尊女卑现象

2013-08-19 2页 pdf 182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34392

暂无简介

举报
从称谓语看男尊女卑现象 说 文 解 字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2011-05 从称谓语看男尊女卑现象 臧玉洁 (青岛大学 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摘 要:男尊女卑现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的集中体现,而称谓语则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明显地反映出 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的社会文化系统。 关键词:称谓词;男尊女牟 中图分类号:H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106—01 中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流传下繁杂的礼教文化,其核心 就是尊卑有别。语言作为反映社会文化的一...
从称谓语看男尊女卑现象
说 文 解 字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2011-05 从称谓语看男尊女卑现象 臧玉洁 (青岛大学 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摘 要:男尊女卑现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的集中体现,而称谓语则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明显地反映出 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的社会文化系统。 关键词:称谓词;男尊女牟 中图分类号:H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106—01 中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流传下繁杂的礼教文化,其核心 就是尊卑有别。语言作为反映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称谓语作 为语言的基本组成要素,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在某种程 度上反映着民族的家庭 、社会及道德伦理观念。封建社会的男 尊女卑观念在汉语称谓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一 、姓名称谓语中的男尊女卑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汉语形成了庞大的姓名称谓体系。 姓名由“姓”和“名”组成。“姓”本意是生,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 “别婚姻”。中国古代 眭社会低下,女子要遵循“三从四德”的 封建道德,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在婚 前一般是随父姓,婚后随夫姓 ,但无论怎么改 ,都超越不了男 性的支配范围。如一个女子婚前被称为“李氏”,若是嫁给一个 王姓的人,就被称为“王李氏”。我们熟知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 事中,“孟姜女”是她出嫁后的称呼,她其实是姜家的女儿。 “名”是每个人的代号。中国古代女子没有读书做官参加 社会活动的权利,只能在家操持家务,活动在有限的范围内, 不需要用代号来区分,因此很少有自己的名字,未出嫁多依据 家中排行称之为大丫头、二丫头、杜十娘、辛十四娘等。女子婚 后被称为 “祥林嫂”、“吴妈”,或改姓其夫的姓被称为 “王大 娘”、“赵大婶”等等,体现出女性姓氏对男性姓氏的依附。 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现代女性较之以前有了很大 的自由与权力 ,可以保留自己的姓氏,不必再依附夫家的姓。 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意识仍残留在现代人的思 想里。女子名字中的“带睇”、“招娣”、“领娣”(“睇”、“娣”谐音 “弟”)就是人们渴望生个男孩以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一种折 射。除此以外,有很多大家族有族谱,起名字要按照家谱,排字 辈。就是说,同族同辈的人在“名”上用相同的字,一般是指名 中的第一个字。男尊女卑的意识一直在人们脑中存现,认为: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排字辈,是只有男孩才有的资格。 至今有些家庭还是沿袭这种老传统。中国还有一种独特的命 名现象 :有些人家因为贫穷,生男孩却取女孩名字 ,如 “李小 艳”“张海燕”等,意谓把儿子当作女儿来养,这种“贱名易养” 的心理应该也是是受了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 二、亲属称谓语中的男尊女卑 亲属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 称。其性别歧视的表现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男性称谓和女性称谓的不对称。在相同条件下,男 106 性称谓的划分细致,女性称谓通常比较粗疏。如“伯伯、叔叔、 姑姑”一组词,都是称呼本人上一辈、父系的亲属,但男性称谓 按照与本人父亲年龄的长幼关系区分为“伯伯”和“叔叔”,女 性则不分年龄笼统地称为 “姑姑”。同是男性称谓,“伯伯、叔 叔”与“舅舅”也是不对称的。父亲的兄弟有“伯伯、叔叔”的专 门称呼,母亲的兄弟却不细分而笼统地称为“舅舅”。这恐怕主 要是将父方亲属看得比母方亲属重要的缘故。还有一个实例, 作为同辈的兄弟姐妹 ,若是叔叔和伯伯的儿女,男孩称呼“堂 哥”“堂弟”,女孩称呼“堂姐”“堂妹”。而姑姑的孩子只能叫做 “表”兄弟姐妹。父系亲属分得如此清晰,母系亲属舅和姨的子 女,都是表亲了。同样的性别身份,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就因 为一个是儿子的后代,一个是女儿的后代。这种不对称性反映 了很强的宗族观念,对女性具有很强的排斥性,歧视女性的倾 向非常明显。 前面说过女子要遵从 “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封建礼 教。女性从子、从夫称呼的现象至今仍有保留,如跟随儿女叫 “他大伯”、“他二叔”等。现代 口语中的“小叔子”、“小姑子”、 “小舅子”、“小姨子”,也是从子称呼。 夫妻之间的称谓最能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古代女子自 称多属谦卑之词,称呼自己“吾”、“我”,而称:“奴、妾、奴家、贱 妾、卑妾”等。女性尊称丈夫为:“官人、夫君、郎君、老爷、相公” 等,而丈夫却称妻子为:“客堂、贱内、拙荆、糟糠、内人、内子 、 内助、糟糠等,带有从属、附庸的含义。这种推崇、抬高男性,歧 视、贬低女性的称谓,都显示出女性的地位低于男性。 男女称谓的差异实际是传统男女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男尊 女卑思想的折射。进入农业社会以来,男人是生产和生活的中 心,居于主导地位,妇女居于从属地位,这种情况反映在语言上 就是表示男性的词成了同类词语的构成基础。 其次,在次序上是男在前、女在后。汉语的习惯是前为尊 后为卑,如:君臣、父子、祖孙、婆媳等等。如果将两个语素倒过 来说成“臣君、子父、孙祖、媳婆”则不合习惯用法。汉语中两个 亲属语素组合时,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表示男性亲属的语 素要在表示女性亲属的语素的前面。如:父母、爸妈、爹娘、公 婆、夫妻、兄嫂、哥姐、弟妹、子女、儿女等等。我们从来听不到 “母父、婆公、妻夫”的说法。 三、社会称谓语中的男尊女卑 称谓语作为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可以 (下转第 1 14页) 说 文 解 字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2011-05 产者 自己取一个名字,模仿品牌产品的式样和功能,产品名字 非常像,甚至难辨真假。与旧时山寨中生活的人们的相似之处 是他们都逃避了政府管理。由于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等,“山 寨产品”价格仅是品牌产品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山寨产品” 呈现出仿造化、快速化 、平民化的特点,其后,大量模仿词也不 断出现,不如“山寨春晚”、“山寨文化”等等。正是由于语义上 的相似性使得属于不同认知领域的概念联系起来,通过隐喻 实现了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在原有的词义基础上产生出 新的意义。 (二)解读“雷” 雷的基本释义包括:(1)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 接 ,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2)军事用的爆炸武器 ,等。 近来网上十分流行的“雷”的用法包括“被雷到了”“雷人”等 等。“被雷到了”如今已经成为“让人感到很无语”,“很无奈” 的代名词。 由最开始的自然现象名词 ,到之后作为动词表达 “被吓 到”的意思,“雷”的意义扩大,也可以用认知隐喻来解读。作为 一 种自然现象,“电闪雷鸣”这种强对流天气常会在人们没有 准备的情况下发生 ,很多时候突如其来的雷声会把人吓一跳。 将 “雷”从 自然想象这样源域投射到人的情感这一目标域,可 以产生更为形象的隐喻意义。例如,“好雷人啊,他竟然比女生 (上接第 106页 )使我们从中了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 关系,尤其是人们对女性的看法。 (1)称谓范围上存在着不对等。比如,“先生”与“小姐”在 称谓的范围上不对等。“先生”这个称呼,在任何场合对任何成 年男性都可以这样称呼。而“小姐”只能称呼未婚女子,结婚以 后便往往被称为“太太”、“夫人”。一句称谓语就暴露了女性的 生活状况。汉语中始终找不到与男性称谓“先生”一词对等的, 属于女性称谓的词语。因为,古代社会以男性为中心,“太太”说 明她们在身份上已成为男性的附属品,是男性的太太,也意味 着女性对男性的附属。 其实在英语中也有这种现象,如 Mr. 和Miss.Mrs.的关系。 (2)职务称谓中的性别歧视。人们习惯于认为有声望、有 地位的人往往都是男性,而女性一旦有声望就被作为特例来 看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提到一位有成就的女性,总要在其姓 名后加上“女”字来表明其性别,而对男性则不用。如在提到 “英雄”一词时,我们习惯把女性英雄人物称为“女英雄”,特别 强调其性别为“女”,似乎“英雄”一词是专属于男性的词汇。类 似的词汇还有“(女)省长”、“(女)市长”、“(女)校长”等。 (3)职业称谓中的性别歧视。我们常接触到的到一些职业 类称谓,如“经理”、“董事长”、“作家”等,口头语中虽不分男 1 14 还女生。”2010年“快乐男声”选拔赛上一个男生打扮成女生 的样子,用女声歌唱,很多人都没有认出来他是男生,着实“雷 人 ”。 四、结语 网络流行词“山寨”、“雷”等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一方面体 现了语言的创造性、适应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网络 等媒介对人类语言的强大影响力,而从语言学语义认知的角 度来研究这些网络流行语 ,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语 言和思维机制。本文主要从认知语义的隐喻和转喻两个角度 对“山寨”、“雷”等流行语进行解读 ,研究人类认知心理对 语义产生、演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 论 :语义认知机制必将催生更多的网络新词、流行词。 参考文献: 【1]Taylor,J.R.Linguistic Cal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Cambridge:CUP,1989. [2]q~lR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1_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7:1 187. 、 [3】陈建生.认知词汇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46. 『4】赵雪爱,赵玲.“粉丝团”的隐喻和转喻滑变叫,四川外国语学院 学报.2008,(5):96—98. 女 ,但人们一接触这些字眼,第一印象就是男性 ,因为在人们 的认知系思想体系中,地位高、体面的职位或职业通常都有男 性担当。在书面用语中,男性可以省去“男”,女性称谓大多标 记 “女”。在电视和报纸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在宣 布成绩或者公布出席会议人员的名字时 ,后面会注明“女”的 字样。相反,一些服务性、地位低的职业,如“秘书”、“服务员”、 “保姆”、“售货员”等,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女性,即使是男性,也 不加标记“男”。更有甚者把“女博士”看作是区别于男性和女 性之外的第三种人,但是男博士却被看作是有才华的人。这些 称谓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低下,重男轻女的倾向,是对女性的一 种歧视。 汉语中男女称谓词的语义不对等所反映出的汉语语言中 的性别歧视,是人们对女性的偏见,充分体现了男女社会地位 的不平等,是父权制社会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表现,是汉语社 会特定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吴晓君.汉语称谓与男尊女卑阴.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 [2]宋红波.英汉人际称谓系统中的性别歧视[JJ_武汉科技大学学 报,2004.
/
本文档为【从称谓语看男尊女卑现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