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

2013-08-26 3页 pdf 268KB 10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1516

暂无简介

举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 第 9卷第22期 ·总第 126期 2011年 11月 ·下半月刊 ◎饱CHINESE哼MED,C屦IIIE M为ODE~I珊代DISTAt,ICE D远UCAT黝ION OF C 育It,~A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痛证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1.22.087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诊疗标准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 22.0119.03 1 概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所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
第 9卷第22期 ·总第 126期 2011年 11月 ·下半月刊 ◎饱CHINESE哼MED,C屦IIIE M为ODE~I珊代DISTAt,ICE D远UCAT黝ION OF C 育It,~A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痛证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1.22.087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诊疗标准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 22.0119.03 1 概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 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 30%~90%。其主要临床 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现为肢体麻木、挛 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按临 床表现分为双侧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及单侧非对称性多 发神经病变。早期呈相对可逆性,后期发展为顽固性难 治性神经损伤。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 其发生与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遗 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 互作用有关。本病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几乎相当, 患病年龄 7"--'80岁不等,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上升,高 峰见于50~60岁。患病率与病程关系不明显,T2DM患 者中约有 20%的神经病变先于糖尿病症状的出现,患病 率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但糖尿病高血糖 状态控制不良者患病率明显增高。 本病属中医 “麻木”、“血痹”、“痛证”、“痿证”等 范畴。 2 病因病机 2.1 病因 本病是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 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病位 在脉络,内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亏虚为本,瘀 血阻络为标。 DPN的病机有虚有实。虚有本与变之不同。虚之本 在于阴津不足,虚之变在于气虚、阳损。虚之本与变, 既可单独起作用,也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既可先本 后变,也可同时存在。实为痰与瘀,既可单独致病,也 可互结并见。临床上,患者既可纯虚为病,所谓 “气不 至则麻”、“血不荣则木”、“气血失充则痿”;又可虚实夹 杂,但一般不存在纯实无虚之证。虚实夹杂者,在虚实 之间,又多存在因果标本关系。常以虚为本,而阴虚为 本中之本,气虚、阳损为本中之变,以实为标,痰浊瘀 血阻滞经络。 2.2 病机及演变规律 DPN病机是动态演变的过程,随 着糖尿病的发展按照气虚夹瘀或阴虚夹瘀—◆气阴两虚 夹瘀—◆阴阳两虚夹瘀的规律而演变。阴亏是发生 DPN 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专题项[][ZYYXH/T3.5—2007】 势;血瘀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本病大致可以分为四 个阶段。 2.2.1 麻木为主期 多由于肺燥津伤,或胃热伤阴耗气, 气阴两虚,血行瘀滞;或气虚血瘀,或阴虚血瘀;或气 阴两虚致瘀,脉络瘀滞,肢体失荣。临床可见手足麻木 时作、或如蚁行、步如踩棉、感觉减退等。 2.2.2 疼痛为主期 气虚血瘀、阴虚血瘀,迁延不愈; 或 由气损阳,或阴损及阳,阳虚失煦,阴寒凝滞,血瘀 为甚;或复因气不布津,阳不化气,痰浊内生,痰瘀互 结,痹阻脉络,不通则痛。临床上常呈刺痛、钻凿痛或 痛剧如截肢,夜间加重,甚则彻夜不眠等。 2.2-3 肌肉萎缩为主期 多由于上述两期迁延所致。由 于久病气血亏虚,阴阳俱损;或因麻木而肢体活动长期 受限,血行缓慢,脉络瘀滞,肢体、肌肉、筋脉失于充 养,则肌肉日渐萎缩、肢体软弱无力。常伴有不同程度 的麻木、疼痛等表现。 2.2.4 与 DF并存期 由于 DPN常与糖尿病微血管病 变、大血管病变互为因果,因此,DPN后期往往与 DF 同时存在。一旦病至此期,则病情更为复杂,治疗当与 DF的治疗互参互用,择优而治。 2.3 病位、病性 DPN病位主要在肢体络脉,以气虚、 阴虚或气阴两虚为本;或由此导致肢体络脉失荣而表现 为以虚为主的证候;或由此导致的脏腑代谢紊乱产生的 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相互交阻,留滞于络脉,表现为 本虚标实之候。但无论是以虚为主或本虚标实,血瘀均 贯穿 DPN的始终。 3 诊断 3.1 临床表现 3.1.1 症状 肢体常见对称性疼痛或 (和)感觉异常。 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位于深处,似在骨髓深部,或 剧痛如截肢,或痛觉过敏,不得覆被,每于夜间就寝后 数小时疼痛加重,白天或行走后减轻;感觉异常,有麻 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等,往往从远端脚 趾上行可达膝以上,分布如袜套或手套样,感觉常减退。 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 营养不良性肌萎缩,也可伴发神经关节病或夏科关节病 及腱反射障碍。 3.1.2 体征 四肢远端手套、袜套样痛觉、温度觉减退, 跟腱反射、膝反射常减弱或消失;上肢肌腱反射消失多 ◎ 现代DISTANCE D远UCAT程擞IOIqOFC篡 第9卷第22期·总第126期 2011年11月·下半月刊 见;震动觉、位置觉消失或减低,尤以深感觉减退较明 显。另有皮肤菲薄、干燥、脱屑,指趾甲增厚失去光泽 等。 3.2 理化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物理学检查、感觉定量 试验 (QST)和神经传导速度 (NCS)。 3.2.1 腱反射及震动觉的检查 DPN的患者早期出现腱 反射,尤其是下肢远端反射 (踝反射)的消失。国外提 倡将这两项检查作为检测指标,但正常老年人也可以出 现对称性下肢远端震动觉的消失,缺乏特异性。 3.2.2 s.M单丝触觉试验 用 S.M单丝轻触其皮肤并使 其弯曲,则皮肤表面所承受的压力为 lOg。检查时在患者 双足背皮肤无甲处各触碰 4次,记录未能感知的次数, ≥5次者很可能患有 DPN。 3.2.3 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最为敏 感,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减慢出现较晚,诊断意义较大。 3.2.4 其他 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变可以反应轴突、 Schwann细胞受损情况,以及中枢传导径路上的损害, 是检测周围神经病变的一项敏感指标。 3.3 诊断标准 DPN的确诊需结合病史、体检和电生理 学检查资料,除病史和临床表现外,物理学检查、QST 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才能确诊。主要诊断依据包括: ①有糖尿病病史或诊断糖尿病的证据;②出现感觉、运 动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③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 为了给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定量判断的依据,近年 来国外学者先后提出多个评分系统,较为简便和广泛使 用的是Toronto临床评分系统 (见附录 A)。 3.4 鉴别诊断 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相 鉴别。 3.4.1 中毒性末梢神经炎 常有药物中毒或农药接触 史,疼痛症状较突出。 3.4.2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常呈急性或亚急 性起病,病前多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表现为四肢对 称性弛缓性瘫痪,运动障碍重,感觉障碍轻,1~2周 后有明显的肌萎缩。脑脊液蛋白定量增高,细胞数正常 或增高。 3.4.3 结节性多动脉炎 病变累及四肢者,肢端疼痛, 可伴其他器官损害症状,常见为发热、皮疹、肌肉和关 节疼痛、肾小球肾炎等,皮肤和肌肉活检可明确诊断。 3.4.4 脊髓空洞症 发病缓慢,有分离性感觉障碍、手 部萎缩麻痹与营养障碍,以及下肢的锥体束征。 4 治疗 4.1 基础治疗 气虚血瘀者宜常食黄豆、扁豆、鸡肉、 泥鳅、香菇、绞股蓝:气虚血瘀夹湿者宜食薏苡仁;肝 肾亏虚者宜常食瘦猪肉、鸭肉、龟肉、荸荠;阳虚血瘀 者宜常食牛肉、鳝鱼、韭菜、芫荽、蜂胶;痰瘀互结者 宜常食银耳、木耳、洋葱、花椰菜、海藻、海带、紫菜、 萝 卜、金橘。亦可针对患者病情选用食疗方剂,如气虚 血瘀者可选用参苓山药二米粥 (党参、茯苓、山药、粟 米、大米);阴虚血瘀者可选用黄杞炖鳖汤 (黄芪、枸杞 子、鳖肉);阳虚血瘀者可选用姜附炖狗肉汤 (熟附片、 生姜、狗肉);肝肾亏虚,肌肉萎缩者可选牛髓二山排骨 汤 (牛骨髓、山茱萸、山药、猪排骨)或当归生姜羊肉 汤 (当归、生姜、羊肉)。 DPN患者的活动内容很多,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要在 饭后进行,运动量适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 恒,注意选择舒适透气的鞋子,选择平坦的路面。 4.2 辨证论治 DPN以凉、麻、痛、痿四大主症为临床 特点。其主要病机是以气虚、阴虚、阳虚失充为本,以 瘀血、痰浊阻络为标,血瘀贯穿于 DPN的始终。临证当 首辨其虚实,虚当辨气虚、阴虚、阳虚之所在;实当辨 瘀与痰之所别,但总以虚中夹实最为多见。治疗当在辨 证施治、遣方择药前提下,酌情选加化瘀通络之品,取 其 “以通为补”、“以通为助”之义。本病除口服、注射 等常规的方法外,当灵活选用熏、洗、灸、针刺、推拿 等外治法,内外同治,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4.2.I 气虚血瘀证 症状:手足麻木,如有蚁行,肢末 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少气懒言,神 疲倦怠,腰腿酸软,或面色咣白,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舌质淡紫,或有紫斑,苔薄白,脉沉涩。治法:补气活 血,化瘀通痹。主方: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加减 (生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加减:病变以上肢为主加桑枝、桂枝尖,以下肢为主加 JII牛膝、木瓜。若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 肢为著,入夜更甚,可选用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合 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化裁。 4.2.2 阴虚血瘀证 症状:腿足挛急,酸胀疼痛,肢 体麻木,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五心烦热,失眠多 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少饮,多有便秘,舌 质嫩红或暗红,苔花剥少津,脉细数或细涩。治法: 滋阴活血,柔肝 (筋)缓急。主方:芍药甘草汤 (《伤 寒论》)合四物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白芍、 甘草、地黄、当归、川芎、木瓜、牛膝、炒枳壳)。加 减:腿足挛急、时发抽搐,加全蝎、蜈蚣;五心烦热 加地骨皮、胡黄连。 4.2.3 痰瘀阻络证 症状: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 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 黏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黏滞,舌质紫暗, 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或沉涩。治法:祛 痰化瘀,宣痹通络。主方:指迷茯苓丸 (《证治准绳》) 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加减 (茯苓、姜半夏、 枳壳、黄芪、桂枝、白芍、苍术、川芎、生甘草、薏苡 仁)。加减:胸闷呕恶,口黏加藿香、佩兰,枳壳易枳实; 肢体麻木如蚁行较重者加独活、防风、僵蚕;疼痛部位 固定不移加白附子、白芥子。 4.2.4 肝肾亏虚证 症状: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 甚者痿废不用,腰膝酸软,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 淡,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无力。治法:滋补肝肾,填髓 充肉。主方:壮骨丸 (《丹溪心法》)加减 (龟板、黄柏、 知母、熟地黄、自芍、锁阳、虎骨 (用狗骨或牛骨代替)、 牛膝、当归)。加减:肾精不足明显加牛骨髓、菟丝子; 阴虚明显加枸杞子、女贞子。 本文共3页,欲获取全文,请点击链接http://www.cqvip.com/QK/87077X/201122/41126096.html,并在打开的页面中点击文章题 目下面的“下载全文”按钮下载全文,您也可以登录维普官网(http://www.cqvip.com)搜索更多相关论文。
/
本文档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