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管理经验总结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管理经验总结

2013-09-02 3页 doc 28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2582

暂无简介

举报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管理经验总结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管理经验总结 分析总结芦山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收集整理芦山县2004-2008年的血防综合治理资料和数据,反映血吸虫病疫情和血防工作经验。 结果 卫生部门药物灭螺5 490万m2,人群血检13.3万人次,粪检0.8万人次,人群化疗12.8万人。2008年底钉螺螺面积下降到14.9万m2,连续两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人群感染率下降到0.36%,连续3年无急性血吸虫病例发生;2008年全县未发现血吸虫病牛;农业部门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 566.67ha,配套埝渠21.5万...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管理经验总结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管理经验总结 分析总结芦山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收集整理芦山县2004-2008年的血防综合治理资料和数据,反映血吸虫病疫情和血防工作经验。 结果 卫生部门药物灭螺5 490万m2,人群血检13.3万人次,粪检0.8万人次,人群化疗12.8万人。2008年底钉螺螺面积下降到14.9万m2,连续两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人群感染率下降到0.36%,连续3年无急性血吸虫病例发生;2008年全县未发现血吸虫病牛;农业部门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 566.67ha,配套埝渠21.5万m,水改旱263.33ha,新建沼气池4 850口;农机部门推广各类“以机代牛”耕作机具1 300台,机耕道硬化33.2km,硬化便民路97.8km;林业部门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6 694.47ha;畜牧部门在有螺地带实施禁牧,累计圈养牛9 983头次,羊11 800头次,项目区耕牛圈养率达100%;改(挖)鱼池36.33ha。 结论 芦山县血吸虫病防治的主要经验:健全血防工作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发动全民参与;科学防治,因地制宜;多形式筹措资金,保障血防经费;抓住工作重点,促进全面工作。 [关键词] 血吸虫病;达标;经验 芦山县位于四川盆周山区西缘,雅安地区东北部,青衣江上游。地跨东经102°52´~103°11´,北纬30°01´~30°49´,县境南北长86.6km,东西宽17.2~24.4km。幅员面积1 166.39km2。辖5个镇、4个乡,40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255个村民小组,25个居民小组。全县有38 206户,1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万人,占总人口的76.6%,非农业人口2.74万人,占总人口的23.4%;汉族人口99.9%,藏族、回族、彝族、满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0.1%。芦山县是四川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县之一[1],坝区5个乡镇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山区3个乡镇为有螺无病地区。思延乡是血吸虫病重疫区,该乡的清江村历史感染率高达68.43%。全县历史钉螺面积954万m2,历史血吸虫病患者4.198万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418人。历史病牛数累计为20 503头,受血吸虫病威胁的人口近10万人。经过近60年的血吸虫病防治,特别是近年来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2007-11通过了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考核验收,芦山县达到了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2008-11 通过卫生部的考核评估(芦山县与眉山市东坡区代表四川省接受检查),现将该县的血防工作和经验总结如下。 1 血吸虫病防治成效 2008年血吸虫病人数减少到178人,连续3年无急性血吸虫病例发生,人群感染率下降到0.36%;2008年全县未发现血吸虫病牛。钉螺面积下降到14.9万m2,连续两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密度由2004年的2.21只/框(每框=0.11㎡)下降到2008年的0.15只/框,下降率93.21%。全面收集整理了1956-2008年历年间的血防资料,并将螺情、病情进行了微机化管理,为今后制定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信息[2]。 2 血吸虫病防治综合治理情况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实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措施,在血吸虫病流行村实施有螺地带禁牧、改水改厕、家畜圈养、人畜同步查治和加强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在有条件的流行村组大力推广机械化耕作,结合水利、农业、林业、土地整理、城市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等生产生活环境改造工程项目,改变钉螺孳生环境。 2.1 组织实施螺情和病情监测 对环境复杂的沟渠、梯田后壁采用药物泥敷和喷洒灭螺,同时开展人群针对性的抗血吸虫治疗,有效降低钉螺密度和血吸虫感染率[4]。2004-2008年全县共查螺5 876万m2,解剖钉螺30万余只;药物灭螺5 490万m2,人群血检13.3万人次,粪检0.8万人次,人群化疗12.8万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004年的2.05%降至2008年的0.36%。 2.2开展环境改造灭螺 实施沟渠三面光硬化和防渗整治,5年来,在疫区累计完成渠系整治48km;全县新建集中供水站18处,以村为单位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100%,户用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3血防工作与涉农项目相结合 如中低产田改造,农业机械化耕作等综合措施,减少人畜粪便对环境的污染[3]。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 566.67ha,其中在有螺区改造下湿田400万m2,配套埝渠21.5万m,包括灌溉埝渠0.9万m;水改旱263.33ha,新建沼气池4 850口,推广各类“以机代牛”耕作机具1 300台,机耕道硬化33.2km,硬化便民路97.8km。 2.4疫区造林 共造林6 694.47ha。其中:抑螺防病林193.33ha、退耕还林611.09ha、公益林建设777.07ha、荒山造林735.55ha、零星栽竹68 179株(折合面积113.39ha)、零星植树698.5万株(折合面积1 087.11ha),实施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共栽竹、巨桉3 876.30ha,实施现有工程治理(新造林管护)30 920.91ha。 2.5 家畜传染源管理 畜牧部门对疫区耕牛累计血检查病12 797头次,粪检1 355头,查出阳性耕牛136头,治疗耕牛7 510头次,粪检阳性率从2004年的3%降到2008年的0%。在有螺地带实施禁牧,累计圈养牛9 983头次,羊11 800头次,项目区耕牛圈养率达100%;改(挖)鱼池36.33ha。 2.6血防健康教育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中小学血防知识课、录像、展板、图片、标语、警示牌、传单等多种形式普及血防知识。疫区乡镇学校血防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血防知识知晓率100%,行为正确率90%;疫区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92%,行为正确率83%。 3血防工作经验总结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认真贯彻和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依法防治血吸虫病[5]。多形式多层次向各级领导和群众宣传血吸虫病,芦山县党委、政府将血防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纳入政务目标考核,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的齐抓共管局面。 3.2健全血防工作机制 ①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县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②建立了督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目标督查室对血防工作不力、完不成目标任务的乡镇、部门负责人严格追究责任;③“五包”责任制。即: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和乡镇领导包村、乡干部包村包组、村干部包队、血防技术人员包乡驻村;④建立和坚持“春查秋会”和例会制度。掌握全县血防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制定整改办法和措施,总结推广经验。 3.3强化宣传教育,发动全民参与 开展多种形式的血防健康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形成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为主体的血防健康教育机制,同时加强《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及血防政策宣传。 3.4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将灭螺工程与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田水利建设、生态环境改造等工程结合起来,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 3.5因地制宜科学防治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掌握血防技术,根据芦山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6 多形式筹措资金,保障血防经费 除了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外,县财政每年安排50~80万元专项经费配套综合治理项目,保证部门血防综合治理措施顺利实施。乡镇、村自筹经费,各村积极采取“村民自治”、“一事一议”、义务投工投劳等方式筹集血防经费。 4 总结 芦山县的血防工作通过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阶段性目标,但血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需要在实际中探索研究解决:①血吸虫病传播标准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是靠药物灭螺和卫生、畜牧查治病措施来实现,林业、农业、水利、农机等国家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下达相对滞后,影响血防工作整体推进;②芦山县地理环境复杂[6],气候适宜钉螺孳生,巩固工作成效难度较大。这就需要人畜同步查治病力度不减,需要坚持实施治本项目,才能巩固取得血防成效。
/
本文档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管理经验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