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克里米亚战争原因探析_李琳

克里米亚战争原因探析_李琳

2013-09-02 3页 pdf 542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26874

暂无简介

举报
克里米亚战争原因探析_李琳 � � � 收稿日期: 2006- 03- 02;修回日期: 2006- 05- 11 作者简介:李琳( 1982- ) , 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欧洲史研究。 �政治哲学� 克里米亚战争原因探析� 李 � 琳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西安 � 710062) 摘要: 克里米亚战争是 19 世纪的一场重要的国际战争。在奥斯曼土耳其衰落的背景下,俄国的 野心和转嫁危机的政治目的与英国和法国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在� 圣地�问题这一导火索下, 在 重要历史人物的推动下,战争终于不可避免。 关 � 键 �...
克里米亚战争原因探析_李琳
� � � 收稿日期: 2006- 03- 02;修回日期: 2006- 05- 11 作者简介:李琳( 1982- ) , 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欧洲史研究。 �政治哲学� 克里米亚战争原因探析� 李 � 琳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西安 � 710062) 摘要: 克里米亚战争是 19 世纪的一场重要的国际战争。在奥斯曼土耳其衰落的背景下,俄国的 野心和转嫁危机的政治目的与英国和法国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在� 圣地�问题这一导火索下, 在 重要历史人物的推动下,战争终于不可避免。 关 � 键 � 词:克里米亚; 俄国;英国; 法国;圣地之争 中图分类号: D815. 3� � �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0924( 2006) 07- 0086- 03 Analysis on the Causes for Crimean War LI Lin (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 an 710062, China) Abstract: Crimean war was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war in the 19th centu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cadence of the Osman Turkey, the ambition and political purpose of divert ing crisis of Russia conflicted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Britain and France. With the fuse of the sanctum problem and the impetus of impor- tant historical personality, the war couldn� t be avoided finally. Key words: Crimea; Russia; Britain; France; contention � � 19 世纪 50 年代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迄今已经有 140 多年了, 然而, 长期以来, 这场由于英、法与俄国争夺近东 霸权所导致的战争却鲜为军事家和历史学家所关注, 对于 这场战争的原因则是众说不一。笔者拟就这场战争爆发 的原因作一探析。 1 � 克里米亚战争的背景 � � 克里米亚战争是 19 世纪上半期列强围绕� 东方问题� 和欧洲霸权而激烈角逐的结果, 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 争,是沙皇俄国同英法争夺土耳其� 遗产�的侵略战争。这 场战争同时在克里米亚半岛、巴尔干和高加索展开, 其中 克里米亚战场最为重要,故称克里米亚战争。 首先,是战略位置重要的奥斯曼土耳其的衰落。当欧 洲资本主义制度在主要国家先后确立后,土耳其仍停留在 落后的中古状态。从 18世纪开始, 土耳其成了列强角逐的 场所, 从而形成了世界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国际问题 � 近东问题�。一度称霸欧洲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也在 19 世纪上半期迅速衰落, 中央政权不断削弱, 被奥斯曼帝国 长期统治的地区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或名存实亡, 已成为昔 日帝国的� 遗产�, 这为早已觊觎的欧洲列强打开了争夺的 方便之门。在这些� 遗产�中, 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和两海峡 (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 )对各列强最具有吸引力。因为 它们是沟通黑海与地中海的咽喉要道, 是联结欧、亚、非三 大洲的� 金桥�, 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奥斯曼土耳其是君主独裁与教会专断合为一体的政 教国家, 对内进行残酷统治, 财政混乱, 国库空虚, 国债增 加。皇室为了满足挥霍享受的需要, 把商港、铁路、矿产、 资源等出卖给列强各国,从而换取它们的财政支持。因而 列强各国政府尽力支持素丹政府, 同时也都企图独占土耳 第 20卷 � 第7期 Vol. 20 � No. 7 重 � 庆 � 工 � 学 � 院 � 学 � 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6年 7月 Jul. 2006 其而反对他国独占,这也使得各国的摩擦不可避免。 自彼得一世以来, 历代沙皇就以巴尔干为主要目标, 同时, 企图占领土耳其以夺取出海口。沙皇尼古拉一世在 1828� 1829年对土耳其的战争中, 占领了多瑙河口和附近 岛屿及高加索的大片土地。1833 年, 俄国利用土耳其的内 部困难,强迫土耳其签订了�温卡尔- 斯凯列西条约�, 土 耳其不得不同意俄国军舰通过海峡, 同时却禁止其他国家 进入海峡, 这使得俄国在近东的地位大大增强。俄国实力 的扩张引起了英法的不安和反对。1841 年�温卡尔- 斯凯 列西�条约期满, 英法乘机召开国际会议,缔结了关于海峡 的国际条约,它规定: 土耳其处在和平时期, 外国军舰一律 不得进入海峡; 一旦土耳其发生战争时, 只有得到土耳其 允许的国家才有权通过海峡。这就实际上剥夺了俄国军 舰通过海峡的权利。 1848年革命晚期, 沙俄军队帮助奥军摧毁了匈牙利的 独立,同时镇压了多瑙河流域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个 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为巩固胜利, 俄国又与土耳其签订 了�巴尔太�立曼条约� , 规定俄军在两公国� 秩序恢复以 后�撤兵。尼古拉一世在勾结欧洲反动势力镇压了 1848年 革命以后,更加不可一世, 他傲慢地宣称: � 俄国的君主是 全欧洲的主人,没有一个国家敢于挡住俄国的道路。� [ 1]他 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和过高地评价了俄国的实力,决定乘机 夺取君士坦丁堡,实现从彼得一世以来历代沙皇妄图建立 世界帝国的传统野心。 19 世纪上半叶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 在 19 世纪 50~ 60 年代已经成为� 世界工厂�。英国对土耳其的商品输出 也从 1840年的 144万英镑增至 1850 年的 376 万英镑, 增长 了1. 5 倍。俄对黑海海峡的占领, 削弱了英国在东部地中 海的海上优势,威胁到英国的切身利益。英国自失去北美 殖民地后, 印度在大英帝国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地 中海是通向印度的必经之路, 也是通往远东的商业要道。 因此,对英国来说, 土耳其海峡与君士坦丁堡有着非常重 要的战略意义。英国对俄国在黑海的海军建设以及土耳 其的命运非常敏感,不能容忍俄军舰自由出入地中海并阻 碍英国舰队进入黑海,使英国通往印度和远东的商路遭到 破坏。在英国看来,容许俄国在海峡自由行动就如同容许 俄国在印度自由行动一样, 而� 对英国来说, 丧失印度就意 味着它变成了像荷兰、比利时那样的国家� [ 2]。英国不可 能使沙俄在瓜分土耳其过程中得到比它更多的好处, 只要 俄国占领海峡就会为俄国独占土耳其创造条件,这就会从 根本上威胁英国的利益。 法国工业革命进展较快, 大规模的纺织厂与冶金企业 相继出现。由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使得法国对 土耳其市场不可能轻易放弃, 何况法国还是土耳其的传统 盟国。为争夺在土耳其的利益, 法国强烈反对俄国独占土 耳其。对于俄国咄咄逼人的气势, 法、英两国都加紧� 援 助�奥斯曼帝国, 尤其是法国以大量的贷款及军火供应支 持奥斯曼帝国的反俄政策, 奥斯曼帝国越来越倒向了法、 英两国[3]。 这样,俄国政治上扩张的野心与英法的经济利益发生 了急剧的冲突。当然, 克里米亚战争的发生并不仅仅因为 上述利益的冲突,还有复杂的社会军事等原因。 当其他欧洲主要国家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 期的时候, 19世纪中叶的俄国仍然是一个野蛮落后的封建 农奴制度的国家。它的工业生产远远落后于西欧:俄国的 钢铁产量在 18 世纪末还是世界第一, 然而到了 19 世纪初 就被英国赶上, 随后, 又被法国赶上; 同期, 俄国的铁路有 1 500公里, 而英国有 1. 5 万公里, 德国有 1 万公里;对外贸 易的结构, 也反映出俄国工业水平之低, 俄国出口的是农 产品, 进口的是工业品, 它已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 应地。农业生产也很落后, 大量使用农奴劳动, 据统计从 1802年到 1852年这 50 年内, 有 40 年是歉收的 , 全国到处 是饥饿、疾病和死亡[1]。工业的发展缓慢和农业的停滞, 充分说明了腐朽没落的农奴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 发展的严重障碍。同时, 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成千上百万被压迫被奴役的农奴奋起为争取自由和解放 而斗争。从 1825 年到 1855 年这 30 年内, 根据官方不完全 的统计, 农民骚动共 674 起, 而且这个数字是逐年上升的: 1826 � 1834 年有 145 起, 1845 � 1854 年有 348 起。从 1842 年以来, 根据内务部的统计, 每年大约有 60 名贵族死于农 奴之手, 农民运动使农奴制度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 1]。沙 皇政府的反动统治在这时也岌岌可危, 为了转移矛盾, 沙 皇决定挑起对外战争,以期自救。 此外, 在军事上, 俄国的军事威望也名不副实。毫无 疑问, 它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 根据 1853 年 1 月官方数字, 战斗部队有 120万人, 后备部队 170 万人, 而当时全国人口 不过6 200万人。然而俄国落后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它军事 实力的落后。英法军队当时大部分都已装备有线膛枪了, 而俄国军队百分之九十五仍使用旧式的滑膛燧发枪, 射程 只有 300步远。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基本上是供沙皇检阅 用的。黑海舰队能够作战, 但多数是帆力舰。当时在俄国 全部舰队中蒸汽舰只有 24 艘, 而英国、法国和土耳其共有 281 艘[ 3]。由此可见, 俄国这个所谓的军事强国, 貌似强 大, 其实不堪一击。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 俄国不得 不靠借贷度日。但是, 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是按实力来进 行的, 显然这对有着侵略野心的沙皇极其不利 , 也许摆在 他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挑起战争, 进行冒险。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 1850 年谈到沙皇俄国这种内外交 困的时候就预见了俄国必然要发动战争, 指出: � 如果它不 愿意, 它那关于土耳其、君士坦丁堡�这把它门户上的钥 匙� 的老就不能实现, 它现在就必须尽快地实现这个 计划。西欧反革命的胜利, 西欧革命政党的力量的日益增 长, 俄国本身的形势和它的财政状况的恶化, 迫使它尽快 地采取行动。� [ 4] 2 � 克里米亚战争的导火线 � � 克里米亚战争的导火线是关于奥斯曼帝国境内的耶 路撒冷� 圣地保护权�之争。所谓� 圣地�问题是指耶路撒 冷的基督圣地的管辖权问题。众所周知, 耶酥坟墓所在地 87李 � 琳:克里米亚战争原因探析 耶路撒冷和耶酥出生地伯利恒教堂自十字军时代以来一 直拥有豁免权和特权,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也都把这 里视为他们朝拜的中心。因此, 一些政治统治者热衷于对 圣地的控制以达到加强宗教统治和提高政治威望的目的, 再加上土耳其境内教派纷争林立, 互请外援插手, 这就产 生了所谓的� 圣地保护权�问题, 即由谁来享有在耶路撒冷 和伯利恒教堂内的一切权利和特权[ 5]。 1850年路易�波拿巴想当法国皇帝, 决定利用� 圣地� 问题把自己扮演成天主教利益的保护者,来取得国民议会 中耶稣教派的支持。5 月, 法国政府照会土耳其, 明确要 求:应由天主教掌管� 上帝陵墓钥匙权�, 要求保护奥斯曼 帝国境内的天主教徒。在法国政府的压力下, 1852 年, 土 耳其素丹颁布法令, 同意将� 圣地钥匙权� 转由天主教掌 管。这一情形当然是一向以东正教的保护者自居的俄国 所不愿看到的, 于是, 沙皇就此指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 府迫害东正教徒,要求把奥斯曼帝国境内所有信奉东正教 的臣民交给俄国� 保护�。土耳其在二者间不停地周旋。 法国舰队驶入爱琴海 ,俄国则陈兵土耳其边境。这时的英 国成为俄、法主要拉拢的对象。沙皇指出愿意同英国共同 来瓜分土耳其, 并描绘了瓜分的轮廓。然而, 沙皇没料到 的是,早在 1844 年,英法就东方问题已经达成一致, 这个秘 密联合在拿破仑三世上台后并未受影响,两国军事部门甚 至更进一步初步协调作战计划。这是因为, 英国出于现实 的考虑,认为法国在埃及问题的让步表现出足够的友善, 并且法国的军事力量特别是陆军可以加以利用,在近东俄 国扩张的势头使得英国十分不安。如果沙皇饮马两海峡, 那么英国在地中海的势力将受到严重威胁。英国的战略 是在最前沿阻击敌人,正如以保障北海低地国家独立来保 护本土安全。君士坦丁堡如果落入俄国之手, 那么下一条 防线将是爱琴海。尽管爱琴海岛屿众多,英国还占据其中 最大的两个岛, 塞浦路斯和克里特, 但怎么也比不上在两 海峡构筑的防线。因此,英国认为两海峡是决不可以放弃 的。圣地保护权问题本来和英国关系不大, 但英国看到法 国站到反对俄国的第一线, 英国风险不大, 在背后支持法 国反而有助于实现遏制俄国的目标, 就这样, 出于自身利 益的考虑,英国最终与法国站在了一起。� 圣地�之争的最 终结果是, 土耳其得到了英、法的支持, 普鲁士和奥地利实 际上也站在了土耳其方面。 在俄国企图与英国共同瓜分土耳其的希望落空后, 俄 国恼羞成怒,并于 1853 年初派缅希科夫使团前往君士坦丁 堡调停,俄国再次提出取得� 圣地�保护权的要求。这一要 求的危险性在于: 为了自身的利益, 俄国有可能利用这一 特权去干涉奥斯曼帝国境内每一个地方的事务。这一苛 刻条件遭到土方的拒绝,俄使团拂袖而归。同时,英法舰队 开进达达尼尔海峡, 俄国不甘示弱, 派数万大军再度侵占 多瑙河两公国, 俄土终于断交。土耳其靠英法撑腰, 对俄 态度逐渐趋于强硬, 并于 1853 年 10 月 9 日向俄方通牒, 限 期俄军撤出多瑙河两公国, 俄拒不撤军, 土耳其向俄宣战。 克里米亚战争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3 � 克里米亚战争的个人因素作用 � � 一些学者认为, 个人的因素也在这场战争的爆发上起 了一定的作用。如王新先生就认为, 在这场战争不可避免 发生的情况下, 当事者应负某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拿破 仑三世重新挑起� 圣地争端� ; 尼古拉一世派缅希科夫出 使, 以及后者在君士坦丁堡的挑衅行为和俄军对多瑙河两 公国的占领; 帕麦斯顿、罗素、克拉伦登等进行的反俄煽 动; 俄军在锡诺普消灭土耳其舰队; 拿破仑三世敦促英国 联合进入黑海; 尼古拉一世拒绝英法的通牒等等, 这里的 每一步都使战争更加临近。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其应负 的战争责任[ 6]。 就这样, 欧洲列强在打着解决� 圣地�之争幌子的掩护 下, 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利益的刺激下, 在某些重要人物 的推动下, 这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终于不可避免地发生 了。 参考文献 : [ 1] � 北京大学历史系�沙皇俄国侵略扩张史�编写组.沙皇 俄国侵略扩张史:[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 2] � [苏] B�� 波将金. 外交史 :第 1 卷[ M] . 北京: 三联书 店, 1982. [ 3] � 刘祚昌. 世界史: 近代史 [ 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4. [ 4] �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述评: 一[ M ] �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 第 7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 257. [ 5] � 施兴和. 近代国际关系史 [ M] .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 社, 2003. [ 6] � 张广翔. 克里木战争的起止时间及其它[ J] .中学历史 教学, 2001( 8) : 3 (责任编辑 � 张佑法) 88 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
本文档为【克里米亚战争原因探析_李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