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9-12-01 50页 ppt 2MB 2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0443

暂无简介

举报
突发事件应对法null突发事件应对法与 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对策突发事件应对法与 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对策上海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城市管理学院 上海建设交通委党校 客座教授  裴蓁律师 一、法制保障一、法制保障《突发事件应对法》 7章 70条 2007年8月30日第10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 2007年11月1日生效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首次被全面、系统实施演练 (一)5个目的(一)5个目的1、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 2、控制、减轻、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3、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 4、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
突发事件应对法
null突发事件应对法与 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对策突发事件应对法与 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对策上海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城市管理学院 上海建设交通委党校 客座教授  裴蓁律师 一、法制保障一、法制保障《突发事件应对法》 7章 70条 2007年8月30日第10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 2007年11月1日生效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首次被全面、系统实施演练 (一)5个目的(一)5个目的1、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 2、控制、减轻、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3、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 4、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二)1个定义(二)1个定义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三) 4大种类(三) 4大种类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四) 4个等级(四) 4个等级 特别重大、一级(红色) 重大、 二级(橙色) 较大、 三级(黄色) 一般 、 四级(蓝色) (五) 8个主要应对活动(五) 8个主要应对活动1、预防 2、应急准备 3、监测 4、预警 5、应急处置 6、救援 7、事后恢复 8、重建二、建立国家机制(18项)二、建立国家机制(18项)(一)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 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 最大限度减轻重大突发事件影响 (二)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二)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 提高全社会避险救助能力(三)突发事件应对负责制 (三)突发事件应对负责制 1、县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2、不能消除或有效控制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 3、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政府负责。 4、上级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四)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四)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1、本级政府 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地军队有关负责人组成应急指挥机构 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指挥本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开展应对工作 2、上级政府主管部门 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指导、协助下级政府及其相应部门 (五)采取应对措施 (五)采取应对措施 1、合法性:及时作出决定、命令 2、公开性:公布生效,告知执行 3、适当性: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 4、补偿性:财产被征用或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5、延续性:诉讼、行政复议、仲裁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的,适用有关时效和程序中止 (六)应急预案体系 (六)应急预案体系 1、合法性 2、针对性 3、可行性(七)应急管理培训制度 (七)应急管理培训制度 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八)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八)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1、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政府有关部门可按需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2、建立成年志愿者组成应急救援队伍 3、加强专业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合作,联合培训、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能力 4、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人身风险 (九)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 (九)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 1、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2、易发、多发地区县级政府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 3、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供应 4、鼓励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 (十)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十)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1、完善公用通信网, 2、建立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 3、确保应对工作的通信畅通。 (十一)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 (十一)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 1、发展保险事业 2、鼓励单位和公民参加保险 (十二)应急人才技术激励机制(十二)应急人才技术激励机制1、鼓励、扶持具备相应条件的教学科研机构培养应急管理专门人才 2、鼓励、扶持教学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业研究开发用于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具 (十三)全国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十三)全国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1、多途径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信息 2、与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下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的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3、加强跨部门、跨地区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4、报送报告信息,应当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十四)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十四)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1、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种类特点,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 2、完善监测网络,划分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项目 3、提供必要设备、设施,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十五)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十五)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1、预警级别,按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可能造成危害程度分4级 2、一、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县级以上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危害,采取8项措施 3、三、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县级以上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危害,采取5项措施 (十五)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十五)突发事件预警制度4、即将发生或已发生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应按规定向上一级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5、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危险已经解除,发布警报的政府应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解除已采取的有关措施 (十六)应急处置措施制度 (十六)应急处置措施制度 针对性质、特点、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法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1、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10项 2、社会安全事件 5项。 (十六)应急处置措施制度(十六)应急处置措施制度3、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事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4、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国务院或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减轻突发事件影响 (十六)应急处置措施制度(十六)应急处置措施制度5、组织协调运输经营单位,优先运送处置突发事件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应急救援人员和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 6、必要时可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请求其他地方政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支援, 7、要求生产、供应生活必需品和应急救援物资的企业组织生产、保证供给,要求提供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组织提供相应服务。 (十七)事后恢复与重建机制 (十七)事后恢复与重建机制 1、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消除后,政府应停止执行依法规定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2、采取或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 3、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损失评估,组织受影响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修复被损坏的公共设施 (十七)事后恢复与重建机制(十七)事后恢复与重建机制4、制定恢复重建 5、制定扶持地区有关行业发展优惠政策 6、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7、制定改进措施,总结应急处置经验教训 8、妥善解决因处置突发事件引发矛盾和纠纷 9、抚恤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人员 10、表彰、奖励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 公民 (十八)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十八)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1、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第63条 ) 1)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 2)有8种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十八)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十八)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第65条 ) 1、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2、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业务活动或吊销执业许可证 3、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处分 4、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依法处罚 三、企业社会责任三、企业社会责任(一)所有企业(11项) 1、建立健全安全,定期检查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2、掌握并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3、建立专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规定及时向所在地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一)所有企业(11项)(一)所有企业(11项)4、建立单位职工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5、与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 (一)所有企业(11项)(一)所有企业(11项)6、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 7、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人员(一)所有企业(11项)(一)所有企业(11项)8、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并向所在地县级政府报告 9、对因本单位问题引发或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应当按规定上报情况,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 (一)所有企业(11项)(一)所有企业(11项)10、应当服从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政府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11、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二)特定企业(4项)(二)特定企业(4项) 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易燃易爆物品、危化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 1)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 2)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 3)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2、人员密集场所2、人员密集场所2、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 1)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2)注明使用方法,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畅通 3)应当定期检测、维护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常使用(三)新闻媒体 (三)新闻媒体 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四、企业法律责任(4项)四、企业法律责任(4项)1、 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5万元-2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公安机关依法处罚 1)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发生严重突发事件 2)未及时消除已发现可能引发突发事件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 3)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严重突发事件或危害扩大 4)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四、企业法律责任(4项)四、企业法律责任(4项)2、不服从所在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不配合其依法采取措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公安机关依法处罚 3、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4、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对策 一、基本应对战略 重要性和紧迫性 人类文明史,是与各类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斗争的历史(一)完善体制、机制(一)完善体制、机制 1、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2、 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不断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二)强化两大环节(二)强化两大环节1、积极预防 着力完善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 举行危化品等专项应急模拟演练 2、有效应对,提高两种能力 提高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联动能力 提升运转高效、反应灵敏的处置能力 (三)落实三个建设(三)落实三个建设1、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 2、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3、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 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 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 (四)确立三种模式(四)确立三种模式1、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 以应对非常态需求,提升常态管理水平 2、综合管理和分类管理相衔接 测、报、防 体现分级分类管理 抗、救、援 体现综合统一管理 3、防范与处置并重 重视防范处置各类潜在风险 强调应急管理的“关口前移” (五)实施三大整合(五)实施三大整合1、组织整合,强化统一应急处置指挥平台 一般、较大,联动处置 重大、特大,先期处置 2、信息整合,加强突发事件预警能力 3、资源整合,提高现有资源使用效率二、应急救援预案二、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 预案编制 引人警醒的危化品应急处置案例 中外合资远大过氧化物有限公司“7.28”爆炸事故null 06年7月28日7:57,中外合资上海远大过氧化物公司四万吨/年双氧水生产装置试生产爆炸燃烧 市应急联动中心7:59接警,公安消防、中远消防队迅速赶赴控制火情。出动22个消防队,61辆消防车,400余名消防队员消防队员奋力扑救消防队员奋力扑救 null冷却隔离高压钢瓶事故伤亡事故伤亡一死:顾良忠 操作工38岁,大专,死亡。 妻子:马 琴 30岁,大隆链条厂会计。 儿子:顾轶轩,4岁 一重伤:钱斌 操作工36岁 90%烧伤,其中三度85%。呼吸道有吸入性灼伤 三轻伤:朱建兵 操作工31岁 烧伤8% 谢从国 35岁 四川 脸部轻伤(华谊建设) 谢守红 22岁 四川 左脚跟骨骨裂(华谊建设) null发现顾某的位置null氢化塔 氧化塔 萃取塔 净化塔炸飞出72米的工作液罐盖炸飞出72米的工作液罐盖暴露出应急处置问题暴露出应急处置问题 1、紧急集合点? 2、现场人数清点? 3、周边疏散距离? 4、谁和消防等抢救力量的协调? 5、伤员抢救,企业谁负责? 6、事故水应急切断? 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 一、预案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8/30 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6/1/9 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 二、应急管理循环二、应急管理循环1、预防1、预防 为控制和消除事故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危害所预先采取的行动。 应对措施(7方面) 1、安全法律、法规、 2、安全规划、 3、安全规章制度 4、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5、安全研究,风险分析评价 6、安全监测监控 7、公共应急教育 2、预备2、预备 事故发生前采取的行动。目的应对事故发生提高应急行动能力,推进响应工作 应对措施(8方面) 1、应急救援预案(计划) 2、报警系统 3、应急医疗系统 4、应急救援中心 5、公共应急咨询材料 6、预案培训和事故演练 7、应急物资保障 8、互助救援协议等 3、响应3、响应 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抢险、救援等行动,目的保护生命,使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减小到最低程度,并有利于恢复 应对措施(6项) 1、启动报警系统 2、实施抢险救援、搜寻和营救等应急行动 3、提供应急医疗救助 4、撤离或疏散 5、对公众进行应急事务说明 6、报告有关政府机构等4、恢复4、恢复 使生产、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或恢复到正常状态 应对措施:(6项) 1、消毒、去污 2、清理废墟 3、损失评估 4、应急预案的复查 6、灾后重建等三、编制目的作用三、编制目的作用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 规范危化品应急救援预案编制 使预案具有实用性、科学性、权威性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品 天然或人造的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2、危险化学品2、危险化学品 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 《剧毒化学品目录》 (2002年版)null3、危险: 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因素 4、事故: 人类在进行有目的活动中,发生违背人意愿且表现出不利于实现目的的现象 5、危化品事故: 由一种或数种危化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6、直接经济损失: 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7、间接经济损失: 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null8、应急救援 发生事故时,采取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通常措施: 1、组织营救、撤离等 2、控制危害源 3、封闭、隔离、洗消等 4、危害监测和处置null9、预案: 事先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 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具体条件,使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1)内涵: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抢险救援 2)目的:防止重大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有效处理 3)制定原则:预防事故;减少事故损失null10、危险目标: 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化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11、重大危险源: 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单元(含场所、设施)---《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12、事故分级12、事故分级(1)特别重大,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2)重大,10人--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100人以下重伤,或5000万元--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较大,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一般,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3、分类13、分类 根据危化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化品引起事故方式不同,而划分的事故类别 一般分: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伤、环境污染以及其它危化品事故 企业事故分三级 一级:预警:可控的异常事件或易控的事件 二级:现场应急:已影响企业的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但还未超出企业边界 三级:全体应急:事故已超出企业边界,要求外部消防等应急力量参与对事故进行控制四、具体编制要求四、具体编制要求 (一)制定 1、分级制定预案:【3级】 是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必然要求,指系统总目预案、子系统分目标预案,及其单元目标预案。 各级目标预案编写提纲一致,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上下层目标相互衔接,大环套小环结构2、分类制定预案2、分类制定预案 预案内容应在纵横主线基础上分类编制: (1)纵 重大危险源预案 易燃、易爆、有毒关键装置预案 重点生产部位预案 燃烧、爆炸、泄漏、中毒等预案 (2)横 发生停电、停水、停气、通讯中断、自然灾害(洪水、地震、风暴雷电等)时应急预案 上一级预案编制应以审定的下一级预案为基础 根据导则及单位实际情况,确定预案编制内容(二)准备(二)准备1、成立编制小组 选成员必须考虑因素 1)具有相应工作能力、奉献精神和权力 2)具备必要专业技术知识 3)是预案编制过程各相关方代表(安全、环保、操作和生产、保卫、工程、技术服务、维修保养、医疗、环境、人事、相关政府部门) 4)各成员目标一致、相互合作 null2、制订计划 3、收集资料 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地理、环境、气象资料;企业概况、安全记录、以往事故调查报告、国内外同类事故资料、工艺流程、MSDS、安全评价报告、HSE体系文件和以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等 4、初始评估 对编制单位安全状况、危险源分布及其危害性进行初步评估。应根据所有可能发生事故场景评价所需资源,主要包括人力、物资和设备,提出并回答下列问题: 将会发生何种事故?事故导致何种后果?null事故是否可预防? 如果不能,会产生什么级别紧急情况? 会影响到什么地区?如何报警? 谁来评价这种紧急情况,根据是什么? 如何建立有效的通讯? 谁负责?做什么?如何做? 目前具备什么资源? 应具备什么资源? 如有可能,可得到何种外援,怎样得到?null5、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 【A】危险辨识 识别和描述危险源及其特点的过程,其要素包括:源、事件、后果、概率 1、原则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2、任务 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辨识可能出现的事故后果 3、方法 1)材料性质分析:毒性、燃烧性、爆炸性、稳定性以及活性反应性 2)生产工艺和条件 3)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 4)重大危险源辨识 5)利用经验null4、内容 1)厂址和环境条件 2)厂区平面布置 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建(构)筑物 辨识和分析建筑物的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通道以及生产辅助设施 null4)生产工艺过程 应辨识和分析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特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以及事故时失控状态;生产设备、装置 A、化工设备、装置:高温、高压、低温、腐蚀、震动、关键部位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失误时异常情况 B、机械设备:分析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C、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以及静电和雷电; D、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E、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以及危化品库 F、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等有害作业部位null【B】风险评价 风险=危险发生概率×后果 对系统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安全投资效益 1、风险评价方法 2、定性评价方法 3、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4、指数评价方法 5、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6、蒙德法 7、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危险评价法等 8、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等 nullnull6、能力和资源评估 预案编制单位应急救援能力包括抢险、救灾、中毒急救、通讯、指挥等。编制小组应根据不同紧急情况下应急反应行动,确定下列答案 紧急情况下谁该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 整个应急由谁负责,管理结构应如何适应这种情况? 如何通报紧急情况,谁负责通知? 可获得哪些外部支援,何时能到达? 何况下厂内外人员应避难或疏散? 如何恢复正常操作? 应急救援资源主要包括人员、设备、设施、个体防护、相应物资等。(三)原则(三)原则1、简明适用 便于紧急情况下使用。主要应急反应要素6方面 1)应急资源有效性 2)事故评估程序 3)指挥、协调和反应组织的结构 4)通报和通讯联络程序 5)应急反应行动(事故控制、防护和救援行动) 6)培训、演练和预案保持null2、审定实施 1)预案审定的必要性 2)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 3)各部门职责的完整性 4)应急力量和资源的整合 5)力争合理配置、统筹安排 6)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3、适时修订 预案管理的重要步骤,通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过程总结、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等途径,发现预案不足,进行修订或修改(四)内容(四)内容前言 1、基本情况(概况) 2、危险目标确定 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组成和职责划分 4、报警、通讯联络 5、事故发生后应采取工艺处理措施 6、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7、危险区隔离 8、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医院救治 10、应急救援保障 11、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12、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 13、应急培训计划 14、演练计划 15、附件(四)内容(四)内容前 言 1)目的 包括预防灾害事故发生、迅速控制事故危害、减少损失,突出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以及社会影响 2)工作原则 明确具体,有指导实践价值。如:统一指挥、分级管理、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等 3)编制依据 列出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或其他文件等。 4)适用范围 有明确范围、级别限制和针对性 1、基本概况1、基本概况1)企业地址:预案编制单位地理位置、环境、工程地质概况等 2)历史情况和现状 3)经济性质:资产性质、所有制关系等 4)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下级单位基本情况、人员分布;上级单位基本情况1、基本概况1、基本概况5)主要产品、产量:类型、供销关系概况、产量、生产规模、危害性(附各产品的MSDS) 6)工艺过程描述 7)交通和运输能力:厂区交通情况,运输车辆情况、车辆分布及运力 8)能力和资源:应急救援力量分布,物资储备情况,在区域联防中作用等 2、危险目标确定2、危险目标确定(1)危险源辨识 a 对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储运物质的危害特性辨识,主要有: ① 易燃、易爆性物质(气体、液体、固体、粉尘和气溶胶,遇湿易燃物质和自燃性物质) ② 活性反应物质,包括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强还原剂; ③ 有毒物质; ④ 腐蚀性物质。 (2) 生产、使用、废弃处置中危险源辨识(2) 生产、使用、废弃处置中危险源辨识① 存在不稳定物质的工艺过程 ② 含有易燃物料且在高温、高压下运行的工艺过程 ③ 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或接近爆炸性混合物的工艺过程 ④ 有可能形成尘、雾等爆炸性混合物的工艺过程; ⑤ 有剧毒或高毒物料存在的工艺过程 ⑥ 储有能量、压力较大的工艺过程(3)重大危险源识别(3)重大危险源识别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进行重大事故危险源辨识、评估或评价 【A】确定危险目标所需材料 1)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企业现状安全评价报告 2)HSE管理体系文件; 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 4)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5)其他的危险源辨识材料。 null【B】风险评价 对已确定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评估或评价事故可能造成危害后果,确定危险源级别。 【C】危险目标确定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确定危险目标;根据危害后果及各级预案编制单位应急救援能力,对危险目标合理分级,初步确定各级预案任务及所需应急力量和物资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组成和职责划分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组成和职责划分 (1)组织机构设置 依据可能发生的危化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和从业人员评估结果,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null企业应急总指挥 当班经理通讯联络 安全人员应急操作指挥 生产经理事故现场指挥 维修经理保卫 安全人员消防和营救 生产和维修人员特定危险 生产和维修人员工艺和公用工程 生产和维修人员null企业应急总指挥公共事务和法律咨询通讯联络和协调应急操作副总指挥管理后勤保卫工程技术服务事故现场副总指挥消防营救特殊危险环境和现场调查工艺和公用工程医疗救护(2)组成人员和主要职能(2)组成人员和主要职能 应急总指挥(总经理担任)职责 1)分析紧急状态,确定报警级别 2)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3)与外部应急力量、部门组织和机构联系 4)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 5)保证现场和企业外人员安全 6)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进行应急操作副总指挥应急操作副总指挥 安全负责人职责 1)协助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2) 提出应采取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对策和建议 3)保持与现场操作副总指挥直接联络 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其他资源、设备及现场应急操作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事故现场副总指挥 安全或生产或设备负责人职责 1)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 2)现场事故评估 3)保证企业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执行 4)控制紧急情况; 5)与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操作副总指挥协调 6)现场应急行动方案4、报警、通讯联络4、报警、通讯联络(1)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 (2)24小时有效的内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3)报警程序: 指导人员如何进行报警与信息传递,明确安全人员、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报警职责5、事故发生后应采取工艺处理措施5、事故发生后应采取工艺处理措施 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处理措施。 6、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依据可能发生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分析结果,确定内容: (1)指定组织人员,保证撤离的秩序 (2)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3)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7、危险区隔离7、危险区隔离(1)初始评估:确定发生事故的物质、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级别,估算事故范围和扩散可能性 (2)危险区、隔离区设定: (3)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隔离疏散隔离疏散警戒★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在主要道路上交通管制 ★易燃品应禁止火种警戒区(该区实行交通管制)建立警戒区域疏散区(该 区人员需疏散)事故现场隔离疏散隔离疏散紧急疏散★事故物质有毒,需佩戴个体防护品或用简易有效防护监护措施 ★应向侧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在疏散或撤离路线上设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风向人员撤离方向8、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8、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1)检测方式、检测人员防护、监护 (2)抢险、救援方式及人员防护、监护 (3)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撤离条件、方法 (4)应急救援队伍调度 (5)控制事故扩大措施 (6)事故可能扩大后应急措施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医院救治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医院救治 依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附近地区医疗机构设置情况综合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1)伤亡人员转移路线 (2)受伤人员现场处置措施 (3)受伤人员进入医院前抢救措施 (4)选定救治医院 (5)提供致伤信息10、应急救援保障10、应急救援保障(1)内部保障 A、确定应急队伍 B、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气象资料、MSDS、互救信息等存放地点、包管人 C、应急通讯系统 D、应急电源、照明 E、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 F、保障制度目录 ①责任制 ②值班制 ③ 培训制 ④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 ⑤演练制(2)外部救援(2)外部救援 依据对外部应急救援能力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1)企业互助方式 2)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3)应急救援信息咨询 4)专家信息。 11、预案分级响应条件11、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和从业人员评估结果,可能发生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预案启动条件12、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12、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1)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所有火灾均已扑灭,且无点燃危险存在 所有液体、气体泄漏物质均已隔离 根据检测检验结果,可燃和有毒气体浓度均已降到安全水平 (2)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null13、应急培训计划null(1)应急救援人员培训 应急救援基本程序、个体防护知识、针对不同事故的专业技能,包括灭火、堵漏、疏散、营救、洗消等。 (2)员工应急响应培训 应急救援基本程序、个体防护知识、紧急状态下应采取的工程、工艺和操作、报警,发生小范围火灾、泄漏应急处理程序等 (3)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宣传14、演练计划14、演练计划一、事故演练目标: (1)事故发生前暴露预案程序的缺点 (2)辨识缺乏的资源(人力和设备) (3)改善各种反应人员、部门和机构之间协调水平 (4)应急管理能力获得公众认可和信心 (5)增强应急反应人员熟练性和信心 (6)明确每人各自岗位和职责 (7)努力增加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社区应急预案之间合作与协调 (8)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二、应急演练类型二、应急演练类型 1、桌面演练 目的:没有时间压力情况下 1)发现和解决预案问题,取得有建设性的讨论结果 2)锻炼演练人员解决问题能力,明确协作和职责划分问题 3)功能性演练和全面演练基础 桌面演练形式桌面演练形式1)通常在会议室举行 2)由应急组织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 3)按照应急预案和标准行动程序,讨论所应急采取应急行动 4)讨论问题不受时间限制 5)采取口头评论形式,形成书面总结和改进建议 特点:口头“走一遍”应急响应场景,成本低2、功能演练2、功能演练 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可分单项和组合演练。需调用有限资源开展现场演练,并形成书面报告。 目的: 熟练和检验某些基本操作或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需技术和实战能力。null单项演练: 通讯联络、通知、报告程序;资源调配,人员、装备及物资器材(装车)到位;化学监测与侦察;现场警戒;人群疏散;医疗救护;洗消去污;消防行动;公共信息传播等 组合演练: 可将具有较紧密联系的多个应急功能或任务组合在一起演练,以加强各应急救援组织之间配合和协调性。如化学监测、侦察与消毒去污之间配合;警报、紧急公告、公众疏散与医疗、药品发放;扑灭火灾、堵漏、工艺处理的相互配合等 3、全面演练3、全面演练 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开展演练。 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应急人员和资源,来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以检验相互协调总体反应和应急能力 选择类型考虑因素选择类型考虑因素1、应急预案、程序制定及有关应急准备情况 2、所面临风险性质和大小。 3、现有应急响应能力。 4、演练成本及资金筹措状况。 5、关键部门对应急演练工作态度。 5、应急组织投入资源状况。 6、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应急演练规定。 无论选择何种,应急演练方案必须与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需求和资源条件相适应循环往复循环往复三、参演人员 1、演练人员三、参演人员 1、演练人员1)根据模拟场景和紧急情况作出反应 2)执行具体应急任务 抢救伤员或被困人员 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 获取或管理资源 与其他应急人员共同应急重大事故 3)尽可能按真实事件一样决策或响应 4)熟悉应急响应体系和所承担的任务及行动程序 2、控制人员2、控制人员 根据演练情景,控制应急演练进展的人员 1)确保目标得到充分演练 2)确保演练既有一定工作量,又有一定挑战 3)确保演练进度 4)解答演练人员疑问,解决演练中出现问题 5)保障演练安全 3、模拟人员3、模拟人员1)模拟事故发生过程(释放烟雾、模拟气象条件、模拟泄漏等) 2)扮演、替代某些未能参加演练的部门4、评价人员4、评价人员1)观察重点演练要素并收集资料 2)记录事件、时间、地点详细演练经过 3)观察行动人员表现并记录 4)在不干扰参演人员工作情况下,协助控制人员确保演练按计划进行 5)根据观察,总结演练结果并出具演练报告5、观摩人员5、观摩人员有关部门 外部机构 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四)演练实施(四)演练实施1、演练准备: (1)成立演练委员会 (2)制定演练计划书,具体内容为: 1)序言; 2)目的; 3)科目; 4)日程; 5)演练的组织① 参加人员名单;② 指挥者:组成、作用、职责;③观察员。(四)演练实施(四)演练实施6)演练内容 ①预警和警报②决策③指挥和控制 ④疏散(启用避难所、交通管制、应急救援运输、医疗机构、特殊需求的居民) 7)准备演练通告 8)制定演练范围与频次(五)组织演练(五)组织演练演练总结 根据演练情况,及时总结应急救援预案反映出的问题,修改预案相关内容15、附件15、附件(1)组织机构名单; (2)值班联系电话; (3)组织应急救援人员电话; (4)危化品生产单位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5)外部救援单位电话; (6)政府有关部门电话; (7)企业平面布置图; (8)消防设施配置图; (9)周边地区单位、住宅、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 (10)保障制度五、编制格式要求五、编制格式要求1、格式 (1)封面 标题、企业名称、实施日期、签发人(签字)、公章 (2)目录 (3)引言、概况 (4)术语、符合和代号 (5)预案内容 (6)附录 (7)附加说明 2、基本要求 (1)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2)正文仿宋4号字 (3)打印文本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要素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要素1、迅即报告:第一时间,控制事态 2、化学反应装置:依托总调室 、生产主管领导、 总工程师,疏散距离 3、危化品运输:MSDS、警示隔离、沙土、化学中和等 4、判明基本性质:争取主动(管理?设备?违章?外部引发?…)null5、防止二次事故:现场人员控制、风向、气温、物料保护、卸压、全系统状态、配合抢救力量、事故水切断 6、贯彻以人为本:伤员抢救、落实专人;清点人数、万无一失。 7、保护现场,调查取证。 8、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因、责任、措施、处理) null感恩您的聆听 延伸我的服务 裴蓁与您同在 28731954 fzbpeizhen@163.com
/
本文档为【突发事件应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