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治疗名词解释

治疗名词解释

2013-09-10 2页 doc 36KB 2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8829

暂无简介

举报
治疗名词解释 1.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合理用药: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性,使用,价格对病人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依从性良好。 3.标准治疗指南(STG):是依据特定医疗系统的专家,利用已明确的研究证据,根据当前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对常见的健康问题优先推荐的疗效好、经济适用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案。 4.循证医学(EBM):其核心思想是谨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
治疗名词解释
1.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合理用药: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性,使用,价格对病人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依从性良好。 3.治疗指南(STG):是依据特定医疗系统的专家,利用已明确的研究证据,根据当前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对常见的健康问题优先推荐的疗效好、经济适用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4.循证医学(EBM):其核心思想是谨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资料),对个体患者医疗作出决策。 5.系统评价(SR):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或未发表的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章,用统一的科学评价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质量好的文献,用统计方法进行综合,得到定量的结果,并加以说明,得出可靠的结论。 6.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7.医疗用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8.药物相互作用:同时或相继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其中一种药物作用的大小、持续时间甚至性质因为受到另一种药物的影响而发生明显改变的现象。 9.药剂学相互作用:是指合用的药物发生直接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导致药物作用改变。 10.药动学相互作用:指两种药物合用时,一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受到另一种药物的影响,最终使其在作用部位的浓度药物增加或减少从而引起药效相应改变或产生不良反应。 11.药效学相互作用:指两种合用的药物作用于同一受体或不同受体上产生相加、协同或拮抗效应。 12.酶诱导剂:能够诱导药酶活性增强(酶促作用)、使其它药物或本身代谢加速、导致药效减弱或增强的药物,称为药酶诱导剂。 13.酶抑制剂:能够抑制或减弱药酶活性(酶抑作用)、减慢其它药物代谢、导致药效增强或不良反应增多的药物,称为药酶抑制剂。 14.药品不良反应: 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15.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引起死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16.非预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与药品说明书或上市批文不一致,或者根据药物的特性无法预料的不良反应。这类不良反应在药品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中未被认识,往往在上市后造成损害,是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17.药源性疾病: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比较长,或者发生的程度比较严重,造成某种疾病状态或组织器官发生持续的功能性、器质性损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则称为药源性疾病。 18.药物不良事件: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19.继发反应: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对机体有损害的作用,例如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可引起正常菌群失调而致的真菌感染等。 20.停药综合征:由于药物较长期应用,致使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已适应,而一旦停用该药物,就会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21.特异质反应:特异质反应是由于个体生化机制异常所致,与遗传因素有关,故又称为特异性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 22.三致作用: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23.直接成本:指提供医疗服务所花的代价或资源的消耗,由直接医疗成本和直接非医疗成本两部分组成。 24.间接成本:指由于疾病、伤残或死亡所造成的收入损失, 25.隐性成本:指难以用货币单位确切表达的成本。 26.效益:是以货币计量的收益,如某方案收益多少人民币、美元等。 27.效果:是以临床指标、生命质量指标或健康指标计量的收益,如抢救患者数量、延长生命年限、治愈率等。 28.效用:是以人们对实施预防、诊断或治疗所产生结果的满意程度来计量的指标,是患者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判断和意愿付出。 29.最小成本分析:是指对预防、诊治或干预的收益相同的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的成本进行比较,选择成本最小方案的一种分析方法。 30.成本--效益分析:是对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均以货币单位计量和描述,并对货币化了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评价的一种方法。 31.成本--效果分析:是对备选方案的成本以货币单位计量,收益或效果以临床指标、生命质量指标或健康指标表示,进而对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的一种方法。 32.成本--效用分析:是将预防、诊治或干预项目的成本以货币单位计量,收益则以效用指标进行描述,并对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评价的一种方法。 33.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体内动态变化规律,并根据速度理论运用数学方程式定量地描述药物体内过程的科学。 34.单室模型:药物进入体内后,能够迅速、均匀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然后通过排泄或结构转化消除。这种把整个机体看成药物转运动态平衡的一个“隔室”的模型称为单室模型。 35.中央室:在双室模型中,一般将血液以及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如心、肝、脾、肺、肾等划分为一个“室”,称为“中央室”。 36.房室:是由具有相近的药物转运速率的器官、组织组合而成,同一房室内各部分的药物处于动态平衡。这完全是从药物分布的速度与完成分布所需要的时间来划分的,不具有解剖学的实际意义。 37.K:是指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的速度与体内药量之间的比例常数。K值的大小可用来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快慢。 38.Vd:是指当药物在体内各房室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物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即血药浓度与体内药量间的比值。 39.TDM: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定量分析生物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以探讨患者体内血药浓度与疗效及毒性反应的关系,从而确定有效及毒性血药浓度范围。同时以药动学原理和计算方法拟订最佳的给药方案,以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0.Css:以一定的时间间隔,相同剂量多次给药,则血药浓度逐次叠加,直至维持在一定水平或在一定水平内上下波动,这时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等于排出的速度,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 41.F:指药物从某一制剂吸收进入全身血循环中的速率和相对数量。 42.CL:在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够清除血药量的能力,以血浆容积表示,单位是mL/min。 43.药学信息:是包含药学领域所有知识的数据,它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药物的研究、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领域。既包括与药物直接相关的药物信息,也包括与药物间接相关的信息,   44. 药物信息:是药学信息的重要内容,主要反应药物的自然属性,借助药物这个有形载体传递的药物相关知识和讯息的集合,是临床药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45.CAP: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社会环境中所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肺炎链球菌感染占40%~7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46.HAP: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感染、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我国HAP发病率1.3%~3.4%,在医院内感染中占首位。在HAP中,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7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47.哮喘持续状态:严重哮喘发作,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持续24小时以上者。  48.COPD: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一种慢性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 49.抑郁症:是一种精神或情感障碍,属于情绪或心境障碍的范畴,它是常见病、多发病。   50.遗忘效应:在服药后不能记忆信息,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的不良反应。    51.反跳性失眠:是一种睡眠紊乱,系指停止服用前几晚所用药物后,睡眠质量比没有治疗前还要差。是BZ类药物最常见的停药反应。 52.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同时可伴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的代谢疾病群。 53.1型糖尿:包含了目前可归结为由于自身免疫介导过程所致胰岛β细胞破坏的病例,以及部分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的病例。又称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54.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占糖尿病的大多数),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并有较强的遗传易感性。不发生自身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破坏,大部分患者体形肥胖或有肥胖史 55.胰岛素增敏剂:是一类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56.(甲亢)甲状腺功能减亢进:因各种原因引起甲状腺病状地分泌大量的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导致一系列高代谢及神经兴奋表现,即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57.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因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或因外周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敏感性减低,所致的机体代谢率降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简称甲减。 58.原发型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骼的系统性、代谢性疾病,无论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其共同的病理特征是全身骨量减少。一般同时有密质骨(皮质骨)和松质骨(小梁骨)的骨质减少。 59.贫血:是指患者的红细胞数量或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 60.出血性疾病:指机体内止血、凝血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出血的一类疾病。原因包括血管缺陷及血液本身异常,血液异常包括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异常。 61.粒细胞减少症:是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异常降低的一种疾病。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抵御细菌和真菌的基础的细胞防御系统。 62.毒物:凡能损害机体的组织与器官、并能在组织与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物质。 63.中毒:毒物进入机体引起组织脏器形态或功能异常的状态。
/
本文档为【治疗名词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