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GB 14167-2013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及上固定点系统

2013-09-12 45页 pdf 796KB 6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93860

暂无简介

举报
GB 14167-2013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及上固定点系统 ICS  43.040.60 T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4167—XXXX 代替  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 固定点及 上固定点系统 Safety-belt anchorages, ISOFIX anchorages systems and ISOFIX top tether anchorages for vehicle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
GB 14167-2013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及上固定点系统
ICS  43.040.60 T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4167—XXXX 代替  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 固定点及 上固定点系统 Safety-belt anchorages, ISOFIX anchorages systems and ISOFIX top tether anchorages for vehicle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GB 14167—XXXX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技术要求 .......................................................................... 4  4.1 一般要求 ...................................................................... 4  4.2 安全带固定点的最低数量 ........................................................ 6  4.2.1 常规固定点最低数量要求 .................................................... 6  4.2.2 ISOFIX 位置的最低数量要求 .................................................. 6  4.2.3 可翻转座椅的要求 .......................................................... 7  4.3 安全带固定点的位置(见附录 E 图 E.1) ........................................... 7  4.3.1 总则 ...................................................................... 7  4.3.2 安全带下有效固定点位置 .................................................... 7  4.3.3 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的位置(见附录 E) ....................................... 8  4.4 固定点螺纹孔尺寸 .............................................................. 8  4.5 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 ............................................................ 8  5 试验方法 .......................................................................... 9  5.1 总则 .......................................................................... 9  5.2 车辆的固定 .................................................................... 9  5.3 试验条件 ...................................................................... 9  5.4 试验方法 ..................................................................... 10  5.4.1 上固定点装有导向件或织带导向环带卷收器的三点式安全带 ..................... 10  5.4.2 无卷收器或上固定点带有卷收器的三点式安全带 ............................... 10  5.4.3 两点式安全带(腰带)固定点 ............................................... 11  5.4.4 设于座椅骨架上或分设于座椅骨架和车身上的安全带固定点 ................. 11  5.4.5 其它类安全带固定点的试验 ................................................. 11  5.4.6 后向座椅试验 ............................................................. 11  5.4.7 动态试验 ................................................................. 11  5.5 ISOFIX 静态试验 ............................................................... 11  5.5.1 试验条件 ................................................................. 11  5.5.2 试验方法 ................................................................. 11  6 实施过渡期 ....................................................................... 1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 ECE R14 章条编号对照 .......................... 13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ISOFIX 固定点系统和 ISOFIX 上固定点图示 ......................... 14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机动车乘坐位置 H 点和实际靠背角的确定程序 ....................... 25  GB 14167—XXXX II C.1 概述 .......................................................................... 25  C.2 定义 .......................................................................... 25  C.3 要求 .......................................................................... 26  C.3.1 数据的提供 ................................................................ 26  C.3.2 测量数据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关系 .............................................. 26  C.4 H 点和实际靠背角确定程序 ...................................................... 26  C.5 三维 H点装置描述(3-DH 装置) ................................................. 28  C.5.1 背板和座板 ................................................................ 28  C.5.2 躯干和小腿部件 ............................................................ 28  C.6 三维坐标系 .................................................................... 29  C.7 有关乘坐位置的基准数据 ........................................................ 29  C.7.1 基准数据代码 .............................................................. 29  C.7.2 车辆测量姿态的描述 ........................................................ 30  C.7.3 基准数据 ................................................................ 31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固定点最低数量和下固定点位置 .................................... 32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有效固定点的位置 ............................................... 33  E.1 定义 .......................................................................... 33  E.2 位置 .......................................................................... 33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人体模块示意图 ................................................. 35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动态试验——静态试验的替代试验 .................................. 37  G.1 概述 .......................................................................... 37  G.2 要求 .......................................................................... 37  G.3 动态试验条件 .................................................................. 37  G.3.1 总则 ...................................................................... 37  G.3.2 安装和准备 ................................................................ 37  G.3.3 试验方法 .................................................................. 38  附录 H(规范性附录) 假人规格 ....................................................... 39  GB 14167—XXXX III 前    言 本标准的第4章、第5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14167-2006《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本标准与GB14167-2006《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的主要差异有: ——标准名称改为《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及上固定点系统》 ——增加了对ISOFIX系统固定点的一般要求(本版的4.1); ——更改了固定点的最低数量要求(本版的4.2,前版的4.2); ——增加了ISOFIX试验方法(本版的5.5);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C,采用ISO6549-1999所述H点装置;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H,将原资料性附录G改为资料性附录A。 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ECE R14法规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ECE R14 Rev.4/Amend.2《关于机动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认证的统一规定》(英文版)的 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删除了ECE R14中第2章“定义”中2.1“车辆认证”、第3章“认证申请”、第4章“认证”、 第8章“车型的认证更改和认证扩展”、第9章“生产一致性”、第10章“生产不一致性的处罚”、第11 章“使用书”、第12章“正式停产”、第13章“认证试验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名称和地址”、第 14章“过度法规”、附录1“通知书”、附录2“认证标志的布置示例”关于认证程序及认证标志的内容, 其原因是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的差别所致。 ——引用的符号改为相应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符号,如ECE R14 6.4的daN改为本标准5.4的N;ECE R14 5.4的tone改为本标准4.3的kg。 为便于使用,对于ECE R14法规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法规”改为“本标准”; ——增加资料性附录A。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小枚、王长江、余博英、张尚娇、李三红、李强红、王盛、高嘉、曲艳平、 刘丽亚、王丽红。 本标准于1993年3月首次发布,2006年9月第一次修订,本次是第二次修订。 GB 14167—XXXX 1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 固定点及上固定点系统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和儿童约束系统的ISOFIX固定点及其上固定点系统的位置、强 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安装了前向和后向座椅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安装固定点的M和N类车辆。 本标准也适用于安装了用于儿童约束系统的ISOFIX固定点系统及其上固定点系统的M1和N1类车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551-2003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11552-2009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 GB13057-2003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GB 14166-XXXX 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 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 XXXX 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 ISO 6487 道路车辆—碰撞试验测量技术—仪器设备(Road vehicles—Measurement techniques in impact tests—Instrumentation)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车型 vehicle type 与安全带固定点、ISOFIX固定点装置和ISOFIX上固定点相连接的车辆或座椅构件的尺寸、外形和材 料等方面无差异的一类机动车辆。若进行动态试验,则车辆的约束系统元件的性能,尤其是对施加在安 全带上的力有影响的限载装置也应无差异。 3.2 安全带固定点 belt anchorage 在车身、座椅或车辆其他部分的构件上用于安装、固定安全带总成的零部件。 3.3 安全带有效固定点 effective belt anchorage 用于确定4.3规定的安全带各部分相对于使用者的角度的点;将织带系于该点可获得与预期设计相 同的安全带佩带状态。它可是也可不是安全带实际固定点,主要取决于与固定点相连接的安全带金属接 头的形状。如: ——如果在车身构架或座椅构架上设有织带的导向件,则应将织带朝向使用者一侧的导向件中点作 GB 14167—XXXX 2 为安全带有效固定点; ——如果安全带经使用者直接通向卷收器而不带导向件,则应以卷轴与通过织带中心线卷收平面的 交点作为安全带有效固定点。 3.4 地板 floor 与车身侧围连接的车身底板,包括加强件和底板下面的纵、横梁。 3.5 座椅 seat 可供一个成年人乘坐、带完整装饰的装置,可与车身框架一体,也可独立;可是单独的,也可是长 条座椅的供一人乘坐的部分。 3.6 前排乘员座椅 front passenger seat “最前H点”位于过驾驶员R点的横截面上或在此横截面前方的的座椅。 3.7 座椅组 group of seats 供一个或多个成年人乘坐的长条座椅,也可为若干单独座椅并排构成的一组座椅。 3.8 长条座椅 bench seat 可供若干成年人乘坐的带完整装饰的构架。 3.9 折叠座椅 folding seat 偶尔使用的备用座椅。一般情况下,处于折叠状态。 3.10 座椅型式 seat type 在以下方面没有区别的一类座椅: ——座椅构架的外形、尺寸和; ——调节系统和锁止系统的型式及尺寸; ——安全带固定点、座椅固定装置及车辆构架相关部分的型式和尺寸。 3.11 座椅固定装置 seat anchorage 将座椅总成固定在车身构架上的系统,包括影响车身结构的部分。 3.12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 可调节座椅或座椅部件的位置以适应乘员坐姿的装置,允许座椅: ——纵向移动; ——垂直移动; ——调整角度。 3.13 位移装置 displacement system 使座椅或其中一部分在无中间固定位置情况下移位或转动,便于乘员进入座椅后部乘坐的装置。 3.14 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 确保座椅或其中一部分保持在某一使用位置的任何机构,包括锁止靠背与椅座及座椅与车辆相对位 GB 14167—XXXX 3 置的机构。 3.15 基准区 reference zone 两个距离400 mm、相对于H点对称的垂直纵向平面间的空间。它是由GB 11552附录C中的头型由垂直 向水平方向旋转所确定的。 3.16 躯干限载装置 thorax load limiter function 安全带、座椅、车辆等能限制碰撞时乘员躯干所受约束力的装置。 3.17 国际通用的儿童约束系统固定装置 ISOFIX 将儿童约束系统与车辆连接的装置。包括车辆上的两个刚性固定点、儿童约束系统上两个相对应的 的刚性连接装置以及限制儿童约束系统翻转的装置。 3.18 ISOFIX 位置 ISOFIX position 允许安装下述儿童约束系统的位置: a) 通用类ISOFIX前向儿童约束系统; b) 半通用类ISOFIX前向儿童约束系统; c) 半通用类ISOFIX后向儿童约束系统; d) 半通用类ISOFIX侧向儿童约束系统; e) 特殊类型车辆ISOFIX儿童约束系统。 3.19 ISOFIX 下固定点 ISOFIX low anchorage 是一个直径6 mm的水平放置的刚性圆杆,从车辆结构或座椅结构中伸出,并与带有ISOFIX连接装置 的ISOFIX儿童约束系统相配合使用。 3.20 ISOFIX 固定点系统 ISOFIX anchorages system 由两个ISOFIX下部固定点组成,与抗翻转装置配合使用,用于固定ISOFIX儿童约束系统。 3.21 ISOFIX 连接装置 ISOFIX attachment 从ISOFIX儿童约束系统结构中伸出,与ISOFIX的车辆下部固定点配合使用的连接装置。 3.22 ISOFIX 儿童约束系统 ISOFIX child restraint system 带有保护带扣的织带或相应柔软的部件、调整装置、连接装置、以及辅助装置,(例如手提式婴儿 床(便携睡床)、婴儿携带装置、辅助座椅和/或碰撞防护),且能将其稳固放置在机动车上的装置。 其设计是通过限制佩戴者身体的移动来减轻在车辆碰撞事故或突然减速情况下对佩戴人员的伤害。 3.23 静态加载装置 static force application device SFAD 对车辆的ISOFIX固定点系统进行试验的固定模块。用于验证在静态试验下,ISOFIX固定点系统的强 度以及车辆或座椅限制翻转的能力。 3.24 抗翻转装置 anti-rotation device 用于通用类ISOFIX儿童约束系统的该装置由ISOFIX上拉带及其上固定点构成;用于半通用类ISOFIX GB 14167—XXXX 4 儿童约束系统的该装置由一个ISOFIX上拉带及其上固定点、车辆仪表板或者在正面碰撞事故中用于限制 约束系统翻转的支撑腿构成;对于通用类和半通用类的ISOFIX儿童约束系统,车辆座椅本身不构成抗翻 转装置。 3.25 ISOFIX 上拉带固定点 ISOFIX top tether anchorage 安装在规定区域,与ISOFIX上拉带连接件相联,并可把约束力传递到车辆结构上的构件。 3.26 ISOFIX 上连接件 ISOFIX top tether connector 与车辆上的ISOFIX上固定点连接的装置。 3.27 ISOFIX 上部固定钩 ISOFIX top tether hook 一种典型的ISOFIX上部连接件,用于把ISOFIX上拉带按照附录B图B.3所示,安装到ISOFIX上固定点。 3.28 ISOFIX 上拉带 ISOFIX top tether strap 由ISOFIX儿童约束系统上部伸出到ISOFIX上固定点之间的织带,带有一个调整装置,一个张力解除 装置和一个ISOFIX上连接件。 3.29 导向装置 guidance device 把ISOFIX儿童约束系统上的ISOFIX连接装置正确引导至ISOFIX下固定点,帮助使用者安装儿童约束 系统。 3.30 ISOFIX 标识 ISOFIX marking fixture 用于提示ISOFIX CRS使用者车辆上ISOFIX位置以及每个ISOFIX相应的固定点位置的识别标志。 3.31 儿童约束固定模块 child restraint fixture CRF GB 14166-×××× 附录B中B.3.4规定的7种尺寸等级之一的装置。特指附录B中图B.4到图B.10给 出了尺寸的装置。用来检查哪些儿童约束系统尺寸等级能够适用于车辆的ISOFIX位置。GB 14166-×× ××图B.5描述的称为ISO/F2 (B)的那种CRF在本标准中用来检查ISOFIX固定点系统的位置和尺寸适应 性。 4 技术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安全带固定点的设计、制造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能安装合适的安全带。前排外侧座椅的安全带固定点(特别是在强度方面)应适合于装具有 卷收器和导向件的安全带;车辆装有其他型式的带卷收器的安全带除外。如果固定点仅适用于 某些特殊型式的安全带,这类安全带的型式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b) 正确佩戴时安全带应无滑脱的危险; c) 织带与车辆或座椅构架上凸出零件接触应无损伤织带的危险; d) 对于可改变位置的固定点(该固定点既便于乘员进入车辆,且能约束乘员),本标准中的规定 应适用于处于有效约束位置时的固定点。 GB 14167—XXXX 5 4.1.2 所有用于安装 ISOFIX CRS 的 ISOFIX 固定点系统和 ISOFIX 上拉带固定点系统,应设计、制造和 布置为: a) 保证车辆在正常使用时,满足本标准。能加装在任意车辆上的固定点系统和 ISOFIX 上固定点, 也应满足本标准。同时在相关申请文件中应有对固定点系统的描述; b) 固定点系统和 ISOFIX 上固定点系统强度设计应满足 GB 14166 中定义的质量组为 0 组、0+组、 I 组的 ISOFIX 儿童约束系统。 4.1.3 ISOFIX 固定点系统的设计和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为直径 6 mm±0.1 mm 的横向水平刚性两个杆件,两杆件最小有效长度为 25 mm,且两杆件 同轴,如附录 B 图 B.4 所示。 b) 安装在车辆乘坐位置上的所有 ISOFIX 固定点系统,应位于距 H 点(H 点的确定见附录 C)之后 不小于 120 mm 处(水平测量至杆件中心)。 c) 对所有安装在车辆上的 ISOFIX 固定点系统,应保证能安装 GB14166-XXXX 附录 B 图 B.5 中描述 的 ISOFIX 儿童约束固定模块 ISO/F2(B)。 d) GB 14166-XXXX 附录 B 图 B.5 定义的固定模块 ISO/F2(B)的底面倾斜角度如下,其倾斜角度的 测量相对于附录 C 图 C.3 定义的车辆参考平面: 1) 前后倾斜角度:15˚±10˚; 2) 左右偏离角度:0˚±5˚; 3) 翻转角度:0˚±10˚。 e) ISOFIX 固定点系统位置应是永久固定的,也可被隐藏。对可隐藏的固定点,在正常使用时应满 足对 ISOFIX 固定点系统的相应要求。 f) 每个 ISOFIX 下固定点杆(在正常使用时)或每个永久固定导向装置,在无座垫和靠背遮挡时; 沿通过杆件或导向装置中点的垂直纵向平面,沿水平面向上 30˚方向应清晰可见。或者,车辆 上每个下固定点杆和导向装置附近都应有永久性标识。标识由制造商选择下列形式之一: 1) 如附录 B 图 B.12 所示,为直径不小于 13 mm 的圆形图标,且图标应与其背景有鲜明的对 比,图标应靠近每个固定点系统的杆件布置; 2) 大写字母“ISOFIX”的字高不小于 6 mm。 4.1.4 ISOFIX 上拉带固定点的设计和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汽车制造商可选择采用 4.1.4 b)和 4.1.4 c)两种方式之一。4.1.4 b)仅适用 ISOFIX 布置在座 椅上的情况。 b) 按 4.1.4 d)要求,在设计乘坐位置上,与 ISOFIX 上拉带连接件相联接的 ISOFIX 上拉带固定 点距离肩部基准点应不大于 2 000 mm,且在阴影区之内,如附录 B 图 B.6~图 B.10 所示,附 录 B 图 B.5 所示的固定模块应符合下列条件: 1) 模板的 H 点位于座椅调至最下和最后位置时确定的 H 点,除非模板位于两 ISOFIX 下固定 点横向中线处; 2) 模板躯干线与横向垂直平面的夹角与座椅靠背处于最直立时的角度相同; 3) 模板置于通过 H 点的纵向垂直平面。 c) 附录 B 图 B.11 所示,在 ISOFIX 位置上装有 ISOFIX 下固定点,利用 GB 14166-XXXX 附录 B 图 B.5 的固定模块 ISO/F2(B)替代方法确定上拉带固定点位置。乘坐位置应为座椅调至最后、最 下位置,座椅靠背处于正常位置或制造商推荐的位置。在侧视图中,ISOFIX 上拉带固定点应 位于 ISO/F2(B)后表面之后。以 ISO/F2(B)后表面和包含按座椅靠背顶部邵尔 A 硬度超过 50 的点的水平线(见附录 B图 B.11)以及 ISO/F2(B)中心线的交点确定为基准点 4。在此点处,水 平线向上最大 45˚定为上固定点区的上限。在俯视图中,通过基准点 4 向后面两侧做最大为 90˚ 形成的区域;在后视图中,通过基准点 4 做最大为 40˚形成的区域,ISOFIX 上拉带固定点就位 GB 14167—XXXX 6 于这两个区域内。ISOFIX 上拉带的起始点 5 位于离 ISO/F2(B)固定模块水平面 1 向上 550 mm 的平面与中心线 6 的交点。ISOFIX 上拉带固定点应距 ISO/F2(B)固定模块后表面上的 ISOFIX 上拉带起始点大于 200 mm,但不大于 2 000 mm。沿拉带从座椅靠背到 ISOFIX 上拉带固定点测 量。 d) 如果固定点无法置于规定的阴影区内,且车辆装有 ISOFIX 上固定点附加装置,则与 ISOFIX 上连接件连接的车辆 ISOFIX 上固定点可超出 4.1.4 b)或 4.1.4 c)规定的阴影区。同时 ISOFIX 上固定点附加装置应满足: 1) 如果与 ISOFIX 上拉带固定点连接的固定装置位于阴影区内,卷收装置应保证 ISOFIX 上拉 带的功能;非刚性织带型卷收装置或可展开的卷收装置应距躯干线不小于 65 mm,固定式 刚性卷收装置应距躯干线不小于 100 mm;在安装成使用状态后,按本标准 5.5 规定的 ISOFIX 上拉带固定点载荷加载进行试验,卷收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2) 上拉带固定装置如果不在座椅靠背顶部拉带卷收区域内,可隐藏在座椅靠背上; 3) ISOFIX 上固定点应满足附录 B 图 B.3 规定的 ISOFIX 上固定钩连接尺寸要求。在 ISOFIX 上拉带固定点周围应提供允许其锁止和解锁操作的空间。对每个有盖的 ISOFIX 上拉带固 定点,盖上应有如附录 B 图 B.13 的符号或镜像对称的符号标记,且不使用工具就应能将 盖移开。 4.2 安全带固定点的最低数量 4.2.1 常规固定点最低数量要求 4.2.1.1 M 类和 N 类的车辆(GB/T15089 定义的Ⅰ级、Ⅱ级和 A 级的 M2和 M3类车辆除外)应具有符合 本标准要求的安全带固定点。M1类车辆应装备满足本标准 4.2.2 要求的 ISOFIX 固定点系统。装备了 ISOFIX 固定点系统的 N1类车辆也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对于全背带式安全带的固定点,应满足本标准 要求;但附加固定点或用于安装 Y型安全带的固定点则无需满足本标准中的强度和位置的要求。 4.2.1.2 所有前向和后向座椅处的安全带固定点最低数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D 的规定。 4.2.1.3 但对于 N1类车辆非前排的外侧座椅处(附录 D 表 D.1 中 a,当座椅与最近的车身侧围之间有 供乘客通行的通道时,允许只设 2个下固定点。若座椅和侧围间的空间为通道,所有的车门关闭时座椅 纵向中心垂直平面(在 R 点位置测量)与侧围的距离应大于 500 mm。 4.2.1.4 对于前排中间座椅处(附录 D 表 D.1 中 b,如果风窗玻璃位于 GB11552 附录 B 定义的基准区 以外时,可只设 2 个下固定点;如果位于基准区内,则要求有 3 个固定点,此时风窗玻璃被认为是基准 区的一部分。 4.2.1.5 对所有附录 D 表 D.1 中 c 的标明乘坐位置,应设 3 个固定点。若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只设 2 个固定点: ——前方有一个满足 GB 13057-2003 5.3.3 规定的座椅或其他车辆部件; ——车辆的任何部件都不在基准区域内,或当车辆运动时,没有车辆的部件能进入基准区域内; ——在基准区域内的车辆部件应符合 GB 13057-2003 第 5.2 规定的吸能要求。 4.2.1.6 对于折叠式座椅(包括车辆静止时方可使用的座椅),以及 4.2.1.1 至 4.2.1.4 未包括的座 椅,不要求有安全带固定点。但如果车辆上为这种座椅位置设置了安全带固定点,则这些固定点应符合 本标准的规定,此时允许有 2 个下固定点。 4.2.1.7 对双层客车的上层前排中央乘座位置的要求与前排外侧位置的要求相同。 4.2.2 ISOFIX 位置的最低数量要求 4.2.2.1 所有 M1类车辆应配置至少 2 个 ISOFIX 位置,至少有 2 个 ISOFIX 位置应同时装备 ISOFIX 固 GB 14167—XXXX 7 定点系统和 ISOFIX 上固定点。安装在各个 ISOFIX 位置上的 ISOFIX 固定模块的型式和数量按 GB 14166 确定。 4.2.2.2 如果车辆只装有一排座椅,对 4.2.2.1 规定的 ISOFIX 位置无要求。 4.2.2.3 2 个 ISOFIX 位置中至少有 1 个位于第二排座椅上。 4.2.2.4 如果 ISOFIX 固定系统安装在配备了气囊的前排乘坐位置,应安装气囊的抑制开关。 4.2.2.5 对内置式儿童约束系统,ISOFIX 位置的数量应至少为 2减去质量组 0,0+或 I 的内置式儿童 约束系统的数量。 4.2.2.6 对具有多于一排座椅的敞蓬车辆,应至少配备 2 个 ISOFIX 下固定点。如果此类车辆装备了上 拉带固定点,则应满足本标准的相应条款规定。 4.2.3 可翻转座椅的要求 对车辆静止时能翻转或能改变朝向的座椅,本标准4.2.1.1的要求仅适用于车辆行驶时处在正常使 用位置的情况(在相关的申请文件中注明)。 4.3 安全带固定点的位置(见附录 E图 E.1) 4.3.1 总则 4.3.1.1 安全带的固定点既可设在车辆的构架上或座椅构架上,亦可设在车辆的其它部件上,或者分 设于以上各部件上。 4.3.1.2 安全带的固定点可供两个相邻安全带的两个端头固定用,但应符合要求。 4.3.2 安全带下有效固定点位置 4.3.2.1 M1类车辆的前排座椅 M1类车辆的α1(非带扣侧)应在30˚~80˚范围内,α2(带扣侧)应在45˚~80˚范围内。前排座椅所 有可正常移动的位置,角度要求同上。在所有正常乘坐位置,α1和α2中至少有一个是恒定值时(如固 定点在座椅上),其值应为60˚±10˚。对于带有调节机构的可调座椅,当靠背角小于20˚时(见附录E图 E.1),α1可低于以上规定的最小值(30˚),但在任何正常使用位置均不得小于20˚。 4.3.2.2 M1类车辆后排座椅 对M1类车辆,所有后排座椅的α1和α2应在30˚~80˚范围内;如果后排座椅是可调的,则在所有正常 移动位置,上述要求均有效。 4.3.2.3 M1类以外车辆的前排座椅 对M1类以外车辆的前排座椅的所有正常移动位置,α1和α2应在30˚~80˚之间;对于最大总质量不超 过3 500 kg车辆的前排座椅的所有正常使用位置,α1和α2中至少有一个是恒定值时(如固定点在座椅 上),其值应为60˚±10˚。 4.3.2.4 M1类以外车辆后排座椅和特殊前排或后排座椅 对M1类以外车辆长条座椅、带有调节机构且靠背角小于20˚(见附录E图E.1)的前、后排座椅以及 在正常使用位置上的其它后排座椅,α1和α2允许在20˚~80˚之间;对于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 500 kg车辆 的前排座椅所有正常乘坐位置,α1和α2中至少有一个是恒定值时(如固定点在座椅上),其值应为 60˚±10˚。对M2和M3类车辆的非前排座椅的正常乘坐位置,α1和α2应为45˚~90˚。 GB 14167—XXXX 8 4.3.2.5 安全带两个下固定点的距离 分别通过同一安全带的两个下固定点L1、L2且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两个垂直平面间的距离不 得小于350 mm。对M1和N1类车辆的后排中央乘坐位置,若相对其他乘坐位置是不可移位的,则上述距离 不可小于240 mm。座椅的纵向中心平面应在L1和L2点之间,且距离至少为120 mm。 4.3.3 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的位置(见附录 E) 4.3.3.1 如果因采用织带导向件或类似装置而影响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位置时,应根据织带纵向中心 线通过 J1点时固定点的位置的情况来确定有效固定点位置。从 R 点开始,用下述三条线段确定 J1点: ——RZ:从 R 点向上沿躯干线截取长 530 mm 的线段; ——ZX:从 Z 点沿垂直于汽车纵向中心面的直线,向固定点方向截取长 120 mm 的线段; ——XJ1:从 X 点沿垂直于 RZ 和 ZX 确定的平面的直线,向前截取长 60 mm 的线段。 J2点与J1点相对于过躯干线的纵向铅垂平面对称,该躯干线为安放在座椅上的人体模型的躯干线。 当用双开门为前后座椅提供通道,且上固定点在B柱上时,固定点系统应不妨碍乘员上下车。 4.3.3.2 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应位于垂直于座椅纵向中心面并与躯干线成 65˚角的 FN 平面下方。对于 后排座椅,此夹角可减小至 60˚。FN 平面与躯干线相交于 D 点,此时须保证 DR=315 mm+1.8S,但当 S≤200 mm 时,DR=675 mm。 4.3.3.3 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应在垂直于座椅纵向中心面并与躯干线成 120˚角且相交于 B 点的 FK 平 面后方,此时须保证 BR=260 mm+S。但当 S≥280 mm 时,制造商可选用 BR=260 mm+0.8S。 4.3.3.4 S 值不得小于 140 mm。 4.3.3.5 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应位于通过 R 点并垂直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铅垂平面之后,如附录 E 所示。 4.3.3.6 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应在通过 E.1.3 规定的 C点的水平面上方。 4.3.3.7 除 4.3.3.1 条规定的上有效固定点外,若满足下述条件之一,可装备另外的附加上有效固定 点: a) 附加固定点应符合 4.3.3.1 至 4.3.3.6 的要求。 b) 无需借助工具应能使用附加固定点。该固定点应符合 4.3.3.5 和 4.3.3.6 的要求,并处于附录 E 图 E.1 所示沿铅垂方向上下各 80 mm 所确定的区域内。 c) 符合 4.3.3.6 规定要求的全背带式安全带的固定点应位于通过躯干线的横向平面之后,并处于 下述位置: 1) 对于单固定点,位于通过 4.3.3.1 规定的 J1和 J2点的两个铅垂面夹角内,其水平截面见本 标准附录 E图 E.2; 2) 对于两个固定点, 固定点可位于上述二点之一的夹角内,同时其中一固定点是另一个固定 点相对于 E.1.5 中规定的座椅的 P 平面的对称点,且二者间的距离不大于 50 mm。 4.4 固定点螺纹孔尺寸 4.4.1 固定点的螺纹孔应为 7/16″(20 UNF 2B) 4.4.2 如果固定点与安全带的连接已由车辆制造商完成,且这些固定点符合本标准的其它规定,则无 需满足 4.4.1 的要求。此外,4.4.1 的要求不适用于满足 4.3.3.7 c)要求的附加固定点。 4.4.3 拆卸安全带时,应不会损坏安全带固定点。 4.5 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 4.5.1 所有的固定点应进行 5.3 和 5.4 规定的试验。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按规定的力加载,则 GB 14167—XXXX 9 允许固定点或周围区域有永久变形,包括部分断裂或产生裂纹。试验期间,下有效固定点的最小间隔应 满足 4.3.2.5 的要求,上有效固定点应满足 4.3.3.6 的要求。 对最大总质量不大于2 500 kg的M1类车辆,若上固定点在座椅构架上,试验期间,上有效固定点前 向位移应在通过R点和C点的横向平面以内(见附录E图E.1);对其它车辆,上有效固定点的前向位移不 应超出R点平面前倾10˚的范围。其最大位移量应在试验期间测量。若上有效固定点位移超出上述范围, 制造商应向检验机构证明其对乘员不会造成伤害。 4.5.2 卸载后,保证所有座位上的乘员手动操作位移装置和锁止装置即可撤离车辆。 4.5.3 试验后,对所有试验时承载的构件及固定点的损坏情况应作记录。 4.5.4 对符合 GB13057 要求的 M3及最大设计总质量大于 3 500 kg 的 M2类车辆,若上固定点处于座椅 上,则无须满足 4.3.3.6 及 4.5.1。 4.5.5 按 5.5.2.2 对 ISOFIX 上的 SFAD 施加静态载荷,考核 ISOFIX 固定点系统的强度。对有 ISOFIX 上固定点的 ISOFIX 固定点系统还应按 5.5.2.3 进行试验。加载期间纵向水平位移和斜向力方向位移应 不大于 125 mm,允许永久变形和部分开裂。如果在规定的时间维持了所要求的力,ISOFIX 下固定点、 上固定点和周围的区域不应失效。对固定点系统在座椅总成上的情况应进行 5.5.2.4 的附加试验。试验 后不应出现裂纹,且应满足前向力和斜向力导致 X 点的最大位移均不大于 125 mm 的要求。 5 试验方法 5.1 总则 5.1.1 按 5.2 规定进行试验,或者按制造商要求进行车辆的固定。 5.1.2 试验在车身框架上进行,或者在整车上进行。 5.1.3 满足以下条件的,才允许只做一个或一组座椅的安全带固定点试验: a) 与其它座椅或座椅组对应的固定点结构性能相同; b) 完全或部分固定在与其它座椅或座椅组结构性能相同的座椅或座椅组上的固定点。 5.1.4 装门、窗,或者不装;门、窗关闭,或者打开。 5.1.5 允许保留增强车辆结构的正常装备。 5.1.6 座椅应放置在对强度最为不利的驾驶或使用位置,座椅的位置应在检验报告中予以说明。如果 靠背角可调,应调至制造商的规定位置;或保证 M1和 N1类车辆座椅实际靠背角尽可能为 25˚,其它类别 车辆为 15˚。 5.2 车辆的固定 5.2.1 试验时,所有固定车辆的方法均不得对安全带固定点和 ISOFIX 固定点及其周围部分起加强作 用,同时亦不得减弱构架正常的变形。 5.2.2 所有固定车辆的装置应距被测固定点前方不小于 500 mm 或后方不小于 300 mm 处,且不得影响构 架结构。 5.2.3 将构架固定于接近车轮轴线或悬架连接点的支承物上。 5.2.4 如果采用与 5.2.1 至 5.2.3 规定不相同的固定方法,则应证明其等效性。 5.3 试验条件 5.3.1 同一组座椅的全部安全带固定点应同时进行试验。若有可能因座椅或固定点的非对称性加载而 导致试验失败,则可进行一次追加试验。 GB 14167—XXXX 10 5.3.2 沿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并与水平线成向上 10˚±5˚的方向施加载荷。先施加总载荷 10%(误 差±30%)的预加载,然后增加载荷至总载荷。 5.3.3 在 60s 内加载至规定值,应制造商要求也可在 4s 内加载,并至少持续 0.2s。 5.3.4 用于试验的人体模块见 5.4 和附录 F。将附录 F 图 F.1 中的装置放在座垫上面,尽量向后推至 靠背,安全带向后拉紧。将图 F.2 的装置就位,安全带置于装置上拉紧。此时不必进行预加载。每个乘 坐位置使用的 254 mm 或 406 mm 的牵引装置,其宽度应尽量接近两下固定点间的距离。牵引装置的放置 应避免试验时对加载力和力分布的影响。 5.3.5 安全带上固定点的试验条件如下: a) 前排外侧座椅 安全带固定点应进行5.4.1规定的试验,试验时利用配有卷收器或上部织带导向件的模拟三点式安 全带,将载荷传递至三个固定点。此外,如果固定点的数量比4.2规定的多,这些固定点应按5.4.5的规 定进行试验。试验时利用模拟安全带加载。 1) 若安全带外侧下固定点未装卷收器,或卷收器装在安全带上固定点处时,其下固定点也应 进行 5.4.3 规定的试验。 2) 在上述情况中,若制造商提出要求,5.4.1 和 5.4.3 规定的试验可分别在不同的车身框架 上进行。 b) 后排外侧座椅和所有中间座椅 安全带固定点应进行5.4.2规定的试验,试验时利用模拟无卷收器三点式安全带加载,且应进行 5.4.3规定的试验,试验时利用模拟腰带对两个下固定点加载。若制造者提出要求,两项试验可分别在 不同的构架上进行。 c) 当制造者提供装有安全带的车辆时,应制造者的要求,可使用车辆上的安全带进行试验。 5.3.6 如果外侧和中间座椅无安全带上固定点,下固定点应进行 5.4.3 规定的试验,利用模拟腰带将 载荷传递至固定点。 5.3.7 如果车辆设计成可安装其它装置,而这些装置使织带应通过导向件才能与固定点连接时,或与 4.2 规定的范围之外的固定点连接时,则应利用这种装置将安全带或模拟带连接于车辆的安全带固定点 上,此时,安全带固定点应进行 5.4 规定的相应的试验。 5.3.8 允许采用可证明与上述试验等效的试验方法。 5.4 试验方法 5.4.1 上固定点装有导向件或织带导向环带卷收器的三点式安全带 5.4.1.1 在安全带上固定点应装有适用于传递试验载荷的绳索或织带的导向件或导向环,或由制造商 提供导向件或织带导向环。 5.4.1.2 利用模拟织带对上人体模块(见附录 F 图 F.2)施加 13 500 N±200 N 的试验载荷。对 M2和 N2类的车辆,试验载荷应为 6 750 N±200 N;对于 M3和 N3车辆,试验载荷为 4 500 N±200 N。 5.4.1.3 与此同时,应对下人体模块(见附录 F 图 F.1)施加 13 500 N±200 N 的试验载荷。对 M2和 N2类的车辆,试验载荷应为 6 750 N±200 N;对于 M3和 N3车辆,试验载荷为 4 500 N±200 N。 5.4.2 无卷收器或上固定点带有卷收器的三点式安全带 5.4.2.1 应对连接安全带上固定点及相应的下固定点的上人体模块(见附录 F 图 F.2)施加 13 500 N±200 N 的试验载荷。如果上固定点带有卷收器,应连同卷收器一起试验。对 M2和 N2类的车辆,试验 载荷应为 6 750 N±200 N;对于 M3和 N3车辆,试验载荷为 4 500 N±200 N。 GB 14167—XXXX 11 5.4.2.2 与此同时,应对下人体模块(见附录 F 图 F.1)施加 13 500 N±200 N 的试验载荷。对 M2和 N2类的车辆,试验载荷应为 6 750 N±200 N;对于 M3和 N3车辆,试验载荷为 4 500 N±200 N。
/
本文档为【GB 14167-2013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及上固定点系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