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关思友运用经方治疗杂病的经验

关思友运用经方治疗杂病的经验

2013-09-17 3页 doc 33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5449

暂无简介

举报
关思友运用经方治疗杂病的经验关思友运用经方治疗杂病的经验 关思友,主任医师,悬壶40余年,执教30载,中医理论知识渊博深厚,学验俱丰,临床辨证条理清晰,思路开阔敏捷,注重逆向思维,是“全国第三批500名老中医带教指导老师”、“河南省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常教导学生要熟背经典著 作,掌握其要领,才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看病才知辨证难的现象,现将他运用张仲景的方剂治疗疑难杂病的诊治思路整理4则,介绍如下。 l甘草干姜汤治肺痿逆向思维来辨证 患者张某,男,70岁,于2005年5月9日,因吐大量痰涎不能平卧2个月...
关思友运用经方治疗杂病的经验
关思友运用经方治疗杂病的经验 关思友,主任医师,悬壶40余年,执教30载,中医理论知识渊博深厚,学验俱丰,临床辨证条理清晰,思路开阔敏捷,注重逆向思维,是“全国第三批500名老中医带教指导老师”、“河南省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常教导学生要熟背经典著 作,掌握其要领,才不会出现到用时方恨少,看病才知辨证难的现象,现将他运用张仲景的方剂治疗疑难杂病的诊治思路整理4则,介绍如下。 l甘草干姜汤治肺痿逆向思维来辨证 患者张某,男,70岁,于2005年5月9日,因吐大量痰涎不能平卧2个月,加重1周而就诊。患者2月前吐大量痰涎,稀白色,夜间不能平卧,影响睡眠,用二陈汤、生脉散、交泰丸加减治疗略效,后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其间因息有冠心病、脑梗塞、高血压病,静滴葛根素、肌氨肽苷、阿魏酸钠等药。l周前症状加重,不停地口吐稀白痰,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并静滴依诺沙星3天,给予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效不佳,改用头孢他啶,罗红霉素静滴仍未效。查体双肺闻及湿性罗音,端坐位,双下肢水肿,气喘不能平卧,化验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痰培养示美洲爱文菌(纯培养),药敏实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及四环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皆耐药,治疗束手无策。现症:不停地吐大量稀白痰,气喘不能平卧,汗出,夜不能寐,咽中如有物阻,胸闷、头晕、尿频、双下肢水肿,双侧肢体困重无力,右手拇指及左手麻木,舌淡苔白滑、脉沉弱,用甘草干姜汤加味,药用:炙甘草12g,炮姜6g,防己12g,黄芪I5g,白术10g,茯苓12g,桂枝5g。2剂。服药后痰量更多,并觉胃脘灼热,2h后痰量渐减,胃脘灼热减轻,第2天服药后痰量明显减少,且能平卧2h左右,水肿减轻,仍咽中如有物阻、胸闷,上方加制半夏12g,厚补10g,此方服药13天后已不吐痰涎,能平卧,夜寐可,其他诸证减轻。 按关老对每个患者,都详问发病过程及用药情况,探究其无效原因,运用逆向思维方法辨证施治,该患者用化痰理气药不效,肯定未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而据舌、脉、症考虑为肺痿。肺痿为肺气痿弱不振,以多唾涎沫为主要症状。《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日:“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甘草干姜汤为虚寒肺痿所设。 按风池穴于此处催发少阳经气,同时又与阳维脉相连,故可络属诸阳,促使清阳之气上升,荣养头部而生发。2005年12月患者又至,已满头乌发。2.5 背痛 梁某,女,48岁,韩国籍。2005年3月4日初诊。面黑、手足冷,背膝疼痛,脉沉弱,口渴。证为肾阳不足,膀胱经经筋不得温煦而痛。针刺以益肾调膀胱经经筋。取穴:双侧风池、百劳、大肠俞、肾俞、三焦俞、委中、阳陵泉、昆仑。 依法加减治疗半月后,患者面色由晦黯渐转明亮,并诉疼痛大为减轻。继续调治,日见好转。该患者肾气虚弱,不能使膀胱经气外达太阳,荣养经筋而致疼痛。少阳清气不升故面色晦黯。《灵枢·经脉》篇载足少阳胆经:“是动则病……面微有尘,体无膏泽……”方中背俞穴调节脏腑及膀胱经筋:委中、昆仑合用疏达膀胱经气;风池、阳陵泉则升清阳降浊阴,除面之晦泽,主骨以充髓海益肾。 按选用凤池穴则凸现其升阳主骨,充溢髓海的效用。 我们看到,以上5则病案均巧妙的运用了风池穴,或疏通头部气街,或充养髓海,或疏散解,或和解少阳,变化多端,不一而足。临床所见诸如中风、面瘫、风湿等多种疾病均可选用风池穴治疗,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只有勤于修习、善诣名师,熟诸穴理、医理、病理,临证方可随手见功,应针取效。 上焦阳虚,肺中虚冷而痿,由于阳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摄津,则频吐涎沫;肺虚不能固表则汗出;津不上承则头晕;上焦虚冷不能制约下焦而出现尿频,双下肢水肿;水湿内停气道不利,纳气失司则咽中如有物阻,胸闷,喘不能卧;因不停吐痰涎则夜不能寐;双侧肢体困重、右手拇指及左手麻木考虑为表虚风湿伤于肌表经络不通所致。辨证为阳虚失摄,风湿阻络。故用甘草干姜汤以温肺益气摄津,防己黄芪汤固表祛风除湿。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而加茯苓,桂枝取其振奋阳气,健脾利湿之效,用药后痰量更多为正气转复祛邪之故,而胃脘灼热为阴盛格阳,正邪相争所致。因药证合拍故诸症减轻,二诊加半夏厚朴取其半夏厚朴汤治疗痰凝气滞的梅核气之意。 2吴茱萸汤治中风根据兼症抓本质 李某,女,55岁,于2004年1月20日就诊,因右上下肢麻木软弱无力1个月,加重伴口歪流涎,舌麻,语言不利3天住院治疗。入院前1个月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右上下肢麻木,软弱无力,查头颅CT示左侧内囊处梗塞,静滴血塞通、胞二磷胆碱,口服心脑康、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略缓解,入院前3天因烦劳加重,入院症见:右侧肢体活动不遂,口歪流涎,舌麻,语言不利,头晕,巅顶痛,四肢疫因,舌淡苔薄白,脉弦,随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静滴葛根素,并用天麻钩藤饮、知柏地黄丸等药加减治疗半月,未见明显好转。随请关老诊治,关老详问病史,患者巅顶痛,头晕四肢疫困已1年余,自服新速效伤风胶囊有效,因此批量购买服用,入院后输液需用热水袋缠绕在输液袋上以助温,否则全身难忍,平素恶寒喜暖,喜食热物。据脉舌辨证为肝经寒凝,风湿阻络,用吴茱萸汤加减,药用:吴茱萸10g,党参21g,大枣6枚,生姜10g,小茴香6g,地龙、牛膝各12g,全蝎(研面冲服)、白附子各6g。上方服3剂自感癫顶痛明显减轻,口歪流涎、舌麻、语言不利、右侧肢体活动不遂等症较前改善,继上方吴茱萸剂量减半,加减治疗1个月而愈。 按 中风在本多为肝肾阴虚,在标为风痰瘀阻络,而本病用祛风活血滋阴平肝熄风等药未效。从巅顶痛、恶寒喜暖等兼症结合舌脉,辨证为肝经寒凝,风湿阻络。关老转换思路,不为其一般规律所惑,切中病机,用吴茱萸汤加减。柯琴在《伤寒附翼》日:“吴茱萸辛苦大热,禀东方之气色,入通于肝,肝温则木得遂其生矣。苦以温肾,则水不寒,辛以散邪,则土不扰,佐人参固元气而安神明,助姜、枣调营卫以补四末”。另用小茴香暖肝理气以散寒,白附予性辛散驱头面之风,全蝎破风痰结滞,地龙有走窜之性,能通经活络,牛膝有疏利之功。张山雷:“然凡属痿痹;本有湿阻,血衰两层。湿阻者,惟在驱邪而使之流通;血衰者,亦必滋养而助其营运。则牛膝曲而能达,无微不至,遂邪者,固倚以为君,养正者,亦赖以辅佐,所以痿弱痹著,骨痛筋挛诸证,皆不可一日无此也。” 3枳术汤治气分病经络循行以定位 吕某,女,39岁,于2004年12月29日就诊,因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后,在脐下6cm水平面上有一长12cm刀疤,左右对称,在腹部正中线偏左侧的刀疤周围,自感痞满不适,触之发硬,范围渐扩大,痛苦万分,静滴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青霉素、头孢他啶。口服吗叮啉、香砂养胃丸略效,中药汤剂皆血府逐瘀汤之类,至今已1个月,查胃镜未见异常,全胃肠钡餐透视提示十二指肠淤滞症(水平段显扩张,逆蠕动,其后显压迫)。现症:左侧刀疤周围发硬,痞满不适,范围在刀疤上下6cm,小腹正中线偏左lOcm区域,叩之呈鼓音,皮色不变,高于四周腹壁,自感胀满不适,矢气后略缓解,纳呆,大便日行2次,略溏,舌淡苔白腻,脉沉滑。药用:炒枳实、白术各12g,大腹皮、茯苓各10g,泽泻12g,砂仁6g,服药3剂胀浦减轻,饮食增加。加生山楂20g,穿山甲(研面冲服)10g,随症加减治疗半月而痊。 按患者手术后左侧刀疤边缘发硬,并向周围扩散,自感痞满不适,首先考虑是否手术创伤所致粘连,瘀血阻滞,故一般用活血祛瘀类药,而用之无效,则应独自转换思路。首先患者发病部位在小腹正中至左侧lOcm范围内,而足少阴肾经在腹正中线旁开0.5寸处,阳明胃经在小腹正中旁开2寸处,足太阴脾经在旁开4寸处经过,舌淡苔白腻为水湿内停之象,脉沉主里,滑为水气内停,大便日行2次为脾失健运所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中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其心下坚指的胃部,而脐正中旁开2寸处为胃经所通过的线路,病机相通,总属于手术后经络受损,脾弱气滞,失于输转,肾主水功能紊乱,致水气痞结于刀疤左侧而出现上述症状。用枳术汤以行气散结,健脾消水,大腹皮加强理气作用,茯苓、砂仁以健脾利水开胃,通利三焦之气。倪朱谟:“砂仁,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止,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泽泻归肾膀胱经,以利水消肿除痞,《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逐膀胱三焦停水。”而周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入脾胃二经,并入血分破瘀滞通血脉软坚结,又能醒胃健脾,妙在穿山甲味淡性平,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通经络透关窍。诸药合用调理而愈。 4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血痹善从病因找根源 夏某,女,22岁,于1998年10月8日就诊。患者产后3个月,下肢冷痛,经打针输液,口服止痛片,疗效不著,转服中药。现症: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冷痛,双脚麻木,行走缓慢,软弱无力,腰冷畏风,食欲尚可,乳汁不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无力。问知,产后衣着单薄,下地过早,受风感寒。依据脉因证治辨为气血不足,风寒侵袭,治以补气养血,温经散寒,药用:黄芪40g,桂枝I5g,白芍18g,甘草12g,生姜13g,大枣7枚,麻黄、细辛各3g,制附子(先煎30min)10g,熟地、当归各30g,砂仁9g,炒白术20g。服上方5剂后,腰冷畏风大减,膝关节以下冷痛减半,双脚巳不麻木,惟感行走时下肢无力。舌质淡红,舌体略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无力,药巳中的,继服8剂而痊愈。 按血痹以肢体局部麻木为主症,是由气血不足,感受外邪所引起。患者产后调摄不周,导致气血不足为该病的根源。又因感受风寒,致使风寒之邪侵袭经脉,影响气血运行,酿成靳疾。《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结合舌、脉应诊断为血痹,而非风寒湿三气杂至引起的痹症。故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和营通痹;选麻黄、细辛、制附子以助里阳,外祛风寒之邪;重用熟地温补营血,佐麻黄既可使熟地补而不腻,又能助气血宣通;并用当归养血活血;伍白术补脾益气,砂仁调中健胃。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通,散寒通痹之功。缘于组方遣药紧扣病机,是以取得理想疗效。
/
本文档为【关思友运用经方治疗杂病的经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