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2013-09-21 2页 doc 26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2582

暂无简介

举报
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了解2008-2009年峨眉市钩体疫源地健康人群钩体抗体水平及菌群分布,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显微凝集试验(MAT)对采集的健康人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 2008年、2009年采集健康人血清202份,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51.5% (104/202),2年监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1.4%(83/102)、21%(21/100)。抗体阳性率与性别、年龄无关,健康人群含12群钩体血清抗体,澳洲群为41.58%,黄疸出血群为23.76%,七日热群为8.91%,流感伤寒群为3...
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了解2008-2009年峨眉市钩体疫源地健康人群钩体抗体水平及菌群分布,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显微凝集试验(MAT)对采集的健康人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 2008年、2009年采集健康人血清202份,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51.5% (104/202),2年监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1.4%(83/102)、21%(21/100)。抗体阳性率与性别、年龄无关,健康人群含12群钩体血清抗体,澳洲群为41.58%,黄疸出血群为23.76%,七日热群为8.91%,流感伤寒群为3.47%,犬群、秋季群、波摩纳群均为0.99%,赛罗群、明尼群、蛮耗群为0.49%。结论 峨眉市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水平较低。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自1955年该病被列入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以来,全国范围内共发生数十次规模较大的流行,其中9次发生在洪涝灾害之年 [1] 。四川省一直是全国发病率最高、疫情最严重的省份之一。1958-2005 年乐山市共出现过4 次较大规模流行[2]。峨眉市地处长江下游城市,常年受到洪灾影响,钩体病发病率近年来居于四川省前列,也是乐山市重点防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之一。为了解近年来峨眉市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提高钩体病防治水平,于2008-07、2009-07对峨眉市疫源地进行健康人群血清学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 2008年、2009-07于峨眉市钩端螺旋体病高发的桂花桥镇、新平乡采取10~60岁健康人血液样本共202份。分离血清,56℃ 水浴灭活30 min,置低温冰箱备检。 1.2 钩体菌株 国内15群15型钩端螺旋体标准代表株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钩体菌种室传代保存。 1.3方法 按照《WS 290-2008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检测血清抗体,被检血清从1:25开始倍比稀释,用生理盐水作对照,抗体滴度≥1:50为阳性。 2 结果 2.1 血清抗体分布 2008-2009年健康人群钩体抗体总阳性率为51.5%,其中2008年为81.4%(83/102),2009年钩体抗体阳性率为21%(21/100),2年钩体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68,P<0.01)。 2.2 性别分布 男性66人,钩体抗体阳性25人,阳性率为37.88%,女性136人,钩体抗体阳性79人,阳性率为58.09%,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2.45,P>0.05)。 2.3 年龄分布 被检者分为10~29岁、30~39、40~49、50~60岁4个年龄组,各年龄组钩体抗体阳性率33.30% ~56.00%,各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6,P>0.05),见表1。 2.4 群型分布 104份阳性血清,共分为12个血清型,以澳洲群为主,阳性率为41.58%,其次为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阳性率分别为23.76%和8.91%,见表2。 3.讨论 峨眉市2008年、2009年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同年四川省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这可能与峨眉的地理环境有关,峨眉市地处长江下游城市,为山区地形,山区钩体发病率要高于丘陵和平坝地区,因为山区水稻种植多以冬水田为主, 在水稻收割期间田中大多有蓄水, 容易造成钩体病传播; 丘陵区排水方便, 在水稻收割期多已完全排干, 不易造成钩体病传播; 平坝区在水稻收割期间田多数时间为旱田收割[2,3],切断了钩体病的传播途径。 从性别看,不同性别钩端螺旋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全省其他地区统计资料男女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的结论不一致[4,5],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外出打工的男性较多,在家务农的女性相对增多,从而使得男性、女性接触疫水的机会均等。 从年龄分布来看,4个年龄组钩体抗体阳性率在33.30% ~56.00%之间,但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全省钩端螺旋体感染与年龄无关系的结论一致[4,5],说明各年龄人群对钩体病普遍易感,因此,在今后制定和实施钩体病预防措施时,不但要重点保护青壮年人群,中老年人群的保护也不容忽视。 峨眉市近2年健康人群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感染以澳洲群为主,阳性率为41.58%,其次为黄疸出血群、七日热、流感伤寒群,其他群较少,这与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患者间主要流行菌群、主要宿主动物流行菌群基本一致[1,2],因此,峨眉山地区易感人群应接种以澳洲群、黄疸出血群、七日热群为主的多价疫苗,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2008年峨眉山市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为81.4%(83/102),2009年钩体抗体阳性率为21%(21/100),2年阳性率差异明显。健康人群钩体抗体水平、阳性血清几何平均滴度均随时间显著下降,提示人群隐形感染和免疫力水平有下降趋势,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采样差别。2年采样地点虽然都集中在桂花桥镇和新平乡,但是由于地域较大和人口流动的原因,两年受检健康人群不同,导致血清学检测结果有差别。②2008年四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以后正值钩体流行季节,加之多雨和洪涝灾害,鼠类、家畜和各种带菌动物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其排泄物污染田间及劳动场所,人接触疫水,极易感染钩体病,导致2008年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较高,而2009年夏秋季,降雨较少,农民接触疫水机会减少。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自我防护意识增强。四川省的钩体病暴发主要以稻田型为主[5,6],农民以前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和自我防护意识差,收割农田时赤脚进入水田,极易接触到带菌动物的尿液。现在农民耕作穿上筒靴,避免接触疫水,感染机会越来越少。④农耕方式改变,机械化作业程度增高。近年来,播种时节,农民普遍采用旱田播种的方式,而收割时节,当地农民将收割项目交给专业机械收割队收割,这些都使得农民接触疫水机会减少。⑤疫苗接种率下降。近几年来,由于钩体病发病率较低,群众防病意识逐渐淡漠,加之钩体疫苗副作用大,大多数群众不会主动接种钩体疫苗,导致免疫力下降。 钩体病作为一个自然疫源性疾病将长期存在,尽管目前我省钩体病发病率有所降低,但不能因疫情的暂时下降而放松对钩体病监测和防治工作的重视。峨眉市应该根据当地钩体病流行的特点,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地开展钩体病防治知识宣传,并在监测基础上对峨眉市桂花镇、新平乡及周边地区人群开展有针对性地钩体菌苗的全程预防接种,确保无钩体病暴发疫情发生。
/
本文档为【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