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登革热防制

登革热防制

2013-09-24 50页 ppt 5MB 7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99267

暂无简介

举报
登革热防制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科2011年06月登革热的防制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ainanCenterForDiseaseControl&Prevention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归于黄病毒属可分为4个血清型(Ⅰ,Ⅱ,Ⅲ,Ⅳ)4型之间有交叉反应我省的登革热流行始于1979年10月,首发地是儋县,1979年至1991年发生两次全岛大流行,海南岛共报告登革热病例604854例(超过全国同期报告登革热总病例数的95%),死亡475人,病死率0.08%。之后,登革热在海南省22年没有本...
登革热防制
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科2011年06月登革热的防制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ainanCenterForDiseaseControl&Prevention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归于黄病毒属可分为4个血清型(Ⅰ,Ⅱ,Ⅲ,Ⅳ)4型之间有交叉反应我省的登革热流行始于1979年10月,首发地是儋县,1979年至1991年发生两次全岛大流行,海南岛共报告登革热病例604854例(超过全国同期报告登革热总病例数的95%),死亡475人,病死率0.08%。之后,登革热在海南省22年没有本地病例报告.2008年-2013年,我省几乎每年均发生了输入性病例!2013年1-7月登革热病例地区分布及病例数国家截至日期病例数(例)死亡数(例)数据来源巴西8月3日950,193201世界卫生组织巴拉圭7月26日143,86772世界卫生组织泰国7月29日81,76380世界疫症情报网哥伦比亚7月26日72,63283世界卫生组织墨西哥7月29日53,76211世界疫症情报网菲律宾6月15日45,037204西太区网站老挝7月23日27,00074世界疫症情报网委内瑞拉7月26日25,5070世界卫生组织越南7月29日25,30016世界疫症情报网哥斯达黎加7月26日17,2653世界卫生组织斯里兰卡6月13日14,09145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法属圭亚那7月14日13,7405世界卫生组织新加坡7月30日13,60058世界疫症情报网马来西亚7月6日13,48427西太区网站尼加拉瓜7月30日13,3224世界疫症情报网萨尔瓦多7月26日11,9831世界卫生组织玻利维亚7月26日11,9738世界卫生组织洪都拉斯7月21日10,50512世界卫生组织新加里多尼亚7月13日10,452-西太区网站秘鲁7月21日10,21315世界卫生组织厄瓜多尔7月26日10,01611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我国登革热疫情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登革热暴发疫情进展现累计报告病例513例,无重症、死亡病例。广东中山市登革热本地暴发进展现累计报告病例222例广东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本地暴发进展累计报告本地感染病例12例。广东省佛山市确诊1例本土感染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5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潜伏期3-15天,通常5-8天。(二)传播媒介 伊蚊,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2天后即具有传染性,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流行病学广泛孳生在住区的各类人工和植物容器以及其他物品积水中埃及伊蚊:室内饮用缸罐积水和屋檐下积集雨水的缸罐等,白纹伊蚊:室内外人工、植物容器和积集雨水的石穴、石臼、石槽、水泥池等埃及伊蚊白蚊伊蚊埃及伊蚊是典型的“家蚊”。它多栖息在室内,栖息在水缸脚、碗厨背后、卧室床底、墙角、蚊帐等处;悬挂的有汗渍的黑衣服更吸引它们栖息白纹伊蚊多栖息在孳生场所附近。主要栖息在阴暗避风处,如缸、罐、坛等容器内壁,堆放轮胎的阴凉处以及附近的竹林、草丛、洞穴等10020~50100疫点400~500m警戒区埃及伊蚊大部分在孳生地附近,有蚊虫释放研究,大部分在释放点房屋内,最大距离512m白纹伊蚊大部分在在孳生地附近20~50m,一般不超过100米范围,最大飞行距离约为500米流行病学(三)易感人群 在新疫区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者多为儿童。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同时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其他B组虫媒病毒,也产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如登革热流行后,乙型脑炎发病率随之降低。2005~2012年监测结果显示,既往登革热高发区人群中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为波动在0~1.6%之间。流行病学(四)流行特征1.地方性 :DF广泛分于有媒介伊蚊存在的热带、亚热带地域.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呈现地方性流行。2.季节性:流行季节与雨季相一致,与蚊媒密度高峰一致  3.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诊断原则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登革热的诊断1.流行病学史1.1发病前14天内去过登革热流行区。1.2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如半径100m范围)1个月内出现过登革热病例。2、临床表现2.1突然起病,发热(24~36小时内可达39~40℃,部分患者表现为双峰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骨关节痛及明显疲乏等症状。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2.2皮疹:于病程第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皮岛”样表现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天~5天。2.3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紫癜及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2.4消化道大出血,或胸腹腔出血,或颅内出血。2.5肝肿大,胸腹腔积液。2.6皮肤湿冷、烦躁、脉搏细数,低血压和脉压小于20mmHg(2.7kPa)及血压测不到、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3.实验室检查3.1白细胞计数减少。3.2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3.3血液浓缩:如白细胞比容较正常水平增加20%以上,或经扩容治疗后白细胞比容较基线水平下降20%以上;低白蛋白血症等。3.4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3.5从急性期患者血清、脑脊液、血细胞或组织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3.6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3.7应用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登革病毒基因序列。4病例分类4.1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4.1.1具备1.1,同时具备2.1。4.1.2无1,但同时具备2.1、3.1和3.2。4.2临床诊断病例4.2.1登革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4.2.1.1疑似病例同时具备1.2、3.1、3.2。4.2.1.24.1.2同时具备3.4。4.2.2登革出血热(DHF):登革热(4.2.1),同时具备3.2、3.3和2.3~2.5之一。4.2.3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出血热(4.2.2)同时具2.6。4.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4.2)具备3.5、3.6、3.7之任一项。采集时间病毒分离标本最好在发病初期(1-3天)采集或在初次就诊时采集急性期血清:发病后1周内恢复期血清:通常为发病后3~4周登革热标本采集标本采集血液标本:无菌采集5ml血清标本:无菌采集病例血标本3-5ml,分离血清后再放入冷藏包中,尽快送达检测实验室。血液标本不能冷冻,否则会溶血。请使用标准的采血管,不要仅仅用棉花塞住玻璃试管口。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1、标本最小包装的标注:唯一编号、姓名、样本名称、采样日期、检测项目2、注意个体防护3、废弃物的处置注意:温度、生物安全全血:4℃保存不超过24小时,血清:全血在室温静置30分钟~1小时,血清析出后,分装在塑料螺口管中,血清标本在4℃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3天。做血清学检测的血清标本长期保存应在-20℃以下冰箱;做病毒分离或核酸检测的血清标本若长期保存应在-70℃以下保存。登革热病毒检测标本的保存登革热应与麻疹、风疹、猩红热、药疹、伤寒、流行性感冒、基孔肯雅热相鉴别;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应与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恙虫病等相鉴别。鉴别诊断1、麻疹:有前驱期卡他症状,Koplik斑,皮疹从面部开始而且数量较多,淋巴结肿大和肝大少见。2、风疹: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3、猩红热:有明显扁桃体炎症表现,起病第二天出疹,白细胞增多。4、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有疫水接触史,有腓肠肌痛及压痛,淋巴结肿大,肾损害明显,白细胞增多,血沉加速,血培养可检出钩体,钩体血清学反应阳性。5、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有特定的流行区,鼠类接触史,明显的肾衰竭表现。6、败血症:有原发性化脓性病灶或迁徙性病灶,白细胞显著增多,休克出现较早,血培养可阳性,抗生素治疗有效。7、恙虫病:有野草接触史,典型焦痂或特异性溃疡,外斐氏OXk>1/80阳性。治疗原则1.支持疗法: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防蚊隔离至完全退热。对典型和重型病例应加强护理,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保持一定的尿量和大便通畅。2.对症治疗:降低体温:对高热病人宜先用物理降温,如冰敷、30%酒精擦拭,慎用解热镇痛药物,以免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中诱发急性血管内溶血或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加重血液浓缩及诱发休克。对高热不退及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针对白细胞数下降的治疗:白细胞低于3×109/L时可考虑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如低于2×109/L可使用升白细胞药物。血小板低时治疗: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可考虑输注血小板,预防大出血。补液:对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明显,出汗多、腹泻者,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应采用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低血钾和代谢酸中毒,但应时刻警惕诱发脑水肿、颅内高压征、脑疝的可能性。降低颅内压:对剧烈头痛、出现颅内高压征的病例应及时降低颅内压。休克治疗:参照感染性休克中的抗休克治疗。登革热病人诊疗点或医院,要做好灭蚊防蚊措施。医护人员要穿长袖白大衣,裸露皮肤涂擦驱蚊剂,防止被蚊叮咬。病例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退热。发生输入性疫情的疫情控制防控要点1、查明患者病毒血症期在境内的停留地点2、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观察3、喷药灭蚊及疫情监测4、落实清除孳生地5、蚊媒密度调查6、卫生宣教7、做好传播风险评估1.组织协调与沟通2.病例管理3.流行病学调查4.媒介伊蚊的控制发生输入性疫情的疫情控制1.组织协调与沟通向政府报告疫情,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组织登革热防治工作,如相关药物、试剂,物资储备与调拨。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全民总动员,清除孳生地。发生输入性疫情的疫情控制2.病例管理救治病人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病例救治与管理:病人治疗、卧床休息地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住院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热退。发生输入性疫情的疫情控制防蚊隔离要求: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纱门(网)、蚊帐,发热病人可用杀虫剂浸泡蚊帐;或在住处喷洒击倒杀虫剂或滞留杀虫剂。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每周杀灭伊蚊成蚊和随时清除伊蚊孳生地。采样:血清,急性期(即发病5天内)与恢复期血液5ml以上分离血清送检。3.流行病学调查(1)个案调查: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天的活动地点,尤其是入境后活动、叮咬史、就诊经过等(2)病例搜索:①主动追查旅行史,在同行人中追索可疑病例。②若病例病毒血症期在本地,在本地发病十一天(最短外潜伏期加最短内潜伏期)以后,对其发病期间活动地点的接触者或共同暴露者,需跟踪观察一个月(最长外潜伏期加最长内潜伏期)是否有疑似病例发生。(3)蚊媒密度调查与评估:在疫点开展幼虫调查(布雷图指数),调查疫区内50~100户居民,检查室内外所有积水容器及幼虫孳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4.媒介伊蚊的控制(1)紧急喷药,杀灭成蚊:隔周喷药,共喷药三次。(2)清除伊蚊孳生地:在疫点周围半径100米范围内开展清除伊蚊孳生地工作。根据在本地传播风险,结合蚊媒监测情况,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紧急蚊媒控制工作。发生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时,单靠卫生、爱卫部门控制疫情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需要的是成立登革热防治领导小组,需要组织措施保障。领导小组在当地(疫情所在县和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卫生、爱卫、宣传、教育、城建、交通、财政等部门组成。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救治医院,组织相关药物、试剂,物资储备与调拨隔离治疗病人,减少死亡病例。培训医务人员。健全疫情监测报告与通报。提供技术支持: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媒介控制、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疫情动态,预测发展趋势,向政府或公众提出预警报告医务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爱国卫生的发动工作、灭蚊技术指导工作发动群众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外伊蚊幼虫孳生地组织人员分片指导灭蚊工作,检查灭蚊措施落实情况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1、现场调查2、控制措施3、调查报告与疫情分析4、评估与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1.现场调查(1)核实疫情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主要临床特征(无卡他症状的“感冒发烧”,肌肉骨关节痛,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对报告登革热疑似病例作出初诊意见现场核实的基本情况和分布特征,判定情况和严重程度(2)调查准备人员、、采样器材、个人防护与蚊媒控制物(用)品。(3)个案调查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天的活动地点,活动情况、被蚊子叮咬史、就诊经过等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4)采样送检疑似病人采集双相血清捕捉伊蚊(成蚊)(5)确定病例定义根据登革热诊断标准在一定时间、地点和人群范围内相应病例(6)主动搜索和核实病例①发病期间活动地点的接触者或共同暴露者,医学观察15天②对疫点、疫区的医疗机构(社区门诊、卫生站、医院等)搜索可疑病例。③追踪可能的传染源。对于指示病例、首例或首批病例发病前25天内④必要时在疫区内开展人群血清学调查,以判定可能感染的范围或隐性感染的情况。(7)流行因素调查详细查清疫区中的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件、流动人口特点和环境卫生、卫生设施、卫生习惯、植被、地形地貌、气温、降雨量等,分析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8)在病例搜索时,同时开展居民健康宣传。(9)媒介状况快速评估及监测调查疫点内50~100户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房屋指数蚊媒应急监测在疫区内,重点是疫点及周围地区开展捕捉伊蚊成蚊分离病毒,鉴定型别。2.控制措施要遵循边调查、边调整、边控制的原则。(1)严格管理传染源(2)灭蚊防蚊,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2.控制措施(1)严格管理传染源①救治病人②病例救治与管理③防蚊隔离室要求④采样。⑤暴发疫情,病例较多时,应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做好灭蚊防蚊工作。尽量避免远距离就医,减少传播机会,降低病死率。(2)灭蚊防蚊,切断传播途径。紧急灭蚊和开展以防治伊蚊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必要时可实施对交通工具灭蚊:在流行期内对进、出疫区的各类交通工具进行预防性灭蚊。(3)保护易感人群3.调查报告与疫情分析。每宗疫情应有初始报告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基本情况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流行特征临床特征流行原因及传播途径流行趋势分析病原学检测结果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4、评估与总结评价指标包括发病率(罹患率)、流行持续时间、伊蚊成蚊密度和幼虫指数。伊蚊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器指数可作为登革热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评估的参考指标。当该指数超过20时,判定为危险——如控制措施不落实更大风险低于5时,流行将停息。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注意事项灭蚊用药杀灭成蚊,使用速杀剂,如敌敌畏(有效2天)消灭幼虫,使用缓杀剂,如双硫磷(有效30天)双硫磷缓释水松塞(可持效90天以上)BI检查风俗习惯:风水盘、香炉、生活容器贵重容器:古董、花瓶等易碎物品到疫点检查时,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喷涂防蚊药。注意事项注意抓住各种活动机会,促进灭蚊工作。充分发动当地行政领导的积极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将控制蚊媒的工作完全交付给当地,不能依赖卫生部门。定期检查专业队的工作质量,如喷洒药物的方法,BI监测质量;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既要做好宣传教育,又不能引起恐慌(内紧外松)常见问题1翻盆倒罐,凹面多,很难彻底清除积水,大搞卫生清除废旧盆罐,一劳永逸。花瓶、壁瓶积水难以做到勤换水,禁止种不如指导用沙或泥种植。注意对空置房屋或长期外出的住户,要落实专人负责处理,保证彻底清除隐患。常见问题2弄虚作假,应付式的工作方式,BI检查是根据理论要求报数;检查发现积水容器处理要求没能有效落实,只停留于口头告诫;在反复的灭蚊和检查工作中,会出现厌倦情绪,应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要求。一、媒介应急控制原则登革热流行时应采取快速杀灭成蚊和消除伊蚊孳生地为重点的综合防治原则。登革热流行媒介应急控制技术方法二、物质准备1、个人防护用品:长袖工作服、防蚊趋避剂等2、监测器械:诱蚊诱卵器、电动捕蚊器等3、灭蚊药械:室内用双流磷、室外用马拉硫磷喷雾器……三、现场处理1、疫点及警戒区的确定2、蚊媒密度调查:幼虫调查、成蚊监测3、健康教育宣传4、孳生地处理5、杀灭成蚊四、媒介控制效果评估与总结1、控制效果评估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超过5时…………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低于5时…………2、总结通过媒介监测与控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应进行总结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小结骤起发热、头痛、骨关节肌肉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少是登革热早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需依靠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
/
本文档为【登革热防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