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_身体写作_在中国的影响与变异_从性别身体的角度_欧阳灿灿

2013-09-28 6页 pdf 1M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394

暂无简介

举报
_身体写作_在中国的影响与变异_从性别身体的角度_欧阳灿灿 142�� 文艺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8 /05总第 201期 �身体写作 �在中国的影响与变异 � � � 从性别身体的角度 � � � � 欧阳灿灿 � 于 � 琦 [摘要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埃莱娜� 西苏的身体写作理论与当代中国身体写作的创作实践之间存在 着三方面的异质性。针对西方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性别观,西苏提出身体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跨 越性别的界限 ,而中国身体写作在传统的两极相关性别论的影响下,则是为了突出个体在社会系统中 的角色功能; 西苏所阐述的身体是多样态地感觉世界的感...
_身体写作_在中国的影响与变异_从性别身体的角度_欧阳灿灿
142�� 文艺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8 /05总第 201期 �身体写作 �在中国的影响与变异 � � � 从性别身体的角度 � � � � 欧阳灿灿 � 于 � 琦 [摘要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埃莱娜� 西苏的身体写作理论与当代中国身体写作的创作实践之间存在 着三方面的异质性。针对西方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性别观,西苏提出身体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跨 越性别的界限 ,而中国身体写作在传统的两极相关性别论的影响下,则是为了突出个体在社会系统中 的角色功能; 西苏所阐述的身体是多样态地感觉世界的感性身体,而中国的身体写作指向私人生活领 域中的身体; 西苏认为应该表现身体的包容性, 把身体作为思考的起点,而中国的身体写作则侧重表现 身体是个人认同的最终参照。 [关键词 ]埃莱娜� 西苏; 身体写作;性别身体 中图分类号: I0- 03; I206. 7�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004� 3926( 2008) 05� 0142� 06 � 基金项目:本论文属于 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07BWW 004 作者简介:欧阳灿灿,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005级博士生,研究方向: 比较诗学;于琦, 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 教育学院讲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006级博士生, 目前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任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比较诗学。四 川 成都 � 610064 � � 上世纪 90年代,林白的 �一个人的战争 �、�说 吧,房间 �与陈染 �私人生活 �、�与往事干杯 �及 �黛二小姐�系列作品发表, 一时间引人瞩目。接 着 �上海宝贝 �、�糖�, 以及 �遗情书�出现, 更是大 胆揭示了女性隐秘的身体体验, 批评家们由此认 为,中国的女性写作或身体写作的时代已经来临。 法国女性主义作家兼理论家埃莱娜 �西苏的女性 写作 ( �criture f�m in ine)理论, 被运用于阐释与批 评。肯定者称: �林白的小说完全按照埃莱娜�西 苏所指的�返归女性躯体写作 �理论主旨来操作的 �一个人的战争 �, 其写作实践的结果, 又恰好, 几 乎可以说是完整无缺地使西苏理论预测的后果得 以实现。� [ 1] ( P. 64)反对者则认为这只是无精神深度 的情绪性宣泄以及消费文化制造出来的文化快 餐,与具有大胆革新精神的女性主义无关, 他们更 是对身体写作中的 �下半身写作 �持严厉的批判态 度 [ 2] ( P. 102)。当代中国的身体写作是否暗合了西苏 的身体写作理论? 批评家在审视中国的身体写作 是否存在误读与误解? 身体及身体体验, 尤其是 身体性体验与性别体验是思考这一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运用比较文学变异学方法, 从西苏的身体 写作理论与以林白为代表的文本创作实践两方面 入手, 对此深入考察。 变异学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不同于文 学关系研究,主要在于后者是实证性的,而变异学 还涉及接受中无法实证的心理学和美学因素。 [ 3] ( P. 80)几乎所有涉及身体的作家, 都否认自己曾 深入借鉴了女性主义理论, 也否认自己的创作是 身体写作 � ,因此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对这一问 题似乎并不适用, 而变异学重视没有实证关系美 学与心理学等因素, 显然更适合研究影响与接受 关系不明朗的国内身体写作与西苏理论之间的关 系。 一、为何表现身体: 中国传统性别论与西方性 别论的异质性 批评家称林白的写作为女性写作, 主要原因 就在于小说突出地展现了女性身体及身体体验。 叙述者以女性的目光打量自己, 勇敢地说出了自 己的身体感受甚至是隐秘的自慰与同性恋体验。 徐坤等女性批评家认为, 这是林白小说与西苏理 论最为契合之处。但是, 西苏的女性写作理论植 根于欧美性别理论及身体观念之中, 它能否如人 们期望的那样, 用以准确地考察中国当代女性的 写作呢? 这要从双方出现的文化背景及所针对的问题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 2008 /05第 201期 本刊网址: www �xuebao�net 143�� 说起。西苏的女性写作是针对欧美的二元对立性 别观念而言的,即父权制社会文化对女性声音及 体验的压抑和埋没。源于古希腊的性别观与身体 观是一种同质性的二元对立模式, 在该模式中,处 于优势的一方如精神与男性之间具有同质性, 对 另一方如身体与女性具有绝对的支配性。男性的 声音垄断了包括艺术在内的所有公共性与私人性 领域, 女性处于默默无闻的或者是被描写被表达 状态。在这种情形下, 西苏提倡女性勇敢地表达 自己的身体体验,就具有向父权制挑战的意味,反 抗强加给女性的规则和束缚。如果把中国的女性 小说从其产生的背景中剥离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 也有这样的特点。但问题又远非如此简单。 林白和陈染的作品、更早的新写实小说及此 后卫慧、棉棉的作品甚至木子美的日记, 无一而 非,都是从中国传统性别观念之上产生出来的个 人写作,描述怎么做人是这些小说的创作动因和 目的。根据美国汉学家安乐哲 ( Roger T. Ames)的 观点, 中国传统的性别关系是两极相关的模式,而 非西方的二元对立模式。在中国人的观念中, 万 物有阴阳,人则分男女,这种性别划分与西方一致 但并不具有与其相同的涵义。西方的性别对立与 其他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一样, 两个对立面的区 别泾渭分明, 占优势的一方在价值判断上高于另 一方, 生理的性决定了性别, 因此性与性别都是自 然的, 男性与女性气质之间也截然有别, 不可混 同。而中国两极相关性别论关注的是人在某种情 势中所应具有的素质与品德, 其终极目标是成为 道德完善的个体或合乎社会要求的臣子、父亲、丈 夫与儿子 (对女性来说是母亲、妻子与女儿 ) , 而不 是标本式的男人或女人。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 在追求人性完善的过程中都不排斥女性化倾向, 儒家主张个人在修养身心时应培养谦恭、隐忍、内 敛等品质, 道家更直接宣称女性的阴柔胜于男性 的阳刚,故有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之说。因此, 中 国传统性别论与西方二元对立性别论最根本的差 异在于两者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 前者追求作为 天地之心的人的完善, 后者则企图达到特定的男 性气质及对应理性精神的完善。 那么如何看待中西性别论中共同具有的对女 性的偏见? 安乐哲认为, �在中国, 人性的最终实 现,以达到人的所有特征和性情的和谐为标准来 定义。男性的支配地位导致 �男性 �和 �女性 �性 ( sexua l)划分倾向于把女性排除在完善人性的过 程以外,因此, 男性可以自由地通过创造两性兼有 的,或者多性兼有的人格, 来达到其人性的最终完 善��也许西方文化中的妇女地位不至于那么低 下,但她们争取实现完善之人的价值的途径却倡 导了一种更加微妙的性别歧视: 要想成为真正的 人,你首先必须成为男性。�[ 4] ( P. 441)只有明确了这 一区别,我们才容易理解, 女性主义为何对男权制 度攻击批判得如此猛烈, 正是由于二元性别论从 根本上抹杀了女性的独立价值与意义, 西苏才会 极力强调女性创造力并不逊于男性; 而中国关联 论的性别模式注重的是人性的修养与完善,性别 的不同不是男女在种类上的差异, 而是个人完善 程度的不同,要实现男女平等,其必要途径就不是 如西方那样强调女性的性别特质, 而是要成为独 立的、有着完善人性的个体,这或许正是西方激进 的女性主义到了中国却变得十分温和的原因, 也 是 �中国女性的社会性别敏感度弱于西方女 性� [ 5] ( P. 77)的内在根源。若完全套用西方的性别 理论来分析中国的性别问题, 将不可避免地产生 误读。 安乐哲进一步认为, �如果说二元模式的偏见 在于妇女从未被允许成为男性, 那么就这个意义 说,在关联模式中,妇女从未被允许成真正的文化 意义上的人 ( person )。� [ 4] ( P. 464)于是, 强烈追求自 我实现而非女性气质,成为文化意义上的人, 成了 �五四 �以来女性创作的最突出目的,如丁玲的 �韦 护�等创作就思考了女性进入政治现代性进程中 所应具有的社会个体 �人 �的特征而非单纯的女性 特征 [ 6] ( P. 97) ,而 �娜拉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影响 与嬗变则典型地体现了女性如何重新适应变革中 的社会秩序对个体的要求 [ 7 ] ( P. 52)。正如林白所 说, �女性文学是有的。女性对世界的把握跟男性 有所不同,女性的优秀跟男性也不太一样, 女性的 美跟男性的美更有本质的不同。当然这种种不同 有可能都是男权文化给我们每个人的暗示。而个 体的差异比性别差异更大, 更值得变成文学。� [ 8] ( P. 62)由此可见, 女性写作从个体与社会现实关 系的角度出发, 认为完善的人性并不等于刻板地 认同某一性别角色, 表现个体生命而非单纯女性 的欲求和感受才是其写作目的。池莉的 �小姐你 早�和海鸰的�牵手�就分别表现了去女性化认同 与单纯女性化认同带来的无所适从和精神痛苦。 这显示出,在中国语境中,表现 �我 �是人或应该如 何做人,似乎比表现 �我�是如何做女人更重要。 144�� 文艺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8 /05总第 201期 西方二元对立性别论描绘的理想的 �人 �的形 象是男人的形象,因此对女性主义来说, 成为一个 理性的、独立的、男性化的女人自然而然成为早期 的基本目标。历史地看, 非此即彼的传统性别观 念正是女性主义思考的背景, 对性别歧视和性别 压迫的反抗也从没间断过。因此, 西苏提出女性 写作是为了打破女性的失语状态, 力图把她们从 父权制给予的罪感和匮乏感中解放出来, 并指出 长期以来被视为阴茎匮乏的他者化女性其实是与 男性平等的主体,甚至具有男性所没有的超越性 别差异的创造性,这种女性写作理论具有强烈的 性别意识与问题针对性。另外, 她强调身体是女 性发出自己的声音、超越两性对立的唯一动力与 源泉, 故尽管同为女性写作, 我们不妨把西苏倡导 的创作称为身体写作, 把林白等的写作称为私人 写作。 二、表现什么样的身体: 私人写作与身体写作 的异质性 由于中国的女性写作与西苏所谈的身体写作 在表现女性身体经验这一方面具有相似性, 我们 有必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看, 但必须还原到各自的 文化语境中, 考察她们所说的分别是什么样的身 体。 中国女性写作中的身体是个人眼中的身体, 更准确地说, 是日常生活中的私人性身体。从文 学发展的脉络来看, 这种私人化写作出现绝非偶 然。八十年代,池莉、方方等以 �新写实小说 �崭露 头角, 她们拒绝宏大叙事,描写个体的、琐碎的、围 绕着身体的吃喝拉撒进行的日常生活。与此前的 �伤痕小说�和 �寻根小说 �相比, �新写实小说 �的 表现对象从精神理想、民族大义开始向平凡生活 回归, 重在满足身体的各种需求。此后林白与陈 染加入进来,并继续向个体内心推进, 深入刻画对 现实生活无能为力的个体生存体验。她们渲染人 物在满足身体日常需求中的温情及在此过程中体 会到的生命的意义, 以此反击借精神与理想之名 对身体需求的抹杀。她们认为, 对身体的蔑视就 是对人性的蔑视,对个体的忽视也就是对人的忽 视,于是通过叙述身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身体感 受的描绘,来反映个体的创伤性成长历程, 以及生 活在人群之中的孤独感。 �一个人的战争 �、�私人 生活�, 海男的�女人传 �与�身体传�, 都是以女性 对身体的不断认识勾勒其成长历程, 认识身体的 过程, 就是认识自我的过程。她们对个体的表现 不再止于细致描绘口腹之欲等日常活动, 而是通 过身体的各种官能感受和情感体验来寻觅并确认 自我。 陈染这样界定私人写作: �我认为我的作品就 是一种个人化写作, 我没有进入宏大叙事; 我没有 去写时代历史的什么黄钟大吕; 我无力写这些, 也 不会。我只愿意一个人站在角落里, 在一个很小 的位置上去体会和把握只属于人类个体化的世 界。这就是个人化写作或私人写作。� [ 9] ( P. 83)这里 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私人写作是针对宏大叙事 而言的,表现对象已经出现了位移, 由崇高精神到 充满个人欲望的平凡生活。因此这类写作就是个 体突破沉默状态, 通过身体实现对自我的确认。 二、从表现个体欲求及被挤压的生活状态出发来 进行写作,由于作者身为女性,描写的也是女性的 生存状态与感受。然而至关重要的是, 此类写作 强调的是身体的个体性而非女性身体特征,这正 是中国的女性写作与西苏的身体理论具有的重大 分歧。 在西苏的理论视野中, 女性身体是写作的主 体,超越性别的二元对立则是写作的主要目的, 这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身体具有解剖学意义上的差异性。男 女身体在生理结构上不同无需回避, 在她看来, 这 种差异正是女性进行身体写作的起点, 也是女性 保持独特性和个体性的基础。父权制文化视女性 身体为病态的、陌生的、与死亡相关的, 从而使女 性厌恶自己的身体, 从这个角度看, 女性正视并接 受身体差异性,就是正视并接受女性自身, 就是对 父权制的有力反击。生理结构差异为女性冲破菲 勒斯中心主义提供了可能, 这一点正是中国女性 主义批评家认为中国的私人写作就是西苏理论具 体实践的主要原因, 但是她们忽略了西苏思想中 更有价值的部分。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 对身体的理解并不 能止于生理层面, 表现身体也不能局限于表现性 体验与性特征的差异性, 否则就又落入了父权制 的性别本质论的圈套。西苏所认同的身体是介于 解剖学 ( anatomy)与形态学 (morphology)之间的身 体。就是说对身体的认识与解释, 不是被给定性 的,而是解释性的。我们的身体不可避免地是意 识形态所阐释的身体,但 �问题就在于我们是如何 解释并给予身体以意义� [ 10] ( P. 35)。 西苏由此大大推进了对女性身体的认识, 认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 2008 /05第 201期 本刊网址: www �xuebao�net 145�� 为它应该是解除各种戒律、打破精神 /身体等级制 以及器官等级制的狂欢化身体: �如果她是个整 体,那就是一个由各自同时也是整体的各部分组 成的整体。那不仅仅是简单的不完整物体, 而是 一个运动着的、无穷变化着的集合体��虽然男 子性特征以阴茎为中心, 由此而产生集中化的身 体,身体受其各部分的专制统治。妇女并没有同 样的区域划分。区域划分有助于头和生殖器在界 限之内组成的对应。妇女的性本能是宇宙性的, 就像她的潜意识是世界范围的一样。� [ 11 ] ( P. 204- 205 ) 在西苏看来, 男性的身体是围绕着大脑和阴茎建 立起来的等级制式的,是固定的和僵化的, 无法产 生有意义的思想,只能局限于反复表现本质主义 的、恐同性恋的以及有性别偏见的菲勒斯中心主 义文化。相反, 女性主体对于自身的身体并没有 优先性,女性就是身体, 是非等级、非中心性的,是 多种形态的、在传统两性身体观之外的 �第三种身 体 �: �我们全身都有嘴巴。词语从我们的手、腋 下、腹部、眼睛、脖子说出来。� [ 12] ( P. 79)就其他器官 来说, 性器官与大脑并不是优先性的, 因此它不再 是传统观念中有局限的性别身体, 而更契合梅洛 -庞蒂意义上的感性肉体, 彻底摆脱了菲勒斯中 心主义对静态的、几何空间性的视觉中心的依赖, 可以多样态地、感性地体验世界。 女性身体也应该是前俄狄浦斯阶段 ( pre- O edipa l state)的身体, 是向他者敞开的母亲式的身 体。西苏指出, 拉康认为女性 (母亲 )和他者都是 缺席的可欲求之物, 实际上是把他们一起逐出了 象征界,但这种与他者的关系能通过写作创造性 地加以改变。只要作者具有流动的、敞开的性别 观念, 就像面对幼儿的母亲, 其身体就不是匮乏的 性别身体,而是向他者、异质性及整个世界敞开的 身体, 在这样的观念下进行的写作方能接近他者、 面对差异性事物, 也才能进行真正的思考: �西苏 认为女性写作展现了针对差异性的创造性活动, 它能够控制对深渊的恐惧, 是女性化的, 因为它是 生产性的、生殖性的, 并因为其表述的观点而光芒 四射。而男性的或者说菲勒斯中心主义的写作则 深陷于与恐惧、差异及他者的反对革新的关系,并 锁闭于一种父权制的毁灭性重复之中。� [ 10] ( P. 7) 西苏所阐述的身体已远远超出了性与性别的 身体, 和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化身体异曲同工:容纳 他者与异质性事物,嘲弄一切成规陋俗, 具有包容 世界、与世界深入交流的能量与气度。表面上看, 西苏重视女性身体的各种感受与体验, 与林白等 的小说描绘女性身体体验的独白, 具有相当的一 致性,但实际上,读者很难在中国女性私人写作中 体察到西苏所说的身体意义, 这就决定了两者所 描述的身体及其体验有着巨大的差异。 三、如何表现身体: 身体是我们寻觅的家园还 是思考的出发点? 安乐哲称,中国两极相关的性别论模式注重 的是个体在社会体系中的位置及角色, 而不是个 体特定的性别气质, 因此是否具有社会体系对其 角色所要求的素质就成了评价个体的标准,这一 点或许是 20世纪中国女性形象多次变迁的内在 原因。对中国女性来说, 追求个体自我完善比单 纯具有女性气质更重要, 而自我完善又是呼应身 体所处社会情境的召唤的过程。从世纪初到 80 年代中期,革命和解放作为关键词, 把个人纳入到 宏大的、男性的、政治的话语体系之中, 并以此来 确认自我, 成了女性的共同选择, 而自 �新写实小 说�兴起, 私人写作的出现,又表现了向日常生活 回归、向个体身体回归的趋势, 但对于西苏来说, 挣脱二元对立性别论对女 性身体的束缚,以一种感性的、整体性的身体体察 世界,表达女性与世界的交流和感受,是女性写作 的基本特点。紧紧把握这一线索, 我们或能澄清 私人写作中身体叙事与西苏女性写作中在如何表 现身体这一方面的异质性。 异质性之一:作为自我家园的身体与整体性 感受世界的身体之不同。 在经历 �新写实小说 �对日常生活的细致刻画 之后,在单纯的 �活着 �中寻找个体自我的意义, 以 此对抗虚无的 �大我 �对个体存在的抹杀, 很快就 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商业社 会文化语境中, 文化进一步多样化、个体化、碎片 化,人们举目四望却无法找到归属感。所以林白 借小说人物之口,道出了苍白的现实,只有通过当 下的身体感觉才能确证自我的在世存在: �在这个 时代里我们丧失了家园,肉体就是我们的家园, 肉 体靠在了一起就是回到了家, 我们只需在肉体的 外围就感觉到回了家, 那令我们颤栗和潮涌的奇 妙无比的家。� [ 13] ( P. 252)身体是个体的身体, 有着 各种私密性需求, 因此以身体为自我家园的私人 写作沉迷于描写性体验, 以此反对精神与道德对 146�� 文艺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8 /05总第 201期 自我的压抑, 在身体的即时性感觉中体验自我的 存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 卫慧与棉棉的小说、所谓 �下半身写作 �以及木子美日记等,都是这一自我 认同方式发展到极致的表现。 但在西苏看来,女性身体体验只是起点, 跨越 性别界限才是写作的真正目的。性别身体可以使 女性在写作中保持个体差异性, 但绝不能局限于 身体感受以及性体验。如前所述, 她强调女性身 体是非等级、非中心性、多种形态的 �第三种身 体 �,就是为了跳出男性身体的僵化模式, 使女性 写作成为超越任何一种分类的、更生气勃勃的写 作。性别身体只是起点, 而不是全部或终点,这是 女性写作与私人写作的重要差异。此外, �考虑性 差异也是为了进入思考的过程。这并不是说考虑 性差异是思考的唯一方式, 而是向我们展示一种 思考的开放性,因为思考是这样一个过程, 通过它 我们探索自我与他者、认同与不同的关系, 并且这 种关系首要地体现为性差异。� [ 14] ( P. 6) 异质性之二:身体之 �镜 �与身体之 �灯 �的差 异。 林白们的小说重视表现女性的身体感受, 尤 其是性快感, 这在徐坤看来是大胆实践西苏所说 的表现女性独特性体验的表现。以下是被反复引 用的�一个人的战争�卷首中的女性自慰描写: 她的床单被子像一朵被摘下来随便放置的大 百合花,她全身赤裸在被子上随意翻滚, 冰凉的绸 缎触摸着灼热的皮肤,敏感而深刻,就像一个不可 名状的硕大器官在她的全身往返��她的手寻找 着,犹豫着固执地推进,终于到达那湿漉漉蓬乱的 地方, 她的中指触着了这杂乱中心的潮湿柔软的 进口, 她触电般的惊叫了一声, 她把自己吞没了, 她觉得自己变成了水,她的手变成了鱼。 这段话是否称得上西苏理论中女性写作的典 型例子呢? 显然是否定的,就小说整体来看, 结合 �她 �的经历, 我们发现, 在 �她 �沉溺于自慰 快感的背后,是与世界、与他人打交道的挫折和失 败。 �她 �把世界和他人挡在自我情感范围之外, 这种性体验就成为一种局限于自身的体验, 也是 一种停留于镜像的反映, 生发不出更多的更深刻 的内容。林白和陈染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揽镜自照 的意象,也是缘于此种无可奈何的自恋情结,所以 我们说,此类创作在真实呈现性快感的同时,又落 入到了一种镜子般反映现实的陷阱中, 这也是有 些评论家认为她们缺少批判性、�与女性主义无 关�的主要原因。 相反,西苏提倡一种身体之 �灯�式的写作, 即 以身体为思考的起点, 思想的光辉照亮其他事物 和更广阔的空间。她提倡女性以身体写作, 但又 担心被误解为纯粹的肉体写作。因此她解释说, 提倡女性写作自己的身体, 并不是排斥男性也写 作身体,而是比起男性, 女性更接近身体, 其身体 也更接近他者性的事物。她比较了男女性快感体 验的不同: �女性的性感觉是无限的复数性的, 多 样化的与变化的: 它是没有主体部分的无边无际 的身体。� [ 10 ] ( P. 87)男性的性快感是单一的、静态的, 是紧紧围绕着阴茎的快感, 无法体会到女性身体 所体验的与他者事物融合的感觉, 男性对女性身 体的快感体验与生育体验等也都难以想象。女性 以身体来思考与写作,会比男性更有活力, 更能写 出超越性别樊篱的诗性作品。 异质性之三:排他性的身体与超越二元对立 的身体之不同。 �一个人的战争 �的卷首即言, �一个人的战争 意味着一个巴掌自己拍自己, 一面墙自己挡住自 己,一朵花自己毁灭自己。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 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准确概括了私人写作的 故事主题与宿命性结局。林白、陈染、卫慧与棉棉 的小说几乎都是以偏执、古怪、离异或单身的女性 为主人公,她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显示出卡夫 卡式的无力与挫败感, 于是把眼光放回到自己的 身体,在当下的肉体快感中感受活着的状态。其 身体是一种 �幽闭自恋的身体 � [ 15] ( P. 116) , 其性体 验,也只是一种排他性的、纯粹的肉身快感, 而不 是与他人、与世界相融合的幸福感, 身体被降格为 机械肉身,在此基础之上追寻自我认同,也只能是 愈加迷茫。[ 16]所以卫慧 �上海宝贝 �的结尾, 可可 在放纵之后,又重新回到那个古老的追问 � � � �我 是谁 �。 西苏则认为女性写作在表现身体独特体验的 基础上,有一种无法忽略的成分, 那就是与世界、 与他者的接近或融合, 所以她提出要书写女性的 母性以及双性认同: �即使男性所崇拜的神秘性普 遍地破坏了良好的关系, 妇女却从未真正脱离 �母 亲 �的身份 (我指的是在她的角色作用之外: 不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 2008 /05第 201期 本刊网址: www �xuebao�net 147�� 作为称呼而是作为品格和才能之源的 �母亲 � )。 在她的内心至少总有一点那善良母亲的乳汁。她 是用白色的墨汁写作的。� [ 11] ( P. 195- 196)书写双性体 验与以母亲的感受和视野来进行写作一样, 目的 都是跨越各种局限与束缚: �我提出的是另一种双 性��即:每个人在自身中找到两性的存在,这种 存在依据男女个人, 其明显与坚决的程度是多种 多样的, 既不排除差别也不排除其中一性。� [ 11] ( P. 199 )她强调双性体验是建立在两性的基础上, 但又不同于既成的双性, 而是一种更灵活、更自 由、更宽广、更多元化的体验, 这又与林白等局限 于自我身体感受的私人写作明显不同。 中国女性私人小说的主人公在外在世界中无 法实现自我的完善, 固执地以单纯的身体体验来 寻求自我认同,其结果无可避免地把身体狭隘化, 使之等同于生物性的身体, 导致了个体的封闭和 更深的迷惘,而西苏从女性身体出发, 目的是为了 跨越生理身体的局限及文化对身体预设的各种疆 界,两者的精神指向完全不同。国内批评家把私 人写作等同于女性写作从而产生种种误读, 除了 忽视中国传统性别论与欧美性别论的异质性之 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仅从字面上理解西苏的 理论, 急于证实林白们的身体体验自白式书写的 意义, 追求实证性却忽略了两者的历史文化语境、 整体性文本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 以及哲学内 涵差异。因此我们说,对于文学比较研究, 既要重 视实证性的研究方法, 更要从变异学的角度关注 两者在美学与心理学等非实证方面的异质性, 如 此才有可能避免误读与简单地比附。 注释: � 从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 绝大部分女作家都承认自己了 解一些女性主义理论,比如波伏娃的 �第二性 �和伍尔夫的�一间 自己的房间 �,以及女性应该摆脱经济依附性与性别是文化建构的 等观点,但她们否认自己按照女性主义理论的指导亦步亦趋地进 行写作。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很多女性作家如林白、陈染拒绝接 受批评家强加上的 �女性写作 �的标签,而被批评家认为是极端身 体写作的卫慧和棉棉也对此予以否认。 参考文献: [ 1]徐坤 �双调夜行船 � � � 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 [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 [ 2]罗靖 �身体叙事的文学 �人性论 �考察 [ J] �湖南师范大 学学报, 2006( 2 )� [ 3 ]曹顺庆,李卫涛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 [ J] � 复旦学报, 2006( 1) � [ 4] [美 ]安乐哲 �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 家 [M ] �彭国翔编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6� [ 5]胡连利,刘伟娜 �媒介对女性的误读与重建 [ J] �河北大 学学报, 2006( 1 )� [ 6]戚学英 �女性身体� 五四话语� 革命救赎 [ J]�湖南大学 学报, 2006( 3 )� [ 7]袁高远 � �娜拉 �形象在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嬗变 [ J] �四 川师范大学学报, 2001 ( 1) � [ 8]林白 �生命热情何在 � � � 与我创作有关的一些词 [ J] �当 代作家评论, 2005 ( 4 )� [ 9]陈染 �姿态与立场 [ J] �当代作家评论, 2001( 3 )� [ 10] Ab igail Bray, H�l�n e C ixous: W riting and S exual differ� ence. N ew York: PALGRAVEMACM ILLAN, 2004. [ 11] [法 ]埃莱娜� 西苏 �美杜萨的笑声 [ A ] / /张京媛主编 �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 12] H�l�ne C ixou s, The Th ird Body. E van ston, IL: Northw est� ern Un iversity P ress, 1999. [ 13]林白 �汁液 � � � 一个人的战争 [M ] �兰州: 甘肃人民出 版社, 1994� [ 14 ] H�l�n e C ixou s and C atherine C l�m en t, The N ew ly Born Wom an. M inneapolis: Un iversity ofM inn easota Press, 1986. [ 15]顾晓玲 �现当代女性文本与身体叙事 [ J ]�西南民族大 学学报, 2005( 12) � [ 16]张光芒 �欲望叙事的溃败:从 �个体写作 �到 �身体写作 � [ J] �湘潭大学学报 (哲社版 ) , 2006 ( 4) � 收稿日期: 2007- 12- 19� 责任编辑 � 陈灿平
/
本文档为【_身体写作_在中国的影响与变异_从性别身体的角度_欧阳灿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