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

2013-10-01 15页 doc 227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0547

暂无简介

举报
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 唐朝张彦远讲:“夫金出于山,珠产于泉,取之不已,为天下用;图书岁月既久。耗散将尽,名人艺士,不复更生,可不惜哉”。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在关注着书画作品的命运,也暗示当时有着精良的裱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裱画操作工艺。 1、 立轴有一色、二色、三色裱,纸镶绫边、纸镶旗杆边等格式。立轴画心的四周,一般由"圈档"(紧包住书画的绫、绢或纸的窄边)、"隔水"(紧靠书画的那部分绢或绫)、"天地头"(隔水上、下的两部分绢或绫,上为"天头",下为"地头")、"包首"(书画背包起首部位,在书画卷起后包于卷的外部的那部分丝织品)...
书画装裱
画装裱 唐朝张彦远讲:“夫金出于山,珠产于泉,取之不已,为天下用;图书岁月既久。耗散将尽,名人艺士,不复更生,可不惜哉”。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在关注着书画作品的命运,也暗示当时有着精良的裱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裱画操作工艺。 1、 立轴有一色、二色、三色裱,纸镶绫边、纸镶旗杆边等。立轴画心的四周,一般由"圈档"(紧包住书画的绫、绢或纸的窄边)、"隔水"(紧靠书画的那部分绢或绫)、"天地头"(隔水上、下的两部分绢或绫,上为"天头",下为"地头")、"包首"(书画背包起首部位,在书画卷起后包于卷的外部的那部分丝织品)、"惊燕"(裱贴于"天头"上的两条竖的绫或绢的条子)、"天地杆"(包卷在书画两头内的两根木杆)、"轴头"(套住"天地杆"暴露于书画外的木杆的两头,卷画时手握之处)、"签条"(贴于包首上的绢或绫的长形条子,用于书写书画名)等组成。 2、 根据建筑物高低、画心长短的比例而定,并予以相配合。 ① 一色镶边框的"天地头"用同一浅色绫绢挖嵌或镶成,不用"惊燕"。 ② 二色裱由"圈档"、"天地头"、"惊燕"组成。"圈档"随画心配色,"惊燕"与"圈档"颜色相同,"天地头"用蟹青、古铜等较深颜色。 ③ 三色裱与二色裱相同,另加上、下"副隔水","副隔水"的颜色比"圈档"较深,"惊燕"色彩有别于"副隔水"("三色裱",是在"天地头"和"隔水"之间再加一层绢或绫的裱,故有三截。中间加的一截称为"副隔水")颜色。 2、对联,秦汉以前用桃木作板分写"神恭"、"郁垒"神名,悬于门之左右,以为驱 鬼压邪之用。至五代,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自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句,世称"题桃符",这是对联的起始。宋时,民间广泛张贴对联,后盛行于明清。 3、宋代开始流行用书画裱成条幅装饰壁面,称为"屏条"。元代则通行"墙皮画",即把托好的大幅画用来遮壁。至明、清发展为4~12幅画面,拼成为整体的一幅连屏,称为"通景屏"。由于"通景屏"跨幅连景,中间不宜用镶料,不然有隔断之感,故中间几幅的左右和外侧两幅的内边,仅镶一条约半厘米的绢窄边,隐在画幅背后,起护托作用。每一条屏条,要求裱得长短、宽窄、镶料都一样,一般都用一色浅米色或浅湖色绫绢装裱,通常尺寸比立轴为短,并排挂在一起,中间不露出墙壁,所以地杆不装轴头,两端用色锦封。 另一种是四条分别为春、夏、秋、冬四时景物,或四条篆、隶、正草等书法的屏条,都称为一堂。 4、册页,在唐以前,书画都以卷轴,因阅读不便,唐始有将卷轴分割成多页的,为防遗失,便装潢成册,方便观看,名"册页"。册页的装裱基本方法一如卷轴,但装裱纸层加厚,至少要裱纸八层,使之硬如纸板,再大还须加层。册页有三种式样,一种是横式画心,裱成上下翻阅的,称为"推篷式";一种是竖式画心,裱成左右翻折的,称为"蝴蝶式";另一种裱成通折连成一体的,称为"经折式"。 中国书画的装裱         中国古代绘画最早大多画在帛和绢上,后来更多的画在宣纸上。因宣纸质地薄软,容易破损和皱折不平,为了便于观赏和收藏,必须加厚加固,古人开始在画心背面托裱麻纸、布帛等材料称之“裱褙”。为了使裱件典雅美观,画心四周镶上绫、绢等丝织品。破残污损的古画哪怕是已经支离破碎,只要经过能工巧匠的揭裱便能使之恢复原貌并能延年益寿。保护国家文物使名人真迹能流传百世,应归功于神奇的装裱艺术。 装裱的款式,可分为悬挂款式与案头款式两大类。悬挂款式又分为镜片、条幅、横披、对联、屏条、通景屏等,案头款式分为手卷和册页。装裱的类别和款式不同,其工序方法也不相同,下面介绍最基本装裱工艺的工序和制作过程。装裱工艺大致可分为六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可分许多小的工序。  第一部分为定型备料,包括制浆糊、托复褙、托染绫绢等。 第二部分上浆托纸,包括调试浆水、配托纸、润画心、上浆托纸、刷浆口、上墙绷平晾干。 第三部分裁画心、下料,包括画心下墙,取正方裁、量裁镶嵌材料。 第四部分画心与镶嵌材料的组合、定型,包括镶局、镶牙子、镶边、镶天头地脚、卷边或沿边、上钉角等。 第五部分复画上背,包括配复背纸、裱件的闷水润性,刷复裱上画和排平, 加辅料、上墙、绷平。第六部分最后完成,包括下墙、打蜡、剪边、装天地杆轴,挂网结带。    书画装裱技术 装裱古旧字画,需经过冲洗去污、揭旧补缀、修磨残口、矾挣全色、刺制裱绫、镶嵌绫绢、转边扶背、砑光上杆等多道工序。但主要可分为:修复画心、品订裱式等。 修复画心 古旧字画有的残损,有的污脏,修复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去污。画心因烟熏尘染,质地变黄变黑,如画面颜色稳固,可将画心放入清水内浸泡,隔时换水,即可明净。污迹较重,可用热水浸泡,或缓缓浇淋开水。画面颜色受潮返铅的,可用双氧水涂抹消除。画心生霉,有黑有红,黑霉易涂,红霉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涂在霉处,稍时再涂双氧水和淡草酸水,如霉不严重,一次即可除掉。用药物去污后,务必用清水冲淋画心,免蚀纸绢。 ②揭旧。揭前在画心正面用排笔蘸清水或温水刷湿,并覆盖新纸一张,反置案上待揭。古旧字画多有断裂,如在揭心之前,不附加垫纸,揭托之后,不易起案。画心局部颜色不稳定的,应稍施淡胶矾水,干后,再行闷水。有些残破糟朽的画心,当日揭不完时,应在已揭过的部位,均匀地放置些湿纸团,然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防画心干裂错位。揭画心上的旧纸,一般应根据字画的薄厚、残状、颜色以及质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揭旧。 ③托补。已揭好的画心,如完整,可调兑稀糊,托一层比命纸命绢稍浅的旧色纸。如有残缺,可用手将画心残处边际揉出薄口,选好补纸,端正纹理补上,并在补口边际搓出薄边。使接缝处厚度适宜。补缀残缺的绢本字画,一种方法是揭毕待干,用刀将残处刮成薄口,上糊补绢,浆口干后再修刮补绢边际,使补口相合。另一种方法是托上一层与原命绢质地、丝纹相近的薄绢。正面如有残缺,可用素纸补在托绢的背面,使画心薄厚统一,干后再用刀修磨画面残缺处的边际。托旧绢画心时,要用干纸吸去正面的溢糊,以免留有浆迹,影响古旧作品的“褒光”。 ④全色。字画经揭托,待干后,务使补纸补绢的矾性适度。否则,矾轻则透色,矾重则滞笔。全色时,应将颜色调兑得浅些,复次全就,使颜色渗进纸纹纤维,取得画面色调统一的效果。画心有缺笔的,补全时,需先审视画心气韵及用笔特点,然后轻勾轮廓,调兑颜色,进而全之,力求使补全的一笔一点、一墨一皴均与原画浑然一体。对于一些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的经卷、书籍、契证等文物,经过洗污补托,如有残缺,不必求其复原,只把残缺处的色调全补得与通幅基本一致即可。 品订裱式 画心修整后,根据字画的幅度大小、形状及内容分别装裱成画片、条幅、手卷和册页等形式。 ①画片。字画四周镶嵌绫绢、扶背后装入镜框的称“画片”,也称“镜心”,有横式和立式两种。横式的裱绫,上下两条边大小相同,两条立柱应比上下的两条绫边宽。立式的两条绫边相同,天头要比地头略大。 ②条幅。俗称“中堂”。立式画心可裱成一色、二色或三色条幅。天地头、绫圈、隔界多大适度,要依画心大小确定。横式画心多裱成横披或“宣和裱”。宣和裱式一般不镶绫边,只镶上下隔界、天地头及古铜绢边,天头处贴两条与隔界用料相同的“绶带”,又名“惊燕带”。横披粘上天杆,两头分别粘上月牙杆的称做“月牙杆横披”。数幅内容相关而又张幅相同的立幅画心,可装裱成条屏、通景屏或对联。屏类条幅的天地及边界的裱绫不宜大;4条、6条或8条的通景屏,因画面相连,只在上下两条的外边镶绫。 ③手卷。狭长的横幅画心,可分别裱成大镶、小镶或撞边手卷。卷类裱式结构复杂,裁断各部位的裱料都应参照一定的尺寸,力求使画面美观、协调。装裱手卷,注意参差接缝,避免迎首、画心、尾子的镶缝赶在一条线上。迎首应选旧色洒金纸或藏经笺等名纸。包首宜用旧锦,手卷剔子和轴头多用玉石琢磨而成,如用象牙雕制,色雅结实。卷类字画放置案几欣赏,为避免包首受损,可做软囊楠木或金丝红木盆装置。 ④册页、碑帖。一般画心小而数量多的可分别裱成开版册页或推篷册页。开版册页的画心在右开,题诗则在左开,天头稍比地头大,立柱、分心与地头基本相同。推篷册页的画心裱在下开,题诗裱在上开,天头与地头大小相等,立柱与分心的宽度相同。装裱册页多用罗纹纸镶嵌,洁净古雅。册面可以织锦或缂丝糊制,也可用楠木或红木制作。裁刺册页刀口要整洁。将碑文裱成一本本的开版册页,称做“碑帖”。裱帖规格与裱册页相似,但程序较多,首先要等定每行字数,每页若干行以及抬头、年月、落款及首尾附题小跋的位置,画好样式,再行装裱。裱帖要备制墨纸,以供补缝,也应选配名纸作前后副页。五镶经折的裱式,不用绫绢而用宣纸作镶料。 装裱字画的绫绢须经过调色托染。染制色彩要根据画面色彩的浓淡、繁简及用途来选择。天地绫子的花纹图案要大些。宣和裱所用古铜色小边,用绢染托。染托绫绢均用宣纸夹连,以适画心厚度。装裱字画均用宣纸,夏背纸用夹连、锦连托制为宜,还要使夏背纸的相接处,避开画面要节及人物的头部,否则强急舒卷,有损画幅。装裱用糊,稀则有利画平,古人说“良工用糊如水”。制糊要弃去面粉中的麸皮和面筋,煮糊用火适中。刮制天杆地杆,选用燥干的松木或杉木可保挺直。书画珍品,用檀木或樟木刮制画杆可避虫蠹。 画心托裱 书画装裱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对画心的托裱。一张帛绢或宣纸经过绘画或书写以后,我们都称它为画心。画心由于着墨或着色会出现皱折不平的现象,同时,画心的四边还需要镶接各种材料作为保护和装饰,为了使画心平整及与四周镶接的材料厚薄均匀,需要在画心背面粘上一层纸,这就叫画心托底。它是影响裱件质量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将画心反铺在干净的画案上,并在画心背面喷洒细水花,让画心润潮展平。) 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国书画装裱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不断总结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善的体系。但我国感性教育多于理性教育的传统,导致很少有关于学术理论性文章的出版。作为相对冷门的中国书画装裱,理论资料就更是少之又少。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教育,又使装裱这一领域充满了“神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业余装裱爱好者,很难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弄清楚,弄明白。如果遇到紧急事故——画心跑色[①]、裱件走墙[②]……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传统手工装裱大概分为托料、托心、方心、下料、镶活、覆背、下墙、上天地杆等几大步骤,而任何一个步骤中如果出现问题,都会对整幅作品的最终完成产生巨大影响。下面,我就对各步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分别加以论述: 一. 托料 我们在托料时有时会发生托料粘于墙面上、托料花纹错位、托料托壳等问题。1.托料粘于墙上: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用皮纸托料的时候。由于皮纸的质地很薄,吸水性能又很好,因此,在托料时浆糊很容易透过皮纸。而托料上墙时,有皮纸的一面冲里,直接导致皮纸粘于墙面。即使是用宣纸托料,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这不仅影响托料的平整度,也使托料部分托纸被粘掉,造成托料不能使用。 防止托料粘于墙上的方法是:在托料上墙之后,快速将托料展平,并将托料四周排实。然后从托料一侧掀起一小口,向皮纸与墙面之间吹气,使托料与墙面形成一层空气隔离层。由于皮纸透气性很好,空气隔离层中的空气很快便会漏掉,这时皮纸又会与墙面吸合。因此,在皮纸上的浆糊没有风干之前,最好再进行一到两次吹气。我们在吹气时,一定要注意不可将气吹到皮纸与绫料之间。否则,就会使托料发生“壳”的现象。即使重新在墙上排实,也难免造成绫料花纹错位及增加吹气难度。在托料晾至半干后上墙,也是避免粘墙的有效方法。此外,还不可忘记在托料一角留一个启子口,否则,在下墙的时候,将会十分麻烦。 2.花纹错位: 一般是因为托料的时候操作方法不正确。避免的方法是在托料之前,首先用水把绫料固定在案面上,然后理正经纬。托料上墙时,如果两手高度不一致或使托料中部下垂,也可导致托料花纹发生拧劲错位。 3.托料托壳: 除了将气吹到托纸与绫料之间导致此原因外,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还有刷浆不匀,排刷不实,或上墙时出现托料打折等。有时也因为浆水过期失效,所以在托画心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浆水的质量,力求浆水刷的薄厚适中,分部均匀。尽可能排实,排匀。 另外,在托料起台时,两手要抻平托料一端抬起。如果两手没有抻平托料,使托料中间打折,则起台时很容易引起打折处绫料与托纸起台不同步,导致壳层。 4.托料走墙:一般由于托料四周浆糊没有打匀或气候等原因所至。在第二节《托心》及第七节《覆背》中介绍的比较详尽,这里不再敖述。 二. 托心  托心又叫托画心,古时又称“小托”,它是将一层宣纸(称命纸),用浆糊贴于画心背面,并上墙挣平,以起到加固画心、反衬墨色、使画心平展、便于镶活等作用。从画心所用的背纸名称——命纸,就可以看出这步操作的重要性。如果作品不经托心,后续的各项工作几乎是无法进行的。一则因为画心十分薄,在镶活及覆背时极易使画心受损;二则由于画心不挺实、不平整,从而增加了镶活和方心时的难度;三则日后重裱时,还会给揭裱带来很多麻烦。 命纸使画心的损坏机率降到最低,并起到加固画心的作用。托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幅书画作品的“命运”。因此,这道工序是不能省略的。初学者在托心时易出现下列问题: (一) 将画心刷破 托画心时,我们一般采用湿托的方法,就是将画心正面朝下,直接平铺于案面上,用排笔蘸稀浆糊,刷于画心背面,并将命纸覆于画心背面,排实上墙。我们知道,纸是由植物纤维经特殊加工制造而成的,它在受湿受潮以后,纤维会发生膨胀松散,导致纸张拉力十分脆弱,如对纸张性能不熟悉,操作不熟练,用浆过多,粗心大意,或反复排刷次数过多,都可能将画心托破。画心被弄坏了,即使修补好了,也会对画心本身寿命以及日后揭裱带来很大影响。所以还是应该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托心时一定要精力集中,熟练掌握浆糊浓度和纸张性能之间的关系,避免排刷次数过多。在技术不甚熟练时,先拿没有什么价值的国画习作进行练习。排刷时注意用力均匀,不要用力过猛,这都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那么一旦不小心将画心托破了又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根据破损情况酌情处理。如果不是很严重,只需用排笔轻轻扫回,并将其裂缝对严既可。如果裂口较大较远,则最好在裂口处加适量清水,将破损部分漂起,再用排笔将缝隙对到一起。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水量不宜过大,否则很容易将碎片冲跑,给修复带来更大的麻烦。如果画心被刷掉一块,或粘到排笔上,同样需要将其用清水冲回到心子的破损部位,并将卷曲部分用针维小心的挑起、对正。如果宣纸空白处破损严重或碎片丢失,则应该选用与心子质地相同的纸张,并注意与画心纸纹一致,将破损部位补齐。由于纹路的产生,导致纸张横向和纵向的拉力及其他性能都不甚相同。因此,如果补纸与画心纸纹不同,将会引起很多问题——如光泽度不一、补丁处日后发生变形等。处理妥善后,将一块干净宣纸小心盖在心子的破损处,再用几层宣纸将此处多余水分吸干。揭去吸水宣纸,露出画心。用排笔将画心重新上浆,注意不要再次将破损部分弄破。覆上一层覆背纸,排平排实后,在心子破损处洒少量清水,将画心小心揭起,不可将破损部分粘于案面上,晾干上墙即可。 (二)托心时遇到的另一画心杀手——跑墨、跑色 所谓跑墨跑色,就是在托心的时候画心上的墨色发生润化和脱落,染到画意以外的地方,将画面弄脏,有时由于润化及脱落严重,导致画心完全失去其原有的艺术价值。因此我们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跑墨、跑色的原因一般有下列几种: 1. 墨或颜料的质量不好或已过期。 2. 墨或颜料用的过焦或过厚。 3. 书写书画作品时使用的是宿墨。 4.一些业余爱好者不了解颜料性能,用水彩或广告色进行国画创作。 5. 墨迹末干,便进行托裱。 6. 所使用的宣纸质量不佳,颜色浮于作品表面。 虽然上述问题多出于作品本身,但一幅亮丽的作品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尽量保持作品原有风貌,交还作者一幅满意的裱件。 虽说造成跑色的成因很多。但归结起来无非因为墨色在画心上不实、不牢,怎样将其固定在画心上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 目前我们处理跑墨、跑色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锅蒸法:就是将画心用几层报纸或宣纸包住,在锅中用蒸屉蒸煮30分钟左右,从而达到固定墨色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墨色末干的书画作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此方法处理色宣作品时,一定注意不要让锅盖上的水珠落到画心上,否则墨色是固定住了,而画面上的色宣却成了斑斑驳驳,这就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2. 在画心背面均匀的喷洒一层胶矾水,从而起到固定墨色的作用。 3. 在易跑色的部位,局部涂抹胶矾水,其胶:矾:水=1:3:6。 一幅书画作品跑色与否,一般在托心前就可以看出。其具体做法是一看,二摸,三试水。 一看 就是通过直观的观察,看墨色是否有光泽,如果用墨太焦则字体十分光亮。如果黯淡无光可能说明墨或颜料已经过期或脱胶,还有的直接可看到墨色的颗粒浮于画面之上,这些都是跑墨、跑色的先兆。而且,通过观察还可确定画心所用材质。熟宣、熟绢、皮纸、竹料纸以及半生半熟之纸,都是比较容易脱色跑墨的; 二摸是通过手直接对画心触摸的方式,来检验是否有浮墨、浮色的存在; 三试水,就是用手指或宣纸蘸水,在墨色上点一下,看是否有墨色润落。 如果通过这三个步骤检验,确定画心跑色跑墨或有征兆,那么,就一定要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在托画心时,除了用锅蒸以及上胶矾以外,为了防止跑墨、跑色,我们有时还在画心下面垫一层宣纸,以吸收多余水分,防止墨色润化的发生。飞托和搭托有时也是防止画心跑墨、跑色的有效方法。 如果上述方法都用到了,画心还是出现跑墨、跑色现象,我们也不要着急,这里还有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利用冲洗来使画面清洁,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用清水(凉热均可)从跑墨处顺序冲淋,但要注意淋水时应尽量使水流贴进画心,以免重力加速度将画心冲破。然后,以干净毛巾,吸去多余水分,注意毛巾不要将画心粘破碰碎。再取一张略大于画心的干净宣纸衬于画心之上,用排笔排平,连同画心揭起,翻面,再对画心正面进行冲洗。如果仍然不行,按照上述方法反复换纸冲洗,直到满意为止。但这种方法可谓是下下策,因为不少作品,一经冲洗,原本的墨色便会减淡很多,因此,此方法还是少用为妙。 有时我们在托裱含有大红等颜料的画心时,会出现局部跑色等现象,这时我们可以用少量漂白粉溶液进行局部处理。在跑到画心白地的大红润色处,涂少许漂白剂,直至漂白为止,然后用干宣纸将漂白剂吸去。值得注意的是,漂白剂用量不可过多,否则所用之处纸张会变脆变黄,直接影响画心寿命。石青,石绿,石黄等颜色极易浮于作品表面,因此,凡遇到上述颜色,定要小心处理,防止在托心过程中出现问题。 除此之外,在托心时如果排刷时间过长、排刷次数过多、以及用水量过大,也容易引起本不该跑色的画心跑色,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诚心地把爱好裱画的朋友引导到正道中学习,以让裱画艺术发芽生长,延续中国的裱画艺术。 裱画的材料中有一种材料是装裱者较难掌握的,这就是浆糊。浆糊的制作,在装裱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也可以讲,裱件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浆糊,人们关注的怎样使裱件既粘合牢固又柔软平整,且能防虫、防霉。就包括浆糊的制作与运用两方面。 古人早就认识到浆糊对裱件的深刻影响,并作了有益的探索。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强调“凡煮糊必去筋”。并提出了在浆糊中掺蜂蜡,达到密润。加入薰陆香末既去虫又牢固的做法。 明•周嘉胄《装潢志》中专有一节讲“治糊”,其方法是“先以花椒熬汤,滤去椒,盛净瓦盆内放冷。将白面逐旋轻轻糁上,令其慢沉,不可搅动,过一夜明早搅匀。如浸数日,每早必搅一次,令过性,淋去原浸椒汤,另放一处,却入白矾末乳香少许,用新水调和,稀稠得中,入冷锅内,用长大擂锤不住手擂转,不令结成块子,方用慢火烧,候熟,就锅切作块子,用原浸椒汤煮之,搅匀再煮,搅不停手,多搅则糊性有力。候熟取起,面上用冷水浸之,常换水可留数月,用之平贴不瓦。 清•周二学《赏延素心录》则说:“用陈天水一缸,以洁白飞面入水,水气作酸,再易前水,酸尽为度。既爆干,入白矾少许,和秋下陈天水打成团,入锅煮熟,倾置一缸候冷,浸以前水,日须一易,临用入瓷瓦,干杵烂熟,以前水匀薄,大忌浓厚。夏裱治糊十日之前,春秋治糊一月之前。” 对于特殊用途的浆糊,亦有经验传世,如周密《志雅堂杂钞》说:“粘经缝用生糊,乃是用生豆研极细,以水生调粘之,即不用熟者。”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则讲:“古法用楮树叶、飞面、白笈末三物调合如糊,以之粘接纸缝,永不脱解,过如胶漆之坚。” 浆糊的制作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分别,古代因为还未有化工产品而使用中药防腐,许多裱画的书都有介绍,今天的化工产品如:苯甲酸、苯甲酸钠都有防腐的作用,明矾有凝固的作用。 浆糊的制作方法如下: 选用精面粉洗出面筋余下的粉水用来制作浆糊,购买三斤面粉回来,倒一半入大盆内,加入清水,搞拌和面,水分应适量,过软时加入面粉再搞拌,形成一面粉山状。另取一面盆直径40cm左右装入清水,右手捏面团一小块拿着放入水中捏洗,直至成面筋状,离水将面筋放入另一只大碗内(可煮熟作莱吃)。待全部面粉捏去面筋后,面盆内的清水己成面粉水,面粉水经沉淀之后呈浅黄色,每天更换清水,黄水变清后,即可以煮浆糊了,煮之前加入清水搞拌,放入苯甲酸少许,放入明矾少许。使用如船浆状一搞浆捧搞拌浆水,随着水温的升高,浆水慢慢变稠变熟,滚出气泡,再煮一分钟就可以了。此时浆糊结白成糊状,手粘少许浆糊觉得有黏性,此时加入冷开水在浆的面上,封盖存放。此为煮浆法之一。 在有些城市有一种叫澄面的粉状物也是制作食用点心的面粉,在出厂前已提炼除去面筋,这种澄面可煮可用热开水冲熟,煮法同上。热开水冲的方法是:倒出澄面入桶内,放入苯甲酸少许,放入明矾少许。加入清水少许搞拌,用右手拿如船浆状搞浆捧搞拌浆水,左手提一壶已滚的开水慢慢倒入桶内,边倒开水边搞拌浆水顺时转动, 浆水慢慢变稠变熟,此时浆糊结白成糊状,手粘少许浆糊觉得有黏性,此时加入冷开水在浆的面上,封盖存放。此为煮浆法之二。 在广东有一种生粉名为荷花牌生粉,中山市出品,也可以用冲浆法来冲熟它。倒出荷花牌生粉入桶内,放入苯甲酸少许、明矾少许。加入温清水少许搞拌,用右手拿如船浆状搞浆捧搞拌浆水,左手提一壶已滚的开水慢慢倒入桶内,切勿太快,快则成米粒状,边倒开水边搞拌浆水顺时转动, 荷花牌生粉浆水慢慢变稠变熟,此时浆糊结成半透明糊状,手粘少许浆糊觉得有黏性,此时加入冷开水在浆的面上,封盖存放。此生粉以滚的开水冲的方法即可。 浆糊制成后保全方法: 浆面上的头次冷开水只要还有存在,就可以长时间保存。只要看看水份太少的时候补充水份就可以了。如果开始用浆糊,是经常用的就不用放冷开水。长时间不用的时候就补充水进去。新制的浆糊特别黏,通常称之为“火”加之不便掌握稀稠度,因此,冲制后,应立即将其浸泡在清水中,凉透之时方可使用。这样做还能避免因干结而呈浆皮。对于不熟的浆糊,可采用开水浸透的办法予以补救。做法是:在不熟浆糊表层注入热开水,片刻之后,将水倒掉,持木棒用力搅动浆糊。如果尚未达到要求,再以上述方法浸泡,直至浆糊变熟为止。这种补救措施,须在制浆后迅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救措施,否则,便达不到预期效果。浆糊不熟,也难以存放。 浆糊四周泛出白沫甚至出现松散现象,即说明浆糊己经变质了,不宜再使用。 一幅完整的国画,需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装裱也叫“装磺、“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下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中国画装裱的程序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版面。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原裱的绘画不论画心的大小、形状、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只是画心的托裱是整个装璜工艺中的重要工序。而旧书画的重新装裱则就相当困难了。首先要揭下旧画心,清洗污霉,修补破洞等,再按新画的装裱过程重新装裱。 我国的装裱工艺是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历史而产生的,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稼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周嘉胄著有《装璜志》,清代周二学著有《一角篇》,均是我国系统论述装裱的专门著作。 装裱亦称“装璜”、“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贴的技术。装裱也一是门艺术。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之重要。书画作成一经装裱、便觉神采墨妙而成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赏心悦月。 宣和装:又称“宋式裱”。是北宋徽宗(赵佶)内府收藏书画的一种装裱形制。因徽宗宣和年号(公元1119—1125年)而得名。此种样式、是裱条中最复杂的一种。如故宫博物院所藏梁思闵《芦汀密雪图卷》,其天头用绫、瓣后隔水用黄绢,尾纸用白宋笺、加画本身共五段。还按一定格式盖有内府收藏印章。 吴装:苏扬两地装裱历经明清数百年,承前启后,名池全国,号称吴装。其裱件平挺柔软,镶料配色文静,装制切贴,整旧得法。《装潢志》谓:“王州世具法眼、家多珍秘,深究装潢”。明代胡应麟《少宝山房笔丛》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的高度评价。 红帮:装裱形制的一种。解放前苏州,扬州和上海等地有一种专裱红白立轴对联,专供婚丧喜庆之用的。称为“红帮”。 行帮:解放前上海、苏州、杨州各地就其装裱工艺的不同,有一种专裱普通书画的,称为“行帮”。 一色裱:就是裱画镶料用一种颜色的。这要根据画芯的长短画画幅长短的比例而定,一般镶料长不超过画芯长的,用一色装裱就可以了,如一张三尺长的画芯,加三尺长镶料,裱成六尺长幅式的立轴,只用一色即可,在镶料色彩的运用上,以突出画芯的画意为目的,不能用强烈的对比色,要使其美观,大方为原则。 二色裱:是在贡四周用上适色镶上,其余不够的长度再采用深色较为隐重的镶料,接凑于天地头裱成需要的长度。如画芯长是二尺,要想裱成六尺左右的长度,就需加四尺镶料,这样只用一色,则镶料长于画芯的一倍,在配色上有喧宾厅主的副作用。同时也显得单调。这样就可裱成二色。即圈的上下、另加天地。 三色裱:是圈与天地之间加隔界。其边的宽度可随画幅的大小而定,或三寸,或二寸,或一寸五分不等。圈的颜色应浅些,天、地头应深些,隔界不深不浅起过度作用。这样裱的画,色彩为协调。并有温文、柔和、肃穆的情趣。但圈、隔界、天地的颜色不要过分相近,应有节奏感。切忌,圈职业病色深,而天地色浅,这样会使读者感到空旷。 仿古装池:这是解放前苏州、上海、扬州各地就够得上称为装潢艺术的,专为书画名家和收藏家装裱珍贵书画的,称为“仿古装池”。 惊燕:亦称“绶带”原只是垂画画的天头处,燕子飞近画面,两带自然飘动,可惊走燕子。后来用它作为装饰,就把这两条带子固定在天头上,刺绶带的宽度可根据画的宽度而定,如二尺宽的裱件可用六分宽的绶带较为合适。用料杨与隔界相同。它的长度与天头一样,但不要太厚,厚则使画不平。如隔界是绫子的,绫上有花纹,那么刺绶带时就要注意花纹的完整。现在日本装还有用活动的飘带,用来惊动止栖的绳燕,以保护书画,故又名“惊蝇” 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系有丝绳,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格调堂皇,高手辈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设“论装背裱轴”一章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 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 工具和材料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工具主要包括: 1 工作室,要求宽畅明亮通风。 2 案台,以坚实的木材做成,用朱红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墙或壁,分木板墙和纸墙两种,前者适用于气候潮湿之处,后者多用于干燥之处。要求平整、光洁。 ④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其刀刃锋利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或柳木为之。 ⑥裁尺,用于裁切画心材料时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⑦棕刷,用树棕编扎制成,有南、北方之分,前者小且薄,后者大而厚。 ⑧排笔,由几支乃至20余支羊毫笔并排扎接而成,用于刷浆糊。 ⑨竹启子,用大毛竹制成,呈剑形,前部薄而光滑,尖端半圆形,后部粗厚。⑩针锥,用于扎眼、转边和排毛等。 砑石,用以砑磨画背,以质细光滑的鹅卵石为之。另外还有浆油纸,水油纸等。 材料主要有: 1 纸,多用生宣纸,一般用作托画心,托绫绢或配覆背等。 2 绢,是平纹织物,用蚕丝织成,有粗细之分。 3 绫,亦用蚕丝织成,并织有各种图案,多用于裱幅的天头、地头、隔水等 ④锦,丝织物,多为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图案。多用作手卷包首、册页封面、轴幅锦眉和边框等。 ⑤浆糊,托裱所需的粘合剂。用去掉筋麸皮的淀粉或上好面粉打成,打浆时需放入适量明矾,以防以后虫蛀。 ⑥颜料,即中国画颜料,用于染制纸、绢、绫及为破损的画心补色等。 ⑦胶矾水,用胶和明矾及水三者混合而成,用于加固裱件的色彩和纸绢质地。⑧轴头,用在挂轴式和手卷式的装裱中。前者多用紫檀木、红木、花梨、瓷、象牙、角、金属等制成,呈蘑菇头等形状;安装在地杆的两端,既起到装饰作用,又便于画卷悬挂。后者常用象牙、瓷及金属等材料为主,圆形装于卷尾的上下两端。 ⑨画杆,分天杆、地杆,以杉木为主,要求平直,其中地杆要一定重量。 ⑩绳、带、别,用于捆扎别紧裱物。 另外还须备有一些化学药品,加高锰酸钾、草酸、过氧化氢、丙酮、乙醚等,用于清除霉迹、污迹等。 工艺装裱有—套完整工艺过程,操作时须按要求进行。其过程: 首先是材料的托和染,包括:①托绫、绢,将绫绢正面合案铺平,用排笔蘸清水将其刷透,后用干毛巾将水份吸干,使绫绢紧绷案面,平直无皱,再刷浆糊,后将卷好的纸对齐绫绢,边展托纸,边用浆刷刷实,完后再以棕刷排实,揭去,晾在墙上。另外还可将颜料放入浆糊中调匀,刷至绫绢,上纸,晾干,即连托带染色,称浑托。②托镶料纸、裱背纸,大多托3层。先将第1层纸铺开,用稀浆水将纸刷平刷匀,加托第2层,对齐边口,展纸,刷实。再用浆水加托第3层,步骤同上。3层托好后,再用棕刷刷一遍,晾干。③染材料,将颜料及胶用水浸泡化开,把所染纸绢绫反扣在画案上,往上刷颜色水,要均匀,先刷托纸,后刷纸绢绫的正面。后上墙晾干。 接着托裱画心包括:①湿托法,用于不掉色的画心。把裁方的画心反铺于画案,润潮展平,上浆水,沿画心四边刷上局条,后把托纸刷上,再用棕刷由上而下刷住托纸。②平托法,用于易扩散或掉色的画心。其法是托纸上刷浆水,画心覆其上。有飞托、覆托之分。 再进行镶覆和砑装,包括:①镶覆,将托好的画心裁去多余的局条,再在画心四周镶覆上所需要的圈档、上下隔水、天地头、惊燕,绫小边或通天小边等各种材料,然后在其背面刷浆水,粘上覆背纸即可。②砑装,砑,即对覆背后的裱件用砑石砑磨,使之光洁柔软。装则指在裱好的画幅上,装配天地杆、轴头、在杆上钻,穿绳,以便悬挂等,至此装裱工作全部结束。 形式亦称品式。主要有: ①条幅,因是垂直悬挂,又称挂轴,或轴。自上而下包括天杆、天头、惊燕、上隔水、圈档、画心、下隔水、地头、地杆、轴头等,一般为天头大、地头校 ②长卷,也叫手卷,简称卷。由天头、副隔水、前隔水、绢边、引首、画心、后隔水、题跋纸心、拖尾等组成。 4 册页,首尾相连、折叠而成,其形式类似画册,每页一幅画,或一画一跋,首尾为硬面包锦,内有边、画心、分心等。 册页有多种样式,其中左右翻折,向右开版的称蝴蝶装,上下翻折,向上开版的为推蓬装等。另外装裱幅式还有屏条、对联、横披等。 收藏书画的朋友,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古旧书画的揭裱。大多数的书画收藏者购得古旧书画后,便很随意地就近找人揭裱了事。这是断然不可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件古旧书画作品的成全与毁坏以及寿命的永暂。   古旧书画能不重新揭裱的尽可能不要揭裱,因为每揭裱一次,要经过热水闷烫、清水淋洗、化学药品洗霉去污和修补、全色等多道工序,耗费很多时间,这些无疑会使古旧书画大受损伤。所以古人曾说古旧书画非到了“蝴蝶翩翩舞”的破烂程度,一般不要重新揭裱。   揭裱古旧书画,尤其是具有珍贵文物价值的古旧书画,一定要找那些经验丰富、技艺高超又认真敬业的装裱师。北京、上海、苏州等地都有专业的书画装裱店和技艺上乘的装裱师。如北京琉璃厂的荣宝斋是国有企业,负有保全救护文物的责任。他们接到古旧书画,须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如何揭裱后才分配专 人操作。切不可为了图省事省钱就近找技艺平庸的人揭裱。清代书画鉴别名家陆时化在其所著《书画说钤》一书中说:“书画不遇名手装池,虽破烂不堪,宁包好藏之匣中。不可压以它物,不可性急而付拙工,性急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拙工谓之杀画刽子。”此实为经验之谈。   另外,珍贵的古旧书画揭裱前最好拍照或录像,以备揭裱过程中毁坏而诉诸法律的凭证。 PAGE 9
/
本文档为【书画装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