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研究生怎么读

研究生怎么读

2013-10-05 7页 doc 43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526

暂无简介

举报
研究生怎么读 写给新入学的研究生们(虽然是很久前的一篇,但是很有借鉴意义) zhypo和我说了很久了,让我写点东西给这类特定的人群,无奈最近比较烦,一贯比较懒,所以拖到现在。能写一点算一点吧,一部分一部分地发。 现在扩招的厉害,越来越多的xdjm们都有了机会尝尝烟酒生的滋味,这是好事。社会的发展必将需要大量年轻而又有高学历的人。 不知道现在的师弟师妹们有多少是有着自己的想法而考研的,至少我那个时候没 有太多的计划,反而可能觉得做学生是自己比较在行的,反正现在硕士学位说白了就是熬够年限。另一方面,面对走出社会,心里有一种恐惧,似乎自己还...
研究生怎么读
写给新入学的研究生们(虽然是很久前的一篇,但是很有借鉴意义) zhypo和我说了很久了,让我写点东西给这类特定的人群,无奈最近比较烦,一贯比较懒,所以拖到现在。能写一点算一点吧,一部分一部分地发。 现在扩招的厉害,越来越多的xdjm们都有了机会尝尝烟酒生的滋味,这是好事。社会的发展必将需要大量年轻而又有高学历的人。 不知道现在的师弟师妹们有多少是有着自己的想法而考研的,至少我那个时候没 有太多的,反而可能觉得做学生是自己比较在行的,反正现在硕士学位说白了就是熬够年限。另一方面,面对走出社会,心里有一种恐惧,似乎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这个关口就杀到面前了。多3年,可以让自己缓冲一下,准备好知识、心情来面对挑战。既来之,则安之,如果考上了,按今年的找工作的情况,我建议还是读书吧,躲几年,外面的世界很残酷。IT泡沫破裂+911+伊拉克战争+SARS= 有排你熬的。 考上了,能干点什么呢?这是我打算讲的。本文完全从完全利己的观点出发,以贪心算法为指导思想来规划研究生阶段的生活和学习。决不评论学校与教育以及导师带学生等等之利弊。 [目的] 研究生读来干嘛,需要想清楚,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这一点一定要在学习开始之前明确。否则,这3年很容易落入庸庸碌碌的无聊生活中去。这里,我可以提几个给你参考。 1.出国。研究生阶段是出国的缓冲器,作出过的准备,寻找出国的机遇。 2.毕业了找一份好工作。 3.留校搞科研/读博士。 方向,或者时髦一点叫做career design会使你在这个阶段里做所有事情的不灭航灯,偏离航向的东西,毫不留情,砍!女朋友不同意你的发展路线,义无反顾… 商量商量嘛,何必那么认真呢。。。 如果你不幸和我一样没有远见,那么,挑战你的时候到了,尽可能地把所有能准备的东西都准备起来吧。让自己有一点可以选择命运的资本。 [幻想] (不是yy) 在这里,我要泼你们一点冷水。不可否认,还是有挺多人对研究生阶段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我经常听到的话,“xx老师的实验室是个牛群聚集的地方,我要是能考进去就好了”。呵呵。我笑,这些幻想表现为: 1.研究生是本科读书的延伸,遵循特定的教程一步步学即可。 错,课程是辅助的,研究生阶段要学的是怎么样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和以往教科书上的不一样。原来我们是解决已经解决的问题来学习怎样解决问题,现在是解决待解决的问题。 2.我能从学校的课程和导师那里学到很多的东西。 错,学校的课程深度基本上和本科的一样,英语甚至倒退。大多数导师被各种不同的事情缠住了,一个星期能够见你半小时就差不多了,基本上就是扔给你一个问题,“你去搞一搞吧”,没有太多的怎么解决的指导。或者另一种,啥事情 都没有,任你自生自灭。所以,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学。 3.研究生的学历响当当,我能凭他找到很好的工作 这个见仁见智,主要是“好工作”的定义比较难掌握。我给你一个数字,今年的第一场招聘会,就是华师那次研究生专场。来了150个单位,来了2万研究生。 可能我们这一届的研究生受了2000年本科毕业时的影响,当时觉得这个招聘会挺简陋。后来证明,那次来的单位算不错的了。希望能给诸位一点危机感。 4.研究生生活充实、紧张而快乐 呵呵,恰恰相反,你可以很堕落、很轻松、很郁闷。因为没人管你。很多人研究3年下来,没敲过几行代码。基本上都是网上聊天,到处找电影,就这样过了。 可以干,并且应该干的事情] 总之研究生阶段是一个充满着自由,充满着放纵,一切都依靠你自生自灭的时期。即使是老师天天抓你干活也一样。如果你想当乖孩子,想出类拔萃,估计不是太容易,但是想当无赖,那简直就是太简单了。反正我本人上来研究生的时候,“莫名其妙感到一阵的空虚”,不知道干什么好。上的课程,太简单了,基本上都是已经学过的。实验室不想去,气氛不好,不像是在搞科研,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目的的活永远也做不完。似乎大家都是这样,第一个星期失望,第二个星期逃课,第三个星期,新东方学校到广州来开分校了,有免费讲座。于是一窝蜂奔怡乐路去了。原因很简单,新东方的校训大家应该知道“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必将辉煌”。 如果大家有这样的时期的话,那就太浪费时间了,而且严重影响接下来的心情。所以,记时是不明确自己想以后干什么,有几项任务也是特别值得去干一下的。 1.学英语 老生常谈了,这个东西啥时候都是很重要的。以前一直有老师带着学,都学了十几年了。还有各种各样的理论来支持学习的方法。这里我说说我自己的经历,给与我有同一样困惑的同学。刚刚上研究生时,我的英文很烂。当然46级是没有问题的,这多多拜托了当年联合班的英语老师——刘缨,没有报酬,给我们加了很多课,硬是把我们在大二下学期拉过了6级。虽然我只有60多分。然后就没碰英文了。3年级考研,似乎考了60多。大四再考就70。我学习什么东西都是靠突击的,唯独英文觉得不可能。“要天天看一点,循序渐进”,这是一直以来的教育。我不想讲太多怎么样突击,这会偏离了主旨。另外,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方法不尽通用。我只是建议大家有条件的话,把GRE考了。它需要半年的准备(网上有各种各的准备计划),这不仅可以让你英文上升到平台期,还可以为你选择今后的路,准备一个solid foundation. 英语这个东西有个特性,就像一座山,一次准备到了位,也就是爬上了山顶,就不会再退步。否则就是冲上坡,然后滑下来,再冲,再滑下来。所以,这是一劳永逸的突击,用来填补空虚的研究生生活,十分合适。 有的人在本科阶段就把这个玩意搞定了,我很羡慕你。我不赞成用雅思或者托福入手,很可能你爬了一座山之后还要爬第二座。考完GRE,剩下的就是一览众山小了。 我现在的英文也一般,但是却是我2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水平。[可以干,而且应该干的事情] 2.搞技术 在我的理解里面,搞技术和做科研不同,搞技术是应用层面的,科研是基础层面的。但是,现在在我们系的实验室里面,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楚。其实大部分人在做技术,但是所有的人都说自己在做科研。为什么把技术和科研分开,这是为了你今后的努力方向定的。把力气用在刀刃上,才能获得最好的结果。在我的身边,技术和科研的两个完美的例子就是陈颖棠和陶宇飞了。 既然是做应用,那么就是把已经成熟或者比较成熟的技术组合起来,拼成一个完美的产品。这需要快速学习能力,丰富的联想,和对技术的执著和狂热。应用的层面由于是金字塔的最底层,领域非常的多。就我们系实验室的情况来说,就有搞J2EE平台的应用、图形学相关、数据挖掘等等。有的人刚刚脱离了本科的书本,觉得研究生是一个应用的海洋,“好多东西学啊!”,然后东啃啃 ,西啃啃,什么都没有吃透。反而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都会十分痛苦。先搞透一个领域的东西,然后在顾及其他,你会发现容易很多。例如:如果你C++很熟,就会发现其实java很多特性也是理所当然的设计,design pattern的差别也不会很大,置于算法,谁告诉我算法在你脑子里是一某种源代码的格式存储的? 另一方面,我发现有挺多的人看技术书的习惯很怪,就像看课本一样,一页页翻,认为字字珠玑。一本入门书看10几天。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习惯,严重影响效率。其实,我们经常做应用的时候,不需要了解到工具的方方面面,同时工具也有可能同时提供了多种方式达到同一个目的,我们知道一个也就足够了。首要的目的是解决应用的问题。所以,看这些书应该快速浏览。或者带着问题去看,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放下来。当然,有的经典书是要仔细研读才能得其精髓的。但是首先也应当快速浏览,在脑子里面建好索引。我不认为一个满脑子解决方案的人和一个知道去哪里找解决方案的人工作效率差别很大。另外,很有可能后者因为脑子里的提纲挈领的东西多了,更能够从高一点的层次看问题。找工作的时候,所有的外企都会有这一条:fast-learning。说的就是这种上手的技巧。面试的时候问起来,你如果有一些怎么样做到这一点的方法吹吹,hr会很看好你的。IT的天空,比女孩子的心情变得更快,跟着应用跑的人尤其能感到这一点,所以,学会另一种style的学习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搞技术的人触觉要敏锐,脑子里面装的信息比较多,这将是你从coder转变analyst的必要基础。所以,研究生阶段看多一点杂志,技术的,管理的,甚至人性方面的,什么都看看。idea的碰撞通常会产生出很大的效益。举个例子:我从来不反对玩游戏,但是要玩出水平,不是说很厉害,而是要把游戏当成一个软件产品来看待,看到游戏背后的很多东西。我熟知的几个家伙都比较喜欢玩游戏的 ,gkl,cyt,bdkight都是。杂七杂八的信息都在脑子里面,可以联想的空间就比较大,需要吹水的时候,信手拈来,不会at a loss. 本来搞技术还有另一个可以搞得东西就是考证,ibm, mcsd, sun, oracle等 等,还有高程和系分。不过现在这些东西都泛滥成灾了,不知道还有多大用,我就不敢误导大家了。 [可以干,而且应该干的事情] 3.搞科研 搞科研应该是研究生的主要目的,起码国家设一个这么样的学位,其本意也是这样的。命运有时是无奈的,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做产品,其实,就凭研究生参差不齐的技术水平、手工作坊式的管理体制、包身工似的待遇,怎么把一个东西商品化啊。 搞科研不是做产品,当然,有时候也会出产品。搞科研是研究出一套理论,一个算法,或者一个集先进技术的原型产品填补某一个空白。我参加师兄师姐的答辩,自己的开题报告,或者看导师对别人写文章的指导,都经常提到一些观点。“你的研究的目标问题是什么,应用环境是什么,国际上现状怎么样,你的方法有什么优点,比别人好在哪里,有没有实验数据支持。”等等。这都是要写到论文里面的东西,而且,论文审稿的时候,审稿人得到的表格也是按照这些标准评分的。 做科研的唯一标准是出论文,其实如果能出几篇高质量的文章就是研究生最大的成就(上头拨的课题经费是不会有太多到你的口袋的),呵呵,这也是我心中永远的遗憾。其实我啥都没写过,所以也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最好有写了很多论文的师兄师姐,特别是博士们来说说这个话题。我只能臆测一下如果我再来一次的话可能会怎么做研究。 首先,确定研究的领域和题目,这个一般都是导师定了,如果导师自己都有写文章的习惯的话,不但会有一个有前途的题目,而且会有很多做研究的经验和这个领域的沉淀。这就非常恭喜你了,研究生时期就比较有盼头。如果靠自己找题目,很难。或者导师只是跟你说,“你去搞一搞这一块”,然后只有一台联网的电脑,然后啥都没有了的话,也差不多。这个时候,第一步就是去期刊网上面找一些综述性的文章来看。说老实话,期刊网上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垃圾,但是中国人写综述的能力真是不错。这个大概和过人的copy paste的习惯有关。看这些综述,会对这个领域的范围和现状有所了解,一边看文章,一边积累关键词(和他的英文对应的词)。 了解了大概的背景,就需要上国外的电子资源查资料了,ACM IEEE都不错的。值得一提的是,国外的大学查资料专门有情报检索员帮你做的,我们得自己来,另外,华工租用的acm电子资源不全,足好想办法自己申请一个会员,或者其他途径访问。国外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是真材实料的解释,论文中不懂的概念等等都可以在这些文献里面找到。国内的文章嘛,不说大家都知道了。呵呵。 再接下来估计就是实验环节,自己发展出的理论或者算法,都要实验,以便获取数据。这一点我们很弱,首先单枪匹马很难做事情,第二,没有数据源。我见到的国外的论文,通常他们的实验数据都是国家联邦数据库中的真实数据,比如说20年的报纸头条信息,某一个州的人口调查数据库等等。我们只能自己找,甚至有人写文章不要实验也有数据的,牛B死了。 再接下来我就不知道了,毕竟我写文章上面是一个失败者。 发表文章的级别也不一样,这个要看目标不同。出国的话,尽可能发往国外,或者发到在国内举行的国际会议,分量会很重。如果在国内读博士或者留校,数量可能更重要一点,就发在国内好了。 可以干的事情] 这部分就不一定谁都要去做了,当然,做过更好,但是势必分掉你一部分精力。 1.炒更 这个话题很敏感,也很多人关心。上次在微软俱乐部吹水(趋势冠军面对面),发现大家除了关心cyt的类库之外,就是这个话题了。 我一贯都支持炒更,在不影响课程成绩的情况下作做兼职有很多的好处。首先,经济上的帮助很大,虽然钱不见得特别的多,但是由于是自己亲手赚到的,花起来就特别的开心。从前靠父母资助,一分一毫都要省,不到万不得已不买一件东西,穷困潦倒。现在自己管理收支平衡,吃得起的就吃,穿得起的就穿,朋友有难,倾囊相助,自己也能负担起这个责任。第二,这是个人快速成熟的一条途径,工作了意味着开始担负责任,平衡上下级关系,与同事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见客户。等等。 俗话说,“气度影响格局”,你做的事情的格局越大,想问题的格局也就越大,这里面的潜移默化一辈子都会受用,为什么不早一点开始呢?经济上的独立,也有助于个人的成熟,起码拍拖不要用家里的钱,心安理得多了。第三,技术上和管理上的熏陶。一个再怎么烂的公司,都会在技术上和管理上给我们以启迪,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没有条件去参加MBA的case study,但是我们能够创造条件experience某个case。第四,很重要,兼职的经历和做过的项目将在你的简历里面留下重重的一笔,外资的公司都倾向于把兼职的过程当成工作经验看待,面试的时候对你所作的判断和言论的可信度也会提高,因为他认为你成熟了。 我不知道现在的CS的兼职情况如何,我一直的经历就是,有的人炒得不亦乐乎,有的人啥都不干,分的比较开的。这就要看看你自己的价值取向了。所以,我认为兼职是一件可以干的事情,却不是必需的。 对于兼职,我有几点建议: (1)兼职的时机: 越早越好,其实我觉得本科大三学了一点专业课之后就可以开始做了。大一大二的课程太紧张,另一方面也确实啥都不懂。大三的课程比较松,而且刚刚学了的知识,放入实践中,马上就可以反馈回来,受益良多。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被hua一下子从华工泥潭里面拉入到社会中的,同去的还有几个同学,现在都无一例外地是活跃分子,hua那里的经历和气氛给我的影响无法形容,我一辈子都会感激hua和那次机会。 有人可能认为自己啥都不懂,不知道能干什么。这一点我觉得普遍的多虑。只要你懂得一门高级语言,就肯定有工作适合你。只要你不是抱着吃闲饭的态度,就肯定能够为公司带来利润,也能给自己长进。实在是没有自信,可以先到本系的实验室里面泡一泡,报酬是没有多少的,但是肯定也能学到东西。在实验室里面,本科生比研究生强的情况处处可见。 (2)兼职的类型: 有的人喜欢接项目回来自己组一个队伍来做,我很钦佩他们的勇气。因为这个责任是很重的。当然,收入也不错。但是我不建议大家这样来,这样的形式虽然收入提高了,但是风险也高了,最重要的是可以学的东西不多,因为来来去去都是这几个同学。再者,能够接回来的,一般都是小MIS,格局太小,技术含量不高,简单重复,同样没什么可学的。小作坊开发,人手不够,所以经常需求、设计、编码、测试角色混乱,阶段不明朗,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弊端。所以,尽可能地去公司里面兼职。 有些其他比较popular的兼职类型就是做家教或者派传单,作为CS的人,这个就不要做了吧,大把利润更高的等着你。对于研究生,还可以去周边的学校里面做兼职老师,收入还可以,时间也比较固定,要求也不高。用来糊口+练吹水的本事也不错。另外,我听国外的同学说,如果你在出国的时候的resume里面说过你做过代课老师,TA申请的成功率会高很多。 (3)做兼职的态度 这里当然要本着以公司利益着想,长期稳定的态度来做一份兼职。跳来跳去肯定会一无所得。当然,当一个公司没有东西可以学的时候,也要果断离开。 兼职和学习都是人生事业的一部分,要并行的经营,如果因为炒更而挂红灯,就得不偿失了。 (4)对于钱 如果你有其他的计划,比如说出国等等,我建议还是暂时不要做兼职。投入社会以后就会有很多诱惑,很难静得下心来了。做兼职了有钱,小资的生活有滋有味,就很难退出来。当年从兼职的地方退出来考GRE,下了很大的决心。然后没有了收入,生活水平却降不下来,结果穷得直冒烟。 (5)怎么样得到兼职 一般都是靠人介绍,同学也好,年轻老师也好。主要是你要与人搞好关系。另外,个人的知名度要提高,平常多看看书,与人讨论技术问题,或者上BBS讨论。混熟了,别人有机会的时候,首先就会想到你。这一点要主动,中国独生子女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张口等饭,离开了父母,这种态度那里都吃不开。 我所认识的人基本上都是考BBS上的关系或者平时个人的关系弄到的兼职。所以,多多去programming版,Linux版泡泡,有好处。有没有其他情况,请各位补充。 (6)其他 兼职的情况,一定要保密。对谁都是。在同学里面,不妨分享一点学到的东西,万万道了,很可能遭到极端处置。同学们也最好做好统一阵线,来一个大CS共荣圈。收入提高了,不放在集体生活里面多做一点事情,多出一点钱和力,别人也就不会看你不平衡。 这个问题很大,对本科和研究生都适用,说得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疑问,欢迎回帖讨论。其实很多人在做兼职的,如果大家都发发经验,可能比我自己说,更具有普遍意义。 可以做的事情] 2.搞竞赛 这个话题实际上对于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来说是一样的,都可以看看,我对这个话题也比较有心得。本科的时候我就参加过省里的高校杯、上海的ACM、重庆的挑战杯等。到了研究生阶段,心比较散了,也比较懒,就没有再理竞赛的事情。最后去参加趋势的比赛,一方面是cowboy的热情邀请,另一方面那个时候也实在是揭不开锅了,于是同去。 搞竞赛真是一个老少皆宜的运动,好处多得数不清。这样来说吧: (1)提高技术水平。确切地说是在短期内提高技术水平,有了范围和目标,你就会不停地努力。这个理由其实不用多解释。 (2)提高综合素质。现在的竞赛,很难有单枪匹马能够搞定的,团队的合作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这里面就锻炼了teamwork,表达能力,协调和领导等等。这个也不用多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竞赛可以找到一大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今后你进步的加速度就更大了。 (3)提高无形资产。竞赛的成功能够让别人认同你的价值,这个时候,面对机会,你抓住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甚至机会会来找你。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从大三那次拿了高校杯的奖,以后的ACM比赛,全国挑战杯等等,自动的就落到了我的肩上。搞竞赛的时候认识了hua和cyt,于是又有了机会出去兼职和向牛人学习。再于是又有了机会去老师的实验室作程序,这又导致了IBM奖学金。等等。一系列的反应,都是从那次竞赛开始的。 (4)见世面。我不止一次地在我的言论里面提到“做事的格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idea的碰撞会迸出火花。见的世面多了,人就会越成熟。竞赛能够让你和其他的精英们同台竞技,证明自己的同时也要看到差距。“也许你觉得自己聪明,但是别人不一定认同。千万不要到处现。其实总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是趋势科技里面某个MM的原话(就是那次趋势的巡展在那个台湾MBA MM 旁边的那个本土靓女)。 (5)物质回报。如果成本控制的好的话,回报率也挺高的。第一次参加竞赛,得了一套金山词霸,高兴了好几天。后来去了趟上海,面对上海大学的礼仪队,无数次惊艳。挑战杯学校奖了2500块钱,我们几个一人买了一个call机,还报告半个班。至于趋势那一次,用stephenlee在北京玩的某一天吃早餐的时候冷不防冒出的一句话来形容,“就好像刚刚抢了一票银行”。 (6)为简历做文章。我在CS板上曾经发过一片写简历的文章。其实简历就是要与众不同,不是花哨,而是内容,竞赛就是与众不同。中大的ACM搞得好,搞ACM的那些家伙基本上都出国去了,还都是牛校,我们真是望尘莫及。 算是给大家一个介绍吧,说说可以参加的竞赛和基本情况,不知道的人心里有个底,知道的人可以帮忙补充一下。 1.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 一年一度,在某个高校举行,什么都可以做。做成产品的样子,文档要齐全,要可以演示。比赛之前两个月报名,然后比赛前一星期左右把文档等资料交上去。比赛那一天就搬上机器去那个高校参赛。评委都是各个学校的系里的管教学的教授吧。然后15分钟延时和解释10分钟评为提问。一般就是这个样子。对于这个比赛,我觉得最重要的几点:产品技术要新,selling point多,至于质量不用太考究,最好和教育拉上关系,千万不能做游戏。Idea要可以解释,太玄乎的东西评委不懂的。演示和解说的那个人的吹牛皮的功夫很重要。界面要花哨一点。 好像是第7届的时候,我们就吃了亏。cyt做了一个MUD,hua做了一个网络防火墙。可惜啊,评委们不玩游戏,也不赞同游戏,另外97年的时候,没几个老师接触过互联网,更不知防火墙,无论单钥双钥加密了。 第8届的时候广工也是,做了一个网络战棋,真的很不错可惜也死了。 2.ACM国际大学生编程比赛 一年一度,在上海举行亚洲赛区预选赛,头两名可以去参加决赛,决赛的地点次次不同。这个竞赛的分量非常重,要知道图灵讲就是由ACM颁发的。这个竞赛很正规,考得都是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做产品作技术是完全不同的路线。举个例子来说:给你一个文件,里面全是坐标点,然后假设这是一个森林,每个点是一棵树,然后要求写程序读入这个文件,然后输出如果用一根绳子把这个森林围一圈,要多长? 这种问题的解决方面,我们华工比较差。我那一次和hua cyt 梁竞伟几个牛人去,只拿到了第10,不知道后来的弟弟妹妹们有没有突破。比赛的形式很独特:每队只能一台计算机,不限编程语言。进入考场5小时之内作8道题,全英文的,不得提问。提交答案越快,做的题目越多者胜出。 一般每道题给你几个简单的测试数据。你提交某一道题以后,评委用其他的文件测试你的程序,输出结果正确则得分。所有的人都在一个大厅里面比赛,如果某个队提交正确,则有MM过来往你的桌子上面插上一个气球,给其他队心理压力。酒店还提供了吃的东西,就在桌子上。 这个比赛中大有个教授很热心,他直接去各个中学找苗子,保送上来。然后一进门就开始训练,一般一年就去参赛了,成绩就很好。这个教授叫做郭嵩山,他自己也说过,其实他没有太多的辅导,都是创造条件让同学们互相促进进步。这也给我们启迪,其实我们也并不缺辅导,只是我们没有环境交流进步。ACM竞赛历届的题网上有,希望准备的人应该努力的做作这些东西,另外还有一本吴文虎的书,也不错。我是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竞赛能够带来的东西那么多,也很后悔当年为了所谓的考研(其实是拍拖)放弃了第二次去参赛的机会。 3.挑战杯 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可以比产品,也可以是论文,只要是有科技含量的东西,都可以拿出来比。大家经常用的天网ftp搜索,就曾经是获奖作品。这个竞赛年年变规则,怪怪的。我那次没有时间,是一个铁哥们儿代替我去的重庆,吃了不少苦。这会啊。我有一件东西也要参加这次的比赛,不过到了10月份,我已经走了,希望也能分到一个奖。 4.趋势科技百万程序大赛 这个不多说了,前面的文章里面有。 5.微软的.Net编程比赛 6.数模竞赛 7.机器人比赛 以上的我不是很熟悉,大家伙儿可以起哄,叫snakey过来说,哈哈。 8.IBM的Linux和websphere方面的比赛 每年IBM都会搞一个什么比赛,主题经常变,和ibm的业务有关,可能今年就会搞按需计算?不知道。 再回到路线上来] 前面说过,其实读研的话,有几种出路是可以去想想的,重复一次: 1.出国。研究生阶段是出国的缓冲器,作出过的准备,寻找出国的机遇。 2.毕业了找一份好工作。 3.留校搞科研/读博士 就这几条路和我说过的可以做的事情结合起来说说。 如果出国的话,那么有几样是硬件,GT成绩、论文(最好是国际会议的,如果想拿好学校的offer,自费除外),搞完这两样,估计你都没有时间做兼职了。如果你能在ACM比赛或这是美国数模竞赛上弄点奖,那就如虎添翼。这一点我是失败者,一千多美元扔出去 ,几封据信扔回来。 如果想找好工作,做点兼职比较好,或者你的导师的项目也是应用型的,也不错。英文练好,如果你去外企的话,一个好的英文就像一个MM“一白遮百丑”。考多几个证,拿几个企业奖学金,把简历塞的满当当的就很不错了。研究生的成绩单基本上没有单位要看。写简历的文章,看CS版1608篇吧。 留校搞科研/读博士的话,首先,如果留校,就意味着你一定要把博士弄到手。学术机构人事稳定,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所以,这一项是硬件,一定不能吃亏,能直博的话,就上吧,省一年是一年啊。有了资历然后再看能力。小硕在高校是混不出头的。如果真的有壮士、烈士学位,那也还要读上去,否则还是被压在底下。读研的时候,似乎还有一些出国交换的机会,能出去混混的话,你就镀了金了。这些机会一般都是校内截留给有关系的人,所以,和领导的关系要好,有了机会,人家才会想到你呀。等到通知贴出来的话, 黄花菜都凉了。如果能够出上一篇SCI的论文,基本留校就没问题了。至于竞赛、英文、兼职等等,对这个没有太大的帮助,还是论文的数量个级别重要些。如果实在发不出国,国内的核心搞他十几篇也行。留校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是博士留校,上课的工资+博士后的工资也有7、8k了,然后非常自由,还可以搞七搞八。如果你的吹水的水平不错,有公司请你作顾问,那你就发达了。 这一篇比较短了,将就着看吧。[最后一点点] 学习不要把自己学傻了,我越大,越觉得EQ比IQ重要多了。以前有一篇文章,叫做什么给年轻程序员的忠告,说了很多就是这方面的道理。我们虽然是搞技术的,但是技术不能搞一辈子,时时刻刻为自己准备一条后路。其实这条后路也是很难看到的,但有一点可以做到,结识更多的朋友,知道更多的信息,有难的时候就不会走投无路。 我发现太多的CS的同胞们还是有一点点不够open,在人的面前不敢说话,对自己自信不足,做决定很犹豫等等。在这一点上,我们比中大的同行差远了,这不是长别人士气灭自己威风,事实如此。 最近去找工作,老是碰到那几个中大的家伙,聊聊就熟了。他们总给人不卑不亢的感觉,比较看得开,也比较容易套近乎,对个人的仪表和举止很注重。了解的深了,更让人觉得心服,中大的不愧是做官的料,居然用用毛泽东的战斗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路线和为自己争取机会。也许是我孤陋寡闻,这样的想问题的角度我从来就没有做过,在我的概念里面,一直都是市场就是丛林法则,道德和法律都是弱肉强食的延伸。相比之下,我的思想停留在茹毛饮血的阶段,他们已经到了共产主义了。 我觉得可能是人文气氛对它们的影响吧,所以,如果可能,xdjm们能够经常看看各种各样的书,对自己很有好处的,特别是关于战略的、EQ的、管理的等等。其实,我不止一次听到过一些大老板说(其实应该也是某个名人的话):工作中,技术不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才是,比例大概是3:7的样子。 所以,我们要从分发挥人的社会性,毕竟是生活在群体之中,如果一味的搞技术, 那就只能当一辈子螺丝钉了。 如果要举几个例子的话,我觉得以下的资料可以参考:《人性的弱点全集》,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全书》,《从优秀到卓越》,《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网上流行的 《管理学讲座》其实就是《成功经历人研讨会》,毛泽东的著作。有人说《三国演义》 也很有教益,我没看过。失恋的时候可以看看新东方俞敏洪的讲座,呵呵,里面有句话 ,“一个xx飞走了,千万个xx站起来”。市面上很多怎么做项目管理的书,特别是说怎么管软件开发的,我觉得如果有兴趣的话,翻翻即可,不要太认真。太technical的观点来对待management的东西,我觉得很怪。管理的东西通常都是从人性出发的,在没有看 到基本的出发点的时候讨论管理 上的“艺术”,是舍本逐末,充其量是给一个小小的team leader作参考资料的。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参加学生会,我对学生会的性质不作争议,但是那里的环境不可否认还是有点锻炼人的,是修炼EQ的好地方。 好了,说了那么多的东东,不知道有没有给各位留下什么印象。我想我几年以后回来木棉看这些文章,肯定会觉得自己很幼稚,但是我只求那个时候不要觉得误导了大家就心满意足了。我写这些东东,并不是为了表现我怎么牛,看得怎么远,其实这个社会现实而残酷,成王败寇,起码也要10年以后才能决定我是否算成功。所以,大家都是小草,我只希望能够分享一下经历,让大家做做案例分析,少一点弯路,少一点迷茫,多一点长进,提高效率罢了。还有,千万记得,今后小弟若是万幸中的不幸落难了,记得伸一根粗一点的稻草过来。呵呵。 bye bye.......^_^
/
本文档为【研究生怎么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