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听谭盾音乐会所想到的_唐建平

听谭盾音乐会所想到的_唐建平

2013-10-07 3页 pdf 237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85304

暂无简介

举报
听谭盾音乐会所想到的_唐建平 唐建平 : 听谭质音乐会所怨到的 , 5 1 . 编者按 : 对一个作品 , 对一场音乐会 , 对某一作曲 家的创作 , 对某一 演奏 家的表演 , 在观众 (读者) 中持有不 同见解 , 存在着不 同评价 , 这 是极正常的 。 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把各种 不同意见反映 出来 , 有助于观众 (读者) 、 评论者和创 作者进一 步思考 , 对艺术事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 本期 《学报》 又选发两篇不 同 观点 的文章 , 就谭盾的作品及其交响音乐会 , 继续开展讨论 。 听谭盾音乐会所想到的 唐建平 谭盾是一位极富创造才华...
听谭盾音乐会所想到的_唐建平
唐建平 : 听谭质音乐会所怨到的 , 5 1 . 编者按 : 对一个作品 , 对一场音乐会 , 对某一作曲 家的创作 , 对某一 演奏 家的表演 , 在观众 (读者) 中持有不 同见解 , 存在着不 同评价 , 这 是极正常的 。 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把各种 不同意见反映 出来 , 有助于观众 (读者) 、 评论者和创 作者进一 步思考 , 对艺术事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 本期 《学报》 又选发两篇不 同 观点 的文章 , 就谭盾的作品及其交响音乐会 , 继续开展讨论 。 听谭盾音乐会所想到的 唐建平 谭盾是一位极富创造才华和创新精神的作 曲家 , 了解谭盾的人对此有口 皆碑 。 然而 , 谭 盾的音乐作品 , 却常引起不同意见的争论 。 争 论 的焦点 自然是离不开音乐创作中的创新 问 题 。 赞扬的评论暂且不说 。 对于谭盾音乐的批 评意见认为 : 谭盾的音乐作品过于追求先锋派 音乐在音乐表现形式和技术上的新奇怪异 , 而 忽略了对音乐内在本质的深入表现 。 因此 , 有 人将谭盾划入先锋派 , 认为谭盾的音乐里没有 乐思 , 只是简单的音响的堆砌 ; 还有人更干脆 , 认为谭盾的作品根本不是音乐 。 这样的批评意 见 , 若仅就人们对音乐表达情感的一般审美要 求来说 , 是说明了一些问题 ; 但是若从音乐历 史发展角度来看 , 则有失偏颇 。 因为 , 20 世纪 轰轰烈烈的音乐变革 , 毕竟持续 了近百年的时 间 , 由此产生的音乐创作观念的变化 , 不管我 们接受与否 , 都不可能对其视而不见 。 笔者对 子谭盾的音乐虽然并非完全喜欢 , 但至少是对 《乐队剧场 I》、 《死与火 》这两部作品的看重 , 不 亚于对所 了解的 20 世纪新音乐大作曲家们的 任何一部作品 ; 并且从谭盾立足于中国传统文 化基础之上所产生的杰出的创造精神中得到重 要的启发 。 笔者认为 : 谭盾以其极为宽广的音 乐想象和富有创造精神的创作才华 , 加之他对 音乐创作和音 乐创作观念的富有个性的理解 , 通过他的努力 , 为中国当代的音乐创作向 20 世 纪的世界高度迈进做出了贡献 。 那么 , 象谭盾这样有才能的作曲家 , 为什 么不愿用 自己卓越的创作才华 , 努力去打动和 征服最广大音乐听众的心灵 , 争取获得每个作 曲家都希望得到的最广泛的成功 ; 而宁愿面对 批评甚至是谩骂的危险 , 以极耗精力 , 极劳心 智的行为去刺痛一些听众的音乐自尊呢 ? 这个 问题发人深思 。 由此联想到 20 世纪轰轰烈烈的 音乐变革 , 被奉为先锋音乐的众多作曲大师们 。 他们自幼就成长在西方传统音乐文化的沃土之 上 , 或学艺于著名学府 , 或投身于名师 , 传统 写作功力含华拔萃 , 古典 、 浪漫 、 印象主义音 乐的经典烂熟于胸 。 但是为什么一旦他们投入 创作 , 便将过去的音乐准则尽抛脑后 , 毫无珍 惜地把音乐在过去给予人类的美好和温馨全部 打得粉碎 ? 难道他们真的要毁灭人类悠久的音 乐文化吗 ? 难道他们不想自己的音乐得到更多 的听众的喜爱吗 ? 显然不是 。 答案十分简单 , 因 为作曲家的天性 , 就是创造 。 过去的音乐只能 归属于过去 , 今天的作曲家要的是属于 自己的 52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季刊 ) 1 9 9 4 年第 3 期 和 自己时代的创造 , 并用 自己的创造来推动音 乐的发展和进步 , 使自己的创作成为沟通今天 、 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富于探索精神的作曲家们 , 永远是站在音乐发展的最前沿 , 当他们率先进 入新的音乐纪元时 , 走在其后的人们可能还没 有离开过去的时代 , 因此而产生的思维观念上 的冲撞 , 一方面有助于先行者在新的创作天地 中尽快地 自我完善 , 同时也有助于后来者加快 前进的脚步 。 因为每个时代的具体情况和所处 的历史时期有相当的差异 , 因之作 曲家们在各 个不同时代中对音乐创作和创新方面的侧重和 贡献也必然有所不同 。 20 世纪的音乐发展 , 正 处于近代音乐经过几百年发展的高潮过后 , 作 曲家们面对过去辉煌的音乐发展成果 , 如何在 音乐创造和创新的领域开创 自己的时代 , 需要 经历一段思考 、 探索 、 徘徊甚至是 “倒退 ” 的 阶段 。如果说 20 世纪的作曲家受到某些时代的 局限 , 而在创作方面留有诸多遗憾 , 那么最大 的遗 憾就 是在于作 曲家 们在竭力推动音乐观 念 、 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等理性因素高速发展 的同时 , 尚未寻找到使之同音乐中人的情感表 达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 因之使作曲家的主观 意 图同人们欣赏和理解的心理承受力相脱节 。 值得欣慰的是 , 过去曾一度被视为洪水猛兽 、颓 废 、 极端的个人主义而不屑一顾的先锋派 , 在 音乐发展的延伸中已经得到更多人的理解 。 他 们的作品虽然可能在音乐发展 的浪潮中被淹 没 , 但是在他们创新过程 中所积累下来的新的 音乐思维观念 、 新的创作和新的音乐语言 等等 ,却已经在为音乐发展的新浪推波助澜 。毫 无疑问 , 音乐的发展是可以越过先锋时代而走 向更远的前方 。 谭盾的音乐作品中在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内 容表达上究竟如何呢 ? 音乐和音乐情感的 表达在谭盾的音乐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 。因此 , 无论他写作什么类型和题材的音乐作品 , 他总 是将抽象的观念和思想 , 寄托于鲜明的音乐形 象之中 , 并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技术手段使音乐 产生撞击心灵的力量 。 首先 , 就音乐作品的题材选择方面 , 谭盾 一贯是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入手 , 寻找自己 所喜欢的题材内容 。 如作品 《道极》、 《乐队剧 场 I)) 等大量的作品都直接同中国传统文化相 联系 。 这使他的作品不论具有怎样的风格和技 法 , 总是能够激发人们对中国古文化的悠悠遐 思 。 近年来谭盾音乐作品在选题上 , 除仍保持 对中国文化的眷恋外 , 受西方人文主义文化影 响 , 在音乐表现范围和深度与广度等方面都有 非常显著的扩展 , 出现了生与死这样的人类所 共同关切的永恒主题 , 如 《死与火》、 为四个三 重奏和指挥而作的《圆》以及 《乐队剧场 11}) 等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些作品中创作的题材虽来自 西方 , 但是谭盾所用的音乐语言仍具有浓重的 中国文化特色 , 不仅作品的整体风格如此 , 在 某些局部表现也很鲜明 。 如 : 《死与火 》中 “叽 叽顺顺的机器 ” 一段的音乐 , 显然是同中国的 民歌有关 ; 《圆》中的古希腊灵歌 , 谭盾将其去 掉两个小节后 , 也同中国西藏的民歌有近似的 韵意 。 这里 , 作者的用意不言而喻 。 其次 , 在为音乐表现所运用的音乐体裁形 式方面 , 谭盾的创造力也充分地得到展示 。 在 长时期的创作积累基础上 , 谭盾创造了 《乐队 剧场》这一适于他音乐内容表达的音乐体裁形 式 , 虽然从表面上看 , 它同西方标题音乐 、 交 响诗等颇为近似 , 但是在音乐思维逻辑原则上 却仍有很大不同 。 西方的标题音乐以及交响诗 等音乐体裁 , 是建立在其近代音乐几百年发展 之上的 , 尽管它给音乐的表现以很大的发挥余 地 , 但是其中支配音乐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音乐的思维 , 基本上还是在单一的线性思维原 则上的逻辑演进 。 音乐的曲式 、 音乐的风格 、 音 乐的素材等方面都注重统一集中 。 而乐队剧场 的思维原则 , 则显然是以点带面 , 为在有限的 音乐时间内传递更多的音乐内容提供了条件 。 因此 , 音乐的结构 、 风格 、 手法 、 素材等方面 的表现都较宽泛 , 特别表现在不同文化内容在 同一作品内出现而产生的文化对位的风格上 , 这些都为谭盾音乐想象和才华的表现提供了便 利的条件 。 最后 , 关于技法方面的出新 。 具体写作技 唐建平 : 听谭质音乐会所怒到的 . 5 3 , 术手法上的出新 , 是谭盾作品中引起争论的最 重要 因素之一 。 谭盾的作品中 , 确实是大量地 运用了现代音乐的技术手法 , 但无论具体的技 术是来自先锋主义音乐 , 还是来自于他在社会 生活中所产生的灵感 ; 无论运用乐器所奏出的 噪音 , 还是自然界中的单调音响 , 谭盾在将其 入乐后 , 它们自身的意义便同作曲家所精心营 造的音乐氛围融合为一 。 显然 , 具体的音响并 不是其音乐的表现 目的 , 恰好相反 , 通过被赋 予了音乐意义的音响 , 音乐的内容和形象得到 了较好的体现 。 如 《乐队剧场 I》, 作者在作品 的一开头就运用带有即兴式大段演奏的群组的 陶埙率直地闯入 , 就每个单一的声部而言 , 即 兴式 的吹奏单调而枯燥 , 组合起来的整体效果 , 虽然杂乱无序 , 但却 由此而产生出古老而神秘 的气氛 , 使人联想到原始之初的生命萌动 , 给 人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 。 继之而来的是中提琴 的长音带着升华了的情感 , 在散发着泥土般力 量的埙的尽情喧嚣的粗糙的声响烘托下 , 从容 不迫地插入 ; 整部作品的音乐就是在这两条线 索的导引下铺展开来 。 随着音乐的发展 , 埙所 引进 的发展线索 , 渐渐化为渲泄的人声 , 而由 中提琴引出来的音乐主题则逐渐发展壮大 , 最 后两条线索合为一体 。 纵观音乐全部 , 这一作 品如同对中国文明历史的浓缩概括 , 具有鲜明 的生命意识和撼人心灵的力量 。 就埙这件古老 的乐器而言 , 将其运用于交响乐队之中 , 这几 年创作中可以说使用得极为广泛 。 因此 , 在它 几乎成了人们用来表达古朴情感的象征 。 同时 也带来了某些创作上的雷同 , 如果再泛泛地运 用 , 势必令人索然乏 味 。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 谭盾打破了这种创作上的僵局 , 运用一个独奏 和十一个群奏的埙的组合 , 新颖大胆而又富有 民族精神底蕴 。 不仅仅使古老的民族乐器的音 乐 表现力得到极大的扩展 , 并使之成为他的音 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 这样的做法 , 对我 们的创作至少有两点启示 : 其一 , 创作中对于 民族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运用应将过去只重于旋 律曲调的观念大大地扩展 ; 因此 , 节奏 、 演奏 方法 、 音色 、 组合方式以及人的语言 、 情感表 达的声音等 , 都可作为激发音乐灵感 , 建立音 乐语言的重要根据 。 20 世纪的作曲技法为其实 现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 其二 , 技术手段的创新 , 不应仍停留在先锋派时期以人们未曾所见所闻 为 目的的低上 。 因而 , 创新的概念不仅在 于发掘 , 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运用 。 这对于超 越先锋派 , 推动音乐多种风格发展十分必要 。 20 世纪 的音乐创作在经历了近一百年的 发展之后 , 探索者的足迹几乎历遍每一个人们 所能达到的角落 , 这一方面极大地扩展了作曲 家的艺术视野 , 为作曲家提供了更为广大的创 作天地 , 而在另一方面也给作曲家的创造活动 带来了新的困难 。 如果仅就音乐的表现形式和 写作手法而言 , 创造与创新在很大程度范围内 已没有再行突破的余地 。 试想 , 从整个交响乐 队充满噪音铺天盖地震耳欲聋的庞大音响到各 种乐器以及各种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的奇特组 合 , 人声怪异的喊叫乃至梦疮般的嚎哮 , 电子 音乐 , 无声之乐 , 各类令人膛 巨的观念 、 主张 、 主义 , 在这块有限的音响乐园 , 还有几块留给 现今的作曲家的立足之地呢 ? 的的确确 , 如果 仍然将创新的脚步徘徊于此 , 即使是举世无双 的音乐天才 , 也难再有所成就 。 因此 , 创作中每 一微小的进步都显得十分可贵 。 虽然不能说谭 盾的创作尽善尽美 , 但是 , 在他创作中将传统 文化同当代音乐思维观念相结合起来的创造精 神 , 对于发展并延伸传统延续下来的音乐文化 却是十分可贵的 。 因此 , 谭盾的创造精神 , 远 远地超越了他的作品本身的意义 , 并为走在他 后面的人留下了值得借鉴的路 。 附言 : 应学报之邀写 一篇评论谭质音 乐的文 章 , 考虑许久 , 难 于命笔 。 一则由 于谭质音 乐会过后 已近丰 载 , 对他音 乐的印象 已经有些淡漠 ; 又因从未同他交 谈 过他 的音 乐 , 对 其创作的心路知之甚少 ; 再加手边又没 有乐语可 资进一 步研究 , 因此 , 所谓的评论 , 也 只能就 谭质音乐会留下 的感怒和 自己对音乐创作的 某些看法 泛泛而谈 , 作为一家之言 , 供大家参考 。
/
本文档为【听谭盾音乐会所想到的_唐建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