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探讨Ⅲ期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

探讨Ⅲ期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

2009-12-16 2页 doc 26KB 6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9419

暂无简介

举报
探讨Ⅲ期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探讨Ⅲ期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 —————————————————————————— 采用含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及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每21天为1个周期,共3周期。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全组有效率为66.6%,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5%,部分缓解率为61.1%。 化疗结果 全组有效率为66.6%,其中cCR占5.5%,cPR占61.1%,PD占2.8%,全组未见pCR。ER或PgR表达与疗效有关,HER-2基因表达,肿瘤大小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本组研究发现肿瘤受体表达与化疗疗效相关,受体阴性者对化疗更敏感,本...
探讨Ⅲ期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
探讨Ⅲ期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 —————————————————————————— 采用含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及5-氟尿嘧啶化疗,每21天为1个周期,共3周期。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全组有效率为66.6%,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5%,部分缓解率为61.1%。 化疗结果 全组有效率为66.6%,其中cCR占5.5%,cPR占61.1%,PD占2.8%,全组未见pCR。ER或PgR达与疗效有关,HER-2基因表达,肿瘤大小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本组研究发现肿瘤受体表达与化疗疗效相关,受体阴性者对化疗更敏感,本组未发现HER-2表达及肿瘤大小与化疗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 —————————————————————————— 【摘要】 目的 观察Ⅲ期乳腺癌患者术前给予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后生存质量及预后,以探讨Ⅲ期乳腺癌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36例Ⅲ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含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及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每21天为1个周期,共3周期。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全组有效率为66.6%,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5%,部分缓解率为61.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次为脱发。肿瘤激素受体表达与疗效有关,激素受体表达阴性者完全化解率为5.5%,而激素表达阳性者为0%(P<0.005)。肿瘤大小与HER-2表达及疗效无关。结论 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为主的联合方案用于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满意,且副反应较轻。   【关键词】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   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大肠癌和胃癌等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在乳腺癌的应用已获肯定[1,2]。Ⅲ期乳腺癌患者因发现时大多发生血行转移,预后一般相对较差,目前多主张在明确诊断后,先行诱导化疗[3]。自2004年1月~2005年4月我院采用以吡柔比星和5-氟尿嘧啶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用于Ⅲ期乳腺癌的术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5年4月间,本科室收治的36例初诊的Ⅲ期原发性乳腺癌,年龄37~70岁,中位年龄54岁,予术前新辅助化疗(含吡柔比星的CTF方案),所有病例均经穿刺组织学或细针穿刺学明确诊断,并对穿刺组织学标本进行激素受体(ER或PR)和HER-2基因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中临床分期T3N1~2M0占31.6%,T4NM0占68.4%,发现时手术均有一定难度。KPS评分均大于70。   1.2 治疗方法 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或PICC穿刺置管,吡柔比星35mg/m2,静滴d1、8,环磷酰胺500mg/m2,静滴d1、8,5-氟尿嘧啶350mg/m2 d1~4微量泵持续泵入。同时给予止吐护肝治疗,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心脏疾病。   1.3 疗效评价 按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实体瘤通用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手术标本中已无浸润癌细胞;临床完全缓解(cCR):临床检查肿瘤完全消失;临床部分缓解(cPR):肿瘤最大直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病情稳定(SD):肿瘤最大直径与肿瘤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或增加<25%;疾病进展(PD):肿瘤最大直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增加>25%。   1.4 毒副反应 按照WHO化疗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在每1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根据临床和实验室评价不良反应。患者每周检查血液分析,每周期开始前检查肝肾功能。如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或肝功出现明显异常,应将化疗延迟,并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保肝治疗,若消化道黏膜炎超过Ⅱ度,5-氟尿嘧啶用量将减至每天300mg/m2。 2 结果   2.1 化疗完成情况 所有病例全部接收3周期的新辅助化疗,34例(94.4%)按完成,2例(5.6%)由于严重的上消化道黏膜炎将5-氟尿嘧啶的剂量调整至每天300mg/m2。   2.2 化疗结果 全组有效率为66.6%,其中cCR占5.5%,cPR占61.1%,PD占2.8%,全组未见pCR。ER或PgR表达与疗效有关,HER-2基因表达,肿瘤大小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见表1。表1 化疗结果 注:ER和PgR阴性与ER和PgR阳性组比较P<0.005   2.3 毒副反应 本组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7.8%,其中Ⅳ度骨髓抑制为5.6%,脱发发生率为8.3%,恶心、呕吐及腹泻发生率均为5.6%,给予G-cSF、止吐、止泻对症处理后患者均可得到缓解,不影响化疗进行。   3 讨论   自从1986年国际乳腺癌协作组对早期乳腺癌开展围术期(术后36h)化疗,临床试验并取得疗效以来[4],美国和欧洲相继开展几次关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与术后常规辅助化疗等效[1,5,6]。对于Ⅲ期乳腺癌患者,肿瘤瘤体大、与胸壁粘连及淋巴结融合成团为根治手术造成一定难度,新辅助化疗有以下优势:(1)可减小肿瘤负荷,达到手术满意效果。(2)避免因术野过大、不清造成患者痛苦,同时避免出现局部种植及血行转移。(3)明确化疗效果,为今后化疗方案提供指导。   新辅助化疗疗效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美国乳腺癌大肠癌外科辅助治疗计划组织(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NSABP)B-18试验的结果显示,cCR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6%,cPR者为64%,而SD者仅为60%(P=0.001)[7],因此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关键在于提高有效率,为此,人们正尝试各种化疗方案,其中最为经典且确实有效的为CAF或CEF方案。吡柔比星(THP)为另一种蒽环类药物,其疗效与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PI)相当,且副作用更轻[8,9],有研究证明,THP可能比ADM及EPI更能克服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的干扰[10],而5-氟尿嘧啶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已有40余年,但该药具有时间依赖性,半衰期短,小剂量持续给药不仅能够提高疗效,而且可极大地降低副反应,这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已得到证实[11,12],我科应用THP、持续5-氟尿嘧啶静滴、烷化剂环磷酰胺为方案用于Ⅲ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收到较好疗效,cCR达5.5%,cPR达61.1%,且副反应较轻。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需G-CSF的支持。   本组研究发现肿瘤受体表达与化疗疗效相关,受体阴性者对化疗更敏感,本组未发现HER-2表达及肿瘤大小与化疗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CTF方案用于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
本文档为【探讨Ⅲ期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