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中英语学法指导

2013-10-19 2页 doc 17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14129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英语学法指导农民增收问题 一、存在问题 1.农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足。 2.市场体系不健全,存在城乡二元化体制。 3.农业科技落后和农业服务体系缺乏。 4.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足。 5.农业经营体制不完善。 2009年2月1日,正式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再一次锁定“三农”问题,文件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首要任务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这充分体现...
高中英语学法指导
农民增收问题 一、存在问题 1.农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足。 2.市场体系不健全,存在城乡二元化体制。 3.农业科技落后和农业服务体系缺乏。 4.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足。 5.农业经营体制不完善。 2009年2月1日,正式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再一次锁定“三农”问题,文件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首要任务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重视。 国家统计局2 006年7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2006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97元,实际增长11.9%,增速回落O.6个百分点。而在第一季度,农民增收增幅同比回落是0.4个百分点。农民增收的这种逐渐下滑趋势令人担心。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另一个数据,城乡居民收入比在今年上半年又创新高,达到了3.337:1,高于去年底的3.224: 1。 这里面当然也有个参照物的因素,2005年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农民增收黄金年,一系列惠农政策在这一年陆续出台,如免除农业税,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对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两免一补”,都在农民增收上直接显示出来。在今年上半年,虽然原有惠农政策有了进一步加强,但由于基数的提高,政策效应在统计数字上的反映就没有去年明显,何况,政策本身也还有个效率递减问题。另外,作为农民增收一大亮点的畜牧业,由于消费的疲软,对增收的贡献也呈明显下滑趋势。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原因 1.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疏于维护。 2.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手段太少,缺乏长效机制,应对市场能力偏弱,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 3.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和交通水电等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公共设施落后。 4.由于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导致耕地季节性抛荒,耕地资源隐性流失。 5.农村农民的“无组织”状态,缺乏专业性的农业经营性组织和农业服务组织。 影响农民增收的七个因素 第一,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由于目前我国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加入wT0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会逐步增加,这必然会造成国内粮食等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回落。今后,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越来越有限。 第二,农业结构不合理。在告别短缺之后,我国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显露出来,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二是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虽然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有了很大进展,但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区域性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由于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第三,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自1996年以来,由于乡镇企业所处的整体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自身也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转折阶段,因此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明显下降。初步匡算,我国三分之一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极不充分状态,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在1.5亿人左右。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这是造成农民增收困难的根本原因。 第四,不合理负担过重。由于中西部大多数县乡财政存在着严重的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各种公共开支缺少相应的税收来源,这就迫使地方政府想方设法从农民那里多征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的“平摊”非常普遍,加重了农民的税收负担;或借各种名义向农民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使农民税外负担恶性增长。对农民增收效果最明显、最直接的是减轻农民负担,减负就是增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近年来,许多地区开始改革农村税费。从试点情况看,税费改革后,对农民减负确实有一定作用。但税费改革进一步削弱了地方政府的收入,堵死了地方政府通过非手段从农民身上征收收入的渠道,因而,这项改革在实践中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农村税费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配套改革,特别是需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证贫困地区基本公共需要。能够用于转移支付办法的中央财政资金,尽管逐年有较大的增长,但绝对数量十分有限。 第五,农业和农村投资不足。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总量严重不足,欠账较多。自1998年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国家大幅度增加了农业基本建设投人,199 8~2001年,共计安排农林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国债1400多亿元,约占同期国债投资总规模的28%。 第六,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当前,农村资金供求矛盾非常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农村资金外流问题严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要素日益稀缺。农村信用社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是我国农村资金净流出的重要渠道。二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发放权过于集中,制约了基层行贷款发放的灵活性和时效性,不适应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信贷需要急、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风险大的特点,加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失衡,严重制约了信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三是国有银行收缩农村机构,农村信用社独立承担支农任务,而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包袱沉重,资金周转困难,支农资金严重不足。四是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民、乡镇企业担保难、贷款难问题十分突出。 第七,深层次的体制问题阻碍发展。如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仍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农民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如何与国内外市场衔接仍然亟待解决等。 三、对策建议 1.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2.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3.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4.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5.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必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归根结底是真正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已有的教训表明,如果再不建立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强化农民对征地的谈判权,让农民切实享受到土地在市场增值中的实惠,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将会遭受巨大损失,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也同样会受损;另一个问题同样不能忽视,那就是进城农民的土地和,要确保他们进可在城市务工,退还可回乡务农。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全体农民的土地经营权、财产权和处置权。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通过建立农村资本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也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农村处于资金净外流的困局,本来资金就严重不足的农村,却一直在对城市进行资金“输血”。很显然,农村需要一个政策性金融机构,它不以赢利为惟一目标,而以保障农民和扶持农业为己任;并且让民间金融有一个规范发展的空间,从而改善和提高对棚户和农村企业的金融服务。 一、促进农民增收,要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农产品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农民收入。要进一步理顺农产品价格,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有效引导市场走势,促进粮食价格合理回升。搞好农产品购销和调运,完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从价格上升、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 二、促进农民增收,要逐步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农业补贴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办法。 三、促进农民增收,要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要内外联动,多种措施并举,最大限度拓展就业增收空间。扩大农业产业链的就业容量,发展精深加工,在生产的广度深度中增加就业容量。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就业渠道,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强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 四、促进农民增收,要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制定有效政策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县域流动,增强县域经济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转移,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重点支持成长性好、就业容量大的企业做大做强。 农民增收难是个老大难问题,惠农政策的效应下降再次凸显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也说明,建设新农村,必须从促进农民增收开始;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就不会有真正的新农村。 (1)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市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并且要把这种重视体现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坚决把主要精力从处理一般事务性工作当中解脱出来,真正投入到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当中去,多谋促进农民增收的门路和渠道,切实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力为民所使、智为民所谋。 (2)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三农”政策,做到在逐级贯彻落实过程中政策精神实质不折损、不走样,特别是国家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要切实做到用途不变、金额不少,把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真正落到农民手中。 (3)把全面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在转变干部作风上实现新突破。抓好当前的农村工作,首要的就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解决好农村干部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应把干部职能和工作方式方法转到服务上来,让干部当好“三种人”。一是当好引路人。进一步强化对农民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通过信息指导,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需求、产销动态、价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使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克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二是当好明白人。新形势下的农村干部不仅要全面掌握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农业科技 知识、工业基本常识,还要善于让农民掌握科学致富的本领,通过典型宣传、教育培训、进村人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也具有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较高的农业科技素质。三是当好带头人。新时期的农村干部首先要会干、能干,会富、能富,才能领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因此,应倡导乡村干部直接领办、参办项目,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为有项目的干部创造条件,出台专项政策,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 (4)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其树立起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二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三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做到新增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分别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并且要把绝大部分的投入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用于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用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用于扶持经济薄弱的村民小组和贫困户。 (6)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城乡统筹是考虑和解决所有“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城乡统筹实质上是统筹城乡生产要素。首先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鼓励农民“走出去”。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广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转业技能培训,搞好农民工外出的信息服务,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整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其次是统筹城乡信贷。目前农村全部贷款所占比例很低,与农村对GDP的贡献率不相称,信贷资金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货币信贷政策,建立健全融资体系,逐步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贷款的比重,切实解决好农民发展资金极缺的实际困难问题。 (7)大力发展种养业。调研发现,蔬菜如番茄等之类的农产品在乡村一级还很有市场,目前上市的绝大部分是从县里批来卖的。同时,乡村一级的肉类市场潜力也很大,因此,大力发展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促使农民在短期内实现增收的一条门路。但也要做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8)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是实现农民生产成本最低化、变相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举。因此,当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首要的是要切实减轻农民的各种负担。一是要切实解决好农家子弟上学难的问题。供一名初中学生读书,每年得交杂费好几百元,供一名高中生读书就更难了,如此负重,我们的农民怎么富得起来。二是要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要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做到农民应保尽保。同时要严控定点医院的药价,简化药费报销手续,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农民的住院和购药费用支出。三是要严格控制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坚决避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从而抵消农民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等现象的发生。
/
本文档为【高中英语学法指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