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陆渊雷医案5

2014-04-13 18页 doc 109KB 1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6355

暂无简介

举报
陆渊雷医案5硇砂3克瓜蒌根12克生黄芪12克当归9克白术6克枣仁15克朱茯苓12克四诊慢性肝炎肝肿逐渐缩小,但脉颇迟弱,神色恢复不足,须稍停攻破之剂,补益其本 硇砂3克,瓜蒌根12克,生黄芪12克,当归9克,白术6克,枣仁15克,朱茯苓12克。 四诊 慢性肝炎肝肿逐渐缩小,但脉颇迟弱,神色恢复不足,须稍停攻破之剂,补益其本。 吉林粗须6克,西黄芪15克,生白术9克,干姜3.6克,黑附块6克,当归6克,白芍6克,金樱子12克,菟丝子12克,枣仁15克,柴胡12克,姜半夏9克,炙甘草3克。 五诊 脉右手已起,左手仍弱,人反觉容易疲劳,此当是节...
陆渊雷医案5
硇砂3克瓜蒌根12克生黄芪12克当归9克白术6克枣仁15克朱茯苓12克四诊慢性肝炎肝肿逐渐缩小,但脉颇迟弱,神色恢复不足,须稍停攻破之剂,补益其本 硇砂3克,瓜蒌根12克,生黄芪12克,当归9克,白术6克,枣仁15克,朱茯苓12克。 四诊 慢性肝炎肝肿逐渐缩小,但脉颇迟弱,神色恢复不足,须稍停攻破之剂,补益其本。 吉林粗须6克,西黄芪15克,生白术9克,干姜3.6克,黑附块6克,当归6克,白芍6克,金樱子12克,菟丝子12克,枣仁15克,柴胡12克,姜半夏9克,炙甘草3克。 五诊 脉右手已起,左手仍弱,人反觉容易疲劳,此当是节以培身中元气之故。 吉林粗须9克,黄芪15克,当归6克,赤芍6克,干漆4.5克,金樱子12克,玉竹12克,枣仁15克,柴胡12克,干姜3.6克,鳖甲15克,黑附块6克。 【按】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虽已愈但现胁下有块且痛。此乃胁痛之气血瘀滞证,法当行气消瘀止痛。陆氏以柴胡、牡蛎一升一降,能潜阳、敛真阴,舒肝郁、软坚癖,详细内容参看本眩晕第2例病案。再加槟榔加强柴胡、牡蛎消坚去积的力量;另用黄芪、吉林人参、白术、山药、炙甘草、干姜等益气补中,温阳健脾;胡芦巴、附子,温肾祛寒止痛;当归养血调和。 二诊在一诊方的基础上,加大去胁下包块的力度,加入三棱、莪术等药。四诊、五诊仍是补中益气,温脾益肾为主,方从前方出入。 刘男 初诊 佚。 二诊 药后肝肿减,胃肠舒适,饮食则吐清水,时或背上、胸前痛,痛则噫气下气,若不得噫下则尤苦,服前药本已不常噫,昨又发,脉本缓,舌稍有糜,口干。 柴胡12克,太子参12克,赤芍6克,姜半夏12克,薤白12克,生白术9克,瓜蒌6克,连翘9克,鳖甲4.5克,三棱4.5克,莪术4.5克,炙甘草3克。 三诊 肝肿减而不发痛,但触之仍有痛感,肠亦不健,雷鸣易利,胸背痛瘥而纳又不佳,舌微白,治当止其腹鸣,启其胃纳及柔肝为法。 柴胡12克,良姜3克,姜半夏12克,川连1.5克,太子参12克,桂尖6克,鳖甲4.5克,生内金9克,谷麦芽各9克,生姜9克,炙甘草2.4克,红枣4枚。 【按】此案原稿初诊已佚。从二诊看患者有肝部的炎症或肿痛,现泛吐清水,胸背痛,当属胁痛之肝郁气滞证。法当疏肝解郁治之。陆氏以小柴胡汤去黄芩,加白术、连翘,易白芍为赤芍,疏肝解郁,散结止痛;瓜蒌、薤白、半夏相合乃是温通阳气,宽胸止痛的瓜蒌薤白半夏汤;鳖甲、三棱、莪术软坚散结,止痛消瘀。三诊,陆氏续用小柴胡汤加减舒肝解郁;半夏、黄连相合,乃泻心汤之法,加干姜、高良姜,辛开苦降止利;另用桂枝汤去白芍,加鸡内金、谷麦芽,调和营卫,健脾胃,助运化。诸药合奏舒肝止痛,健脾止利之功效。 心悸 沈男 初诊 心脏扩大而震动,胸次微痛,其颈动脉搏动可以目见,寸口脉亦弦大,舌无他,病已甚严重,必须静养,切勿劳作。 大生地15克,,麦冬12克,,元参9克,,云苓12克,,五味子3克,,桂枝9克,,针砂15克,,煅牡蛎30克,,麻仁9克,,炙甘草6克。 二诊 连日服炙甘草汤加味,颈动脉已目视不见搏动,惟苦心跳不寐。 朱茯苓12克,真珠母12克,煅牡蛎30克,秫米9克,针砂12克,桂尖6克,茅白术9克,炙甘草6克,枣仁12克,夜交藤12克,姜半夏12克。 【按】本案患者心脏扩大,胸痛,脉弦,当属心悸之阴阳两亏,水饮内盛者。法当温阳化饮,养阴安心,宽胸止痛。陆氏以炙甘草汤加减主之,方中麦冬、五味子、玄参、大生地,养阴安心;桂枝、茯苓、甘草,温阳化饮;真铁砂、煅牡蛎,重镇安神,止惊悸;麻仁通达。二诊,患者病情改善,尚有心跳不寐。陆氏在一诊方的基础上,去养阴安心的药组,但保留苓桂术甘之温阳化饮;加半夏、秫米和胃安神;加珍珠母增强重镇安神的力度;枣仁、夜交藤,安神催眠。诸药合奏温阳化饮,安神催眠之功效。 沈男 少年 初诊 心脏扩大,常困顿无力,欲太息,有时气喘,脉不匀整,年仅十五,此病恐终身不耐劳作,舌无他。 云苓12克,桂尖6克,生白术9克,煅牡蛎30克,针砂15克,黄附片12克,活磁石30克,枣仁12克,炙甘草3克。 二诊 心脏扩大,常太息,予苓桂术甘加针砂牡蛎,太息颇减,苦咳而痰不畅,脉缓软。 云苓12克,桂尖6克,生白术9克,炙甘草3克,枣仁12克,磁石30克,黄附片18克,煅牡蛎30克,针砂15克,川象贝各4.5克,炙兜铃9克,桔梗4.5克,杏仁9克。 三诊 心脏扩大,服药后,气力神色俱佳,咳亦轻。今大腹微痛,按之软,脉软,舌白。 黄附片12克,磁石30克,煅牡蛎30克,醋炒针砂15克,云苓12克,白术9克,桂尖4.5克,枣仁12克,干姜2.4克,淡芩4.5克,炙甘草6克,杏仁9克。 【按】本案患者与前例似乎同为一人,但是由于此二案症候及治法并不相同,因此本书分两案处理。患者心脏扩大,神疲乏力,时有气喘,当属心悸之水饮凌心证。法当温阳化饮治之。陆氏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通心痹;再加附子、磁石、真铁砂、煅牡蛎、枣仁,用温潜之法,重镇安神,疗虚亢,止惊悸。二诊咳痰不畅,陆氏在原方基础上,加川贝、象贝、马兜铃、桔梗、杏仁,祛痰化浊。三诊仍依前法,加入干姜、黄芩,辛开苦降,治兼症腹痛。 徐男 初诊 心脏扩大,血压骤升,脉殊硬,舌有纹。又重复时多汗,今秋凉多小便,能俯不能仰,苦腰酸,验小便有蛋白。 云苓12克,针砂15克,煅牡蛎30克,生白术9克,楮实9克,化橘红4.5克,干姜2.4克,姜夏12克,炒故纸9克。 三诊 自诉血压与肾脏俱好转,气喘亦减,现小便及腰部无所苦,诊脉亦较柔和,饮食如常,舌多纵纹,是胃肠虚,故大便消化不健全。 别直参15克,土炒白术9克,云苓12克,炙甘草3克,楮实9克,牛膝21克,望江南9克,(连皮子),姜夏12克,炒故纸9克,煨草果6克。 四诊 服前方,有两夜寐不酣,当是补剂兴奋,致见上盛之象,缓缓加之,再除致兴奋之故纸。 别直参3克,土炒白术9克,云苓9克,炙甘草2.4克,楮实9克,怀牛膝21克,煅牡蛎30克,姜夏9克,柴胡6克,干姜3克,望江南9克,(连皮子)。 五诊 前方服后,不见兴奋,睡眠颇安,脉虽较前和软仍较硬,舌白多纹。 太子参12克,生白术9克,赤苓12克,芪皮9克,炙甘草3克,桂枝4.5克,楮实9克,怀牛膝24克,望江南9克,针砂15克,黄附片15克,磁石30克,煅牡蛎30克。 六诊 舌色,虚象已好转,气亦平,肾脏亦无变化,可专意稳定心脏。 黄附片15克,针砂15克,煅牡蛎30克,磁石30克,云苓9克,白术9克,桂尖4.5克,望江南9克,夏枯草3克,藿香9克,炙甘草3克。 七诊 脉益软细,大便亦调,舌苔薄而白。 黄附片15克,针砂15克,磁石30克,芪皮9克,云苓9克,桂尖4.5克,太子参12克,炙甘草3克,望江南9克,干姜1.8克。 【按】原稿二诊阙如。 患者高血压,且有肾病,恐为肾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当属心悸之水饮四溢证。法当温阳化饮。陆氏以茯苓、白术、干姜,温阳化饮;化橘红、半夏,健脾化痰;真铁砂、煅牡蛎,重镇安神,止惊悸;炒故纸、楮实子,养肝肾。二诊阙如,三诊用望江南(连皮子),该药有清肝明日,健胃,通便,解毒之功效,可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此处陆氏用其治患者的高血压。另有参术苓草四君子汤健脾化痰;楮实子、牛膝,养肝肾;故纸、草果,温肾止泻;煅牡蛎安神止悸。 四诊,患者出现夜寐不安的情况,陆氏认为当是补药太过,阳亢所致。所以陆氏在四诊方基础上,除去容易导致兴奋的破故纸与草果。五诊睡眠转安,但仍体虚。陆氏在前方基础上,加温潜之附子、磁石、真铁砂、煅牡蛎,温阳潜镇,去虚亢。六诊肾阳渐复,陆氏认为当以稳定心脏为主,在附子、磁石、真铁砂、煅牡蛎温潜安神的方案上,再加苓桂术甘汤温化水饮,疗心脏;夏枯草、藿香,祛暑利湿。七诊在前方基础上,去藿香、夏枯草,加太子参、干姜温脾阳,补体虚不足。 从连续的治疗可以看出陆氏临床对于应对较为复杂患者时,能清晰辨证,能分清主次,能熟练运用各种方剂对症治疗。 胃脘痛 陈女 初诊 胃脘痛彻背,槌之得噫气,痛无间饥饱,大便好,脉细弱,舌白。 良姜3克,制香附9克,瓜蒌9克,薤白12克,桂枝6克,白芍9克,炒乌药9克,炒小茴6克,姜半夏12克,陈皮6克。 二诊 脘痛止,今有头痛形寒,脉微弱,舌稍白,仍须温。 柴胡9克,桂枝尖6克,良姜3克,制香附9克,姜夏12克,蔓荆子6克,赤芍6克,炒乌药6克,炒小茴6克,红枣4枚。 【按】本案患者胃脘痛连胸背,脉细弱,舌白,寒积于中,阳气被遏。当属胃脘痛之寒凝气滞证。治当温胃理气,通阳止痛。陆氏以良附丸合桂枝瓜萎薤白汤加减,方中高良姜、香附,组成良附丸,温胃理气,舒肝止痛;桂枝、瓜蒌、薤白、乌药、小茴香,温经通阳,散寒止痛,宽胸利气;白芍、半夏、陈皮,缓急止痛。二诊,胃脘痛止,略有证,陆氏以柴胡、桂枝、半夏、蔓荆子、赤芍、红枣等,解表和中,缓急止痛;高良姜、香附、乌药、小茴香,继续保留温经通阳,散寒止痛之力。 施男 初诊 脘痛二年,往往因食而发,痛剧时连及背,脉右大左细,舌极腻,消化不良。 全瓜蒌9克,薤白9克,焦枳实6克,桂尖3克,赤芍6克,良姜3克,制香附6克,内金炭9克,楂炭9克,神曲9克。 二诊 脘痛缓减,食后仍微痛然较往常不同,大便稍黑,因服药之故,未必是带血,脉缓软,舌白紧而润。此方药后如无其他,可再续服。 炒乌药9克,良姜3克,制香附9克,桂枝4.5克,白芍12克,柴胡6克,姜夏9克,太子参9克,茯苓9克,槟榔6克,炙鳖甲9克,炙草3克。 【按】患者胃脘痛已达两年,久病入络,当温通为主。陆氏以枳实瓜蒌薤白汤合良附丸加减治之,方中瓜蒌、薤白、枳实、桂枝,温通阳气,通络止痛;赤芍、鸡内金、山楂炭、神曲,健脾助运消食;高良姜、制香附,温胃止痛。二诊胃脘痛大为缓解,仍从上方出入,去枳实瓜蒌薤白的温通,加炙鳖甲入络散瘀养阴,小柴胡汤舒肝解郁。诸药合奏温胃舒肝,缓急止痛之功效。 崔男 初诊 向有胃病,今心下腹部俱痛而烦,腰背也痛,腹雷鸣,纳尚好,大便二日一行,脉不振不称其体格,关部尤细,舌微白,头眩。 炒故纸9克,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良姜3克,生白术9克,川桂6克,生芪12克,当归6克,太子参12克,制香附9克,炙甘草3克。 二诊 腰背痛大瘥,腹痛亦减,头仍微眩,脉搏稍起,前方已效,略增损之。 炒故纸9克,巴戟肉9克,仙灵脾9克,炒小茴6克,桂尖4.5克,赤芍6克,制香附9克,炒乌药6克,川楝子9克,良姜3克,生芪12克,核桃肉3枚。 【按】患者胃脘痛,腰背痛,腹中雷鸣,关脉尤细弱,当属脾肾阳虚型胃脘痛。法当健脾温肾,通阳止痛。陆氏以补骨脂、仙灵脾、巴戟天,用四神丸之意,温肾暖脾;高良姜、制香附,温胃止痛;党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桂枝、炙甘草,调和营卫,通阳止痛。二诊,痛减,头仍眩,脉转好。陆氏从前方增损,加乌药、小茴香、川楝子,温经散寒,泻肝止痛。 刘世兄 初诊 饮冷过甚,致脘痛作止不休。口有气味。脉弦舌白,根腻而津润。 全瓜蒌9克,姜夏9克,楂炭12克,桂枝4.5克,薤白9克,枳实6克,干姜3克,六一散12克(包)。 二诊 七月二十一日脘痛瘥。遍身匍行疹,红色奇痒。温温欲吐,此血热。须忌口避风。 丹皮9克,枳实6克,防风6克,六一散12克(包),赤芍9克,竹茹9克,僵蚕9克(炙),大小蓟各6克,姜夏9克,银花9克。 【按】此案患者饮冷过甚,乃至寒食积滞,胃脘痛发。法当通阳散寒,温胃止痛。陆氏以瓜蒌薤白半夏汤证系列治之,方中桂枝、瓜蒌、半夏、薤白、枳实,取法仲景,温通阳气,散寒止痛;另加山楂炭、干姜,温脾消食;六一散祛暑化湿。此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证系列,以经方为准绳的基础上,灵活组合。二诊患者发风疹,陆氏以凉血祛风治之。方中丹皮、赤芍、大蓟、小蓟,凉血消斑;防风、僵蚕、银花,祛风解表止痒;枳实、竹茹、半夏、六一散,化痰散结,祛暑利湿。诸药合奏祛风止痒,凉血消斑之功效。 妇科病 月经先期 邓夫人 初诊 体虚有虚热。月事廿余日一行。近因惊惧,薄暮辄觉胸次气浮而毛戴,又善呕。脉甚迟软,舌苔微黄。 人参4.5克,煅牡蛎30克,桂枝3克(后下),於术9克,云苓15克,制香附4.5克,枣仁12克(研),姜夏12克,炙草3克,天王补心丹15克(包煎)。 【按】患者月经二十日一行,体虚有虚热,当属月经先期之肾精亏虚证。陆氏以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疗患者惊惧寐差;参、术、苓、草,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化痰补虚;桂枝、牡蛎,取桂枝龙骨牡蛎汤之意,温阳敛涩,补肾养精;枣仁、半夏、制香附,理气解郁,化痰安神。诸药合奏健脾益气,舒肝解郁,安神养精之功效。此案陆氏并不按照传统妇科的疗法,一看到月经先期,就从清肝肾之热入手,用大队的生地、丹皮、黄柏之类的药物清热凉血;也没有用四物汤养血调经。而是用四君子汤与天王补心丹,稍加桂枝龙骨牡蛎汤的方意,治月经先期之根源,气血生化有源,则月经周期自然正常。此方治疗不落俗套,值得借鉴。 经断前后诸证 贺太太 初诊 年岁未至而断绪。而经水若将断绪者,腹微满而胀,自觉走胸腹四肢。脉细,此血少而有内风。可服人参再造丸。 当归12克,白术6克,柴胡3克,赤白芍各6克,云苓12克,制香附4.5克,川芎4.5克,泽泻12克,生地15克,蕲蛇4.5克,枳壳4.5克,甘菊6克。 【按】人参再造丸:组成包括白花蛇、藿香、母丁香、细辛、元参、香附、地龙、熟地、檀香、三七、乳香、青皮、肉豆蔻、防风、首乌、川芎、片姜黄、黄芪、甘草、寄生、茯苓、赤芍、黄连、大黄、葛根、麻黄、全蝎、附子、荜茇、龟版、沉香、申姜、虎骨、僵蚕、琥珀、白术、天麻、肉桂、当归、白芷、草蔻、没药、威灵仙、乌药、羌活、红参、神曲、橘红、血竭、天竺黄、朱砂、牛黄、冰片、麝香、犀角。功用温阳补气,滋阴养血,疏风祛邪,舒筋活络。主治中风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 患者年龄未到绝经期,而经水断绪,脉细,当属经断前后诸证之血虚内风证。陆氏以人参再造丸温阳补气,滋阴养血,疏风祛邪,对于本案患者的血虚内风证切中病机。另开的汤药中,生地、赤白芍、当归、川芎,为四物汤养血调经;柴胡、白术、茯苓、香附、枳壳、泽泻,取法逍遥散,疏肝解郁;白花蛇、白菊花,疏风祛邪。诸药合奏疏肝解郁,养血调经,疏风祛邪之效。 朱太太 初诊 耳鸣而聋,垂廿年。行动稍久,手脚辄肿。用脑则烦躁不自宁。将届断绪,经行反多。脉舌俱不足,血液少,心脏及内分泌亏损。 菟丝饼12克,山萸肉6克(去核净),川芎4.5克,柴胡3克,淡苁蓉12克,丹参9克,白芍9克,制首乌12克,大生地18克,当归9克,煅牡蛎30克(煅,先煎),生山药15克。 【按】本案患者耳鸣而聋长达二十年之久,年近绝经期,而经行反多,此肝肾两虚,精亏血热之故。治当养肝肾,益精血。陆氏认为:“血液少,心脏及内分泌亏损。”大意也是如此。方中四物汤养精血;菟丝子、山萸肉、淡苁蓉、制首乌、生山药,补肾益精;柴胡、煅牡蛎,两药相伍,既宣阳气之不达,又展阴气之不舒,能潜阳,敛真阴,舒肝郁;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养血活血。诸药合奏养肝肾,益精血之功效。 闭经 刘小姐 初诊 月事常阻,服药小通,次月又停。脐下似有癥。脉弦数,舌质中裂甚深。 云苓15克,丹皮9克,柴胡4.5克,桂枝4.5克(后下),赤白芍各6克,鳖甲12克,桃仁12克(打),生白术6克,怀膝15克,全当归9克,制香附6克。 【按】本案患者闭经,脐下似有癥,脉弦数,舌质中裂甚深,应该是气滞血瘀证。法当行气解郁,活血通经。陆氏以桂枝茯苓丸为主方加减,方中桂枝温通经脉而行瘀滞;茯苓消痰利水,渗湿健脾,以助消癥之力;丹皮,既能散血行瘀,又清退瘀久所化之热;桃仁,味苦甘平,为化瘀消瘢之要药;赤白芍,和血养血,与诸祛瘀药合用,有活血养血之功。再加柴胡、鳖甲、制香附,取法鳖甲煎丸之意,软坚散结;生白术、怀牛膝,健脾益气,养肝肾;当归养血活血,调经止痛。诸药合奏通经活血,祛瘀生新之功效。 季夫人 初诊 生产三载,迄不行经,无痛无块,近加口渴、潮热、齿衄,食后作恶,皮色干枯。贫血,脉亦细弱。此虚损之证,难以复原。 生熟地各12克,蔻壳4.5克,瑶桂心1.5克(末,丸吞),水蛭两头,生山药15克(打碎),当归9克,炙草3克,银柴胡6克,淡吴萸4.5克,白芍9克,虻虫五枚(去翅足)。 【按】蔻壳:即白豆蔻的壳。功用是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常用于胸脘胀满,恶心呕吐。 本案患者乃是产后,三年仍不行经,但腹中无痛无块,并非癥瘕积聚之证。皮色干枯,脉细弱,此是肝肾亏虚之证。经闭三年,子宫及附件都已萎缩,再经几无可能,陆氏深谙西医,自然明了,故日难以复原。方中生熟地、当归、白芍,养血生精,止衄血;桂心、山药、炙甘草,益气温阳,通经止痛;水蛭、虻虫通经活血;银柴胡退虚热;蔻壳、淡吴萸,行气宽中,温胃止呕。诸药合奏补养精血之功效。 痛经 高夫人 初诊 向有经痛,此次因经中引冷,中止复下。遂痛不可忍。又胸闷泛恶,不能食。脉细数,舌白腻。 肉桂末(丸)1.5克,丹皮6克,姜夏12克,云苓15克,赤芍9克,干姜3克,桃仁12克,柴胡6克,炙草3克,当归9克,木香2.4克。 【按】患者素有痛经之病,此次是因为,“经中引冷,中止复下。遂痛不可忍。又胸闷泛恶,不能食”。这比较符合《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有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的情况。患者当属痛经之气滞血瘀证。因患者“泛恶,不能食”中焦虚,所以去苦寒伤中之黄芩,以柴胡、半夏、干姜、炙甘草,组成减味小柴胡汤,舒肝解郁,调经止痛;另肉桂、丹皮、茯苓、赤芍、桃仁、当归、木香,组成桂枝茯苓丸变方,通经活血,温经止痛,祛寒湿。诸药合奏温经舒肝,调经止痛之功效。 胡小姐 初诊 四五年前,曾坠河,尔后至黄梅时令,辄苦少腹痛。月经时或不准。痛上半夜重,下半夜瘥。脉濡舌平。 当归9克,川芎3克,云苓12克,赤白芍各9克,生白术9克,泽泻12克,延胡4.5克,川楝肉6克。 【按】本案患者有坠河落水受寒既往史,每逢黄梅湿盛之时即苦少腹痛,或许是落水致盆腔炎症,尔后每到时令则痛经,且月经不准,当属痛经病之气滞血瘀证。陆氏以舒肝理气,养血活血治之,方中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赤芍、延胡索、川楝肉,疏肝理气,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利湿。诸药合奏舒肝气,通经血,化脾湿之功效。 症瘕 谢夫人 初诊 右腹角瘕块,痛连及子宫及胫。月事,月辄二至,此次相隔三数月。小腹痛,胸闷,有微热。下紫黑块。脉细带弦,舌清。 赤白芍各9克,生白术9克,柴胡6克,延胡索炒6克,当归9克,云苓12克,姜夏9克,金铃肉6克,川芎4.5克,泽泻12克,太子参9艾叶9克。 二诊 小腹痛已除。月水尚未净。瘕块移动,皆佳象,前方中病。脉太细,寐不酣,是血少阴虚。 全当归9克,川芎4.5克,生熟地各12克,金铃肉9克,赤白芍各9克,云苓12克,生芪24克,真阿胶9克(烊,冲),生炒白术各6克,泽泻12克,艾叶9克,夜交藤9克,枣仁9克(研),远志9克,陈皮6克。 三诊 月水已净。瘕块下移,有时不见。今脉仍细弱。晨起如厕,辄腹痛甚剧,下有陈寒故也。 炒故纸4.5克,赤白芍各6克,云苓12克,生熟地各12克,枣仁6克,细辛2.1克(后下),川芎4.5克,泽泻12克,夜交藤9克,陈皮6克,全当归9克,生炒白术各6克,生芪24克,真阿胶6克(后下)。 四诊 瘕块消尽,腹痛亦除。病愈之速,殊出意外。今苦胃气不佳,厌油腻物。食不香,宜健胃。兼顾下焦。 原钗斛9克,生炒白术各4.5克,当归9克,川连1.5克,炒谷芽12克,云苓12克,川芎4.5克,良姜2.4克,人参须6克,姜夏9克,赤白芍各6克。 【按】癥瘕是中医特有的病证名。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癥瘕”。癥与瘕,按其病变性质有所不同。癥,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柔转动,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但就其临床所见,每有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瘕,因此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故前人每以癥瘕并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若小腹肿块质地坚硬,凸凹不平,固定不移,增长速度快者,多为恶性。 本案患者右腹角瘕块,痛连及子宫及胫,下紫黑块,脉细带弦,当属癥瘕之气滞血瘀证,从后面瘕块消失的结果看,良性肿块的可能性大。治当行气消瘀。方中当归、川芎、白芍,养血调经;柴胡、赤芍、延胡索、川楝子,行气解郁,舒肝止痛,化瘢瘕;白术、茯苓、半夏、泽泻,健脾利湿,化痰去浊;太子参、艾叶,温宫补气,散寒化瘕。 二诊小腹痛已除,瘕块移动,但现症月经淋漓不尽,陆氏认为是血少阴虚,法当滋阴养血调经,以四物汤为主方,药用当归、赤白芍、生熟地、川芎,养血调经;川楝子舒肝止痛;黄芪、白术、艾叶,益气温阳,通经止痛;阿胶乃养血补虚之妙品;茯苓、泽泻、陈皮,化痰利湿,去浊散结;夜交藤、枣仁、远志,安神养心。三诊月经已经干净,但脉细,且晨起如厕时腹痛,从二诊方加减,加补骨脂、细辛,温阳补肾,暖宫止痛。四诊时病痛已愈,惟有胃消化不佳,当健胃助消化。方中白术、川连、炒谷芽、茯苓、高良姜、人参、半夏等药,健脾益气,清化湿浊,消食助运;石斛、当归、川芎、赤白芍,养阴补血,调经补虚。 本案病情较重,但陆氏处理得当,一步步将较为危险的瘢瘕肿块消除,并将月经调理好,最终以调理脾胃收功。观此案,陆氏总的思路是活血暖宫,温补行气,并未滥用攻伐之药。 赵太太 初诊 小腹起块,阅八年。月事如常,恐是子宫疣。难以服药治愈。肥人故脉细,舌上有浮黑。 桂枝30克,丹皮60克,川芎45克,云苓120克,赤白芍各45克,三棱45克,桃仁120克,当归90克,莪术45克。 上药共研细末,水法丸,如绿豆大,每早晚空腹服6克,渐加至9克。 【按】患者小腹起块已经八年,陆氏认为“恐是子宫疣”,即现在的子宫肌瘤,辨证当属气滞血瘀证。病情较久当以丸药缓缓图之,方用桂枝茯苓丸为主方加味,方中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助君药以化瘀消瘕;丹皮、赤白芍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白芍并能缓急止痛;茯苓甘淡平,渗湿祛痰,以助消瘕之功,健脾益胃,扶助正气;另加当归、川芎二药,养血活血;三棱、莪术二药,消坚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小腹瘕块之功,使瘀化瘸消。 此案小腹起块,则辨为子宫疣,比较牵强,仅陆氏臆测而已。若为子宫肌瘤,阅八年,又可见形,多影响月经,患者多有瘀滞情况,则或血块多,或月经量少色黑,或少腹痛;但此案月事如常,恐辨为腹中癌瘕更妥。 崩漏 欧阳夫人 初诊 经行十余日不止,量且甚多。始鲜红,继渐淡,服诸灰炭之剂反多。今肢清神疲。脉弱。急须止之,否则成崩。 归身9克,白芍9克,牛角腮12克(炙),赤石脂15克,川芎4.5克,白术9克,升麻2.4克,陈皮6克,生地15克,生芪15克,桔梗3克。 二诊 血大势已止。惟余沥未净。今脉迟,恶寒,心悸。小腹痛,大便溏,血少而虚寒。 生芪15克,白芍9克,干姜3克,赤石脂12克,当归9克,生熟地各12克,黑附块6克,禹余粮12克,川芎4.5克,生白术6克,牛角腮9克,陈皮4.5克。 案评:前医与炭剂止血,血故不止。一与温补升提,遽障碍不流。中医治疗之活变,大率类此。(谢诵穆原文) 【按】牛角腮:又名牛角胎,牛角笋,是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角中的骨质角髓。苦温,无毒。止血,止痢。治便血,衄血,妇女崩漏,带下,赤白痢,水泻。 本案患者月经量多时长,血始红后淡,服收敛止血的灰炭剂反而加重,乃是气虚不摄之崩漏证,法当温补升提。陆氏以四物汤凉血止血,养血调经;黄芪、白术、升麻、桔梗、陈皮,取法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提,补气摄血;牛角勰、赤石脂,温涩止血。二诊血出大势已止,惟有淋漓不尽。脉迟,恶寒等反映患者血少虚寒。陆氏续用前方,但去升麻、桔梗之升提,再加温阳益精之干姜、附子、熟地,三药合用补而不滞;禹余粮收敛固涩止血。 欧阳夫人 初诊 经水月辄两行,初少后多,淋沥不止。初服通破稍效,继服补涩药反愈多,仍服通破又不效。脉舌腹候,皆无异征。 乌贼骨12克(炒),桂枝3克,煅牡蛎24克(打,先煎),丹皮6克,赤白芍各6克,蔗茹4.5克,生白术6克,铁砂9克(包,先煎),当归6克,云苓15克,炙草3克,桃仁9克,川芎6克。 二诊 淋沥已止,脉甚柔和,舌光无苔,不能食。行楼梯则心悸,有心脏肥大之疑,今予开胃防护心脏。 生白术9克,良姜3克,云苓12克,煅牡蛎24克(打,先煎),茜根9克,小朴3克,谷芽12克,桂枝3克(后下),乌贼骨9克(炒),陈皮6克,白豆蔻3克(后下),炙草3克,真铁砂9克。 案评:蔗茹即茜草根,与乌贼骨同用,乃《素问》“四乌贼骨一蔗茹丸”法也。病者淋血久,迭进补破无效,服此方而止,殆二药善于止涩也。(谢诵穆原文) 【按】本案患者与前例同名,不知是否同一人,但病情相异,故不作合并处理。患者月经每月两行,淋沥不尽,经他医治疗不效,来找陆医生治疗。此例当属漏下之瘀血内阻证。陆氏以《素问》四乌贼骨一蔗茹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之,方中茜草根、乌贼骨相合行血止血;桂枝、丹皮、赤白芍、茯苓、桃仁,组成桂枝茯苓丸去瘀血内积;煅牡蛎、铁砂,重镇安神止心悸;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摄血。二诊患者血止,但舌光无苔,不能食,且有心悸,陆氏在续用前方的基础上,加大开胃和护心脏的力度。方中加入高良姜、川朴、谷芽、陈皮、白豆蔻,健脾利湿,开胃助运;牡蛎、铁砂,重镇安神止心悸。 王夫人 初诊 常不及期而经行,每以劳动引起,行辄淋沥不止。头眩腰酸,胃呆,面色尚好。脉弦细,舌淡白。 生白芍12克,土炒白术9克,绵仲9克,乌贼骨9克,当归9克,云苓12克,菟丝饼9克,干地黄15克,川芎4.5克,泽泻9克,黑附块6克,真阿胶(去滓,后人)9克。 【按】患者常月经先期而至,且淋沥不止,每因劳累所致,且头眩腰酸,脉细,舌淡白,当属漏下之气血不足证。陆氏以四物汤养血调经;白术、茯苓、泽泻,益气健脾、利湿摄血;杜仲、菟丝子、黑附块,补肾温阳;乌贼骨收敛止血;阿胶养血止血。诸药合用养血温阳,健脾止血。 带下 史夫人 初诊 小月后匝月,仍带下黄绯。腰酸痛,精神困惫。脉甚细,舌苔白。当从血虚治。 生熟地各12克,归身9克,绵仲9克,乌贼骨9克(炒),生西芪9克,川芎4.5克,椿皮9克,炙草3克,白芍9克,白薇6克,苡仁15克。 二诊 红色已净,带下未止,精神不振,时时心烦,寐则多梦。脉细弱,舌色淡,可以补心脾,振阳气。 生芪12克,川芎4.5克,木香2.4克(后下),桂圆肉18克,炙草3克,当归9克,远志肉6克(炙),生熟地各15克,椿皮9克,太子参9克,枣仁9克(研),黑附块9克,苡仁15克。 三诊 心烦遂止,带下亦稀,精神渐好,能安寐。脉仍细弱,舌色白淡不萎,仍须补血强心之法。 大熟地24克,生芪15克,远志肉6克(炙),桂圆肉18克,生怀药15克(碎),归身6克,枣仁9克(研),椿皮9克,黑附块9克,云苓12克,木香2.4克(后下)。 四诊 得补血强心之药,精神颇振,前数日月期乍见乍止,色却正,前方中须除治带收敛性药。 生熟地各12克,赤白芍各3克,泽泻9克,炒延胡3克,川芎4.5克,生白术9克,黑附块6克,当归9克,云苓12克,制香附4.5克。 【按】小月,即小产之意。 本案患者小产之后已历月余,仍带下黄绯,当属带下病之赤带证。腰酸痛,精神困惫,脉甚细,当属阴血亏虚。在非行经期,阴道内流出赤色或赤白相间的黏液,称为赤带或赤白带,以育龄期妇女多见。赤带和赤白带可见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子宫颈出血、宫颈息肉出血、生殖道肿瘤出血等疾病中。 陆氏认为该患者是小产血虚,方中生熟地、当归身、川芎、白芍组成四物汤养血调经;乌贼骨、椿根皮二药,收敛止带;杜仲、黄芪、炙甘草,补肝肾,养气血;白薇、苡仁,清热化湿。诸药合奏补益精血,化湿止带之功效。 二诊时,红色已净,而带下仍有,精神不振,心烦多梦,脉细弱,陆氏认为当补心脾,振阳气。二诊方以归脾汤为主方加减,方中黄芪甘微温,补脾益气;桂圆肉甘温,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太子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桂圆肉相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再加生熟地、川芎,与当归相合,组成四物汤之意,养血调经;椿根皮、苡仁,收敛化湿止带;黑附块温阳益肾。本方以归脾汤为主,治带下之源,而不简单收涩止带,值得借鉴。 三诊诸病状皆大为减轻,陆氏续用补血强心之法,从二诊方出入。四诊时,患者月经时有时无,可能受到了治带下收敛性药物的影响。因此四诊方在二诊方基础上除去上述收涩药,另加延胡索、制香附等舒肝条达,理气通经。 儿科病 麻疹 朱宝宝 初诊 发热五日。咳嗽,目红润。今日见疹点。宜忌口避风。 葛根9克,象贝9克,枳壳4.5克,桂枝3克,杏仁9克,桔梗4.5克,赤芍6克,西河柳9克,炙草2.4克,鲜茅根12克。 另西河柳30克熏洗。 【按】本案患儿发热、咳嗽、目红、眼泪出、红疹,当属麻疹之见疹期。治当清热凉血,佐以透发。患儿没有特殊的变证,当属麻疹顺证。方中葛根、西河柳、桔梗、桂枝,发表透疹;象贝、枳壳、杏仁,止咳化痰;赤芍、鲜茅根,清热凉血透疹。另加西河柳熏洗,促麻疹之毒透过肌表快速排出。 钱宝宝 初诊 麻疹自始服药并不过剂,惟下利日二三行,疹出不透,汗不出而喘。脉奇数,此时睢须维持心脏,兼汗之。 葛根9克,赤芍6克,西河柳9克,北沙参9克,麻黄2.1克,黑附块6克,象贝9克,无价散1.2克(冲),桂枝3克(后下),鲜茅根9克(去心),升麻3克。 二诊 麻疹幸而已过危险,今疹消后,引饮无度,小便奇多而清,又善饥。色脉如常,热未退尽,恐是糖尿。 西洋参6克,知母6克,川贝9克,杏仁9克,炙草3克,生石膏21克(打),竹茹6克,紫菀6克(炙),粳米一撮(包)。 【按】无价散:公猪粪1斤。漂净10天左右,再晒露,以无臭气为度,炙灰研末备用。绢包,每煎服9克。原方出自《中药成方配本》。本次转录自《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册15页。功用透发痧痘。主治痧痘透发不足。 本案患者,疹出不透,当属麻疹之逆证,开始下利,无汗而喘,当属阳虚内陷证,治疗原则是温阳透疹;候阳回后,转为肺热壅盛证,法当宣肺开闭,清热解毒。初诊方以黑附块、麻黄、桂枝,温阳透发;葛根、西河柳、升麻,发表透疹;赤芍、北沙参、象贝、鲜茅根,凉血解毒,散结透疹;无价散透疹,疗麻疹透发不足。二诊阳回已过危险期,患儿肺热壅盛,陆氏以麻杏甘石汤合白虎汤加减治之。方中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组成白虎汤,清肺泻热;杏仁、石膏、炙甘草,宣肺清热;去麻黄因为阳回疹透,现症主要是肺热太甚,麻黄辛温故去之;西洋参养气阴;川贝、竹茹、紫菀,清热止咳化痰。 【小结】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咳嗽、流涕)、结膜炎症(眼泪汪汪)、麻疹黏膜斑(口腔白齿出现麻疹斑)及皮肤斑丘疹(皮肤红疹)为特征。 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为流行高峰。一般发热3日左右后出疹,出疹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更高,达40摄氏度左右。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可有谵妄。婴幼儿常伴惊厥,咳嗽加重,畏光,面部浮肿。 “麻、痘、惊、疳”,麻疹为中医儿科四大病证之首。长期以来中医对于麻疹的治疗经验很丰富,学术理论也很多。陆渊雷先生将伤寒经方根据实际情况化裁后用于儿科,显示了其善于抓住问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辨证论治而不是只注意使用前人的一些透发麻疹的常用方。 虽然中医儿科教材一般将麻疹归属于温病范畴,但是陆氏用方并未局限于温病的清轻宣透,而是针对麻疹的变证与危象,大胆使用以四逆汤为基础方的复方。陆氏危急之象用四逆汤强心救危,回阳救逆。对于麻杏甘石汤的使用也是切中病机。陆氏擅长使用伤寒方治温病,其融伤寒、温病于一炉的思想,和治病必求于本的治学理念值得后世学习。 水痘 朱宝宝 初诊 病半月余。寒热咳嗽,发水痘,已作痂。舌有白苔,脉稍嫌有躁疾。 蝉蜕3克,桔梗4.5克,蒌仁9克,当归6克,炒牛蒡6克,枳壳4.5克,丹皮6克,谷麦芽各9克(炒),桂枝4.5克(后下),银花9克,赤芍6克。 二诊 乍愈。不慎于食,又发热。便溏口渴。脉滑疾,舌白薄。 川连1.5克,干姜3克,神曲9克,淡芩6克,姜夏9克,炒麦芽9克,花粉片9克,楂炭9克,防风4.5克。 【按】患儿发水痘半月余,现已作痂,有发热咳嗽,当属水痘之风热轻证。治当疏风清热解表。陆氏以银花、桂枝,温凉并用,透表解毒;蝉蜕、桔梗、牛蒡子,清宣肺气、透邪外出;蒌仁、枳壳、丹皮、赤芍、当归,清热凉血、解毒消斑;谷麦芽助脾胃运化。二诊大病初愈,不料食复。中医一般都会强调外感病证初愈当缓缓恢复脾胃,而不宜骤然暴增食量。脉滑疾,当有痰热与宿食内积。陆氏以神曲、麦芽、楂炭,温脾助运、解表消食;干姜、川连、黄芩、半夏,取法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去壅滞之人参,加健脾化痰之半夏,去胃热,止呕吐;花粉疗口渴;防风祛风解表,升提止泻。 惊风 萧宝宝 初诊 起居神气如常,惟寐中握拳,伸食将二指,醒时取物亦尔。此神经系之病变,当留意感冒,恐引起惊风。 银花9克,夏枯草9克,全蝎4.5克(炙),丹皮9克,小生地15克,防风4.5克,赤芍9克,当归9克,六一散9克(包),钩尖1.2克(后下)。 二诊 服药四剂,挛握之三指稍柔和。汗多小便少。脉舌俱和,久有微咳,大致无大问题。 桑枝9克,当归6克,木通2.4克,丹皮6克,地黄12克,全蝎6克(炙),赤芍9克,炒山栀6克,防风6克,煅牡蛎24克(先煎),钩尖1.2克(后下)。 【按】患者寐中手指有抽动之象,陆氏认为是神经系之病变,可能会诱发惊风。惊风有八候之说,八候,是惊风临床证候的概括。搐,即手臂伸缩;搦,即十指开合;掣,即肩头相扑;颤,即手足动摇震颤;反,即身向后反仰;引,即手若开弓;窜,即两目发直;视,即眼露白睛而不灵活。总称为搐、搦、掣、颤、反、引、窜、视八候。本例患儿搐、搦、引等三候都出现了,当属于惊风前兆,治当清肝息风。陆氏以银花、夏枯草、丹皮、生地、当归、赤芍,清热凉血平肝;全蝎、钩藤、防风,平肝息风止惊;六一散祛暑利湿。二诊时挛握稍缓和,但汗多小便少,微有咳嗽,已经没有大的问题了。陆氏续用前方,加桑枝通络舒筋;木通、炒山栀,清热泻肝利湿;煅牡蛎镇肝息风。 疳积 许宝宝 初诊 腹胀多青筋,触之痛,此是慢性腹膜炎。面目亦浮肿,微下利。恶寒冷汗出。脉弱。甚危险,难治。 生炒白术各6克,炙草3克,川胡连各0.9克,芜荑3克,黑附块6克,云苓12克,青皮6克,使君肉6克,干蟾皮4.5克,太子参6克,缩砂仁3克(后下),神曲9克。 【按】患儿肚腹青筋暴露,乃是疳积证。因有触痛,故陆氏认为是慢性腹膜炎。患儿面目浮肿,微下利,恶寒,汗出,脉弱等,皆脾虚湿盛,阳气不足之象。治当温补脾肾,健脾利湿。方中黑附块温阳回阳;生炒白术、茯苓、太子参、炙甘草等药,益气健脾;川黄连、胡黄连,清热利湿去积;芜夷、干蟾皮、使君肉等药,杀虫燥湿、消食去积;神曲、青皮、缩砂仁,温脾理气、消食去积。 王男 幼儿 初诊曾下痢,身微热起落二月不止,赢瘦甚,腹中央膨满两旁凹陷,脉舌神气皆无异症,此将成疳。 柴胡6克,鳖甲9克,胡连1.2克,淡芩4.5克,知母4.5克,土炒白术9克,茯苓9克,乌梅4.5克,使君肉4.5克,雷丸4.5克,生姜3片,炙甘草3克。 二诊 发热夜剧,头汗多,常挖鼻,腹满按之痛,此慢性结核性腹膜炎,所谓疳劳,当责虫。 柴胡6克,鳖甲9克,川胡连各1.2克,芦荟3克,芜荑4.5克,蟾皮6克,使君肉4.5克,白术9克,陈皮6克,神曲9克,炒麦芽9克,桑皮6克,知母4.5克,淡黄芩3克,人参须4.5克,炙甘草3克。 三诊 结核性腹膜炎,服药后好转,身热仅微,食思亦好。 人参须4.5克,白术9克,干姜2.4克,生芪9克,柴胡6克,鳖甲9克,知母4.5克,陈皮6克,蟾皮6克,芦荟3克,芜荑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 【按】患儿异常瘦弱,腹中央膨胀两旁凹陷,疳积之证非常明显。治当消积健脾。陆氏以柴胡、鳖甲二药,行气解郁、消坚散结;胡黄连、黄芩、知母,清湿热、去胃火;白术、茯苓、生姜、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营卫;乌梅、使君子、雷丸、胡黄连,杀虫去积、健脾助运。 二诊患儿发热夜甚,头汗出,腹满压痛,陆氏认为是“慢性结核性腹膜炎”,中医辨证当是虫证引起的疳积。陆氏续用前方,并加芜荑、蟾皮,杀虫去积;陈皮、神曲、麦芽,健脾消食;芦荟、桑白皮、知母、黄芩,清湿热、通积滞;人参、炙甘草,健脾益气、扶正去积。三诊续用前方稍加干姜、黄芪,健脾温中,促患儿尽早复原。 刘男 少年 初诊 年十六弱小如十三四岁,腹满而四肢瘦,日晡骨蒸,夜寐盗汗,舌白花剥,脉细弱。 柴胡12克,青蒿6克,鳖甲9克,蟾皮6克,白术9克,太子参12克,雷丸6克,使君肉9克,干姜3克,神曲9克,内金炭9克,六一散9克。 二诊 药后热减,饭量增,腹满已软,盗汗瘥,舌仍花剥。 柴胡9克,青蒿6克,鳖甲9克,白术9克,怀山药12克,太子参12克,干姜2.4克,神曲9克,内金炭9克,蟾皮6克,使君肉9克,雷丸9克,炙甘草3克。 【按】患儿年十六却弱小如十三四岁的小孩,当属发育不良。患儿腹满四肢瘦,骨蒸潮热,夜寐盗汗,脉细弱,当属疳积之劳瘵内积证。法当杀虫去积、清退虚热。陆氏以柴胡、青蒿、鳖甲,清退虚热、消坚去积;干蟾皮、雷丸、使君肉,杀虫消积去疳;白术、太子参、干姜、神曲、内金炭,健脾胃、助消食;六一散清暑祛湿。二诊病情好转,陆氏在前方基础上加山药益气健脾。 欧宝宝 初诊 食少多嗔,时咬人。舌黄,根有厚苔。手掌热,但平时胃弱,不耐大凉剂。 淡竹叶9克,楂炭9克,赤芍9克,生石膏12克(打),川连1.2克,苏全9克,焦麦芽9克,姜夏12克,蒌仁9克,朱灯心三扎。 【按】患儿症状比较特殊,“食少多嗔,时咬人”,脾胃素弱,当属疳积之心肝火旺,脾胃虚弱证。陆氏以淡竹叶、川连、朱灯心,清心泻火;赤芍、生石膏,辛凉清热;楂炭、麦芽、半夏、蒌仁,健脾化湿,消积通便;紫苏解表祛湿。诸药合奏清心泻火,健脾化湿之功效。 猩红热 洪宝宝 家住霞飞路二八三号锦泰洋服店 初诊 十二月十五日猩红热疹点只一天便隐。今气急甚,心脏弱,又下利。极险,用药当急治肺炎,兼顾心脏,而疹点次之,为其已出故也。 生麻黄1.8克,桔梗4.5克,川连四分生石膏18克(打极碎),生草3克,淡芩4.5克,黑附块9克(先煎),象贝9克,荷蒂两枚,白苏子9克(炙)。 另西河柳60克煎汤熏 二诊 十二月十六日,药后下利止,气急平,咳嗽爽,疹点隐隐再见,此皆意外之好现象。惟脉不数,心脏仍未健好,未可十分乐观。 生麻黄2.1克,象贝9克,桔梗4.5克,花粉9克,柴胡3克,荷蒂两枚,生石膏21克(打极碎),桑皮6克,苏子9克,生草2.4克,葛根6克。 三诊 十二月十七日经过尚好,昨大便一次,仍不成粪块。咳颇频数,毒势已减。脉亦平,舌边绛而中有苔。 麻黄2.1克,赤芍4.5克,生石膏15克,川象贝各6克,化橘红4.5克,桑皮6克,鲜茅根四分(去心),炙款冬6克,生炙草各四分,扁衣9克(炒),神曲9克(包)。 案评:初诊气急下利,病势极险。再诊三诊,已化险为夷。病者系遥从同学孙师韩君之亲戚。由孙君介绍往诊者也。又案:二十五日晨,孙君来寓改方,云:将买舟返宁波原籍,盖行将痊愈矣。(谢诵穆原文) 【按】陆氏确诊患儿所患为猩红热。西医认为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为A组p型溶血性链球菌,病原菌及其毒素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和化脓性变化,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致热毒素引起发热和皮疹。中医称为“烂喉丹痧”,认为本病系痧毒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胃,郁而化热、化火。火热之毒发散,犯卫、气、营、血,从而形成邪侵肺卫,毒在气营,疹后伤阴三个病理阶段,若痧毒内陷,或余毒未尽,又可导致痧毒内陷心肝之变证。本案患者猩红热疹只一天便隐,乃是痧毒内陷之证。陆氏认为“心脏弱,又下利,极险,用药当急治肺炎,兼顾心脏,而疹点次之,为其已出故也”。方中麻黄、石膏、生甘草、象贝母,取法麻杏甘石汤,去除肺热;附子温阳兼顾心脏;川连、黄芩,与附子相合,取法附子泻心汤,温阳止利;桔梗、苏子、荷蒂,芳香清宣,透邪外出;西河柳煎水熏洗使痧毒之邪透肌表外出。 此诊药后,利止,气急平,咳嗽也减轻,红疹再现,但陆氏仍用生麻黄,且用量较一诊增加,由1.8克,增到2.1克,可能是因为陆氏认为“脉不数,心脏仍未健好”,而生麻黄有强心,使心跳加快的作用。疹点逐渐外透,陆氏在初诊方的基础上,再加花粉、桑皮、葛根,养心阴,去躁烦;葛根与柴胡相合,还有升提之力,止下利。三诊延续前面的思路,加重止咳化痰、健脾利湿的力度,方中加川贝、化橘红、桑白皮、白茅根、款冬花,等药清肺化痰;扁豆衣、神曲,健脾利湿。 厌食 同世兄 初诊 七月十五日,有清涕,多哭吵,不喜粥饭,乃嗜柠檬等杂食。入晚呼腹痛,大便却好。平时食水果,必酳以热汤,否则腹痛。舌有砌苔黄白。 香薷1.5克,楂炭9克,木香2.1克,鲜荷梗尺许(去刺),小朴3克,麦芽9克(炒),前胡4.5克,枳实6克,干姜2.4克,桔梗3克。 【按】酳,yin,漱口。 本案患儿有外感,不喜粥饭,喜热饮,且有异嗜的问题,当属厌食病之脾虚湿盛证。香薷、前胡、桔梗,解表化痰;荷梗、木香,二药芳香,清轻灵动,可刺激患儿的食欲;楂炭、麦芽、枳实、厚朴,消食运脾、化湿祛痰;干姜解表温脾。诸药合奏解表化痰、消食健脾之功效。 中医外科、耳鼻喉科 喉痛 陈先生 初诊 扁桃腺及其附近淋巴腺肿。喉间有白膜,而验无白喉菌。身无热,殆是喉头格鲁布。舌腻甚,胃有积滞。 蝉蜕3克,象贝12克,姜夏6克,炙僵蚕6克,丹元参各4.5克,枳实6克,桔梗4.5克,甘中黄4.5克(包),生内金9克,陈皮6克,楂炭9克。 【按】格鲁布喉炎:又称“义膜性喉炎”,是一种传染性病毒感染,以副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多,它将导致喉咙及气管的膨胀和收缩。 甘中黄:为甘草末置竹币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一定时间后的制成品。本品味甘、咸;性寒;功能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主治天行热病,温病发斑,大热烦渴,痘疮血热,丹毒,疮疡。 本案患者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无白喉杆菌,陆氏认为是“喉头格鲁布”,即义膜性喉炎。中医辨证当属喉痈之风热表证。此乃风热之邪侵犯肌体,引动脾胃积热上冲咽喉,内外热毒交结,治当祛风清热,和胃消滞。方中蝉蜕、僵蚕、桔梗,祛风利咽;象贝、半夏、枳实、陈皮、鸡内金、楂炭等药,化痰散结,健脾消食去胃中积滞;丹参、玄参、甘中黄,清热凉血、解毒利咽。 刘宝宝 初诊 口中白处稍低陷,发恶臭,是坏疽将脱落之故。咽头只略红。 炒荆防各3克,赤芍9克,桔梗4.5克,炙僵蚕9克,当归6克,甘中黄4.5克,净银花9克,连翘4.5克,木通2.4克。 【按】患儿喉头略红,口冲发恶臭,陆氏认为当是坏疽将脱落之象。喉痈之风热表证。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荆芥、防风,发表透邪;桔梗、僵蚕,祛风利咽;赤芍、当归、甘中黄,清热解毒、凉血散结;木通利湿清热从小便出。诸药合奏清热凉血,利咽解毒之功效。 鼻渊 许先生 初诊 感冒之后,鼻塞不除,出涕黄浊而腥。脉弦大。外感未清。舌色湿热。 葛根9克,赤芍6克,前胡4.5克,赤苓15克,麻黄1.5克,苡仁15克,辛夷6克,生草3克,桂枝3克(后下),桔梗4.5克,淡芩6克。 案评:此病盖就说所谓鼻渊,或谓之脑漏。原南阳丛桂亭《医事小言》云:“脑漏者,非鼻病也,是脓作于头脑中,由鼻漏下。其人当头痛隐隐。泪脓交出。若鼻渊亦与是病同因,证同而轻重异。病由风寒者为多,方用葛根汤加辛夷有效。,,(谢诵穆原文) 【按】本案患者鼻塞出黄浊腥涕,当属鼻渊病风寒化热之证。陆氏以葛根、麻黄、桂枝、生甘草、赤芍等药组成葛根汤,解表发汗。透邪外出;辛夷乃通鼻窍,疗鼻渊之要药;前胡、桔梗、黄芩等药,和解少阳,清宣透热;赤茯苓、苡仁,健脾利湿。诸药合奏解表透邪、清热利湿之功效。故此案最后自注曰:“药后大效,黄浊涕逐渐减除。” 鼻窒 马先生(外治方) 初诊 初起伤风多涕,今涕已少,惟鼻不通利,不闻香臭。偶步行劳动,则乍有知觉,旋又塞。西医诊为茸鼻,今试外治。 枯矾6克,藜芦3克,细辛6克,辛夷4.5克(炒黑),南瓜蒂4.5克,牙皂4.5克(炙,存性)。 上共研细末,入梅片二分,再研匀,入磁罐勿泄气,时时作为鼻烟搐鼻,卧时尤宜多搐,有多涕出勿怪,不可内服。 案评:此病竟以外治而愈。(谢诵穆原文) 【按】茸鼻: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慢性鼻炎、鼻部黏膜增生等病症。 枯矾:又名煅白矾。取拣净的白矾,置砂锅内加热溶化并煅至枯干,取出。酸涩,收敛;功能消痰,燥湿,解毒,杀虫,可去鼻中息肉。 此案患者因外感而致,现鼻涕已少,但鼻不通利,不闻香臭,陆氏述西医诊为茸鼻,茸鼻一词现已不用,据笔者考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慢性鼻炎、鼻部黏膜增生等病症。中医辨证为鼻窒之鼻窍瘀滞证,治当通窍除滞。此病内服药效相对缓慢,陆氏用外治之法。方中枯矾收敛去毒,祛瘀生新,可除鼻中息肉,乃是主药;藜芦有毒,涌吐力强,可去恶疮、鼻息,为主要辅药;辛夷、细辛二药,辛温宣肺,解表通鼻窍;南瓜蒂清热消肿,去痈毒、疔疮,此处陆氏用以消鼻中壅滞;猪牙皂角祛痰开窍,散结消肿。 以上诸药皆性味较为猛烈之药,有些还有毒性,临床常用于外治,陆氏将其用于作为鼻烟搐鼻,也是在前人经验上的升华。诸药合奏通窍消毒、散结消肿之功效。患者后外治而愈,本案体现了陆氏临床的机变,在不适宜内服治疗的情况下,多法多途径进行治疗。本方对临床上慢性鼻炎、鼻息肉、鼻部黏膜增生等病症的治疗皆具有参考意义。 疝气 庞世兄 初诊 自觉腹左有物下坠,平卧则起,行立则又坠,此尚未至赫尼亚程度,不过肠下垂症耳。久不已,阻碍消化,须用软布扎肠下部,兜起肠。服补气生肌之药,使肠系膜丰满,以维系之。脉太迟细,舌苔紫腻。肠胃小有积滞。 生芪18克,黑附块4.5克,太子参9克,生姜铜元大三片,当归6克,谷麦芽各9克(炒),升麻3克,白芍9克,川连1.5克,炙草3克。 【按】赫尼亚,即疝气。患者自觉左腹有物下坠,平卧则起,行立则又坠,乃是小肠疝气的初期,陆氏认为当属肠下垂症,中气不足证。治当服补气生肌之药,使肠系膜丰满,则能维系小肠不致下坠。陆氏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太子参、黄芪、升麻、炙甘草、当归,组成减味补中益气汤,升提中气,补益气血;黑附块辛温大热,温阳助气之升提上行;生姜、白芍、川连、谷麦芽,调和营卫,除胃肠积滞。诸药合奏益气升提,健脾消积之功效。 汤男 初诊 小腹痛牵连肾,本是所谓寒疝,寒冷则发,劳亦发,须自慎,勿受冷勿太劳力。 茴香6克,乌药6克,延胡4.5克,金铃肉9克,柴胡6克,桂枝6克,当归6克,山楂9克,黑附块4.5克。 二诊 颓疝服药后已不痛,但未收缩如常,可用外治。 雄黄30克,甘草21克,明矾60克, 上药煎浓汤时时熏洗。 【按】患者小腹痛连及肾,遇寒则发,劳累亦发,当属疝气之寒凝气滞证。治当温阳行气。陆氏以黑附块、桂枝二药,温通阳气、散寒祛湿、行气止痛;川楝子、茴香、乌药,行厥阴经过小腹,理气通络止痛,乃疝气之常用药组;延胡索、柴胡,行气解郁止痛;当归、山楂,活血消积、祛瘀止痛。二诊虽已不痛,但仍未复位,陆氏以温阳杀虫、消炎退肿的雄黄;和中缓急的甘草;收敛固涩、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的明矾;三味同煎外用熏洗,取收敛固涩、温阳去毒、缓急止痛之功效。此案以外治熏洗收功,多管齐下值得学习。 马男 初诊 疝气发作,腹中跳动不可耐。脉迟,舌上白苔。 柴胡6克,桂尖4.5克,延胡4.5克。川楝子6克,茴香4.5克,楂炭9克,黑附块6克,良姜3克,煅牡蛎30克。 二诊 疝痛减而未尽,腹中仍有跳动,脉迟弱,舌白胖有积苔,消化不良故也。 黑附块9克,太子参9克,良姜3克,制香附9克,淡吴萸4.5克,炒乌药6克,延胡6克,川楝子4.5克,茴香4.5克,煅牡蛎30克。 三诊 疝痛已止,自诉腹肌有块,其实非块,特挛急耳。 白芍15克,桂枝4.5克,太子参9克,生黄芪9克,当归9克,黑附块6克,良姜3克,延胡4.5克,川楝子6克,茴香4.5克,炒乌药3克,炙甘草3克,楂炭9克,生姜4片,红枣4枚,胶饴1小杯。 四诊 疝痛全止,挛痛亦瘥,脉仍太细弱,前方中肯,再加强心。 西洋参6克,远志6克,生芪6克,白术9克,良姜3克,白芍12克,桂尖4.5克,楂炭9克,仙灵脾9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红枣4枚,胶饴1小杯。 【按】中医认为,疝气病是由于小孩发育不健全,或者成年人体质虚弱,中气不足,寒气、湿气、浊气、怒气乘虚进
/
本文档为【陆渊雷医案5】,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