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学教师论文高中教师论文浅议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2013-10-26 7页 doc 48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7765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学教师论文高中教师论文浅议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中学教师论文高中教师论文: 浅议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摘要:目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国际通用的Maslach 倦怠量表(MBI— HSS)对132 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试图从社会、组织、个人三个方面探究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情绪衰竭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作为国家人才培养者的中学教师若被职业倦怠所困扰,不仅会严重降低教育、教学质量,还会直接危害整个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鉴于此,本文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作了深入的调查,并针对...
中学教师论文高中教师论文浅议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中学教师论文高中教师论文: 浅议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摘要:目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国际通用的Maslach 倦怠量表(MBI— HSS)对132 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试图从社会、组织、个人三个方面探究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情绪衰竭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作为国家人才培养者的中学教师若被职业倦怠所困扰,不仅会严重降低教育、教学质量,还会直接危害整个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鉴于此,本文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作了深入的调查,并针对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提升中学教师的整体道德水平,促进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一、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1.样本选择。对吉林省吉林市某中学136 名教师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36份,回收132份,缺失值为4,有效率为97.06%;年龄段分布在23~60 岁之间,教龄在1~38 年。其中男教师60 名,平均年龄为31.8 岁;女教师72 名,平均年龄为30.2 岁;已婚教师89 名,未婚教师43 名;有行政职务的教师63 名,无行政职务的教师69 名;高级职称教师41 名,中级职称教师49 名,初级职称教师4 2 名;专科学历教师5 8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7 4 名。 2.测量工具。本研究是以Maslach 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aslsch Burnout Inventory 简称MBI)为基础,将模型与所测教师情况相结合设计出的一套调查表。该问卷包括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3 个维度,共30 道题,采用5 点计分法,要求被测教师按每种症状出现的频率进行评定,0 代表“从不”,4 代表“非常频繁”。如果在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维度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反之即弱;在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越低,倦怠程度越强,反之即弱。正式施测一周后,找部分教师进行座谈,进一步探讨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及对策。 3.结果。(1)中学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在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平均分分别为17.38 ± 8.53;5.11 ± 3.34;32.35 ± 8.12 分。(2)教师性别、结婚与否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存在主效应:女教师的情绪衰竭大于男性教师;未婚教师多于已婚教师。在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无显著差异。(3)教师职业倦怠在学历及有无行政职务上主效应显著:高学历教师倦怠程度高于低学历教师;有行政职务的教师多于无行政职务的教师。(4)年龄和教龄存在主效应:刚刚参加工作1~2 年的青年教师和工作6~10 年的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明显,年龄集中23~28、36~40 岁之间。 二、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及表现 职业倦怠( Job Burnout 又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 于 1974 年首次提出。他将职业倦怠界定为:服务于助人行业(Helping Professions)中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衰竭”(w e a rout)的状态[1]。根据这一界定,结合中学教师的工作实际,可对其职业倦怠现象作如下定义:所谓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深入的大环境中,在长期工作的直接重压及社会与家庭的加压下,其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不能被有效认同后,所呈现的工作兴趣、情感、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衰竭状态。具体表现在: 1 . 情绪失常。表现为对工作丧失信心,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在工作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2.心理失衡。高职业压力、低职业价值认同等矛盾使中学教师陷入心理亚健康状态,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出现失落、嫉妒、抑郁、妄想,激动、焦虑等状态,严重者还会导致反应迟缓、记忆力衰退、情绪失控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3.生理失调。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易产生疲劳感,性急易怒、食欲缺乏、失眠多梦、思维的逻辑性降低等现象。 4.行为失控。表现为工作懈怠,不愿与同事交往和合作,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三、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期望过高。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间的竞争转化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在这种社会现实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之路,教育被提到国家日程上来。而对于中学教师来说,最直接的就是他们要和学生一起面临严峻的中考和高考。从社会层面来看,国家希望教师能培养出一批批对社会发展有用的创新型人才;从家庭层面,家长们希望通过教师的培养能实现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理想;从学生层面,学生们希望自己曾得到一种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财富的能力。所以,当教师不能实现他们的期望时,就会不约而同地把指责的目光投向教师,从而身心疲惫、心力交瘁。 2.工作强度大、压力过大。目前,中学教师面临着课程改革、科研进修、终身学习等多方面压力。据调查,中学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21 小时,周末还要进行补课,大多数中学教师每周一般都要上15~20 节课。“教人者,学习不能停”,教师每天除了备课、教学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充电”。这些都使中学教师每天像陀螺一样高负荷运行,长此以往,导致精神麻木,倦怠感产生。 3.教师权威地位失落。“师道尊严”是我国古代对教师权威地位的肯定。过去,教师一直被视为知识的化身、学问的权威。如今,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化、网络化程序的发展,远程教育、网上课堂等新兴教学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教育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师权威地位逐渐失落。 4.考评机制不合理。多数学校在量化考核时指标单一,只注重静态结果的横向比较,职称、学历、发表论文的篇数、高考的录取率成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定性标签。评价结果又过分与奖金等物质奖惩相挂钩,教师们迫于无奈,只得一方面进行教学投入,另一方面进行科研充电,从而沦为晋级考评的机器。 5.工作难度大。近年来,中学学生数量的成倍膨胀导致学生问题随之增多,教师的管理难度成倍增加。尤其在社会转型期,许多学生不可避免地受不良风气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把可耻当可爱,行为偏激,是非颠倒,对学习不认真。久而久之,教师对学生不能控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产生教学无力感。 6.职业满意度降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引起了经济形态的不断更新,新的专业领域、优势职业不断涌现,例如电信、销售、金融、物流、IT 业等成为新的优势行业;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人员、精算师等职业也日益成为年轻人青睐的职业。这导致中学教师的社会贡献与经济地位的反差进一步扩大,职业满意度消减,产生职业倦怠。 四、缓解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教师的职业倦怠,不是教师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时期内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产生的递进的情绪反应过程[2]。要想切实解决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必须做到: 1.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确立合理期望值。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第一,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等舆论媒体,逐步提升中学教师的职业声望,增强其自信心、自豪感和职业荣誉感,创设一个和谐、融洽、温馨、宽松的社会氛围。同时,要逐步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将“尊师重教”落到实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经说过:不把经济刺激放在重要位置的人的管理模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完全的模式。第二,在教师内部建立教师支持系统。教师可以通过此系统拓展交际圈,多参与社会活动;交流知识技能上的问题和情感上的困惑,还可以得到来自领导、同事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工作和生活的自主性,建立一个情感交流和舒缓压力的平台。第三,倡导全社会对教师建立合理期望。合理的期望标准有助于教师的成长。中学教师是“人”,不是“神”,他们的知识、精力也是有限的,社会大众、家长及学生应对中学教师抱有合理期望,以减少他们的压力。 2.建立发展型教师评价机制,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评价的内容要从单一向多元、综合向分项、定量向定性、集中向分散转化;评价的结果不作为奖惩的依据,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引导教师把自身的工作目标与学校的发展期望紧密结合,促使学校的预期目标转化为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使教师更有信心和能力消除压力根源;要竭尽全力解决教师超负荷工作问题,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合理安排教师工作任务;加强对时间的科学管理;面对学生,既做经师,又做人师,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3.教师个人努力。一要积极调整心态,勇于面对压力。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培养个人爱好,强化个人保健意识,优化校园人际关系,真正做到劳逸结合。二要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使个体成为更加内控的人,不怨天尤人。三要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自我职业发展规划,在职业规划的动态微调中提高职业成就感,增强职业自信心。四要增强自我反思的能力,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经验+ 反思,可见,反思也是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借用美国学者德沃肯所言: “且不论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及学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因此,消除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 ,(3) [2]吴明霞,张大均,郭成.教师职业角色组合变化及角色压力调适[J].西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3]张春艳.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12)
/
本文档为【中学教师论文高中教师论文浅议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