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

2013-10-28 5页 pdf 332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07289

暂无简介

举报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 2007年 7月第 4卷第 7期 WorldHealthDigest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68例 陈书桓 (河北省承德县中医院妇科 067400) 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示码:B 笔者自2003年~2006年应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68 例,取得良好疗效。 1临床资料 68例患者年龄在 18~45岁之间,病程 3个月~10年不等。 其中原发性痛经 26例,继发性痛经 42例。继发性痛经中子宫 内膜异位症 13例,盆腔炎 20例。 2治疗方法 方药:当归 15克、川芎 10...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
2007年 7月第 4卷第 7期 WorldHealthDigest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68例 陈书桓 (河北省承德县中医院妇科 067400) 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示码:B 笔者自2003年~2006年应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68 例,取得良好疗效。 1临床资料 68例患者年龄在 18~45岁之间,病程 3个月~10年不等。 其中原发性痛经 26例,继发性痛经 42例。继发性痛经中子宫 内膜异位症 13例,盆腔炎 20例。 2治疗方法 方药:当归 15克、川芎 10克、白芍 20克、香附 10克、 川楝子 10克、元胡 10克、乌药 6克、蒲黄 10克、灵脂 10 克、小茴香 10克、柴胡 6克、甘草 6克 服用方法:于月经前 5天开始口服,每日 1剂,连服 7 天为一疗程,连续应用 3个月经周期,服药期间不加任何镇痛 药物。 3疗效标准及结果 临床治愈: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三个月经周期未复 中图分类号:R226 · 中医中药 . 文章编号:1 672-5085(2007)7—0229--01 发。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不服止痛药 能坚持工作。有效:腹痛减轻,其他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 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症状无改变。结果:临床治愈 27例, 显效 30例,有效 9例,无效 2例,显效率 83.8%。 4讨论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于年轻妇女,是妇女正值经期或 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病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 昏厥, 可伴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手足厥冷等症。严重者可影响工作 和生活。本病病因虽多,但其病机实质总属气机阻滞,血运不 畅,胞络不通。笔者通临床观察,本病属寒凝胞中、气滞血瘀 者多见。故以少腹逐瘀汤加减 。方中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 血调经,蒲黄、灵脂、元胡,活血化瘀,川楝子、香附、元胡 理气行滞,小茴香、乌药温经散寒止痛,甘草缓急调和诸药, 诸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理气行滞,温经止痛之功,取得满 意疗效。 医用阴阳消息证治太极图解 李承宗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玉桥诊所 730100) 文献标示码:A 经历了 2003年的 “非典”,而想到 “不治已病,治未病” 的重要性。 外感疾病的流行,必先要知天候,这是中医非常重视的, “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人生活在 自然界,这些道理在 《周 易》、《黄帝内经》均有详细论述。 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孔 易》)。更早揭示:“天地盈虚,兴时消息”,“凡益之道,兴时 偕行”(《彖传》)。无论宇宙运转,还是万物生长繁殖,“时” 才是不可缺少的理念。“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系辞》)。两 仪就是阴阳,阴阳的概念是从太极而来。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者则灾 害生,从之苛疾不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复地载, 万物悉各,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法成”(《素问·宝 命全形论》)。明代张介宾指出:“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 文章编号:1672-5085(2007)7-0229--05 医,设能兼而有之,则易之变化出乎天,医之运用由乎我”(《类 经图异》)。学易,重在明易之天、地、人三者阴阳之道。 《内经》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素问 ·阴阳应象大 论》)。阳生阴长主要讲上半年,也就是春夏的变化。在这个过 程中,阳渐渐生,阴渐渐长。阳化气,阴成形。这些成形的, 属阴的万物也随着这个阳的增长而不断茂盛起来;阳杀阴藏即 指下半年,就是秋冬的变化。阳杀与阳生是相反着的现象,秋 冬是能量的蓄积,机能的修复过程。(《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的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也体现在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的转 变过程。 从 《周易》十二消息卦的爻卦排列来看,阴极阳始生,阳 极阴便即生的关系。如阴在极甚的坤三三三卦后即开始有阳爻 的出现——复 三 至卦,在太极图中阴极甚的:“冬至”后, 顺时针方向转,阳即渐生:阳在极甚的乾三三卦后,又开始 ·2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中医中药 · 有阴爻的出现——骺至兰卦在太极图中阳极甚的 “夏至”后, 顺时针方向转,阴始渐生。 为实现 “不治已病,治未病”则首先得知当年、当季的气 温是太过、不及或平气的差异。还得观察十二节、十二气 (二 十四节气)出现的风、火、暑、湿、燥、寒象征。如明 ·程国 彭在 《医学心悟》中歌曰:“冬病三字风寒火,春四添湿火风 寒,夏五风寒火湿暑,秋祗风寒燥火殚。”六气相杂须辨清。 还有,明 ·吴又可说:“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 乃天地问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瘟疫论》)。更应该对不正之气 — — “瘟疫”有所警觉。 在一年十二个月,暨春夏秋冬季节的转变,人体阳气相应 的有萌动、渐生、盛、耗、衰、潜变化过程。‘内经》日:“春 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素问·四气调神论》)。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遮寒暑”(《灵枢 ·本神》)。 画埴百岁寿星——王康乐的养生经: 人生只给我三天的 时问,即昨天、今天和明天,过去的已成陈迹,未来的多属奢 望,只有今天的所作所为,才有现实意义。承继昨天,把握今 天,开拓明天,生命对我永远充满活力。”一天又一天,百岁 之人馑馑享有三万六千五百天时光。为了充实生活,应将春、 夏、秋、冬不同季节的一昼夜 (十二时辰)作息安排得当,心 身才能健康。中医是以人为本,不是懂以病为本。 一 日问由阴极甚之 “子”时至阳极甚之 “午”时,体现在 人体内的 “生物钟”,如疾病中的体温、脉搏、对药物、针灸、 推拿的敏感性是有时问规律的。还有六郁潜伏的个体差异,以 上这些现象正如 《内经》中 “多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 警告。元 ·张洁古说:“潮热者,黄连、黄芩、生甘草,辰戌 时发加羌活,午问发加黄连;未问发加石膏;申时发加柴胡: 酉时升麻:夜问当归根”(《医学启源 ·潮热门》)。凭借学医、 行医多半生积淀的真实材料,并不断博采众各家之长,经历实 践的验证是有可重复性的。 中医强调因人治宜,根据其个体差异,在基本理论的指导 下,准确把个体的特点,这才是治疗获效的关键所在。但人们 对气候温凉寒暑期的感觉基本是一致的。在防病治病中,要把 握疾病的群体特征,外因邪气、邪毒是群体病因病种的最突出 的隐患。 “气先病而后及于形,因气伤形也”(‘类经、阴阳》)。“不 明天道则不明运气之变。不明地理,则不知方士之宜”(《类 经 ·运气》)。运气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运为地之阴阳;寒暑 燥湿风火为天之阴阳。 这里仅以四对外感所诱发的疾病,提示行医者的注意,从 加减应用孩病治病的古方r ,的确能收到显效的,以三字经的 方式告知同行参考使用,亦是一黄昏之余热人的一生贡献。 图解 (见图) 注解: 1、太极圈由内向外,第一圈为一日十二时辰,亦可看作 一 年十二个月。 ·230· 2007年7月第4卷第 7期 WorldHealthDigest 2、第二圈为十二节、十二气、二十四节气。 3、‘内经》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 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 卷舒,近而无惑”(‘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夫气之所至也, 厥阴所至为和平,初之主气,木化也。少阴所至为喧,二之主 气,君火也。太阴所至为埃溽,四之主气,土化也。少阳所至 为炎暑,三之主气,相火也。阳明所至为清劲,五之主气,金 化也。太阳所至为寒氛,终之主气,水化也”(‘类经 ·六气正 纪十二变》)。第三圈为六气配主气六步及十二消息卦。 4、第四圈为十二消息卦,以复、泰、央、骺、否、剥六 卦,每卦前为正常人之阳气随十二节、十二气以及六至气变化 而变化,如复卦前为阳气潜,泰卦前为气萌动⋯⋯,卦后为病 理反映,如央卦后会出现有火郁,骺卦后会出现郁火重,否卦 后会出现湿气滞⋯⋯。 5、第五圈为病因和治疗的方剂,以三字经格调,如:“温 病初,神解散⋯⋯”向下读。 初之气 温病初 神解散 此方来源 《伤寒温疫条辨》。主治:温病 初觉憎寒身重,壮热头痛,四肢无力,口苦咽干,胸腹满闷。 组成:酒炒白僵蚕、蝉蜕、神曲、金银花、生地、木通、车前 子、黄柏、黄芩、桔梗、黄连。 壮热寒 清化汤 此方来源 《伤寒温疫条辨》。主治温病壮 热憎寒,体重,口干舌燥,上气喘吸。咽喉不利,头面浮肿目 不能开。组成:酒炒白僵蚕、蝉蜕、金银花、泽兰、黄芩、炒 栀子、连翘、龙艚草、玄参、桔梗、橘皮、白附子、甘草。 热渴烦 凉膈散 此方来源《太平惠民和局方》。主治:上、 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痹,目 赤鼻衄,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 结,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脉滑数,常合升降散。组成:大黄、 朴硝、甘草、栀子、连翘、黄芩。 头胁痛 芳香饮 此方来源 《作寒瘟疫条辨》。主治:温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 7月第4卷第 7期 WorldHealthDigest 头痛、牙痛、心痛、胁痛,呕吐黄痰,口流浊水,涎如红汁, 腹如圆箕,手足搐搦,身发斑疹,头肿舌烂,咽喉痹塞等证。 组成:玄参、茯苓、石膏、白僵蚕、蝉蜕、荆芥、天花粉、炒 神曲、苦参、陈皮、黄芩、甘草。 郁少阴 四逆散 此方来源 <伤寒论》。主治:少阴病,阳 郁于里,致患热厥;以及肝失条达,气郁至厥,手足厥冷,或 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脉弦细。组 成: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无形热 白虎清 白虎汤来源 <伤寒论》主治:伤寒阳明 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 大汗出,脉洪大有力。组成: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肺卫邪 银翘散 此方来源<温病条辨》。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微恶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 薄黄,脉浮数。组成: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 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偏肺经 桑菊饮 此方来源<温病条辨》。主治:风温初起 , 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组成:桑叶、菊 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甘草、苇根。 邪傅营 清营汤 此方来源 <温病条辨》。主治:温病邪热 傅营,身热夜甚,口渴,时有谵语,心烦不眠,或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脉细数。组成:犀角 (水牛角代)、生地、玄参、 竹叶心、麦冬、银花、连翘、黄连、丹参。 痞满燥 解毒承 此方暨解毒承气汤,来源于 《伤寒温疫 条辨》。主治:温病三焦大热,痞满燥实,谵语狂乱,热结旁 流,循衣摸床,舌卷囊缩,疙瘩温,厥逆,脉沉伏。组成:白 僵蚕、蝉蜕、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枳实、厚朴、大黄、 芒硝。 二之气 时气瘟 头热痛 三痹证 十神攻 十神汤来源于《太平惠 民和剂局方》。主治:时气瘟疫,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咳嗽, 鼻塞声重及风寒湿痹等。组成:川芎、甘草、麻黄、升麻、葛 根、赤芍药、白芷、陈皮、紫苏、香附。 瘟疫初 达原饮 此方来源 <瘟疫论》。为开达膜原,辟秽 化浊。主治:瘟疫初起,憎寒发热,渐至但热无寒,昼夜发热, 日晡益甚,头身疼痛,脉数舌红,苔白厚如积粉。组成:槟榔、 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 春温痧 银翘汤 银翘败毒汤来源 《温热经解》。主治:温 痧发于春时,咽喉痛,吐鲜血,手足起红点。组成:银花、马 勃、葛根、牛蒡子、蝉蜕、连翘、石膏、白僵蚕、板蓝根。 夏令瘟 羌升汤 羌活升麻汤来源 《古今医统》。主治:夏 令时行瘟热,表里俱热。组成:羌活、升麻、葛根、白芍、人 参、黄芩、黄连、石膏、甘草、生地、知母。 热瘟甚 十救补 十全苦寒救补汤来源于 《重订广温热 论》。主治:瘟病、热甚、体臭,不省人事,舌见黑苔。组成: 生石膏、青子芩、大黄、川黄连、犀角 (水牛角代 )、厚朴、 枳实、芒硝、黄柏、知母。 瘟暑湿 甘露丹 甘露消毒丹来源于《医效秘传》。为清热 · 中医中药 . 利湿,化浊解毒。主治:瘟疫、暑湿、湿温,邪在气分。发热 目黄,胸闷腹胀,肢酸咽肿,丹疹,颐肿口渴,泄泻,舌苔蒲 白或厚腻,或舌心干焦。组成:飞滑石、黄芩、茵陈、藿香、 连翘、石菖蒲、白蔻、木通、射干、川贝母。 疫疠里 治疫清 治疫清凉散来源 《医学心悟》。主治:疫 疠邪并于里,腹胀满闷,谵语发狂,唇焦口渴。组成:秦艽、 赤芍、知母、贝母、连翘、荷叶、丹参、柴胡。 斑热血 瘟败饮 清瘟败毒饮来源 《疫疹一得》。为清热泻 火。凉血解毒。主治:湿热疫毒及一切火热之证。气血两燔, 高热狂燥,心烦不眠,或神昏谵语,头痛加劈,大渴引饮,咽 痛干呕,发斑吐血,舌绛唇焦,脉沉细而数,或沉数,或浮大 而数。组成:生石膏、小生地、犀角 (水牛角代)、黄连、生 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鲜竹叶、甘草、 丹皮。 三之气 暑湿肺 芦清饮 芦根清肺饮来源《暑病证治要略》。主治: 暑湿伤肺,面色淡黄,头身重痛,脘闷,身热汗出,心烦口渴, 咳嗽黄痰,喘急,舌苔糙腻,脉弦细濡。组成:鲜芦根、鲜冬 瓜皮、茯苓、通草、大豆卷、滑石、黄芩、生桑皮、栝楼皮、 生米仁。 灼消渴 连梅汤 此方来源 《温病条辨》。主治:暑邪深入 少阴,火灼阴伤,消渴引饮,暑邪深入厥阴,筋脉失养,手足 麻痹。组成:黄连、乌梅、麦冬、生地、阿脬。 咳无痰 清络饮 此方来源 《温病条辨》。为清肺热,利肺 气,保肺阴。主治:手太阴暑湿,但咳无痰,咳声清高。组成: 鲜荷叶边、鲜银花、西瓜翠衣、鲜扁豆花、丝瓜皮、鲜竹叶心、 应加甘草、桔梗、甜杏仁、麦冬。 热迫儿 解暑汤 此方来源 《揣摩有得集》。主治小儿夏季 受热,昏迷不醒,身热口干,小便赤黄。组成:香薷、扁豆、 法夏、茯神、蔻米、滑石、熟军、黄芩、生草。 饮吐利 冷香饮 冷香饮子来源 《杨氏家藏方》。主治:伏 暑烦躁,引饮无度,呕吐下利。组成:草果仁、甘草、橘皮、 炮附子。 暑气迫 杏郁汤 杏仁宣郁汤来源《暑病证治要略》。主治: 内迫气分,舌白烦渴,心中胀闷,小便短赤。组成:杏仁、郁 金、滑石、黄芩、半夏、橘红、栝楼皮。 解暑毒 新杷饮 新定楷杷叶饮来源 《观聚方要补》为解 暑毒。组成:枇杷叶、扁豆、茯苓、陈皮、缩砂仁、麦冬、木 香。 夏感寒 新加味 香薷饮 新加香薷饮来源于 《温病条 辨》。为祛暑清热,化湿解毒。主治:暑湿初起,夏感寒邪, 恶寒发热,身重酸痛,面赤口渴,胸闷不舒,汗不出,舌苔白 腻,脉浮数。组成: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 四之气 湿热初 藿朴苓 藿朴夏令汤来源 《医原》。为理气化湿, 疏表和中。主治:湿温初起,恶寒无汗,身热不扬,肢体困倦, 肌肉烦痛,面色垢腻,口不渴或渴不饮,胸腹痞闷,大便溏而 ·23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中医中药 · 不爽,舌苔白滑或腻,脉濡缓或沉细似伏。组成:藿香、厚朴、 姜半夏、赤苓、杏仁、生苡米、白蔻、猪苓、淡香豉、泽泻。 湿温伤 苍白虎 白虎加苍术汤来源《类证活人书》。为清 热祛温。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多汗,舌红苔白腻。组成: 知母、甘草、石膏、苍术、粳米。 宣畅气 杏滑汤 杏仁滑石汤来源《温病条辨》。为宣畅气 机,清利湿热。主治:湿热弥漫三焦,胸脘痞闷,潮热呕恶, 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舌灰白。组成:杏仁、滑石、黄芩、橘 红、黄连、郁金、通草、厚朴、半夏。 少阳湿 蒿芩清 蒿芩清胆汤来源 《重订通俗伤寒论》。为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症见寒热如疟, 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胸胁胀痛,舌 红苔白腻,脉濡数。组成:青蒿脑、淡竹茹、半夏、赤茯苓、 青子芩、枳壳、陈皮、碧玉散。 加正气 湿郁焦 加减藿香正气散来源 《医便》。主治:非 时伤寒,头疼憎寒壮热,痞闷呕吐,时行疫疠。组成:藿香、 白芷、川芎、紫苏叶、半夏、苍术、茯苓、白术、陈皮、厚朴、 甘草。 神虚蒙 参泻汤 人参泻心汤来源 《温病条辨》。主治:上 焦湿热未清,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组成:人参、 干姜、黄连、黄芩、枳实、生白芍。 三仁汤 宣湿浊 三仁汤来源 《温病条辨》。为清热利湿, 宣畅湿浊。主治: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 白不渴, 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 难速已。组成:杏仁、滑石、白通草、自蔻仁、竹叶、厚朴、 生薏仁、半夏。 吐利闷 连朴饮 此方来源 《霍乱论》。为清热化湿,理气 和中。主治:湿热蕴伏,霍乱吐利,胸脘痞闷,口渴心烦,小 便短赤,舌苔黄腻。组成:厚朴、黄连、石菖蒲、半夏、炒香 豉、焦山栀、芦根。 三香汤 不知饥 此方来源 《温病条辨》。主治:湿热受 自 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巧不灵等。组成:栝楼 皮、桔梗、黑山栀、枳壳、郁金、香豉、降香。 神昏谵 杏芥汤 杏仁芥子汤来源 《温病指南》。主治:湿 温盘结气分,内蒙包络,神昏谵语,舌苔黄腻。组成:杏仁、 白芥子、木通、姜汁炒黄连、盐水炒连翘、栀子、滑石、芦根、 竹叶、云苓、半夏。 五之气 初温燥 桑杏汤 此方来源 《温病条辨》。为清宣燥热。润 肺止咳。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 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脉数等。组成:桑叶、杏仁、 沙参、象贝、香豉、栀皮、梨皮。 嗽稀痰 杏苏散 此方来源 《温病条辨》。为轻宣凉燥,化 痰止咳。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 塞嗌塞,苔白脉弦。组成:杏仁、苏叶、半夏、茯苓、前胡、 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橘皮。 咳喘悸 宁肺汤 此方来源 《杨氏家藏方》。主治:营卫俱 · 232· 2007年7月第4卷第7期 WorldHealthDigest 虚,发热 自汗,咳嗽气喘,心悸。组成:人参、白术、当归、 熟地、川芎、白芍、甘草、麦冬、五味子、桑白皮、茯苓、阿 脬。 秋瘟热 辛凉饮 辛凉清解饮来源《秋瘟证治要略》。为辛 凉解表开肺泄热。主治:太阴秋瘟,洒洒恶寒,蒸蒸发热,苔 白腻,舌边尖红,咽痛。组成:连翘、薄荷、淡豆豉、牛蒡子、 蝉蜕、杏仁、金银花、桔梗、淡竹叶。 清肺胃 沙麦冬 沙参麦冬汤来源的《温病条辨》。为清养 肺胃,生津润燥。主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 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组成:沙参、麦 冬、玉竹、生甘草、冬桑叶、生扁豆、花粉。 肺肠毒 腰芩汤 阿脬黄芩汤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主 治:秋燥。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则痰粘带血,血色鲜 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 门热痛,甚 至或腹痛泄泻,泻必难涩难行,似痢非痢,按之腹痛甚,舌苔 干燥起刺,兼有裂纹。组成:阿脬、青子芩、杏仁、生桑皮、 生白芍、生甘草、鲜车前草、甘蔗稍。 热结腑 润下攻 润燥攻下汤来源 《六因条辨》。为润燥通 便。主治:秋燥,热结在腑,昏谵妄笑,斑色紫黑,便闭腹胀, 频转矢气,舌黑。组成:生首乌、鲜生地、鲜石斛、大黄、元 明粉、甘草。 热咳衄 清泄饮 清肺泄热饮来源 《六因条辨》。为清肺泄 热。主治:秋燥发热,汗发,咳痰不爽,鼻衄口干。组成:沙 参、花粉、地骨皮、知母、杏仁、玉竹、玄参、甘草、连翘、 楷杷叶、西瓜翠衣。 咳喘甚 清燥肺 清燥救肺汤来源 《症因脉治》。为清燥润 肺。主治:外感燥火伤肺。身发寒热,喘促气逆,咳嗽不止, 咳痰带血,甚则引动胃气,呕吐痰涎,脉躁疾。组成:桑叶、 石膏、甘草、人参、阿脬、桑白皮、麦冬、杏仁、枇杷叶、知 母、地骨皮。 终之气 太阳风 桂枝汤 此方来源 《伤寒论》。为解饥发汗,调和 营卫。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 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大枣。 虚受寒 麻附辛 麻黄细辛附子汤来源《伤寒论》。为助阳 解表。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倦卧,苔 白,脉反沉。组成:麻黄、细辛、附子 (炮)。 外风寒 内己热 大青龙 此方来源 《伤寒论》。为发汗解 表,清热除烦。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 痛,无汗烦躁,脉浮紧。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 姜、大枣、石膏。 寒客表 内饮停 小青龙 此方来源《伤寒论》为解表蠲饮, 止咳平喘。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 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组成:麻黄、芍药、细辛、 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头身痛 有疮肿 荆防败 荆防败毒散来源《摄生众妙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 7月第 4卷第 7期 WorldHealthDigest 为疏风解表,败毒消肿。主治:风寒外感初起,恶寒发热,头 疼身痛,苔白,脉浮,疮肿初起。组成:羌活、独活、柴胡、 前胡、枳壳、茯苓、防风、荆芥、桔梗、川芎、甘草。 又一法 香苏散 需加味 加味香苏散来源 《医学心悟》。 为发汗解表。主治:四时外感,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 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组成:紫苏叶、 香附、陈皮、甘草、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 川芎、生姜。 柴葛解 外寒郁 鼻目痛 柴葛解肌汤来源 《伤寒六书》。 为解肌清热。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恶寒发热,头痛肢 酸,目疼鼻干,眼眶疼痛,心烦不眠,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组成:柴胡、葛根、甘草、黄芩、芍药、羌活、白芷、桔梗、 石膏。 头 目眩 参消风 人参消风散来源 《卫生实鉴》。主治:诸 风上功,头目眩晕或 昏痛,或 目涩嗜睡,项背拘急,肢体烦疼, 中图分类号:R22 治疗胃 · 中医中药 . 肌肉蠕动,耳啸蝉鸣,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瘾疹瘙痒。组成: 人参、川芎、甘草、荆芥穗、羌活、防风、白僵蚕、茯苓、蝉 蜕、藿香、厚朴、陈皮。 咳吐脓 桔杏煎 桔梗杏仁煎来源 《景岳全书》。主治:咳 嗽吐脓,痰中带血,或胸膈隐痛,将成肺痈者。组成:桔梗、 杏仁、甘草、阿脬、银花、麦冬、百合、夏枯草、连翘、贝母、 枳壳、红藤。 .. 我从不小看在外感时病中使用的50余方,在 《医学心悟》 中不难看到,在什么季节里总不是单一的风或寒,常见到的复 合性外邪如:风寒、风温、风湿、风燥等每一处方可以灵活加 减,使用无限广泛。 效法 《伤寒论》中各方剂加一味,便更名一方,减一味又 更名一方,治疗范围则甚为开阔而灵活。所以尊 《伤寒论》方 为万方之祖。 肠病要抓枢机 李承宗 (甘肃省兰州市榆 中玉桥诊所 730100) 文献标示码:A “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灵枢 ·九 针十二原》)。深思 ·寻因控求疾病机理而想到 《欧几里德几何 学 ·公理》:“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来”。临床诸多疑难 杂病,如经久不愈的胃肠疾患。也可根据中医逆向思维的特点, 从疾病表现的各种证候现象去推断。 早年读 《金匮要略》首篇 《脏腑经络先后脉症第一》,开 宗明义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是强调为病者应争取早期治疗。从整体着眼,并应注意脏腑之 间发病前后以及内在关系,由表及里由此至彼。如见肝实脾。 《脾胃论》:“人身精气的升降运动。亦赖脾胃居中为枢纽”。 脾气不升则饮食物中的精微不能及时输布。胃气不降则饮食物 不能腐熟和转化,会出现胸闷腹胀,两胁痛。食欲不振,大便 或溏或秘。这类证情多由肝气郁结所致。“肝为五脏之贼”。肝 气有郁,即乘脾土出现腹痛腹胀,或腹泻;或克犯胃则吐。以 及情志病、心身疾病、精神病都有不良环境不良因素刺激使肝 郁不舒、不疏所致。 施今墨先生曾说:“我们治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周围 环境中许多因素,都会对人有影响”。耳闻目睹有因就业、待 遇、住房、婚姻等产生嫉妒情绪,在学习、工作中的竞争时或 有宠辱若惊心理,为抢先出的车祸,为争惜时间在生活中出现 饥饱悬殊。以及接触生物、物理、化学,综观上述诸多因素, 其实,概括起来不出内外两大类。清 ·王孟英说:“肺主一身 主表:肝主一身主里。五气之感,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 肝起”。 文章编号:1 672-5085(2007)7—0233-03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 (《素问 ·上古天真论》)。《老老恒言》日:“早饭可饱,午饭宜 少食,至晚更必空虚”。是养老专论在一日之中不同时间应有 不同量才是。这对中青年也有参考价值。这些论述仅为预孩疾 病的发生而言,而对已形成的经久不愈的胃肠疾病还得积极治 疗。 《伤寒论》原文 (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 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是可参考 依据。清 ·柯韵伯说:“原仲景之六经,为百病之法,不专为 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伤寒论注 ·序》)。 笔者使用小建中汤曾治愈过单纯,另星病例,用小柴胡汤 加减相比治疗范围较广,治愈胃肠病不少。正如唐容川所说: “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水谷乃化”。 民国初任中国医学院院长章太炎,盛赞代表中医为国争光 者莫过于 《伤寒论》,“中医之胜于西医者大抵 《伤寒论》为独 甚。邓铁涛先生在第二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谈会 述评:经典是中医的根,历代各家学说是中医的本,临床是中 医的生命线,仁心仁术是中医的魂。 “不得问其华夷愚智,怨亲善友,皆如至亲之想”(《千金 方·大医精诚》)。“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 之”(《素问·五常政大论》),是不可违背的根本治疗大法。 临床常见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培育失调,有因自身不健壮, 又不加珍异和 自爱,不善调养,易受外感六淫之邪、七情、饮 食、劳欲、外伤等伤害。导致阴、阳、气、血、精、津、液受 ·23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