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独立与依附——谢灵运的双重人格研究

独立与依附——谢灵运的双重人格研究

2009-12-25 2页 pdf 165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373

暂无简介

举报
独立与依附——谢灵运的双重人格研究 2008·1(下半月) 独立与依附——谢灵运的双重人格研究 谢灵 运 ,东晋名将谢 玄之孙 ,小 名客 儿 ,世称谢 客 ,以晋时袭封康乐公 ,又称谢 康 乐 ,是 我国山水诗 的开山祖师 ,晋 宋时 代的文坛巨匠。谢灵运的人格是一个复杂 的综合体 ,他既追求独立不羁 的个性 ,同 时 ,他又具有依 附的人格 。谢灵运的人格 不仅呈现于 日常生活 ,还 呈现 于文学 作 品。下面试对谢灵运独立和依附的双重人 格及其成因作一简单的研究 。 谢灵运 自小深 受道 家思想影响 ,追求 独立不羁 的个...
独立与依附——谢灵运的双重人格研究
2008·1(下半月) 独立与依附——谢灵运的双重人格研究 谢灵 运 ,东晋名将谢 玄之孙 ,小 名客 儿 ,世称谢 客 ,以晋时袭封康乐公 ,又称谢 康 乐 ,是 我国山水诗 的开山祖师 ,晋 宋时 代的文坛巨匠。谢灵运的人格是一个复杂 的综合体 ,他既追求独立不羁 的个性 ,同 时 ,他又具有依 附的人格 。谢灵运的人格 不仅呈现于 日常生活 ,还 呈现 于文学 作 品。下面试对谢灵运独立和依附的双重人 格及其成因作一简单的研究 。 谢灵运 自小深 受道 家思想影响 ,追求 独立不羁 的个性 ,向往 自由的境界 :“人生 谁云乐 ,贵不屈所志 。”(《游 岭门山》),他 在《登永嘉 绿嶂 山》说 :“《蛊》上 贵不 事 , 《履》二美贞吉。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 匹。”四句诗中两处引用了《易经》中的典 张和披露政治 活动”开始 ,解释 型报 道和 揭露 型报道几乎同时产生 ,且并驾齐驱地 发展 ,这种状况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改革 开放时期 。中国没有选 民政治 的历 史传 统 ,深度报道的预测功能也不可能走进政 治话语系统里。只有 当市场经济发展到相 当程 度时 ,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媒体不得 不为满足受 众利益 的需求 而采取规 模不 等的经济预 测报道 。根 据现有资料 的分 析 ,形 态明显的连续 报道 、系列报道 和组 合报道也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 。可 以看 出 ,尽管 时间不 同步 ,但 中美深度报 道的 文本现形式是没有差别的。 如果说 深度报道 外在 的形态可 以在 借鉴 中不断创新 ,那么其 内在 的表述方式 体现的特有 的文化气质相对 固定 ,这是不 同国度的不同文化传统的直接反映。美 国 新 闻记者受 西方传统 的客观主义报 道思 想的影响,强调“纯客观”的呈现 ,在表达 “藏舌头的艺术 ”时 ,通常把新闻事件置于 特定 的历史背景下 ,即增加大量的历史背 景来 “客观”地改变受众对 新闻事 实理解 的坐标 。所 以大量增加背景资料的表述方 式 ,就成为美 国记者写 作深度报道 的圭 臬。从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历史散文 开始 ,中国历代 文人政论文章 的思辨色彩 较浓 。尤其是近现代 ,以王韬为首的从文 口雷 鸣 故 ,《易 ·蛊》:“上 九,不事王侯 ,高 尚其 事。”《易·履》:“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 吉。”谢灵运用典的本意在于表白自己“不 事王 侯”的孤高脱 俗的操守 ,所 以诗后 四 句接着 说 :“颐 阿竞何 端 ,寂 寂寄抱 一 。 恬如既 已交 ,缮性 自此出。”他甘愿不 为 人知地抱朴守道 即“抱一 ”,也不愿丧 己于 物 ,失性 于俗。 谢灵运继承了先祖 “达入 贵 自我 ,高 情属天云 。兼抱济物性 ,而不缨垢 氛。” (《述祖德》)兼有 匡时济世之心和不 同流 合污 的高 尚情操 ,他在诗 中说 :“⋯⋯怀 兰 秀瑶瑶。皎洁秋松气 ,淑德春景暄。”(《日 出东南隅行》)以此来 比喻他 自己的品德 像秋天 的松树一般高洁。“德不孤兮必有 人阵营 中分离 出来 的报 人 ,秉承“天下 兴 亡,匹夫有责”的理念 ,担当起对 国民进行 “启蒙”的重任,对政治活动和时局进行阐 释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往往直接发表思辨 见解 ,申述对具 体新闻事实 的看法 ,这是 不同于美 国记者“纯客观 ”表述 方式最根 本的一点 。 10o多年以来 ,人类社会经历 了由近 代化 走向现代化 的发展历程 ,中国和美 国 在发展 中完成 各 自历 史使命 的逻辑顺 序 不同,是造成深度报 道在 同一时期发展趋 向不 同的根本原 因,历史文化 和操作理念 的差异 ,又是导致记者取 向和报道文本表 述不 同的重要因素 。但是二者 的历史发展 轨迹 、记者主体意识和报 道文本形式有颇 多相 同之处 ,这 与中美历 史发展 中的文化 互动密不可分。从美国第一个来华创办报 纸 的传教士裨治文 ,到20世纪80年代 内布 拉斯加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尼尔 ·高普 鲁 ,从燕京大学新闻系到埃德加 ·斯诺 的 《西行漫记》,美 国新 闻媒体 的新 闻报道理 念对 中国新 闻界的影响是深刻的 ,这是毋 庸 置疑的事实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 ,80 多年前美 国密苏里大 学新闻学 院院长威 廉和美联社社长诺伊斯等曾经在中国访 问的足迹 ,1941年5月15日中国 《大公 报》 获得美 国密 苏里大学 新闻学 院颁发的最 邻,唱和之契冥相因。”(《鞠歌行》),这两 句语本《论语 ·里仁》:“子日 :德不孤 ,必有 邻。”是说有德之人不会孤独,必有志同道 合的人愿 意与他为邻 。谢灵 运虽然“淄磷 谢清旷,疲莆惭贞坚”(《过始宁墅》)没有 坚守清高旷达 的品格 ,终究误入仕途 ,但 他还是一再 说要坚持 高洁的节操 :“君子 岂定所 ,清尘虑不嗣。”(《游岭门山》)“伊 余秉微尚,拙讷谢浮名 。”(《初去郡》)等 等。在离开京都赴永嘉时,他勉励亲友“各 勉日新志”(《邻里相送方山》)每天都要使 自己的德行有所进步。 谢灵 运本 性向往 自由,他守 道顺性 , 任诚师天,抱朴处顺,率性 自然。用顾颉刚 先生的话 说 ,就是其“无论为仕为隐 ,总在 佳新 闻事业服务 荣誉奖章 。这 也许是 尼 尔 ·高普鲁 的《深度报道 论》上世纪80年代 在 中国最终被人们接受 的原 因。 但 不管怎 么说 ,政治 、经济 和社会 的 发展是 促使 中美 两国深度报 道产生和不 断革新的根本原因,是促使深度报 道在今 日各大 新闻媒体 中起主流 作用 的根本 动 力。正如复旦大学教授李 良荣所言 :“综 观 深度报道的发展 ,尽管它的产生和发展是 多种综合需要的结 果,但其主要原 因是社 会需要 ,日趋复杂的社会 现实和令 人眼花 缭乱的变化促使读 者去 了解 、理解他们 , 从而迫使 新 闻媒 介创造一种新 的文体来 满足读者的需要 。”⑥ 注 释: ①③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 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②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 大学 出版社,2002年版。 (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 社 ,2004年版。 ⑤吴献举:《发散思维在深度报道中的运 用》,《新闻爱好者》,2003(2)。 ( 李良荣:《当代世界新闻事业》,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 社.2002年版。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 媒 系) 编 校 :郑 艳 40 粥 固覆謦者 同名刊物:《文学自由谈》,天津市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双月刊,天津市新华路237 号(30oo4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厂^ 删 0 2008·1(下半月) ‘适己 ”’。谢灵运 自己也说 :“矜名道不足 , 适己物可忽。 ’(《游赤石进帆海》),他还 说 :“夫衣食 ,人生之所 资;山水 ,性分之所 适。”(《游名山志》)“性”的本义,即指人的 自然天性。郭象《庄子·逍遥游》注云:“物 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 他在《山居赋序》中说:“抱疾就闲,顺从性 情 。”他还说 :“违真一差 ,顺性谁卷。”(《赠 从弟弘元》),“守道顺性 ,乐 兹丘 园”(《答 中书》),表示要顺从 自然万物和 自己的本 性。他还说:“恬如既已交,缮性 自此出。” (《登永嘉绿嶂山》),“未若长疏散 ,万事恒 抱朴。”(《过白岸亭》)等等。唐代大诗人杜 甫在《石柜阁》中对“适性”作过这样的理 解:“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吾衰未 自 由,谢尔性所适 。”就是像谢灵运那样优游 山水 ,像陶渊 明那样放浪园 田所带来的精 神上的自由感。 谢灵运 的这种 “适己”,表现于行 动即 为“宁做我 ”,张扬 自己的个性 ,哪管 他人 诽谤。然而在现实政治的束缚下,自由的 天性 被扼制,为了保持 自己的高洁人格,他 不得 不以 自己的狂傲 ,以 自己的放荡 不 羁 、惊世骇俗来反抗现实。孔子说 :“不得 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 有所不为。”所谓“狂”,即狂放,志气高远, 偏激外露 ,而行有所不副其言。所谓 “狷”, 即狷介 ,谨厚拘守 ,不屑做不洁之事 。两者 都不合中道 。谢灵运就是这样一个 “狂” 者。《南史·谢灵运传论》说:“灵运才名,江 左独振 ,而猖獗不已 ,自致覆亡 。”顾绍柏 先生说 :“纵观灵运一生 ,他基本上处于仕 与隐 的矛盾之 中 ,他 隐而又仕 ,仕而 复 隐,仕不专,隐难久 ,不满,反抗,直 至酿成大悲剧。⋯⋯他对现实 的反抗是实 实在在的。《南史》卷十九谢灵运传论说他 ‘猖獗不已’,用我们的话来说 ,就是反抗 不 止。他 常常做 出一些 越 出名教 轨范 的 事,在朝堂 ,举止 ‘多愆 礼度 ’,在 El常生活 中 ,他爱标新 立异 ,‘衣裳器物 ,多改 旧 制 ’。第二次隐居故乡时,曾与隐士王弘 之等人到会稽郡千秋亭饮酒 ,裸身大呼, 太守 孟颤知之 ,以为不成 体统 ,派人加 以制 止 ,灵 运大怒 日 :‘身 自大呼 ,何关痴 人事!’(《南史·谢灵运传》)这种蔑视封建 礼法的举动不可谓不大胆 !”又说,“逃避 现实 ,栖 隐山林 ,是谢灵运 反抗 的又一种 形式 ”确实,谢灵运虽屈于刘宋皇权之 下,然心中实在是极其痛苦。他不甘心一 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而是不断地反 抗着。 一 个人的人格高下 ,是根据他 的存在,, 状态来判定 的。如果一个人能保持独立 的 存在状态,他的人格就是健全的。所谓保 持独立的存在状态,就是在群体社会中保 持 自己经济政治的独立性。陶渊明的“不 为五斗 米折腰 ”就是一种 独立人格 的 闪 光。杜甫有诗云:“有木名凌霄,攫秀非孤 标。偶依一枝树,遂抽百尺条。开花寄树 梢,自谓得其势。一旦树摧毁 ,独立暂飘 摇。”就是 以凌霄为例 ,告诫人们不要失去 独立的人格。反之 ,如果一个人依附于他 人而存在 ,他的人格就 是不健 全的 ,可称 之为“依附人格 ”。 谢灵运 的个性人格有独立性 的一 面 , 同时又有依 附性的一面。在封建社会 里 , “士人在经济上缺乏独立性 ,政治上就必 然具有依 附性 。一个人缺乏独立性却具有 依附性 ,就很难想象会有人格上的自主。 历 史上就 不乏士人 以人格 为代 价去换 取 功名富贵的例证。有些士人不愿付出这 样 的代价 ,就只能拿 起道德 这一武器 来 同王公 大人 抗衡 。⋯⋯可是 ,用道德 这 一 武器夺取 的至多 只能是精 神上 、道 义 上的胜利,而在现实中,他们注定是贫 穷 、失意的承受者。⋯⋯ ‘富贵之得不得 , 天也 ;至于道德 ,则 在 己求之 而无不得 者 也 ’(《张载集·经学理窟·学大原上》),把 富贵之能不能得到付之于天 ,而始终不 放弃对道德的追求,这是士人们最可贵 的信念”。 可是,古代士人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 影响,大都希望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 而不甘于贫穷 失意 。而士人 的前途是同时 代、特别是同王权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的, 因而他们不得不依附于王权政治 ,不得 不 努力克制着心 中的痛苦和人格的分裂 。对 于谢 灵运来说 ,他表 面上好像 很独立 特 行 ,实际上 却是缺 乏个体 自由 的 ,无法从 变革期那张政治之网 中摆脱 ,而且他 的这 种依附性更为明显,具有双重性。 其一,谢灵运对谢氏家族的依附。谢 氏崛起于东晋朝政多事之秋,谢尚、谢安、 谢万、谢玄、谢石诸人各展才能,德行事功 与文采风流并重,标名一时。谢氏家族不 仅在政治经济上 占据绝对优 势 ,还具有百 年望族的家学传统,在文化上也占据着绝 对优势 ,自晋迄陈二百余年 ,谢家雅道相 传。谢灵运就出生在淝水之战的第二年, 正是谢氏家族的鼎盛时期。谢氏家族给了 他所有士人都梦想得到的一切——高贵 的出身,富贵的生活,良好的教养,一流的 教育 ,渊博 的知识 ,以及种种 政治 、经济 、 文化上 的特权 ,如作 为一个世家子弟可 以 仅凭门第出身就“平流进取 ,坐致公卿 ”的 特权等等。同时,家族也赋予他克绍箕裘、 光耀门庭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和完成 这一使命的强烈的家族荣誉感、使命感和 责任感。谢灵运不仅仅是依附于谢氏家 族,而是与谢氏家族血脉相连,休戚与共, 家族的事业就是谢灵运 的事业。 其 二 ,谢灵运对皇权 政治的依 附。无 论 是在东晋 ,还 是在刘宋 ,世 族都是与 皇 权政治密不可分的。世族要靠皇权巩固其 高门世族的地位和各种特权利益,皇权要 靠世族 的支持来维护其统治地位 。刘宋以 后 ,皇权给予高门世族这一重要社会基础 以充分的礼遇和经济上的实力,但尽可能 限制他们的政治权力,使世族对皇权的依 附性加强 。世族成员 欲在政治上 有所作 为,维护自己的地位,必须降低身份向他们 靠拢 。 随着庶族皇权政治优势的加强,世族 在政治上越 来越衰 弱 ,越来越依 附于 皇 权 。世族地 位的跌落使 谢 氏成员 进一步 懂 得维 护 门第 之重 要 ,所谓皮 之 不存 , 毛将焉 附?谢灵运既 须在政治上 依附王 权 才有可能 有所作为 ,又须为家 族利益 不得不依附于王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谢灵运辗转依附于刘毅 、刘裕 ,均无所作 为。投靠刘义真,也是误人歧途。后又蹇偃 于宋文帝手下,终获罪死于非命。谢灵运 的命运代表着谢氏家族最终衰亡的命运。 谢灵运一生追求独立 ,向往 自由,却始 终如风 中飘萍 ,不能主宰 自己的命运, 随风流转,直至灭亡。谢氏家族成就了 灵运 ,灵运 又因谢 氏家族而亡 ,真可谓 “成 也萧何 ,败 也萧何 ”!“塞翁失 马 ,焉知非 福”! 参考文献: 1.袁行霈、罗宗强:《中国文学史》,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9年版。 2.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 书局,1996年版。 3.李建中:《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湖北教 育出版社,1998年版。 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7年版。 5.丁福林 :《东晋南朝的谢氏文学集团》, 黑龙江教育 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单位:郑州牧业高等专科 学校人文系) 编校 :郑 艳 粥 覆謦者 4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独立与依附——谢灵运的双重人格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