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5浅析邮票代币现象兼考沙俄代币邮票(1915—1917)

15浅析邮票代币现象兼考沙俄代币邮票(1915—1917)

2013-11-04 8页 pdf 574KB 8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07586

暂无简介

举报
15浅析邮票代币现象兼考沙俄代币邮票(1915—1917) 历史总是曲折前进的,货币的历史也不 例外。作为一般等价物,虽然近现代货币已 经脱离了早期的实物属性,成为了一种抽象 价值符号,但是在特殊的地点和特殊的社会 环境之下,某些实物也有可能重新担负起货 币的功能。 邮票,作为货币之外最普通的有价证券 之一,有着较高的公信力和便利的流通条件, 因此在缺乏低额货币的场合下被广泛地用作 找零。本文将对全球范围内,近现代以来的 邮票代币现象进行分类分析,并对邮票代币 的一个典型例子:1915—1917年间的沙俄代 币邮票,进行较为详细地考证。 1.邮票代币现...
15浅析邮票代币现象兼考沙俄代币邮票(1915—1917)
历史总是曲折前进的,货币的历史也不 例外。作为一般等价物,虽然近现代货币已 经脱离了早期的实物属性,成为了一种抽象 价值符号,但是在特殊的地点和特殊的社会 环境之下,某些实物也有可能重新担负起货 币的功能。 邮票,作为货币之外最普通的有价证券 之一,有着较高的公信力和便利的流通条件, 因此在缺乏低额货币的场合下被广泛地用作 找零。本文将对全球范围内,近现代以来的 邮票代币现象进行分类,并对邮票代币 的一个典型例子:1915—1917年间的沙俄代 币邮票,进行较为详细地考证。 1.邮票代币现象综述 1.1 邮票代币现象广泛产生的原因 邮票代币,指的是以邮票代替低额货币 (一般是辅币)执行货币流通功能的现象。 在近现代货币史上,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低额 货币缺乏,不得不使用其他实物代替的例子 举不胜举:除了商家印制和铸造的各种钱筹、 代币券外,邮票、糖果、信封、纽扣、火柴 等日常生活用品也曾被用于此 ,但是其中 能够在社会上得到大范围认可,甚至成为政 府行为、派生出相关产业的,却只有邮票代 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价值的权威性和明确性 首先,在绝大多数国家,邮局都是值得 公众信赖的国家机构,其发行的邮票是国家 承认的有价证券,拥有国家政权的铭记 (作 为邮票创始国的英国除外,万国邮联特许其 不标国名),与其他代币物相比,特别是与 商家自行印制和铸造的钱筹、代币券相比, 更值得信赖,更易于被公众接受。 其次,邮票大都具有确定的面值,与可 用作代币的小商品相比,又能避免找零交易 时对代币物价值可能发生的纠纷,尽可能给 交易带来方便。 (注:集邮界所谓 “无面值 邮票”,只是以表明 “某种邮件资费已付” 的文字作为面值,代替具体面值数字,其价 值仍是明确的) (二)良好的流通性 首先,邮票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它适 宜作为代币物担负起流通的功能。它的尺寸 一 般与硬币相仿,材质与纸币相仿,虽然在 耐用性方面可能稍次于纸币,但相比其他大 多数代币物,无疑是方便携带和流通的;与 食品、火柴等日常消耗品做代币物相比,邮 票又没有腐败、自然损耗或失效的危险,稍 加小心 (例如,使用本文后面讲到的各种专 用包装),在短时问内也不容易损坏,利于 保值。 其次,邮票一般具有多种不同的面值可 供选择,这也是与货币的相似之处,使得找 零时选择较少数量的邮票就可以完成交易, 较为方便。如果使用其他实物代币,则往往 没有这种便利。例如,在我国上世纪 80年 代,缺乏分币找零时,如果用邮票,对于9 分的找零,用 “8分 +1分”或 “5分 +4 分”的两张小小的邮票就可以解决;而如果 用信封、纽扣则不得不领回9个信封或9个 纽扣,甚至更多,既占空间也不方便再次 流通。 再次,要成为被广泛认可的代币物,必 须保证公众能较为容易获得它,因此方便的 51 万方数据 发行渠道是一个必要条件。否则,代币物将 仍然解决不了低额货币缺乏所带来的不便。 无可置疑,邮局在发行网络方面是具有其他 行业所没有的优势的,特别是在上世纪较早 的年代,邮局作为政府性、公益性的信息、 物资流通机构,甚至是某些边远地区对外交 流的唯一窗口。例如,在我国贵州山区,五 六十年代,邮局不仅承担了邮电通信的任务, 还承担着代买代卖货物、邮车兼带客运等多 种业务,留下了丰富的实物史料可供我们收 藏和研究。可以说,在较早的年代里 (上世 纪中叶及以前),相比于其他物品,用邮票 作为代币物是在较短时间内、较大范围内解 决低额货币短缺的最有效,这也是邮票 被多国政府承认和采用,成为政府行为的原 因之一。 最后,代币邮票的最终兑现也较为方便, 基本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只要将其投入 邮政领域使用即可,在电讯尚不发达的时代, 这是公众非常普遍的日常消费之一。而相比 之下,别的代币物兑现 (即再次通过交易实 现价值)的能力就逊色多了:商家发行的钱 筹、代币券往往只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街区 有效;纽扣等小商品用途单一,又难以在别 处作为零钱再次购买其他商品,部分消费者 不愿接受;食品、火柴等更是因为保质期有 限,大多只能消费,同样受到部分消费者的 抵制。所以,从保值、兑现的角度来讲,消 费者广泛接受邮票代币也是很自然的。 总之,从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个货 币的基本职能出发,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邮 票作为代币物的优势都是明显的,因此成为 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代币手段也是完全 可以理解的。 1.2 从社会行为对邮票代币进行的分类 从社会使用邮票代币的广泛程度,可将 这种现象大致分为三类: (一)社会自发的零星使用 这种情况是指在低额货币短期缺乏时, 邮票与各种钱筹、代币券、小商品一起担任 找零任务,但主导地位并不突出,使用范围 也不广泛。该情况主要是由于经济飞速发展 的时期,低额货币供应一时跟不上所致,往 往会在较短时间内得以缓解,邮票与其他代 币物的流通情况差别不大,因此并不能称之 为典型的邮票代币行为。 例如,1937年问,上海市因镍铜辅币稀 缺,商店市面一度以邮票代币找零。又如,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因为经 济发展迅猛,辅币供应紧张,曾不时出现局 部地区辅币短缺的现象。各地邮局、火车站 短暂使用过邮票代替辅币 。由于政府的积 极干预,往往使用期很短 ,使用范围也仅 限于某一地邮局、火车站等公共服务窗口, 而且仅在没有辅币供应时才被迫使用 (当时 笔者到邮局购邮,总是优先找给辅币,实在 没有辅币才找给邮票)。同时,这种行为也 并未波及零售商业领域和其他经济生活领域, 因此就不是典型的邮票代币。 (二)社会自发的广泛使用 在战争等重大社会事件造成金属缺乏和 恶性通货膨胀时,低额货币供应往往陷于空 白,为满足社会日常交易的需要,邮票就有 可能成为广泛使用的代币物。此时,邮票不 仅流通范围广,而且代币交易频繁,完全承 担了货币的职能,本身的邮政属性却退居次 要,甚至几乎消失。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上 世纪早、中期或更早的年代,特别是重大战 争时期,典型的代表例子有: (1)美国南北战争时的邮票代币,是邮 票代币行为较为公认的始祖。当时,为避免 邮票磨损,人们还发明了各种 “邮票钱包”, 例如图1中的纸质 “钱包”。1862年,波士 顿一位名叫John Gault的商人申请了一个专 利,采用模拟硬币的思路将邮票放入小的金 属外壳中 (图2),这样邮票流通起来不但方 便,而且不易损坏,部分包装上还开始出现 商业广告。这个时期的邮票代币一直到流通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1865年,要了解它们,可查阅美国出版的邮 票代币标准目录。 (2)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欧洲各国 普遍出现辅币短缺,邮票代币的情况十分广 泛,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使用量较 大,法国人还对邮票代币进行了专利申请并 推广到了其他国家。这个时期的代币邮票一 般装在单面透明的金属壳、纸袋中或粘贴在 纸板上,这一类包装一出现就成为广告的媒 体,它制版简单,影响力大,深受广告商青 睐。由于种类繁多,包含信息极其丰富,它 们已成为各领域收藏者和研究者追逐的目标 (图3一图6)。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使用邮票代 币的国家较少,其中代表国家是丹麦。该国 被德国占领后,原有的铜质硬币被更换为铝 质硬币以满足德军对铜材的需求,而其中最 小面额的IORE硬币则完全停止生产。1941 年5月,丹麦两家最大的广播公司 (Always Radio和 Magnavox Radio)尝试将面值 1ORE 的邮票和同等规格的一块硬纸板放入透明的 包装中,代替硬币流通。由于同样方便在纸 板背后开展广告业务,这种代币邮票一样得 到了商家的青睐,直到1941年底退出流通 (图7)。 除本文所述的这些典型例子之外,还有 1900年不列颠南非公司 (British South Africa Company)、二战期间锡兰 (今斯里兰卡)、 印度各邦所流通的代币邮票可作为英国殖民 地代币邮票 (将邮票贴于印有代币说明文字 的纸板上)的典型例子供大家收集研究;另 外,沙俄末期,民间一直也有邮票代币的习 惯,最后导致政府正式发行代币专用邮票。 (三)政府法定的流通使用 (及邮票代 币行为对纸币设计的反向影响) 这种情况大都是在 (二)中所述的情况 上发展而来,政府为了顺应民意,正式宣布 邮票作为法定货币流通,甚至借鉴民间邮票 代币的经验,设计便于流通的专用代币邮票。 典型代表有: 沙俄:1915—1917年问,沙俄政府专门 发行了代币邮票,不仅采用的较厚、较硬的 纸质,还在票背专门印刷了说明文字。这种 行为不仅辐射到了周边国家,如乌克兰等, 还影响了后续的苏俄政权,它的部分小额纸 币也刻意采用了类似邮票的设计。 (详见本 文第2部分介绍) 美国:在南北战争期间,政府不仅正式 承认邮票的流通货币地位,还根据民间邮票 代币的习惯,专门发行了面值为5、10、25、 50美分的仿邮票小面值纸币,有的打上齿孔 模拟邮票,有的则干脆以邮票为主图 (但并 不可直接作为邮票使用),并标注上 “本纸 币可在任何邮局兑换邮票使用”的字样。这 成为了邮票代替纸币,纸币又反过来模拟邮 票、以邮票为价值单位的特例,堪称邮币紧 密结合的最佳代表。由于其不可直接做邮资 使用,所以严格的说,已不属于代币邮票的 范畴。图8所示的就是一套发行于1857年的 可兑换邮票的纸币,其中5分、10分的纸币 主图分别为l张5分、10分邮票,而相应的, 25分、50分纸币主图则分别为5张5分、l0 分邮票,极具特色,这套纸币可以在美国境 内的任何邮局兑换邮票。 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 都宣布邮票可作为法定货币流通,但英国的 代币邮票在流通时没有特殊的保护措施。 英属锡兰:在 1942年6月发行了一枚十 分特殊的5分纸币 (图9),不仅在正面左右 分印2分和3分邮票各一枚,以其面值之和 代表纸币面值,纸币正中还印有裁剪线,表 示可拆分为两半使用。由于其发行者为锡兰 政府、签发人职务为 “货币专员 (Commis— sioners of Cu~ency)”,发行目的是作为纸币 流通,故货币特征十分明显:不仅纸质与邮 票不同,正面标注 “可作为总额5卢比以下 交易的法定货币”,背面印有流水编号,邮 票图案的四周也没有了齿孔。与美国的仿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票小额纸币类似,这又是一个纸币模拟邮票、 以邮票为价值单位的例子,严格的说,由于 其已脱离邮政领域,因此也不属于代币邮票 的研究范畴,但鉴于其鲜明的特色,本文仍 加以特别介绍,供大家了解。 匈牙利:在二战后疯狂的通货膨胀中, 政府宣布各种印花税票、邮票、司法印花票 均可作为法定货币流通④,以应付来不及印 制辅币的实际困难。 类似的例子,因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列 举了。 在上述这三种社会认同度有所差别的邮 票代币行为中,笔者认为,政府法定的邮票 代币行为无疑是最正式的 (不包含仿照邮票 设计、发行的纸币),有丰富的相关文献史 料,也反过来促进了邮票代币的进一步推广, 是我们最值得研究的部分。 1.3 从发行形式对邮票代币进行的分类 本节并不是要讨论代币邮票各种外包装, 而是讨论代币邮票的本身特点: (一)利用现行邮票代币流通 绝代多数邮票代币行为,使用的都是邮 政中已经发行和使用的邮票,除去包装,邮 票本身并没有任何货币特征。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没有包装,我们将难以判断该邮票是否 可代币流通,因此对这种代币邮票的研究, 只能集中在其包装及其广告信息上,从而失 去了对代币邮票本身的研究意义。而且,在 辅币短缺过去后,大部分这类代币邮票都被 取出包装,或邮用、或作集邮品保存,连包 装一起留存到现在的已经较少了,这也给我 们的收集和研究造成了一定困难。 (二)专门印制代币邮票流通 与上述的代币邮票不同,沙俄等国发行 的代币邮票虽然也利用了已有邮票的图案, 但在纸质、齿孔等特性方面都与原有邮票不 同,还附加了明确的流通说明,不需要包装 即可判别其代币邮票的身份,便于收藏者收 集和研究。同时,与仿照邮票设计、发行的 纸币不同,这些代币邮票本身仍能执行邮资 功能,邮票的外观属性和本质属性仍然完整。 所以,笔者认为,与 (一)中所述代币 邮票相比,这部分代币邮票更应该成为钱币 学者们认真研究的对象。 另外,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欧洲各国在 政权更迭或通货膨胀时,还常在纸币上加贴 邮票或邮票状标签,以表示新政权铭记或新 的面值,例如匈牙利就以在纸币上加标签使 货币面值增大到原来的5倍@,这种行为只 是对纸币的再加工,不应被视作邮票代币, 在收藏和研究中应加以区别。 总结本文 1.2节和1.3节各自的结论, 可以得出总的结论:在众多邮票与货币互相 影响的实例中,既具有政府发行性质,又具 有专门印制特征的代币邮票 (不包含仿照邮 票设计、发行的纸币),因其既具备一定的 货币功能,同时又具备完整的、法定的邮资 功能,能符合最严格的代币邮票定义,应该 是我们进行代币邮票研究的焦点。因为沙俄 于1915—1917年问发行的代币邮票正是这种 类型,其影响还从空间和时间上得到了广泛 延续,所以在本文的第 2部分,将集中篇幅 对此类邮票作出详细的考证,供读者参考。 2.沙俄代币邮票考 (1915—1917) 2.1 沙俄代币邮票的基本情况 1915—1917年间发行的沙俄代币邮票共 三版,分四次发行,本节将综合权威 目录, 对其原型票和各版代币票的数据作详细的 介绍。 (一)沙俄代币邮票的原型票 发行时间:1913年1月 1 Ft。 邮票主:“罗曼诺夫王朝300年”普通 邮票。 邮票图案:历代沙皇像与克里姆林宫、 冬宫、罗曼诺夫堡等建筑。 面值:1k、2k、3k、4k、7k、lOk、14k、 15k 20k 25k 35k 50k 70k 1P 2p 3 p、5p——全套共17枚。(k:戈比 [俄文缩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故其含义应是 “与铜币等值流通”。 3)这里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是,为什 么在 lOk、15k、20k代币邮票背面,特地指 明是与 “银辅币”等值 (字面意思是与 “找 零用的银币”等值)呢?其实,这和沙俄帝 国当时的银币成色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数据 可参见下表 : 表 1 沙俄银币重量与成色 单位:g 折合 1p 面额 重量 含银 成色 含银 lOk 1.7996 0.8998 50% 8.998 15k 2.6994 1.3497 50% 8.998 20k 3.5992 lJ 7996 50% 8.998 25k 4.999 4.4991 90% 17.9964 50k 9.998 8.9982 90% 17.9964 lp 19.996 17.9964 90% 17.9964 上表数据充分说明,在代币邮票发行的 同期,沙俄银币可明确的分成 “银辅币”和 “银主币”两个档次,lOk、15k、20k为 “银 辅币”,25k、50k、lp为 “银主币”,由于 “银辅币”的单位面值含银量仅为 “银主币” 的一半,因此两者在实际流通中并不能通过 面值来折算兑换,而这一点,当然需要在代 币邮票上说明。例如,在实际流通中,l0张 lOk的代币邮票只能换取总值为 lOOk的 “银 辅币”,例如l0枚lOk银币或5枚20k银币, 而不能换取 1枚1P的银币。 这个特点与我国在本世纪早期,部分地 区同时发行 “银毫券”与 “银元券”的情况 类似,都是因为辅币单位面值贵金属含量较 低,导致不能按面值兑换贵金属主币所致。 货币发行者希望通过降低辅币的贵金属含量 来获利,但公众却根据习惯依银币贵金属含 量而不是面额进行交易,导致货币发行者不 得不顺应公众,将辅币与主币区别对待。 根据上面的分析,“与银辅币等值流通” 的含义就完全明确了。 2.3 关于沙俄代币邮票的一些讨论 (一)代币邮票发行的目的 首先,本文想讨论一下为什么沙俄当局 会发行这套代币邮票,根据本文第一部分所 述,代币邮票往往是在金属缺乏的时期使用 的,而造成这种缺乏的往往是战争。但是这 种规律在沙俄代币邮票上恐怕并不适用,虽 然当时沙俄帝国也确实同时陷入了第一次世 界大战和国内革命战争,但根据沙俄1910— 1917年间20k以下面值硬币发行数据⑦ (仅 列出代币邮票对应面值的硬币发行量,除此 之外尚有5k铜币、5k银辅币发行),整个这 一 时期并不存在硬币短缺的现象,特别是在 代币邮票发行的1915—1916年间,银辅币的 制造量相比于以前还有很大的增加,甚至增 加到本国造币厂生产能力无法满足需要,要 委托日本生产的地步。因此,金属缺乏说并 不能成立。 表 2 1910—1917沙俄部分 硬币铸造量 \ 面额 年份 \ \ 1k 2k 3k 1910 36.5 12 6.667 l911 38.15 17.2 9.467 1912 31.85 l7.05 8.533 l913 61.5 26 15 333 1914 32.5 20 8.167 1915 58 33.75 19.833 1916 46.5 31.5 25.667 1917 \ 面额 \ 10k 15k 20k 1910 20 l1 1911 19.18 6.313 7.1 1912 20 13.333 15 1913 7.25 5.3 4.25 1914 51.25 43.367 52.75 1915 82.5 59.333 105.5 121.5+ 96.773+ 1916 131.67 70.O01% 96.666 1917 17.6 14.32 3.5 发行量单位:百万枚 (以上数据均含极少量样币) 除加 者为委托日本大阪造币厂制造外 ,其余均在 圣彼得堡造币厂制造 59 万方数据 那么,又会不会是由于国内战争造成运 输不便,硬币无法运抵各地,而使用邮票代 币呢?仍然是否定的。如果是运输不便, 代币邮票应该是各地邮局已有的库存,有什 么邮票就用什么邮票。但这套代币邮票却是 专门印制的,仍然存在着分送各地的要求, 如果硬币运送不便,邮票又怎么能顺利分 发呢? 到底是什么使得沙俄政府发行这套代币 邮票呢?答案只有一个:国内外的战争已经 消耗了政府的大量财力,需要用一切渠道筹 措经费。这个答案可通过分析表2的数据和 代币邮票本身的特点,得到逐步印证: 1)在代币邮票发行的三年问,除 1917 年因为国内外战争进行到末期,社会动荡剧 烈之外,1915、1916两年的硬币发行都是相 对正常的。而这 “正常”中,也存在着一点 “波动”,虽然铜币的铸造量与1915年以前相 当,但银辅币铸造量却大量增加,原因何在? 前面已经说过,由于 “银辅币”的单位面值 含银量只有 “银主币”的一半,所以大量铸 造的目的显然是在获利。而与此同时,由于 铸造铜币则没有这样的利润,故此时期的铸 造量并没有增加。 由此推论,既然沙俄政府已经想到采用 通过加大劣质银辅币发行量的办法来收刮民 间财富,那么进一步采取发行更低成本的纸 质辅币——代币邮票来敛财也就不足为奇了, 毕竟纸张比白银和铜材都便宜得多。 2)从代币邮票的材质来看,它的发行 完全是为了做货币流通,而不是邮政通信。 代币邮票的原票是用极薄的邮票纸印刷 的,这主要是考虑到邮票是一次性使用的, 使用薄纸既节约成本,又可防止不法之徒将 用过的邮票洗涤后再次使用。 而代币邮票却是用较厚实的卡纸 (俗称 “薄纸板”)印刷的,这种材质的纸张印制邮 票,可说是一个特例。卡纸印制邮票不仅成 本高,也不便在邮政通信中实际贴用,它的 60 背面过于光滑,不便黏贴;厚度过大,也不 便邮戳盖销。那么,使用卡纸印制代币邮票 的目的就变得很明显了,只能是使其坚韧耐 磨,为作货币流通提供保证,而不考虑作邮 票贴用。 3)在介绍代币邮票的发行数据时,我们 还曾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第二版的代币 邮票中,曾发行过极少的正面未加印面值数 字的1k、2k票,但很快就被正面加印面值数 字的票代替,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呢? 对比刷色,我们可以发现 1k和 15k、2k 和20k的代币邮票颜色是很接近的,这显然 是不利用流通的。在发行初期,这个问题可 能并没有得到重视,因此 1k、2k、3k均没有 加印面值字,而在实际流通暴露这个问题之 后,在1k、2k票正面加字就成了一种方便其 流通的补救措施了。至于3k票,由于颜色独 特,从节约成本计,就没必要加字了。由此 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大量的3k票并不是与未 加字的1k、2k票一起发行的,而是与加字的 票共同面世的。 进一步,这种为促进代币邮票流通的措 施还延伸到了第三版代币邮票,它与第二版 相比,不仅在 1k、2k票正面保留了加字,还 取消了所有票背面的国徽,缩小了说明文字 的尺寸,余出来的空问印刷了加大的面额数 字,使得无论看票的哪一面都能清楚的判别 面值,大大增强了它在流通中的便利性。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这些措施 只在代替 lk、2k、3k硬币的邮票上出现呢? 结合实际我们也不难理解这个现象,先发行 10k、15k、20k代币邮票旨在代替银辅币, 纸张代替贵金属,公众自然难以接受。发现 这个问题后,沙俄当局很可能会稍加妥协, 放弃大量使用10k、15k、20k代币邮票的想 法,转而降低代币邮票的面值,期望以之代 替1k、2k、3k的铜币,这样虽然获利有所减 少,但也仍算丰厚。正是基于这种思维,沙 俄当局在后期不断改进 1k、2k、3k代币邮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综上分析,我们基本可以确定,1915— 1917年间的沙俄代币邮票是为了筹措战争经 费而发行的,那么它的实际效果到底如何呢? 能否为沙俄政府筹集到军费呢? (二)代币邮票的实际使用状况 如前所述,沙俄代币邮票从设计到发行, 都是为了做虚值货币敛财而考虑的。在沙俄 政府看来,根据 “劣币驱除良币”的经济法 则,配以政府行为,这一招本应奏效。但是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时, “劣币驱除良币” 中的 “劣”也是要有个限度的,实际价值过 分低于面值,公众是不可能接受的。成色不 足 “银辅币”尚且不能按照面值与主币进行 兑换,何况一钱不值的 “纸辅币”呢?这样 看来,沙俄代币邮票只不过是在世界近代史 上重演一出王莽 “六泉十布并二刀,国宝金 匮值万金”的闹剧罢了。 据相关记载,当时民众普遍不愿接受这 种代币邮票,大量代币邮票不是沉淀于民间, 就是未及发行即告失效,投入实际应用的, 也大都作为邮票使用,因为只有在邮局,代 币邮票才能按照其面值实现价值,否则都得 贬值。因此,目前存世的沙俄代币邮票要么 已作邮票使用 (这里面又以低面值的1k、 2k、3k票为主,因为邮政对高值票的需求也 不多),要么往往是新票,都难以见到明显 的货币流通痕迹。图15就是笔者收藏的一枚 作邮票使用过的代币邮票。 2.4 沙俄代币邮票的对其他货币的影响 随着沙俄罗曼诺夫王朝的终结,代币邮 票也同时 “寿终正寝”。但它对周边国家和 后续苏俄政权的影响却远远没有消亡,从某 种程度上来讲,这也算是它 “生命”的一种 延续吧。 在周边国家,深受俄罗斯影响的乌克兰 发行过代币邮票,其设计风格与沙俄代币邮 票如出一辙 (图16)。当时,不仅国家政权 发行代币邮票,如敖德萨等重要城市,也发 行过自己的地方代币邮票 而沙俄政权的继承者苏俄政权 [全称: 俄 罗斯 苏 维 埃 联 邦 社 会 主 义 共 和 国 ( “POCCHflCKaa COBeTCKa~ eⅡepaTHBHaⅡ couHaⅡHcTH ecKa Pecny6~HKa”,PC~CP)], 更是将邮票代币的设计思想运用的淋漓尽致。 政权初建,百废待兴,不仅造币金属缺 乏,连纸张供应也十分紧张,为节约物资, 沙俄政权发行了多款仿邮票的纸币。图17是 1921年发行的1、2、3、5卢布纸币,其设计 风格与尺寸仿照了同期邮票,但事实上,票 面文字说明这是以沙俄政府财产作保的 “结 算券”(沙俄初期货币名称),与邮政并无联 系,另外,这套纸币没有齿孔,使用时需要 剪开,与无齿邮票类似。图 18是 1923年发 行的50戈比纸币,它干脆把硬币的正背面图 案作为纸币图案,通过齿孔分割整版纸币, 从另一个角度继承了代币邮票的特征,这种 独特的设计风格充分地体现了革命政权创立 初期的艰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 结语: 在收藏界中,邮票收藏和钱币收藏是当 之无愧的两个最大领域,两者的结合点,如 币中邮 (钱币上具有邮票图案,主要是一些 收藏用贵金属币),邮中币 (邮票上印有钱 币图案)等一直是部分收藏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代币邮票 (包括它派生出来的邮票状纸 币)作为邮票钱币的真正结合,实际上比币 中邮、邮中币具有更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对代币邮票的综述和对沙俄代币邮 票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供大家 参考。 目前,国内市场上沙俄代币邮票的价格 并不贵,除少数稀少的品种外,一般都在十 数元左右,正是开展收藏和研究的好时机。 笔者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同好们对代币邮 票收集和研究的重视,对国内外的邮票代币 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时间和水平所限,文中谬误之处,还望 大家不吝指正。部分资料综合自互联网,最 万方数据 。 ll 囊 审喘弘蛩 初原文、原图作者或实物收藏者在仓促间难 以考证或联系,也在此一并致谢了。 注释: ①张新知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流通币研究》,北 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第114页。 ②沙振华:《上海火车站曾以邮票代币》,《上海集 邮》,2002年第11期,第l4一l5页。 ③郑涛:《二战后匈牙利的通货膨胀与巨额纸币》, 《中国钱币》,2007年第2期,第66—69页。 ④Edited by V.B.Zagorskiy.Catalogue of Postage Stamps: 1857 — 1991. Russia, RSFSR, USSR. St.Peterburg,Russia.Standard Collection Ltd.,2007:P14 +P17.(in Russian) [V·B·扎格斯基编,沙俄一苏俄 一苏联邮票目录: 1857—1991,俄罗斯圣彼得堡,标准收藏有限公司, 2007,第14、17页 (俄文版)] (~2005Scott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161“ Edition).Sidney,Ohio,USA,Scott Publishing Co.,2004: Vo1.5,P523—524.(in English) [2005年版斯科特标准邮票目录 (第161版),美国 俄亥俄州西德尼,斯科特出版公司,2004年:第5卷第 523—524页 (英文版)] ⑥ 《便携俄汉大辞词典 (修订版)》,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7。 (~)Chester L Krause.Clifford Mishler.2005 Standard Catalog ofworld Coins:1901一Present(32 Edition).Lo· la,Wisconsin,USA.Krause Publications.2004:P1728— 1730.(in English) [切斯特 ·L·克劳斯,克利福德 ·米什勒,2005年 版世界硬币标准目录:1901一至今 (第32版),美国威 斯康辛州劳拉,克劳斯出版公司,2004年:第 1728— 1730页 (英文版)] (责任编辑 高聪明) “辛亥革命与货币”学术研讨会召开 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钱币学会与湖北省钱币学会合作,于201 1年9月4日,在辛亥革命 首义之地武昌召开了 “辛亥革命与货币”专题研讨会。中国钱币博物馆党委书记温克勤,人民银行武汉 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殷兴山,湖北钱币学会会长肖作霞,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以及来自金融系统、文 博单位、高等院校的4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殷兴山行长首先致了欢迎词,温克勤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长达两千多 年的专制统治,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新纪元。作为历史见证的货币,真实记载和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召开此次研讨会就是以纪念辛亥百年为契机,从货币视角,深入探讨 辛亥革命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借古鉴今,为现实金融工作服务。辛 亥革命史权威、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冯天瑜教授就辛亥革命产生的背景、革命内涵及其历史意义,作了 专题报告。 本次研讨会准备充分,内容全面。涉及到了共和纪念币、军用票、地方纸币、债券以及当时的金融 机构和货币思想等,基本上涵盖了辛亥革命时期有关的货币与金融机构和货币思想。研讨内容没有局限 于货币本身,而是借助货币对辛亥革命时期的金融机构、币制改革、货币思想、金融措施等方面进行了 考证、研究,拓展了研究领域,富有启发意义。会上还披露了一批新的材料。如:“辛亥革命元勋吴兆麟 将军发行兑换券”、“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军用小票”、湖北汉川县 “祥泰源”商号钱票、“九江发行的军 用货币当十铜元壹佰枚钱票”、“陕西五彩龙票”等都是新发现的资料,不但补充了辛亥革命时期货币的 新品种,更是提供了辛亥革命研究新的实物资料。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15浅析邮票代币现象兼考沙俄代币邮票(1915—1917)】,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