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应该如何修行

2013-11-05 50页 doc 267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269

暂无简介

举报
应该如何修行 色相本空悟真宗 六塵非有見性王 三心掃去歸正覺 五蘊盡除可神通 無論你在毀謗之下;在恭維之下;在褒獎之下;在凌辱之下,在名利之下,心當以不染著的 境界,得之勿喜,失之勿悲,毀之勿辱,寵之勿嬌的態度處置之,這才是一位佈化大道者應有的氣度與涵養 修行篇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他家富贵前生定------妒什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赌博之人无下梢------耍什...
应该如何修行
色相本空悟真宗 六塵非有見性王 三心掃去歸正覺 五蘊盡除可神通 無論你在毀謗之下;在恭維之下;在褒獎之下;在凌辱之下,在名利之下,心當以不染著的 境界,得之勿喜,失之勿悲,毀之勿辱,寵之勿嬌的態度處置之,這才是一位佈化大道者應有的氣度與涵養 修行篇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他家富贵前生定------妒什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赌博之人无下梢------耍什么; 兄弟姐妹皆同气------争什么,治家勤俭胜求人------奢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冤冤相报几时休------结什么; 岂可人无得运时------急什么,世事如同局一棋------算什么; 人世难逢开口笑------苦什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巧什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摆什么,虚言折尽平生福------谎什么; 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是非到底见分明------辩什么; 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谁能保得常无事------诮什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占什么,穴在人心不在山------谋什么; 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欺人是祸饶人福------卜什么; 举头三尺有神明------欺什么,寿自护生爱物增------杀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傲什么,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有一天,曾子与子夏相见,曾子告诉子夏说:「 你胖了!」, 子夏说:「 我战胜了!」, 曾子说:「 为什么?」, 子夏言道:「 初始,对于名利财富常诱惑着我的心,要我放弃做人应守之本分,随波逐流,我内心挣扎不已,故我瘦了。 及至我醒悟到人生无常,苦、空、无我,一切名利财富,只如过眼烟云一般,稍纵即逝,无有值得留恋者,还是『仁义道德值千金』, 唯有守着为人该有之本分,守三纲五常,行四维八德,才是了脱生死之不二法门,故我战胜了,我又变胖了。」 世人修道无何困难,只要空之其情欲及妄念 万法归宗,在于一念纯真,如能去三心,即过去心不想、现在心不存、未来心不起,则可超三界,而成正果。要脱六道轮回,则当先将“眼耳鼻舌身意”六贼恶根斩断,六根断时,六道之线索自然无何牵缠,六道之轮回亦可自此了断。世人修道皆因三心二意,六神无主,致使魔群当道,拉你下海,故沉沦三途六道,而不能超生。 人之欲念萌芽,即是轮回种子,故云:“欲起则生死续,念生则轮回生。” 放下什么? 放下你背上包袱及心中挂碍,一切不去想它,将自己抛在太空中,一切都不要带,如此落得一身轻松,才能上浮于天。 但世人为何抛不掉包袱、挂碍呢? 眼见不记,耳闻不录,则此心正直无钩,包袱不能挂住,万事无法阻碍,则血“心”化为道“忄”,如人长两翼,似箭而能冲天;若心如钓钩,放于苦海,钩住浮木沉渣,则业障至,虽有仙佛硬拉,还是拉不上来的! 带业往生,非指免去一切罪业。凡一心念佛,任何环境之下,不退道心,可以上进极乐世界,再加修炼,以待业净,化生净土。业障不去,如幔遮门,不见光明,我以佛光普照,令其身洁心明,一切恶业顿消,以入佛地。此地还有许多修道院(七宝池)│消业所,专为带业者提供修炼之用。带业往生者,系指未念佛前所造之业,皈依佛门之后,一心念佛忏悔前业,我感其诚,自会相渡。若仅念佛,再造诸恶业,不知忏悔,所念佛号如云山阻隔,丧失其真,故无法带业往生净土。所以修净土法门者,一是口净、心净、身净,则净土近,还要积善修德,切勿口佛心无佛,须心服(佛)口服(佛)│没话讲。 “一悟能消百年业,一灯能破千年暗。” 至于人在世间受到种种苦难,除了此世的恶行招报外,应归于前世因果所系,刚才我已说过,仙真圣佛要经过试炼,保存他们的品质;人为了上进,当然要出力爬坡。人所造下种种的罪恶,在未悟道、解脱之前,罪业是随在身后不放的,无时不在寻找机会报复│因为你欠的必还(毫无推辞的理由),但若你领悟了大道,解开心锁,那此业障,就会很快消失化散无形。从心中闪出的光芒,是能消灭一切恶菌,更能闪避一切陷阱,化去一切灾厄的。人既有了前因,必有后果,在解去恶毒元素期间,需要打针、吃药,人在此时会感觉痛苦,但不可抱怨,因你有了病,上天正为你解毒、治疗,这也是炼道、消业的方法。你看牛吃草,任人鞭打,栖破稠,一副可怜相,但它为偿还前世因而来,过着磨炼的生活,它也修道理哩!犬吃人粪、菜渣,睡屋前看守门户,尽忠职守,它们的待遇虽差,但也是修道的生活,它们还是一天过着一天。现代的人已过得那么舒服,食衣住行育乐,样样富足齐全,可以说业力的牵连已甚微小,才能有这种乐境,所以当快修道,以成就更美好的心性生活,才不致再迷失于酒色财气漩涡之中,永远做个凡人了 杨生曰:帝君一片金言,开我茅塞! 帝君曰:我非开你茅塞,而是要用一把火将你这间茅塞烧尽,看你往那里逃? 一、 帝君要用火烧去我的“茅塞”,就是要我发现自己。人住于茅屋之中,心里有一种被保护的安全感,长此而住,养成依赖性,松懈警觉心。如盗贼入宅窃物,所寻无非箱内柜底,这些藏金埋银之地,正是外贼追查目标,所以安逸于保障生活之中,自然不求进步,帝君要将茅塞烧化,意要使人处在无覆盖物之时,恍然大悟,自问曰:“我要住那里?”平时认屋为主,此刻认己为我,正是发现了自己。在毫无隐蔽之下,人之言行也将战战兢兢,为恐众生睽睽之下出丑,故此时才会现出“生命实相”远离了一切假相。 二、 南华帝君用火烧我茅塞,正如佛说:“三界不安,犹如火宅。”那种火焰无人能敌,每一个人遇到火灾第一就是“逃命”,此刻才会觉悟到“世事无常,生死事大”,放弃了一切,逃命要紧。这启示修道人不要依赖外力,须自求生路,否则一旦外面环境变化,我要在何处“安身立命”呢? 再向世人宣示修道之法。 世人曰:“头上三尺有神明”,三尺者三界也,人之头部为神居之处,即一身之主宰,故云:“头头是道”。头为天根,故头断则根基崩溃,人亦死亡。人之出世,本顶天立地之身,经河车转动一周,颠倒阴阳,故婴儿出生,头部倒立,由地户而出,正是由先天坠落后天。要经过一、二年之养育,始能爬起站立行走,恢复顶天立地身躯来往于各地,故曰“人身难得”。其它动物则不同,出生之后,永远无法顶天立地,非弯腰则驼背,因为他们前世行为都是违背天理,前世因,今世果,报应丝毫不爽,故此世显相如此。今要返本还原,其工夫就是煆炼凡事不再颠倒,颠倒则不正,一旦颠倒背天,则又一翻斛斗栽入轮回圈内。所以人应学火箭有冲天之志,心正性直,灵性由头上玄关透泥丸宫出神,冲破天灵盖之大气层,自然可以回天。 应如何冲破天灵盖呢? 天尊曰:天灵盖即是天门│泥丸宫,下藏玄关,直接灵山。它覆盖整个人身,婴儿时头上有明显柔软小穴,此即如屋上之天线,保持与天灵通,长大之后,则渐硬化与天远离,天真本性逐渐丧失,灵光转暗。世人出生后,阴阳两道│(地户)自开,大小便往下流。长而欲动,精血奔泄,如河之决堤,一泄千里,势不可遏止,造业成灾。天门闭,地户开,鬼道通矣。故修道者,先闭地户,一旦精满气足,如鼎水之滚沸,锅盖跳动翻开,其神自可上升。人如能节欲,关闭地户,一旦气足,始可打开天门,天门一开,则元神冲破大气层,飞升上界,可以成仙成佛,不必再受轮回之苦 天尊为原灵始祖,祈能赐一解厄之法,救度众生 天尊曰:众生多病,皆因夙世罪业所致,病魔缠身,痛苦不绝,此为“活刑”也。为念众生一气相连,今特传“混元一气治病灵咒”,以解病厄。凡众生时患病殃,药石失灵,乃是先天灵气薄弱,故病魔相侵,为求早日痊愈,不论何时,身心清净后,在净室焚香祝告曰:上禀万灵元始天尊座前,弟子(信女)○○○身患○○病,今日在圣前发愿,愿忏悔三世业,印赠“天堂游记”○册,以修功德,并虔诵混元一气治病病灵咒,祈天尊垂鉴,化去病殃。祝毕即诵灵咒,九、四九、九九遍,随意而诵,则混元灵气立即降临,持之以恒,次数愈速,灵气布满全身,疾病消失,九死能得一生,感应如响。但无发善愿者,不可诵之,以免冒渎神圣。愿众生切勿轻视。 混元一气治病灵咒 混元一气,高辛之余,付我弟子(信女),疾摄疾除,五方正气,布吾形躯,诸大功曹,如意攻行,谨召十大功曹,针砭小吏,布气治病,天医大圣,随请即至,遇召即临,万咒万灵,不得违令,敢有违令,罪在雷霆,急急如律令。 再 咒 先天先地,元始祖气,削死上生,长生在世,玉皇心印,鬼神皆避,匡维三界,统摄万灵,元始总印,万神奉行。 然可以归回本来之“佛士、道地”,亦就是返本还原,证道成道。天赋于人一颗圆陀陀的“真灵”,如能一生之中,原装保持无捐,则货真价实,生时一颗“灵宝”,死时仍为“灵宝”,故清静经云:“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修道只在恢复本来面目而已,并无何种神秘妙法及捷径可行啊! 世人逢厄痛苦,如何化解? 世人逢犯孤辰寡宿,刑害绝嗣,病难痛苦,皆是前生不修,今生受之。 若有善男信女,晨夕好静,沐浴焚香,虔诵经忏,悔过自新,则其元神可以在水官大帝灵气所化的河水中沐浴,减轻痛苦,渐脱苦趣。 解厄消灾之道无他,“保持自己清白,自无灾厄临身”。若有犯诸灾厄,当痛心忏悔,奉行善道,不再作恶,水官自解其厄。 世人福远祸,决定于善恶两途。 众生如命运多乖,诸事不顺,乃前世造业多端, 今世如能在神前忏悔发愿行善,天官可以赐福之。 若有孝子发善愿为父母求寿祈福,孝心感天,天官亦必降福予人。 若世人上体天心,下顺人伦,则有求必应 人如何来培养灵命的升华呢? 花树都有它的种子,种子孕化的幼苗一定和母花母树相同,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人要修道,就是改良他的品种,使种子在任何季节气候中都能适应生长,稳屹于暴风雨中而不倒,渡过层层魔考难关,以最好的因缘去结合灵气,开花结子,这个结果的“种子”,就是“圣胎、君子、舍利子”。它是坚韧不坏,任何的风水尘土(情欲恩怨),它都无动于衷,再也不萌芽,如此就脱离因果,保持独立“人”格,这就是长生不死的成道,也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因此,在人间没有办法解脱你心中枷锁,死后一样沉在“闷葫芦”中,因为现在的“你”,就是以后的“你”,心性无二,形状仍同,所以世人应忘去周遭一切痛苦,寻找真我的喜悦。 一、 不执着于善│ 若执着于善,是背负着黄金万两,虽然上天,但宝物满身,反成累赘,天堂乐境,你将无心欣赏。真正的成道者是能放下世间一切,而不是带走世间一切,如此才能轻松自在。其实人是空手来、空手去,你执着不放,反而是“背道”了,难怪人死了还将人间的痛苦烦闷带走,多傻!树叶枯黄,自动淍落,绝不留恋,唯叶落叶,树木才能轻松新生。万物由无生有,由有归于无,此即是大道本体。凡事出自本心,外面的有无,不碍于我,这样就合道了。 二、 不挂碍于恶│ 恶为善之因,终生行善,心执于行善,闻恶心生不平,已失真道。天心如日月,无善恶之分,普观(照)一切物,故日月常明。无恶不言善,故恶心既久,如落叶坠尘腐化,正培道(善),善念自生。一个历劫为恶的人,当他受尽磨炼惩罚之后,必能觉悟从善,故若一味念念前恶,则如落叶不腐,自无新生机会。蔬菜竹木须浇以污秽腐物,才能青翠活泼,故清静经云:“男清女浊,男动女静。……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天本是清气上浮,清气是从地中发生;地本阴浊之体,由阴极而生阳,浊定而成清。男本清净之体,女本污浊之身,虽清净之体,源出污浊之身。地本静,其源仍从天气所结,故地气生动,万物萌生。女本静,仍从父亲所降,故阴阳有感发动而生育。既明此理,善恶、清浊、动静,皆在对立之中,若一旦犯恶,念念不忘恶根、心中黑暗无明,生机顿息,地狱牢而不破,永无翻身之日,非智者所取,故人当“弃恶”│即忘去以前恶事,从此不再行恶事,如此为真解脱,是离诸恶道。 当今修学佛道者,如何才能有成? 世尊曰:要做一个正信佛门子弟,必要有下列的修持方法: 一、 信│信佛是真,信己不(作)假,信他人无异,三者相信,一合理相,信者得救,信者成佛。 二、 解│解悟佛法,不作文盲字障,由解经而解心,若只解经文,不解本心,如击宝入牢笼,身虽宝贵,实等囚犯,焉得解脱成佛?解开贪、嗔、痴三毒,始可心身俱净,顿人佛土。 三、 行│信解既做,不行若无,修道贵行,故曰“修行”。行者风范清高,“独行者为小道,群修者曰大道”,故以一己之行,度化众生同行,始契慈悲之旨,不作自了汉。 四、 证│佛有八万四千法门,凡有诚恒之心修持,皆可成就,各修各有验证,禅僧居士,实修实证;他教他法,各修各证,切莫起分别、嗔怨、毁谤心,以焚丧自性功德,减却慧根,如树打“行人”,叶谢果落,因欲伤人,必招自伤,故谓“举火烧天犹自烧”,切记。 信解行证足作参修之本,而当清净三业,以了三世因果: 一、 身业│身不履邪径、不染恶习,不任伤生,即不杀、不盗、不淫,则身业清净。 二、 口业│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则口业清净。 三、 意业│不贪、不嗔、不痴,则意业清净。 除净三业外,还要勤行六度: 一、 布施│看见一切众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有三种: 1.财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以改善众生的心性。 2.无畏施│凡对痛苦的人,用温暖爱心加以安慰;遇人困难,施于援手解难,使受苦受难者心中得到平安,没有恐布感。如对寺庙佛堂等,献出劳力清扫维护;或对毁谤正法者,能以无畏精神伸张真理感化之。 3.法施│以自己所学,领悟的佛法真理,向世人宣说,使众生同沾法雨,转迷成悟,学道有成。 二、 持戒│严守戒律,始能塑出端庄法相。持戒才能使身口意清净,不犯恶业。当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它奢华歌舞,令人目迷神乱,香烟等亦当禁戒,以维心身清净。 三、 忍辱│修道途中,阻碍必多,遇挫折毁谤,不怨不恕,由忍化恕,心自安之。外忍饥寒,内忍七情六欲,如此道志不馁,不畏困难,学道度人必能成之。 四、 精进│佛海无边,道山高远,学无止境,真理研习不可停顿。若有过失,遇人指点,立即改正;凡对众生有利益工作,当仁不让,尽力去做,精进不怠,彼岸自达。 五、 禅定│要修炼成佛,必需寂静其心,以免散乱。要普度众生,精神须有特别训练,所以禅定冥想生智慧,遇事始能有定力。 六、 智慧│修行者之心性当具有最高之智慧。博览群经、远有学识、历练世故,可以辩无碍,圆通万事,度以众生自然方便,修行者本身亦可避免堕落魔障之中。 人人具有佛性,个个天赋道根, 若修身养性,不昧其原灵, 则去世后自然可以归回本来之“佛士、道地”, 亦就是返本还原,证道成道。 天赋于人一颗圆陀陀的“真灵”, 如能一生之中,原装保持无捐,则货真价实, 生时一颗“灵宝”,死时仍为“灵宝”, 故清静经云:“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修道只在恢复本来面目而已,并无何种神秘妙法及捷径可行啊! 世人要求福远祸,决定于善恶两途。 众生如命运多乖,诸事不顺,乃前世造业多端, 今世如能在神前忏悔发愿行善,天官可以赐福之。 若有孝子发善愿为父母求寿祈福,孝心感天,天官亦必降福予人。 若世人上体天心,下顺人伦,则有求必应。 ⊙“悟心铭”全文 不是有心 不是无心 不是不见 不是不闻 了了觉知 不著见闻 荡然无住 是名无心 心若无住 妄依何立 妄既不立 夙障自除 问心何来 因境而起 境亦不有 同属幻影 妙用恒沙 尽是缘心 缘心息处 顿证无生 无生实相 非可眼见 杳杳冥冥 其中有精 证悟之者 名曰见性 是故无求 心自宁一 无心可惑 即是大定 得大定者 无动无静 无得无失 无喜无嗔 本位不移 起应万机 不变随缘 即无生死 成佛要诀 如是而已 念佛摄心偈 若问念佛法 摄心自有方 每念一声佛 口作莲华香 因我清净心 所以有此香 华从口中出 朵朵向西方 一佛华一朵 有色复有光 念到一声佛 青色放青光 念到二声佛 黄色放黄光 念到三声佛 赤色放赤光 念到四声佛 白色放白光 如是轮转想 念念不可忘 不必记其数 但想色香光 果能心不乱 决见大愿王 观音大士在地狱说法 大士曰:现在说法开始“人自无始以来,死死生生,但形体虽死,灵性不灭,你们今日魂到阴府,未能了悟幻身是假,慧性方真,个个情爱难舍,怨嗔不消,应悟世景如梦,亲缘乃因果所就,循环相报,一抵一消,不可再痴迷不悟,如念头不息,凡心不死,轮回无期。今逢叔世,人心不古,慧根浅露,幼儿出世,聪明乖巧,虽说天机早露,但风中火烛,难以持久,所以习性一生,本性即失,以致聪明,自误慧光不明。伤天害理,损德乖戾之行层出不穷,世间因而混乱,人伦颓败,你们就是堕落深坑者,但肉体已失,罪孽随身。须知影随人身,勿谓无光而影不现,一思一念,心神机关发生作用,业障立即缠身,今堕幽冥,尚存一点良知不昧,知过忏悔,吾今劝你们了悟,好好受罚多磨以消罪孽,忍耐痛苦,按下怨嗔之心,吾自来相度。”讲毕。 地理风水,据人间传说,可求福荫。个中原理,不知是真是假? 俗云:福地福人居,地理之好坏,可助人之成败福祸,自是有所关连了。但若果断言,必可绝对左右人之成败福祸,即大差矣! 既是有所关连;却未必绝对因素;个中道理安在,伏望师尊开示,以启迷津。 世人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行,纵是寻得灵脉佳穴,亦难得荫也。 那是说,好地理仍须有善德心,始能相得益彰,而受地灵之荫了? 此言不差。 为何必须以善心而与灵地相配合,始能得其之荫 因为善良心必能行善德功,以此功德,而能改变人之运数,当人之运转入佳境时,才能受到灵地的好气数所帮助。 若是心地善良之人,而在凶山恶地建宅,或筑阴坟,是否将受其影响而有祸端呢? 如此情形,大部份不会受其所祸。盖地脉之行,仍与天运配合。若有善德之人,而居于恶地,则其戾气亦因善德之家所呈瑞气,而难为祸,或者地脉转移而成无碍之地也。不过.居于恶地.有时仍会稍受影响,乃因在其运未转之时也,若能力行善德,则可保无虞也。 如此说来,地理之好坏,仍须慎而行之。 地理之说,本不能否认。盖地有脉,脉则有气之行,如此自将产生吉凶之兆也。 若果反过来,罪恶之人居于灵地,则是否亦将受其所福了。 却也微乎其微,因为在短暂的得灵地之气所助,而能得福,可是钟灵毓秀之地;最忌暴戾,眼快的就被它破坏了。综此而言,地理风水虽然稍与人之成败,有所关连,却非绝对。欲求地脉之荫,而不惜花费巨资,雇请堪舆名家相地,则不如将此花费,用在行功立德,则心田种德,吉地自现了。 色字頭上一把刀,鋒似利劍斬英豪。 多少迷濛癡花客,沉淪孽海困苦牢。 現在社會千奇百業,皆暗藏春色,以招徠顧客,致使社會風氣日落, 玉皇心印妙經載:「上藥三品,神與氣精。」因為精氣神是人之三寶,是諸藥之上,若能固守「精氣神」,寡慾清心,不須食山珍海味,八珍十全,自然身體調和,百病不侵,有詞云:「昔有行道人,路上逢三老,年壽各百餘,勤健鋤禾黍,駐車問三老,何以得此壽,一老前致辭,室內婦貌醜(節慾),二老前致辭,量腹節所受(少食),三老前致辭,夜臥不覆首(安眠)要哉三老言,所以能長久!」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他家富贵前生定------妒什么;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赌博之人无下梢------耍什么;兄弟姐妹皆同气------争什么,治家勤俭胜求人------奢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冤冤相报几时休------结什么;岂可人无得运时------急什么,世事如同局一棋------算什么;人世难逢开口笑------苦什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巧什么;补破遮寒暖即休------摆什么,虚言折尽平生福------谎什么;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是非到底见分明------辩什么;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谁能保得常无事------诮什么;前人田地后人收------占什么,穴在人心不在山------谋什么;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欺人是祸饶人福------卜什么;举头三尺有神明------欺什么,寿自护生爱物增------杀什么;荣华富贵眼前花------傲什么,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世人总为情字想不开,穿红衣、红裤,双手、双脚绑红线相约烧炭自杀,何其愚且鲁也,试问此之举意义何在?只是突显目前男女交友之无知与冲动,只为肉欲之需,不管精神理念是否契合,等身亡之后,发觉并无法如愿相守在一起,悔之晚矣!又有手段更激烈凶残者,爱不到对方,便欲将对方置于死地而后方称心如意,以致造成多少情杀,多人伤亡,此皆是世之旷男、怨女因爱之「痴」而造成之怨结,生生世世永受因果怨结之牵缠,求出苦而无期也。故吾劝世之年轻男女,正确交友之道,乃是发乎情而止乎礼,以理念之相近、契合而永结连理,而非贪图肉欲,或只为占有对方,而不惜使用激烈之手段,造成生命之伤亡。 相约一起殉情,有者烧炭,有者吞食安眠药,有者割腕,有者跳海,有者上吊,有者投河……,各种千奇百怪之自杀方式都有。这样之痴情男女,死后真能相守在一起吗 这只是世人之痴心妄想罢了,不管你(妳)穿何种颜色的衣服,手脚绑上什么丝线,一旦三寸气断(指不当之自杀,非正常之寿终正寝。),则分别被关在枉死城之男、女监舍中隔离,无法相守在一起也,且每日早晚再被鬼差押赴死亡地点再死一次,可谓痛苦不堪,死不如生,世之旷男怨女,至此知悔已经来不及了。 若三寸气断了之后,是否不宜做器官捐赠,以免亡者生瞋恨之念,而堕于三恶道中? 简释如下:大凡世之人以「身」为我,认为这个臭皮囊就是我,故死了以后,在肉身未被火化之前,尚执着此肉身不放,当有医师在摘取你(妳)身上之器官,或做大体解剖时,会心怀怨恨,此时甚至会将怒气出在医师身上。故身为医师者在摘取刚断气亡者之身上器官时,应善言善语开示人身乃四大假合(即水、火、风、土), 因缘和合而生,亦因缘结束而灭,肉体已毁,不须再执着、留恋,应看破、放下,再去投胎转世,方是正道也。 那有些人因自杀,如割腕,香消玉殒,大体提供做医学院学生大体解剖之用,是否讲师于上课前,亦须持香向死者开示,以免亡者心生瞋恨,而报复于他。 这样是最好,可让亡者「醒悟」假体已毁,真灵应看破、放下一切贪、瞋、痴、慢,再去投胎转世,将来得转人身,努力修道 人世间以德为尊,以德为贵,俗云:「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可见天地之鬼神莫不敬重、拥护道德高超之人,随时身旁有护法在旁,不受任何邪灵之干扰与侵袭,夜梦吉祥,诸事顺遂,业罪消除,家庭祥和,子女听话乖巧,子孙之事业功名无比顺遂,本人亦得享健康、长寿之福报,此皆有赖「德」之积与立也。试看古圣先贤,莫不是因「德」贯古今而受万世敬重乎!知此,则应立志做个有德之君子,永受千秋后世之人所崇敬与尊仰也,勉之。 「 四正勤」乃释迦牟尼佛教人断恶修善之法, 何谓「四正勤」?此即己生之恶令断灭,未生之恶令不生,未生之善令生,已生之善令增长,此乃四种精进之法,众生不可不知,不可不晓,如能知晓修善弃恶,则定生三善道,不复坠落三恶道矣! 所谓「已生恶令灭」者,乃众生因一念无明造作诸般恶业,如若不知幡然醒悟,则当恶贯满盈之时,必有意外或凶横之灾临身,使其遭受横死、横亡,以昭天理之至公至正,以昭因果之报应丝毫不爽,世人岂可因作恶而未报,而以为天地无鬼神乎?此乃因尔前福未尽、未消,福尽必报。是故,若世人已有造下恶因,当猛醒回头令之断灭,则庶几不受恶惩之苦报也。「 未生恶令不生」, 即是心中清净不染着,无有分别、执着、妄想,不起一丝一毫之恶念,即便刚生恶念,旋令断灭不生,不容心念中有一丝一毫之不善夹杂,则过恶不生矣!以上二种乃「断恶」之法。又「未生之善念令生」, 即是令心中时时起诸利益众生之善,常令众生离苦得乐,有此之念则阴功积累矣 !若果再付诸施行,则功德倍增,且心存善念,无形中自有龙天护法 ,及一切吉神随时护佑尔身,自然出入无有恶因、恶缘缠扰,可得身 、心安适及大自在也。「 已生之善法令增长」即是日常生活当中有善利社会众群生之福址,当令其断续增长,以造福更多、更广大之众生 ,让众生皆能离苦得乐,则功德大矣!必生人天善道,享福去矣! ,践行「四正勤」, 则福果丰且富矣!喔!对了!恩师啊!修福非究竟,有福虽大,但福尽必再堕入三恶道中受苦,有无出离六道轮回之法? 修福非究竟,有福虽大,但福尽必再堕入三恶道中受苦,有无出离六道轮回之法? 欲出离六道轮回有何难哉?唯「看破」、「放下」耳! 看破即是「四念处」, 放下即是「四神足」, 一名「四如意足」。看破一切凡间之事能空尔之身、心、受、念,则无有一事可障尔心,心不受障,则不起任何分别、执着、妄想,自然心清净,不染污,何有恶因恶业之造?又能放下万缘,不执有,不执无,连中道亦不立,一切诸不存于心,自自然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则不起轮回之心,自然无堕三恶道之虞。心安住于清净,妄心不起,常住一真法界,自然跳脱十法界,十法界既出,则六道轮回离矣! 人心之念,易受己妄念之偏执影响而造罪、造业也,常妒嫉他人之才、他人之能,不思见贤思齐,反倒妄言、谗语以毁谤之,实乃口业之重也。众生勿以为杀人放火才是造业,口、意二业之业比身业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对认真办道之修行者之攻击,罪加一等也。 众生口中言修,但心念上却常念怨不休,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实乃错谬也。大凡世人一起心一动念,天地鬼神均已觉知,而降祸或赐福,心念善亦可获福无量,故心念应常起感恩之念,勿生毁谤之心,否则业罪重也。 一般为医者其一生仁心仁术,上天有何赏善之报? 凡今世能为医者,具是前世有修、有行大菩萨行,并发愿解除众生之疾苦者,如此方有机投胎转世成为医师悬壶济世,以救众生假体之疾,若能不计厉害得失,专志虔心为病患解身疾之苦,则实乃无量无边之功德也。积一生之功,一殁后有者可入南天天医院,继续与历代名医切磋医技,二方面也可为天人解决其灵之病苦,在生医人之肉体,殁后医天人之灵体,继续慈悲救世也,南天天医院有分中医、西医二大部门,不管任何世界之医者(含他方星球), 只要存仁心存仁术,有心行医王之菩萨行者,功圆果满之际,无不升至南天天医院位证真人、真君、天君果位,依其在世功德积累之多寡而定,但可确言者,乃皆能脱离六道轮回也。 一些无医德者,上天如何惩治? 有好就有坏,有好医师,当然亦有不肖之医者,其心迷于物欲,有钱看生,无钱看死,草菅人命,无法以病患之痛楚存心,一心只向「钱」看,故其有枉送人命,误诊或随便看病。态度不专者,因而使人病情恶化、加重,乃至一命呜呼者,其过乃大,都会下油炸、挖心:::等狱受苦刑,以惩其恶,受惩满刑,再转世为水族或畜道。 天有东、西、南、北、中共五天,每天各有所属之五教(儒、释、道,耶,回)修士,证道回天者,西天只是诸天之一部份,非全部;。心能清净,量周仙界,心包太虚,则在何教均可成证道果也,汝若心不能明识此理,就算投入佛门又如何?依然分别执着妄想,烦恼不断,则要藉佛之力脱离六道轮回,可谓「缘木求鱼」难也。 任何道场只要是正气,代天宣化之处所佛菩萨皆可前往护持,并不因自己原本信何教而有差别,因吾佛心念众生,只要有众生需要的地方,吾佛即前往救渡,护持之,诸天仙佛无不欢喜,无不赞叹也!吾佛心中无私偏,若吾佛亦持偏狭之心态,只渡佛门弟子,那吾佛今日亦只是个自了汉(罗汉)耳,无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佛果。 人生像一场梦,在梦中一切是那么真实,但醒来之后,一切又不复存在;短短数十寒暑,转瞬之间,老已至矣!又将走入死亡之途,有人说:「 人死一了百了。」此乃「断见」, 又有人言:「 死了之后,廿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此乃「常见」, 皆是不明因果报应之理也。 众生造业之时,善言以点醒、以劝之、以开示,众生依然不悟、依然故我,如之奈何?。 此乃末法众生难渡之主因也,因众生沈溺于五欲(财、色、名、食、睡)之中,贪恋世间种种假象,对正法道理之不能解悟,以致造罪、造业连连,连入圣门之修子,亦不勤加研习经教,不勤念佛修持,只是口业不断,意念不净,口生谤言,意生邪念,破坏道场之团结与和谐,其罪甚重也。 有者身在圣门,直到死后,亦不信神,不信佛者,大有人在? 「 信、解、行、证」乃一体,缺一不可。有「信」无「解、行、证」则不为功也;有「解」, 无「信、行、证」亦无用;有「行」而无「信、解、证」亦不美,有「证」而无「信、解、行」亦难成证果位也。 世之人因眼根较薄,往往以眼见为凭,眼所不见则疑之,故虽在圣门却仍对仙佛鬼神之有无疑神疑鬼,又加上「智慧浅薄」, 不知「深入经藏」以求智慧,加之「耳根轻」, 以致对正知正见,正法正心办道之认识不足而造口业毁谤正法,毁谤主事者,此乃解之不足。行因解而迟疑不前,不知把握人生短暂之时光,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总让时光空流过,即至无常到时仍堕三途六道轮回。既无信、无解、无行,自是无功、无德,恶业满身「地狱有分,天堂无门」矣! 常见世人新年见面常喜互道「恭禧发财」, 但「财」从何来,诸生知否?众生为求「财足」 、「财丰」可谓用尽心机、绞尽脑汁、用 心良苦,结果呢?有的得了「不义之财」却赔进了「道德良知」; 有的用偷、用抢,钱没用到,却先进了监牢;有者一生省吃俭用,也存 不了什么钱财,一生命穷,无法得志出运,徒叹奈何? 众生该如何「求财」呢? 「发财」是果报,其因则在「布施」二字。 欲得发财之果报,须先种布施之善因,所谓「财布施」得财富; 「法布施」得聪明智慧;「 无畏施」得健康长寿。 人生苦海,沈溺了多少英雄豪杰,人非有大智慧与大定力,肯定难 跳脱六道轮回之苦,但却仍有甚多之芸芸苍生沈醉未醒,致而无法离 苦得乐。法界仙佛菩萨见众生如蜉蝣之生命,经常飞鸾阐教,劝化众 生早日向道而修,以免业障来时,果报现前,求出苦而无期也。 世人不知因果之可怕,恶因偏造,待恶缘果报成熟之时,方才后悔 ,懊恼不已,悔之已晚、已迟矣,故大凡冤结之形成,与众生平日妄 造身、口、意三业有甚大、甚深之关系,一旦形成怨结,不管经历多 久,此仇必报,故现世甚多世人遭逢阴扰或冤结讨报,皆与夙世、今 世所造之恶业关之,故老衲劝世之人当在业报、冤结尚未索报临身之前,当努力行功了愿,以消业障,以免果报来时悔之晚也。 为人处世圆满之法可以「四摄法」来调和, 「四摄法」简单述说如下:一、 布施摄:布施摄又分三种,即(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众生若其心悭吝,对钱财看得很重者,则适合以财施来渡化他;如果其人喜欢听道理呢,就适合以法布施来成全他;若其根性喜助人,则以无畏施来渡之最恰当。二、 爱语摄:常说温暖、感心、慈悲、激励人心、士气的话语,甚至同理心、同情心之语来感动他,使他觉得世间还有关心他、关怀他之人,使其乐于与汝亲近,听汝慈言抚慰其受伤之心灵,而达到渡他之目的。三、 利行摄:以吾人身、口、意三业之行,皆可利益于一切众生,方便权宜行事,「 损己利人」之事多为,让众生觉得你是一个好人,而愿意信赖你、亲近你、接近你,以达渡化他人之目的。四、 同事摄:修行之人当放下身段,与社会上各阶层之人相接触,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所受到之疾苦,进而帮助他、关心他,使其困难问题得以解决,那么他对你一定是又感激又敬佩,从而愿意听你之话语,那时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对他起了莫大之启发,从而导其言行举止归于善境,引其入修之途之路,使其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之苦。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往往要到临死的时候,才会认真彻底、反省检讨其一生中之所做所为,是否合乎中道、合乎义理,但也是在此时悔之晚矣!因业已造成,果无法逃避,只能随顺自己所造做之恶业,堕入三恶道中(地狱道、恶鬼道、畜牲道)受苦,甚而求出苦而无期也,岂不哀哉!世人须知贪则入地狱道受苦,嗔则入恶鬼道受苦,痴则入畜牲道受苦,傲慢则入修罗道受苦,可不猛醒乎?吾望众生能体吾佛之慈与悲,何不利用三寸气尚在之时,好好改过向善,努力修持,了脱六道轮回之苦,岂不快哉! 世人应如何做,方能免除落入水族之身呢? 「十善业道」 ,乃人天所遵守之修行基石,成佛之道。世人造十恶,又嗔心特重者,则落入水族修罗之身,其貌丑陋,其心嗔火充满,常彼此恶斗、陷害,以此为乐。 汝观今之世,不是有甚多之人以陷害他人为能事,藉以炒作己之知名度;揭发人之隐私,害人身败名裂;喜欢争讼,藉其财势地位欺压他人;并喜与人恶斗,嗔心极重;火气很大,骂人很凶,责己很轻者,皆落入水族修罗之境也。 人心之不修,焉能升天成神成圣,吾普劝世人,须修五戒十善。五戒者,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世之修者,如若五戒、十善不能修之、持之,即便念破佛号亦枉然,累劫、累世落入六道轮回,生生世世,求出苦之无期也。 吾可简要言之,以悟世人。 十善业道一、 不杀生:大凡有生命之物,无不爱其命,何忍杀之?应体上天有好生之德,慈心于物,戒杀放生,以合天心。至少应做到下列数点:(一) 生日不宜杀生。(二) 结婚不宜杀生。(三) 拜拜不宜杀生。(四) 为我而杀不食。(五) 闻其被杀之声者不食。(六)眼见其被杀者不食。以长养慈悲之心,以积己之福报。二、 不偷盗:偷、盗皆属不劳而获之恶习。天生万物,一枝草,一点露,只要肯努力去工作,上天定不会让你饿肚子的,何苦造下偷、盗之业呢?当诚正为人,不偷、不抢、不盗,如此方可避免恶业之积也。三、 不邪淫: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淫又分正淫与邪淫,正淫者乃夫妻之房事,但仍应有节制,不可过于频繁。邪淫乃夫妻以外之性行为,更是上天所禁止也,违者必惩之以败三代子孙,世人不可不慎也。四、 不妄语:世人喜炫耀自己之长处,甚或夸大其词,以满足个人之虚荣心,实乃造业也。须实言,勿夸言,否则口业一直累也。五、 不两舌:即不搬弄是非。世人最易犯此之口业,因嫉妒心之起而挑拨是非,让人口角不和,而达其离间之目的,实乃过也。六、 不绮语:不说黄色笑话,或让人想入非非之语。色字头上一把刀,你若经常开黄腔,引人犯罪,则过加一等,可不慎也。七、 不恶口:有些人经常三字经 (脏话)不离口,一日不说骂人之语,则一日不适。须知骂人者人恒骂之,一手指指人,四手指指己,于己于人无一益处,甚至惹来杀身之祸或口舌官司,口业积累,何苦来哉!八、 不贪:贪字贫字壳,台谚有云:「 疯贪就钻鸡笼。」 (意即:因小失大之意。) ,世人之「贪」,甚至为己惹来身败名裂之骂名,如今某人因贪不当之财,而成为全国媒体守候之焦点,每日家门外不断有好事者、臭骂者凑热闹,及大批媒体记者守候,即是一例。贪到最后,不但无所得,还赔上一生之清誉,且落入甚深之罪恶渊薮,何苦来哉!九、 不嗔:嗔心之起,来自于心田之不修,一把无名火,焚毁功德林,且易坠入阿修罗之魔道也,身体五脏六腑易因嗔恨心之怒火中烧而受损,气血严重逆流,易导致心脏病、高血压及中风一手一脚也,严重者会活活气死也,可不慎乎!十、 不痴:世人每易痴心妄想,总心想那些不切实际之事,为情痴迷、为爱疯狂,凡事总是看不破、想不开,此皆是痴之体现也,老衲望诸世人悟破此理,否则有人会因此而想不开,走上自杀之绝路,而成为枉死魂也。以上十善望诸世人铭记于心,不可违犯,此乃做人之基本者也,亦乃成修、做佛不可或缺之条件也,世之人若于此有违犯,轻者落入三恶道,重者万劫难复为人,可不慎乎!而勤修十善业道之人,轻则为阿修罗、为人、为天、为神,修上品十善者更可成佛,实乃世人之修行基石与快捷方式也,可不努力乎哉! 俗云:「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可见欲成为夫妻乃一大事因缘,不管是恩结也好,怨结也好,彼此当须「互助、互爱、互忍、互谅、互信、互敬。」相敬如宾,不可为小事而喋喋不休,以致破坏夫妻之和谐情谊。如若有不同之意见,当彼此平心静气坐下来好好沟通,不可恶言或恶口相向,甚至拿刀砍杀或饱以老拳,此皆是伤害夫妻情谊之大者。不但家庭因而破灭,亦结下更深之怨结,生生世世求解而无期也。又如父母与子女间,不管是报怨或报恩皆当善待。如是来报恩者恩上加恩,得子女孝顺之报,如系来报怨者,亦当努力扶养善劝之,以免此结越结越深,伤了父母与子女之情。如遇其有不孝之举,如殴打父母或拿刀欲杀父母,则当避之,以免其铸下大错,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之地也。 人生在世贵在反省知修,并努力修持助人,凡诸一切有利益众生之事皆可为之,以求积功累德。因世人夙业皆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皆难逃业力之索报也。故吾在此奉劝世人,莫谓鬼神为无稽之谈,乃致毁谤仙佛,造下无边口业而不自知也,勉之。 世人每每逞威作福,颠倒黑白,仗着自己的地位与权势,做出欺压他人之言行与举止,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已被日、夜游神及监察天神志录得一清二楚,虽自以为洋洋得意,能耀武扬威,但俗云:「 福不可以享尽,势不可以倚尽。」如若仍然执迷不悟者,将无法出离轮回之苦也,吾望世之人有犯此过者,宜速猛回醒,以免知晓时悔之晚矣!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坏人之所以尚未受报,乃因其前世之福报尚未享尽,享尽必报!好人之所以沉冤未得以昭雪,乃因其前世之恶业未清,业清则福自临也, 好人之所以受人景仰、敬重,亦乃在于坏人之衬托,无坏人又怎会有好人呢?况孟子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恶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增益其所不能也。」此亦是好人因祸得福之理。 吾云游世间每见众生颠颠倒倒,为钱为名而戕害己身之阴德,实感慨万千。人之生于世各有其前因与后果,并非平白无故出生于富有或贫穷之家庭,前世有修,方能出生在较富裕之环境下,前世无德,自是生长在穷困之环境下,依个人所造业力之轻重而投胎轮转于四生六道之中,职是之故,如何在前世已修善德之基础下好好的继续精进修行,乃众生宜当努力之课题,不可一日混过一日,须知「一日不修一日空」,人生短暂,岁月如梭,当善加珍惜,才不枉生为人也。 吾观现今世之大弊病在于「口无遮拦」,不管是政治人物也好,或是一般士、农、工、商各行各业也好,常喜道人长短,说人是非,白的说成黑的,黑的也说成白的,尤其到了选举时更甚,为了当选,可以信口雌黄,颠倒黑白,甚至污损他人之名声亦在所不惜。世人普遍存在之错误想法-只要不杀人、不放火,其它的事可胡诌都没有关系。诚不知「刀剑伤人,仅止于表皮。但言语伤人则伤人心、伤人名节,更甚至于伤人命。」此皆世人所当警醒者也,否则任你善事做再多,却口刀伤人无数,则恐怕过多于功,待恶贯满盈之时,必受上天之恶惩。望世之人于之时多三省吾身,己身是否诚正、信实,自己有否确实践履,多以宽容之心原谅他人,多赞美别人,少批评他人之是非,则自可无口过矣! 吾辈修行之人当如何做方可避免口过之来呢? 亦只「谨言慎行」尔,多保持沉默,少道人长短是非,多宣扬圣训,多善言善语成全他人,激励他人之荣誉感,遮掩他人之过失,使其弃恶从善,方是吾辈修行者应有之典范。 如若他人恶意中伤我们,当如何自处以避免心中怒火之爆发呢? 这也是一般人最难做得到的,世人常因他人之一句批评之语就气得怒火中烧,以致于做出令人遗憾之事,「是非只为多开口」。甚至命丧黄泉。老衲奉劝世人在遇他人无端诋毁与毁谤之时,应先扪心自问:「我有无上述之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勉之,不用动气。因所有人都说你对,你也未必是对;反之,所有的人都说你错,你也未必是错。 俗语说:「 众口铄金」, 只要人一多,白的可说成黑的,黑的可说成白的,大家可能因一时惧于权势,明知其不对,但为求自保,只得随口道说他对,实则不然;又比如,众人都说此人不好,并非他就不好,因他可能一时因权宜,为达成另一更高更远之目标而甘自受辱。 人生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若非勤修有素,则六道轮回不止,生生世世在六道中打滚,出苦无期矣! 世人爱财,为财而亡,时有所闻,此乃不明财之真义也。钱财之有无,乃前世积累福德之多寡,而定今世财禄之多或少。前世乐善好施,三施并行,自得累积无量之福德,今世得享富裕之生活。反之,前世善事不为,恶业偏造,自然今世无福亦无禄,更何况钱财乎?故奉劝世人欲求积财者,须先培德植福,如此方可如愿以偿也。若以非法之手段去偷、去抢,则非但不能令你富有,反而种下贫穷之因也,勉之。 修持净土法门如何成就 「阿彌陀佛」四句,是萬德洪名,「阿彌陀佛」有發四十八大願,只要眾生恭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終之時,阿彌陀佛當與諸菩薩等,現在其前,接引往生西方極樂國土,因此,修此法門者,當修「信、願、行」。 如何「信、願、行」? 一、當信有「阿瀰陀佛」。二、當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三、當行日日誠實唸佛。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淨土法門」,如以理論來講,應該有個道理吧! 中峰國師云:「清珠投於濁水之中,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入亂心,亂心不得不淨。」西方極樂「阿彌陀佛」,比若「清珠」。眾生煩惱妄想,比若「濁水」。只要眾生能夠時時將西方「清珠」投入自心「濁水」,因為「清珠」入水一寸,濁水自清一寸,入水一尺,濁水自清一尺,直至一心不亂之時,則是「清珠」投入水底之時,此唸佛之淨念,就是排解雜亂之妄心也。人若能常念「阿彌陀佛」,則用此至誠一念,克服千般妄念,再由正念,念達「唸無所念」,如此達到「能所雙忘」,則,「一念清淨;九品超生」,因此得佛光加被,「帶業往生,凡聖同居土」。此屬仰仗佛恩加持(他力)而度脫,在眾生淺根簿智,無法領悟禪宗自參自度的「究竟涅槃」情況下之補助法、權宜法 經常看到有些人,臉有福相,未見顯達;而臉無福相,卻能做為上司或是賺了大錢,是何原因 經云:「天難諶,命靡常」,其意是天賜給人的命運並非一定的。因為感應篇又云:「禍福無門,唯人自召」,雖然人之命運是自己累世所召的因果,所顯現的路徑,但是,世界上有兩種人是不照命運而行的,一是經常犯錯的人,一是經常行善的人,此兩種人的命運一定未照本來的命運而行。 因为無形的道德才是真正的福報,而有形的福報,有時未必是真正的福報 人之生,非是「真生」,人之死,非是「真死」。故生亦不必歡喜,死也不必過份悲傷,怎樣的來,就怎樣的去,因為生死本是人生的自然過程,聰明的人只要珍惜真我(靈性),不必執著假我(肉體)。在生死之間,能夠真正了解攝生養命的人,就的確太少了,因為這種人必須了解真正的生死之道,了解真我「不生」,也「不死」的意義,也超越了生死的假相而得到自在解脫境界。因此,也唯有領悟「道」的人,才能超乎這種境界。 所謂對下乘人,說下乘法;對中乘人說中乘法;對上乘人說上乘法,大概是這個意思吧! 如照你所講的話,只能達到契機和合而已,尚難以使對方產生精進道業的效用,如果能對下乘人講中乘法,對中乘人講上乘法,對上乘人講無上之法,如此才能提高修道之人的悟境與行持。古聖先賢皆是以此教示後學,其苦心無不是要提示後學的進修路程。 說法無定法,以眾生心為法。 談道無定道,以眾生心為道。 時而講大法,時而講中法,時而講小法,時而講無上之法。有時常令眾生不知如何選擇,一語道盡,就是「說法無定法」,「講道無定道」。因為眾生心的悟境皆非一樣,所以聖賢仙彿所闡述之真理,亦不能以一定的格式為真理,而以對象因緣為契機的準則,這才是最重要的一環,因為萬法皆是為眾生而設,若無眾生亦不必說法,更不必談道。因此,法皆是因人而設,因人而教,有教無類。 「如來心」則是上乘之法吧! 如來之法,只有一法,是守一心,就是如原初本來之心,為如來心,即是佛心也。 何名「頓悟」? 頓者,頓去言思妄想之心;悟者,悟其見性之道,即是「頓悟」法門。 禪有「上、中、下」三乘之分否? 眾生之分別,故有上,中,下三乘之分,但以佛之知見,則無上、中、下三乘之分。 此何以言之! 因為眾生有「上、中、下」三乘之分,故仙佛方設下「上、中、下」三乘之法;眾生若無「上、中、下」三乘之心,佛亦不必設下「上、中、下」三乘之法,是此原因也。 佛」的定義?佛是「弗」「人」之諸三心四相。七情六慾等。佛是無執,佛是無染,佛是無分別,佛是無去來,故名「佛」。是凡心死,聖心活之意嗎?凡心即是凡人之心(煩心),亦就是心猿意馬之心,此心猿意馬之心,經常與七情六慾相牽相纏,所以凡人時日不得一日之清靜,不得半刻之清心,此種之心即是凡心,因此,只要修道之人,能降伏此心,便是明朗靈覺之心,此明朗靈覺之心,便是聖心,超凡之心也。 成道與出家有關否? 身雖出家,心未入道,非真出家;心若入道,身非出家,亦是出家;身若出家,心亦入道,即是身心出家。故,身出家只是形象,非實相;心之入道,雖非形象,但正是實相。形象本假,實相方真,故成道之因,非關形象,只關實相,以此悟之則可也。 色相本空悟真宗,六塵非有見性王。 三心掃去歸正覺,五蘊盡除可神通。 立清修願者: 第一、最好能徵求父母同意。 第二、不可意氣用事,或是有所勉強。 第三、須要明師及清修道伴。因為有明師指導不使修道偏邪;有道伴提攜,不使道心顛倒,如此清修,較易有始有終,否則容易半途而廢。 所謂半途而廢者,皆出於何因呢? 半途而廢者,皆出於信心不能堅定,而產生見思惑。 見思惑」之含意,可否請恩師解釋清楚呢? 所謂見思惑,就是修道之人,在半途之時,遇有障礙煩惱而產生無明,因此在所見所聞之上有所迷惑,不能斷滅,此為「見惑」。或是修道之人在思維之上有邪思妄想不能斷滅,此為思惑,以上兩惑,皆是修道之人最大的障礙。如果有道伴提攜,有明師指導,若有此「見思惑」產生時,自有明師或是道伴以「正見、正念、正定,及正思維」解之,否則容易遺誤大道,更遺誤他人。 那麼一心想清修者,也是不易! 「知易行難」,因此,有清修之志者,必要斷去榮華之念,改去浮沉之性,再談清修,否則胡亂立下清修願者,若無明師指導,又無道伴提攜,最後還是改變原志者為多。 如果有人立下清修大願,又找到理想對象而成家立業的人呢?此種之人是有心無志,如果已經成家立業的話,亦不必為此煩惱,而自甘墮落,應該面對現實,腳踏實地,默默耕耘,行善布施,半聖半凡,亦可成就大道的。 有的人因为前世欠修而被關,可是有些罪惡昭彰的人,往往逍遙法外,是不是不公平! 佛云:「三世因果」,因此,因果不能單看一世的禍福,所以不能說逍遙法外者,就是幸運,無辜被關的人,就是不幸者。反而有些人,因被關而得救,領悟人生,體悟真理,得到福音;而逍遙法外者,因幸災樂禍,更造無邊的罪孽,而愈加墮落永離善道,自失道緣。 「稻穗飽實」的頭比較低垂;「稻穗未飽」的,它總是高高在上,目空一切。 現在有許多小孩皆頑皮難教,不知是什原因? 其實小孩是最順從父母的人,因為他們依順著父母的稟性而生,所以父母如果個性安祥喜悅,小孩子的個性也大多安祥喜悅,如果父母急性暴躁,那麼小孩子,也大多急性暴躁,可見小孩之個性,是稟著父母之性而來,所以培育美好的下一代,要先從自身做起。 如有父母個性平和,而小孩頑逆難教的情形呢? 如有這種情形,就與因果有關了,但是無論如何,一定要耐心的教導,不可有自暴自棄的舉動,因為這種因果的造化,有者三年,有者六年,小孩性情日明,那時又以習性為他的人生行為。有者為了因果索報而來,這些都是孽緣,是前世欠修的原因呀!如遇到這種情形,也不必怨言,只要心存回報感恩之心,耐心的教導,自然可以教導成功的。 道經有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因此,道之寶貴,難以言說,難以形容,唯有上士、上根、上善、上智之人,方能體會珍惜。下根、下智之人,只得在名韁利鎖之中打轉,受七情六慾湮沒,受六道輪迴轉輪。 人人皆有佛性,故大道之修,不分貴賤貧富,只要有精誠之心,自可克服萬難,不可看輕自己,須知下等人有精進之心,自可成道,上等人驕慢成性,反而不能成道,有云:「富貴學道難,貧愚修道堅」 一切善緣惡緣,皆是宿世所召,只要萬事看開,受欺不怨,多學犧牲忍辱精神,有朝一日,功成果滿,可證九品蓮臺的。 助印善書,能夠消業化劫? 是也,但是亦不能說助印幾次善書,就能完全將業障化除。助印善書,最好能夠立下目標,發願每月長期助印,或是以三個月一次,或是半年一次,如此下願,不使善心失落,內外兼修,消災化劫,比較能應驗,將來亦可證道逍遙。 为何行善之人,在生未得善報,作惡之輩,在生未得惡報 太上感應篇云:「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心起於惡,惡雖未為,凶神已隨。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其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其禍」。又古德有云:「行善必昌,行善不昌,祖上必有餘殃,殃盡必昌;作惡必殃,作惡不殃,祖上必有餘德,德盡必殃。」 金錢不能使人得到一切,無法使人獲得一切,更無法使人擁有一切,人雖有地位不能平等的分別,但是在心靈深處,卻有一項真正的平等;就是「自性平等」,所以
/
本文档为【应该如何修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