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病理生理学之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病理生理学之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013-11-06 4页 doc 39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7332

暂无简介

举报
病理生理学之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本资料由四川卫校招生网整理发布,欢迎加入四川卫校QQ群:219585954 (三)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中枢神经系统(CNS):适度兴奋和过度兴奋表现不同。适度兴奋 LC/NE系统,表现为机体出现紧张、专注程度升高,过度则出现焦虑、 害怕等情绪反应;适度兴奋HPA轴,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认知学习能力 和良好的情绪;过度则引起CNS功能障碍—抑郁、厌食等。 2、免疫系统:急性应激时,外周血吞噬细胞增多,活性增强。但持 续强烈应激可抑制免疫功能。可诱发自身免疫病。 3、心血管系统:基本变化是心率增快、心肌...
病理生理学之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本资料由四川卫校招生网整理发布,欢迎加入四川卫校QQ群:219585954 (三)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中枢神经系统(CNS):适度兴奋和过度兴奋表现不同。适度兴奋 LC/NE系统,表现为机体出现紧张、专注程度升高,过度则出现焦虑、 害怕等情绪反应;适度兴奋HPA轴,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认知学习能力 和良好的情绪;过度则引起CNS功能障碍—抑郁、厌食等。 2、免疫系统:急性应激时,外周血吞噬细胞增多,活性增强。但持 续强烈应激可抑制免疫功能。可诱发自身免疫病。 3、心血管系统:基本变化是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 增加、血压升高。总外周阻力可升,可降。冠脉血流通常增加。 4、消化系统:慢性应激时,典型变化是食欲降低,可能与CRH的分 泌增加有关。胃粘膜出现糜烂、溃疡、出血。胃酸分泌可高、可低, 胃粘液蛋白的分泌通常是降低的。 5、血液系统:急性应激时—外周血WBC增多,PLC增多等。血液表 现出非特异性抗感染能力和凝血能力增强,ESR增快。骨髓检查见髓 系和巨核细胞系增生。   慢性应激—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降低,类似于缺铁性贫血,但 不同的是骨髓中的铁含量正常,补铁治疗无效。 6、泌尿生殖系统:GFR下降,ADH分泌增多。变化—尿少、尿比重增 高、水钠排泄减少。 三、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疾病 (一)全身适应综合征(GAS) 分期:1、警觉期--应激作用后迅速出现,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 奋为主,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 2、抵抗期:表现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为主的适应反应。机体 表现出适应、抵抗能力增强。 3、衰竭期:警告反应期的症状可再次出现,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 高,但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下降。 (二)应激性溃疡 机制:胃、十二指肠粘膜缺血—这是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 胃腔内H+向粘膜内的反向弥散—这是应激性溃疡形成的必要条件;另 外像酸中毒、胆汁返流为次要因素。 (三)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关系密切的有三种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 (四)应激与免疫功能障碍 应激时主要表现两大方面:自身免疫病和免疫抑制,前者机制不清, 后者的机制可能是HPA轴的持续兴奋,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度所致。持 续应激,患者胸腺、淋巴结都有萎缩。 (五)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 1、慢性应激导致生长发育延迟—出现心理社会呆小状态或心因性侏 儒。 急性应激,生长激素升高,慢性时减少。 2、对性腺轴的抑制。 四、防治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1、尽快撤离主要致病的应激原;2、给与新的应激刺激、3、恰当的 心理治疗、护理;4、及时识别、治疗应激性损伤。 第十一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一节 概述 一、机体的凝血功能 (一)凝血系统及其功能 1、组织因子FⅢ在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中起主要作用,正常时血管 外层的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周细胞、星形细胞、足状突细胞等 可恒定表达TF。 2、TF通过Ca2+形成TF-Ⅶ复合物,激活凝血因子Ⅹ,并与Ⅴa、PL-Ca2+ 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另外TF-Ⅶ复合物 还可以激活FⅨ,与Ⅷa、PL-Ca2+形成Ⅹ因子复合物,从而产生更多 的凝血酶,起放大效应。 3、局部组织损伤后TF启动的凝血过程不能扩大的原因是由于血液汇 总存在TEPI。 4、凝血过程启动后,产生高浓度凝血酶的途径是:(1)少量凝血酶激 活FⅪ通过内源性途径产生大量凝血酶;(2)少量凝血酶导致纤维蛋 白的形成和血小板的活化,活化的血小板可促进凝血酶诱导的FⅪ的 活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凝血酶的产生。 (二)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   血小板直接参与凝血。   血小板的激活:血管内皮损伤后,暴露出胶原,血小板膜糖蛋白 GPIb/Ⅸ通过vWF与胶原结合,产生黏附作用,同时胶原激活血小板。   可作为血小板激活剂的有:胶原、凝血酶、ADP、肾上腺素、TXA2、 PAF。   血小板激活后发生释放反应,其中致密颗粒释放ADP。5-HT;α 颗粒释放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敏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黏附性蛋白。 二、机体的抗凝功能   抗凝系统包括细胞抗凝系统和体液抗凝系统。   细胞抗凝系统是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等的 吞噬、清除作用。   体液抗凝系统包括:   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和肝素   此类物质以抗凝血酶-Ⅲ为代表。AT-Ⅲ主要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 胞产生。可使FⅦa、FⅨa、FⅩa、FⅪa灭活,但只有在与肝素结合 后,效应能增大1000倍。   肝素的作用:首先是凝血酶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肝素样物质结 合后,再与AT-Ⅲ结合反应并灭活凝血酶;另外肝素可刺激血管内皮 细胞释放TFPI,抑制凝血。   2、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系统   凝血酶可使蛋白C转变成激活的蛋白C(APC)。   APC的作用:①可以水解FVa、FⅧa;从而阻碍了Ⅷa与Ⅸa组成 的Ⅹ因子复合物的形成,以及阻碍了Ⅴa和Ⅹa组成的凝血酶原激活 物的形成;②限制FⅩa与血小板的结合;③灭活纤溶酶原激活物抑 制物(PAI-1);④使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   TM的作用:与凝血酶结合后,降低其活性,却大大增强APC的 作用。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十分重要的FⅦa抑制物。 三、纤溶系统及其功能   纤溶系统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抑制物 等成分。其主要功能是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保证血流通畅。也参与 组织的修复和血管的再生。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有两条途径:   1、内源性激活途径:在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时,产生的血浆激 肽释放酶原(PK)-FⅪ-高分子激肽原(HK)-FⅫa复合物。其中PK 被FⅫa分解为激肽释放酶。   激肽释放酶、FⅫa、FⅪa以及产生的凝血酶都可使纤溶酶原转 变为纤溶酶。   2、外源性激活途径:组织和内皮细胞合成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 活物(tPA)和肾合成的尿激酶(uPA)起作用。   纤溶酶除了使纤维蛋白(原)降解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外, 还可水解凝血酶、FⅤ、FⅧ、FⅫ等。   体内抑制纤溶系统活性的物质:PAI-1,补体C1抑制物;α2抗 纤溶酶;α2巨球蛋白。 四、血管内皮细胞(VEC)在凝血、抗凝及纤溶过程中的作用 1、VEC正常时不表达TF; 2、VEC可生成PGI2、NO及ADP酶,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活化、聚 集等。 3、VEC产生或促进tPA、uPA等,促进纤溶过程 4、VEC的抗凝作用:VEC产生TFPI抑制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VEC 表面表达TM,通过TM-PC系统产生抗凝;VEC表面表达肝素样物质, 并与AT-Ⅲ结合产生抗凝作用;产生α2巨球蛋白等。 4
/
本文档为【病理生理学之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