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词汇的外围成分

词汇的外围成分

2013-11-06 9页 doc 66KB 6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00414

暂无简介

举报
词汇的外围成分 词汇的外围成分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俞理明 提要:本文是《词汇历史研究中的宏观认识》一文的后续研究,重点讨论处在词汇环靶状结构外围的局域层和边缘层的特性,以及它们与通常词汇分析中涉及的新词、生造词、历史词、古语词、方言词、行业词、外来词等概念的关系。 关键词:词汇的分层结构 生造词 历史词 方言词 行业词 外来词 一,词汇的全民性 词汇具有全民性,但词汇全民性到底指一种语言的所有使用者都掌握的词,还是指这种语言的使用者中有人使用的词,存在分歧。这样,具有全民性的词汇成分可能包括: A,在全民中通行,...
词汇的外围成分
词汇的外围成分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俞理明 提要:本文是《词汇历史研究中的宏观认识》一文的后续研究,重点讨论处在词汇环靶状结构外围的局域层和边缘层的特性,以及它们与通常词汇中涉及的新词、生造词、历史词、古语词、方言词、行业词、外来词等概念的关系。 关键词:词汇的分层结构 生造词 历史词 方言词 行业词 外来词 一,词汇的全民性 词汇具有全民性,但词汇全民性到底指一种语言的所有使用者都掌握的词,还是指这种语言的使用者中有人使用的词,存在分歧。这样,具有全民性的词汇成分可能包括: A,在全民中通行,即这种语言母语使用者全都掌握的词。 B,除上述A类词语之外,还包括那些部分人使用、未在全民中通行的词。 C,除上述A、B类词语之外,母语使用者或者非母语使用者在使用该语言时所出现的变异词。 有人主张只有全民通行的词才有资格充当词汇成分,未能在全民中通行的词(比如所谓的“生造词”),不具全民性,因此,它们不是这种语言的词汇成分。这种意见看似严谨,但在实际的分析中却面临困境。因为,确定生造词不属于词汇,比如,汉语说话人使用的生造词不是汉语词汇成分,那么它是什么?难道是外语,或是非语言的成分? 交际中使用未在全民中通行的词,可能造成交际障碍,不利于人际沟通,因此颇受排斥。但是,事实上,不仅是生造词,凡在交际中涉及各种人们不熟悉的概念,都会造成交际障碍,这种障碍的出现,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关,而与表达单位的新旧无关。陌生的词汇成分影响人们的理解,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不了解而否定客观的存在,生造词不符合语用的典范,但既然它在交际中作为“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出现,就无法否定它的词汇成员的资格。 因此,本文认为,词汇的全民性,应该指一种语言的所有使用者在使用这种语言交际时出现的所有的词,不论它是否通行,也不论对话人是否理解。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说话人是在使用这种语言造句单位进行表达,并且没有在表达中杂入其他成分。 总之,全民通行的词汇成分只是词汇中的一个部分,它非常重要,但不是全部。词汇中还有数量巨大的、只用于某些限定范围的成分,或者叫外围成分,它们是词汇中容易造成交际障碍,也是容易带来新鲜感的成分,是词汇中多变的成分,具有更多的特殊性,值得关注。 二,词汇的分层 我们把某种语言的交际中,人们使用的所有的词都看作是这种语言词汇的构成成分,但是,这些词汇成分在稳定性和普遍性方面存在差异,在词汇内部形成四个层面,呈环靶状: 词汇中,长期而普遍使用的词聚集在词汇的中心,构成了词汇的基本层;普遍使用而未经过历史选择的,或长期使用但普遍度略阙的,构成了词汇的常用层;各种只限于某些局部范围内使用的词,组成词汇的局域层;已经退出语用和新产生尚未被群体接受的词汇成分,处在词汇的边缘层。其中,基本层和常用层构成词汇的主体部分,它们是完成交际的基本用词,可以满足一般的交际需要。而局域层和边缘层的词汇成分,主要反映交际中特殊表达的需要,它们本身是不自足的,即不能脱离词汇主体部分来的成分完成交际,形成词汇的外围部分。 三,词汇的边缘层和新生词、历史词 语用中个人的创新和语用的变异,都造成了词汇的新成分。很多时候,人们认为那些流传不广的生僻词或生造词没有取得词汇成员的资格。但是,既然这些成分已经进入了语用,参与了交际,生硬地把它们排斥在词汇之外无济于事,因为它们在实际上(至少在某一次交际中)已经充当了语言交际中“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的角色,应该承认它们的词汇成员的地位。问题是这类成分未被众人接受时,缺乏复现的机会,活性不足,处在词汇的边缘。 从以往的语文批评实践来看,词汇中的“生造”和“新造”之间没有明确可辨的界限,关键在于人们的主观态度。新生的词汇成分有违人们的语言经验,具有陌生感,面对这种陌生感,人们可能采取两种相反的态度:鼓励变化的人们通常采取肯定的态度,说它们是新生的、新鲜而富有生气的,反之,主张不变的人们站在否定的立场,就认为它们是生造的、生硬的而不可接受的。不过,这种基于个人语感的判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从以往几十年报刊上发表的语文批评来看,1980年代以前人们对这类词多持否定态度,可是不少被批评为生造的词,后来却被大众所接受,成为充满活力的新词;反之,1990年代以来,被一些论者以为有生命力的词,却未被大众接受,销声匿迹了。其中的偏差十分明显。 也有人主张,根据语用实践,把未能流传的新词归入生造,而把大众接受、流传开来的词判为新造,那么,我们在评论一个新出现的词汇成分的时候就需要测知它的未来,根据未来为当前的新词下结论。但要准确地测知一个词的未来,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可能。而且,这种根据未然为已然的事实下结论,未免颠倒因果。公众的接受度是一种事后的认定,这种“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判断,可以体现词在语用中的适宜程度或活力,但不足以判定它是否一个词。因为,一个不成功的新词也是词,既然是词,当然是词汇的成员。因此,重要的不是区分是否生造词,重要的是正确地认识新产生的词。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新生的词汇成分中,当然会有一部分一路走高,经过不断发展成为后代词汇的常用成分,但还有许多成分,只在当时或某一历史阶段有一些用例,过后就不再被使用了,甚至有些新生的词汇成分,只在文献中有少量甚或个别的记载,离开这些特殊的语境之后,就再没有出现了。以当代汉语的新生成分为例,有人从1978年至1999年间在《语文建设》《汉语学习》等语言类刊物刊登的讨论词汇新质的中,搜集到214例新词新义,用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对它们的使用情况展开考察,结果发现,其中有17例(7.9%)在语料库中没有用例,它们是: 闷包、胖管、搭批、吃床腿(以住宿费的名义报销本应自理的外出费用)、二名烟、形状书(根据故事情节剪成图画的儿童读物)、支票饭(支票结账的公款饭局)、不发言权、健康步道、点子商品、售外服务、电报拜年、拳头作品、三保三压、商标西瓜(贴有商标的西瓜)、一孩农户、空中教育/空中学校。 另外,有21例(9.8%)在语料库中出现不到10例: 打托儿、廉业(使行业廉洁)、台阶论、三无小说、礼品音带、换位意识、抢手商品、二十响/手榴弹(行贿用的烟酒)(以上1见),三笔字、二手商品、金牌营业员(以上2见),咽喉项目(3见),愚昧消费(4见),冒富大叔、转亲(换亲)(以上5见),站立服务、食品一条街、地方粮票(国家指标之外聘任的技术职称)(以上6见),折子工程、可批性(以上7见),电霸(8见)。 通常,被论文提及的是比较引人注意、通行度比较高的词汇新成分,而不是词汇新成分的全部,即使如此,仍有近两成的新词新义其实并不流行,或者很少进入文献记载。当然,也有出现率很高的词汇新成分,比如有62例出现率超过1000,占29%,其中有13例(6.1%)在语料库中的出现率在5000至9999之间,5例(2.3%)超出10000,数量可观: 创汇(5218见)、热点(5331见)、群体(5346见)、窗口(5530见)、评估(6369见)、软件(6515见)、台阶(层次,7332见)、包装(7824见)、出台(8247见)、扶贫(8320见)、启动(8512见)、对话(9211见)、辉煌(指杰出的、灿烂的,9771见),力度(11228见)、含(包括,15038见)、引进(19234见)、参与(28015见)、开放(55952见)。 然而,短时内曾经有过较高使用率的词,未必都能够长期沿用,在214例中,有些词现在已经很少见或者基本不用了,比如: 脑体倒挂(33见)、治愚(122见)、大包干(357见)、三角债(417见)、大团结(十元面额的人民币,470见)、BP机(702见)、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1052见)、大哥大(1119见)、卡拉OK(1407见)、下海(2064见),等等。 新生的词汇成分中,有一部分逐渐普及、流传后世,从词汇的边缘部分走向词汇的中心。但对于多数新生词汇成分来说,从产生之后就面临巨大的淘汰压力,未必都具有强大或旺盛的生命力。那些偶或一现或短时使用的词汇成分,都留在了词汇的边缘部分。 许多词在历史的发展中,退出的交际,成为词汇中的消亡成分,我们把它们称作历史词。通常,历史词指古代使用过而现代不再使用的那些词,因此,也有人称它们为古语词。不过,历史词与古语词是有区别的,有些因时间的推移不再使用的词,它们使用的时代其实离现在不远,但也成了历史词,比如三四十年前曾高频使用过的词:“基干民兵”“五保户”“赤脚医生”“双抢”“三夏”“四清”“清队”“揭批”“一打三反”等等,虽然还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之中,但时过境迁,已经罕见使用,成了不是古语词的历史词。 对于汉语这样具有漫长历史和丰富文献的语言来说,历史上消亡的词汇成分,并没有彻底消失。大量已经从汉语交际中退出的词汇成分,留在人的记忆中,或保存在传世文献和未出土文献中。当旧时或传世文献中的某些内容重新受到世人的关注,或者埋藏的文献出土面世,那些已经退出交际的词汇成分,又可能重新回到我们的交际中。因此,那些曾经使用过的词汇成分,不论它们退出交际有多久,只要它们还以某种方式保存着,就没有真正从词汇中消失,它们被保留在词汇的边缘部分,随时有启用的可能。 对于词汇来说,边缘部分的意义在于,其中的成员虽然不是词汇中有活力的成分,但是,不仅处在其中的新生成分可能从此发展,那些退出交际的成分,在需要的时候也可能重新获得活力,来适应交际的需要。比如在十年动乱结束时一度高频使用的“拨乱反正”“小康”等词,都是从历史文献中重新启用的。因此,可以认为边缘层也是词汇的备用部分。 四,词汇的局域层和方言词、行业词 词汇的基本层和常用层中的成分,是全民共同使用的词汇成分,它们构成了词汇的主体,能够基本保证公共交际的正常开展。然而,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们之间,存在地域、年龄、性别、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差异,在这些差异的基础上结成了许多不同交际群体。不同交际群体有各自不同的话题和关注点,由此形成不同的词汇习惯,出现了不少只适用于某些群体或某些场合、通行度受到限制的词汇成分,形成词汇的分块。这些词汇分块中的词汇成分,只适用于有些群体成员或有些交际场合之中,而不被其他社会成员接受或不适用于其他交际场合。大量词汇成分的使用,因此有了局域性的特点。 局域层中的词汇分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由于自然的因素,形成了语言的地域差异,即方言差异,致使某一地方的部分用词与其他地方不同,产生了所谓的方言词。通常意义上的方言词,专门指那些有别于其他方言或共同语的用词,而不包括一种方言中所有的词,因此,方言词只是一种方言词汇中有地方特点的部分,各方言词汇的主体部分与共同语相同,方言不是有别于共同语的独立系统。 通常,我们把那些只用于方言、不用于共同语的词,理解为方言词。但是,也常有人把来自方言、出现在共同语中的词称为方言词,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出现在共同语中的方言词,其实已经脱离了原有的使用范围,进入全民交际,它的方言色彩只是反映它的来源背景,所以准确地说,还是称为方源词为好,这样可以区别于那些仍然只用于某些地方的方言词。 来自社会的因素跟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角色有关。由于社会分工、信仰兴趣等原因,具有相同关注点的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会经常在一起,谈论共同关心的话题,形成固定的交际群体,并且产生了一批适于本群体交际需要的社团用词,这样的词被称为行业词或者行话。 社会的行业大多是从全民公共活动中区分出来的,行业也需要与公众,因此,行业用词中会有相当多的成分与公共用语相同,具有开放性。但是,行业特有的专门知识和特定的交际需要,催生了一批只有同行同道中人才有必要使用的词,这类成分往往是行外人所不了解的,具有封闭性,形成行业词。社会分工的细化,各种的职业或专业、宗教信仰、兴趣爱好都促成了行业性交际社团的形成,使行业词趋向多样化、复杂化。 在群体内部,出于保密等特殊的交流需要,会为一些常用概念专门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表达形式,代替通行词语,这就是所谓的隐语或者黑话,形成一种特殊的行业词。近年来颇受关注的网络用语,也是一种行话。尽管借助现代技术,这类词语的流行迅速,波及面广,但它们仍然缺乏全民公共性,是一种特殊的局域用语。 人的年龄、性别、文化修养、语境等因素也造成词汇使用中的群体性差异,比如,在同样内容的表达中,小孩用词与成人有差别,男性用词与女性有差别,文化修养不同、交际场合的不同、语体和文体的不同,都会导致群体性的用词差异。不过,这类群体用语与行业用语不同,它们不是特定交际群体内部使用的词汇成分,而是不受交际对象限制、反映说话人本身的修辞习惯的词汇现象,反映使用者个人的修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主要体现说话人用语的得体程度,具有很高的开放性。 五,局域分块的交叉 生活在同一社会中的人,彼此之间必须有足够的联系,这样,就促成了不同群体用语之间的交流。因此,出现在词汇局域层的群体性用词,一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另一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 首先,所有群体性的用语,都不能脱离全民的用语,在一般情况下,不论是地域还是行业造成的群体用语,都会有相当一部分跟全民的用语直接相通,成为全民用语的一部分。只有越出了全民关注的范围的地域性行业性很强的概念,相关的用词才会成为局域性的成分。此外,由于地域、历史或群体特殊约定而造成的与全民用语相异的成分,也构成了局域性的词汇成分,但这类成分大多以全民用语为基础而创造,并跟全民词汇成分有对应关系。这样,一个地域或行业的群体用语中,只有一部分保持了本群体用语的特殊性,另有一部分跟全民用语发生重合,形成全民用语在局域中通行的现象。 其次,局域层词汇成分可外向渗透。人们在社会上的角色是多样的,因此,一个人需要参与不同的交际群体,跟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交际场合根据适宜性选择不同用词进行交流。但是,也存在相反的情况,由于交际群体的相邻关系或其他原因,表达者在与甲群体的交流中,使用了乙群体的用语,最后导致乙群体用语渗入甲群体,造成不同群体用词的交流和共享,使部分行业性或地域性的词汇局域成分,出现在多个群体用语之中,甚至出现在全民用语之中,形成局域性词汇成分和扩散。 反之,一些全民通行的词汇成分,在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分工细化或词汇历时更替等原因,退出了全民使用范围,只保留在部分群体之中,成为局域性的词汇成分。 由于以上原因,局域层中的词汇分块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其中有的彼此界限分明,有的互相交错,相容相依。 六,外来词 从来源而论,一种语言的词汇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本语词和外来词。本语词是指某种语言内部产生的词,也可以叫本源词;外来词则指从其他语言借入的词,也可以叫外源词。在本语词中,如果有方言与共同语区别的话,共同语中,还可区分出共同语的自有词和来自方言的词,即上文已经提到的方源词。 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们中,与外族交往较多的群体,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吸纳外来词语,外来词语通过这些群体向全民扩散。语际接触通常集中在某些邻接地区,因此,引入汉语的外来成分可能存在方域背景,尤其在音译词的转写方面,比如把Wall翻译为“华尔”,其中“华”的汉语普通话发音跟英语差别很大,但是,用上海话来读,就很接近英语发音了。 语言接触中的外来影响,即在语际交流中受到的其他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引入外语的成分,或是受外语或外文化的影响本语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外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本语的影响也全面存在。受外语影响出现的本语变化,材料和规则都是本语的,只是变化的动因是外来的,其中本语因素自然不必赘言。即使是直接引入外语的形式,本语的影响也明显可见,比如音译的外来词进入汉语采用汉字记录,并按照汉语的习惯发音,甚至引入的字母词也明显地带有汉化倾向的讹变。 从词汇的角度来看,外来影响包括意译、音译、书面借形等几种方式。 意译,用本语的词汇成分或本语的词汇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转译外来的概念。意译大量地建立在汉语词与外语词的语义对应关系上,并不存在外来影响下的汉语的变化。语言接触中的外来影响,指改变汉语成分的外来因素。导致汉语词汇变化的意译,包括两个方面: 1,引发汉语词义变化,其中:A)用汉语比附外语,如用指佛教徒的“僧侣”指欧洲的宗教徒,B)翻译外语词本义,为汉语引入引申义,如把英语dry(干,缺水的)的引申义“低糖的”引入汉语,用于葡萄酒的分类名称“干红”“干白”。 2,催生汉语新词,其中:A)通过汉语的理解造成新词,如:飞机,轮船。B)仿照外语词结构,通过语素对译形成了仿译词,如:黑板,篮球,蓝牙。 上述两个B类,有人称为直译或仿译。对于意译词,有人认为它是外来的,因为它是在语言接触的背景下,受外来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有人则认为它是本语的,因为意译词使用的是本语的材料和规则,分歧在于对外来词的判定标准。我们倾向于后者,因为外来事物不等于外语,外来事物引进后会迅速本土化,并激发本语的创新,比如现代流行的电脑、手机都不是中国人的发明,如果把这类词都说成是外来词,跟大众的语感相去太远。此外,新词的产生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刺激,如把受与外语有关的外来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新词单独归为外来词,那么受其他因素刺激产生的词又如何归类,目前尚无可行的研究与探讨,无法形成合理的分类系统。因此,根据构词材料和规则,意译是受外来影响产生的本语词汇新成分。 借词指借用外语形式的汉语新词,是公认的外来词,包括音译和书面借形两种方式。 3,音译。通过汉字记音的方式引入外语表达的概念,包括:A)纯记音,用表音不表意的汉字翻译外来词,即用汉语的发音习惯说外语。包括译词和译字(字母缩写形式的翻译):尼古丁、克格勃。B)记音附义。用有表意作用的汉字作音译用字,但汉字意义与外语原词无关,是假性的意译,如:可乐,脱口秀。 4,借形。直接采用外语的书面形式,包括:A)日语汉字词。采用日语汉字词的意思,按汉语发音,如:干部,景气。B)字母词。采用外语字母词的原形,读音汉化,如:OK,WTO。C)阿拉伯数字。按汉语读音,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汉语数字替换。后两类词具有超语言的符号功能,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语言中,用不同的读音表达相同的意义,比如H7N9可以用于不同语言,但汉语读法跟其他语言不同。 在外来词的引进中,也可以综合用上述两种手段,用复合的方式造成借词,包括: 5,重译。对一个词的部分或全部作重复的翻译,构成译词,包括:A)记音加意译,在全音译以后加上意译的类名、特征或全意译形式,构成译词,如:芭蕾舞,酒吧,麦克风话筒。B)借形加意译,在采用外语词的全形之后,附上意译的成分,如:IC卡(集成电路卡。IC,英 integrated circuit的缩写)。 6,混译。采用两种译法分别翻译一个词的两部分。A)半音半意,对外语词一部分用音译,另一部分用意译:冰淇淋、新西兰。B)半音半形,对外语词一部分用音译,另一部分借用外语原形,如:T恤,卡拉OK(无人乐队。卡拉,音译自日语から;OK,指英 orchestra,借用英语字母之形)。C)半意半形,对外语词一部分用意译,另一部分用外语原字形,如:X光,维生素A(英语vitamin A)。 以上据现代汉语中的外来成分为例作了讨论。事实上,社会在不同种群的交往和融合中发展,语际的接触和社会的发展相伴相随,汉语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外来成分。但是,由于时间的作用,进入汉语的外来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交融融入了汉语之中,它们的外来面貌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那些没有采用汉字的外来成分,由于书写形式的标示作用,才会长时间地保持外来的面貌。对外开放导致大量的语言接触,外来文字对汉语影响因此大增,大量西文字母混迹于汉字之中,对汉语的书面表达系统产生的巨大冲击,汉语的书面形式面临三种选择:A)保持中西文字混用的状况;在趋同性的作用下,B)走向拼音化;C)保持汉字体系,外文字母受汉字同化。前景值得关注。 需要说明的是,外来词、方源词的分类,是基于单纯群体关系的词汇来源,不考虑词汇的普遍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词汇分层分析中,外来词不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它可以分别归入基本层、常用层、局域层的各部分(比如某一方言、某一行业用词之中)以及边缘层。 七,词汇的外围成分与汉语词汇研究 词汇的外围成分表达的对象有两种,一是某些领域内的特有概念,一是作某些通行概念的同义形式。跟词汇的主体成分相比,它们缺乏普遍性或稳定性,本身不成系统,通常不能独立完成表达或胜任一个交际过程,是词汇的次要部分。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词汇中的主体部分,因为公共性强,大众熟悉度高,在语用中带有很强的泛化色彩,它们的个性就比较弱,缺乏新鲜度和刺激性,不易引人注意,交际效果比较平淡。反之,形式新颖的词或者意义变化了的词,即所谓新词新义,由于与人们的语言经验存在距离而形成陌生化,导致接受和理解方面出现障碍。交际中的障碍,一方面影响交际的顺畅,但同时也给交际者带来新鲜的刺激,激发交际参与者解读疑难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刺激,加深了人们对这个概念的印象,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在汉语历史上,存在大量对旧词的翻新,即对已有表达形式的概念采用其他表达形式,形成了数量可观的同义词群。为旧词所表达的概念再造一个新的形式(新词)或改用其他形式(新义),其中的新造成分,最初应该是个人的言语行为的结果,属边缘层成分。但如果它能被群体接受,就进入了局域层,但能否进入常用层或基本层,替换旧词,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制约。 从最近几十年来的词汇历史研究,尤其是从专书或专题的词汇描写来看,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的当时词汇新成分,大多缺乏充足的用例,对这类词汇成分作共时考察,可以看到,不少词汇新成分很少或没有共时材料的支持,有的只见于某一文献或某人作品之中,甚至只有孤证。这正反映了词汇外围成分的分布特点。从历史追踪来看,不少词在同时文献及后时文献中偶或一见,且沿用不久,有些可能会有稍长的历史延续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词汇新成分,能够长期沿用,流传至今。因此,词汇历史研究中涉及的词汇新成分,都是词汇的外围成分,它们或许有成为词汇主体成分的可能,但尚需历史的考验。 尽管如此,词汇新成分的考察和搜集仍是汉语词汇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不论后代是否延用,词汇新成分的出现,都是词汇变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不对这些变化作出描写,历史变化就无从说起。 当前颇受关注的现代汉语的新词新义研究,也属于词汇外围成分研究的范畴。因为现代的新词新义也有一个产生和变化的过程,变化的结果不一定都获得全民认可,从近年来的观察可以看到,有些盛行一时的词,在三五年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还有更多的词汇新成分还没有流行开来就被人放弃了。当代语言生活中新词新义的表现,跟历史文献中的词汇新成分,同出一辙,它们共同证明,词汇新生成分的高产出和高淘汰是词汇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符淮清,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蒋绍愚,古代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 向熹,简明汉语史,高教出版社1993年初版,商务印书馆2010年修订版。 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史有为,汉语外来词,商务印书馆2010年 基本層 局域層 邊緣層 常用層 � 本文是四川大学博士课程“汉语历时词汇学”绪论的一部分,发表前作了补充。 � 参赵静《新词新义与对外汉语教学》,四川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 参彭晓《当代汉语词汇新质研究》,四川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 参吴开秀《〈现代汉语词典〉英源外来词研究》,四川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
本文档为【词汇的外围成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