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3-11-08 9页 doc 51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83758

暂无简介

举报
心理学考试大纲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人除了熟睡之外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心理活动。 心理现象构成图 补充知识:心理学的三大特点 一、心理学既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也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说它年轻,是因为它1879年诞生,至今128 年的历史;说它古老,是因为在人类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心 理学思想一直存在(属于哲学)。如: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
心理学考试大纲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人除了熟睡之外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心理活动。 心理现象构成图 补充知识:心理学的三大特点 一、心理学既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也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说它年轻,是因为它1879年诞生,至今128 年的历史;说它古老,是因为在人类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心 理学思想一直存在(属于哲学)。如: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就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教育心理 学思想家,他的《论语》一书蕴藏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再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年)的《灵魂论》一书,也对人的心理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察。 二、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三、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补充知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演变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 (一)认知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想象、言语等心理过程。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2) (二)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 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人的活动动机。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3)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 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4) (四)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5) 心理现象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人格;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 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 动物心理的演化 无脊椎动物: 感觉 脊椎动物: 知觉 灵长类动物: 思维萌芽人: 思维、意识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1)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没有脑的心理,或者说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从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 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 大脑只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并不是大脑本身所固有的; 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离开客观现实 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人来说,客观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2 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因为通过心理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认识到事物的本 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3)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这种主观映象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 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把心理和物质对立起来,不能混淆,否则 便会犯唯心主义或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4) 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这种映象本身从外部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 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5) 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边缘科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是自然 科学的任务,研究社会对心理活动的制约又是社会科学的任务。作为一个心理学家,如果他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心理 现象,他就是一个自然科学家;如果他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心理现象,他就是一个社会科学家。 心理学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879 年 冯特(德国1832---1920) 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墨菲:在冯特创立他的心理学实验室以前,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样,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 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 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和一个名字。 心理学早期有影响的学术流派 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的特征:直接性、个别性 一个物体有它的光线、声音、温度、气味等属性,我们没有一个感觉器官可以把这些属性都加以认识,我们只能通过一 个一个感觉器官,分别反映物体的这些属性;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 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最大刺激量的区间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绝对阈限表示的是绝对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一个人能够觉察到的差别越小,说明他的差别感受性越强。 韦伯定律 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 用公式表示就是ΔI∕I = K。 ΔI 是差别阈限; I 是原刺激强度; K 是一个常数(韦伯常数、韦伯分数) 费希纳定律 S = K lg R 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S: 心理量 K: 常数 Lg: 对数 R: 物理量 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有些适应现象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有些适应现象则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 心理学在对感觉适应进行研究的时候,对暗适应受到了特别的注意。 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 看到的灯光是亮的,灯灭以后留下视觉形象还是亮的灯,这种后象叫正后象; 灯灭了,眼睛里却留下了一个黑色灯泡的形象,后象的性质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反,这种后象叫负后象。 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 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 各种感觉道出现的对比分别叫做视觉对比(包括明度对比和色调对比)、嗅觉对比、味觉对比和温度对比等等。 第四单元情绪、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道德感: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都是同道德评价相联系的情感; 美感: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一)准备阶段 动机冲突一般有四种形式( 要点): 1.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 4.双重趋避式冲突 (二)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品质 (一)意志的自觉性 受暗示性、武断从事 (二)意志的果断性 优柔寡断、卤莽草率 (三)意志的坚韧性 退缩、动摇、执拗、固执 (四)意志的自制性 任性、怯懦 第九节人格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定义 二、人格的特性 (一)独特性 (二)整体性 (三)稳定性 (四)功能性 (五)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三、人格的结构(考点) 人格的结构 (考点)人格包含的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 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人格的倾向决定着人 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补充知识:基础心理学名词概念汇编 人格(个性)概述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心理状态、兴趣、价值观、信念、世界观 能力(1) 教材(基础知识)P71-75 一、能力概述 (一)能力的定义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 智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智力。像观察力、 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能力(2) (二)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但和知识、技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 能力(3) (三)能力的分类 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作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按能力的构造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来划分,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 按创造程度划分可把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能力(4) 二、能力结构理论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二)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 (三)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 能力(5) 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知识点要点)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能力类型的差异 (三)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能力(6) 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的因素 (二)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补充知识:胎内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补充知识:基础心理学名词概念汇编 能力 能力、智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才能、天才、知识、知识掌握、技能、遗传素质、能力二因素说、能力三维结构说、量表、智商、常模、信度、效度、年龄智商、离差智商
/
本文档为【心理学考试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